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231225129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4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伤寒论伤寒论复习概要复习概要伤寒论教研室 李赛美伤寒论基本概念伤寒论基本概念六经病脉证并治六经病脉证并治概要概要 附附 南阳图片南阳图片总录总录关于作者关于作者成书的时代背景成书的时代背景沿革沿革贡献贡献“伤寒伤寒”“六经六经”的涵义的涵义六经病传变规律六经病传变规律六经病治疗原则六经病治疗原则有关伤寒论基本概念有关伤寒论基本概念回上一层目录关于作者关于作者 作者作者:张机张机,字仲景字仲景(150-219(150-219年年),),荆州南阳人荆州南阳人 启蒙老师启蒙老师:张伯祖张伯祖 成书年代:伤寒论成书于成书年代:伤寒论成书于200-205200-205年年成书的时代背景成书的时代背景 1

2、.荆州的社会背景荆州的社会背景 局部繁荣发展局部繁荣发展 2.2.当时医药发展水平当时医药发展水平 医学理论、临床、方药相当成熟医学理论、临床、方药相当成熟 3.3.当时疫病流行当时疫病流行 4.4.立志医学立志医学 具有创新精神、求实态度具有创新精神、求实态度沿革沿革(汉(汉.张仲景著,成书张仲景著,成书200-205200-205年)年)(晋(晋.王叔和收集整理王叔和收集整理,265-316年人)年人)(北宋(北宋.林亿等校正刊行,林亿等校正刊行,1057年)年)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伤寒论伤寒论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贡贡 献献1.1.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2

3、.2.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3.3.留下了大量有效方剂留下了大量有效方剂,“方书之祖方书之祖”4.4.文风朴实无华文风朴实无华“伤寒伤寒”的涵义的涵义 广义广义: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 狭义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感而即发的疾病 更狭义更狭义:太阳伤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表实证更狭义更狭义 狭义 广义六六 经经:太太阳阳、阳阳明明、少少阳阳、太太阴阴、少少阴阴、厥厥阴阴六经病:六经病: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邪之后 所表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所表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

4、的结果,即是外感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又是相互联结果,即是外感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证候群系、相对独立的证候群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包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是包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段等理论及治法、方药在内的综合性临气化、发展阶段等理论及治法、方药在内的综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床辨证论治体系六经病传变规律六经病传变规律 循经传:循经传:病情按排列次序传变病情按排列次序传变 越经传:越经传:病情不按排列次序传变病情不按排列次序传变 本经自感:未经传变,初起既为少阳或阳明病本经自感:未经传变,初起既为少阳或阳明病 直中:直中:病情严重,初起即为

5、三阴病病情严重,初起即为三阴病 合病: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 并病: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 两感:两感:阴经与阳经同时发病阴经与阳经同时发病六经病治疗原则六经病治疗原则 113113方,八法俱备方,八法俱备 提出表里同病先后处理原则提出表里同病先后处理原则 贯穿扶阳气、存津液精神贯穿扶阳气、存津液精神 三阳病,祛邪为主;三阴病,扶正为主三阳病,祛邪为主;三阴病,扶正为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

6、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六经病脉证并治辨六经病脉证并治回上一层目录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一、一、太阳的生理太阳的生理 二、二、太阳的病理太阳的病理 三、三、太阳病的诊断与分型太阳病的诊断与分型 四、四、太阳病治则太阳病治则 五、五、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回上一层目录一、太阳之生理一、太阳之生理 太阳之气是人体卫外功能之概括太阳之气是人体卫外功能之概括功能有三:功能有三:(一)抗御外邪之入侵(一)抗御外邪之入侵 (二)调节汗液之排泄(二)调节汗液之排泄 (三)管理水液之代谢(三)管理水液之代谢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一)膀胱为太阳之腑,其气化需赖肾阳之温煦(

7、一)膀胱为太阳之腑,其气化需赖肾阳之温煦 (二)膀胱蒸腾调节之津气不能直接达到体表,(二)膀胱蒸腾调节之津气不能直接达到体表,需赖肺气之宣发与敷布需赖肺气之宣发与敷布 (三)卫气来源于胃中之津气,若胃气不足,膀(三)卫气来源于胃中之津气,若胃气不足,膀胱之气化就随之减弱胱之气化就随之减弱二、太阳之病理:二、太阳之病理:太阳病是因表气受邪以致营卫失调的病变太阳病是因表气受邪以致营卫失调的病变 病机:风寒袭表,营卫失调病机: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成因:外感风寒成因:外感风寒 病变部位:在表病变部位:在表 病变性质:表寒证病变性质:表寒证三、太阳病的诊断与分型三、太阳病的诊断与分型(一)诊断的依据主要

