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抚州市宜黄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高素质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30194230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340 大小:2.2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江西抚州市宜黄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高素质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0页
2023年江西抚州市宜黄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高素质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0页
2023年江西抚州市宜黄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高素质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0页
资源描述:

《2023年江西抚州市宜黄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高素质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西抚州市宜黄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高素质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3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3年江西抚州市宜黄县事业单位招考聘用高素质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高频考点试卷(共500题)1.X型人才是按知识结构划分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类型。它用字母“X”形象地反映出这类人才的知识结构特点。其一,X型人才必须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其二,两门专业知识必须有明显的交叉点、结合部。X型人才比较适合做两种专业交叉结合的工作。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X型人才的是: A.美国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有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又有一流科学家所具备的研究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

2、,他的一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 B.除绘画之外,达芬奇在天文、物理、医学、建筑、军事、水利、地质等领域都有不朽的成就 C.福克斯新闻频道的当家主持GeraldoRivera,毕业于布鲁克林法学院,他认为他的成功与在法学院学习期间获得的与人高效沟通的技巧,以及迅速找到问题核心的思维方法不无关系 D.刘小萌上了一所军医大学学习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考取本校医学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在临床做慢性病人的心理干预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必须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两门专业知识必须有明显的交叉点、结合部。第三步,辨

3、析选项。A项:好奇心并不是专业知识,不属于“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不符合定义;B项:多门专业知识之间未体现“有明显的交叉点、结合部”,不符合定义;C项:沟通技巧和思维方法不是两门专业知识,不属于“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不符合定义;D项: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是两门专业知识,并且两门专业知识有交叉点,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2.尽管在招聘中对应聘人员的测试方法有很多,但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应聘人员的德、智、能、体四个方面。()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知识。 第二步,按测试的内容划分可分为能力测试、智力测试、认识能力测试、身体运动能力

4、测试、个性和兴趣测试、工作体验测试,可知测试的项目中不包括“德”,包括个性和兴趣的测试。因此,本题错误。人才测评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人才测评方法的具体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其内在素质及其表现出的绩效。人才测评方法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对被试者加以了解,从而为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3.乡间的地和农民一样,没有多少闲散的时间。翻松土地,把菜籽点进土里,覆上一层草木灰,洒点水。这些菜籽并不贪睡,吸足水分,拱出地面,冒芽,吐绿,地挤在一起。在横线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A.密密匣匣 B.热热闹闹 C.

5、林林总总 D.郁郁葱葱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指出农民把菜籽撒在地里,这些菜籽拱出地面,挤在一起,故所填成语表示非常密集挤在一起,A项“密密匣匣”形容密集、稠密,与文段语境相符,当选。 B项“热热闹闹”强调景象纷繁盛大,气氛活跃,与语境不符,排除;C项“林林总总”形容人或事物杂乱众多,强调数量,而文段侧重密集程度,排除;D项“郁郁葱葱”意思是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与语境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不过,在寒冷的冬天,尺寸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的差别并不大。这就意味着: A.不合脚的鞋不能在冷天穿 B.毛衣的

6、大小只不过是式样的问题,与其功能无关 C.不合身的衣服有时仍然有穿用价值 D.在买衣物时,尺寸不如用途那样重要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在冷天穿鞋的问题,无法推出,排除;B项:根据题干信息,无法推知毛衣大小与其功能是否有关,排除;C项:题干中指出“在寒冷的冬天,尺寸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的差别并不大”,说明不合身的衣服也是可以有穿用价值的,可以推出;D项:题干中没有提到买礼物时尺寸和用途哪个重要,无法推出,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5.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 0.正确 1.

7、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处罚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行政处罚法第十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因此,本题正确。6.甲、乙二人合作编写条文释义一书,甲负责撰写总则部分,乙撰写分则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有权单独使用对方撰写的部分 B.甲、乙有权对自己创作的部分单独行使著作权 C.本书为甲、乙创作的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 D.本书的著作权应属于甲、乙共同享有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知识产权知识。 第二步,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三条,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

8、,不能成为合作作者。据此,本书的著作权应属于甲乙共同享有,D项正确,当选。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三条,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B、C项正确。当选。A项“甲、乙都有权单独使用对方撰写的部分”说法错误,因此A项不当选。因此,选择BCD选项。7.某电视台拍摄一档真人秀节目,有A、B、C、D、E五位表演嘉宾,要求安排他们入住红、黄、蓝三顶帐篷。五位表演嘉宾提出了以下几点入住要求:嘉宾A要入住红色帐篷B和C要入住同一顶帐篷如果D入住蓝色帐篷,则E也要入住蓝色帐篷同时,栏目组要求,每顶帐篷中都要住人则下列安排肯定不符合上述要求的

