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31112736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矿井设计矿井设计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主讲:马其华主讲:马其华联系方式:0532-860,57357,QQ:326569488,Email:,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矿井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矿井设计课程英文名:Mine Design 先修课程:煤矿开采学适用专业:采矿工程总学时:36讲课学时:36实验学时:上机学时:总学分:2制订单位资环学院制订时间:2005.10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一、课题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车场线路及硐室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能进行各种窄轨线路设计、车场

2、及硐室设计,为后续采煤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作好必要的准备。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二、课程的基本要求n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向学生交待各章节名称及专业英语词汇用法。在各章节中均应布置一定量的课外练习题,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本课程教学的特点要求,应结合CAI课件进行讲授,空间关系形象直观,便于理解。n本课程考核的形式可根据课程内容决定,用大作业、开卷及闭卷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着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n在教学中,通过习题的布置,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及设计步骤,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

3、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学时)n1、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习的目的和要求n本章为矿井轨道线路联接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目的使学生除理解轨道线路、道岔和钢轨基本概念外,还需掌握线路的平面联接和坡度设计计算方法,为车场设计打下基础。n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n(1)矿井轨道(轨道,道岔);n(2)轨道线路(轨距,线路中心距,曲线);n(3)轨道线路联结计算(平行线路联接,非平行线路联接,纵面线路联接)。n3、考核知识点和要求、考核知识点和要求n(1)识记:轨道线路联接与布置的基本概念,为矿井轨道线路联接设计计算打下基础。n(2)综合应用:掌握并应用

4、轨道线路平面联接、纵面线路联接等参数计算方法和设计绘图。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第二章 采区车场形式选择及线路布置(12学时)n1、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n本章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采区上部车场、中部车场和下部车场的形式选择及线路布置,并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车场形式和进行车场设计。n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n(1)采区上部车场形式选择及线路布置(形式选择,顺向平车场,逆向平车场);n(2)采区中部车场形式选择及线路布置(形式选择,单道起坡车场,双道起坡车场);n(3)采区下部车场形式选择及线路布置(大巷装车站,顶板绕道车场,底板绕道车场)。n3、考核知识点

5、和要求、考核知识点和要求n(1)识记:采区上、中和下部车场的基本形式、特点和适用条件;n(2)综合应用:将所学基本知识应用于各种车场设计中,通过习题使学生全面掌握采区上、中和下部车场的参数计算、设计计算及绘制线路布置图。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第三章 采区硐室(4学时)n1、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n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采区主要硐室,包括采区煤仓、采区绞车房及采区变电所的形式选择及设计方法。n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n(1)采区煤仓设计(形式,参数,煤仓容量及机械式水平煤仓)。n(2)采区绞车房设计(位置,平面布置及绞车房维护)。n(3)采区变电所设计(形式,位置,平面位置及支护)。n

6、3、考核知识点和要求、考核知识点和要求n(1)识记:采区煤仓,绞车房和变电所的基本形式、参数、特点和使用条件。n(2)综合应用:掌握采区主要硐室的参数选择计算和设计方法。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第四章 新型辅助运输方式的车场及轨道线路联接特点(4学时)n1、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n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单轨吊车、卡轨车、齿轨车和无轨运输车等新型的辅助运输方式,基本掌握新型辅助运输车场的轨道线路联接特点。n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n(1)单轨吊车(基本特征,车场及装车点);n(2)卡轨车(基本特征、原理、车场及转载点);n(3)齿轨车(基本特征、原理、车场布置特点);n

7、(4)无轨胶轮运输车和轨道胶套轮机车(基本特征,巷道断面及选择应用)。n3、考核知识点和要求、考核知识点和要求n(1)识记: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辅助运输方式,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n(2)领会:新型辅助运输方式在现代化矿井中的应用及今后发展方向。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第五章 矿井开采设计(8学时)n1、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n本章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采矿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于矿井开采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实用价值高。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矿井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煤矿开采、设计工作打下牢固基础。n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n(1)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与内容(设计依据、设计程序、设计原

