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平山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3043148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辽宁省平山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平山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平山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平山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平山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辽宁省平山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1. (6分) (2017德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相题并论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涤荡/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 , 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_的合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独特/独到

2、)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关照/观照)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那么,审美人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审美意义上的人生,一方面是指主体以自然的感性生命为基础,又不滞于感性生命,由切身感悟和内省体验而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的体道境界;另一方面,主体还以人的社会特质为基础,又不滞于人的社会特质,从心灵中获得精神自由的境界。这种体道的境界与精神自由的境界在审美思维方式上的贯通合一 , 即审美的人生境界,这是对现实人生的积极_。(1) 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抚(f) 合谐B . 寓(y)

3、 相题并论C . 栖(x) 思绪D . 省(xng) 贯通合一(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涤荡 独到 观照B . 激荡 独特 观照C . 涤荡 独特 关照D . 激荡 独到 关照(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物我统一,情景交融 提升、拓展与超越B . 物我统一,情景交融 拓展、提升与超越C . 情景交融、物我统一 拓展、提升与超越D . 情景交融、物我统一 提升、拓展与超越。2. (6分) (2017高二下沈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相对于六朝小说而言,唐代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代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增强。六

4、朝作家对鬼神怪异往往信以为真,因此在小说中采取“实录法记载鬼神之事,干宝在搜神记序中曾经公开声称写作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唐人对鬼神之事普遍表示怀疑。他们在小说中记载神鬼怪异,并非把它们当成真人真事,而是假托鬼物,以增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任氏传作者沈既济自称“志异,李公佐在南柯太守传中也说”稽神语怪,事涉非经。他们明知鬼神是怪异离奇的,却有意识地对此进行描写,这些做法体现了唐人小说创作的自觉性。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指出:“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在情节的处理上,唐代小说创作基本上做到了虚与实的有机结合。唐代小说作家并没有建立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

5、创作实践,使小说摆脱了长期以来作为子、史附庸的地位,艺术上逐渐走向成熟。唐代小说强调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古典诗文自诗经开始,便建立了“寄托的传统。古典小说在其发生、发展的起初阶段,这种”寄托的特点不太明显,到了唐代小说才充分体现出来,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经指出唐人小说“鬼物假托的特点,李娃传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虬髯客传等唐代小说作品都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抒写个人情怀,反映时代背景。这些小说构筑人仙相恋、梦入蚁穴、弱女报仇等等离奇怪异的情节,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唐代小说将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为一体。史传作品“实录的方法要求做到事件真实、用词凝练、语气平

6、缓,这样必然限制了作品艺术的发挥;唐代小说创作突破了“实录的束缚,在作品的艺术性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唐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倾注着大量的感情色彩,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如霍小玉传成功塑造小玉美丽而痴情的形象,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柳氏传中的柳氏等女性形象也像霍小玉一样多情、善良,感人至深。唐人小说作家还注重细节描写和场面刻画。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作品的细节描写,如任氏传刻画狐女所特有的细节,体现了任氏作为狐女的羞怯与谨慎。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唐代小说中是很多的,而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合理的艺术想象,一味追求情节的传奇性,很容易陷入荒诞。场面描写也是唐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运用夸张、白描

7、等艺术手法,烘托小说氛围,如柳毅传中钱塘君出场一节,有声音,有色彩,还有动作,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场面,有力地衬托出钱塘君威猛的形象。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曾经将“唐人以前与“宋人以后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可见,在情节的虚实关系上,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作品的艺术性也会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编自光明日报“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对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六朝作家对鬼怪之事常信以为真,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鬼神怪异之事,其创作动机就是要证明神鬼的真实存在。B . 沈既济和李公佐在进行小说创作

8、时有意识地描写一些怪异离奇的事情,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体现了创作的自觉性。C .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认为,小说和戏曲一样,皆有虚构之辞,情节虚构与真实必须各占一半才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D . 李娃传虬髯客传都具有“寄托的特点,这种特点虽然从我国古典小说起源时就有,但直到唐代小说才得以充分体现。(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因为采用“实录的方法必然会限制作品艺术的发挥,所以唐代小说创作不再使用“实录的方法。B . 作家在创作霍小玉传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色彩,成功塑造了霍小玉美丽、多情、善良的形象,深深感动了读者。C . 唐代小说如果只追求情节的传奇性,没有成功的细节