8、是脉证,经络之症状为辅助据(一)诊断的依据主要是脉证,经络之症状为辅助据 1.1.主证:头痛主证:头痛(项强项强)恶寒恶寒 2.2.主脉:脉浮主脉:脉浮 3.3.腑证:小便不利腑证:小便不利 4.4.经络症状:项背强直挛急经络症状:项背强直挛急(二二)因感邪性质不同因感邪性质不同,受邪个体存在差异受邪个体存在差异,一般可分三类一般可分三类 1.1.太阳中风太阳中风 2.2.太阳伤寒太阳伤寒 3.3.太阳温病太阳温病四四、太阳病治则、太阳病治则 病在表当汗解病在表当汗解 中风表虚证中风表虚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伤寒表实证伤寒表实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温病温

9、病:辛凉解表辛凉解表 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 诊治时需注意有无诊治时需注意有无兼证兼证及是否出现及是否出现变证变证或或类似证类似证太阳病本证太阳病本证(兼证兼证)太阳病变证太阳病变证太阳病类似证太阳病类似证太阳病篇主要内容太阳病篇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太太阳阳病病本本证证表虚证表虚证取汗取汗桂枝汤证及兼证桂枝汤证及兼证表表郁郁轻轻证证小汗小汗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微汗微汗桂二麻一汤证桂二麻一汤证桂二越婢一汤证桂二越婢一汤证表实证表实证峻汗峻汗麻黄汤证及兼证麻黄汤证及兼证温病温病辛凉解表辛凉解表表表寒寒表表热热伤津热化证伤津热化证伤阳寒化证伤阳寒化证阴阳两虚阴阳两虚蓄水蓄水.蓄血蓄血结

10、胸结胸.脏结脏结痞证痞证上热下寒证上热下寒证太阳病变证太阳病变证回上一层目录伤伤津津热热化化证证上上焦焦热扰胸膈热扰胸膈栀子豉汤类证栀子豉汤类证热邪壅肺热邪壅肺麻杏甘石汤证麻杏甘石汤证中中焦焦胃热津伤胃热津伤白虎加人参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下下焦焦热迫大肠热迫大肠葛根芩连汤证葛根芩连汤证胆热迫肠胆热迫肠黄芩汤证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伤伤阳阳寒寒化化证证上上焦焦心阳虚心阳虚心悸心悸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汤证烦躁烦躁桂甘龙牡汤证桂甘龙牡汤证惊狂惊狂救逆汤救逆汤奔豚奔豚桂枝加桂汤证桂枝加桂汤证中中焦焦脾虚兼水脾虚兼水苓桂甘枣汤证苓桂甘枣汤证苓桂术甘汤证苓桂术甘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11、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脾虚脾虚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小建中汤证小建中汤证桂枝人参汤证桂枝人参汤证下下焦焦肾阳虚肾阳虚干姜附子汤证干姜附子汤证茯苓四逆汤证茯苓四逆汤证真武汤证真武汤证阴阴阳阳两两虚虚胃胃 阳阳 虚虚甘草干姜汤证甘草干姜汤证肝肝 阴阴 虚虚芍药甘草汤证芍药甘草汤证肾阴阳虚肾阴阳虚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心阴阳虚心阴阳虚炙甘草汤证炙甘草汤证表表邪邪循循经经深深入入下下焦焦伤气伤气蓄水证蓄水证五苓散证五苓散证伤血伤血蓄血证蓄血证 病轻病轻 桃核承气汤证桃核承气汤证病重势急病重势急 抵当汤证抵当汤证病重势缓病重势缓 抵当丸证抵当丸证热热邪邪或或寒寒邪

12、邪与与水水痰痰相相结结结结胸胸证证实热实热大陷胸丸证大陷胸丸证大陷胸汤证大陷胸汤证小陷胸汤证小陷胸汤证寒实寒实三物白散证三物白散证阳衰寒凝阳衰寒凝 脏结证脏结证寒寒热热互互结结于于心心下下痞痞证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下焦滑脱痞下焦滑脱痞五苓散证五苓散证 水痞水痞旋覆代赭汤证旋覆代赭汤证 痰气痞痰气痞寒热上下互阻寒热上下互阻上热下寒证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黄连汤证热痞热痞寒热错杂痞寒热错杂痞太太阳阳病病类类似似证证十枣汤证十枣汤证瓜蒂散证瓜蒂散证辨阳明病脉证并