8、则及矿井初步设计内容);n(2)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评价标准(放案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及开采设计最优化准则);n(3)矿井开拓设计放案比较示例(基本情况、方案比较及综合比较)。n3、考核知识点和要求、考核知识点和要求n(1)识记:开采设计程序、内容及原则,开采最优化准则;n(2)领会:方案比较法、统计分析法、指标定额法和数学分析法;n(3)综合应用:掌握并应用“方案比较法”进行矿井设计,在示例、习题的基础上能独立进行基本的矿井方案设计。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第六章 采区设计(4学时)n1、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n本章学习矿井采区设计的依据、程序和步骤,使学生掌握采区设计的内容、原则和设

9、计方法。n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n(1)编制采区设计的依据、程序和步骤;n(2)采区设计的内容;n(3)采区设计的实例。n3、考核知识点和要求、考核知识点和要求n(1)识记:采区设计的依据、程序和步骤;n(2)领会:采区设计的内容;n(3)综合应用: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采区设计方法。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n教教 材:材:徐永圻主编.煤矿开采学(重排修订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7n参考书:参考书:1.孙宝铮、刘吉昌编.矿井开采设计,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张荣立主编.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前言n采区车场是矿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0、。采区车场采区车场是采区上(下)山与阶段大巷或区段平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的总称。采区车场巷道有甩车道、存车线、联络巷道等;采区车场硐室有采区装车站、人车场及采区煤仓、采区绞车房等。采区车场的主要作用是在采区内运输方式改变或过渡的地方完成转载工作。n采区车场形式采区车场形式按地点分为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中部车场、采区上部车场;按车场线路布置分为双道起坡甩(平)车场、单道起坡甩(平)车场;按提升对象分为辅助提升甩(平)车场、主提升甩(平)车场。由于地质条件和准备方式不同,车场形式及线路布置也不同,应根据采区地质开采条件合理选择采区车场的形式。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n采区车场线路布置采区车场线

11、路布置的主要工作为:进行采区车场线路总体布置并绘草图;计算各线段和联接点尺寸;计算线路总尺寸;最后做出线路布置的平剖面图。n采区硐室布置设计采区硐室布置设计的主要工作为:按采区车场线路设计确定硐室位置;确定硐室或巷道断面的大小;确定硐室或巷道的支护方式及材料消耗等。n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应掌握:采区车场的概念、采区车场形式、采区车场的概念、采区车场形式、采区车场线路布置、轨道线路设计及采区硐室布置设计的采区车场线路布置、轨道线路设计及采区硐室布置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采区车场线路布置和采区硐室布置设计构成完整的采区车场设计。由于采区车场设计的主要由于采区车场设计的主要工

12、作是进行采区车场轨道线路布置设计,因此,工作是进行采区车场轨道线路布置设计,因此,第一章首第一章首先介绍先介绍轨道线路布置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轨道线路布置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前言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第一章第一章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一、矿井轨道一、矿井轨道(一)(一)轨道轨道 轨道运输是矿井运输的重要方式轨道运输是矿井运输的重要方式.矿井矿井轨道轨道:巷道底板铺设的道床、轨枕、钢轨巷道底板铺设的道床、轨枕、钢轨和联结件等和联结件等,如图所示。,如图所示。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钢轨型号(钢轨型号(轨型轨型):):是指钢轨单位长度的质量,以是指钢轨单位长

13、度的质量,以kg/mkg/m表示表示。矿井常用轨型有:矿井常用轨型有:2424、1818、1515、1111等(原有生产矿井);等(原有生产矿井);现采用标准轨型:现采用标准轨型:1515、2222、3030、3838、4343(新设计矿井使用)(新设计矿井使用)根据根据使用地点使用地点、行车速度行车速度和和频繁程度频繁程度及及运输设备类型运输设备类型等,一般可按下表选等,一般可按下表选用。用。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二)(二)道岔道岔n道岔是使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到另一条线路上的装置,由尖轨、辙叉、转辙器、道岔曲轨、护轮轨和基本轨所组成。n道岔有单开道岔、对称道岔及渡线道岔三种:(1)单开单

