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BEST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30529622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2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不明原因BES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不明原因BES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不明原因BES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资源描述:

《不明原因BES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明原因BEST(9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不明原因不明原因BESTBEST病因研究方法 基本医学逻辑思维的组成部分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3月出现,9月11日公布病因为三聚氰胺,用时半年,造成29万儿童健康受到影响;不明原因抽搐1991年出现,1997年明确为毒鼠强,历时6年余,累计造成数千人死亡;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事件20世纪80年代出现,至今历时近30年,造成300余人死亡,至今病因不清;不能明确病因的情况普遍存在美国部分州1998-1999年度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显示,有71%的事件不能明确病因;病因研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并非只有完美的病因研究范例才能称为病因研究。病因研究更是认识论的应用,是一种思维方法。事件的征兆特殊环境异

2、常的液体、雾或蒸汽;液滴、油污;异常气味;低空云、雾动植物改变动物异常表现或死亡植物短时间凋谢自然、环境条件的变迁气候、生活环境迁徙生存环境改变事故工厂(企业)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群特征人文环境改变;不明原因群发发病;受害者集中在特定区域。异常表现咳嗽、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瞳孔改变恶心、呕吐皮肤发红、皮疹、出汗眼睛红、眼痛四肢感觉异常、抽搐血压改变、休克超约常理的现象确定病因的思路工作展开需确定的A.什么性质的问题?B.达到的目标?C.开展工作的条件?D.如何展开工作?E.关键话环节?A.提出的要求和现实需求B.首次目标和最终目标C.现场工作条件、掌握的资源、研究阶段D.研究方法、方式选择,

3、工作模式确立E.明确研究策略,根据目标和现实条件,确定研究重点环节Know-how 在介入事件病因研究时,把目标设定为原因不清来展开工作;寻找、发现证据;评估证据,诠释其可能的含义;融会贯通证据,正面、反面;提出病因假说,扩大、强化对证据的评估;证据假说病因判断结果控制措施证据研究的过程性,推动对疾病的认识和更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集与子集构成1.是否是疾病(是否适一起疫情)1999年5月底,湖北仙桃市沿长江一条支流旁的一个村庄里,三天时间里发现上万只死鼠;邻县一中学有12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住院治疗;当地考虑此事件可能为鼠疫或中毒事件;对整个乡进行了隔离。调查及实验证实,此疫情为大

4、规模水利建设改变了鼠生存的栖息环境,大雨造成生活在河床中的鼠大规模迁徙引起鼠间事件所致。邻县中学病人为鼠药中毒;而5位患者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2005年北京海淀区一个餐厅,3名就餐者在食用小火锅酸菜排骨后出现口唇发黑,胸闷2.是否为群发癔病 2000年安徽某地一小学校 2001年黑龙江省虎林县一小学校苯中毒2004年4月,北京朝阳医院门前聚集着百余名来自河北的儿童和家长,河北孩子儿童铅中毒消息不胫而走3.是否为中毒 自1998年8月起,重庆垫江县一个叫大路湾的地方(总共有16户人家)陆续出现不明原因抽搐的患者;最初,医院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发病季节等诊断患者为乙型脑炎;但1月份以后仍有相同表现的

5、患者出现,医院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会诊,将此批患者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卫生防疫部门对发病村庄进行消毒处理,但发病并没有控制。2月中旬患病人数急剧增加。流行病学及中毒专家参与调查后方考虑此疫情为中毒事件,经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被迅速控制。后经刑事调查证实此事件为人为多次投毒所致。4.致病毒物的种类 2001年7月,河南省郾城县一个乡的5个自然村15名儿童出现以多发脏器损伤为特征的疾病,死亡7人;到10月,发病人数增加到25人,死亡15人;微生物因素?化学因素?1997年河北沧州某个体塑料产品制造企业的10余名工人在数日内先后出现恶心、腹泻、腹痛、头痛、胸闷、四肢无力等症状。后经现场调查发现工厂所用

