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山自燃防治对策探析

上传人:只**** 文档编号:231264808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矸石山自燃防治对策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煤矸石山自燃防治对策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煤矸石山自燃防治对策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煤矸石山自燃防治对策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矸石山自燃防治对策探析(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煤矸石山自燃防治对策探析 摘要: 1、简述了煤矸石山自燃的危害; 2、介绍了两种煤矸石山自燃的治理方法、根据本人的了解重点介绍了饱和石灰水配火碱渗透注浆法改良的石灰乳注浆治理法; 3、对煤矸石自燃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关键词:煤矸石山自燃防治 thecountermeasureofthemineraltor,sspontaneouscombustiontopreventandcureisexplored.abstract:inthispaper,theharmofthemineraltor,ssponta正文 文字大小:大中小 neousco

2、mbustionisstatedbriefly.twomethodsofthemineraltor,sspontaneouscombustiontocureareintroduced.thecausationsofthemineraltor,sspontaneouscombustionareanalyzed,anditbring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oftheprevention.keywords:themineraltor;spontaneouscombustion;preventandcure 煤矸石是煤炭企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它由煤、炭质叶岩、叶岩、夹矸岩、砂

3、岩、石灰岩和少量的硫铁矿等组成。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矸石排放量占采煤总量的1020%,矸石中含硫量高时,极易引起自燃。煤矸石自燃时,每平方米一昼夜放出so26.5kg、co10.8kg、h2s和nox0.6kg,同时伴有大量烟尘。自燃的煤矸石山污染大气环境,抑制周围农作物生长,严重损害职工和农民的身体健康,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还侵占大量耕地。如:空气中co含量达50ppm时,会使人视力减退,严重时会使人血液循环输氧系统闭塞而致死;so2刺激人的呼吸道发生病变等等。此外,自燃煤矸石山在雨季还会引起爆炸和酸性淋溶水对地表水污染,因此煤矸石自燃不可忽视。 目前我国大型煤矿煤矸石山自燃控制良好,但中小型

4、煤矿就不然,必须高度警惕。1989年中煤总公司统计:共753座煤矸石山,就有106座自燃;XX省80余座大、中型煤矸石山,有41座燃烧。在目前煤炭形势见好的情况下,不少中小型煤矿蜂拥而上,但煤矸石山处置不规范,非常容易造成煤矸石自燃。虽然政府加大了收费力度,环保法要求也越来越严,但穿新鞋走老路的例子比比皆是,何况许多老煤矸石山改造也非容易之事,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方法,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故在这里探讨一下矸石山自燃防治对策。 一、自燃后的治理 煤矸石山自燃后一般采用打钻注浆法或石灰乳注浆法 (一)打钻注浆法 对已燃或易燃的煤矸石山,可以打钻注浆,隔绝空气流通,注浆材料最好用电厂的粉煤灰,这样

5、既解决了粉煤灰堆放的困难和防止污染问题,又节省了大量的土和砂石等资源,更主要的是它是防治煤矸石山自燃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饱和石灰水配火碱渗透注浆法改良的石灰乳注浆法 我集团公司辛置煤矿有过自燃的先例,现将煤矸石山自燃的治理情况介绍给大家,以供探究。 1、矸石山概况 辛置煤矿矸石山自1959年开始堆积。占地62亩,表面积为74750平方米,燃烧面积310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415%。1980年开始开采XX县区10X下组高硫煤层,矸石含煤量6.9%,含硫量1.17%。1986年10月发现自燃。1987年10月到1988年3月采用大量清水灌注,结果煤矸石山自燃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加剧趋势,表层出

6、现火堆火苗和大量青烟。1990年5月再次采用石灰水进行灌注,也未取得明显效果。90年10月集团公司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得力人员,实地考察、勘探,制定最佳灭火方案,进行了第三次灭火治理。经实地考察发现: 1)矸石含硫量大,主要以黄铁矿结核的形式存在;2)矸石含煤量高,尤其是洗煤厂洗矸。煤的氧化助长了黄铁矿的氧化,煤成为煤矸石自燃的主要原料;3)洗煤厂洗矸含水量大,水份在煤的气相氧化初期会形成过氧化作用; 4)燃烧浓度一般在4.57米之间,燃烧所发生的位置距矸石山表面22.5米,并且燃烧一般只发生在斜坡上。我们观察到在中上部冒烟处,其供氧则是从斜坡的下部进入并产生“烟囱”效应,空气沿着斜坡的表层向上

7、流动,而燃烧中心则在斜坡冒点下方十几米处; 5)不能用纯水灭火。水蒸气600oc高温时,与赤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h2o+c(赤热)h2+co 在标准状态下,一公斤水可产生1.24立方米的氢气和1.24立方米的一氧化碳,使气体体积在矸石空隙间骤增而发生爆炸,反而助长底层火源的燃烧,使表层已经熄灭了的火源重新复燃。2fes2+2h2o+7o2=2feso4+2h2so4生成的硫酸反而促进黄铁矿的氧化。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采用了饱和石灰水配火碱并结合剥离火层的灭火方案。 2、用饱和石灰水配火碱治理自燃煤矸石山 经集团公司环境监测站采样分析,煤矸石自燃放出大量的so 2、co、co