9、是: A.BC入住红色帐篷 B.BD入住蓝色帐篷 C.DE入住黄色帐篷 D.E入住红色帐篷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B项,如果BD入住蓝色帐篷,根据和,则C和E也住蓝色帐篷,根据可知A住红色帐篷,则黄色帐篷没人住,不满足条件。A、C、D三项均可满足题干要求。故答案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选非题。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A住红色帐篷B、C住一起D住蓝帐篷E住蓝帐篷每个帐篷均须有人住由于属于不确定信息,且提问方式为不符合要求的,故可匹配的可能性较多,因而选择代入法。A项:代入后,满足条件,将其代入并根据可得:A、B、C入住红色帐篷,还剩下D、E及黄

10、色、蓝色帐篷,为满足条件,结合条件,可得:D住黄色帐篷,E住蓝色帐篷即可,与题干要求相符,可以推出,排除;B项:代入后,该项结合条件和可得:B、C、D、E均住蓝色帐篷,根据,A住红色帐篷,那么黄色帐篷无人居住,与题干要求不符,无法推出;C项:代入后,可得:DE入住黄色帐篷,由和可得:BC入住蓝色帐篷,A住红色帐篷可以推出,排除;D项:代入后,可得:AE入住红色帐篷,由可得:D在黄色帐篷,则BC在蓝色帐篷,可以推出,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条件可知: (1)A、B、C、D、E五位表演嘉宾;(2)红、黄、蓝三顶帐篷;(3)A住红帐篷;(4)BC在同一帐篷(捆绑);(5)D入住蓝

11、色E入住蓝色;(6)每个帐篷必有人。提问为肯定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据此采用代入法求解。代入A项:BC入住红色,A入住红色,据此剩余DE,又因为(6)每顶帐篷中都要住人以及(5)D入住蓝色E入住蓝色,据此可知D不能入住蓝色,则D入住黄色,E入住蓝色,A选项的安排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代入B项:BD入住蓝色,据(4)可知,BC同住一个帐篷;据(5)可知,D入住蓝色E入住蓝色;则BCDE入住蓝色,A入住红色,此时黄色帐篷无人入住,不符合题干要求(6),因此B选项的安排不符合上述要求,当选。代入C项:DE入住黄色,A入住红色,又根据(6)和(4)可知,BC入住蓝色,C选项的安排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代入D项

12、:E入住红色,A入住红色,剩余BCD三人,在黄色和蓝色中挑选,根据(5)可知,D不能入住蓝色,则D入住黄色,又根据(4)可知,BC在一起且二人入住蓝色帐篷,D选项的安排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8.两相比较,白话文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往往在韵律上缺少节奏感,篇幅冗长,而文言文能用 传达出深层或多层意思,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 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语双关 略逊一筹 B.只言片语 无与伦比 C.三言两语 相形见绌 D.寥寥数语 无可比拟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两相比较”可知,文段把白话文与文言文作对比,所填成语与“篇幅冗长”构成反义对

13、应,表示文章字数少的意思。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C项“三言两语”形容话很少,D项“寥寥数语”指非常简括地说,均能体现出文言文篇幅不冗长的含义,保留。A项“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强调文章的字数少,无法与“篇幅冗长”对应,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可知,白话文不具备以上特点,所填成语表示文言文的三种美是白话文无法相比的。D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符合语境,当选。B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用在此处程度过重,排除;C项“相形见绌”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文段强调的是文言文的三种美是白话文无法与

14、之相比,并非强调白话文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冉启斌:文言文在意境、形式、音韵等方面有特殊美感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在比较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根据“而”表示转折,可知前后语义相反,转折前提到白话文“篇幅冗长”,转折后填入的词语要体现出文言文篇幅短的意思。A项“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能体现出“篇幅短”,排除A项;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段的话,文段在比较文言文整体的特点,而不是比较文言文中某个词句,语义不符,排除B项。C项“三言两语”指几句话,形容话很少;D项“寥寥数语”指非常简括地说。C项和D项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

