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体验·探究——中小学生音乐活动教学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30515515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模仿·体验·探究——中小学生音乐活动教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模仿·体验·探究——中小学生音乐活动教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模仿·体验·探究——中小学生音乐活动教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模仿·体验·探究——中小学生音乐活动教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仿·体验·探究——中小学生音乐活动教学研究(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模仿体验探究中小学生音乐活动教学研究 李崇山提起音乐活动,大家并不陌生,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流淌着的时间艺术,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活动则是这一语言的交流形式与途径。音乐艺术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奇特的,音乐活动带给学生的曼妙感受更是无法替代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的课程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身心特点出发,运用听、奏、唱、律动、表演、创编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表现、去创造。而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活动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几乎融入到了音乐课堂的各个环节,包括游戏、小品、表演、歌表演,律动、舞蹈、演奏乐器等,它使孩子们在活

2、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同学们在模仿、体验、探究的音乐活动过程中,收获到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亲身体验。一、中小学音乐活动综述音乐活动历来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所有的音乐教学模式都力求合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音乐性为基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扩展其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音乐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塑造健全的人格,并借助音乐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调动自己的每个感官,帮助他们发展敏锐的听觉,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识别音乐中的构造,这是很重要的。每个组都需

3、要一个适合他们专门的可能性和能力的方法。我们将以探究的形式,去发现在未知材料中的已知构造(例如节奏,音调和曲调),并且总结出在这个结构中都研究出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参与音乐课堂活动的组员们将被盛情邀请进来,用日常用品来演奏一个新的乐章。这种新理念可被孩子、青少年、成年人、 乃至老年人以及其他人群所接受。我们认为在无偏见的前提下探索来自各种物体的 、 能供人们欣赏的不同的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在音乐课堂活动中,孩子们将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嬉戏、唱歌,并不刻意地在意节奏,跳着简单的舞蹈,而师生更多的是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乐。同学们将通过音响、颜色和舞蹈来一起重新编排故事,从而帮助中小学生

4、们发掘自己的音乐才能,调整自己的感知能力,最终使孩子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将要面对很多问题:克服不用语言来表达事物的困难;表达感情和情绪;感受美学和精神上的体验;推动合作并在小团体中共同协作;学习聆听和分析段落;编排各种舞步从而提高创造力;提高节奏感和歌唱能力。这些方面都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是我们在这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所要追寻的宏伟目标。如果在每次音乐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候,同学们依然沉浸其中甚至表现出意犹未尽之感,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所有教师最愿意看到的事情。大人们常常认为玩儿仅仅是一个配件或者是次要的活动,然而对孩子们来说正相反,玩儿却恰恰是最首要的事。中小学生大多在

5、十四、十五岁以下,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忍耐力差。所以,教师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音乐活动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根据“游戏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的原则来看,我们确信在教育中也应该用具有玩儿的特征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并让他们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孩子们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展现出了与大人们一样的习惯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是 “ 感觉运动的,标志性的和习惯性 ” 的行为。孩子们是通过运用和探究他们自己的声音、肢体和一些感觉运动行为来创造音乐的。当他们在听、玩儿、看和跳舞的时候 , 他们会使用一些标志性的语言,还会想 象 一些故事、地点

6、和个性的标志性行为,他们会使用开阔的音响来作曲和建造音乐结构。“模仿体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良好的基础。“模仿体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教学模式的建构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创新求异的基本理念。二、 中小学音乐活动的意义(一)为促进

7、中小学生音乐的发展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 , 教师通过演唱歌曲、演奏乐器、随歌随舞等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 , 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 , 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 , 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二)为激活学生大脑的所有部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研究发现 ,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 大脑左半球是理性与计算之脑 , 有人称之为数学脑 , 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推理等等;大脑右半球是感情与艺术之脑 , 也是潜意识脑 , 侧重于音乐、美术与形象、空间知觉、直觉等有关的内容。传统的教育主要