8、 2、h2s等酸性气体,我们采用了饱和石灰水配火碱吸收中和酸性气体,使硫铁矿氧化受到限制,自燃逐步熄灭。 我们对矸石山坡度大于30o的斜坡,用饱和石灰水喷注,自上而下剥离火层,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使燃放的矸石与石灰水混合冲击至坡底,此混合物逐渐形成凝固状态,温度降为常温,火被熄灭。这样可节约用料和减少投资;对矸石山顶部和坡度小于30o的缓坡,则先用石灰水剥开火层后,再用人工挖槽,槽宽1米,深0.51.5米,呈阶梯状,防止灰浆流失。然后用ca(oh)2naoh灰浆进行渗透注浆,力求做到渗透均匀,深度超过5米以上,矸石厚度超过20米者要做到渗透在10米以上。对于强火区,可加大渗透量。根据计算,每

9、吨水配火碱2kg,后期为5kg即可。按比例配入灰浆池后,搅拌机搅拌均匀,用泥浆泵经胶管喷洒火区,灭火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该方法灭火机理是以ca(oh)2naoh混合碱液吸收、固定自燃煤矸石放出的so 2、co、co 2、h2s等酸性气体,使得黄铁矿的氧化反应得以中止,还可使混合碱液向燃烧层自由渗透,并且碱液在高温下与矸石中某些成份发生反应,形成胶凝状产物。这些产物及石灰类物质可包裹可燃物和充填矸石空隙,阻碍空气流通,隔断氧的通道,达到灭火目的。naoh是强碱,它与co2仍能与so2起反应,不会降低其中的酸的效力。 2naoh+co2=na2co3+h2ona2co3+so2=na2so3+c

10、o2当燃烧区有l2(so4)3形成时:naoh+co2=naco33nahco3+l2(so4)3+3h2o=3nahso4+2l(oh)3+3co22naoh+l2o3=naalo2+h2o2naoh+sio2=na2sio3+h2o产生大量胶凝状化合物,与中和反应的生成物共同形成隔离层,起到封闭作用。 3、治理结果与经济效益 灭火后经本集团公司监测站抽测,矸石山的温度下降526.5oc,so2含量降低了83,h2s含量降低了91(见表、)。 表格1矸石山灭火温度变化情况表(单位c) 治理阶段火区分布治理前治理中治理后平均降温第一火区66421082582第二火区54519069471表格2

11、二氧化硫、硫化物变化情况表(单位mg/m3)分 区治理阶段矸石山着火区附近居民住宅区so2h2sso2h2s治理前(9月26日)3.9142.2321.3710.358治理中(10月15日)3.9672.1731.1670.296治理中(11月18日)1.7481.4570.7350.135治理后(12月21日)0.4050.0860.2360.034去除率90%96%83%91%特别是附近居民住宅区达到国家大气质量标准。矸石山由昔日的浓烟滚滚变为今天的清新空气。由于矸石山自燃熄灭,节省农业赔偿旨万元年,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使辛置XX县区和附近村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也改善

12、了工农关系。 其缺陷是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否则容易复燃,灭火后地表存在一层几厘米厚的石灰层,不能长植物。 二、煤矸石自燃的预防对策自燃 1、煤矸石自燃的分析 煤矸石中含有硫、碳、水份。其中硫为可自燃物质,碳为可燃物质,二者构成矸石山的自燃基础,而氧气和水份则是矸石自燃的必要条件。其中硫以硫铁矿、有机硫、硫酸盐化合态存在,硫铁矿中的硫是在缺氧的条件下生成赋存于煤和煤系地层之中,呈晶体和结核状态,经采出堆放露天场地后,由于和空气的氧接触,再加上微生物的作用便发生氧化。对于不同的外界条件,硫化铁的氧化可能产生以下四种不同的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fes2+3o2=feso

13、4+so2 2fes2+2h2o+7o2=2feso4+2h2so44fes2+3o2=2fe2o3+8s上述四种反应均为氧化反应,反应过程中都不得伴随大量的热放出,生成h2so4进一步加速了硫化铁的分解,这样日积月累,矸石山内部的热量不断累积,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煤的燃点(一般为360oc)时,便可将矸石中的煤点燃,从而使矸石山自燃。 水直接参与放热及燃烧的化学反应,并起到加速氧化的作用。故水对煤矸石的自燃具有促进作用、降低着火温度、提高燃烧速率等多种效应。一般来说,煤与矸石中含水量为1015%时对自燃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煤矸石的自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含硫量的大小是主要因素。据有关XX

