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上传人:女**** 文档编号:23012518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犯罪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姓名阎明 学号061050080 学校新乡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田世让写作时间2021年10月28日 目录 一、当前农村犯罪的特点3 二、农村犯罪问题的成因4 三、针对农村犯罪问题的治理措施6 内容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民的利益,关系农村的安定,而农村的安定,又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关注农村治安、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的弱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管理

2、弱化,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外出经商务工,减弱了农村地区的自我防护能力,造成了农村地区防范空隙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公安机关警力少,任务重,保障落后,单靠公安机关一家的力量,难以承受繁重的任务和压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犯罪也呈增长趋势。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犯罪涉及的地域广、人口多,治理农村的犯罪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因此,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犯罪的特点,寻求治理对策,对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犯罪;特点

3、;成因;治理对策 农村犯罪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近年来,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的弱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管理弱化,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外出经商务工,减弱了农村地区的自我防护能力,造成了农村地区防范空隙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公安机关警力少,任务重,保障落后,单靠公安机关一家的力量,难以承受繁重的任务和压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犯罪也呈增长趋势。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犯罪涉及的地域广、人口多,治理农村的犯罪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因此,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犯罪

4、的特点,寻求治理对策,对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农村犯罪的特点 (一)暴力犯罪上升最快 调查显示,发生在农村或由农民实施的暴力犯罪是近几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主要集中在杀人、抢劫、放火、强奸、伤害等几种类型犯罪上,而且暴力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当前发生的农村暴力犯罪案件,与过去“拳头加木棍”侵害方式相比,犯罪手段更加凶狠残忍,犯罪分子在遇到某种强烈刺激后,动辄使用菜刀、铁锹、锄头、斧头、尖刀、土枪等杀伤性工具,伤人不计其危害后果。 (二)盗窃犯罪数量最多 据笔者对某县19个基层公安派出所的调查显示,近几年,农村发生的盗窃案件或由农民实施的盗窃

5、案件,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总数占全部农村犯罪案件的60%以上,成为农村犯罪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突出 未成年人由于初涉社会,自控能力弱、可塑性和逆反心理强、情绪易偏激,易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恶习的影响和侵蚀,特别是一些充满暴力和色情的录像、书刊杂志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误导。加之目前我国法律防范体制不健全,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不到位,致使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是缺乏。 3因而,一些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了一些不良恶习,且家庭、学校教育和管理松懈或失控时,就很容易走向社会的反面,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农村青少年学生流失、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基层组织疏于管理,农村青年劳动力

6、大量过剩,不良文化大量涌进农村等因素影响,促使犯罪主体低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呈逐年上升趋势。 (四)由民转刑案件明显增多 农村犯罪案件中,绝大多数是由民间纠纷转化而来的,如债权债务问题、邻里矛盾、家庭婚姻、土地纠纷等,这些民间纠纷与治安案件相交叉,若未能及时进行调解或处理稍有不当,就易引发双方武力冲突,甚至酿成杀人案件。 (五)激情犯罪、酒后犯罪占相当比例 在农村犯罪特别是杀人、强奸、伤害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案件中,绝大部分是激情犯罪或酒后犯罪,犯罪实施人常常是在“一怒之下”或是在酒精的作用下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犯罪之后往往是后悔不迭。 (六)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危害农村稳定 农村经济文化

7、相对比较落后,一些不法分子以“宗教自由”、“信仰自由”为掩护,创立、发展了一批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这些非法组织尤其是各种邪教组织大肆散布异端邪说和封建迷信,蒙骗群众,骗取钱财,发泄对党、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这些非法组织有的非法传播宗教宣传品,大量发展教徒;还有的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制造谣言,挑动群众闹事,成为一大治安隐患。在抓获的违法人员中农民占绝大多数。 (七)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导致的犯罪案件多 一些案件,特别是一些因山林、土地纠纷、家庭纠纷诱发的伤害案件,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却由于一些村委组织涣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份村干部或乡镇司法人员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当、处理不彻底,或处理不公

8、,以致矛盾激化,从而引发流血案件。陈清、陈炳兄弟因土地纠纷而导致的双方伤害案件就是由于村干部处理不及时有效所致。另外,一些村六合彩、麻将等各种形式的赌博风成行,且屡禁不止,是由于一些基层派出所、打击不力,一些村委干部举报、制止不力,甚至是放纵或参与赌博。 二、农村犯罪问题的成因 (一)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丞待提高 4在农村,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有大量的农民只上完初中甚至小学,就算完成学业。这部分人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冲动、走极端,从而酿成大祸。一旦遇到土地、家庭等纠纷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不知道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或对政府工作人员、司法人员、村干部的调解不理

9、解、不接受,缺乏信心,或缺乏远见、遇事和处理问题时固执己见,片面强调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得失。如此一来,一些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矛盾就会不断升级、激化,进而导致械斗,致使伤害、杀人等流血事件发生。 (二)农村劳动力过剩 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无业流动状态。他们涌入城市寻找就业门路,但城市的企业在改革中被兼并、重组,下岗职工增多,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就决定了进城打工的农民被排挤。即便是能够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工时长、条件差的工种,而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致使农民的行为、心理、道德、情感等产生强大的反差,引发抵触心理、发泄心理