15、“其凝练之美是白话文”可知,该空要表达的是文言文的美是白话文难以企及的。C项“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一般的用法是“与相比,相形见绌”,“是相形见绌的”用法不对,排除C项。D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白话文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特点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由“白话文篇幅冗长”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简洁之意,排除不符合此意的A、B。第三步,再看第二空,辨析备选词语,排除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的C。第一空,由“两相比较”和“而”可知,白话文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特点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由“白

16、话文篇幅冗长”可知,文言文相对简洁,所填词语应表达简洁之意。“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能表达简洁之意,排除A。“只言片语”指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其强调的是言语的零碎,不完整,而非简洁,排除B。 第二空,“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通常用法为“与相比相形见绌”,其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排除C。“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句意是文言文的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比不上的。“无可比拟”填入符合语境,当选。 故本题选D。9.请示的结束语具有收束全文,总结表达的作用,常用结束语不包括: A.可否,请批示 B.当否,请及早复函 C.如无不妥,请批示 D.妥否

17、,请批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结语,又叫尾语,是公文正文结尾初的程式化用语,是公文在长期写作与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习惯用语以及定型化、规范化的语言格式。请示的结语是请示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束全文、显示文种、表达意愿等作用。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特此请示,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等。“当否,请及早复函”不符合请示的表达规范,不该使用函。因此,选择B选项。10.批复结尾的写法不包括()。 A.提行写“此复”或“特此批复” B.写希望

18、和要求,给执行请求事项的答复指明方向 C.写具体性的措施和执行意见 D.秃尾,请示事项答复完毕就告结束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结尾是批复正文的最后部分,它的写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提行写“此复”或“特此批复”;第二种是写希望和要求,给执行请求事项的答复指明方向;第三种是秃尾,就是请示事项答复完毕就告结束。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1.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游戏工业创造了一套神奇的机制,比任何一种媒介更具黏性,更能刺激人的参与热情。它有非常_的指令,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上。而且,不像电影或者电视,你只能看着别人行动,在游戏里你永远是一个主角

19、,有自主的意志。而多人游戏则给你一种_,让你觉得自己属于一个集体,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有愉悦的社交生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晰成就感 B.清晰归属感 C.明确凝聚感 D.精确荣誉感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让你觉得自己属于一个集体,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有愉悦的社交生活”可知,该空意思是通过游戏感受到属于某个群体。A项“成就感”指愿望与现实达到平衡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文段强调的并非达成愿望,排除A项。B项“归属感”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符合文意。C

20、项“凝聚感”侧重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文段仅表达了找到归属,并没有体现出“凝聚力”,排除C项。D项“荣誉感”指获得荣誉的感受,文段并无此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B项“清晰”指清楚明白,“指令清楚”搭配得当,与“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意思一致,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明晰:清楚,不模糊。明确: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12.下列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我们一般不会看到高度白酒凝固,是因为酒精的凝固温度低 B.天然气灶台火焰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是因为外焰的燃烧更充分 C.水滴入滚热的油锅会立刻爆炸,是因为高温下水与油发生了剧烈

21、的化学反应 D.打开冰箱门并不能给室内降温,是因为冰箱在制冷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生活常识类试题。可以从熟悉选项入手,B项“外焰”接触空气多,燃烧更充分,说法正确,排除。C项解题的关键是“化学反应”,我们知道水和油不相容,发生化学变化的可能性极低,当选。A项正确。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的冰点相当低,纯乙醇为-117。酒可以看做主要是水和乙醇的混合液,具体要视乙醇的比例而定,乙醇比例越高则冰点越低。 B项正确。内焰明显无法直接接触氧气,燃烧不完全,温度不是最高的。外焰由于氧气充足而完全燃烧,因燃烧放热,所以温度最高。 C项错误。当水进入烧开的食用油时,水的温度迅

22、速升高而变成气态,发生类似爆炸的声音,这应属于物理现象。 D项正确。打开冰箱门,室内温度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升高。因为冰箱里的温度受室内温度的影响也升高了,这时,冰箱就会不停地工作,同时在制冷的过程中排出更多的热量。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水的密度比油大,当水滴入油中时会迅速沉向油的底部。同时由于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得多,水滴在高温作用下会急剧汽化而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热油中不断膨胀上升。由于气泡内部的压力比较大,从而导致气泡在热油表面爆裂开来,溅起油花,并会发出爆裂的声音。此过程是物理变化,并不是化学反应。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