14、县区分析,凡开采煤层含硫量在3%左右,硫铁矿硫占40%,并有硫铁矿的结核体出现时,矸石山一般都会发火自燃。 2、加强综合利用 煤矸石可以根据其成份不同,合理利用。如。直接用于充填井下采空区,铺路、填沟造地、做建筑材料;还可以提取化工原料、制砖、制水泥、发电等,霍州XX县区已建成的就有两座综合利用的发电厂,装机容量合计48mw,年矸石吞吐量10万吨;目前正在筹建的50mw2矸石电厂建成后吞吐矸石30万吨。由于矸石产生量大,因此,仍需对其多途径开发利用。 3、加强煤矸石防自燃措施,做好复垦工作 复垦,这里是使其经过整治以后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也就是消除XX县区土地退化的潜在危害,保护环境,以取得

15、最大的土地利用价值的环境和环境效益,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煤矸石山的复垦:必须从沟底填起,自下而上逐层填置。底层采取防渗漏措施,由下至上每一米为一层,用推土机推平压实,每堆至3米左右(对高硫矸须确保每周覆盖一次)覆盖黄土0.5米,每堆至3米左右覆盖黄土0.5米;或平时尽可能将矸石与粉煤灰泥混倒,用推土机推平压实,每堆至10米左右覆盖黄土0.5米,边上垒坝,阶梯式回缩,顶部覆盖黄土0.51米(因种植的作物而定),最后进行绿化。总而言之,使可燃物质与氧气隔离,确保矸石山不会自燃,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矸石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三、结语 1、坚持环境保护,做好污染预防和综合利用; 2、一旦自燃选择一个行之有效

16、的治理方法非常重要; 3、领导的重视、严密的组织管理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矸石山自燃预防和灭火取得成效的可靠保证。 第二篇: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探析摘要: 为减少“开胸验肺”等事件的再次发生,2010年11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诊断鉴定制度条文(草案),对职业病鉴定制度进行修改,但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在预防体制、鉴定维权机制、监督管理体制、长效发展机制仍存在问题,因此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应当以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重视预防体系建设,改革完善鉴定、监管机制,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积极保护劳动者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 关键词:开胸验肺;职业病防治体系;职业病预防 一、

17、引言 张海超是XX省XX县区刘寨镇村民,2004年6月,他到XX县区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该厂以生产硅砖,耐火材料为主,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的工作。工作3年多后,因感到不适和咳嗽,遂怀疑自己得了“尘肺病”。为了找到真相,他在2年多先后进行了上百次检查,具有职业病鉴定资格的XX省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都认为他所得的是尘肺病,但是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鉴定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所以其他综合类医院均无权鉴定职业病。而当地具有职业病鉴定资格的XX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结论却是“无尘费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即“疑似尘肺病”

18、,这让他颇为质疑,为此张海超常年奔波于郑州北京等多家大型医院反复求证,但是在郑州本地却始终得不到承认和赔偿。2009年6月,他进行了第一次开胸验肺,但仍然没有得到XX市职业病防治所的承认。2009年7月,张海超称为了自己的权利,愿意进行二次开胸验肺。直到7月末,卫生部督导组赶赴河南XX市,全国总工会介入,省委书记徐光春做出批示后,张海超才被确认为“尘肺病3期”,最终得以赔偿。 张海超案例看似偶然,其背后却是中国农民工职业病维权的集中爆发。从2001年XX省XX县区陈耳金矿农民工群体遭受特大尘肺病危害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到2009年XX省XX县区返乡农民工30余人患矽肺病事件等,都暴露出我国农民工

19、职业病维权的困境,这些案例有诸多相似之处,反映出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在防治理念、鉴定维权、管理制度等方面亟待改进,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通过对现行职业病防治法律相关法条进行分析,考察立法和实施之间的挂钩现状,结合走访的XX市矿工二院及XX省某机械厂工人相关情况,从“开胸验肺”案例出发,分析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缺陷,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职业病防治体系的问题探析 从“开胸验肺”案例出发,结合国内其他职业病案例和国外职业健康工作体系,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职业病防治体系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病预防体制不健全 预防为主原则是现代工伤保险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职业病预防体系包括前期预防、职业健康监护

2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防护环节。前期预防即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治职业病,保护人群的健康。职业健康防护指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系统的定期或不定期医学检查和健康资料收集,连续的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和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及时发现健康损害现象,以便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两者作为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治工作中最有效的环节,其健全和完善更为重要。从“开胸验肺”等案例中,可以看出前期预防缺失,重点人群(本案中为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不到位,成为引发职业病大规模爆发的主要诱因。如何从“源头”上防控职业病危害,通过何种渠

21、道建立对职业危害易发人群,尤其是农民工的健康防护便成为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职业病鉴定维权体制不合理 1.举证责任不合理 职业病鉴定程序设计的不合理集中体现在举证责任的缺陷,2002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而从实际情况看,用人单位很难自愿出具不利自身的材料:此外,对于用人单位不出具相关材料的行为,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处罚规定,也没有规定用人单位拒绝提供材料后,其他解决途径,因此很难保证执行。在张海超案例中