14、开道岔道岔DK (2)对称对称道岔道岔DC (3)渡线渡线道岔道岔DX n在线路平面图中,道岔通 常以单线表示,道岔的主 线与岔线的线段用粗线绘 出,如下图所示。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1 单开道岔(单开道岔(DK)a、b 外形尺寸;外形尺寸;:辙叉角;辙叉角;在在线线路路平平面面图图中中,道道岔岔以以单单线线表表示示。道道岔岔主主线线与与岔岔线线用用粗实线表示。粗实线表示。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2 对称道岔(对称道岔(DC)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3 渡线道岔(渡线道岔(DX)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4 道岔型号道岔型号n标准道岔原来共有标准道岔原来共有615、618、624、91

15、8、924五个系列,五个系列,新标准道岔共有七个系列,新标准道岔共有七个系列,即即600轨距:轨距:615、622、630、643和和900轨距:轨距:915、930、938。每一系列中。每一系列中按辙叉号码和曲线半径划分为很多型号,按辙叉号码和曲线半径划分为很多型号,如:如:DK615-4-12、DC624-3-12、DX918-5-2019等。其等。其符号含义符号含义如下:如下:(1)DK、DC、DX分别为分别为“单开单开”“对称对称”“渡线渡线”道岔的代号。道岔的代号。(2)615、618、624、918、924中的中的6和和9分别代表分别代表600mm和和900mm轨距。轨距。(3)符

16、号中第二部分数字为辙叉号码符号中第二部分数字为辙叉号码(M),辙叉号码),辙叉号码M与辙叉角与辙叉角 的关系:的关系: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道岔的辙叉号码道岔的辙叉号码:n单开道岔单开道岔DK的辙叉号码有的辙叉号码有2、3、4、5、6几种;几种;n对称道岔对称道岔DC的辙叉号码有的辙叉号码有2、3两种;两种;n渡线道岔渡线道岔DX的辙叉号码有的辙叉号码有4、5两种。两种。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4)尾数尾数 单开道岔、对称道岔的单开道岔、对称道岔的尾数尾数代表道岔曲线半径(代表道岔曲线半径(m););渡线道岔尾数中,渡线道岔尾数中,前两位数字代表曲线半径(前两位数字代表曲线半径(m),

17、后两位代表轨中心距(),后两位代表轨中心距(dm)。)。(5)单开道岔、渡线道岔有左向与右向之别。单开道岔、渡线道岔有左向与右向之别。左向道岔在尾数末应加左向道岔在尾数末应加“左左”字,如:字,如:DK615-4-12(左)、(左)、DX918-5-2019(左)(左)。右向道岔右向道岔 岔线在行进方向(由岔线在行进方向(由a b)的右侧的右侧。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5 道岔选择原则道岔选择原则1)选择的道岔应与基本轨的)选择的道岔应与基本轨的轨距一致轨距一致。2)选择的道岔应与基本轨的)选择的道岔应与基本轨的轨型一致轨型一致,可以高一级,不能低一级。如基本轨,可以高一级,不能低一级。如基

18、本轨型是型是18kg/m,道岔可选,道岔可选18kg/m或者或者24kg/m。3)选择的道岔应与选择的道岔应与行驶车辆的种类相适应。行驶车辆的种类相适应。多数标准道岔都能行驶电机车与矿车,少数标准道岔由于曲线半径过小或多数标准道岔都能行驶电机车与矿车,少数标准道岔由于曲线半径过小或辙叉角过大,只能行驶矿车。辙叉角过大,只能行驶矿车。4)选择的道岔应与选择的道岔应与车辆行驶速度相适应。车辆行驶速度相适应。曲线半径越小,辙叉角越大,允许车辆行驶的速度就越小。曲线半径越小,辙叉角越大,允许车辆行驶的速度就越小。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二、轨道线路二、轨道线路(一)轨距与线路中心距(一)轨距与线路中