6、的原材料中有硬脂酸钡,结合生产过程及工人生活习惯考虑患者为可溶性钡中毒。1996年在另一塑料厂出现过类是患者,2人死亡,当时诊断为氰化物中毒。黑龙江中医研究院203名住院患者、陪护及工作人员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表现5.是否为多种毒物广东高要事件1995年广东省高要市出现一起持续一月余、数十人发病的事件;外界猜测为一金冶炼厂排放废物所知;省委派出了调查组,卫生部派出了专家组;考虑为钩端螺旋体病;最后确诊为“氟乙酰胺”中毒;测定发现,样本中除氟乙酰胺外,还有毒鼠强;不排除抗凝血灭鼠剂存在;2002年9月14日南京汤山中毒事件42人死亡,最终确诊为毒鼠强和氟乙酰胺联合中毒;6.事件的原因2002年

7、3月12日中午13时30分,广东阳江阳东县某刀具厂工人饮用有异味开水,陆续出现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截止20时,126人被送入医院,36人留院观察。初步判断:亚硝酸盐中毒。阳腾刀具厂共有员工200余人,其中工人100余人。该厂工业用水系统主要是由1.5625g/L亚硝酸钠组成的循环水,用于刀具表面的防锈热处理。另有自来水和储水塔组成生活用水系统。但工业用水定期由自来水和储水塔更新。3月12日中午13时由于工人误操作导致含有1.5625g/L亚硝酸钠工业循环水与生活用水相混合。2000年山西省阳城县一个村庄,100余位村民出现消化道症状。病因研究模型病因有流行病学病因和病原学病因两大类。人与影响

8、因素人,生物体个体及社会群体;遗传,生理年龄事故、行为;机体状态;社会群体运动保障体系环境;存在的环境因素;作用物:物质存在和新物质出现;物质理化性质及与周围物质的关系;物质状态改变;环境状态物理因素(温度、光、声、放射辐射、振动);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缺乏作用及结局毒物状态浓度和量暴露种类联合作用有效量速度快慢人及人群状态适应性健康中间状态(高铅血症)中毒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生理心理疾病中毒死亡假说建立的证据关系假说建立的证据关系时序:病源物暴露指示病例出现事件;关联:表现的一致性、同源暴露;效应:产生的变化与引起变化原因的关系强度:剂量效应、剂量反应关系;变化:强度与结果合理:用

9、公理和基本原理解释(新发现会突破既往的“常识”)重复:多个研究得到一致结果病因确定环节研究可以从一个点开始,从三个方面收集证据;证据的积累强化假说的强度,无需所有证据或证据簇均为阳性结果;重视不支持假设病因证据的意义;相似特征事件的类比(经验)引导研究的重要方法。病因模型病因模型西周 三足双兽耳青铜鼎病因调查工具流行病学人群中发生的事情,解决分布及影响因素;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队列研究等诊断学个体病理变化,解决疾病在人体的定位及程度;症状、体征临床检验及影像实验研究在可控条件下对事物测定、过程验证及因果关系判断;鉴定、检验、检测病例研究事件的起点和最终的归结基本思路患者临床表

10、现提供基本线索。根据发热(热度,热型,热程)、起病特点、病情进展、临床检验结果,判定是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若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进一步区分是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或是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大,同时,初步判定是否具有传染性,并从主要症状和靶器官受损情况提示可能的传播途径。若考虑是非感染性疾病,则需要先判定是否为中毒。如果是中毒,则结合接触史资料,并通过一些特殊体征寻找引起中毒的毒物类型线索。还需要考虑是否为心因性、过敏性,或其它原因等。对于致病因子的甄别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分析: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再考虑少见病、罕见病,最后考虑为新发疾病。临床特征:临床特征:1.发

11、热(热度,热程,热型)2.起病特点,病情进展3.血常规:血象表现其它难以判定的(如核辐射,亚急性中毒)可有发热可不发热,起病急缓不一等临床表现多样。可疑的致病毒物:可疑的致病毒物:进食史、职业史、暴露史共同暴露因素体征甄别:参考群体性不明原因中毒特殊体征与可能毒物表。急性中毒可能性大急性中毒可能性大:1.临床表现一致,严重程度与接触量正相关2.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3.病情进展快,严重者急性昏迷、死亡;急性非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急性非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1.多多无无发发热热(但但某某些些毒毒物物可可引引起高热如五氯酚钠起高热如五氯酚钠);2.起起病病急急,以以数数分分钟钟、数数小小时计;时计;3.

