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共教育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3053254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93.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的公共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我的公共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我的公共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我的公共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公共教育学(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以及管理规则。第1页/共53页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教育制度的主体。第2页/共53页3、教育制度的类型教育制度的类型:学前教育制度、基础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等。根据理性化程度将教育制度分为显性教育制度与隐性教育制度。第3页/共53页二、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

2、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第4页/共53页例:美国于1994年成立国家教育目标领导小组目的:(1)对全国教育改革问题取得一致的认识;(2)及时报告实施教育发展目标取得的进展;(3)复审全国教育标准和改进委员会审批的各项标准,包括全国教育内容标准、全国学生成绩标准、全国学习机会标准等,具有否决权。第5页/共53页机构职能:是总统、教育部长和国会的顾问机构;人员组成:共18人。其中:2人由总统任命;8名州长,包括3名执政党成员,5名反对党成员;4名国会议员;4名州立法委员会委员。又例: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第6页/共53页3、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

3、的年龄特征;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考外国学制的经验。第7页/共53页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第8页/共53页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1)层次增多(2)短期大学迅速发展(3)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4)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5、终生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第9页/共53页第二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源远流长。自从学校出现以后就有了初步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

4、括官学系统、私学系统和书院教育系统。我国现代学制是建立在对西方现代学制的模仿和创造基础上的,到目前已经有了整整100年的历史。当前学制的改革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第10页/共53页一、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古代的官学教育系统萌芽于商朝和西周时期,兴盛于汉,完备于唐,宋以后基本沿用唐制,元时开始衰落,明清时期官学则基本沦为科举的附庸。商朝和西周时期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开始设立官学,其特点是“治学不二”、“官师合一”。第11页/共53页(一)官学教育系统当时的官学系统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1、中央官学(国学)建在京都,分为大学和小学,不同于今天意义上的大学和小学。2、地方官学包括泮宫和

5、乡学,前者设在诸侯的都城,后者设在城外。第12页/共53页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农具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官学体系开始瓦解,私学开始出现,并很快兴盛,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景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法家政策,实行“焚书坑儒”,“以吏为师”,官学系统基本被废除。第13页/共53页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校教育系统得到恢复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争,官学系统一度废止。第14页/共53页隋唐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恢复,官学系统开始恢复并逐渐完备。中央官学除了国子学和太学外,还出现了很多分科学校。唐代学校分为“二馆六学”,“二馆”包括崇文馆、弘文馆,“六学

6、”包括国子学、太学、书学、算学、律学、四门学。开始接纳留学生。实行科举制,官学与科举制挂钩。第15页/共53页宋代官学沿用唐制,实行“学田制”,以保证办学经费,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此外还设立了“武学”和“画学”。元朝官学系统有所衰弱。明清时期,官学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场和附庸。第16页/共53页例:三舍法三舍法是王安石在位时对太学即中央官学进行改革的制度,是一种分舍教学的制度。当时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始入太学的学生为外舍生,每岁升级一次。年终会试后,再参考平日操行和学业,成绩列一、二等者,升入内舍;内舍生每两年升级一次,成绩优、平二等,再参照平日操行和学业,升入上舍。上舍生两

7、年毕业,成绩分上、中、下三等。操行和学业皆优者为上等,一优一平者为中等,两平或一优一否者为下等。上等者即授官职。第17页/共53页(二)私学教育系统私学的出现比官学要稍晚一些。先秦时期,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秦废私学。汉时,私学大发展。此后,私学一直成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景观,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私学是民间人士依靠民间力量所办的学校。私学的兴起与西周时期官学的废止密切相关。第18页/共53页先秦时期私学发展很快,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流派,自由讲学,自由选学,互相质疑,带来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活跃的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既废官学,又废私学。私学被迫从

8、公开转为地下。第19页/共53页汉朝以后,随着官学系统的恢复,私学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汉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北魏太武帝时期,又下令禁止私学。私学程度不齐、层次不一,有高等教育,也有初等教育,主要招收中小地主和农民子弟。教育内容与官学一样,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偶尔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第20页/共53页例: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这是元朝一位叫程端礼(1271-1345)的人编订的家塾读书计划。该计划贯彻理学教育精神,首录白鹿洞书院教条作为为学纲领,次按朱子读书法,再列读书分年计划,8岁入学,读小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15岁后读四书集注、资治通鉴、楚辞等,练习写文章。此书对中国封建

9、社会后期的实际教育颇有影响。第21页/共53页(三)书院教育系统书院始于唐代(718年),原为藏书、校书或私人治学之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组织。宋代书院大兴,著名的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并称“四大书院”。第22页/共53页元代有书院227所,明代有书院1239所,清代有书院1900所,可见书院发展速度之快。明代以后,为了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书院大都改为官办,或由官方控制,并与地方官学合作,书院也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1901年,清政府改书院为学堂,书院教育制度既告结束。第23页/共53页书院的主持多为一方著名学者,称“洞主”或“

10、山人”。书院的形式有官办、民办和民办官助等多种形式。书院教学的特色:(1)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2)建立“讲会”制度,鼓励不同学术见解之间的交流和争鸣;第24页/共53页(3)以个人自学为主,集体辅导为辅。(4)既重义理,又重实践;(5)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感情深厚;(6)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第25页/共53页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征:(1)学校教育系统由官学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和书院教育系统构成;(2)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统治的人才,对广大的劳动人民进行封建伦理的教化;第26页/共53页(3)反映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要要求,学校教育系统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是比较明显的;(4)反

