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计通用规范全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23017695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气设计通用规范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气设计通用规范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气设计通用规范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电气设计通用规范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设计通用规范全(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气设计通用规范1目的建立相关电气设计标准,确保电气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能依据设计规范完成单机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自动物流设备的电气设计,以利于标准化的推行。2范围所有单机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自动物流设领含自制及外购)。3定义3.1 设备:单机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自动物流设备3.2 电气设计人员:包括电气项目主管、电气工程师、实习人员3.3 外部文件:包含客户,供应商或业界的相关要求,适用于规范。4、职责和权限电气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相关设备的电气设计工作,以免出现标准不统一,不能满足标准化、通用化之要求。5、器件规范选型为了实现设备的模块化、标准化,也利于维护和重复利

2、用,器件的品牌在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应尽可能选择如下已规范的品牌。注意:(1)以上选型规定内容选择,有可选时候,优先选择前面的。(2)必须明显标示出没有选规定list里的硬件。所有AC电源器件默认使用单相220V交流电。如有特殊供电需提前通知。5.2器件选用5.2.1 关键器件根据客户地区或要求,采用3C/CE/UL认证产品。5.2.2 估算所用电源容量,考虑大功率电机等瞬间/特殊情况,选用适合的低压器件。5.2.3 估算正常运行时。主电路、大功率器件支路电流,选用适合线缆。5.2.4 估算控制系统IO数,以1020%的预留量选择IO模块。5.2.5 依据CT时序图要求选择可实现要求的CPU

3、、电机、传感器等。5.2.6 依据伏在和运行工况要求计算惯量和转矩,并按1.52倍安全系数选择电机。5.2.7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器件,不高配低用,更不能低配高用。6、电气设计技术6.1 控制柜6.1.1 控制柜应有主电路开关,电源总开关操作手柄应设置在外侧。6.1.2 控制柜应有插座,2线,3线220V、5A以上的电源插座各一组。6.1.3 控制柜的各个元件图纸的名称一致。6.1.4 元件布置位置应预留10%以上位置。6.1.5 元件固定方式要合理,便于拆装;设计时尽量不采用螺丝。落幕穿孔固定方式。6.1.6 电箱结构及器件安装要便于维修。6.1.7 对灰尘、水气、油污笔记1;匕较大的环境

4、,箱体要有良好的密封设施。6.1.8 强弱电要分开电箱配置;或左右配置,可酌情中间加隔离板。6.1.9 超过IKVA的变压器要单独加屏蔽箱,箱体接地。6.1.10 考虑器件发热,做好散热设计,必要时安装防尘风扇。6.1.11 大功率电磁阀采用隔离控制。1.1.1 操作面板的位置要合理,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观察设备运行情况。1.1.2 指示灯要求设置齐全,不同功能的指示灯,使用不同颜色。623按钮开关设置齐全。能够独立运行的部件,HMI都应有相应的手动操作按钮。1.1.4 急停按钮采用红色蘑菇头自锁按钮,连接常闭触点。1.1.5 设备自动运行时,按停止键设备停止后,都能用手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1.

5、1.6 设备急停后,必须进行复位,才能进行手动操作。1.1.7 可移动式操作台比寻单独内置或外置软地线。1.1.8 对灰尘、水气、油污I:俄大的环境,操作台箱体要有良好的密封设施。6.3 电源6.3.1 设备应能适应单相220VAC/三相380VACz+15%-10%z5OHz的电网环境。6.3.2 交流控制电源应采用滤波器/隔离变压器,减少控制部分受供电电源的干扰。6.3.3 直流控制电源,选用开关电源,提高系统的工作稳定性。6.3.4 直流负载电源和直流控制电源必须分开设置。6.3.5 直流电源应尽量采用常用电压值类型(5V、24V、48V)o6.3.6 所有电源都做熔断保护。6.3.7

6、大功率器件应有独立支路,独立通断开关。6.4 EMI(电磁干扰)6.4.1 合理布局:马达、接触器、变频器灯干扰源应与控制系统分开。6.4.2 动力线与信号线不能再同一线槽内走线不同束捆扎需要隔开。6.4.3 开关类触点应考虑增加灭弧回路。6.4.4 脉冲线/瞬间触发器应选用双绞线或屏蔽层线,屏蔽接地。6.4.5 缩短信号线、脉冲线。6.4.6 选用抗干扰能力较好的器件。6.5 设备功能6.6 图纸标准6.6.1 采用SOLIDWORKSElectrical绘图软件绘制。6.6.2 图纸更新与实际布局接线一致。6.6.3 图纸设计严格参照标准化图库和标准符号绘制。7、接线规范7.1 元器件7.