19、心距轨距:单轨线路上两根钢轨轨距:单轨线路上两根钢轨轨头内缘的距离轨头内缘的距离。采用标准轨距:采用标准轨距:600mm;900mm。600mm轨距:轨距:1t固定矿车、固定矿车、3t底卸式矿车底卸式矿车、辅运;、辅运;900mm轨距:轨距:3t固定矿车、固定矿车、5t底卸底卸式矿车。式矿车。设计图中设计图中线路采用单线表示线路采用单线表示,即两根轨道的中心线作为线路标志。单轨线,即两根轨道的中心线作为线路标志。单轨线路用单线表示,双轨线路用双线表示。路用单线表示,双轨线路用双线表示。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线路中心距线路中心距双轨线路的双轨线路的中心线间的距离中心线间的距离S,如表如表14

20、-3所示。所示。(1)直线段直线段:S B ,mm。式中:式中:B 机车宽度,机车宽度,mm;两车内侧的距离,两车内侧的距离,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规定:在双轨运输巷中在双轨运输巷中(包括弯道包括弯道)两条铁两条铁路中心线间的距离,必须使两列对开列车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路中心线间的距离,必须使两列对开列车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2m;在采区在采区装车点,装车点,两列列车车体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两列列车车体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7m;在矿车摘挂钩地点,在矿车摘挂钩地点,两列列车车体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两列列车车体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

21、.0m。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2)弯弯曲曲段段:S B +S,机机车车运运输输:S=300mm;其其它它运运输输:S=200mm。这这是是因因为为在在双双轨轨曲曲线线巷巷道道(即即弯弯道道)中中,由由于于车车辆辆运运行行时时发发生生外外伸伸和和内内伸伸现象,线路中心距一般比直线巷道还要加宽一定数值现象,线路中心距一般比直线巷道还要加宽一定数值 S。例:例:1t矿车,矿车,机车运输机车运输,轨距,轨距600mm,机车宽,机车宽1060mm,则:则:直线段直线段:S B ,mm S=1060+200=1260 1300 mm 曲线段曲线段:S B +S S=1300+300=1600 mm

22、线路中心距一般取线路中心距一般取100mm为单位的整数。为了设计与施工方便,双轨为单位的整数。为了设计与施工方便,双轨线路有线路有1200、1300、1400、1600和和1900mm等几个标准中心距,一般不等几个标准中心距,一般不选用非标准值,其选用非标准值,其值可参考如下表值可参考如下表14-3选取选取。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表表14-3 双双轨线轨线路中心距路中心距设备类设备类型及有关参数型及有关参数/mm线线路中心距路中心距/mm设备类设备类型型轨轨距距车宽车宽直直线线段段曲曲线线段段机机车车或底卸式或底卸式矿矿车车600600900106012001360130016001600

23、1600190019001t矿车矿车、1.5t矿矿车车(人力、串人力、串车车运运输输)60060088097011001200130014001t矿车矿车、1.5t矿矿车车(无极无极绳绳运运输输)6006008809701200120013001400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二)曲线线路(弯道)(二)曲线线路(弯道)在矿井轨道线路中,所采用的曲线都是在矿井轨道线路中,所采用的曲线都是圆曲线圆曲线,即一段圆,即一段圆弧,故弧,故在线路连接计算中,在线路连接计算中,曲线半径曲线半径是一个重要参数是一个重要参数(车车场线路场线路=直线段线路直线段线路+联接点线路(圆曲线)联接点线路(圆曲线)。)

24、。1、曲线半径、曲线半径R及弯道转角及弯道转角 曲线半径曲线半径R的确定的确定与车辆行驶速度、车辆的轴距有关,一与车辆行驶速度、车辆的轴距有关,一般可参考下表般可参考下表14-4选取(选取(在机车行驶量比较少的弯道上,其曲在机车行驶量比较少的弯道上,其曲线半径可采用表中数值的下限;在线半径可采用表中数值的下限;在机车行驶频繁机车行驶频繁的弯道上,其的弯道上,其曲线半径可曲线半径可采用表中数值的上限采用表中数值的上限)。运运输输方式方式曲曲线线半径半径/m600mm轨轨距距900mm轨轨距距机机车车运运输输12、15有有时时2015、20有有时时25、30串串车车运运输输6、9有有时时129、1

