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地道基坑支护方案演示文稿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3004714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行地道基坑支护方案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行地道基坑支护方案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行地道基坑支护方案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人行地道基坑支护方案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行地道基坑支护方案演示文稿(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省道 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改建工程 (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辅道工程第 合同段 人行地道基坑支护方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编制单位: 珠海市建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0年 03月 29日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是省道 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改建工程, 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主线设计的一部分,配合省道 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的改造,结合沿线行人及非 机动车辆过街流量要求,为使两侧行人及非机动车辆 安全、方便的穿过省道 S366线,本次改建工程在沿线 共设置 3座人行地道,分别为 6#人行地道 (中心桩号 K16+150.00)、 7号人行地道 (中心桩号 K16+

2、820.00)、 8号人行通道 (中心桩号 K18+330.00), 3座人行通道主 体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 1、技术标准:地道及出入口设计荷载:人群: 3.5KN/m2 ,车辆荷载 :公路 级。覆土厚度: 0.81.1m,地道尺寸 :净高 3米,净宽 6米,出入口: 人行步梯 +无障碍通道,最大纵坡: 1.6%,横坡: 0.5% 人行地道基坑施工方案 2、地质及水文情况 本标段地道范围的地层主要有填筑土层, 第四系全新流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淤泥、亚粘 土、砂类土等,下伏基岩为燕山旋回第三期 侵入岩,岩性主要为花岗岩。道路沿线地势 较为平坦, 3座地道位置淤泥层厚度均较深, 由 9米 16米不等,

3、地道主体及出入口结构主 要位于填筑土,淤泥地层内。场地内大气降 水多沿地面漫流后汇入主道排水系统,地下 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的孔隙水及基岩裂缝 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和地表经流, 地下水埋藏深度约为 0.532.25m,相当于标 高 -0.712.81m。 二、编制依据 1、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 CJJ6P-P5 2、 公 路工程技术标准 ( JTGB01-2003) 3、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DBF15-1P-2006) 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TJ120-99 5、省道 S366线改建工程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辅道第二合同 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设计方案简

4、介 6#-8#地道淤泥层较厚,最大埋深约 19m,综合考虑安全性、施 工工期、施工难易程度、造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道基坑支 护采用 12米钢板桩加内撑 +坡顶卸载 +坑内土体加固。 对开挖深度小于 2米的位置采用放坡开挖,开挖坡 1: 1,坡面 采用 2cm 水泥浆护坡防护。对开挖深度大于 2m的位置,先对坑 顶进行 1.5m坡面卸载,采用 12m拉森 IV型钢板桩支护,并在钢 板桩顶部设置围囹,每隔 5m设置一道内撑,无法设置横撑的位 置处设 K型撑。同时对基坑内部淤泥进行加固处理,处理方案 为 CFG桩,单根桩长 6m,桩顶原则上为基坑开挖底面标高,桩 径 400mm,按 1.5间距梅花

5、型布置。详见附图一 人行地道基 坑支护设计图(一) 、 人行地道基坑支护设计图(二) 、 人行地道基坑支护设计图(三) 。 四、基坑开挖方案 (二)施工方法: 1、熟悉图纸、施工规范,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班组进行技术 交底、安全交底,组织人力、材料、机械设备。 2、将施工区域进行场地平整、使施工场地高于周边场地 20cm、 做好周边排水设施,进行坑内 CFG桩施工。 3、按设计要求施打 12米 IV型拉森钢板桩、作好围檀支撑及原水 管保护。 4、布置好监测观测点,测量初始值。 5、基坑开挖: 开挖前需做好对通道处原水管保护措 施(详见附图六), 开挖顺序从出入口始至通道主道位置、 由浅到深。采

6、用长臂挖机开挖,土方随挖随运不得堆放于基坑周 边。 6、基坑开挖到标高的节段要及时封底(碎石垫层、砼垫层), 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 7、做好基坑排水工作,在距基坑顶部 1米内做好排水沟,使基坑 四周 的雨水不流入坑内;在基坑内设临时积水坑,基坑内有积水 及时用水泵抽干,保证基坑不受浸泡。 五、施工监测方案 (一)施工监测必要性 由于通道涵身位于软土淤泥层中,开挖深度较大,主道行车 荷载对基坑的稳定性也有影响,施工期限经历雨季,即使对 基坑壁采用了防护措施,也难以避免引起地表、附近建筑物 变形或沉陷,甚至危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为了保证 通道工程安全、经济顺利进行,在基坑施工中必须了解和掌

7、 握施工过程中地表隆陷情况及其规律性,了解基坑开挖过程 中因地表隆陷而引起的房屋及其它构筑物下沉及倾斜情况, 了解施工过程中地层不同深度的垂直变位与水平变位情况, 了解施工过程中水位变化情况,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是积 极改进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最大限度减少地层 变形,二是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 馈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施工监测目的 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有如下几点: 认识影响地表和土体变形的各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 进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减少地表和土体变形,保证工程安全; 预测施工引起的地表和土体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 和周围