23、活常识。 A项正确,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食用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摄氏度。酒精与水混合物的凝固点介于-1170之间,酒精含量越高,凝固点越低,因此生活中一般看不到高度白酒凝固。B项正确,火焰通常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即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与内焰相比,可燃气体与空气接触、混合、充分燃烧,温度最高,而内焰温度要低于外焰。C项错误,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是有新物质的产生。当水滴入油锅爆炸是因为油温沸点一般在100摄氏度以上,而水在100摄氏度就汽化。当水滴进入滚烫的油里面,在进入的过程中瞬间变成水蒸汽,对周围的油产生了压力,油被很快

24、推向空中,并发出“啪啪啪”的爆炸声。这个现象并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理变化,并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正确,冰箱仅在封闭的小环境里可以制冷,同时冰箱的压缩机还要向周围环境放热。如果打开冰箱门,冰箱内部的温度就会上升,压缩机就会不停的工作,向室内放热。所以打开冰箱门并不能降低室内温度。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3.手机:通讯:辐射 A.地雷:防卫:战争 B.列车:运输:噪音 C.冰箱:冷藏:臭氧 D.药物:治疗:麻醉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需要结合遣词造句法进行解题,题干三个词项能串联成一个句子,在分析选项时需注意对应词项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否与题干一致。手机是一种通信工具,且手机会有辐射。

25、 A项,地雷是一种战争武器,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列车是一种运输工具,且列车会有噪音,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冰箱是一种冷藏工具,但不会有臭氧,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药物是用来治疗的,有些药物有麻醉作用,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14.绵羊:畜牧:草原() A.鱼虾:海产:湖水 B.书本:书桌:学校 C.小鸟:鸣叫:树林 D.白鸭:家禽:河塘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三个词包含种属关系和对应关系,“绵羊”是“畜牧”的对象之一,在“草原”上“畜牧”。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该项为强干扰项,“鱼虾”是一个大的门类,而“绵羊”只是“羊”的一种

26、,属于较小的类别,二者对应关系不如D项,且与“海产”对应的应当是“海洋”,而不是“湖水”,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前两词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前两词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白鸭”是“家禽”的一种,是在“河塘”中饲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5.择案规则指的就是决策群体选定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办法,当中“一票否决”规则又称之为()。 A.全体一致原则 B.多数决定少数原则 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D.赞成投票原则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A项正确,一票否决,即全体一致原则,指决策群体所有成员必须意见完全

27、一致才可最终选定某个备选方案,有任何人持不同意见,方案都不能通过。B项错误,多数决定少数原则,是指一项决议至少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C项错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质上就是多数原则,集体通过一项决议时进行投票表决,至少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通过,剩下的少数须服从。D项错误,赞成投票制是集体选择机制的许多办法之一,是用来代替超过半数即可当选的简单多数票当选的一种投票选举办法。每个投票人对一组可供选择的事物中赞成的所有对象投票,得票最多的选择对象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16.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亚述人就意识到了指纹的特点,并使用指纹为身份的象征。19世纪中叶开始了对指纹

28、在科学意义上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起用计算机自动识别指纹,同时刑侦用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逐渐在全球广泛应用。而这时的指纹采集一般都采用油墨捺印的方式。1980年后,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光学指纹采集器的发明,指纹识别技术开始进入了一些非司法领域,如居民身份证等。1990年以后,廉价指纹采集器和计算设备的出现,解决了快速准确的匹配算法问题,使指纹识别技术走向了基于个人的应用。以下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廉价指纹采集器和计算设备加速了指纹识别技术基于个人的应用 B.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全球广泛应用 C.使用指纹作为身份的象征在公元前就十分流行 D.居民身份证是指纹识别技术在

29、非司法领域最早应用的实例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1990年以后,廉价指纹采集器和计算设备的出现,解决了快速准确的匹配算法问题,使指纹识别技术走向了基于个人的应用”,符合文意;B项对应“20世纪60年代起用计算机自动识别指纹,同时刑侦用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逐渐在全球广泛应用”,文段强调“刑侦用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而非所有“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偷换概念;C项对应“亚述人就意识到了指纹的特点,并使用指纹作为身份的象征”,文段指强调有了这样的意识,并没有说明大部分都开始使用,所以“十分流行”无法推出;D项对应“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光学指

