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衣饰历史及发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3083520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衣饰历史及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衣饰历史及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衣饰历史及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中国衣饰历史及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衣饰历史及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v 各个朝代衣服特点v夏商周服饰:等级分明 v春秋战国服饰:创新多变v秦汉服饰:英姿飒爽v魏晋南北朝服饰:丰富多彩v隋唐五代服饰:由俭入奢v宋代服饰:清新自然v元代服饰:简朴传统v明代服饰:端庄艳丽 v清代服饰:独树一帜v明国服饰:欧洲东渐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服装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山顶洞所见小石珠7件、穿孔兽牙125枚等装饰品,上有长期佩带的磨蚀

2、痕迹。其中5件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成串的相饰。另有25件还用赤铁矿粉涂染着色,联系山顶洞下室埋葬的尸骨上也散布有赤铁矿粉粒,可能是在衣服上着色所用,或系一种饰终仪式,反映出山顶洞人的某种审美感情。保护生命,掩形御寒,装饰自身,都在原始社会成为服装主要作用。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纺轮普及,余姚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踞织机”(腰机),有了筒形后综,可以形成自然织口,还有了胜(卷经轴)。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丝绸生产也于新石器时代发轫。服装形式发生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并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在纺织品出

3、现之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 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 v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v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

4、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v商代 秦汉服饰v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 秦朝的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

5、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动有趣。一般长度在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

6、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魏晋南北朝v魏晋南北朝笼冠大袖衫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笼冠的形象与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图象略同,然而时间却比其他资料要早,可见笼冠并非出自胡俗,而是先在中原地区流行以后,才逐渐传到北方,成为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之一本图为大袖宽衫展示图及漆纱笼冠 魏晋南北朝妇女服饰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 数 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

7、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此图为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 图中所绘洛神形象,无论从发式或服装来看,都是东晋时期流行的装束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图中帝王头戴白纱帽,外着白穿宽袖狐皮大衣(形如大袖衫),毛在外手执如意,也是南朝时所喜尚的习俗(闫立本历代帝王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服饰 戴巾子穿宽衫的士人(孙位高逸图局部)高逸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杰出作品,它虽然出自唐代画家孙位之手,但具有浓郁的魏晋风韵画面绘四个士人,盘腿列坐于花毯之上,或戴小冠,或裹巾子,通穿宽博衫子每人身旁各立一侍者,也穿宽袖衣衫

8、从画面的构图和人物的安排来看,都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竹林七贤砖印壁画相同,人物的服装和形态以及生活器具等都是典型的魏晋南北朝形制 北朝官吏便服 左图为戴突骑帽披小袖衫子的官吏(北朝陶俑)中图为戴突骑帽穿裤褶袒右臂的男子右图为戴突骑帽穿大袖衫的官吏(河北磁县北白道出土彩绘陶俑) 魏晋帽类有几种样式:一种白高帽,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一种突骑帽。 隋唐服饰v在南北朝胡、汉服装相互影响而又各成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唐代服制,出现了“法服” 与“常服”并行的局面。作为大礼服的法服仍是传统的冠、冕、衣、裳,常服则是在鲜卑装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唐代男子上自皇帝下至厮役,在日

9、常生活中都穿常服,包括圆领缺袍、幞头、革带及长靴。缺袍即开衩的长袍。幞头则是由鲜卑帽演变出来的,它本是一幅头巾,系裹时两个巾角向前抱住发髻,其余两个巾角在脑后结扎,多余的部分自然垂下。幞头的质料起初用黑色的缯或罗,所以垂下的巾角也是软的,故称“软脚幞头”。以后又在巾角中用铜、铁丝作骨,将它撑起来,成为“硬脚幞头”。由于硬脚的形状及翘起的角度不同,又有“句脚”、“展脚”、“朝天”等式。唐代的革带上起初装有供系物用的窄皮条,故此种带名带。上面并固着若干方形饰牌,名。依官阶之不同,分别用玉、金、犀、银、瑜石、蓝铁等材料制作,从而使革带也成为区别官阶的标志。另外,北周时出现的“品色衣”,在唐代已形成制

10、度,成为此后中国官服的一大特色。唐代官员自一品至九品,服色以紫、绯、绿、青为等差。 v唐代服装v唐代女装主要由裙、衫、帔组成。这时常将衫掩于裙内,所以显得裙子很长。帔又名帔帛,像一条长而薄的披巾,是受了西亚佛教的影响才在中原流行的。唐代前期女装中还流行卷檐虚帽、翻领外衣等胡服,安史之乱后,此风渐歇。 v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v唐代服装v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