22、,该规定致使其所在企业毫无顾忌地拒绝提供相关材料,导致他无法进行职业病鉴定,而最终走上不得不通过“开胸验肺”证明自己确实患有尘肺病之路。所以该法条在举证责任设计、立法技巧,实施效果方面亟待改善。 2.维权赔偿过程艰难 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其健康维权异常艰难。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以事实用工来判定劳动关系存否的原则,农民工也是条例中所指的职工,要求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便有了稳固的法律依据。但是即使将农民工成功纳入到工伤保险的保护之中,农民工的职业病赔偿仍然面临巨大的问题。2009

23、年8月,XX省农民工法律工作站提交了一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收集了329件农民工工伤保险案例,涉及农民工344人,报告指出,如果要走完工伤认定的3个法律程序,即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索赔,平均需要484天,此外,在确认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仲裁,一审,二审三个阶段。这样走完整个法律程序每个农民工大概要消耗1000天左右。面对高额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对于知识匮乏,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工显然有失公平,尤其对于身患职业病和继续治疗的农民工来说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三)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1.行政机构多头授权,管理混乱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4、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在职业卫生工作管理职责上存在如何界定和履行自己的职责问题,如较早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多头授权,职责不明,特别是目前全国各地职业卫生监管,职业病临床,职业病控制和预防等处于多头管理状态,最后众多“婆婆”可以管的结果是谁都不管,政府职能部门每年年底时只是收报表,对基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没有坚持有效的监督检查。虽然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职业卫生工作得到了重视,各级卫生部门相继建立了卫生监督机构,但是由于机构组建时间短,人员不到位,工作内容繁多,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力度还是不强。其次,多数国有企业改革都撤消了原有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机构管理职能有的归并

25、到职工医院,且目前大部分职工医院也撤销转到地方,职业卫生工作人员也大量改行退休,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受到较大削弱,而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更是一片空白。如XX市矿工二院,本为煤炭职工职业病诊治医院,后改为市卫生部门管理,近年来多数医生退休,年轻工作人员多前往上海谋职,对淮南职业病诊治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 2.工会作用缺失 “开胸验肺”事件后期,全国总工会的介入对于推动事情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常规生产中,为什么没有发挥出工会对于企业生产监督的作用。在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听见工会的声音。张海超事件恰恰凸显了部分企业工会的缺失和不作为。社会保险法第九

26、条规定“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本规定对于工会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相关法律对于工会参与社会保障监督的程序内容、方式缺少明确的规定。社会各界对工会的认知虽然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的印象,但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到工会在职工维权、民主管理、集体协商中的重要作用。 (四)职业健康促进体制缺失 职业健康教育和促进是现代职业病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以职业病防治工作长远规划具有重大意义。职业健康教育和促进是指根据不同工作场所人群的职业特点,针对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7、通过提供卫生防护知识、技能、服务,以促进职业人群自觉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自觉主动地采取防护措施,即通过教育为主要手段进行健康传播和干预。职业健康促进是保障促进劳动者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的有效措施,但其在我国起步较晚,急需快速发展。 三、完善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应当通过以下方式科学合理地,逐步完善我国的职业病防治体系。 (一)建立预防为主、制度完备、监管严格,长效发展的现代型职业病防治体系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完善重大疾病预防体系,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已经建立起了以职业病防治法为中心

28、的职业病防治初等框架,但是“开胸验肺”等公共卫生事件显示该初步框架远未达到切实保护每个劳动者职业健康的标准,因而当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首要目标当是在完善相关法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多级预防为主体,鉴定制度合理,监管体制严格高效,健康促进工作广泛开展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做好防治体系各环节的制度衔接,以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框架为支撑,吸纳以工会为主体的多方力量参与,共同营造中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新局面。 (二)将职业病防治法诊断鉴定制度条文(草案)新规定尽快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2002年出台的职业病防治法虽颁布时间不长,但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2010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出台了修改草案对鉴定制度进行完善

29、,针对用人单位可能出现的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的情形,草案规定:用人单位不提供病人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资料,或者病人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有异议的,病人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解决与职业病相关的劳动保护争议;接到申请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30日内作出裁决;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拟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结束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但是,病人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受这一规定的限制。此次修法着眼于两点,一是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中的责任,通过适度的制度倾斜,在可能的情况

30、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职业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争议解决机制,尽可能与现行法律制度相衔接,以减少制度执行成本。 (三)建立农民工职业病维权的绿色通道,强化政府、工会监督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条例对于“职工”的界定以及劳动合同法以“事实用工”来判断劳动关系的原则,“农民工”的身份困境已经破解,理论上他们已经属于国家规定的职工群体,所以当前加强农民工的维权保护,首先当简化工伤认定程序,为职业病患者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提供顺畅便捷的通道。应探索建立农民工职业病维权“绿色通道”,简化职业病诊断、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可以将职业病诊断,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打包”化管理,合并三者鉴定机