8、是 “ 左脑教育 ” ,以培养学生的理性发展成为主要目的甚至是全部目的 , 导致的后果是使学生的大脑左半球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和超负荷运转状态 , 使学生大脑功能低下 , 学习成绩下降 , 严重的还导致大脑功能的损害 ,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参加音乐活动 , 可以使学生大脑两个半球得以平衡发展 , 利于开发个体的潜能 , 发展个体知觉、想象以及情感体验 , 表达和交流能力 , 激发和培养创造力 , 净化和升华精神境界 , 为人的全面学习、工作和生活注入活力和激情。(三)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中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表现欲特强,富于幻想,敢于创造,而音乐活动的设计的出发点正是使学生不受约

9、束、完全出于内心感受、内心需要的一种活动,它能使学生大胆地、无忧无虑地在音乐的天地中表现自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四)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代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尽管创造性可以通过专门的、独立的创造性课程或思维课程进行训练,但最有效的培养方法是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即将创造性训练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音乐课程标准中,把 “ 鼓励音乐创造 ” 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

10、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之一。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一次音乐活动又是一项多种感知器官协调工作的感知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放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开拓性人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音乐想象童话创造 ” ,这便是儿童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 “ 创造 ” 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

11、的意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五)音乐活动的非音乐性价值20 世纪 50 年代末,西方教育界开始将着眼点拓展到了音乐教育的非音乐性价值,即音乐本身价值之外另外获得的价值。在中国,孔子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的传统育人思想,并认为音乐能够对人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只有受过音乐教育的人才是仁人。孔子所强调的,恰恰也是音乐教育的非音乐性价值。案例一: xx 老师上课形式多样,运用音乐游戏(如节奏接龙)、音乐竞赛(如旋律创作)、音乐智力游戏等多种互动 活动 ,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创造意识, 和 关爱意识等, 注重对 人多方面的综合素

12、质的培养。案例二: xx 老师结合体态律动、戏剧、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根据每个班的 不同 程度, “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 ,最大限度 地 发掘音乐在综合艺术中的作用。案例三:通过对 xx 老师双语教学以及音乐表演课雷雨等实例的描述,具体体现音乐在跨学科教育方面的作用。音乐活动在育人、发展综合艺术能力、及促进各学科学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非音乐性价值。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除了关注音乐本身的价值,还需要高度关注这些音乐教育所能实现的非音乐价值。“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 ” 。大量的、广泛的音乐作品 ,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 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

13、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知觉 , 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 , 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都要来得更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比如 , 小学教材中多次出现的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八乐章保卫黄河等 , 这一类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 使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作品时 , 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感受 , 更加深了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 , 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 更是未来的接班人。因此 , 把中小学生培

14、养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作为音乐教师就应该以科学的教育观来指导教学 , 坚持以音乐为本 ,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学生 , 用健康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格、情操 , 由此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以及高尚的人生态度。知识经济型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 , 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的社会 , 信息即是生活线 , 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如使学生们更有灵气,更加善良、正直?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全面型的、高素质的、充满激情的和正直的人。对于小学生如此,

15、而对于中学生更是这样,中学阶段是中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 中学生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日后进一步的深造和独立提供智力基础。同时 , 通过这一阶段与更广泛人群的接触、交流、学习、合作 , 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与世界观 , 以增强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而音乐教育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对中学生的人格、情操、思想品德的重要培养手段 , 应用其独特的优势,即较强的社会性、合作性和交际性 , 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 , 不仅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 还发展了学生个性与特长 , 增强了学生集体合作的

16、意识 , 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 为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 , 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三、中小学音乐活动的内容(一)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二)音乐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三)音乐类社团活动四、 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音乐和活动是任何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基本要素。研究显示,学生保留更多的信息,会使他们在学习使用时更加理智。音乐教学通过添加音乐和动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乐趣。(一)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易用引导、鼓励、表扬等方法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

17、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组织教学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们从踏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就有着愉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气质。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是这样用音乐活动“即兴舞蹈”来组织音乐教学的。(请观看视频片段)(二)模仿模仿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 模仿 ” 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 “ 仿照一定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取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 ”我们的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

