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

上传人:小明 文档编号:231196863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 【摘要】 随着社会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工农业方面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河道管理出现了一系列诸多存在的问题,河道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河道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得把河道的管理和生态治理提到日程上。本文分析阐述了当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来治理生态环境。 【关键词】 河道管理;问题;生态治理;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河道管理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为了根本性地改善当前的河道环境,解决当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河道原有的旅游、娱乐、景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

2、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大河道保护工作。下面阐述分析河道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和建议,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1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河道管理工作不到位 国家相关法规的设立和管理体制的设置,使大小河流长期处于几个部门的共同管理,形成职能交叉、配合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管理格局,体现在城区主河道、偏远地区的小支流上超标排污,偷倒垃圾,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人为损坏堤岸、河道景观设施,点燃河道荒草圈地种菜,攀折河边绿化带花木等等,有禁无止。尽管河道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法规都有明文规定,但类似事件还是接连发生,难以根除。究其原因,都

3、是管理不统一,管理责任没有落到实处,管理措施衔接不上,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制约依法管理河道。 1.2河道污染严重 部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使河道变成“藏污纳垢”之处,污染了河道水体破坏了水生环境,伤害了河道生态健康,诱发各种疾病。卫生、环保相关单位宣传单一,工作被动,未能制止各种危害河道的行为和事件发生,使河道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加重。 1.3城镇化建设冲击了河道的整治和管理 各地政府为解决城镇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改造升级所需土地,争先向河道开战,非法侵占河道滩地、水域、护岸地、护堤地等。且建设标准不高,降低了城镇防洪能

4、力,违犯了涉河工程项目审批监管法规程序,对依法管理河道产生冲击。 1.4围河造田降低了河道管理职责 近几年,一些地区不考虑损毁土地地理条件,也不进行复垦可行性论证,借用国家土地复垦政策和资金,违法自然规律围河造田,实施移民搬迁,占用护岸地、护堤地并向河道内延伸,使河道滩涂湿地萎缩,河流沼泽化进程加快,地表径流调蓄困难,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种类减少,汛期人伤房毁等恶果,严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职责履行。新捕河地区部分村组,未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对新捕河河支流滩地大面积围垦,扩大村组耕地面积,修建村民住宅。汛期一场洪水使新修的水泥路垮塌,新建的房屋地基下沉、墙体出

5、现裂缝,围垦的土地布满了砂石。 2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河道管理是一项事关社会文明进步、百姓安居乐业的综合性民生工作,涉及水利、国土、城建、环保、环卫、绿化、企业等方方面面,要实现“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管理目标,全面贯彻河道管理法律法规是关键,自觉履行部门职责依法开展建设是前提,顾全大局,紧密配合,共同治理河道是保障。 2.1河道管理落实责任制 建立河道管理地方政府首长负总责,河道流经区域党政主要领导负主责,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河道管理机制。建立市县(区)河道管理机构与河道流经区域政府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制度,研究分析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探讨河道管

6、理的有力举措,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河道管理工作任务,相互配合、协调沟通机制。建立污水处理排放目标管理与河道“脏、乱、差”治理责任制,环保、环卫、城建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监督机制。落实河道管理任务、夯实河道管理职责,加强河道管理,避免河道内乱批乱建、乱挖乱倒乱排等违法行为案件的发生,杜绝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消极怠慢、配合不力等不良行为作风。改革水权,扩大污水处理投资与污水净化技术,力争径流污水、村镇污水、企业污水、城市污水达标排放,减少河道水体污染,净化河道水质。新捕河地区河道站绿化河道堤防、清除河道杂草、清理河道垃圾、清洁河道卫生、查处侵占河床修建农家乐、向河道内倾倒渣土等恶性违法案件,

7、就是在区政府、区环卫站、区国土局、区执法大队的大力配合下开展地。 2.2依法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在涉河工程建设、城镇公用设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堤岸绿化、河道景观设计、涉河工程建设审查监管等方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要以河道管理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保护河道水生环境为最终目的,突出河道生态功能,体现“人水和谐共处”理念。不得侵占河道湿地、水域、滩地,不得破坏生态林,高起点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既彰显地域文化,张扬民俗风情与现代建筑格调的,又集生态工程、民心工程为一体,最大限度的发挥河道生态功能与工程设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保护河道生态健康,维护河道水生环境,保障动植物繁衍生息。 2.3河道日

8、常管理的措施 2.3.1河道保洁 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河道自然状况建议政府建立村组、乡镇、县区河道保洁专业化队伍,划分保洁责任区,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保洁责任,负责责任区河道水面、堤岸、绿化带、景观设施的保洁和管护,城区则纳入城市园林、环卫管理,同时应接受河道管理机构的督查检查,以实现水面无垃圾、无漂浮物,水中无大面积水草,堤岸路面无垃圾和杂物,花草树木无枯死,公共设施无损坏。保洁经费列入社会公益事业支出,由市县(区)两级财政纳入预算予以拨付。 2.3.2河道稽查 坚持河道管理稽查,及时发现、依法制止、严厉打击河道内乱采乱挖乱建,危及堤防、护岸、涉河工程设施安全的河道违法行为和事件。促进环保

9、、环卫、园林、市政等部门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卫生保洁、堤岸绿化、涉河工程设施建筑物维护等,增强与河道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执法素质,还河道生命健康,还河道护岸、堤防、涉河工程设施建筑物一个安全运行的外在环境。 2.3.3河道监测 做好河道水质监测,促进村镇、城市截污工程建设,促使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以补给河水,缩短河水置换周期,提高河水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生环境。合理设置河道取排水口,适时调度河水防止枯水期河水断流,准确测算河水纳污容量确定河道纳污标准,切合河道实际规划建设水功能区等。做好河势与涉河工程设施监测,为河道演变分析、涉河工程设计建设提供数据,为依法拆除河道违

10、法建筑、限期改建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涉河工程设施及建筑物提供依据,为河道采砂整治与采砂规划编制、涉河工程设施安全运行、防汛减灾等提供保障。 2.3.4河道安全检查 坚持河道护岸、堤防、涉河工程设施安全检查,及时拆除河道违法建筑、限期改建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涉河工程设施及建筑物,为河道安全度汛创造条件。坚持涉河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检查,力求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按照涉河工程建设申报审批程序、技术标准、河道管理规定等进行施工建设,形成以堤防、护岸、涉河工程设施 2.3.5河道管理制度完善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使河道功能的多样性日趋明显,河道管理机构不应固守陈规,应当与时俱进,因时利势积极制定、出台河道卫生

11、保洁管理办法、水源保护区保洁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堵塞河道管理缺位,弥补管理存在不足,剔除不合时代之处,以适应新形势下河道管理需求。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素质立足于各大媒体定时宣传河道管理法规,各种群众性集会与重要活动宣传河道管理法规。在城镇显要位置设立宣传标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河道管理法规。要着眼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对违法行为事件及时曝光,查处状况追踪报道。设立举报电话,聘请义务监督员,征集河道管理意见、建议。在城镇主要河段配置垃圾桶、果皮箱,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增强保护水环境意识,有效推动河道管理参与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河流保护的发展阶段及思考j.中国水利,2021(5): 17. 2钱德琳.生态之河理念及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水利,2021(8): 11.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