31、构,在职业病诊断的同时做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这样便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减少行政不作为的发生。 (四)加大职业健康促进力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职业健康促进工作作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中起步较晚、急需发展的环节,目前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为尽快完善此制度,需要通过以下方式予以推进。首先,以“三级预防”框架促进职业健康工作的展开。即做好减少源头危害的一级预防,健康监护和一般性体检、职业病治疗的二级预防,职业病康复以及后遗症诊断的三级预防;其次,成立职业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安监部门、职业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工会组成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问题,指导和监督职业健康促进工作的

32、展开,并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相关人群,尤其是农民工的健康检查;再者,深化职业健康宣传培训工作机制,各级工会和劳动安全技术部门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高职业健康高危人群安全意识,树立职业健康工作奖惩机制,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工人广泛参与到职业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当中,最终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体系,使得“开胸验肺”等悲剧不再发生。 第三篇:探析职务犯罪轻刑化及防治对策 (一)重点探析职务犯罪轻刑化及防治对策 (一) 论文关键词:职务犯罪量刑标准防治对策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的量刑出现了明显的“轻刑化”态势,社会各界反映强烈。职务犯罪轻刑化,导致执

33、法公信力的缺失,有损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反腐斗争的信心,危害长期以来业已取得的反腐成果。 据报道,2005年至2009年6月间,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而同期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抗诉数,却仅占职务犯罪案件已被判决总数的2.68。另据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受理职务犯罪案件共计49627件63901人,其中移送审查起诉33024件42951人,不起诉人数和不起诉率连续两年下降,无罪判决率降至7年来最低。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案件轻刑化现象已日渐突出,此类案件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的比率远远高于一般刑事案件。职务犯罪

34、轻刑化,容易引起群众对法律和执法的不信任,导致执法公信力的缺失;职务犯罪轻刑化,无疑会削弱对打击此类犯罪的力度,影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化;更重要的是职务犯罪轻刑化,有损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反腐斗争的信心,危害长期以来业已取得的反腐成果。 一、职务犯罪案件轻刑化的成因 首先是立法自身存在缺陷。 1.刑法对职务犯罪处罚规定的量刑幅度过宽,对法律的适用没有具体的限制性规定,导致法官在量刑时自由裁量权较大。比如刑法第383条、386条规定了对贪污、受贿犯罪的处罚,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幅度宽,这给缓、免刑“创造”了

35、条件,也给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量刑提供了过大的活动空间。 2.固定数额的量刑标准滞后于现实需要。这种固定数额的量刑标准容易造成实际上的量刑不公,且现行刑法自修订以来至今已有多年,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指数的变化使立法时确定的数额标准已不能及时体现业已变化的现实社会危害性程度。 3.法定的缓刑条件仅有实体性条件且过于主观,对法院宣告缓刑是否适当,没有具体的客观标准作为判断标准。刑法第72条:缓刑适用中“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标准的认定是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为依据的,由于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有其表面性和易于隐藏的复杂特点,有时让人难以把握。 然后是,对自首、立功情节的标准认识分歧导致缓刑

36、大量适用。“原因之一是检、法两家所掌握的自首、立功的标准不一致,特别是对纪检监察机关审查期间和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前如实供述罪行是否为自首的分歧较大。”法院判决缓刑的理由,无非也是被告人确有悔罪表现、能够主动坦白交代犯罪事实、积极全部退赃、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等等。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情况容易被审判机关认定为自首,且量刑时作为应当减轻刑罚的法定情节,从而导致缓刑的大量适用。 再者,证据收集不充分也会导致案件判决的轻刑化。由于侦查手段相对滞后,证据收集难以达到充分、确实,导致公诉不力,从而影响整个案件的量刑,这也是导致了职务犯罪案件轻刑化的原因。 二、职务犯罪轻刑化的防治对策 (一)完善立法是防

37、治职务犯罪轻刑化的根本。 1.首先立法上要完善贪污、受贿刑罚的具体规定,尽可能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空间。建议通过对犯罪情节、犯罪数额的具体量化,从而对1至10年的刑期作出合理的、有层次的分解,以利于司法操作并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必要限制。 2.完善缓刑适用的条件和程序规定。首先,在立法上应设定具体统一的缓刑适用标准,缩小适用缓刑自由裁量空间。其次,对于被告人适用缓刑、免处实行听证制度。建议法院对适用缓刑、免处的职务犯罪案件,实行缓刑、免处的听证制度,即凡拟适用缓刑、免处的,必须经过听证程序,由法院主持听证,邀请人大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被告人所在单位人员等参与听证程序,对被告人犯罪情

38、节、悔罪表现、再犯可能性等进行公开听证。再次,立法可考虑增设相关缓刑义务的规定,使犯罪分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一定的实质性责任,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缓刑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冲突,改善缓刑公正性的不足,以看得见的方式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心。 (二)履行量刑建议权是防治职务犯罪轻刑化的有效手段。在审判活动中,检方应对案件提出量刑建议,对刑种、刑期等方面提出尽量具体的要求。这样一方面履行了审判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也起到让群众参与监督的作用,使量刑程序阳光化,促使审判人员认真考虑检察机关的意见,督促法院作出公正判决、裁定。 (三)实行检审协调机制是防治职务犯罪轻刑化的基本要求。首先,就检察机关内部