18、造性学习。是否可以归纳步骤: 1 完全模仿, 2. 小部分变化(限定变化), 3 大部分变化(无限定变化)。以心理学家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和动机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什么样的榜样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从而加以模仿呢?我们看到子女较多地模仿父母,学生较多地模仿教师,好斗分子更易模仿电视中的攻击行为。如果两者距离近,则模仿行为比较容易发生;如果两者相似,则模仿行为比较容易发生;如果两者关系密切,则模仿行为就比较容易发生。班杜拉认为,研究观察学习的发展及其决定因素要从儿童早期的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开始。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仅

19、限于即时模仿。随着儿童的经验符号化和把经验转换成运动形态等技能的发展,儿童增强了对复杂行为模式进行延迟模仿的能力。班杜拉还指出,研究观察学习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测量儿童各部分机能发展的程度来了解发展因素对观察学习能力的影响,这比以年龄为发展水平的指标更为有效。研究观察学习水平的另一个方法是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程度的训练来培养或提高儿童的部分机能。这个方法在找出观察学习的发展决定因素上是极为有效的这样可以直接提取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在竖笛初步教学,学习吹奏 si la sol 时,是这样设计的 :1在教会 “si” 音的正确指法后,老师不断地在 “si” 音上吹出不同的节奏。2学习了 “la”

20、 和 “sol” 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和变化的练习。3学习了 “si 、 la 、 sol” 三个音之后,进行即兴旋律问答句练习。这堂课从最容易、最简单的三个音开始,先易后难,并且让学生学完就用,这是器乐教学的一条原则。教师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三)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教师是音乐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21、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音乐活动体验。青少年的体验具有明显的风格差异 , 主要表现为 “ 场依存性 ” 和 “ 场独立性 ” 。前者的体验更多地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评价 , 后者的体验更多地关注体验材料本身的内化加工。由此形成的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 , 既取决于认知的一致或认知的失调 , 也取决于社会信息在个体心理上所获得的权重和位置。导致态度变化引起体验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是自我经验和个体经验的失衡 , 而 “ 无条件关注 ” 和 “ 无条件尊重 ” 则是解决这种失衡的有效策略。青少年的体验与成人的体验是不同的,因为人们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知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从童年期开始,经

22、年累月习得的知识,最终使得成人能够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导:一个阶段习得的知识,是以前一阶段的体验为前提的,由此形成人们之间彼此不同的体验风格。体验除了形成人们之间彼此不同的体验风格外,还涉及到另外两个主要任务:一个任务是社会性体验,它表现为体验的心向。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音乐作品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主观的情感体验,它不是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是受理性规范并在想象中诱发出的情感抒发,渗透了目的性。它利用丰富多彩的声音形态传递着复杂的情感信息并使之得到升华,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特点。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听觉器官感知音乐效果,让音

23、乐的美感和感染力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颇具魅力的心境中去。这就是欣赏者的一种直接体验,是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的一种体验。体验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体验一般可以看成亲身经历,形成经验的过程。体验教育是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一方面,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又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 affectiveexperience )与道德体验( moralexperience )。意志的形成更需要以从体验中来的真实感受作为基础,支撑 “ 意 ”

24、在种种诱惑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意志需要根据认识和情感来实现,它反过来又影响着认识和情感。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原则并指导行为实践。磨练意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体验、不断反省的过程,不通过一定的情感体验,意志是不可能积极发展的。1体验的情感性所谓体验的情感性,是指体验产生情感,也就是说,对某物有体验,必然伴随对之产生某种情感。情感是体验的核心。 “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和先在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 ” 由于体验的情感性,主体在积

