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第十七章大危机和新政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3024242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4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世界经济史第十七章大危机和新政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世界经济史第十七章大危机和新政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世界经济史第十七章大危机和新政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史第十七章大危机和新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史第十七章大危机和新政(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主编主编 高德步高德步 王珏王珏 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国家级规划教材划教材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大危机和新政大危机和新政第一章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第一节 大危机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本章重点本章重点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的大危机年代的大危机大危机的传导机制大危机的传导机制大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大危机的原因和后果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一、一、证券市券市场的崩的崩溃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是从证券市场的崩溃开始的。欧洲的大部分证券市场在较早的时候已经开始下跌,德国

2、是1927年,法国是1929年。纽约证券市场却涨风惊人。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在1928年至1929年9月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谈论股票如何赚钱,市场被盲目愚蠢的预测所引导,人们普遍相信收益和红利还会继续增加。而信奉自由主义的政府束手无策,市场陷入了无限制的投机。股票价格失去了与现实的联系,为10月的恐慌铺平了道路。10月24日股票价格出现了剧烈的下跌,重要的银行家们企图筹集一笔基金以组织崩溃。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在10月29日发生了。这天上午10点,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锣勉强敲响,大量股票投入市场,不计价格地抛售。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大危机大危机大危机大危机一、一、证

3、券市券市场的崩的崩溃 出售的不仅仅是小商号的股票,大商号的股票也在抛售之列。交易所的情况十分混乱,开盘后半小时内,交易量就超过300万股,到12点超过800万股,到下午1点超过1200万股,到鸣锣收场时,以超过1600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根据纽约时报的统计,50种主要股票的价格几乎下降了40点。其他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本已疲软的证券市场,也没有逃脱下跌的命运。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大危机大危机大危机大危机二、价格下跌二、价格下跌 虽然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带来了惨重损失,但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对过度投机的惩罚。迅速降温的证券市场反而让整个经济松了一口气,政府当局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来为企业提供宽松

4、的信贷环境。但是,商品价格却不断下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发价格大都下跌了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二,只有英国低于十分之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大危机大危机大危机大危机三、破三、破产和失和失业 在危机中,不少公司的利润降低。1929-1932年,英国工业公司的利润降低了28.6%。1932年,美国钢铁业、机器制造业、汽车业、建材业和采矿业的202家公司亏损了2.7亿美元。企业破产现象比比皆是。1929-1932年,美国破产企业超过14万家,德国约6万家,法国5.7万家,英国3.2万家。美国农业货币收入总额由1929年的113亿美元减少为1932年的47.4亿美元,减少了58.1%,大批农场破产

5、或濒临破产。1930-1933年,由8812家银行暂停营业。随着生产停顿和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曾经高达3000万人。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大危机大危机大危机大危机一、危机的一、危机的发源地源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 20世纪20年代,相比较于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美国经济进步神速。1929年美国的经济力量占全部工业国的半数以上,美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具有空前的经济重要性,美国的国内危机是这次危机的起源。一、危机的一、危机的发源地源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

6、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关于1929年美国爆发国内危机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1.美国的建筑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2.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停滞。3.农业长期的慢性萧条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4.美国银行制度存在结构缺陷。5.对美国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之一。二、利率二、利率传导机制机制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20世纪20年代末纽约证券市场的火爆,引起了货币当局的关注。为了反对过度投机,联邦当局提出把贴现率从5%提高到6%,实行通货紧缩,抑制股票市场。但是他们对提高利率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欧洲正致力于恢复金本

7、位制,美国担心提高利率会给欧洲各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带来压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证券市场上美国商业银行的地位已有美国的公司商号所取代,这些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外,如果提高利率,大量的外国资金会更猛烈地涌入美国的拆借市场,势必会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高涨,那么较高的利率不仅没有起到平抑股市的作用,反而会对工商企业造成伤害。二、利率二、利率传导机制机制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 随着纽约证券市场价格的上升,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向美国。其他国家不得不提高利率,以保证它们的黄金储备。1929年1月,意大利提高贴现率。2月是英国,3月是荷兰,4月和5

8、月是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7月是比利时,纷纷提高贴现率,紧缩信用。8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终于提高贴现率,从5%提高到6%。提高了的贴现率并没有立即在证券市场上生效,但是紧俏的银根使工商业更加脆弱。美国工业生产、价格和个人收入从8月到10月的下降幅度分别达到20%、7.5%和5%。其他国家,除法国以外,消费停止增长,存货不断增加。二、利率二、利率传导机制机制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证券市场崩溃后,货币当局对工商业加以照顾。从1929年10月29日到年底,英格兰银行先后三次降低贴现率,荷兰和挪威两次,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匈牙

9、利和瑞典各一次。美国的再贴现率11月1日降为5%,15日降为4.5%。但是,利润和收入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提高,降低贴现率的古典办法失灵了,利率传导机制堵塞,经济落入了“凯恩斯陷阱”。三、价格三、价格传导机制机制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价格是一个传导危机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使危机在一国的农业和工业之间扩散,而且通过国际贸易将危机传向全球。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是由于生产过剩和剪刀差。农业收入的减少缩小了对工业品的需求,造成工业品价格的下降。在价格传导的链条上,初级产品生产国是最薄弱的一环。在国际贸易中,价格下跌首当其冲的是初级产品出口国

10、。在初级产品生产国,出口品生产中外国投资占重要的比例,如智利的铜,价格下跌的冲击作用大部分通过投资收益的降低转移到美国和欧洲。三、价格三、价格传导机制机制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价格下跌意味着国际贸易收入的减少,在近代狭隘民族主义世界观的支配下,对进出口进行控制的防御性措施受到重视。这样,价格下跌的更厉害,国际贸易萎缩,各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汇总得到的利益减少,危机在全球扩散。四、四、汇率率传导机制机制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奥地利自1920年以来,经济一直依赖国际联