30、纹采集器的发明,指纹识别技术开始进入了一些非司法领域,如居民身份证等”,但不能说明“居民身份证”就是“最早应用的实例”,表述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17.非黑即白是一种逻辑错误,指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地二者择一。非黑即白式的思考,无视中间体存在,把选择范围仅限于黑白两个极端,不恰当地要求在二者中择一。以下哪个选项符合非黑即白? A.大家都说张三很爱你,所以他一定是很爱你的 B.张三不是一个成年人,所以他一定是未成年人 C.张三不是一个工作狂,所以他一定是一个懒汉 D.张三是个黑皮肤的人,所以他一定不是黄种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在

31、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地二者择一;无视中间体存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前后两句均意为张三很爱你,未体现“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地二者择一”,不符合定义;B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是矛盾关系,二者非此即彼,即除了未成年人就是成年人,不存在“中间体”,未体现“无视中间体存在”,不符合定义;C项:工作狂与懒汉中间还有其他状态存在,不是工作狂就是懒汉,体现了“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地二者择一”,也体现了“无视中间体存在”,符合定义;D项:虽然除了黑种人、黄种人之外还有其他肤色人种,但选项的逻辑形式是“黑即非白”,而题干定义的逻辑形式为“非黑即白”,两者逻辑形式不同,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

32、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关键词为“无视中间体的存在,把选择仅限于黑白两个极端”、“不恰当地要求在二者中择一”。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张三很爱你和他一定很爱你,二者为同义,不涉及两个极端,不符合“无视中间体的存在,把选择仅限于黑白两个极端”,排除;B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属于矛盾,二者不存在中间体,不符合“无视中间体的存在,把选择仅限于黑白两个极端”,排除;C项:仅说工作狂和懒汉这就无视了中间体的存在,除了这俩群体还有正常工作的人等中间体存在,符合“无视中间体的存在,把选择仅限于黑白两个极端”,同时确定张三是一个懒汉为“不恰当地要求在二者中择一”,符合定义,当选;D项:黑皮肤跟黄种

33、人之间虽然存在中间体,但题干强调的是“非A即B”,而D中是“A即非B”,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非黑即白的定义要点是:在两个极端之间二者择一,无视中间体存在。A项并不涉及两个极端;B项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D项的“黑皮肤”和“黄种人”之间本来就不存在中间体,不符合定义;C项工作狂和懒汉是两个极端,还有正常工作的人等中间体,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C。18.当下,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和冲击是_的,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_开来,最终连离别也被赋予了一层新意,出现了“网上饯行”这种全新的离别方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面俱到 延伸 B.前所未有 扩散 C.旷

34、古未有 发散 D.史无前例 蔓延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观察第一空选项可知,只有一个词语的侧重与其他词语不同,先对其进行判断。第二步,辨析第二空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面面俱到”指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不能用于描述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排除A。 第二空,“发散”指(线、声音、气味等)向四周散开。不能用于范围的拓展,排除C。“扩散”侧重于分散,“蔓延”侧重于延展。用来形容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和冲击,“蔓延”更恰当。 故本题选D。19.某企业组织员工外出参加公益活动,如果每辆车坐45人,则有15个员工没车坐;如果每辆车坐60人,那么可空出一辆车

35、,其余车刚刚坐满,那么,参与此次公益活动的员工有()名。 A.240 B.245 C.250 D.260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余数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分别代入选项可得:代入A选项,240455(辆)15(人),240604辆,415辆,满足题中所有条件,排除B、C、D选项。因此,选择A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余数问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第一次有x辆车,可列方程:45x1560(x1),解得x5,则参与此次公益活动的员工有45515240(名)因此,选择A选项。20.古迹群座落在一片花的原野上,牧人与牛犊,野花与芳草,同遍布山岗的古迹群_,组

36、成一副古朴、绚丽的图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衣无缝 B.珠联璧合 C.相映成趣 D.相得益彰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描述的是鲜活的人与动物、美丽的花草与历史悠久的古迹共同构成一幅古今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第二步,辨析选项。C项“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符合文中生动有趣的画面,符合文意。A项“天衣无缝”指事物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文段跟有无破绽没关系,排除A项。B项“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文中并无结合融合之意,排除B项。D项“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映衬,双方的长处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文中与“长短处”

37、无关,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21.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很多,如一鼓作气、百废俱兴。非整数也进入了成语,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还有两个成语: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两”和“双”是数字“2”的不同表示法。多数成语都是由四个文字组成的,数目字有时还被“连用”,如五光十色、三头六臂。也有成语纯粹由数目字组成,如三三两两、一五一十。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成语与数字的关系 B.成语数字趣谈 C.数字成语与成语数字 D.成语用遍数目字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为主旨句,提出了观点,即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很多。接着分别从成语里的非整数,成语中数字的“连用”以及完全由数字组成的成