25、极的体验中会形成对事物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甚至在内心与所体验之物融合在一起(即所谓主、客融合)。相反,消极的体验会使主体产生对被体验之物的厌弃、排斥、远离等态度,并与体验之物保持明确的界限。2. 体验的意义性体验是一种指向意义的活动,是主体确立自身意义世界以获得自我确证地位的保证。意义是对人的主体性活动的印证,它不具有那种纯粹逻辑推理的明确性,相反,它维系了人的感觉、知觉、情愫、反思和判断,成为人的总体生命体验的产物。 “ 意义不是在体验之前或之外给定的自在之物,它毋宁说是主体在体验中通过主体客体互动而获得的,意义的深度标明主体的深度 ” 。对主体而言,体验不是一种盲目的生命形式,也不仅

26、仅是情绪的组合,它始终与意义伴生,是一种融知、情、意为一体的生命形式,是情感活动与理智活动的统一,尤其是一种寻求意义、赋予意义的精神活动。体验的生成是意义的瞬间生成,是产生于个体心灵的、动态的、以意义为指归而达至悦志、悦神境界的一种心理历程。生命在体验中产生瞬息感悟,以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而超越时空的阈限,从而以本真之心触摸到生命的真谛。体验与意义的相遇,是个体生命挣脱无意义纠缠的一种形而上的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的完美状态即是高峰体验。体验总是同生命的意义问题相伴生,或者说,体验本身就是追问生命意义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体验是个体生命形式的一种审美表述,又是世界、意义与个体生命的一种结合形式,是

27、人向自由的完美生成。3. 体验的主体性体验是主体与客观世界发生关联最直接的方式与途径,没有主体的认知、实践和情感投入,体验也就无从谈起。体验总是体验者自己的事,是体验者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 “ 自我 ” 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感受、领悟和意义。面对同一事物,体验往往千差万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因此,体验总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总会形成不同的体验。然而个人化的体验又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的体验存在差异,他们之间才有交流和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

28、感受,不同的理解,经过交往和沟通就可以实现视界融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4. 体验的亲历性体验的主体性同时意味着体验的亲历性,不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主体是不可能形成某种体验的。体验的亲历可以是实践层面的亲历,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包括主体扮演和不扮演客体的角色两种情况;也可以是心理层面的亲历,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 “ 亲身经历 ” 某件事,包括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和对自己的回顾和反思。当前,强调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习者学会关心,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比如有人提出体验课程观,有人提出体验教育,还有人提出体验式教师培训,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在强调学习者的亲历。

29、5. 体验的模糊性主体的体验中往往还有些内容是隐隐约约、 “ 欲辨忘言 ” 的,即主体对此也只是有一种感觉,而不能清晰地陈述,带有明显的模糊性。也就是说, “ 我 ” 的这部分体验连 “ 我 ” 自己也无法得知。它们进入主体的潜意识,蛰伏于内心深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未来的某次体验中,它们可能突然被唤醒、激活,在一场豁然开朗的兴奋中,转化为主体自觉的意识,在以后以一种更明确的身份发挥作用。在这里,直观所感受的形象特征是有限的,但形象特征所渗透的意蕴则是无限的,具有非规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主体从体验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对不在场的另一主体而言,有些成分是可以言说的,有的则只能意会、不可言

30、传,具有缄默性。如审美体验就是这种情形,主体在观赏和享受美的时候,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活跃的想象、热烈欢快的情感,产生的是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心感受。因为 “ 我 ” 的体验无法完全对 “ 你 ” 说,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对于积极的事物,应创造条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场,都能 “ 感 ” 、 “ 悟 ” 。(四)探究探究活动利用问题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可以个体独立进行,但最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以促进相互的提高和培养合作的精神。在音乐活动中如何去探究来自

31、不同材质、不同特质的声音;如何找到一条创新的途径去演奏这些 “ 乐器 ” ;如何把这些新声音融合进一个合适的音乐形式的各种不同理念。我们将以一个小视频来展示通过探索声音可能有怎样的演变。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还指出小学低段音乐“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从而来促进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技巧发展”。然而,纵观我们的音乐课堂,也不难看到这样一些现象。1. 牵制