11、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宋代服饰v宋代服装大体沿袭唐制。这时的幞头内衬木骨、外罩漆纱,宋人称之为“幞头帽子”, v宋代服装v可随意脱戴,与唐初必须临时系裹的软脚幞头大不相同。这时,皇帝和高官戴的展脚幞头,两脚向两侧平直伸出,可达数尺。身份低的公差、仆役等,则多戴无脚幞头。 v宋代妇女也穿裙和衫,这时的衫子多为对襟,盖在裙外。裙较窄,多施细摺,福州黄墓中除出罗裙外,还有开裆裤与合裆裤,可见宋代妇女在裙内着裤。起于五代时的缠足,至北宋晚期已逐渐流行。 宋时常服有如下几种: v袍有

12、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 v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 v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人服。 v衫,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的男人长衫。 v裳,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黄裳。居家时不束带,待客时束带。 v直裰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衩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 v鹤氅,宽长曳地,是一种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裘衣,十分贵重。 v此外宋代男式衣着,还有布衫和罗衫。内用的叫汗衫,有交领和颌领形式。质料很考究,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皂(黑)、杏黄、茶褐等。

13、袄的质料有布、绸、罗、锦、丝和皮。袄的用色有青、红、枣红、墨绿、鹅黄等几种。贵族裤子的质地也十分讲究,多以纱、罗、绢、绸、绮、绫,并有平素纹、大提花、小提花等图案装饰,裤色以驼黄、棕、褐为主色。此宫中的官服也与前代相仿,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朝服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作级别变化。穿朝服时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 元朝服饰

14、v元朝地域辽阔,种族混杂,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既有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有西亚伊斯兰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这就造成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v v由于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下的王朝,故元朝的服装制度与辽金相似。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v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子的公服多从汉族习俗,“制以罗,大袖,盘领,右衽”。其职位级别,在服装的颜色及纹样上表示。公服之冠,皆用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 v图为戴宽檐钹笠,脑后

15、垂辨环,穿窄袖长袍、比肩、靴的行香贵族男子及戴顾姑冠,穿红色窄袖、宽袍的贵族妇女 明朝服饰v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姓服饰、内臣服饰,其样式、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就连日常服饰,也有明文规定,如崇祯年间,皇帝命其太子、王子易服青布棉袄,紫花布衣,白布裤、蓝布裙,白布袜、青布鞋,戴皂布巾,装扮成老百姓样子出面活动,然也印证了当时平民百姓的衣饰。明代妇女服饰规定民间妇女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及浅淡色,不能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则用蓝绢布。明代的衣衫已出现用钮扣的样式。明代妇女

16、的鞋式仍为凤头加绣或缀珠。宫人则着刺上小金花的云样鞋。 清代服饰 v 短衫短袄:有立领右衽大襟与立领对襟两式,与裤子相配,外束一条腰裙,是一般劳工人民的服装式样南方农民夏穿牛头短裤,即传统的犊鼻发展而来长裤于裤脚镶一段黑边北方人穿长裤,用带子将裤脚在髁骨处扎紧,东夏都如此冬天的套裤,上口尖而下口平,不能盖住腿后上不部及臀部 马褂:长袍或长衫配马褂、马甲,腰束湖色、白色或浅色长腰带,后系手巾,是清代男子一般通穿的服装马褂长仅及 脐,左右及后开楔,袖口平直(无马蹄袖端),形式有袖长过手或袖段至腕、对襟、大襟、琵琶襟诸式 马甲:马甲即背心、坎肩,也见紧身马甲为无袖的紧身式短上衣有一字襟、琵琶襟、对0襟、大襟和多纽式等几种款式除多纽式无领外,其余均有立领 袍、衫:清初款式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袍衫在清中后期流行宽松式,有袖大尺余的 衬衫:衬衫穿于袍衫之内,衬衫的形状与长衫相似,也有上面不用二袖,上半截用棉布,下半截用丝绸,在腰部相逢接而成的,成为两截衫颜色初尚白,后一度流行玉色、蛋青色、油绿色或白色镶倭缎、漳绒边的 现代服饰v 现代服饰特点v 1.简约性v 2.内蕴性v 3.人本性v 4.抽象性v 5.价值性v 6.时装化v 7.国际化v 8.平明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