12、血常规检查血象多无改变。血常规检查血象多无改变。心因性反应可能性大:心因性反应可能性大:1.可有多样表现,具体事件中的具体表现与或者获得的信息相一致;2.无器质性病变;3.主观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4.阵发性发作,间歇良性。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确定: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确定:1.排除其它致病的病因2.心理干预效果好中中毒毒和和心心因因性性反反应应病例混合病例混合1.由中毒事件引发心因性反应;2.病例需做体格检查;3.病例标本的检测。急性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1.多以发热起病。(但有不发热的感染性疾病,如霍乱等);2.起病急,多以天计,短的以小时计;3.病情进展有一个过程,少有急性昏迷、死亡;4.血常

13、规检查血象多有变化。可能的感染途径:可能的感染途径:从主要症状和靶器官受损情况提示可能的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性,等)。可能的感染因子:可能的感染因子:征候群鉴别:参考按临床症候群分组的相关疾病表。血常规血常规-中性增高: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可能性小(乙脑除外)多为细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布病杆菌等除外)-嗜酸增多:寄生虫可能性大诊断性抗菌治疗诊断性抗菌治疗-无效:病毒可能性大-有效: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可能性大体格检查(1)皮肤粘膜呈紫褐色,而全身缺氧症状较轻应考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伯氨喹啉、亚硝酸盐、氯酸钾、次硝酸铋、磺胺类、苯丙砜、硝基苯、苯胺等)

14、;口唇面颊呈樱桃红色可见于部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脱发见于铊、氯丁二烯中毒;(2)大汗见于有机磷农药、五氯酚钠、二硝基酚急性中毒;多汗见于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无汗见于阿托品中毒。(3)瞳孔缩小见于急性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吗啡、安眠药中毒;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类、甲醇中毒;两侧大小不等、形态改变等见于急性中毒性脑病。(4)有机磷中毒呼出气为大蒜味、硫化氢中毒呼出气为臭蛋味、部分有机溶剂中毒呼出气有芳香味、甲醇或乙醇中毒呼出气有酒味。(5)口腔溃疡、糜烂可见于急性汞中毒、口服腐蚀性毒物。(6)四肢疼痛,四肢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脚底触痛觉敏感,常见于急性中毒所致的多发性周围神经

15、病,特别见于砷、铊中毒的患者。突发事件中心因反应精神疾病型神经症癔病精神分裂症身心疾病型失眠、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行为异常违背道德、违法癔病诊断要点癔病情景相关性严重程度与传播的强度成正比可有多种表现。但在具体事件中,对所关注的症状群体表现高度一致性表现与所接触的致病物种类和量不一致;表现具有可诱导性心理治疗有效得到恰当的处理后恢复快中毒接触者发病,不接触不发病;患者严重程度与接触的量呈正比;毒物接触总量与事件影响一致。相同接触量下表现一致;发病快,以分钟、小时为单位;一般不发热感染性因素与化学性因素的鉴别感染性传染源、途径、易感人群周边地区类似疾病发生食物积聚性二代病人易感人群化

16、学性环境-毒物,化工工业,野生动物、植物,食品来源,农药,社会关系、饮水传染病基本特征病原体(Pathogen)传染性流行性流行散发暴发大流行季节性地方性免疫性再感染流感、细菌性痢疾重复感染血吸虫病、丝虫病复发疟疾再燃伤寒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土壤易感人群儿童、外来人口、人群分布改变、免疫接种传染病临床特点潜伏期病原体侵入人体到症状出现。多数在数日内;前驱期特征表现出现前的一段时间;症状明显期;恢复期;表现特点发热某些病毒、立克次体所致的疾病发热较短或不明显;发疹其他全身表现菌血症、败血症、浓毒血症等现场调查主要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判定事