38、语分别举例说明。文段为“总分”结构。整个文段主要介绍了成语中的数字运用情况。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并且作为标题,具有吸引力。因此,选择B选项。A项:选项中“与”,使“成语”和“数字”为并列关系,而文段中核心话题是“成语”,排除。C项:“成语数字”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文段未体现成语“用遍”数目字,只是举了一些例子,排除。22.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唯一的一个答案,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此题需要一列一列地看,观察到每一列中各种花色排列顺序一定,交替出现。 故正确答案为D。23.一次高三模拟考试,大家

39、都在猜测全年级前几名是谁,甲说:“高佳第一,侯亮第四。”乙说:“李明第一,张晓第三。”丙说:“侯亮第二,李明第三。”成绩公布后,结果甲乙丙三人都只猜对了一半。根据以上陈述,可推出四人的排名顺序依次为: A.高佳侯亮张晓李明 B.张晓李明高佳侯亮 C.侯亮高佳李明张晓 D.李明张晓高佳侯亮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信息真假不确定,可采用代入法。已知甲乙丙三人都只猜对了一半,代入各选项后,只要符合只猜对一半,即为正确答案。代入A项:甲猜对一半,乙猜对一半,丙猜对一半,符合已知条件;代入B项:甲猜对一半,乙

40、全部猜错,丙全部猜错,不符合已知条件,排除;代入C项:甲全部猜错,乙全部猜错,丙猜对一半,不符合已知条件,排除;代入D项:甲猜对一半,乙猜对一半,丙全部猜错,不符合已知条件,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假设丙说李明第三是正确的,那么乙说的李明第一和张晓第三均错误,因此丙说李明第三是错误的,又因为每人只猜对一半,所以丙说的侯亮第二是正确的,答案为A选项。侯亮第二的话,那么甲猜侯亮第四猜错了,所以高佳第一是正确的,那么乙猜李明第一是错误的,张晓第三是正确的。24.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认为是生命生存_的元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

41、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_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缺一不可 范围 B.举足轻重 条件 C.至关重要 优势 D.必不可少 机会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由文意可知,所填词语要表达“液态水”对于“生命生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项“举足轻重”指地位极为重要、C项“至关重要”指相当地重要、D项“必不可少”指绝对需要的,三者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缺一不可”意为少一样也不行,主语常搭配多个事物,但是文段此处主语只有“液态水”一种元素,排除。 第二空,文段意为“行星”恰好处在有液态水的范围,拥有生命的可能会更大,B项“条件”,意思是事物存

42、在、发展的影响因素;所具备或处于的状况,不合题意,排除。C项“优势”,是需要在对比中来显现的,而文段并没有与其他行星对比之意,排除。D项“机会”符合语义语境,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凤凰网人类移民外太空,是梦想还是幻想?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一颗行星恰好落在液态水的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拥有生命迹象”可知,液态水是生命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A项“缺一不可”指少一样也不可以。主语应该是多个,与“液态水”搭配不当,排除A项。B项“举足轻重”和C项“至关重要”仅有“重要”的含义,达不到“必须”的程度,排除B项和C项。答案锁定D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机会”指难得的有利时机

43、,放在此处可体现“有液态水的恒星拥有具备生命的优势”,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第一空备选词语词义相近,辨析其侧重点并结合文意判断。第二步,抓住文段提示信息,并辨析词语的侧重点,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缺一不可”指少一样也不行。其主语应为两个以上,而此处主语只有一个“液态水”,排除A。 第二空,“条件”不能与“大”搭配,排除B。“优势”侧重有利的形势;“机会”侧重一种可能性。此处阐述的是行星上拥有生命概率的高低,用“机会”更恰当。 故本题选D。25.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需要

44、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的证据。所谓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是指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小区监控拍摄下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盗窃车辆的视频 B.被害人的邻居王某提供的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到过案发现场的证言 C.刑警在凶杀案现场提取到的男性鞋印 D.诈骗案受害人姜某提供的自己所遭受的金钱损失的银行记录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等多个定义,但只考查直接证据一个,可重点关注这一定义。分析题干,发现其关键点为“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直接证据定义的关键信息:

45、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定义的关键信息: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 A项,监控拍摄下的视频可以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李某所实施的,即能够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属于直接证据。 B项,被害人的邻居提供的证言,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因此属于间接证据。 C项,在凶案现场提取到的男性鞋印,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因此属于间接证据。 D项,受害者提供的自己所遭受的金钱损失的银行记录,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

46、才能证明,因此属于间接证据。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直接证据”,其关键信息如下: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盗窃视频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符合定义;B项:王某的证言需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刑事案件事实,不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不符合定义;C项:凶案现场的鞋印需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刑事案件事实,不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不符合定义;D项:金钱损失的银行记录需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刑事案件事实,不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不符合定义。因此

47、,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定义关键词。文段中包含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个主要定义,附带补充解释了“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抓住关键词“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判定直接证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小区监控拍下的盗窃视频可直接证明案件事实,故为直接证据,当选;B项,“案发前到过现场的证言”并不足以证明案件事实,为间接证据,排除;C项,“案发现场的男性鞋印”并无法直接指证嫌疑人,为间接证据,排除;D项,“金钱损失的银行记录”同样缺乏其他证据证明事实,亦为间接证据,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

48、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题干图形均由两个图形组合而成,结构存在共性,优先考虑静态位置。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从左到右观察图形,第一段找规律,每幅图形均由圆、三角形两种元素组合而成,且圆依次出现在三角形的上面、内部、外部,第二段应用规律,图形均由圆、矩形两种元素组合而成,且圆依次出现在矩形的上面、内部、?,所以问号处图形应该选择圆在矩形外部的图形,只有C项符合。因此,选择C选项。27.栉风:沐雨 A.门当:户对 B.东山:再起 C.万里:长城

49、D.助人:为乐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栉风”指的是以风梳头,“沐雨”指的是以雨洗发,二者为并列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门当”与“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的组成部分,古人结婚讲究二者要对等,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东山”是名词,“再起”是一个动作,二者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万里”是修饰“长城”的,二者为偏正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助人”指的是帮助他人,“为乐”指当作快乐,二者为主谓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8.三心:两意 A.五脏:六腑 B.

50、朝令:夕改 C.惊世:骇俗 D.信誓:旦旦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分析前后两个词项的关系,三心与两意是并列结构且表达的意思相同。三心与两意是并列结构,且表达的意思相同。 A项,五脏和六腑是并列结构,但意思不同。 B项,朝令和夕改是并列结构,但意思相反。 C项,惊世与骇俗是并列结构,且表达的意思相同。 D项,信誓和旦旦不是并列结构。 故本题选C。29.公共管理监督的原则包括()。 A.偶发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广泛性原则 D.确定性原则参考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监督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客观公正性原则、经常性和广泛性原则、确定性和系统性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D。3

51、0.俗话说,“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只篮子里”。下列选项与该俗语蕴含的道理相吻合的是: A.天有不测风云 B.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关键词法解答。题干强调“不要”“放在一只篮子里”,意思就是得把鸡蛋分散地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防范风险。A项“天有不测风云”意即风险无法预料,言外之意就是要注意防范,与题干相吻合,当选。B项与风险无关,不符题意,排除。C、D两项强调需要付出风险和代价才能做好一个事情,不符题意。“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只篮子里”寓意灾祸是否发生是无法预料的,不要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要有风险意识。

52、 A项正确。“天有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要有风险意识。 B项错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强调当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会取舍。 C项错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D项错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第二步,“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字面意思是,如果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就比较大,万一失手,篮子里的鸡蛋就有可能全部打碎。这句话来自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是指如果将财富投资到同一个地方,面对无法预知的风险,一旦失误就会损失惨重。“天有不测

53、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与题干意思相符。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 如果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篮子翻了,所有的鸡蛋都会碎掉;如果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篮子翻了,还会有其他鸡蛋剩下。即不要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应该做多手准备,规避风险。A项正确,天有不测风云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即风险是随时存在的,我们应该懂得随时规避和防范风险。与题意相符合。B项错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意思是: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强调的是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应该如何取舍,在经济上对应的是机会成本。与风险无关。C项错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

54、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与风险无关。D项错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与风险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31.生命存在的首要条件是液态水,一颗行星是否宜居取决于表面温度能否维持液态水的存在。冰行星或冰卫星地表原本被冰雪覆盖,此前研究认为,随着恒星辐射增强,其地表冰雪最终会融化形成液态水,从而适宜生命生存。不过,最新研究证明,随着恒星辐射增强,冰行星或冰卫星将直接进入极端炎热的温室逃逸状态,表面温度将升至100摄氏度以上,液态水无法存在。一旦冰雪融化,行星地表反射能力的突然降低使其吸收恒星辐射的能力大大增强。此外,冰雪融化后,大量水汽进入大气,强温室效应也使