32、式你牵我走案例:一位教师正在上歌曲拉勾勾一课时,她先出示一双手,问学生: “ 这是什么? ” 学生说: “ 手。 ” 师又问: “ 手有什么用? ” 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讲开了,老师急得连忙做拉勾的动作,一学生领会了就说: “ 拉勾勾。 ” 师马上露出笑脸进入课题。2. 封闭式“ 这种动作这节课不学”案例:在动物狂欢节一课中要求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老师示范了一下让学生做,可学生出现了许多动作,但老师却说:“我们今天这个动作不学。”于是全班学生都整齐划一地学做同一动作进行听音表演。其实,像以上案例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并不少见,为实施 “ 探究性 ” 教学,教师总是给学生 “ 典型 ” 材料,把学生一步一步

33、逼向 “ 目标 ” 。这种做法所造成的后果是:( 1 )案例一中的学生陷在教师的问海里面不能自拔,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就像被牵着鼻子的小羊,在老师零碎的问题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入教师张好的“口袋”,这样的教学,何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 2 )案例二中,在教师这样的“教导”下,学生认识过程的方向肯定正确,经历肯定顺利,结论肯定“规范”、“典型”,但是,以后的学生还会出现这些“思维的火花”吗?以后的学生还会出现“问题”吗?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音乐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创造、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

34、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 ” , “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 ” , “ 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以教师引导作用的情感性,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 “ 以情激情 ” ,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以教师引导作用的启发性,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独立性;以教师引导作用的创造性,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创造性。于是, “ 以诱达思 ” ,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调动学生心理的认知过程,在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客体间的沟通与交往中,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使经验重新建构,使知识重新

35、发现的过程,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 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 。(五)节奏活动通过口诀强化练习对某些内容来说也是不错的教学法。特别对于那些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 , 他们以前很多没有接触过音乐理论方面的东西。例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特别对年龄小一点的学生。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 “ 节奏歌谣 ” 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如:青蛙跳(咚嗒塔);钟摆摇(的嗒的嗒);打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喇叭响(笛笛,笛笛);知了叫(知了,知了);小鼓敲(咚哒哒,咚哒哒);母鸡叫(

36、咯咯嗒,咯咯嗒);齐步走(跨跨跨跨)。这些“节奏歌谣”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乐感,同时,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在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比科学性更重要,有效的方法是将音符形象化,如全音符是铁环,二分音符是羽毛球拍,四分音符是乒乓球拍,八分音符是蝌蚪。铁环最大,时值最长,其次是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蝌蚪。这样孩子容易记住,也容易掌握。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 “ 小弟弟 ” ,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 “ 小弟弟 ” 乘车要买半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

37、值固定当作半拍的错误概念了。再如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 “ 顿音号、象鸡嘴啄米,应该唱得短又脆 ” ;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 “ 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 ” ;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 “ 某某同学没赶上车 ” ,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六)旋律活动直观现场教学法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比如用铅笔、小树枝等制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搭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或某一旋

38、律所唱的节奏;又如制作活动音符卡片,用它在黑板上作不同节奏型的组合。这样,既可利用单个音符卡片进行教学、提问,又可以组成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乐句,使学生通过分解和组合,能很有兴趣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节奏。还有,写出教学歌篇尽量使每行乐句完整,不在延长句和连音处换行。乐曲中相同乐句、乐段和不同乐句、乐段在书写中,对比尽可能要明显;字迹要工整、规范、鲜明,多用黑白对比色,形成大的反差;布局要合理,尽量使全曲布满歌篇。在中、低年级的歌篇上,可以画上简单、鲜明、通俗与教材有联系的插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这类直观现场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欣赏活动音乐欣赏内容努力采用发现式教学法。为

39、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比如通过讲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创作动机等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进而理解作品,达到与作者的心理共鸣。我在讲解何占豪、陈刚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除了介绍作品的背景,以及小提琴和长笛独奏、双簧管独奏各个部分的音乐描绘刻画人物和故事情节外,努力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体会作品的特点和作者当时的心境。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除了一些共性的体会外,感受作品明显与学生个性有关。有些同学虽然对乐器特点与人物、故事情节把握不准,但对作品的整体美体会很深。学习比才管弦音乐作品卡门序曲时,也有类似情况,所以发现式教学法对音乐欣赏课程来说,往往更能激发学