17、件病因方向在较短的时间,某一单位和地区突然出现许多症状类似病例的情况,称之为暴发。暴发多见于传染病,故也可称为暴发疫情。但也有因非传染病(如中毒)引起的的疾病暴发情况。有时,某一单位和地区疾病发生虽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暴发状态,但其发生数量远高于既往水平,此现象称之为流行。现场调查目的(1)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2)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3)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5)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现场调查具体步骤 0.组织准备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

18、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组成,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1.核实诊断核实诊断 排除误诊和实验室的差错。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复核;对主要的证据和结论复合;了解前期工作及思路;根据病例的临床

19、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2.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根据基线资料,将观察到的事件数量与之相比较,确定流行的存在同时分析可能什么原因导致报告数量增多。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和标准是否改变。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3.建立病例定义建立病例定义 要素患病者的特征;地点/位置的信息;具体时间;临床和/或实验室信息宽松的“定义”(1)确诊病例(confirmed case)(2)可能病例(pro

20、bable case)(3)疑似病例(possible/Suspect case)(4)接触者(暴露者,exposurer)4.核实并计算病例数量核实并计算病例数量/病例搜索病例搜索 尽量采用诊断标准;病例搜索-找到所有病例,同时排除非病例对象发现病例可以通过有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或者建立主动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根据疾病本身特点和发生地区情况,查找疾病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变化。大多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可辨认的高危人群。有时为发现病例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例如医师询问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病原体分离和培养,血清学调查等。资料汇总,表达5.描述性分析(时间、

21、地点和人群分布描述性分析(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时间分布 在适当的间隔时间(X轴)内,描述所发生的病例数(Y轴),用直方图表示,这种直方图称为”流行曲线”。流行曲线对爆发可能的传播途径、流行的大致时间给予了非常深刻的描述比简单的病例线图要清楚得多。如果疾病的潜伏期是已知的,就能相对准确地区别点源暴露、人传播绐人或是两者混合传播。另外,如果流行在继续,你还可以预测可能发生多少病例。地点分布在暴发或流行现场调查中,地区资料包括居住地(例如通过人口调查追踪)、工作地点、学校、娱乐场所、旅行地点或其他有关资料。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更深入描述在这些地区活动的特殊资料,例如在建筑物内部或办公室活动的详细情况

22、,并需了解有关人员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人群分布患者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其他任何有用的描述病例特有的特征。如果发现一个奇异的特征出现,通常会对查找危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个特异的暴露因素。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定的年龄组或种族;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与职业明显相关。6.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 利用上述步骤所获得的信息来说明或推测暴发或流行的来源。因果联系方式: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直接/间接病因;假设中应包括以下几项因素:危险因素来源;传播的方式和载体;引起疾病的特殊暴露因素;高危人群。特征:合理性;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

23、特点);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7.采取控制措施采取控制措施 根据突发事件的种类确定控制策略;应根据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控制和顶防措施。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和保护易感/高危人群,最终达到控制、终止暴发或流行的目的。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群上风向疏散,避免接触;紧急救治措施;8.完善现场调查完善现场调查 必要时开展补充调查;严格掌握;为了完整、准确地评价流行或爆发的流行特征,因为需要找出更多的病例,更好地确定流行强度或评价一个新的检验方法或检出病例的技术,因此可能需要一个更详细的研究。9.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初步

24、报告 是第一次现场调查后的报告,它应包括进行调查所用的方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初步的病因假设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进程报告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疫情的进展,还需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疫情发展的趋势、疫情调查处理的进展、调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这需要及时书写进程报告。终结报告 在调查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及时写出本次调查的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暴发或流行的总体情况描述,引起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测定和试验研究实验室方法鉴定产品、动物、植物、蘑菇包装、标签、理化性质形态、分布毒性鉴定现场毒性实验实验室急性毒性实验毒效试验:其他实验理化检测现场