55、地表温度进一步升高。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宜居行星在事实上并不存在 B.冰行星或冰卫星其实不宜居 C.冰行星或冰卫星其实没有冰 D.温室逃逸状态阻止了冰融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根据“冰行星或冰卫星地表原本被冰雪覆盖不过,最新研究证明液态水无法存在”可知,冰行星或者冰卫星不宜居,而非所有行星均不宜居,故话题范围扩大,排除; B项,根据“冰行星或冰卫星地表原本被冰雪覆盖不过,最新研究证明液态水无法存在”可知,选项表述正确,当选;C项,根据“冰行星或冰卫星地表原本被冰雪覆盖”可知,冰行星或冰卫星是有冰的,故选项表述与文意相悖,排除;D项,根据“冰行星或冰卫星将直接进入极端炎热的温室

56、逃逸状态,表面温度将升至100摄氏度以上,液态水无法存在”可知,温室逃逸状态使液态水无法存在,而非是阻止了冰融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新研究显示宜居行星可能少于此前估计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宜居行星是否存在”在文段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A项。B项对应“不过”之后的内容,介绍了冰行星和冰卫星不适宜生命生存,B项符合文意。C项对应“冰行星或冰卫星地表原本被冰雪覆盖”,表述与文段相悖,排除C项。D项对应“冰行星或冰卫星将直接进入极端炎热的温室逃逸状态,表面温度将升至100摄氏度以上”,可以得出温室逃逸并不会阻止冰融化,不符合

57、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选择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A项与原文不相符,由“冰行星或冰卫星地表原本被冰雪覆盖”可知,“其实没有冰”的说法错误。 B项与原文相符,由“此前研究认为形成液态水,从而适宜生命生存。不过,最新研究证明液态水无法存在”可知,最新研究证明冰行星或冰卫星其实不宜居。 C项与原文不相符,文段只是说明冰行星或冰卫星不宜居,由此不能推出宜居行星并不存在。 D项与原文不相符,由“冰行星或冰卫星将直接进入极端炎热的温室逃逸状态一旦冰雪融化强温室效应也使地表温度进一步升高”可知,温室逃逸状态不会阻止

58、冰雪融化。 故本题选B。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孩多理发能有效促进头发长得更快、更密、更粗壮 B.眼泪中溶有许多不同的盐,所以是咸的 C.当我们停止运动后,肌肉会变软,但不会变成脂肪 D.眨眼可以湿润眼球,正常人平均每分钟要眨眼十几次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头发是从头皮里面的毛囊中长出来的,剪掉头皮外面的头发这一动作并不会给毛囊下达促进头发长得更快、更密、更粗壮的命令,而只是使头发更整齐,显得薄或短一些。由此可见,小孩多理发并不能促进头发生长。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A项:正常人的眼皮,每分钟大约要眨动15次,可以起到清洁和湿润眼

59、球的作用,正确。B项:人的头发,是从头皮里面的毛囊长出来的。剪掉或者刮掉头皮外面的头发,头皮内的毛囊是没法知道的,更不可能存在一个反馈系统,促使毛囊长出更多更密的头发来。剃光孩子的头发,新长出的头发是显得更加密一些更加粗一些,其实这只是因为剃光了头发,新头发长出来时,不再像原来的头发那样长短不一,而是同一时间一起生长,自然就显得比起原始头发厚一些。孩子头发的浓密与否、粗细颜色,主要取决于家庭遗传,加上后天的营养和保养,错误。C项:当停止力量练习后,原本紧张结实的肌肉就会变得松弛、萎缩,不会变成脂肪,正确。D项:眼泪中溶有许多不同的盐,食物中的盐分被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眼泪是由泪腺分泌的,当血液流过泪腺时,部分盐分便随之渗入眼泪中了,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用常识法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生活经验与一般逻辑,较为简单,可直接得出答案。A项说法正确。眨眼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球,清洁保湿眼球,还能缓解眼球的疲劳,一般人每分钟要眨眼10余次。 B项说法错误。人的头发是从头皮里面的毛囊长出来的。在毛囊里面的部分不停生长,而出现在头皮外面部分的头发是不生长的。剪掉头皮外面的头发,并不会促使头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