25、2有有时时15人力人力辅辅助运助运输输4、69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 在进行曲线线路连接计算时,通常在进行曲线线路连接计算时,通常巷道巷道转角转角 为已知为已知,当曲线半径,当曲线半径R的选定后,由如的选定后,由如图的几何关系即可得出相应的切线长度图的几何关系即可得出相应的切线长度T和曲和曲线段弧长线段弧长K。例:已知巷道转角例:已知巷道转角,曲线半径曲线半径R(选用)选用);计算:计算:切线长切线长T,弧长,弧长K。曲线线路联接计算曲线线路联接计算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外轨抬高外轨抬高 车辆在弯道上运行时,如果两根轨道仍在一个水平面上,车辆在弯道上运行时,如果两根轨道仍在一个水平面上

26、,由于离心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车轮轮缘就要向外挤压外轨,增加磨损和运行阻力,严重时力的作用,车轮轮缘就要向外挤压外轨,增加磨损和运行阻力,严重时将使车辆倾倒或出轨。将使车辆倾倒或出轨。为此,在曲线处应将外轨抬高一个值。为此,在曲线处应将外轨抬高一个值。外轨抬高值外轨抬高值与曲线半径、轨距及车辆运行速度有关与曲线半径、轨距及车辆运行速度有关。一般抬高值,。一般抬高值,采用采用900mm轨距时在轨距时在1035mm之间;之间;600mm轨距时在轨距时在525mm之间。之间。运行速度越高,曲线半径越小,抬高值应越大。运行速度越高,曲线半径越小,抬高值应越大。2 曲线线路的曲线线路的外轨抬高外轨抬高与与

27、轨距加宽轨距加宽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轨距加宽轨距加宽 当车辆在弯道运行时,弯道轨距还应该加宽,不然也会发生车轮轮缘当车辆在弯道运行时,弯道轨距还应该加宽,不然也会发生车轮轮缘挤压钢轨的现象,增加阻力,甚至使轮缘被钢轨卡住或是被挤出钢轨面而挤压钢轨的现象,增加阻力,甚至使轮缘被钢轨卡住或是被挤出钢轨面而掉道。因此,曲线段轨距应较直线段适当加宽。掉道。因此,曲线段轨距应较直线段适当加宽。弯道轨距加宽值弯道轨距加宽值与曲线半径、车辆轴距大小有关与曲线半径、车辆轴距大小有关。机车运输时,加宽。机车运输时,加宽值一般为值一般为l020mm,曲线半径大取下限;串车运输时,一船取,曲线半径大取下限;

28、串车运输时,一船取510mm。外轨抬高与轨距加宽的外轨抬高与轨距加宽的递增(递减)距离。递增(递减)距离。为了适应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为了适应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在曲线与直线线路联接时,从直线段在曲线与直线线路联接时,从直线段某一点开始,同时逐步进行抬高和加宽,某一点开始,同时逐步进行抬高和加宽,到曲线起点处,使抬高和加宽值到曲线起点处,使抬高和加宽值正好达到规定的数值,这段直线距离称为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的递增正好达到规定的数值,这段直线距离称为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的递增(递减递减)距离,该距离距离,该距离般取外轨抬高值的般取外轨抬高值的100300倍,即外轨抬高的坡度在倍,即外轨抬高的坡度在1

29、03.3之间。(有时也可以在曲线起点处开始抬高和加宽,逐渐达到之间。(有时也可以在曲线起点处开始抬高和加宽,逐渐达到规定的数值。)规定的数值。)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n在曲线段除需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外,由于车辆在曲线上运行会发生外伸和内伸现象,巷道和双轨中心距也需加宽。如图所示,轴距为如图所示,轴距为SB、车长、车长为为L的车辆与半径为的车辆与半径为R的曲线的曲线内接。如果在直线段车辆所内接。如果在直线段车辆所占的地段宽度为占的地段宽度为B,则在弯,则在弯道处所占地段的宽度向外侧道处所占地段的宽度向外侧增加了增加了1,向内侧增加了,向内侧增加了2(以影线表示以影线表示)。3 曲线段曲线段巷