39、来说,应按照检察一体化机制的要求,实行公诉向前延伸,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侦查向后延伸,服务于公诉,及时两部门消除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上的分歧,促进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严格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是防治职务犯罪轻刑化的法律保障。检察机关要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要转变思想,既要对自侦案件侦查活动中执法不严的情况进行监督,又要对审判机关重罪轻判、量刑畸轻、滥用缓刑的情况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公诉人没有提出适用缓刑、免刑量刑建议,而法院适用缓刑、免刑的判决,要重点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该抗诉的要坚决依法抗诉。 (五)司法人员转变观念是防治职务犯罪轻刑

40、化的前提条件。 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执法者的态度、理念及方法显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往往会成为量刑失偏的走向。而“仁慈执法”会折损法律权威,如果无动于衷,往往会引发社会的负效应,不利于有效地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甚至会挫伤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失去对司法机关和法治的信赖。无论是贪污腐败或是渎职犯罪,当严不严、罚不当罪都是执法的大忌。因此,要纠正“执法仁慈”,就要使执法者准确理解“宽严相济”,而“宽严相济”并非是只宽不严,判决结果也不应该令犯罪分子满意,更要与对腐败分子“零容忍”相适应,让广大群众满意。由此看来,纠正执法者的执法理念问题是目前进行防治职务犯罪轻刑化工作的当务之急。 可喜

41、的是,职务犯罪轻刑化现象,已被社会强烈关注,我们国家司法机关也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2009年3月18日,两高颁布实施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公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对职务犯罪案件一审判决实行上下两级检察院同步审查。我们期待研究制定出更多的防治应对职务犯罪轻刑化现象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公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2009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2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四

42、篇:群体事件维稳对策探析群体性事件维稳案例探析 小平同志曾经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稳定对企业发展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群体性不稳定因素是当前维护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庆油田已经持续开发50多年,随着企业重组改制的不断深入,由于历史沿革形成遗留问题的影响,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的新情况下,产生了许多新的群体性不稳定因素,客观上为企业稳定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在企业深化改革中消除群体性不稳定因素,稳定员工队伍,维系企业的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和谐平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以本人多年工作实践,从企业实际出发

43、对维稳具体案例做以简要探析。 一、案例简介 2008年2月9日早晨在xx住宅楼发现有传单以安排子女就业为由,鼓动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员工2月12日6时在xx医院门前聚集去xx机关上访。实地走访后,发现传单22份,在xx员工中已经形成一定影响。2008年2月12日凌晨,xx公司xx员工开始在xx医院门前的聚集,准备去xx机关上访,由于布控及时,公司组织了稳定中心和基层单位负责同志提前介入现场,在上下努力工作后成功将准备集体上访 1的xx员工劝阻回去,制止了一场造成重大影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事件成因 企业存续时间越久,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就越为复杂,存在于方方面面。以xx公司为例,在xx从事基础建设

44、50余年,现有在职员工xx人,离退休员工xx人,xx员工xx人,xx家属1200人,员工基数庞大。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目前,xx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期,作为基建企业,在xx内部市场份额逐年减少、施工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生产经营艰难,企业利润低,直接影响到员工收入。员工收入减少,直接影响家庭生活水平,特别是xx的员工,到目前为止仍有891人未退休,每月只有生活补贴。这部分人由于年龄普遍偏大再就业有困难,子女又在上学,少数人又患有各类耗资巨大的疾病,家庭负担很重,甚至成为了特困员工,而孩子毕业后又面临就业问题。其中家庭生活、孩子上学以及患病医治等情况通过单

45、位的救助通常可以得到解决或暂时缓解,而子女就业变成最严重的问题。现在xx乃至整个中国大中专毕业生都已经不分配,部分子女由于所学专业与xx招收科目不符,xx不予签收,这部分家长就积累成群体2性不稳定因素。2008.2.12群体性事件的最大成因就是待业子女就业问题。 三、处理2008.2.12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措施 如何才能消除当前企业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搞好维稳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更好更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处理好群体性事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探讨一下2008.2.18事件的几项具体工作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落实第一责任。xx公司稳定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在xx稳定中心

46、指导下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识和对待维护稳定工作。公司各级党政组织在生产经营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臵,定期召开党群办公会、书记专题会以及稳定工作专项会议,传达上级会议及文件精神。公司主要领导多次强调稳定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要求各单位党政组织树立长抓不懈的思想,党政一把手把稳定工作作为第一责任落实好,落实到行动中,绝不可以以生产经营紧张为借口,忽视稳定工作。在2008.2.12事件中,公司领导在得到上访信息后,立即召开机关部室和基层书记办公会,全方位摸排,要求对参与串联的的人员必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当场落实责任,谁家的人出事,从上到下严肃