13、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一、一、阳明的生理阳明的生理 二、二、阳明的病理阳明的病理 三、三、阳明病的诊断及分类阳明病的诊断及分类 四、四、治则及代表方治则及代表方 五、五、禁忌禁忌 六六.发病规律发病规律回上一层目录一、阳明的生理:一、阳明的生理:(一)阳明之气是胃肠功能之概括(一)阳明之气是胃肠功能之概括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小肠主化物小肠主化物 大肠主传导糟粕大肠主传导糟粕脾脾产产生生阴阴津津阳阳气气滋养滋养五五脏脏六六腑腑、四四肢肢百百骸骸(二)阳明经脉行人身之前,面为阳明经气之外候(二)阳明经脉行人身之前,面为阳明经气之外候 二、阳明的病理:二、阳明的病理:(一)阳明病是

14、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因一)阳明病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因津液损伤津液损伤所引所引起的起的胃肠实热胃肠实热证。证。(二)病机:伤津化燥,胃肠实热。(二)病机:伤津化燥,胃肠实热。性质:实热证。性质:实热证。病位:胃肠。病位:胃肠。(三)成因:(三)成因:误治传变误治传变 自然传变自然传变 邪盛直犯邪盛直犯可见,其可见,其外因是邪盛或误治外因是邪盛或误治内因是素体胃阳亢盛内因是素体胃阳亢盛 三、阳明病的诊断及分类三、阳明病的诊断及分类(一)诊断的依据主要是脉证(一)诊断的依据主要是脉证主主脉脉大大证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外证)不更衣、内实、大便难、渴、烦(

15、内证)不更衣、内实、大便难、渴、烦(内证)(二)经络之症状为辅助依据:面红、鼻衄、鼻燥(二)经络之症状为辅助依据:面红、鼻衄、鼻燥(三)分类(三)分类本证本证热证热证实证实证兼变证兼变证发黄证发黄证血热证血热证四、治则及代表方:四、治则及代表方:治则治则清下实热,保存津液清下实热,保存津液 代表方代表方白虎汤、承气汤、茵陈蒿汤等白虎汤、承气汤、茵陈蒿汤等五、禁忌五、禁忌 凡凡伤津伤津之治,如发汗、利小便,皆当禁之治,如发汗、利小便,皆当禁外外邪邪太阳病太阳病少阳病少阳病(误治、失治、自传)(误治、失治、自传)(素体胃阳亢盛)(素体胃阳亢盛)(误治)(误治)邪盛直犯邪盛直犯 三阴病三阴病(阳复太

16、过,脏病还腑)(阳复太过,脏病还腑)阳明病六六.阳明病发病规律阳明病发病规律阳明病本证阳明病本证阳明病兼变证阳明病兼变证阳明病篇主要内容阳明病篇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阳明病本证阳明病本证热热证证上焦上焦热扰胸膈热扰胸膈栀子豉汤证栀子豉汤证中焦中焦胃热胃热津伤津伤白虎汤证白虎汤证津气两伤津气两伤白虎加人参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下焦下焦阴虚水热互结阴虚水热互结猪苓汤证猪苓汤证实实证证燥实燥实调胃承气汤证调胃承气汤证痞满痞满小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痞满燥实痞满燥实大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胃热脾阴不足胃热脾阴不足麻子仁丸证麻子仁丸证肠燥津亏肠燥津亏润导法证润导法证阳明病兼变证阳明病兼变证发发 黄黄 证证湿热发黄湿热

17、发黄湿热并重湿热并重 茵陈蒿汤证茵陈蒿汤证热重于湿热重于湿 栀子柏皮汤证栀子柏皮汤证湿热兼表湿热兼表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寒湿发黄寒湿发黄 于寒湿中求之于寒湿中求之血热证血热证 随证治之(如抵当汤)随证治之(如抵当汤)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一、一、少阳的生理少阳的生理二、二、少阳的病理少阳的病理三、三、少阳病的诊断少阳病的诊断四、四、少阳病治则少阳病治则五、五、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六六.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少阳病篇少阳病篇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一、少阳之生理:一、少阳之生理:(一)少阳之气是胆和三焦功能的概括(一)少阳之气是胆和三焦功能的概括胆主疏泄,助胃消化胆主疏泄