10、乃至报复心理,极易导致违法犯罪。 (三)一些农村基层组织涣散、软弱无力 农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治保会是搞好农村治安工作的关键。人们常说“好天好地不如有个好书记,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书”。这说明在农村工作中,村支书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由于一些村委的组织机构不完善,职能分工不明确,对农村中涉及的各种纠纷没有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而是相互推诿。有的甚至是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好办事,或是故意偏袒一方,从而使得一些群众对村干部产生怀疑、甚至不信任现象。如此,他们在遇到一些纠纷时不再求助于村干部,而是按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就用武力手段,因而流血事件屡有发生。 (四)经济发展不平衡、

11、贫富差距大 一些农村中,部分群众由于文化素质低、家庭经济条件差,因而对涉及到自己利益的问题看得特别重,斤斤计较,见利忘义。因此,他们一旦遇到各种纠纷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只顾及自己的利益,不计他人得失,甚至大打出手,从而诱发各类流血案件发生。同时由于部分农村的群众贫富不均,差距大,一些不劳而获、游手好闲之人,他们不从自己主观上找原因,而是依靠盗抢来达到“致5富”的目的,从而沦为阶下囚。 (五)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危害最大的是青少年。他们涉世未深,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社会上的真假、是非曲直辨别能力差,加上现阶段法制宣传不到位、家庭学校教育和管理措施不力,就很容易受社会上黄、赌

12、、毒等不良恶习的影响。 三、针对农村犯罪问题的治理措施 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农村治安问题对全社会治安的总体状况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不能忽视农村治安问题的整顿和治理,必须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法律的手段对农村治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 (一)要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治保干部,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建立健全农村治保会工作制度,加强对治保干部的管理和教育,使其真正发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在农村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13、作,使农村治安稳定工作得到组织保证。二是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和“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要求妥善处置,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对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乘机打砸抢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果断采取措施,坚决依法严惩。三是严厉打击邪教、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其在农村发展蔓延的势头。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的原则,在邪教、非法宗教活动猖獗的地区,适时

14、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斗争,实行露头就打,绝不手软的政策,同时还要教育人民群众自觉抵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决不让邪教、非法宗教有藏身的之所。 (二)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秩序一是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在一些农村地区,由流氓、地痞、“两劳”人员为主组成的犯罪团伙,依仗人多势众,强取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称霸一方, 6群众既恨又怕,成为治安混乱的祸根。政法部门要及时发现和掌握线索和动态,认真受理人民群众的举报,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予以坚决打击。适时开展集中整治,除恶务尽,依法从严、从重处理,震慑犯罪,为群众撑腰。二是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保障农民的

15、合法权益。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严厉打击盗窃、抢劫、杀人、强奸、伤害、车匪路霸等危害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活动。定期、不定期排查治安混乱的集镇、路段,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整治。三是扫除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密切注视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赌博等现象向农村渗透、蔓延的动向,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路边店、以及城镇的宾馆、旅店、发廊、舞厅等公共复杂场所的清查、整治力度,及时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赌博等活动,决不能认其污染社会空气。 (三)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响农村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一是加强枪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坚决收缴散失在民间的枪支和爆炸物品。加大力度经常对农村矿山、煤窑等常用爆

16、炸物品的地方进行清理和整顿,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爆炸物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管理与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涉枪涉爆案件的发生。二是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农村派出所要会同治保人员和治安积极分子切实把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落到实处。在做好帮教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上学、生活上的困难,防止他们重新犯罪。三是加强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促进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要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方便,促进有序流动。同时要掌握外出人员的流向和以及活动情况,加强对外出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紧密联系,加强配合,打击流动人口

17、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四)加大基层公安警力和装备投入,提高对农村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基层公安派出所警力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笔者老家所在的乡为例,辖区的人口有两万七千余人,但所在的公安派出所的警力共5人,如此少的警力既要处理日常事务,又要侦破、查处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确实应接不暇,也难以达到“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另外,派出所的通讯、车辆、防护装备以及办公设施都比较差,民警借钱或自掏腰包下乡办案是常有的事。农村公安派出所的警力和装备现状必须尽快得到改善,一方面,要通过警力下沉和增加公安专7项编制的办法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要按照公安派出所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增加投入,改善派出所

18、装备和办公条件,提高公安派出所应对各类案件打击各种犯罪的能力,使农村公安派出所真正成为打击农村犯罪、维护农村治安的坚强堡垒。 (五)提高村民文化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不仅依赖于群众的法制意识,还要依赖于群众的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可见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承的。为此,我们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同时,必须要广泛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科技文化知识、宣传法制、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及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好人好事,并且创造条件,多组织科技下乡、文艺宣传下乡、送法下乡等活动,从而丰富群众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意识

19、到违法犯罪可耻遵纪守法光荣,自觉抵制犯罪揭露犯罪,敢于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并使广大群众树立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总结经验,放眼未来,治乱先治穷,扶贫先扶智,要从根本上扭转农村社会治安形势,还有赖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两委班子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才能更好地织密织细治安防控网络,确保广大农村平安祥和,稳定和谐。 8参考文献 1、史英英,董长印,左镇当前农村犯罪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辩证思考,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6 2、刘广三犯罪现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武树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田成有功能与变迁中国乡土社会的法治实践,学习与探索,2021,(6) 5、刘海燕对农村犯罪问题的调查分析,创造,2021年第4期 6、江剑斌加入wto农村犯罪预防与控制之我见,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第1期 7、魏月霞转型期河南省农村犯罪的特点及趋势分析,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第4期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