7、1.1 所有元器件布局与图纸一致。7.1.2 所有元器件安装方式可靠,且固定无误。无悬吊。7.1.3 继电器有卡口类保护装置。7.2 柜内接线7.2.1 导线端不能裸露,导线节点要压接专用接线端子,不得直接和端子板或元件连接。7.2.2 接线端子板的同一端子位置,最多接3根电缆。7.2.3 接线端子板要预留10%以上备用端子。7.2.4 电气配线应有标号,并与图纸一致。7.2.5 同一电缆两端的标号必须相同,接到同一端子上的电缆的标号相同。7.2.7 重复元器件有标示分别。7.2.8 号码管字体均匀,方向一致。与图纸标准相同。7.2.9 整洁美观,没有飞线跳线,线槽全部盖盖板。7.2.10 光

8、纤束必须穿入同一颜色的气管/号码管/热缩管内。7.3 外部接线7.3.1 机台表面穿线孔必须装有堵线软塞。7.3.2 活动部位的线缆必须采取防护措施。7.3.3 设备线路移动部分比较长,和现场有干涩的要求采用吊环布线或坦克链。7.3.4 强弱点走线要分开,避免同束捆扎。7.3.5 每个SenSor都有号码管,元器件都贴有标识。7.3.6 人机部分按钮指示灯分布正确且有标识。7.3.7 线缆长度做一定预留,但不过分长。6安全性设计8.1.1 机台及表面金属件都正确的采用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横切面积不小于2.5mm208.1.2 元器件表面包含接地标志的,都采用D种接地方式,接地线尽量最短。8.1.

9、3 地线与机壳、控制柜连接,必须加抓垫”方止接触不良。8.1.4 机台有总闸开关切断电源。电路有过载/熔断保护、漏电保护,且能自动切断电源。8.1.5 三相回路应考虑三相平衡。8.1.6 机台急停按钮按下,可切断马达类动力。8.1.7 极限开关、急停按钮、安全光栅、防护罩产用常闭接法。8.1.8 电测(Hi-POt)线缆做好绝缘隔离。8.1.9 高噪音高电磁辐射的器件尽量安装在柜内,且隔离。8.1.10 活动线缆必须采用耐曲折、寿命长的柔性线缆,并留有一定预留长度。8.1.11 机台表面线缆若有接驳线,必须采用牢固的连接方式,做两层以上绝缘处理。8.1.13 危险性电位做好绝缘和隔离。外部接线

10、口不能漏明线。8.2设备安全8.2.1 半自动设备应采用双手启动模式。程序中只有上升沿有效。8.2.2 对高速高惯量负载,采用启动和制动保护措施。垂直负载较大。应采用刹车马达。8.2.3 对高温、放电、高速等危险器件或区域,做醒目提示。8.2.4 设备上电顺序应遵循:主电路一控制电路一马达动力源顺序。8.2.5 安全光栅、防护罩触发时,立即切断自动程序,且自动只能在其ON状态启动。8.2.6 急停按钮按下,切断马达动力。8.2.7 自动运行/急停状态时,所有手动画面功能失效。8.2.8 自动运行时人机画面不能切换不能进行手动操作和参数修改。8.2.9 关键程序有防呆和互锁设计,条件不满足时手动

11、操作无效。8.2.10 马达类必须设置速度范围,危险区域必须有位置设定范围。8.2.11 启动、寸动类按钮为下沉式、必须有防护罩。8.2.12 做维护和二次接线时,必须断电操作。接线完成量测电路是否正常,再上电。8.2.13 垂直、旋转台灯气缸采用双头电磁阀,保证断电时不会突然动作。8.2.14 报警时必须有蜂鸣器、指示灯提示,并可从人机上查看报警信息。9、文件9.1 设计前需要有建议报告,并做请技术专管审核。9.2 完善设备规定资料,且更新至最新。9.3 电气资料:设备工艺流程图、电气系统选型设计说明书、电气原理图、电气原理图、机械电气元件示意图、10、接线端子表、程序控制流程图、设备操作说

12、明书、PLC程序、软件程序、界面程序、PLCI0、地址分配表。9.4 调机记录文件和调试总结报告。9.5 所有文件及时保存至指定网络区域。6培训10.1 新机台、新器件需要对使用者做现场操作培训。10.2 对维护者做原理培训和维护培训。10.3 提供机台的操作手册、电气原理图等。7验收11.1 按照技术要求,逐项核对设备的各个部分是否符合要求。11.2 检查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规范。防护罩、罩盖、安全装置等是否完QO113核对文件资料数量及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图纸与实际是否一致。11.4 通过现场试运行确认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有效。11.5 通过现场试运行确认设备各功能是否有效。11.6 根据TeStR

13、un要求连续运转,设备应稳定,没有原则性故障。11.7 确认培训是否完成并达到目的。11.8 确认随机备件是否提供齐全。12.1 附录1:线缆颜色规范三相380V交流:U(红色)、V(蓝色)、W(绿色);N(黑色)、E(黄绿色)单相220V交流:L(红色)、N(蓝色/绿色);E(黄绿色)直流电源:正极(红色/褐色)、负极(浅蓝色);E(黄绿色)12.2 附录2:电流对照表与计算电流计算:1、对于单相电路而言,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IUCos0相电流I=PUcos1为相电流,它等于线电流;P为电机功率;U为相电压,一般是220V,cos是电机功率因素,一般取0.75o2、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三相功率电机的计算公式是:P=1.732IUcosVo有三相电机公功率公式可推算出线电流公式:I=P/1.732Ucoscp。P为电机功率;U为线电压,一般是380V;cos是电机功率因素,一般取0.7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