25、快速检测仪器分析毒物检测(1)根据临床及现场的初步判断取现场可疑的污染物,患者的血、尿、呕吐物及其它生物材料。(2)根据毒物的性质及分析的目的选用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3)实验室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及现场资料综合判断。毒理学试验 对少见或未有报道的毒物引起的中毒,在诊断时需慎重,必要时要有毒理试验在验证。病因假说疾病分布时间分布:以适当的间隔时间(X轴,一般为一个流行病学周期)描述所发生的病例数(Y轴),用直方图表示,称为“流行曲线”。通常从一个简单的疾病发病时间图(流行曲线)中可得到大量的信息。根据流行曲线的形状可提出传播途径或暴露方式(点源暴露、持续暴露、间隔暴露或人人传播等)的病因假设,甚至

26、可以推测致病因子的性质(如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感染性与化学性等)。在“流行曲线”上,可以标出各种异常情况或特殊事件出现的时间序列,如:病例和接触者出现的时间;致病因子和危险因素的暴露时限;给予治疗的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及产生效果的时间;有关特殊事件或异常情况出现时间;疾病分布地区分布: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居住地、工作地点、学校、娱乐场所、旅行地点等暴露特征进行聚集性分析;也可用加点地图和图表表示疾病和暴露发生的地点,或按地理特征描绘成罹患率分布图。有时疾病发生在某一独特的地点,如果能观察到这一特征,可对查明病原体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并有助于提出潜在暴露因素和传播途径的假设。疾病分布人群分布:按人群特

27、征(如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分别计算其发病率、死亡率,进行流行病学分布分析,全面描述疾病人群特征。现场区域内环境调查(人口、地理、气候、虫媒,及历史上疾病流行状况、化学品使用情况等);患者及事发地公众的生活习惯;调查区域动物发病情况调查;影响疾病发生、变化因素调查 提出病因假设病因假设可以是引起疾病的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以及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的来源、传播的方式(或载体)、高危人群等。通过三间分布分析可以了解该疾病在哪些地区多、哪些地区少,哪些人群多、哪些人群少,以及发病的动态变化规律,如短期波动和季节性波动情况,提出各种病因假设。综合临床特征和

28、当地的背景情况(人口资料、地理环境资料、气象资料、病媒昆虫、动物资料,以及人群的风俗习惯和特殊嗜好、卫生水平、服务设施、特别的活动等),对上述病因假设进行筛查,使之具备如下特征:合理性;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特点);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通过以上归纳,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出比较合理的病因假设,回答或部分回答以下问题:导致这次暴发的疾病是什么?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传播方式?高危人群是哪些?病因假设的验证 假设具有的特征能合理地解释所发生疾病的现象;能够对未来(未发生的事物或事件)的概率做出预测;能指导人们有意识地去验证(证实或证伪)观察法。主要是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大

29、多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等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对病因假设与事件的联系强度进行测量。选择哪一种方法需要依据暴露因素和暴露人群是否容易被确定和是否能全部或绝大部分被调查到,若以上目标较易实现应首选回顾性队列研究,否则推荐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也可同时选用两种方法,或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它研究方法,如干预实验研究法。病因假设的验证 验证的两个侧面对假设及其推论进行分析,判断其内容是否科学,逻辑是否严谨,结构是否完整,这是理论检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验证,即实践检验。实验法。根据病因线索,开展相关的特异性检测或实验研究。在不明原因疾病的致病因子实验研究中,应首先针对烈性的、后果严重的以及公众非常关心的致病因子假设,

30、尽早采取可靠的检测手段予以排除或证实。选择实验研究方法时,要根据事件处理的紧迫性,决定选择试验室方法的种类。如在完全不清楚中毒类别的情况下,将污染的样本直接进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阳性结果对肯定事件原因为毒物具有重要意义。每类试验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不足,要了解这些方法在现场调查中能够解决的问题,做出取舍。现场调查中,还应根据试验方法是否能够在现场环境下展开,确定其工作方式。现场试验研究多是定性或半定量研究,确诊试验多数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病因假设的验证 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根据病原学病因假设,提出临床试验性治疗;根据流行病学病因假设,提出初步的干预或控制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污染源、减少与