30、道巷道加宽加宽和和双轨中心距加宽双轨中心距加宽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图中:图中:L:车长车长B:车宽车宽R:轨道中心线半径轨道中心线半径曲线段曲线段双轨中心距双轨中心距加宽:加宽:机车:机车:S=300 mm,其他:其他:S=200mm。曲线段曲线段巷道巷道加宽加宽:S=1+2 机车运输时:机车运输时:外侧加宽外侧加宽200mm,内侧加,内侧加宽宽100mm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n双轨线路中心距以及相应巷道双轨线路中心距以及相应巷道加宽的起点,也应从曲线起加宽的起点,也应从曲线起点以前的直线段开始,点以前的直线段开始,为使线路铺设及车辆运行方便,对为使线路铺设及车辆运行方便,对于机车运

31、输,此段于机车运输,此段直线段直线段长度长度L0一般取一般取5m,对于,对于1t矿车矿车串车运输取串车运输取22.5m。n对比较次要的巷道,车辆运行很少时,有时也可以不加宽对比较次要的巷道,车辆运行很少时,有时也可以不加宽线路中心距。线路中心距。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三、轨道线路联接计算三、轨道线路联接计算轨道线路联接包括:平面线路联接和纵面线路联接轨道线路联接包括:平面线路联接和纵面线路联接。平面线路联接平面线路联接 道岔曲线联接道岔曲线联接 纵面线路联接纵面线路联接 竖曲线联接(线路坡度设计)竖曲线联接(线路坡度设计)(一)平面线路联接(一)平面线路联接1 DK道岔非平行线路联接道岔非

32、平行线路联接 用单开道岔和一段曲线线路,用单开道岔和一段曲线线路,把方向不同的两条直线线路联接起把方向不同的两条直线线路联接起来,来,被联接的两条直线线路不在同被联接的两条直线线路不在同一条巷道内,并且相互成一个角度,一条巷道内,并且相互成一个角度,如图所示。如图所示。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DK道岔非平行线路道岔非平行线路联接联接点各参数点各参数计算如下(计算如下(采用道岔岔线与弯道曲线采用道岔岔线与弯道曲线直接相连,巷道转角直接相连,巷道转角 参见下图参见下图):首先选定道岔(如:首先选定道岔(如:DK615-4-12),),查出参数:查出参数:a、b、,并确定,并确定R、值,值,然后计

33、算然后计算线路联线路联接接点各参数点各参数如下:如下: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2 DK道岔平行线路联接道岔平行线路联接 同一巷道中,用同一巷道中,用DK道岔和道岔和一段一段曲线使单轨线路变为双轨线路,如图所曲线使单轨线路变为双轨线路,如图所示。图中的示。图中的S值即为双轨线路中心距,为值即为双轨线路中心距,为使线路中心距达到预定的值,使线路中心距达到预定的值,在道岔岔在道岔岔线末端与曲线段之间应插入一直线段线末端与曲线段之间应插入一直线段c。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DK道岔平行线路道岔平行线路联接联接点各参数点各参数计算:计算:首先选定道岔型号,则:道岔参数首先选定道岔型号,则:道岔参数a

34、、b、为为已知已知;再选定联接曲线半径再选定联接曲线半径R及线路中心距及线路中心距S;求:;求:DK道岔平行线路道岔平行线路联接系统的轮廓尺寸。联接系统的轮廓尺寸。B=S ctg ;m=S/sin ;n=m T;T=R tg(/2);c=n b;L=a+B+T L DK道岔平行线路联接系统的长度,道岔平行线路联接系统的长度,是联接点的主要是联接点的主要轮廓尺寸轮廓尺寸和参数,和参数,亦可根据设计已知条件,从亦可根据设计已知条件,从窄轨道岔线路联接手册窄轨道岔线路联接手册中直接查出各联接参数值。中直接查出各联接参数值。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n矿井轨道线路除了有平面线路外,还有斜面线路如采区上