40、生的兴趣,收到更明显的效果。(八)编创活动音乐创造教学(创作教学)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学习的教学活动。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来让学生参与创造、体验创造。作为音乐教学的 “ 创造 ” 领域,标准指出,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探索音响与音乐(音响探索);即兴创造(综合性创造活动);创作实践(音乐创作)。例如在一堂小学中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主题与变奏时,教师做了一些有益

41、的探索:这是一节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学习 “ 什么是变奏 ” 和 “ 常见的变奏方法 ” 。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1开始是导入环节,使用学生们熟悉的,闪烁的小星星主题,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感受、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2然后进入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3最后进入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这堂课在教学上采用集体、分组和个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分小组进行创作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尤其值得提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两点: 1 任

42、何即兴创造都不是随意创造,更不是任意地粗制滥造。 2 任何即兴创造都是在符合艺术规律的条件下进行创造的。1. 从内心听觉启发创造在标准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强调 “ 听 ” ,围绕倾听来进行。让孩子们从小多听、多想,不仅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而且更能促进创造思维力的发展。注重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创造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例如: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这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 G 大调 2/4 拍子、复三部曲式的波尔卡舞曲。作者采用描绘性的手法,以生动而逼真的造型性音响,表现了电光霍霍、雷声隆

43、隆的景象和人们兴高采烈、纵情起舞的场面。这首乐曲用定音鼓来表现雷声、用钹表现闪电。教师先启发学生回忆听到的雷声、闪电声、风声、大雨声这些自然音响,在没有打击乐器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学生发挥想象,讨论后得出:用跺脚表现雷、用拍手表现闪电、用嘴巴发出的 “ 呜、呼 ” 表现风、用抖动纸张表现雨点砸在地面上等。然后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用乐队和打击乐器演奏的表现雷鸣电闪的音响效果,与之对照。接着老师去掉音乐作品中原有的用打击乐器表现的音响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刚才想到的表现方法,与乐队一起 “ 合作 ” ,完成整首音乐。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里注重引导学生积极 “ 参与 ” 音乐,体验、感

44、受音乐。在创设大自然的音响中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围绕 “ 倾听音乐 ” 来展开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景象,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2. 音乐创作教学的基本原则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景,使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创造,体验创造。但教师应当注意遵循一般原则。我们认为课堂音乐创造教学原则有以下原则:( 1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尽量降低创作的难度。设计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使他们感到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 “ 满足感 ” 。( 2 )创

45、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 “ 过程”,而不注重创作的 “ 成果”。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衡量他们的 “ 作品 ” ,体验他们创作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3 )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尤其 要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 4 )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体现创造教育,包括唱歌课、欣赏课、器乐教 学课、律动舞蹈课等。改变或尽量减少采用老师给学生 “ 标准答案 ” ,不用或少 用 “ 统一标准 ” 、 “ 标准答案 ” 去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九)识谱活动利用

46、指唱方法帮助学生唱好跨度较大的音程。唱好音程的基础是唱准音阶。音阶的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牢固地打好学生音准的基础。当学生掌握音阶的音准后,唱级进音程是较容易的,但唱好跳进音程,特别是要唱准四度以上的音程就会出现许多困难了。教师可先出示音阶挂图,用唱级进音的方法用指挥棒领学生从低向高或者从高向低,让学生记住前一个音准后,从前到后反复进行训练(其他大跳音程,都可用类似方法,甚至可指唱部分乐句),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到教材中去唱乐句里的音程或者重点乐句,学生就能很快突破这一难点。和声音程可以由低到高分解用上述方法练唱,如,低音声部记住,高音声部记住,放轻声音,保持住音高,再注意倾听和声效果,以求谐和