18、,助胃消化三焦三焦 主持诸气主持诸气 决渎水道决渎水道少少阳阳功功能能疏泄胃肠疏泄胃肠转枢气液转枢气液通调水道通调水道(二)少阳三焦与胃和肾的关系(二)少阳三焦与胃和肾的关系 1 1、三焦的气化来源于命门、三焦的气化来源于命门 2 2、三焦的气化和胃气相互依存、三焦的气化和胃气相互依存(三)少阳与厥阴关系及循行位置(三)少阳与厥阴关系及循行位置 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其经络行人身之侧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其经络行人身之侧二、少阳之病理二、少阳之病理 少阳病是少阳病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所引起的病变所引起的病变(一)成因:(一)成因:1 1、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转属、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转属

19、 2 2、自然传变、自然传变 3 3、风寒直犯、风寒直犯 4 4、脏病还腑、脏病还腑(二)病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二)病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 病位:半表半里病位:半表半里 病性:热证病性:热证 三、少阳病的诊断三、少阳病的诊断(一)主要依据是脉证(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1 1、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2 2、主脉:弦、主脉:弦(二)辅助依据是经络症状:耳聋、目赤、颈项强(二)辅助依据是经络症状:耳聋、目赤、颈项强(三)兼夹证:(三)兼夹证:少阳位处半表半里,或兼阳明、太阳、水饮少阳位

20、处半表半里,或兼阳明、太阳、水饮四、少阳病治则:和解少阳四、少阳病治则:和解少阳 代表方:小柴胡汤代表方:小柴胡汤 兼夹证:随证加减兼夹证:随证加减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原则上禁汗、吐、下、温针。原则上禁汗、吐、下、温针。七七.少阳病发病规律少阳病发病规律太阳病太阳病厥阴病厥阴病邪盛直犯邪盛直犯(失治误治转属)(失治误治转属)自传(与素质有关)自传(与素质有关)(脏病还腑)(脏病还腑)兼太阳兼太阳兼阳明兼阳明传三阴传三阴少少阳阳病病少阳病本证少阳病本证少阳病兼变证少阳病兼变证少阳病篇主要内容少阳病篇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少阳病本证少阳病本证 小柴胡汤、黄芩汤加柴胡小柴胡汤、黄芩汤加柴胡少阳

21、病兼变证少阳病兼变证兼太阳兼太阳 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兼阳明兼阳明 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兼水饮兼水饮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兼邪漫三焦,虚实互见兼邪漫三焦,虚实互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太阴兼太阴 先补后和,与小建中汤先补后和,与小建中汤三阳合病三阳合病 治从少阳治从少阳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一、一、太阴的生理太阴的生理二、二、太阴的病理太阴的病理三、三、太阴病的诊断太阴病的诊断四、四、太阴病治则太阴病治则五、五、代表方代表方六、六、治禁治禁太阴病篇主要内容太阴病篇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一、太阴之生理:一、太阴之生理:(一)太阴之气是(一)太

22、阴之气是脾主运化功能脾主运化功能的概括的概括(二)足太阴脾经的经络深布于腹内(二)足太阴脾经的经络深布于腹内(三)太阴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三)太阴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 1、脾与胃: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胃主受、脾与胃: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胃主受 纳,以降为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纳,以降为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2 2、脾之运化赖肾阳的温煦、脾之运化赖肾阳的温煦二、太阴之病理二、太阴之病理(一)太阴病是因(一)太阴病是因脾运失常脾运失常所引起的病变所引起的病变(二)病机:脾阳受损,运化失职,寒湿内停(二)病机:脾阳受损,运化失职,寒湿内停(三)性质:脾虚寒湿证(三)性质:脾虚寒湿

23、证(四)病位:在脾(四)病位:在脾(五)成因:误治转属、自然传变、邪盛直中(五)成因:误治转属、自然传变、邪盛直中三、太阴病的诊断三、太阴病的诊断(一)主要依据是脉证(一)主要依据是脉证主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主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主脉:缓主脉:缓(二)经络的症状为辅助依据(二)经络的症状为辅助依据因太阴经络深布腹内,故腹满也是经络症状因太阴经络深布腹内,故腹满也是经络症状(三)病情转化(三)病情转化1 1.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转化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转化2 2.若脾阳损及肾阳,则有病转少阴之机若脾阳损及肾阳,则有病转少

