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赤城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12月)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3045787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北省赤城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12月)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赤城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12月)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赤城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12月)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赤城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12月)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赤城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12月)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北省赤城县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12月)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块珍藏多年的价值连城的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B . 对厉男来说,她只愿平平淡淡,洁身自好 , 不想被卷入漩涡,做那个出头鸟。C . 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里的本领,文章写得慢,总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文章。D . 他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 , 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普遍

2、的今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意义在于唤醒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B . 城市改变世界,甚至改变国家这样的例子,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如果城市不能改变中国,我们要把改变中国的这个重任交给谁呢?C . 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必将是海、陆、空、电、网一体化的新型战争,而在这神秘的战场空间,国家意志将充分地得到体现。D . 从中小学到大学,从孔子学院到APEC会议,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但这是否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春天来临了呢?这要看从哪个角度来分析。3. (2分) (2020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在文中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往草

3、原深处走去,愈深愈见马兰花。它们虽然没有想象中的浩瀚无垠、接天连地,但是也_舒展着紫色的花瓣,摇曳着轻曼的身姿。在苍茫的大地上,_A . 傲然怒放,丛丛簇簇 展示着娇艳与鲜嫩,释放着美丽与馨香B . 丛丛簇簇,傲然怒放 释放着美丽与馨香,展示着娇艳与鲜嫩C . 傲然怒放,丛丛簇簇 释放着美丽与馨香,展示着娇艳与鲜嫩D . 丛丛簇簇,傲然怒放 展示着娇艳与鲜嫩,释放着美丽与馨香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最早于1948年上半年由观察杂志社出版,书中其收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

4、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先生对新诗创作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更主要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盖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而“节奏”是从音乐来的;尽管新诗与音乐已没有直接关系,却也不能没有节奏。既称为诗,总要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节奏是不能缺少的。这本书中谈诗歌的文章大抵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并论证这个观点。书中力作当推论雅俗共赏和论逼真与如画。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论雅俗共赏。先生撰写论文,经常结合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谈问题,此文自不例外。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著名篇为例,要求今后的作者能照顾到广大读者层面。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读者阅读,而应该

5、争取多数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赏,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之永久。这就是我对先生论“雅俗其赏”的粗浅理解。其实我以为,雅与俗并非彼此不能相容的矛盾对立面,其间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先秦文学中,诗三百篇应该是最古老也最典雅的作品了,但其中“国风”和“小雅”两大类,有不少作品最初也应该是比较通俗的,且曾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经过上层文化人进行加工,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楚辞中的九歌也是这样。其后的汉魏乐府、五七言诗以及词、曲,散体文中的话本等,其发展过程亦大抵如是,不妨说都是由俗变雅,或先俗后雅的。清末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在当时不过是流行一时供人消遣的“闲书”,现在则成

6、为近代文学史中必须予以评价的古典名著。可见“雅”与“俗”只是相对而言,不宜划分得太刻板、太绝对。如果从读者这方面说,则从俗到雅,实即“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主要还是希望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鉴赏能力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当前有一种风气,强调属于古典范畴的文艺作品非经过人为的改动不可,即使是已被公认为经典之作,如小说中的西游记红楼梦或戏剧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也要对它们妄施斧斤。理由是不“改刀的话就不算“与时俱进”,并认为群众也看不懂。我则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也是行不通的。真正的经典作品,不下苦功夫是读不懂的。试问,谁敢擅改屈原的离骚天问以及鲁迅的野草呢?成功的作家和艺术家是有责任提高读者和观众的鉴赏能

7、力和艺术水平的,而不是随意迁就读者和观众的低水平,从而降低作品的质量或擅改传世已久的经典之作。如果拿“雅俗共赏”做挡箭牌,而一味迎合时尚的低级趣味,最终是会葬送我们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前途的。一部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能产生“雅俗共赏”的效果,乃是品位很高的美学境界,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不能由于作者水平低或演员的艺术表现力不足,写不出或演不出达到一定水平的作品和剧目,便以“雅俗其赏”为借口而替自己文过饰非。在当前这种社会浮躁风气下,在文化滑坡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请读者耐心读一读朱自清先生这本论雅俗共赏旧著,窃以为是大有好处的。(选自吴小如前言,有删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8、( ) A . 文本第一段最后一句的“这个观点”指的是“新诗语言必须要有节奏”的基本观点。B . 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一文中指出,文学作品应重点照顾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C . 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都经历了由俗到雅的演变历程,这与上层文人的加工有关。D . “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即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素质和鉴赏力,而非一味地迁就读者水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先介绍文集基本内容,然后主要就其中一篇文章谈自己的理解和深入思考。B . 作者在阐述“雅俗并非矛盾对立”这一看法时,主要运用事例和引用等论证方法。C . 文章主要从文学史发展和读者鉴赏两方面,阐释了