9、描写和合理的艺术想象,就塑造不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D . 唐代小说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艺术手法,场面描写颇有特色,这是唐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代小说作家自觉地采取虚构、想象等文学手段进行创作,这说明他们在创作实践中主体意识在增强,艺术上也趋于成熟。B . 唐代小说虚构离奇怪异的情节,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可见,唐代小说作家十分注重情节的传奇性和现实性。C . 史传作品之所以无法与唐代小说比拟,是因为它们不能虚构,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不能直接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打动读者。D .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中评论

10、,宋代小说过分偏爱于人物、事件的真实,所以缺少文采,艺术性与唐代小说迥然不同。3. (12分) (2019中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禹的寂寞何向阳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

11、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眼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到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

12、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舜举鯀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生灵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

13、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洪水,通面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里这篇故事一波三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而去”一写得太生动,也太涩苦,还有启之生,都神迹般,扑朔速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

14、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会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热嘲冷眼、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因随时随处而心境迁移,也会

15、遗忘。他们忘了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写起,点出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转人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在现实与历史的交互中再现英雄的业绩。B . 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更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C . 鯀因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因洽水成功而被人纪念,文章以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主题:个人功绩事小,民生之系

16、事关重大D . 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明作者的叹惋,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2) 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为什么作者说“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 选择题 (共3题;共7分)4.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书法作品能传达诗文、辞章的意趣,展示书者的修养和人格。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人们能悟出书道之美,因而点燃心灵深处爱的火花。B . 中国在东海设置防空识别区是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符合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是完全正当、无

17、可厚非的。C . 王岐山指出,党风与民风紧密相连,党员应该自觉成为引领良好民风的表率,上行下效 , 党风正则民风淳。D . 黄摩崖所著的头颅中国这部书,以恢弘的视野和石破天惊的洞见让惯看白文、懒于思考的读者产生味同嚼蜡之感。5. (2分) (2016高三上湖北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B . “创客”的概念,对李克强并不陌生今年1月4日,他曾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欣然接受成为柴火创客荣誉会员的邀请,“好,我再为你们添把柴!”C . 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

18、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D . 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6. (3分) (2017高二上葫芦岛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科学研究和生产经验都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许多是会发声的。不同的鱼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_,例如大黄鱼,在泗游过程和产卵时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有的鱼为了躲避危害而发声,有的为了招引异性而发声,可见,鱼类之所以发声_。现在,沿海居民会通过听鱼的声

19、音,来判断鱼群的特点,从而采取捕捞措施,因此研究鱼类发声现象,_。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9高一上通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20、,托遗响于悲风。”(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B . 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C .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D . 托遗响于悲风遗 响:余音,指箫声(2)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 . 月出于东山之上B .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B . 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C . 本段重在说理,借

21、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D . 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7高二上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归嵩山作(唐)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嵩山:又名嵩高山,在登封县(今属河南省)北,为五岳的中岳。作者开元中期曾隐居于此。长薄:指随山麓延伸的林木丛。薄,草木丛生。(1) 王维,字_。

22、 (2) 对此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勾勒了一幅“清溪映带绵延丛林、车马行进悠然从容”的图画。B . 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营造出苍茫凄清的意境。C . 尾联表达诗人终于归隐嵩山脚下,从此断绝世俗交往的淡泊情怀。D . 从全诗看,诗人感情经历了从孤寂清冷到萧瑟凄凉再到闲适自得的变化。(3) 诗的颔联颇受世人推崇,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五、 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 (2)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23、运用典故来表现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诗句是“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10. (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段话。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姚明3月3日上午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从本行业出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是体育可以重新回归到教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姚明的这一梦想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对此作简要点评。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11. (5分) 请用100字左右简述红楼梦中“鸳鸯拒嫁”的故事。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9高二下台

24、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兄弟四人同乘一艘小船,决心漂洋过海,去寻找理想的圣地。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雪鸣,暴雨如箭老大吓得灵魂出窍,颤抖着说:“快点掉头,退回去吧!”老二吓得面如土色,结结巴巴地嚷着:“快!快改变方向,另选目标!”老三蜷缩着身子,躲在船舱里,死也不肯出来。只有老四,依然紧握船舵,决心乘风破浪,追求理想。突然,一个巨浪卷来,把小船劈成了碎片,兄弟四人葬身大海当太阳重新照耀海面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老大变成了一尾虾向后退着游走;老二变成了一只螃蟹横着爬行;老三变成了一只螺整躲在甲壳里面;还有一条大鱼始终迎着风浪,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要求:请根据你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写一篇作文,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1-1、1-2、1-3、2-1、2-2、2-3、3-1、3-2、3-3、二、 选择题 (共3题;共7分)4-1、5-1、6-1、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1、7-2、7-3、7-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1、8-2、8-3、五、 默写 (共1题;共5分)9-1、9-2、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10-1、11-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