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临江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23080063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吉林省临江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临江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临江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临江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临江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吉林省临江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 (6分) (2019高三上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超越性文化,讲究言外之意,境外之境,味外之旨。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传统的礼乐教化就是一种强调超越性的、提升境界的教育。礼记所记,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行天下”。这里的“五至”指志诗礼乐哀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三无”则指超越性的“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其实,“境界”一词原为佛学用语,意即个人意识所达到之处,近代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

2、生修养与事业的“三境界”,突显“境界说”的美育意蕴。丰子恺则明确将“境界说”运用到艺术教育之上,认为人生犹如三层楼即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精神生活要以艺术为主,距离灵魂生活最近。冯友兰则在新原人中提出从“自然境界”经“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到“天地境界”的“人生觉解论”,进一步完善“境界说”。不仅美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更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最具精神与情感力量,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形成不可或缺的互补。美育的境界提升作用有助于我们抛弃教育上的功利主义,将精神、情感与心灵的塑造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之上。(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3、的一项是( ) A . “五至”“三无”都是指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B . “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C . 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D . 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五至”“三无”都成为超越性的境界。(2)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B .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C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

4、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D . 倘是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美育虽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更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B . 不仅美育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而且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C . 美育既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又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D . 美育既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又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2. (2分) (2019高一上北

5、仑期中)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讲究文采、音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苏轼的赤壁赋。B . 词,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是一种可和乐演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C . 1901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发给了百余位优秀作家,褒奖他们“创作出富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赫尔曼黑塞曾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D .

6、朦胧诗派,20世纪80年代大陆诗坛上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代表。朦胧诗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往往借助象征、隐喻等手法,创造出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与意境。3. (2分) (2019高一下遵义月考) 三省六部中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哪一个部门( ) A . 吏部B . 礼部C . 工部D . 户部4. (2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月考) 以下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B . 品质作者为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他被

7、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C . 渔父选自楚辞补注。渔父,即渔翁。父,同“甫”,是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楚辞由西汉刘向编辑,收集了战国时楚国人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D . 戏剧语言指的是剧中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旁白是用来说明人物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的叙述性语言。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5. (6分) (2016高二上广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

8、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国语郑语记有周宣

9、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

10、的手段不同罢了。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

11、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

12、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1) 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B . 因为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所以谣最终才能成为谶。C . 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D . 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时至今日,谣仍在,谶已无。(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

13、的一项是( ) A . 第段先阐释了谣谶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歌谣具有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B . 第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C . 第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成为谶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董仲舒将这种思维系统化,进而促成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D . 第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

14、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B . 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C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谶纬之学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D . 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6. (9分) (2017高二上遵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

15、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 日新华

16、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

17、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

18、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 .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 .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

19、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D .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 .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 . 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D .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

20、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E .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3)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 (12分) (2017高二上辽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

21、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人行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

22、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夜,春夜,中央大街【注】充满了

23、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

24、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1936年5月(有删改)【注】中央大街:指哈尔滨大街。当时的哈尔滨正处于日伪统治之下。(1) 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有意让两类人的活动形成比照:外国人和少数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着欢快的

25、歌,尽情享受春光;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春光里乞讨、哀哭。B . 倒数第二段的“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与上文呼应,暗示虽然春已至,但并非人人都能感受到春的气息,喻指北方的人们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C . 散文中的“我”可视为线索人物,全文通过“我”的见闻感受中起白天、黑夜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着力批评了“年轻人”的“不知愁滋味”。D .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把众多材料组织起来,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还配合运用反复、照应,使前后文勾连紧密。(2) 你怎样理解画线句“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的深刻含意? (3) 题目以

26、“春意”起,文章结尾以“哀哭”终。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 (2017高二上商丘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

27、,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梁祖受禅 , 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

28、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 俄遇萧墙之难而止。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B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

29、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C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D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B . “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C . “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D . “萧蔷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3) 下列对原文有

30、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出语不凡。B . 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溪所推崇。C . 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D . 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并被罢相。(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

31、郑珏排沮,乃相崔协。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 (7分) (2019高三下韩城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辛弃疾敲碎离愁 , 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 , 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注释)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阑干

32、曲:栏干的角落。(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B . 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C . 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得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D . 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结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2) 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试简要赏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10. (4分) (2019高三上牡丹江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为政中“_,_”两句指出,成为教

33、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 出师表中与“诚宜开张圣听”意思相同,形成首尾照应的两句是:“_,_。” (3) 登飞来峰中,表达诗人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6高三上汪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宽阔的江面上,渔船撑起白帆顺流而下。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前进。它欣赏一番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后,嘲笑起躺在船舷旁的木桨夸耀着自己的本事。傍晚,渔夫放下白帆,拿起木桨,划动起来,渔船返航了。木桨带着哗哗的水声,对白帆说,你只能在顺风的时候神气十足!而我,虽然本事不大,却能够逆风而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1、1-2、1-3、2-1、3-1、4-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5-1、5-2、5-3、6-1、6-2、6-3、7-1、7-2、7-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1、8-2、8-3、8-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1、9-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10-1、10-2、10-3、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