24、阴之机3 3.脾阳恢复,其病向愈脾阳恢复,其病向愈4.4.阳复太过,转属阳明阳复太过,转属阳明(成实成实/湿热发黄湿热发黄)四、太阴病治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四、太阴病治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五、代表方;理中汤(四逆辈)五、代表方;理中汤(四逆辈)六、太阴病治禁:禁吐下、慎用苦寒药六、太阴病治禁:禁吐下、慎用苦寒药七七.太阴病发病规律太阴病发病规律太阳病太阳病阳明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阳病少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厥阴病(失治误治)(失治误治)(误治损伤脾阳)(误治损伤脾阳)(阳复太过,化燥成实)(阳复太过,化燥成实)(损伤脾阳)(损伤脾阳)(脾损及肾)(脾损及肾)(误治传变)(误治传变)太阴病太阴病本证太

25、阴病本证太阴病兼变证太阴病兼变证太阴病篇主要内容太阴病篇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太阴病本证太阴病本证:四逆辈四逆辈太阴病兼变证太阴病兼变证兼表兼表 -桂枝汤桂枝汤兼腹痛兼腹痛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一、一、少阴的生理少阴的生理二、二、少阴的病理少阴的病理三、三、少阴病的诊断及分型少阴病的诊断及分型四、四、少阴病治则少阴病治则五、五、少阴病治禁少阴病治禁六、六、少阴病预后少阴病预后少阴病篇主要内容少阴病篇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一、少阴之生理:一、少阴之生理:(一)少阴之气是对(一)少阴之气是对心肾功能心肾功能的概括,为的概括,为人身之根人身之

26、根本本。其功能有三:。其功能有三:1.1.主持精神意识活动;主持精神意识活动;2.2.调节水液代谢及血液运行;调节水液代谢及血液运行;3.3.温养五脏六腑。温养五脏六腑。(二)与其他脏腑关系:(二)与其他脏腑关系:1 1、肾中之阴阳源于先天,滋养于后天。、肾中之阴阳源于先天,滋养于后天。2 2、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三)少阴之经脉循咽喉挟舌本。(三)少阴之经脉循咽喉挟舌本。二、少阴之病理:二、少阴之病理:少阴病为少阴病为心肾阴阳虚衰心肾阴阳虚衰之病变之病变(一)病机:心肾阴阳虚衰,以阳虚为主(一)病机:心肾阴阳虚衰,以阳虚为主(二)病位:心肾(属里)(二)病位:心肾(属里

27、)(三)病性:全身虚衰证(三)病性:全身虚衰证(四)成因:(四)成因:它经转属(太阳病汗下太过,内夺肾阳;太它经转属(太阳病汗下太过,内夺肾阳;太阴病误治,脾损及肾)阴病误治,脾损及肾);自然传变、风寒直中自然传变、风寒直中三、少阴病的诊断及分型三、少阴病的诊断及分型(一)主证:但欲寐(一)主证:但欲寐 主脉:微细主脉:微细(二)经络症状:咽痛(二)经络症状:咽痛(三)分型:(三)分型:寒化证:但欲寐,恶寒肢厥、下利清谷,小寒化证:但欲寐,恶寒肢厥、下利清谷,小 便清,脉微欲绝便清,脉微欲绝 热化证: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热化证: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四、少阴病治则:四、少阴病治则

28、:阳虚寒化证:阳虚寒化证:温经回阳温经回阳四逆汤四逆汤 阴虚热化证:阴虚热化证:育阴清热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五、少阴病治禁:五、少阴病治禁:汗、下汗、下六、少阴病预后:六、少阴病预后:寒化证;阳回则生,阳亡则死寒化证;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热化证:可有伤津动血、动风之变热化证:可有伤津动血、动风之变七七.少阴病发病规律少阴病发病规律太太阳阳病病太太阴阴病病(误治损伤心肾)(误治损伤心肾)(失治自传)(失治自传)(脾损及肾)(脾损及肾)邪盛直中邪盛直中厥阴病厥阴病少少阴阴病病少阴病本证少阴病本证少阴病兼变证少阴病兼变证少阴病篇主要内容少阴病篇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少阴病本证少阴病本证寒化证寒

29、化证四逆汤证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真武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附子汤证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证桃花汤证桃花汤证热化证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猪苓汤证少阴病兼变证少阴病兼变证兼太阳兼太阳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兼阳明兼阳明少阴三急下证少阴三急下证大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 气郁致厥气郁致厥四逆散证四逆散证咽痛证咽痛证甘草汤证、桔梗汤证甘草汤证、桔梗汤证猪肤汤证猪肤汤证苦酒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半夏散及汤证太少两感证太少两感证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一、一、厥阴的生理厥阴的生理二、二、厥阴

