安徽省庐江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23128788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庐江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庐江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庐江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庐江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庐江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省庐江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8高三上贵阳月考)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周在逍遥游中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语句:_,_。 (3) 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 (2020高三下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

2、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 , 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 。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賣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剩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破坏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 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

3、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靡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沸扬扬 蜂拥而至B . 蔚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反盈天 趋之若鹜C . 靡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沸扬扬 趋之若鹜D . 蔚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反盈天 蜂拥而至(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

4、,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破坏了教育的客观规律。B .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C .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破坏了教育的客观规律。D .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3) 下面的对联,内容不符合高考考场情景的一联是( ) A . 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唯斯多才俊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此皆栋梁B . 盛世重英才问谁可展卷挥

5、毫抒壮志岭南多俊彦看我能扬鞭策马上征程C . 谆谆儒雅授业解惑学海无涯倾心血孜孜聪敏焚膏继晷书山有路攀高峰D . 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期获益一卷推开神驰笔畅科科游刃庆有余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3. (16分) (2019高二上虹口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漫谈读书梁实秋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

6、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_,_。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为五十五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

7、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地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

8、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

9、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到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崩坼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

10、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1) 第段说“(在古代),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其理由是:_。 (2) 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 畅销未必内容好,价廉未必货色差。B . 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C . 价廉未必货色差 ,畅销未必内容好。D . 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

11、(3) 第段加下划线词“书卷气”的含义是:_。 (4) 第段中,为什么要写有关“移情”、“顿悟”的内容? (5) 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 A .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确实下了一番苦功。B . 所谓“开卷有益”,就是只要读书,就一定会有收获。C . 不读书的人,一定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D . 作者对“线装书”的偏爱,正是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6) 关于读书,本文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 (25分) (2017高一下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群山之巅何君华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

12、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乌热松还是回去了。回家第二天清晨,就被父亲拽上了山。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来,磕头。”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今晚我们住在山里。”阿什库说。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

13、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乌热松,上马。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阿什库边走边说。“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没错,是狍子。乌热松,快下马,我们

14、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公斤重的大狍子。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

15、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着自然的法则。孩子,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该下山了。”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

16、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选自啄木鸟。2016年11期,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父亲莫名其妙地让乌热松请假回家跟他上山学习打猎,这样写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B . 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什么世代立于兴安岭上。C . 小说中阿什库哼起鄂伦春小曲

17、,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小曲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活,体现出他们的勇敢。D . 阿什库不射杀追到的狍子,唯一的解释是他看出狍子正处于特殊期,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2) 小说结尾说“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他们靠的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3) 小说最后告诉读者“不能打猎了”,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 (9分) (2017高二上辽宁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柳梢青黄简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

18、。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1) 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因生病而无法饮洒消愁,本是悦耳动听的黄莺的啼叫,令其心生厌烦,衬托出其内心的愁苦。B . “花惊寒食,柳认清明”中“惊”“认”两个动词相对,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把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出来。C .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清明后一天定为寒食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D . 上片的流莺、花柳皆是眼前身边之录,对于词境皆止于描述而没有开拓意义,“天涯”一句却既融入了上

19、片诸景,又高瞻远瞩,开拓出“长亭短亭”使全词豁然开朗。E . 柳梢青不仅是这首词的词牌,同时又是本词的题目,下片的“天涯翠巘层层”写主人公看到层层群山变绿的景象,这句与后面代表春风的“东风”一词均在点明题目“柳梢青”。(2) 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 (19分) (2017高三太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

20、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

21、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

22、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B .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C .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D .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B

23、.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C . 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D . 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B . 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C . 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

24、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D . 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7. (10分) (2015高二上台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

25、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自寡人之于国也)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26、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选自欧阳修原弊)(1) 对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B . 鸡豚狗彘之畜 , 无失其时 畜:蓄养C . 农者,天下之本也 本:根本D .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 岁:年(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 .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 不者,

27、若属皆且为所虏。D . 古之为政者 佯狂不知所之者(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B . 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了“仁政”之后百姓安居富裕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C . 欧阳修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D . 欧阳修指出父母官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费用来爱护农民,这其实也是没有弄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的表现。(4)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

28、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7高三上清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围绕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从前有对夫妻,他们遇到了死神。死神说:“你们俩阳寿总和已经到了,只能活一个,你们猜拳(石头剪子布)吧,输的就得死。”他俩耳语一阵之后出拳:妻子出了剪子,丈夫出了布,丈夫输了。妻子拽着被死神带走的丈夫哭着说:“说好了一起出石头的,为什么你却出了布?”丈夫什么也没说,平静的跟死神走了。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1-1、1-2、1-3、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1、2-2、2-3、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3-1、3-2、3-3、3-4、3-5、3-6、4-1、4-2、4-3、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1、6-2、6-3、6-4、7-1、7-2、7-3、7-4、7-5、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