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14组素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3046924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6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种质资源14组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种质资源14组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种质资源14组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种质资源14组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质资源14组素材(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_种质资源种质资源第十四组第十四组 吴吴 珍珍:201322010142(第第 二二 三三 节节)谢谢 芳:芳:152201210029(第四节)(第四节)杨苏萍:杨苏萍:201322010148(第五节(第五节)蒋文纠:蒋文纠:201322010105(第六节)(第六节)第二节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一、园艺植物的起源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早期人类从野外采集野生果实、根茎和幼嫩的茎叶时,把种核、根株早期人类从野外采集野生果实、根茎和幼嫩的茎叶时,把种核、根株扔到住处附近的垃圾场,使那里形成有用植物的自然繁

2、殖场地,有人称扔到住处附近的垃圾场,使那里形成有用植物的自然繁殖场地,有人称为为“垃圾堆农业垃圾堆农业”,逐渐演变为原始的驯化栽培。另一种方式是在野外,逐渐演变为原始的驯化栽培。另一种方式是在野外清除无用植物,保留某些有用植物即管理野生,逐渐演变为原始的驯化清除无用植物,保留某些有用植物即管理野生,逐渐演变为原始的驯化栽培。栽培。二、作物进化地理学二、作物进化地理学(一)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一)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主要观点简述如下:主要观点简述如下:1、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学最重要的内容、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学最重要的内容2、物种形成过程的地理局部化、物种形成过程的地理局部化3、作物

3、起源中心、作物起源中心古代文明发源地古代文明发源地4、初生及次生起源中心、初生及次生起源中心5、同源平行变异律、同源平行变异律6、作物起源中心的定位、作物起源中心的定位(二)作物进化地理学的发展(二)作物进化地理学的发展 (1)Harlan的观点:的观点:Harlan认为世界上某些地区发生的驯化和认为世界上某些地区发生的驯化和瓦维洛夫起源中心模式相符,如最早发展农业的中东、中国北瓦维洛夫起源中心模式相符,如最早发展农业的中东、中国北部和中美地区,认为这是部和中美地区,认为这是3个作物起源中心。而另一些地区,如个作物起源中心。而另一些地区,如非洲、东南亚和南美非洲、东南亚和南美东印度群岛和起源中

4、心不符,称之为东印度群岛和起源中心不符,称之为3个非中心。个非中心。Harlan根据作物驯化中扩散的特点,把栽培植物分为根据作物驯化中扩散的特点,把栽培植物分为5类:类:土生型。植物在一个地区驯化后从未扩散到其他地区,如土生型。植物在一个地区驯化后从未扩散到其他地区,如非洲稻、马唐等鲜为人知的作物。非洲稻、马唐等鲜为人知的作物。半土生型。被驯化的植物只在邻近地区扩散,如云南山楂、半土生型。被驯化的植物只在邻近地区扩散,如云南山楂、西藏的光核桃等。西藏的光核桃等。单一中心。在原产地被驯化后迅速传播到广大地区,没有单一中心。在原产地被驯化后迅速传播到广大地区,没有次生中心,如橡胶、咖啡、可可。次生

5、中心,如橡胶、咖啡、可可。有次生中心作物从一个明确的初生起源中心逐渐向外扩散,有次生中心作物从一个明确的初生起源中心逐渐向外扩散,在一个或几个地点形成起源中心,如葡萄、桃。在一个或几个地点形成起源中心,如葡萄、桃。无中心。有些作物看不出有明确的起源中心,如香蕉。无中心。有些作物看不出有明确的起源中心,如香蕉。(2)Burkill的观点:驯化由自然产地与新产地之间的差别而引起。在寻的观点:驯化由自然产地与新产地之间的差别而引起。在寻觅栽培植物起源时必须记住,它们性质固定的机会如何,会在离开它觅栽培植物起源时必须记住,它们性质固定的机会如何,会在离开它们的故土时而增加。隔绝的价值是绝对重要的。们的

6、故土时而增加。隔绝的价值是绝对重要的。(3)Zhukovsky的工作:他改变了作物起源中心的概念,把的工作:他改变了作物起源中心的概念,把8个起源中心个起源中心的地区范围加以扩大;把原来的马来西亚中心单列为印度尼西亚的地区范围加以扩大;把原来的马来西亚中心单列为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起源中心;增加了欧洲印度支那起源中心;增加了欧洲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和北美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和北美3个中个中心共计心共计12个大基因中心。个大基因中心。三、中国的植物种质资源三、中国的植物种质资源 世界上生物种质特别丰富的世界上生物种质特别丰富的12个国家拥有生物资源总量个国家拥有生物资源总量60%70%以上,中国是其中