30、的病理厥阴的病理三、三、厥阴病诊断及分类厥阴病诊断及分类四、四、治则治则五、五、治禁治禁厥阴病篇主要内容厥阴病篇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一、厥阴之生理:一、厥阴之生理:厥阴之气是对厥阴之气是对肝及其内寄相火功能肝及其内寄相火功能的概括。因的概括。因肝有藏血、疏通血脉及胃肠积滞之功,而相火有肝有藏血、疏通血脉及胃肠积滞之功,而相火有助肝疏泄,敷布阳气,消除阴寒邪气,保持内脏助肝疏泄,敷布阳气,消除阴寒邪气,保持内脏温暖安和之功。其功能有三:温暖安和之功。其功能有三:(一)疏通血脉和胃肠积滞(一)疏通血脉和胃肠积滞(二)调节血液运行(二)调节血液运行(三)布阳化阴(敷布阳气,消除阴寒邪气),(三)布阳

31、化阴(敷布阳气,消除阴寒邪气),故厥阴有阴尽阳生之气之称。故厥阴有阴尽阳生之气之称。厥阴之经脉分布于两胁深部,与少阳互为表里。肝厥阴之经脉分布于两胁深部,与少阳互为表里。肝需赖肾阴及胃液之滋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需赖肾阴及胃液之滋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木土相克,故肝病常可影响脾胃而出现胃肠症状。因木土相克,故肝病常可影响脾胃而出现胃肠症状。二、厥阴之病理:二、厥阴之病理:厥阴病是厥阴病是肝气横逆,肝病及胃,寒热虚实错杂肝气横逆,肝病及胃,寒热虚实错杂之病变之病变 成因:它经转属、自然传变、邪盛直中成因:它经转属、自然传变、邪盛直中 病机:寒热错杂,虚实相因病机:寒热错杂,虚实相因 病

32、位:在里(主要在肝)病位:在里(主要在肝)病性:寒热错杂证病性:寒热错杂证三、厥阴病诊断及分类三、厥阴病诊断及分类(一)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脉证,经络症状为辅助依据(一)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脉证,经络症状为辅助依据 主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主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则吐蛔 主脉:弦紧主脉:弦紧 经络症状;胸胁烦满,痛引少腹入阴筋,巅顶痛经络症状;胸胁烦满,痛引少腹入阴筋,巅顶痛(二)分类:(二)分类:上热下寒证;厥热胜复证;四肢厥逆证;胃肠吐利证上热下寒证;厥热胜复证;四肢厥逆证;胃肠吐利证四、治则四、治则寒热错杂者寒热错杂者寒温并用,如乌梅丸寒温并用,

33、如乌梅丸纯寒者纯寒者 宜温,如吴茱萸汤宜温,如吴茱萸汤纯热者纯热者 宜清,如白头翁汤宜清,如白头翁汤 五、治禁五、治禁 寒热错杂证、寒证,禁汗吐下、清;寒热错杂证、寒证,禁汗吐下、清;热证禁汗、温针热证禁汗、温针它经误治转属它经误治转属邪盛直中邪盛直中自然传变自然传变六六.厥阴病发病规律厥阴病发病规律厥厥阴阴病病寒热错杂证寒热错杂证厥热胜复证厥热胜复证四肢厥逆证四肢厥逆证呕吐呕吐.下下利利证证厥阴病篇主要内容厥阴病篇主要内容回上一层目录寒热错杂证寒热错杂证蛔厥证蛔厥证 乌梅丸乌梅丸寒格证寒格证 干姜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汤正虚阳郁正虚阳郁 麻黄升麻汤证麻黄升麻汤证厥热胜复证厥热胜复证(正邪相争,阴阳胜复有此机转)(正邪相争,阴阳胜复有此机转)四肢厥逆证四肢厥逆证热厥热厥 白虎汤白虎汤寒厥寒厥 四逆汤四逆汤血虚寒凝厥血虚寒凝厥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痰厥痰厥 瓜蒂散瓜蒂散水厥水厥 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汤呕吐呕吐热证热证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寒证寒证 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下利下利热证热证 白头翁汤、小承气汤白头翁汤、小承气汤寒证寒证 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