47、。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法,也充分印证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多样性,如: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巴里斯节奏唱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结合我国锣鼓经,对学生进行以内心节奏为主的训练,培养节奏感;柯达伊的手势教学、奥尔夫多声结构与简单的和声体系、铃木 “ 母语 ” 教学法,结合我国民间音乐,对学生进行音准和合唱训练;美国 “ 综合音乐感 ” 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结合现行教材对学生进行以欣赏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

48、、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音乐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维持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 “ 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 。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戒: “ 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五、 中小学音乐活动的设计音乐活动的设计必须以音乐课程内容标准为核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将音乐课程内容的目标与意图通过精心的设计融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一)以培养审美素养为目的的音乐活动设计课堂音乐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

49、审美能力为主,而审美的前提条件是感受与体验美,只有这样才谈得上鉴赏并做出理性的思考与评价。因此要设计以审美为目的的音乐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针对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特点,创设与音乐内容相关的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地表现,只有当孩子的心灵随着音乐节奏一起跳动时,他才能真正地体验到音乐里所包含的情感语言,才能进一步诠释艺术的美。如在欣赏教学荫中鸟这一课中,我分别设计了三种活动,让孩子的感官与情绪随着活动的进程逐步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活动一:模仿或猜一猜(不同的鸟的叫声,不用标准答案约束孩子,甚至可以表现吵架的鸟、受伤的鸟、鸟

50、爸爸、鸟妈妈、鸟孩子等的叫声)。活动二:听赏与表演(随着乐曲的播放,把音乐中的鸟表演出来,学生可独立自由地按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现音乐形象。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投入程度)。活动三:听音乐绘画(让学生在乐曲的伴奏声中为鸟儿们设计一个美丽可爱的家园,教师注意学生对 “ 家园 ” 内容的表达以及色彩的应用)。整个一节课的教学通过三个活动有机连接,以及师生在活动中的语言与情感的交流,无需教师冗长的说理与刻板的演示,孩子们在动中便完成了审美的全过程。(二)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为目的的音乐活动设计。“ 新课程 ” 更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中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而这种参

51、与必须是积极主动的。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首先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知道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其次要准确地选择教学切入点,以最吸引孩子目光和心灵的方式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你所设计的音乐活动。如在教学音乐童话小熊请客这一课时,我将整节课的内容设计成了一次大的音乐活动。师生问好后,我悄悄地戴上小熊的头饰以小熊的口吻向朋友们发出邀请,接着并演唱了小熊的主题歌朋友来了多高兴。声情并茂的歌声吸引了孩子们,再请几位或更多的目光专注、跃跃欲试的孩子扮演小熊家的 成员跟 老师共同演唱。这时候,其余孩子的心也跟着动了起来。老师正好抓住孩子们的心态,鼓励孩子们来扮演小熊请的客人。教材上限制只邀请小

52、猫、小狗、小鸡三位客人,课堂上有那么多孩子想参与,又不能打击孩子们刚刚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这恰恰可将活动作进一步地扩展,引导孩子们再想想、再讨论讨论:小熊还会邀请怎样的朋友?于是孩子们扮着小鸭、小羊、小青蛙 . 又进入了音乐童话。最后根据孩子们创作的情况,或老师或孩子们自己引出批评狐狸的主题歌我才不带你。这首歌曲会在孩子们前面积蓄的正义情感下学得最好最快,表演上也最精彩、最富童趣。这样设计的音乐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三)以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促进全面发展的音乐活动设计。如果说上面两种音乐活动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音乐课程内容标准中的感受、鉴赏与表现能

53、力的培养。那么以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促进全面发展的音乐活动就是对其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为目标的设计。它更能体现素质教育观念和课程改革的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类音乐活动更强调在审美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让学生从寻找和创造声音的活动开始逐步尝试用声音编故事,用简易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到自己创编伴奏谱,改编歌词;再到设计舞蹈动作或律动,设计游戏或表演活动等,音乐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灵活、合理地进行组织。更重要的是,要将孩子们好动、好奇的天性变成学习音乐的永恒动力。如在教学新年好这一单元中,教师收集有关过年的资