7、之一。世界有以上,中国是其中之一。世界有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占全球陆地面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占全球陆地面积的积的1.4%,却拥有高等植物资源的,却拥有高等植物资源的44.5%,中国的横断山脉区是这些,中国的横断山脉区是这些多样性热点之一,中国有高等植物多样性热点之一,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约占世界总数的万余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5%,数量上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第三位。中国裸子植物有数量上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第三位。中国裸子植物有250种,种,约占世界总数的约占世界总数的29.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第三节:种质资源的考察征集第三节:种质资源的

8、考察征集 一、种质资源考察、征集的范围和重点一、种质资源考察、征集的范围和重点 (一)中国目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工作现状(一)中国目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工作现状:国家资源工作机构。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全国性直属各类作物资源国家资源工作机构。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全国性直属各类作物资源圃。国家级单位除本身研究和征集、保存任务外,还要面向全国,负责圃。国家级单位除本身研究和征集、保存任务外,还要面向全国,负责向地方级资源及育种单位提供外地及外国的种质资源。向地方级资源及育种单位提供外地及外国的种质资源。省级资源机构。如省级农业科学院等,主要向省内外提供种质资源省级资源机构。如省级农业科学院等,主要向省内外提

9、供种质资源服务,同时也负责向国家级资源工作单位提供本省重要的种质资源。服务,同时也负责向国家级资源工作单位提供本省重要的种质资源。育种单位级。根据国家级或省级资源工作单位的查询和征集必要的育种单位级。根据国家级或省级资源工作单位的查询和征集必要的种质材料,也负责把自己征集和创新的种质提供给国家或省级资源单位,种质材料,也负责把自己征集和创新的种质提供给国家或省级资源单位,长期保存。长期保存。(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提出的优先考虑:(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提出的优先考虑: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特别是国内育种工作开展较好的种类。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特别是国内育种工作开

10、展较好的种类。中国特有的作物或某些作物中国内的特有类型。中国特有的作物或某些作物中国内的特有类型。新驯化和开发的植物种质资源。新驯化和开发的植物种质资源。二、种质资源征集的方法二、种质资源征集的方法 征集的目的征集的目的:保护性征集保护性征集有保护意义的征集有保护意义的征集三、资源征集登记卡三、资源征集登记卡 在征集登记卡中需提供在征集登记卡中需提供:有关资源征集场所。记录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有关资源征集场所。记录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资源本身的信息包括资源的类别(野生、地方品种等)、来源(野外,农资源本身的信息包括资源的类别(野生、地方品种等)、来源(野外,农田)、

11、名称(原名,别名)、资源编号(征集编号,原有编号)用途田)、名称(原名,别名)、资源编号(征集编号,原有编号)用途(加工,观赏)、对各主要胁迫因子的反应等。(加工,观赏)、对各主要胁迫因子的反应等。以及有关征集的其它信息。包括与该资源有关的照片、标本的数量等以及有关征集的其它信息。包括与该资源有关的照片、标本的数量等第四节第四节 物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物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一、种质保存一、种质保存 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一)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一)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1、选择生态环境相对多样复杂的。、选择生态环境相对多样复杂的。2、

12、以受威胁程度及经济意义的大小确定优先保护的序列。、以受威胁程度及经济意义的大小确定优先保护的序列。3、尽可能保持资源植物遗传多样性,稳定性,减少变异,避免人工驯化。、尽可能保持资源植物遗传多样性,稳定性,减少变异,避免人工驯化。4、种子来源采用多区多点收集法,以期获得尽可能大的多样性。、种子来源采用多区多点收集法,以期获得尽可能大的多样性。5建立完整的记录系统。建立完整的记录系统。(二)种子保存(二)种子保存这是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种类最简便、最经济、应用最普遍的资源保存这是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种类最简便、最经济、应用最普遍的资源保存方法。方法。用于保存种子的种质库有三种类型:短期库、中期库、长期