47、处理。从讲政治的高度为这一事件的圆满解决定下了基调。 2、警企联动,畅通信息渠道,构建维稳信息工作长效机制。以信息引领维护稳定工作,构筑“党委领导,维稳部门牵头,信息员保障,各单位积极配合,全体员工广泛参与”的情报信息多元化工作模式,不断提高驾驭复杂维稳局势、维护稳定的能力。为了及时排查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积极畅通信息渠道,建立专职、兼职和特情三支信息员队伍。各基层单位都明确至少一名专职维稳信息员,负责收集本单位不稳定信息。警企联动,以辖区公安机关社区队干警为兼职信息员,定期到辖区排查、了解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感化、生活救济、感情联络等方式,从各类不稳定群体中物色建立一批特情信息员,

48、及时了解不稳定群体深层次、内幕性信息。 2.12事件中,三支信息员队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渠道多方收集掌握信息,在信息传递环节,按照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上报,使公司赢得了详细布臵开展工作的时间,为这场攻坚战的胜利奠下了牢固的基础。 3、预案及时启动,齐抓共管,筑牢疏导防控防线。每年的年前节后阶段都是稳定工作的重点时期,历年来,公司在这一阶段从机关到基层加强组织动员,精心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保持强有力的工作态势。超前做好防范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工作预案,掌握重点时期的特点,做好重点人的排查稳控工作。2008年2月9日,稳定中心工作人员接到xx的员工集体上访信息后,公司当即启动预案

49、,以各基层单 4位为小组,逐人排查,确定重点并及时开展工作,进门入户家访谈心,得到大多数人保证不参与上访。2月12日凌晨4时,公司稳定中心人员和基层单位党政领导提前两个小时赶到xx,布臵所有参加行动人员就位,在辖区公安机关配合下,安排车辆对各个路口进行封堵。临近5时30分,xx员工零零散散的来医院门前聚集,由于提前布臵得力,来一个劝阻一个,没有让这批人聚集成功,到早7时,劝阻回36人,将此次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发中。 4、关心弱势群体,以感化帮教为工作中心。公司党委、公司始终把关心群众利益作为稳定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把解决群众利益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也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一

50、大关键。历年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特困家庭、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弱势群体给予经济的帮助。逢年过节,领导亲自深入特困家庭中,一声声问候送去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一份份爱心表达的是组织上的温暖。春节、十 一、五一,三个重大节日,公司都对xx群体进行一次调查,做到坚持不遗忘每一位同志,不遗漏一名受益者。真心感化帮助的同时,为工作人员赢得了信任,出现群体性事件,谈话做思想工作事半而功倍。 2.12事件的处理成果,与工作人员平时耐心细致、温暖感人的日常接待是分不开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换回突发事件的圆满解决。 5综上所得,企业内部稳定局面的保持,得力于上级领导部门各项文件的大力实施;得力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支

51、持;得力于一线维稳信访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得力于各部门和广大员工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多年来稳定工作的开展,探索积累了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几条宝贵经验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是坚持“不放任小问题成长”的维稳理念。企业维稳工作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面对日益增长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往往选择性处理。比如,处理危害性最大的事件,而避免纠缠于个别问题;选择典型群体处理等等。为此,即便某些矛盾冲突进入领导视野,但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条件,比如资金、时机和人力等,或是出于其它利益权衡,也可能会被搁臵起来。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酿成大隐患。所以要建立“不放任小问题成长”的维稳理念,对所排查到的不稳定因素,工作中面面俱到,平

52、均用力,使之失去增生的土壤,最终胎死腹中。 二是杜绝“跑冒滴漏”的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在信息搜集、甄别、编码和传递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出现“必要”的裁剪或修饰,从而影响了对矛盾冲突的准确描述,也制约了及时作出恰当的决策。收集信息后,精确的分析研判是新时期维稳工作的关键环节。各级维稳部门,要建立信息分级研判和分类研判制度,对海量信息,尤其是各类线索迹象信 6息开展深度分析挖掘,形成分析结论和研判意见,使维稳部门既能从整体上把握维稳工作走势,也能具体掌握某些群体活动规律,从而提高了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准确性,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打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性思想。目前维稳工作中

53、有“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态度,其实质是对其个人利益负责的行为逻辑,做那些容易出成绩的事,做对自己有利的事。一旦面对敏感而尖锐的矛盾冲突时,往往选择不做事少做事至少不要做错事,“多管不如少管、少管不如不管”。维稳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求企业维稳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热情接待来访,细心倾听,认真解释,做好工作,使来访者高兴而来,落实而归。对上访人员提出的问题,坚持做到能解决的千方百计稳妥解决,不能解决的实事求是说明理由,请求他们谅解。事事不分大小,一视同仁,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四是未雨绸缪,超前和主动的工作方针。“上下协调,主动健全机制;选设联络员,主动建立工作联系网;延伸职能