9、作者对“俗”与“雅”的认识。D . 这篇前言体现作者鲜明的观点和写作动机,文末点明旧著再版的价值和现实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与音乐有关,因此朗诵诗歌时需关注诗歌的节奏,充分体现诗歌的美感。B . 清末谴责小说在当时是闲书,在今天成为经典名著,说明由俗变雅是一种常态。C . 要读懂屈原、鲁迅的作品,读者需下一番苦功夫,而不能寄希望于人为的改动。D . 追求雅俗共赏的境界,既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也要致力于高质量的文艺创作。5. (18分) (2018天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

10、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

11、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

12、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

13、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

14、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

15、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

16、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头运用“子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

17、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B . “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C . 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D . 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E . 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2)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 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4) 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8、(11分) (2016高三下新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人。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家于华山之鄜城。父云,仕魏朝有名望。昕少笃学读书,太尉汝南王悦辟骑兵参军。旧事,王出射,武服持刀陪从,昕未尝依行列。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悦曰:“府望惟在此贤,不可责也。”悦数散钱于地,令诸佐争拾之,昕独不拾。悦又散银钱以目昕,昕乃取其一。悦与府僚饮酒,起自移床,人争进手,昕独执版却立。悦于是作色曰:“我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为宴适,亲起舆床。卿是何人,独为偃蹇!”对曰:“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寀,

19、从厮养之役。”悦谢焉。坐上皆引满酣畅,昕先起,卧闲室,频召不至。悦乃自诣呼之曰:“怀其才而忽府主,可谓仁乎?”昕曰:“商辛沉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微僚敢任其咎。”悦大笑而去。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每见昕,即正冠而敛容焉。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迁秘书监。昕少与邢卲俱为元罗宾友,及守东莱,卲举室就之。郡人以卲是邢杲从弟,会兵将执之,昕以身蔽伏其上,呼曰:“欲执邢子才,当先杀我。”卲乃免焉。昕雅好清言,词无浅俗。在东莱,获杀其同行侣者,诘之未服,昕谓之曰:“彼物故不归,卿无恙而反,何以自明?”显祖以昕疏诞,非济世所须,骂之曰:“好门户,恶人身。”又有谗之

20、者曰:“王元景每嗟水运不应遂绝。”帝愈怒,乃下诏徙幽州。后征还,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帝怒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以晔赐薛丰洛,文师赐崔士顺为奴。郑子默私谓昕曰:“自古无朝士作奴。”昕曰:“箕子为之奴,何言无也?”子默遂以昕言启显祖,乃曰:“王元景比陛下于殷纣。”杨愔微为解之。帝谓愔曰:“王元景是尔博士,尔语皆元景所教。”帝后与朝臣酣饮,昕称病不至。帝遣骑执之,见方摇膝吟咏,遂斩于御前,投尸漳水,天保十年也。(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B . 悦好逸游或骋骑

21、/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C . 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D . 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诏”是古代一种由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B . “士”是中国古代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社会阶层,不同时期,“士”的定义不一,有高门、寒门之分。高门士族对国家政治、

22、经济、文化等有重大影响。C . “清言”,又称清谈、玄言,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积极入世、崇尚理性的社会风气。“兰亭集会”饮酒赋诗、读玄说理,即是这一种社会风气的体现。D .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专门精通某一种职业的人称之为“博士”。(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 . 王昕任诞简傲,不事权贵,汝南王悦曾多次将钱抛撒在地上,命令僚佐们争抢,唯有王昕不为所动。悦散银钱,用眼神示意昕,昕才拾起一枚。B . 王昕性情方正,落拓不羁。汝南王悦曾举办宴会,赴宴的人们都毫无顾忌地大吃猛喝,王昕却最早离席,躺进闲室,悦多

23、次召请,他也不去。C . 王昕待友挚深义重。他做东莱太守时,郡人认为刑邵是刑杲的从弟,聚集兵士想把他抓起来,昕用身体遮挡住刑邵,使其免除了一场祸害。D . 王昕被杀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显祖同朝廷大臣们畅饮,昕却称病不去参加,显祖派骑士去抓他,发现他竟然正摇头晃脑地吟咏着诗歌。(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旧事,王出射,武服持刀陪从,昕未尝依行列。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9高三下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早秋(明)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

24、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注】此诗作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袁凯时年四十岁。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1) 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悲”的具体内容。 (2) 全诗是怎样一步步表达“悲”的情感的?试作赏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6高三上莆田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 (2) 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一切都融于琴声之中, 只有江中的月影随着江水摇动。 (3) 不

25、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9. (5分) “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9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曾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读书人,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知自己担当的责任重大,道路逸远。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因此,弘而不毅,固难

26、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稿狭;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远。当前,我们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1、4-2、4-3、5-1、5-2、5-3、5-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1、6-2、6-3、6-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1、7-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8-1、8-2、8-3、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9-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