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资溪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3043139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西省资溪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资溪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资溪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资溪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资溪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西省资溪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 , 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B . 陈老先生为了学诗,无论是大家名家,还是一般诗歌爱好者,他都虚心求教,择善而从,从不师心自用 , 也不固步自封。C .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要安之若素。只要你跟随你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D . 柳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

2、近几次她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2.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吸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B .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C .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我市将把东平新城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大、岭南风貌浓郁的中心城区。D . 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

3、正确。3. (2分) (2016高一上湖北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_ , 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结地区。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自古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4、 (共3题;共29分)4. (6分) (2017高三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君子”一词具备了多重道德内涵,常与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养、端正的言行等含义直接相关。而事实上,“君子”最初只用以指代人物的社会地位,并不具备道德素养的要求。其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著述。说文释“君”为“尊”,意味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子”是先秦对男性的称呼。因此,“君子”原指地位尊贵的男子。甲骨文中未见关于“君子”的记载,西周时期的尚书中首次提到“君子”,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易经中“君子”一词共出现20处,皆用来指称奴隶主。“君子”的使用频率在诗经里明显增多,共183例,除了少量

5、作为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谓外,主要用以指代奴隶主贵族。然而,因为“君子”往往指身居高位者,所以常与一定的道德素质要求相联系,例如尚书无逸要求君子“无逸”,不能贪图安逸。诗经淇奥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描述君子的才能与品质。当然,这种联系是比较松散、不固定的,所以诗经中也有不少诗句用“君子”来指称品行恶劣的奴隶主贵族。总体而言,西周时期的“君子”通常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尚未发展出系统的道德内涵。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当然,仍有部分“君子”的使用沿袭了先前的用法,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例如道德经26章“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31章“君子居则贵左,

6、用兵则贵右”,这两处提到“君子”,应指在军队中担任一定职位的官员。而道家另一部重要典籍庄子中有36处对“君子”的论述,其中与社会地位直接相关的只有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一句。墨家典籍墨子中“君子”共出现115处,仅四分之一的“君子”具有社会地位内涵。儒家代表作论语中,仅10余处含有“君子”的论述明确用以指代社会地位。如前所述,尽管“君子”仍用以指代男子的社会地位,但这一用法已逐渐为道德内涵所取代。需要注意的是,各家学说对“君子”的道德标准要求并不一致,其构建的“君子”形象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论语中包含了大量对“君子”的描述,分别从仁、义、礼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君子”道德

7、范式。相较于论语,墨子里“君子”的道德标准更近似于零散的“点”的要求,包含行义、兼爱、无斗等多个方面。庄子认为儒家学说中对“君子”的道德要求违背了人的本性,所以即使像曾参等人那样精通仁义,也“非吾所谓臧也”,不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在宥一文里描述了庄子对“君子”的设想:“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希望君子能够不显露才华与智慧,行事合乎天理,对待外物如同烟尘一般自由自在。整体而言,西周时期的“君子”主要用以指称男子的身份地位,而具备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往往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因此人们对其道德品质会有所要求。这种地位和品行之间松散的联系,在诸子著述中逐步变得紧密。尽管不同学派对“君子”的认知不尽一致,甚

8、至相互矛盾,但正是因为诸子学说的关注、讨论与阐释,“君子”一词的道德内涵才得以构建完善并最终确立起来。(选自2017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说文的观点,“君子”一词的本义是指地位尊贵的男子。B . 西周时期,“君子”指的皆是身居高位者,所以又常与一定的道德要求相联系。C .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D . 儒家分别从仁、义、礼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君子”道德范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诗经尚书说文以及诸子学说为佐

9、证论述了“君子”一词从指称身份地位到具备道德内涵的过程。B . “君子”一词与一定的道德素质要求之间的联系经历了由松散、不固定到逐步变得紧密的过程。C . 尚书中有对君子“无逸”的要求,诗经中也曾描述君子的才能与品质,可见,“君子”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西周时期。D . 按照庄子对“君子”的道德标准要求,即使是像曾参等人那样精通仁义的人也不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一词并非一出现就具备多重道德内涵,因此诗经中有不少诗句用“君子”来指称品行恶劣的奴隶主贵族也就不足为奇了。B . “君子”一词从最初指称身份地位到最终确立起了一定的道德内涵

10、,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地位高者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C . 春秋战国时期,“君子”的身份地位内涵并未完全消解,道德经庄子墨子论语中部分“君子”的使用仍沿袭了先前的用法即是例证。D .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对“君子”的认知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这并未妨碍“君子”一词的道德内涵得以构建完善并最终确立起来。5. (13分) (2017高三上陕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绳子的故事莫泊桑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只见牛的犄角,富裕农民的长毛绒高帽,农妇们的头巾在集市上攒动。尖厉刺耳的嘈杂声嗡嗡声一片,持续不断,气息粗犷。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整个集市都

11、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

12、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大声喊道:“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这位老

13、农气呼呼地举起手来,表示以名誉起誓,再次说:“老天有眼,这可是千真万确,丝毫不假的啊,乡长先生。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我可以用我的良心和生命担保。”乡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他抗议也是白费,别人不相信他。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

14、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

15、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下一个星期二,奥士高纳大爷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跟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聊起了绳子的事情。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只能再次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有人背后

16、议论说:“这都是骗子的歪理。”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开头的段落属于环境描写,同时也为奥士高纳的悲剧命运提供了社会背景。集市气氛的描写,还增强了作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感染力。B . 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C . 奥士高纳所面对的众人跟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所面对的众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有冷