54、服务范围,主动为工作角色定位”。做好预防,首先是健全机制,把稳定工作从上至下贯穿;重点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投入到工作中来,而不是敷衍了事。处理各类问题事件采取“三在先、三提前、三到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何及时处理、化解 7矛盾。一是沟通在先、协调在先、解决在先。二是要提前吃透相关政策法规、提前掌握信息、提前规划运作。三是努力跑上,相关部门支持到位,努力跑外,地方配合到位,努力跑下,基层措施落实到位。做好处理群体性事件工作,最关键是打好提前量。 第五篇:土地整治问题及对策探析土地整治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指出了土地整治是随着人类对土地的大量需求应运而生的。

55、结合土地整治由来及现状,梳理了在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资金、项目管理、生态、科技创新问题等。提出了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可从土地整治目标、土地工程学科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出发,采用先进的技术、规范的整治过程,进行“三位一体”的生态整治,以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质量;人地矛盾 中图分类号:s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6021003 1引言 土地是万物之本,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而突出1。在快速工业化及城镇化的驱动下,市。龌信息化和国际化等的深入发展,资源环境矛盾迅

56、速加剧,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形势严峻,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2。因此,要严格保护耕地红线不动摇,国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以保障城镇化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我国自开展土地整治以来,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绩3,但从整治初期的规划到实施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系统梳理土地整治过程,从土地整治规划、资金、项目管理、生态环境等环节出发,全面剖析了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质量的土地整治策略,为实现土地整治由土地数量向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型土地整治,确保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抛砖引玉。 2我国土地整治由来 1996年我国耕地数量为19.

57、51亿亩,2006年为18.27亿亩,10年间耕地少了1.24亿亩,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为了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提出“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199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2003年3月,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包含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

58、、连片推进。”2012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在概念上进行统一,选择了“土地整治”这一术语。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二是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三是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四是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五是加快土地复垦4。标志着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5。 土地整治是通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及未利用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包括农用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16。十几年来,土地整治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重视也相当重视,根据2011

59、2016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表1)13:通过土地整治有效保证了耕地红线,耕地数量逐渐趋于稳定,截至2016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13495.66万hm2(20.24亿亩)。 3土地整治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规划、科研、实施、验收、后评价等;涉及面广,包括农业、水利、道理、交通等;技术要求高,不同地质地貌,整治技术不同,同时,我国土地整治起步较晚6,导致在当前的土地整治实践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的发布,我国土地整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土地整治面临新形势、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只有深入分析土地整治各个环节,才

60、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1土地整治规划问题 土地整治规划是科学指导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在土地整治规划中常出现的问题:一是由于规划设计单位缺乏对项目地的实际调研踏勘,常出现规划与实际不符的情形,尤其是当地水情,地形不符;二是规划设计深度达不到施工要求,单纯追求“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设计效果,使规划与实际脱节,不但改变了原自然的合理布局,还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三是存在先整治后规划的现象,由于部分土地整治项目选址过于随机,盲目地开展工作,不仅浪费了资金,并可能损害农民利益等。土地整治规划亟须构

61、建新格局。 3.2土地整治资金问题 土地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建设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尤其是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既要统筹解决土地整理复垦、拆迁安置补偿、又要进行居民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目前,各地实施土地整治中,土地整治资金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因此,如何启动社会资金的进入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土地整治领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另外,土地整治项目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资金管理未能完全形成一个系统,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资金普遍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 3.3土地整治项目管理问题 在土地整治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

62、表现在:一是由于项目建设与规划设计不符,常常出现频繁变更项目设计,导致项目进度无法按时完成。二是实施监管不到位,部分现场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在岗较少,监理人员技术结构单一,没有配备测量、水利、道路、施工管理等监理人员,导致项目建设质量不高。三是竣工验收阶段没有详尽的规程及统一的标准来指导验收,导致质量无法保证。 3.4土地整治引发生态问题 许多土地整治项目都把增加耕地数量作为主要指标,过度重视“占补平衡”和“总量平衡”,尤其是在当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刚性制约下,缺乏衡量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硬性指标,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采取不当的方式,不可避免对周边的农业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63、比如,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使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大面积的土地平整、坑塘填土等,可能引起土壤板结,破坏经过长期耕作、施肥、灌溉而熟化的土壤层;此外,硬化的道路、沟渠将原来完整的生物生境分割成若干个孤立的块体栖息地,改变了地表水热状况和性质,破坏了生物资源的多样化等。 3.5土地整治科技创新问题 目前,大多数土地整治仅仅是对土地进行平整,而土地平整原是为传统灌溉提供条件,只是土地整治过程中的一个手段。对于退化土地、污损土地等土地,即使土地十分平整也无法使用。由于未对整治土地进行科学诊断,实地分析,以至于新增耕地普遍质量低,整治出的土地不能得到高效利用。归根结底是缺乏土地整治科技创新,缺乏土地整治先进技术。 4提高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