35、矿井轨道线路除了有平面线路外,还有斜面线路如采区上下山,材料斜巷等,于是就有了平面与斜面线路如何联接的下山,材料斜巷等,于是就有了平面与斜面线路如何联接的问题。问题。n n线路由斜面过渡到平面时,为了避免线路以折线状突然拐到线路由斜面过渡到平面时,为了避免线路以折线状突然拐到平面上,斜面线路与平面线路之间均需设置平面上,斜面线路与平面线路之间均需设置竖曲线竖曲线,以使车,以使车辆运行平稳可靠。辆运行平稳可靠。n在设计中,竖曲线半径在设计中,竖曲线半径R1一般取下述值:一般取下述值:对于对于1.0t、1.5t矿车矿车:9m、12m、15m;对于对于3.0t矿车:矿车:12m、15m、20m。(二

36、)纵面线路的竖曲线联接(二)纵面线路的竖曲线联接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二)纵面线路的竖曲线联接(二)纵面线路的竖曲线联接 竖曲线竖曲线 是线路纵面方向上呈曲线(圆曲是线路纵面方向上呈曲线(圆曲线)状的曲线线)状的曲线,如图,如图AC段。段。A 竖曲线上端;竖曲线上端;B 平面与斜面交点;平面与斜面交点;C 竖曲线下端,又称为起坡点(落平点);竖曲线下端,又称为起坡点(落平点);平面线路与斜面线路的夹角,即竖曲线转角平面线路与斜面线路的夹角,即竖曲线转角(已知)(已知)R1竖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T 竖曲线切线;竖曲线切线;K 竖曲线竖曲线圆弧长,则:圆弧长,则: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

37、h设计中设计中竖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R1取值:取值:对于对于1.0t、1.5t矿车,矿车,R1:9、12、15m;对于对于3t矿车,矿车,R1:12、15、20m。竖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R1是采区车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采区车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R1过大,使得车场线路布过大,使得车场线路布置不紧凑,增加车场巷道工程量,同时推后了摘挂钩点的位置,延长了提升置不紧凑,增加车场巷道工程量,同时推后了摘挂钩点的位置,延长了提升运输时间。反之,如果运输时间。反之,如果R1过小,又会出现矿车变位太快,容易使得矿车在竖过小,又会出现矿车变位太快,容易使得矿车在竖曲线处车轮悬空而掉道,如图所示。曲线处车轮

38、悬空而掉道,如图所示。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线路纵断面坡度线路纵断面坡度n所谓线路坡度,就是在线路纵断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比值的千分值,用符号i表示。如图所示线路AB的长度为L,点A、B的标高分别为HA、HB,标高差h=HB-HA,坡度角为,则n当线路坡度很小时,当线路坡度很小时,cos 1,故:,故:0 0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n线路坡度的确定线路坡度的确定 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可选用不同的线路坡度。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可选用不同的线路坡度。1)大巷采用电机车运输时,重车向井底车场运行,空车向采区运)大巷采用电机车运输时,重车向井底车场运行,空车向采区运行,为了充分发挥电机车

39、效能,线路应按行,为了充分发挥电机车效能,线路应按等阻力坡度等阻力坡度设计,即设计,即重列车重列车下行和空列车上行的阻力相等下行和空列车上行的阻力相等。通常电机车运输的线路向井底车场取。通常电机车运输的线路向井底车场取0.30.5的坡度,以利于排水。的坡度,以利于排水。2)平巷中采用绞车串车或人力推车时,线路坡度原则上也可按等平巷中采用绞车串车或人力推车时,线路坡度原则上也可按等阻力坡度及阻力坡度及流水坡度流水坡度考虑。一般也为考虑。一般也为0.30.5,有时略大一些。,有时略大一些。3)车场线路中,有时采用)车场线路中,有时采用自动滚行坡度自动滚行坡度,即在自动滚行中,利用,即在自动滚行中,利用轨道的坡度控制速度。轨道的坡度控制速度。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4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