31、暴露因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和保护易感/高危人群。通过评价初步干预(控制)措施的效果来验证前期的病因假设,同时也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p8病因判定准则(Mill准则)差异法:两组有不同发病率的人群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相同,此因素即可假定为疾病的影响因素;求同法:所有患者都暴露于一个共同的因素,此因素即可假定为疾病的影响因素;共变法:暴露因素和疾病效应成正相关关系,此因素即可假定为疾病的影响因素;剩余法:暴露因素消除或减弱,能使疾病显著减少,此因素即可假定为疾病的影响因素;比较法:一种未知疾病的症状和流行方式和已知疾病相似,那么他们的影响因素也可以假设是相似的;微生物病源判定

32、Henle-kock原则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能检测出该病原体;在其他疾病患者中不能检测出该病原体;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过几代后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似疾病;能从患该病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的病原体;现场调查的目的鉴别要点事件原因调查的目的澄清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危险性评价;是对事件进行的调查,结论是针对事件。不是对每个患者做出结论;现场调查只是病因确定的一个步骤,是证据链中的一个环节;现场工作是病因确定、评价的最基本的工作。控制疾病暴发或流行;评价控制效果;改进工作的不可思议建议;犯罪性投毒的原因 1.家族(庭)或个人之间的矛盾;2.情感纠葛;3.同行生意上的竞争;4.个人发展的竞争

33、;5.其他:1.对社会的仇恨;2.邪教;需要考虑的几点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或中毒事件的发生过程(1)同一环境中多人同时或在一段时间内相继发生类似的综合征,而且不能以常见传染病或地方病解释。(2)接触有毒作业的职业史,或患者不了解所接触到物质的毒性。(3)有接受偏方或非正规医生治疗史。(4)有特殊嗜好,如吸毒、吸有机溶剂等。(5)患者的精神状态、社会交往等,考虑有无自杀、被谋杀的可能。现场调查(1)患者的生产、生活环境。(2)周围工厂、仓库的生产情况及释放物。(3)患者地域分布。(4)当地气候、水文资料。(5)患者之间的血缘关系。(6)当地的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案例:一起不明原因事件的调查2000

34、年1月7日下午5:50,卫生部接某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求助,该省某县的一个村庄的一起持续数个月以抽搐为主要特征的事件在当天早上又有2人死亡,总累计发病人数超过30人,死亡14人。此事件给当地带公众来了极大的恐慌。请求卫生部派专家到现场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并将近事件过程简单报告和请示函传到了卫生部。卫生部接到求助报告后,立即指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派专家对事件原因进行开展调查。问题问题1:如何提出救援请求(会:如何提出救援请求(会诊),包括哪些内容?应该提诊),包括哪些内容?应该提供什么资料?具体要求该怎样供什么资料?具体要求该怎样提?提?该事件已经持续了数个月,当地各级医疗、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

35、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因为事件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秩序,所以当地政府从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出发,迫切希望尽早解决。省卫生行政部门在半年时间里4次组织调查组对事件进行了调查,曾经先后考虑此疫情为病毒性脑炎、传染性脑膜炎、钩体病、家族性遗传病等。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接到求助报告后,立即将任务分派到微生物、食品卫生、中毒控制的三个部门,要求各派专家一名前往某省对事件进行调查。7日晚11点,各部门上报的参与调查人员名单报到了院某办公室。办公室为三位参与调查的人员购买了1月8日的11时航班,并约定第二天在首都机场机场入口的左侧会合。问题问题2:不明原因疫情现场调查组应该怎样组成不明原因疫情现场调

36、查组应该怎样组成?在赴现场前应做哪些工作?3人调查组于8日10时在首都机场会面,因来自不同的部门,均为第一次认识。下午1时许,飞机到达某省省会,晚7时到达事发地的县城。晚8时省市县有关专业人员对事件发生情况进行了介绍。具体情况如下:自1999年7月,A村庄开始出现以呕吐、抽搐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多人,患者发作时两眼上翻、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多数患者35分钟后缓解,部分重症患者抽搐呈持续状态,很快死亡。当地医院按“散发性脑炎”处理,并对儿童开展了预防接种,但治疗效果不明显。到1999年12月中旬,死亡人数已达8人。后又请某省医学院传染科教授会诊,根据发病时间、流行特征、临床表现等资料,诊断此次事件是