54、料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设计,布置新年 Paty 场景等活动交给了孩子们自己来完成,因为过年是绝大多数的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所以他们有兴趣去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将非常熟悉的歌曲新年好进行改编,唱给自己的亲人、老师或朋友等,表达不同的问候和祝福。教师再进一步让学生对我国过年(春节)的民风民俗以及本民族(或更多民族)过年的风俗习惯有更深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民族情感。最后让孩子们在今年的春节或本民族的新年时布置一个新年 Paty 场景,下期返校后汇报给同学 和 老师听。这样的活动会使孩子们主动走进生活去寻找、体验,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只要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他们还会获得艺术

55、实践中一生也难忘的记忆,甚至是受用一生的财富。六、中小学音乐活动中的学生(一)主动性(二)参与度(三)创造力(四)表现欲(五)自信心(六)表达(七)友谊七、中小学音乐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一)全面、综合的专业修养,包括对音乐活动中各种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二)能够对音乐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进行巧妙的构思。(三)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体态组织活动。(四)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活动的管理和评价。(五)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善于沟通和交流。(六)能创造性地研究解决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八、 中小学音乐活动的地位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

56、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而言,音乐活动教学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它使每位同学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获得自己那独特的、永远无法替代的属于自己的感受。九、 中小学音乐活动的作用(一)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二)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三)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有利于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十、 中小学音乐活动的原则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概括地说,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参与性原则

57、音乐活动教学的参与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 “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 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他们对音乐知识技能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贯彻参与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

58、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 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顺带地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教师应为学生的参与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二)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

59、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淑性。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建立这种良好教与学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三)愉悦性原则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是因为

60、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所以说,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活动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 “ 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 ” 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 “ 苦学 ” 为 “ 乐学 ” 的状况,最适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 “ 要他唱 ” 变为 “ 他要唱 ” ,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十

61、一、 中小学音乐活动的特性音乐教育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轻松愉快;三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一般;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的目的。总之,它是以 “ 美 ” 为核心,随时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综合以上三个主要目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不能采用非常严

62、肃的、单纯灌输的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象民间艺人一样,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象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的方法。它应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这就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上有着艺术教育的特征,而艺术教育是围绕美育展开的,它为达到美育目标服务。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要始终围绕着审美教育这一核心,走艺术化道路。然而,现今的一些中小学音乐课,并不像一门艺术课、美育课,而更像一门语

63、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音乐与语言虽然都是艺术,但是音乐这种非语义的艺术,是语言永远都无法取代的。教师不能只是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和表述音乐所要表述的形象、内容,而应更多地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听,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在音乐流动的音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鉴赏能力,感受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十二、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即兴创造活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即兴创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行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即兴创造活动,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完成音乐教育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大的

64、意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展开即兴创造的策略:(一)即兴创造应和学生主体经验相联系什么是主体经验?主体经验是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艺术经验以及社会经验。创新是人的特性,是人的天赋潜能,但创新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根据一个人的经验 主体经验而进行的,所以我们在音乐即兴创造中根据音乐表现内容与表现特征设计特定的场景,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艺术经验与音乐表现内容联系起来,利用即兴创造活动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情感体验,强化艺术经验。比如:笔者在苹果丰收这一课中,歌的教学部分是这样设计的:1. 播放背景音乐苹果丰收,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感受乐曲情绪,想象丰收的场面。2. 播放多媒体:丰收的果园师:在这充满喜气的果园里,看到忙碌而兴奋的果农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向他们庆贺呀?生:我想舞蹈;我想敲锣打鼓为他们庆贺;我想为他们歌唱师:真棒,那我们分组来庆贺吧!要求:各组中每位成员都要参加表演;在表演庆贺中都要配合背景音乐进行。3. 学生在歌曲苹果丰收中分组活动,老师到各组进行指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生不但多次欣赏了歌曲,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歌曲。4. 各组汇报表演:舞蹈组随着歌曲跳起了丰收舞,器乐组用鼓、锣、碰铃为歌曲伴奏;歌唱组边歌唱边为大家送上了自己制作的大苹果。5. 集体表演。这节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使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