13、库。用于保存种子的种质库有三种类型:短期库、中期库、长期库。(三)种植保存(三)种植保存种植保存田通常不像一、二年生草木植物那样可以迁移,因此资源圃的种植保存田通常不像一、二年生草木植物那样可以迁移,因此资源圃的地点选择应慎重。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规划:地点选择应慎重。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规划:1、根据资源保护的迫切性及育种需要分批筹建各类园艺植物的资源圃。、根据资源保护的迫切性及育种需要分批筹建各类园艺植物的资源圃。2、资源圃地点接近多样性中心和主产区。、资源圃地点接近多样性中心和主产区。3、交通比较方便,利于对外交流,有比较宽敞而土壤、地势、小气候比、交通比较方便,利于对外交流,有比较宽敞而土壤、

14、地势、小气候比较一致的圃地。较一致的圃地。4、采用双圃制、采用双圃制5、每一品种在资源圃中只能种植少数几株。、每一品种在资源圃中只能种植少数几株。(四)离体试管保存(四)离体试管保存1、缓慢生长系统、缓慢生长系统2、超低温保存系统、超低温保存系统 常根据是否应用程度降温仪分为程控降温仪法和简单替代法。常根据是否应用程度降温仪分为程控降温仪法和简单替代法。(五)利用保存(五)利用保存 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材料是一种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材料是一种对种质资源切实有效的保存方式。对种质资源切实有效的保存方式。(六)基因文库保存(六)基因文库保

15、存 从资源植物提取大分子质量从资源植物提取大分子质量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成许多,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成许多DNA片段。片段。再通过一系列步骤把连接在载体上的再通过一系列步骤把连接在载体上的DNA片段转移到繁殖速度快的大肠杆片段转移到繁殖速度快的大肠杆菌中,增殖成大量可保存在生物体中的菌中,增殖成大量可保存在生物体中的DNA片段。,这样建立起来的基因片段。,这样建立起来的基因文库不仅可长期保存该种类的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可在文库不仅可长期保存该种类的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可在-70摄氏度低温摄氏度低温下长期保存。下长期保存。二、种质管理二、种质管理 种质资源无论是分散于农田、野外还是已经征集到资源

16、圃或种质库中以种质资源无论是分散于农田、野外还是已经征集到资源圃或种质库中以不同的方式保存,都必须妥善管理。不同的方式保存,都必须妥善管理。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管理的基本要求是:(1)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包括丧失生活力、种性退化和不法分子用种质资)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包括丧失生活力、种性退化和不法分子用种质资源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暴利;源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暴利;(2)加强和研究应用部门的联系,及时充分地发挥种质资源的利用。)加强和研究应用部门的联系,及时充分地发挥种质资源的利用。第五节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评价种质资源的评价一、资源评价的任务和原则一、资源评价的任务和原则资源评价的任务资源评价的任务:为当

17、前和未来的园艺植物的遗传改良、为各地区不同育为当前和未来的园艺植物的遗传改良、为各地区不同育种目标提供有用的资源信息和符合育种需要的种质资源,并在互利的基种目标提供有用的资源信息和符合育种需要的种质资源,并在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协作,使资源工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础上发展国际协作,使资源工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资源评价的原则资源评价的原则:要求评价资料能确切反应特定资源的遗传差异,而不是表现型差异。要求评价资料能确切反应特定资源的遗传差异,而不是表现型差异。为适应多层次、多学科协作评价的需要,必须选用或编制各种主要作物的为适应多层次、多学科协作评价的需要,必须选用或编制

18、各种主要作物的规范化种质资源评价系统。规范化种质资源评价系统。贯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有关规定的精神,充分理解有关规定的精神,充分理解IPGRI编制的编制的描述符、资源评价系统的框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描述符、资源评价系统的框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在评价内容、项目方面,不同地区、单位除有共性内容外,还可以结合具在评价内容、项目方面,不同地区、单位除有共性内容外,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有所增减,各具不同特点。体情况有所增减,各具不同特点。在评价方法和标准方面应不断改进,做到数量化,分级编码化,简便化和在评价方法和标准方面应不断改进,做到数量化,

19、分级编码化,简便化和规范化。规范化。二、资源评价的内容和项目二、资源评价的内容和项目 描述符简介:描述符简介:(一)前言(一)前言(二)术语定义及使用说明(二)术语定义及使用说明(三)登记卡(三)登记卡(四)初评资料(四)初评资料(五)再评资料(五)再评资料三、资料描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三、资料描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一)植物学现状的描述(一)植物学现状的描述1、质量现状的描述评价、质量现状的描述评价 由主基因控制的只有两种表型的质量现状。由主基因控制的只有两种表型的质量现状。2、数量现状的描述评价。、数量现状的描述评价。(1)极差评价法。通常用于容易计数和测量的现状如果径、叶长等)极差评价法。通