37、“非典型性流行性脑膜炎”,并对所有住院患者按流行性脑膜炎进行了治疗,卫生防疫站到发病村庄进行了消毒。持续难以控制的疫情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恐慌,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生活,群众普遍有严重的恐惧心理,封建迷信有所抬头,部分病家认为是住房建在了龙头上而将花了数年心血建成的住房拆掉,部分群众开始弃家远走他乡。12月底以来,发病人数明显增多,重症病人增多,并连续出现数位患者死亡。问题问题3:如何对事件进行汇总如何对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如何认识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何认识传染病疫情、中毒等疾病特征?中毒等疾病特征?发病区域的总体情况除疫情发生的村庄外,相距100余公里的另外一个城市也有类似疾病的散发,如在相距约15

38、0公里的一个村庄有7人发病,1人死亡。发病村均较偏僻,交通不便,发病村落间村民无交往。调查区域的资料A村是一个自然村,是属于X村的一部分,距X村村委会在地1500米,原为一片坟地。随着X村中人口的增加,70年代末,X村民逐渐开始在A地建房居住问题问题4:调查前要了解什么情况调查前要了解什么情况?明确到现场要对什么内容进?明确到现场要对什么内容进行核实容?行核实容?问题问题6:患者三间:患者三间分布在调查中的重要性?如何规划和制图表?如何规划和制图表?特殊人群调查 外出人口调查 A村村民李志艺在两个儿子和妻子10月病死后外出打工,一直未回村,身体健康;A村村民覃怡军两个儿子自1996年在广东打工

39、,身体健康。10月份回村后发生抽搐住院治疗,在控制病情后直接从医院回到广东打工,没有再发作;二儿子一直在广东打工,无任何不适;A村现存活且在当地居住的8例患者发病后到市医院住院,在24天内能很好的控制病情,其中三例控制后回村5天再次发作;现8例患者居住在医院病房中有一月余,未作任何治疗,均未发作。问题问题7:特殊人群、特殊情境详细情况特殊人群、特殊情境详细情况调查在事件调查中的重要性及意义?调查在事件调查中的重要性及意义?谱系调查 问题8.谱系调查如何开展?如何排除遗传性疾病?牲畜发病情况牲畜发病情况 发病家里近年所饲养的猪、鸡在尚未养大就死亡,所以病家不再养家禽家畜,相邻的其他农户均养有猪、

40、鸡、鸭等,当地对家禽家畜均为放养。村里的猪、鸡近年常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病猪死亡前表现为呕吐、狂躁、抽搐、口出血等表现,此现象病家和其他村民家均有发生。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曾经考虑病牲畜为“巴氏杆菌病”。病死的生畜多为农户自家及亲戚、邻居分食或在集市上出售,首例发病者为在进食不明原因死亡的狗肉后发病。问题9.牲畜发病情况对病因判断的意思?食用病牲畜后迅速发病在病因判定中的意义?临床资料应用临床资料应用 患者多为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抽搐、两眼上视、口吐白沫、意识丧失,抽搐持续35分钟不等,能自然缓解,清醒后对发病情况无记忆;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直接出现抽搐;部分患者呈癫痫持续状态很快死亡。

41、发作后部分患者体温升至38左右。有近半数的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轻到中度增高。20例中19例脑脊液基本正常。有9例患者作脑电图检查,1例为重度改变,其他均为轻中度改变。有4例患者进行了脑CT检查,3例正常。6例病人血清弓形体抗体及钩体凝溶实验结果均为阴性。问题10.临床表现对判定病因中的重要作用?病理共有四例患者进行了尸体解剖,结果显示除一例发现肺组织有间质性改变外其余大体观均未发现异常。问题11.病理解剖在病因判定中的作用?如何应用病理解剖结果?问题12.特征性表现结果在病因判定中的重要性?四个发病现场均以农业生产为主,无乡镇企业,周围无化工企业,除农业生产以外,农户进行一些农产品粗加