11、映生产力要求的实科教育在这三类教育系统中几乎没有什么位置,大量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5)女子被排斥在学校教育系统之外。第27页/共53页二、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861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学校。新型学校的出现要求建立新型学制,于是在1898年光绪皇帝下令将现有学院改为兼学中学、西学的学校,并创办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现代学制初露端倪。维新变法失败后,所有改革措施均被废除,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1901年以后,迫于西方列强要求实行新政和义和团运动的压力,终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癸卯学制”。第28页/共53页(一)1902-1904学制该学制酝酿

12、、颁布在壬寅年和癸卯年,所以又称“壬寅癸卯学制”。这是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现代学制,直到辛亥革命时为止。办学宗旨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之学为基,保留了比较浓厚的封建色彩。第29页/共53页特点:(1)学制过长;(2)没有规定女子学堂的地位;(3)将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结合起来。第30页/共53页(二)1912-1913学制19121913学制,又称“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首先废除了清末学制的忠君尊孔思想,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作为教育的宗旨,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建国人才,初步奠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第31页/共53页特点:与1902-1903

13、学制比较而言,该学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制,反映了现代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强调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缩短了初等教育的年限,便于普及初等教育。但学制仍然过长。第32页/共53页(三)1922年学制1922年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又因该学制把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修业年限分别规定为6年、3年、3年,所以人们又把该学制称为“六三三”学制。第33页/共53页该学制的教育目标是:(1)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2)发扬平民教育的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重国民的经济力;(5)注重生活教育;(6)使教育普及;(7)多留地方伸缩余地。第34页/共53页特点:(1)与1912-1913年学制

14、相比,该学制进一步缩短了初等教育的年限,从7年减为6年,使初等教育便于普及;(2)延长了中等教育阶段,从4年到6年,且实行分段,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分量,提高了中学教育的程度,兼顾了升学与就业;(3)在高等教育阶段,取消了大学预科制度,出现了单科大学。第35页/共53页(四)1951年学制1951年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旧有学制存在很多弊端:(1)工人、农民及干部学校和各种补习学校、训练班在学制系统中没有应有地位;(2)初等学校修业6年并分为初级和高级的做法,使广大的劳动人民子女难以受到完全的初等教育;(3)技术学校没有一定的制度,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因此学制改革的重点是增

15、加工农干部教育和技术教育,改革小学教育。第36页/共53页1951学制是解放后我国长期实行的基本学校教育制度。与1922年学制相比,该学制推迟了小学入学年龄,改6岁为7岁;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从6年改为5年,实行5年一贯制,后又暂缓实行;中学的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基本没有变化;大学也缩短1年,增加了研究部。该学制最突出的就是增加了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的工农和业余教育系统,而且与高等教育相通;逐步废除私立学校。第37页/共53页(五)50年代末至70年代我国学制的变更50年代后期,在“左”的思想引导下,开始批判1951年学制,认为时间过长,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群众需要,忽视政治,忽视党的领导。60年

16、代初,对教育大跃进做了一些反思和调整,颁布了大中小学教育工作条例,对教育秩序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38页/共53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口号,将初中和高中都缩短为2年;与当代中等教育结构多样化的趋势相反,盲目发展普通高中,压缩中专和技校,造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比例的严重失调;与当代高等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趋势相反,将高等教育缩短为3年一个层次,很多专业和系科被取消;与当代终身教育的趋势相反,取消函授教育、职工教育和夜大学,对我国学制造成了严重破坏。第39页/共53页(六)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1、背景(1)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破坏。(2

17、)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3)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4)国际学制改革的大趋势。第40页/共53页英国在1992年颁布教育白皮书,目的是根据社会地发展重构教育理念。其中涉及学制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供给学生和家长更多的选择学校的机会;第二、对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严格地检查和评估;第三、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把办学的责任转交给学校;第四、简化直接拨款给学校的手续,鼓励专门化,突出多样性。第41页/共53页美国2000年教育发展战略中涉及学制的有:第一,每个州提供学生和家长更多的选择学校的权利和机会。具体措施包括学券制度和特许学校制度。第二,普及大学。普及第13、14级教育(高中后教育),

18、使所有的高中生都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学校,要使所有学校都要能上网。第42页/共53页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43页/共53页(1)1985年 5 月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内容是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规定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比例要达到1:1,使中等教育兼顾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并鼓励综合中学的建立),改

19、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第44页/共53页(2)199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内容是“两基”、“两全”、“两重”。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改变办学的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制度。第45页/共53页(3)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满足了广大学生升学的需要;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

20、学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 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 9%提高到15%左右。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第46页/共53页(4)2001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重要意义是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指明了各类教育改革的方向。第47页/共53页三、我国现代学制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第一、现代学制的建立和发展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第二、学制改革要走自

21、己的道路。第三、学制改革一定要科学化、理性化、因地制宜。第48页/共53页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学校系统中的地位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质。第49页/共53页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指导原则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依次推进。第50页/共53页占总人口15%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占总人口50%的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主要是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占总人口35%落后地区允许先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第51页/共53页在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重视早期教育;改造基础薄弱校;加强重点校与示范校建设。第52页/共5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3页/共53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