20、常用于容易计数和测量的现状如果径、叶长等.(2)参照品种典型评价法。有些连续变异性状,难以计算或测量或用文)参照品种典型评价法。有些连续变异性状,难以计算或测量或用文 字确切描述的,可以用示意图,并列出各类常见典型品种以资参考。字确切描述的,可以用示意图,并列出各类常见典型品种以资参考。(3)选择归类评价法。)选择归类评价法。(4)状态归类评价法。因构成因素比较复杂,可将表现的状态作为归类评)状态归类评价法。因构成因素比较复杂,可将表现的状态作为归类评价的依据。价的依据。(5)模糊三级评价法。适用于连续变异而难以实测的性状如被毛茸的疏、)模糊三级评价法。适用于连续变异而难以实测的性状如被毛茸的

21、疏、中、密等。中、密等。(二)生物学特性的评价(二)生物学特性的评价1、极差评价法、极差评价法 用于可制定比较明确的分级标准的现状。用于可制定比较明确的分级标准的现状。2、参照品种典型评价法、参照品种典型评价法 用于难以制定明确的分级标准的性状。用于难以制定明确的分级标准的性状。(三)非生物胁迫评价(三)非生物胁迫评价 一般用反应程度分级和参照品种相结合的评价法。一般用反应程度分级和参照品种相结合的评价法。(四)生物胁迫敏感性评价(四)生物胁迫敏感性评价1、定性分级评价法、定性分级评价法 5级制评价葡萄对霜霉病抗性的标准:级制评价葡萄对霜霉病抗性的标准:0级级_免疫免疫 1级级_级高抗(级不敏

22、感)级高抗(级不敏感)2级级_高抗(不敏感)高抗(不敏感)3级级_抗病(较不敏感)抗病(较不敏感)4级级_感病(敏感)感病(敏感)2、百分率调查评价法、百分率调查评价法 调查感染植株或果穗、果实、叶片占调查总数的调查感染植株或果穗、果实、叶片占调查总数的百分率,以感病率的高低评价资源间的敏感性。百分率,以感病率的高低评价资源间的敏感性。3、病情指数评价法、病情指数评价法 将普遍性和严重度综合成一个指标的评价方法。如将普遍性和严重度综合成一个指标的评价方法。如将葡萄叶,果感染黑痘病的严重度分别分为将葡萄叶,果感染黑痘病的严重度分别分为0-5级。级。0级级全叶无病斑,全穗无病果。全叶无病斑,全穗无

23、病果。1级级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5%以下以下 3级级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6%25%5级级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26%50%7级级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51%75%9级级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病斑病果占总面积的76%100%(五)综合性状评价(五)综合性状评价 资源评价系统中除了单一性状评价外,还涉及多项单一性状的综资源评价系统中除了单一性状评价外,还涉及多项单一性状的综合性状评价,如果品品质评价就包括果实的大小,形状,色泽,果肉合性状评价,如果品品质评价就包括果实的大小,形状,色泽,果肉的质地,风味,汁液多少等很多单项性状。的质地,风味,

24、汁液多少等很多单项性状。四、努力实现资源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四、努力实现资源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一)与国际种质资源工作接轨(一)与国际种质资源工作接轨(二)描述评价项目的调整(二)描述评价项目的调整(三)评价方法和分级标准的改进(三)评价方法和分级标准的改进(四)明确取样要求(四)明确取样要求第六节第六节 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一、种质资源的直接利用一、种质资源的直接利用二、发挥众多野生资源的潜在育种价值二、发挥众多野生资源的潜在育种价值1、鼓励和支持育种单位开展非赢利育种、鼓励和支持育种单位开展非赢利育种2、资源工作单位有重点地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工作。如、资源工作

25、单位有重点地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工作。如(一)从野生资源中筛选更符合育种目标的株系。(一)从野生资源中筛选更符合育种目标的株系。(二)通过杂交使野生资源成为半野生资源,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进。(二)通过杂交使野生资源成为半野生资源,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进。(三)使某些资源从难以利用转变为便于利用的种质资源。(三)使某些资源从难以利用转变为便于利用的种质资源。(四)其它创新途径如辐射诱变、基因转导等(四)其它创新途径如辐射诱变、基因转导等3、为鼓励、支持种质资源工作,建立必要的鼓励机制。、为鼓励、支持种质资源工作,建立必要的鼓励机制。Thanks!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