11、盟的贷款。1931年,奥地利最大的国家银行奥地利信用银行被披露严重亏损,引起挤提存款的风潮。奥地利的金融危机波及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和德国等国,这些国家也出现了银行挤兑的现象。德奥金融风暴逐渐平息之后,英镑变得十分虚弱。20年代20年代后期伦敦掌握的短期资金余额大大超过英国银行的国外债权加上黄金储备的总数,这迫使英格兰银行不得不保持较高的利率,而不能顾及国内失业和经济的低增长率。四、四、汇率率传导机制机制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1929年,法国各有关当局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开始从伦敦市场抽走资金余额。到1931年8月

12、,德国、奥地利和其他负债国的债款延期偿付,使7000万英镑左右的英国银行海外债权变得无法流动。9月16日,弗戈登的海军人员由于预期他们的收入将被削减而出现骚乱。这在风声鹤唳的年代使人民联想到了兵变,英国加快撤出用于维持外汇市场的资金。9月21日,英国脱离了金本位制。英国贬值30%对其他国家迅速产生影响。大部分大英帝国的殖民国家,以及大英帝国的贸易伙伴国继英国之后也脱离了金本位制。四、四、汇率率传导机制机制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危机的传导和扩散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后,国际恐慌转而以美国为中心。英镑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

13、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镑贬值之前更快。美元升值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更大的紧缩作用,这使关注国内经济复兴的罗斯福断然选择放弃金本位制。美国放弃金本位制标志着金本位制的终结,原来的国际汇率体系在危机的冲击下彻底崩溃。一、危机的原因一、危机的原因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各派学者有不同的看法。(1)凯恩斯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造成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2)货币学派的观点。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他认

14、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会使其稳定性遭到破坏。(3)制度学派的观点。他们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公司结构弊端、银行结构缺陷、外贸盈余不稳定制度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危机的原因,主张现有制度进行改良。一、危机的原因一、危机的原因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各派学者有不同的看法。(4)熊彼特用创新浪潮的起伏来解释经济繁荣和衰退,他认为技术革新因素是危机的根源。(5)美国经济史学家菲特和里斯则强调,是投资和消费的矛盾导致了大危机。(6)阿瑟刘易斯认为,初级产品价格崩溃在解释

15、大萧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7)罗斯托提出初级生产国收入相对下降,限制了它们购买工业品和投资于新生产方法和技术的能力,尤其是1929-1933年初级生产国收入的巨大损失是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危机的原因一、危机的原因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各派学者有不同的看法。(8)金德尔伯格认为,20世纪20年代国际经济秩序的不稳定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赔款和混乱而增强,这种不稳定只有通过有效的国际领导才能克服。(9)萨缪尔森强调是一系列事件的综合影响促成了大危机的爆发:发明的停滞、人口与领

16、土扩张的结束、银行信贷状况和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重置周期、政治斗争和出于政治因素考虑的反危机,以及乐观和悲观情绪的波动等。二、危机的后果二、危机的后果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危机的原因和后果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了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美元。整个工业生产水平下降了40%以上。大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体制的末日。危机使德、意、日采取了专治残暴的法西斯统治。一、金融政策一、金融政策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的基本政策是:清理银行发放巨额贷款给

17、金融界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1933年银行法案通过了证券交易法案,规定有1934年建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来监管证券交易1935年银行法案二、工二、工业政策政策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工业政策,主要通过著名的全国产业复兴法来实行。全国产业复兴法规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都要建立产业委员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该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和雇佣工人的条件。全国产业复兴法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人们认为它损害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1935年,最高法院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违反宪法,罗斯福趁机抛弃了这个法案。二、工二、工业政策政策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

18、四节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法案中保护工人利益方面的措施被保留下来。失业和贫困造成工人运动的高涨,慑于工人阶级的力量,为提高劳动力在竞争中的地位,该法案规定:工人有权自由参加工会,推选自己的代表与资方签订集体合同,并对失业工人给予一定救济。在保护工人利益方面,另一个是工资计时法,它首次规定了全国的最低工资。三、三、农业政策政策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农业政策包括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调节及政府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的政策。1933年5月通过了农业调整法这是国家调节农业生产的中心政策。政府利用奖励和津贴来缩减农业耕地面积,以达到减少农产

19、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的目的。对价格下跌最多的七种基本产品的生产加以控制进一步对各州、各区指导个别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定额的产量课以重税,对违反合同的农场主施以罚款及徒刑的制裁。三、三、农业政策政策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在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方面,1933-1934年,罗斯福政府通过农业信贷法以及对农场发放贷款的两个法令,对负债额不超过土地价值50%和建筑设备价值20%的农场给予低息贷款,部分农场主利用政府的贷款偿还了私人银行的贷款,私人银行因此收回了呆滞在农村的大批债款,这使农村金融形式大为改观。四、四、财政政策政政策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20、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建立联邦急救济署、公共事业振兴署和农产品信贷公司,并策划其他创造就业的措施。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五、五、评价新政价新政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分为两个时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到6月16日著名的“百日行动”时期;1939年新政进入第二个时期,政府转向长期的干预和改革。新政没有治愈危机罗斯福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这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罗斯福新政标志着混合经济时代的开端罗斯福新政开辟了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但是仍然是旧方法和旧哲学的延续思考题思考题1.描述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2.三个传导机制是如何扩散大危机的?3.对危机产生的原因,你倾向于哪一种意见?你是否认为美国在未击中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4.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经济理论,并评价罗斯福新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