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尚未成功的突破

上传人:女**** 文档编号:230153457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剖析尚未成功的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剖析尚未成功的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剖析尚未成功的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剖析尚未成功的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析尚未成功的突破(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剖析尚未成功的突破 坦率说,在我个人的解题经历中,“尚未成功”乃至失败,实在是比激动人心的成功多得多.但是,“尚未成功”并非只给笔者留下消极的结果,而面对偶尔的顺利笔者也总是要继续寻找当中的“解题愚蠢”(见文1、2),我不知道这些说来见笑的个人体验是否对广大读者有点帮助,但我能肯定地说,这是我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解题财富中的主要资产,并且我的看法(包括本刊1998年开始的解题分析连载以及数学解题学引论一书)已引起了一部分同行的关注与共鸣,需要致歉的是,二三年来,关于解题与解题分析的大批读者来信我不能一一作复,今天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有意的弥补.下面,笔

2、者要进行3个解题个案的分析,以展示如何由失败走向成功,又如何对浅层的成功进行深层的调控. 1.个案1由失败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例1若、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求. 解:由等比定理得 ()()() ()()()(). 但是,式的分母为零 ()()()0, 我们的解题努力失败了. 评析:这是一个失败的解题案例,文3谈到了调整解题方向后的一些处理,其实都用到式.所以,失败的过程恰好显化了题目的一个隐含条件,这是一个积极的收获,当我们将不成功的式去掉,把目光同时注视式与式时,式使我们看到了两条直线重合: 0, ()()()0. 而式又使我们看到了直线通过点 1,1.作一步推理,直线也通过点(1

3、,1),于是0. 与文3相比,这是一个不无新意的解法,其诞生有赖于两点: 第1,从失败的解题中获取一条有用的信息,即式. 第2,对式、式都作“着眼点的转移”,从解析几何的角度去看它们. 有了这两步,剩下来的工作充其量在30秒以内就可以完成. 2.个案2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 设()为关于的正项递增数列,为大于(1)的正常数,当用数学归纳法来证不等式 ()()时,其第2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假设(),则 (1)()(1)()0), 无法推出(1). 据此,许多人建议,用加强命题的办法来处理,还有人得出这样的命题(见文4.32及文5.12): 命题设()为关于的正项递增数列,为正常数,则不等式()()不

4、能直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评析:不等式没能用递推式证出来,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数学归纳法的功力不足,其二是数学归纳法的使用不当.把“不会用”当作“不能用”,其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分析上述处理的“尚未成功”,关键在于递推式,这促使我们思考:(1)与()之间难道只有一种递推关系吗。 确实,有的函数式其(1)与()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无法用数学归纳法来直接证明;而有的关系则较简单,仅用加减乘除就可以表达出来.但无论是“很复杂”还是“较简单”,其表达式都未必惟一,文6.278给出过一个反例,说明上述“命题”不真: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1(12)(122)(121)2. 讲解:当1时,命题显然成立.

5、现假设()2,则 (1)()(12)2(12), 由于2(12)恒大于2,所以数学归纳法证题尚未成功. 然而,这仅是“方法使用不当”.换一种递推方式,证明并不困难. (1)1(12)()1(12)22. 下面一个反例直接取自文4的例2. 例3求证(11。)(12。)(13。)(1。)2. 证明:当1时,命题显然成立. 假设时命题成立,则 (11。)(12。)(1。)1(1)。 1(12)(13)(12。)(1)1(1)。1(1)(1。)1(12)1(12。)1(1)。(1。)1(12)22. 这表明1时命题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知,不等式已获证. 3.个案3对尚未成功的环节继续反思 文7有很好的

6、立意也有很好的标题,叫做“反思通解引出简解创造巧解”,它赞成反思“失败”并显示了下面一道二次函数题目的调控过程: 例4二次函数()2的图象经过点(1,0),是否存在常数、使不等式 ()(21)2 对一切实数都成立。若存在,求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讲解:作者从解两个二次不等式(21)2()0,()0. 开始(解法1),经过数形结合的思考(解法2)等过程,最后“经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到巧解”(解法4):由基本不等式 (21)2(1)22 对一切实数都成立,猜想()(1)22. 经检验,()满足条件(1)0,所以()存在,(14),(12),(14). 我们不知道命题人的原始意图是否只考虑“存在性

7、”,按惯例,“若存在,求出、”应该理解为“若存在,求出一切、”.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上述巧解,那就存在一个明显的逻辑疑点:诚然,式是满足的一个解,但是在与(21)2之间的二次函数很多,如 1()(12)(12)(21)2, 2()(13)(23)(21)2, 3()(14)(34)(21)2, 这当中有的经过点(1,0),有的不经过点(1,0),巧解已经验证了1()经过点(1,0)从而为所求,我们的疑问是:怎见得其余的无穷个二次函数就都不过点(1,0)呢。 也就是说,“巧解”解决了“充分性”而未解决“必要性”,解决了“存在性”而未解决“惟一性”.究其原因,是未找出与(212)之间的所有的二次函数.

8、抓住这一尚未成功的环节继续思考,我们想到定比分点公式,式可以改写为 ()(21)2(1)(0), 或()(21)2(1)(01). 一般情况下应是的正值函数(文8默认为常数是不完善的;同样,2021年高考理科第20题(2),对设 2,2 是错误的),但由于()为二次函数,只能为常数.为了在中求出,把(1)0代入即可求出1(或中12). 式与式的不同,反映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区别,反映了“验证”与“论证”之间的区别.其实,原解法1出来之后,立即就可以得出式,与是否应用“基本不等式”无关.同样,原解法1中作者思考过的“推理是否严密”在“巧解”中依然是个问题.这种种情况说明,我们不仅要对解题活动进行反

9、思,而且要对“反思”进行再反思.下面一个解法请读者思考错在哪里。 解:已知条件等价于存在0,使()()(21)20, 把1时,()0代入得1, 从而()()(21)21, 即2()(1)22()(32)20. 由此解出的()为无理函数,不是二次函数,所以本题无解. 作为对反思进行再反思的又一新例证,我们指出文9例2(即1997年高考难题)第1问,可以取(2)(0,1)(是的函数),则 ()(1)(2)1(1), 据定比分点的性质有()1. 参考文献 1罗增儒.解题分析解题教学还缺少什么环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12 2罗增儒.解题分析再谈自己的解题愚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4 3罗增儒.解题分析人人都能做解法的改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7 4李宗奇.调控函数及其应用.中学数学杂志(高中),2021,3 5王俊英.一类数学归纳法能否使用问题的判定.中学数学,1987,9 6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 7曹军.反思通解引出简解创造巧解.中学数学,2021,6 8陈雪芬.刘新春.定比分点公式在代数中的应用.数学教学通讯,2021,6 9罗增儒.解题分析分析解题过程的两个步骤.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5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