42、工、采石等劳动。生产资料及农药的采购多以生产小队或家庭为单位进行。问题13.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在病因查找中的重要性?食物食物 农户所食用的粮食及蔬菜多为自家生产;食用油、盐、酱油及其它调味品到附近集市购买,有时也在送上门的游商处购买;肉均在村中肉铺购买。病家所食物品与其他农户无明显区别。问题14.生活习性、饮食习惯和食物来源调查在查找病因的重要性?农药使用情况农药使用情况当地农户常用的农药有杀虫剂甲胺磷、呋喃丹、乐果、代森胺等,灭鼠药有磷化锌及其它各种成份不详的鼠药。农药一般储存在住房的一角,有些户的农药和粮食储存容器无明显分界,有一农户竟将鼠药放于食品柜的最上层。灭虫药多到农资公司购买,灭鼠药

43、由各户自行到集市购买,所买灭鼠药多仅有商品名,标名成份。问题15.化学品接触情况调查对提供线索中的作用?特殊习惯部分患家有进食霉变白薯干的历史。当地农户均无保存药物的习惯,有病到附近的乡村医生处看病就医,病家均无保存药物。问题16.发病人群的特殊习惯或嗜好对查找病因的作用?初步判断(假说)初步判断(假说)此疫情为家庭生活环境中某一致病因素所致。致病物经饮食进入体内引起人体发病。致病物为一种化学物,首先考虑为农药,但不排除霉菌毒素。问题16.初步病因假说提出的时机?如何通过现场、临床等资料提出并因假说?紧急控制措施加强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管理。不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牲畜。不食用变色、有异味、变质

44、食品。对发病24小时以内的病人均要给予催吐、彻底洗胃、导泄治疗。在严密观察下可试用鼠药解毒剂治疗。加强对症治疗。对死亡病例要争取尸检,并取样化验。问题17.如何根据调查得到的线索,提出下一步工作规划?病因假说提出后,什么时机、以什么形式提出控制措施?及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明确病因、控制事态发展的作用?毒物鉴定检测将现场的环境样品和患者的尸检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胃内容物中毒鼠强浓度47.1g/g,肝组织中毒鼠强浓度10.6g/g;鼠药中检出毒鼠强浓度110.8g/g。尸检样品及鼠药中未检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及其它当地常用农药(如:甲胺磷、呋喃丹、乐果等)

45、。问题18.病因确定中,实验室毒物鉴定检测的重要性?如何看实验室结果?动物毒性试验动物毒性试验 用当地使用的灭鼠剂,经检测为毒鼠强动物的反应LD50:96ug/kg问题19.动物毒性实验在现场处理使用的方式?动物实验在病因判定中的作用?干预干预 根据对病因的判定,调查组提出了如下控制措施:加强鼠药管理和安全使用知识的教育,对曾有此类患者出现的家庭,停止食用所有家中现存食物(包括粮食、蔬菜、调味品、零食等),不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牲畜,以及对发病患者按毒鼠强中毒治疗。问题20.现场干预措施对疾病控制中的作用?现场干预结果对确定病因中的作用?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对发病24小时以内的病人均要给予催吐、洗胃、导泄。止痉:及时应用苯巴比妥钠、安定等控制抽搐;对难以控制的抽搐可试用其它止痉疗法。应用脱水剂控制脑水肿。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呼吸循环衰竭。现场干预效果问题21.治疗方案如何确定?如何评价干预效果?结论此事件为毒鼠强所引起的一起此事件为毒鼠强所引起的一起群发中毒事件群发中毒事件判断依据:1.四个现场患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与文献报导的毒鼠强中毒相吻合。2.现场调查显示此疫情为化学物质中毒可能性大。3.当地农户所能接触到的化学物质主要为农药,接触其它有毒化学物质的机会极小。问题22.不明原因疾病病因确定的步骤?如何确定病因?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9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