17、漠、麻木、缺少同情心等特点。D . 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清新的风格特点。E . 小说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对奥士高纳进行描写刻画的,塑造了一个勤俭、诚实、富有正义感而又偏执不知变通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2) 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外部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 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10分) (2016高二下泰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忆启功在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社会各

18、界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缅怀和纪念他,这一现象足以反映出启功先生学术思想、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深远!启功先生生前担任了中国书协的最高职务,他潜心研究传统书法艺术,临习大量碑帖,不知疲倦地耕耘,形成了俊朗、清秀、端雅的“启体”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在各个社会场合中存在,并为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不仅如此,启功先将学术触角辐射到古典文献、文字、音韵、训诂、历史、文物鉴定、红学、诗词、书画等,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他根据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讲事实、重本质、析源流,因而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建树。比如,汉语现象论丛大概是自语法学建立以来唯一一部真正立足于汉语实际的

19、语言学著作,系统论述了汉语使用中许多独特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又如,论书绝句只有100首七绝的诗文和注释,中肯地评价书家成就、碑帖真伪、流派渊源,提出“透过刀锋看笔锋”、“一从证得黄金律”等著名的论断。最后,我们发现,在任何一种学科的研究中评价启功先生都是不够全面的,而相关的领域都有他的影子清晰存在!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他去世后的官方讣告中有“国学大师”的名号,至于民间,或许还会更加直接地冠以“最后一位”的限定语吧。启功先生于1912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他早年丧父,家里就靠寡母苦苦操持。在父辈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后有幸

20、师从陈垣先生,恩师对他几十年的精心教育,使启功先生异常感动,终身难忘。他的学生不知听了多少遍启功对恩师陈垣的怀念和感激。在上大学一文中他曾写道:“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而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启功又将此“恩”传给了学生、后辈。他待学生如孩子,甚至在日本以及香港也不忘给学生买回昂贵的书籍。学校准备设立一个基金会奖励优秀学生,启功很支持这件事情,耄耋之年的他为此呕心沥血伏案三年,终于完成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香港义卖得了163万元人民币。但他不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坚持以“励耘”命名,因为先师陈垣生前曾吟诗云:“老夫也是农家子,书屋于今号励耘。”他要以

21、此纪念恩师。启功先生平素为人谦和,却从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一点也不含糊的。他要较起真,谁也奈何不得。比如,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然而当他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进行古书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时,先生却非常气愤。登报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他严肃地说:“这与造我的假字不同,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声明发表后,启功先生的许多朋友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启功先生为人随和,好说话。可是先生真的是说到做到了,留下文物鉴定界的一则佳话。早在1978年,六

22、十六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如今,我们以虔敬之心缅怀启功先生,他用93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让我们仰之弥高,永记心中。(选自2012年7月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启功先生面对人生坎坷,坚强乐观。淡泊名利、淡对生死。B . 启功先生对师长至敬,对学生关爱至切。无私奉献,奖掖后学。C . 启功先生对事坚持原则,刚正不

23、阿。D . 作者在本文最后一段引入了其他人为启功先生撰写的墓志铭。(2)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第二段写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启功先生的书法,这是从正面表现了启功的书法作品价值之高,是难得的墨宝。B . 本文撷取了启功先生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层次清晰地展示了令人仰慕、敬佩的启功先生事迹。C . 启功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但家道早已衰落,因此从不以此自炫,靠自己的拼搏努力,终成一代大家。D . 启功先生一生奋斗在教育战线上,桃李满天下。他不但留下了精神方面的财富,还亲自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E . 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

24、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3) 官方讣告中为什么称启功先生为“国学大师”?请概括分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7. (14分) (2017高三上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 , 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

25、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 , 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

26、将,宰相。(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帅师讨焉 帅:率领B . 俾其薄俸也 俾:使,让C . 蛮覆而败之 覆:遮盖D . 殆非人 殆:几乎(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B . 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C . 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D . 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4) 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

27、10分)8. (10分) (2016高一下安庆期中)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采樵作孟浩然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注释: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萝:全唐诗校“一作薜。”楚辞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长歌:拉长声调唱歌。负:这里的拄持的意思。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1) 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2) 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7高一下蚌埠期中) 补写

28、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泪眼忧民方为圣,血书写尽史书来,杜甫在登高中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_,_。(2) 劝学中“_,_”两句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 师说中“_,_”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思想是一致的。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10. (5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仿照诗歌短的第一节,补写第二节、第三节的内容。要求句式整齐,语意协调,45字左右。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11. (10分) (2017温州模拟) 欣赏王献忠的漫画到“百度”里转了一圈,根据要求答题。(1

29、) 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2) 从这幅漫画的特点出发,简要地对它进行评价。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6高三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艺术家用手中的刀刻削着一块木头。一个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渐渐地,一个雕像从木头中显示出了马的形状,高昂头的马头、矫健的四蹄、飞扬的尾巴最后,一匹骏马呼之欲出。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艺术家:“你怎么知道木头里藏着一匹马?”艺术家认真地对孩子说:“木头里什么也没有,但我心里有马,就把它艺术出来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4-1、4-2、4-3、5-1、5-2、5-3、6-1、6-2、6-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7-1、7-2、7-3、7-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9-1、9-2、9-3、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10-1、11-1、11-2、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