8、(构)筑物、地下管线沉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 护措施; 检查施工引起的地表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是 否超过允许范围,为在发生环境事故时提供仲裁依据; 为研究地层、地下水、施工参数及地表和土体变形的关系, 地表沉降与土体变形的分析预测方法等积累数据,并为改进设 计提供依据。 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并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反馈信息,对支护体系的设计进行验证或 做适当调整,进行信息化施工,以确保周边建(构)筑物、地 下管线及基坑的安全。 (三)施工监测项目 设计图纸说明:地面荷载等级为公路 I级, 所以地道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按 I级标准监测, 监测的项目如下:

9、( 1)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沉降:沿围护结 构水泥搅拌桩顶纵向每 10m布置 1个测点,每 端头布置 1个测点,详见附图二 基坑支护结 构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采用全站仪监测、水 准仪监测。 ( 2) 基坑周围建筑物,原地面,管 线沉降、位移变形:距基坑 20米内 的建筑物、管线,按不大于 20米间 距布置 1个测点,详见附图三 基坑 周边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采用全 站仪监测、水准仪监测。 ( 3)地下水位:沿基坑边坡台阶每隔 20m布 置 1个水位观测孔,详见附图四 地下水位 观测孔布置示意图 。用钢尺量测。 ( 4) 基坑底部隆起:在基坑开挖面上,沿 通道纵轴线,间距 10m布置监测点,详

10、见附 图五 基坑隆起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采 用全站仪监测、水准仪监测。 (四)监测频率与控制标准 1、监测控制标准 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 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 去指导施工。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及有关 规范规定要求,提出控制标准见表 3。 (五)监测数据处理 本标段人行地道,进行监测的测点布设多, 监测任务较重,要由精通监测工作的人员 成立监测小组,配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监测数据基本处理程序为:测点布设、初 始值的测定 施工时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分析 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处理措施。并 需要在不同阶段作出对基坑壁和周边建 (构) 筑物的安全评估,最后提交整体

11、监测报告。 1、测点布设、初始值的确定 确定测点布设的位置,绘制平面布置图和 剖面图。测定初始值,作为测量的基准, 准备有关数据记录表。 2、施工时数据采集 定期对要进行监测的项目进行测量,收集 原始数据,这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原 始数据直接影响到对基坑的安全稳定评估, 要求准确有效。记录要清晰,测量完后要 立即进行整理。 3、数据处理、分析 每次量测后,将原始数据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 除去一些明显是人为误差的数据,对每一个量测断 面内每一种量测项目,均进行以下资料整理: 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图;位移(应力)值随时间 及随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位移速度、位移(应力) 加速度随时间以及随开挖面变

12、化图;应力与支挡结 构位移关系曲线。 每次量测后均应对量测面内的每个量测点(线) 分别回归分析,求出各自精度最高的回归方程,并 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推算出最终位移(应力)和 掌握位移(应力)变化规律,并由此判断基坑的稳 定性。 利用已经得到的量测信息进行反分析计算,提供 基坑和周围建 (构)筑物的状态,预测未来动态。 4、提出处理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对基坑开挖速度提出建议,控 制施工进度。 对挖掘速度提出修改意见,调整掘进速度及分 层开挖深度。 (六) 监测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的监测小组 针对本工程监测的特点,拟建立 5人组成的专业测 量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 有结构受力计

13、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并由公司驻地总工程师担任监测组组长,负责工 程监测计划、组织及监测的质量审核。 2、建立良性的信息反馈机制 监测小组与总监办、设计、甲方及相关各方建立良 性的互动关系,积极进行资料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 优化设计,调整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制定严谨 的质量保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 制定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措施;量测设备、 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必须经检测标定合格后方可使 用;量测仪器管理采取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定 期检验的制度;各项目监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 应的规范和细则;量测数据现场检查,

14、室内复核 后才可上报;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 案实施;量测数据的存贮,计算管理由专人采用 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开展相应的 QC小组活动, 交流信息和经验。 (七)信息化施工 施工监测过程中,在可行、可靠的原则下 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各监测项目的监测 值不能超过控制的标准值,其值具体由设 计确定。除此之外,必须会同有关结构工 程人员按照信息化施工程序(如图 2所示), 对各项监测资料进行科学计算,分析和对 比: 预测通道施工期间基坑及周边环境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 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 可靠推进。 优化设计,使主体结构设计达到优质、 安全、经济合理、

15、施工快捷的目的。 六、施工过程基坑稳定控制措施 1、坚持先撑后挖顺序。先进行 CFG桩、拉 森钢板桩施工再进行基坑开挖。 2、在 CFG桩砼内加早强剂,使砼提前达到 设计强度,为提前开挖创造条件。 3、 CFG桩施工前应做工艺性试桩,以确定 拔管速度。 4、基坑开挖要选在白天开挖,夜晚不得进 行基坑开挖,开挖过程中挖掘机挖斗、臂 不得碰到支撑、围檀。 5、做好坑内、坑周边排水工作,保持基坑 周边及基底无积水。 6、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筑垫层( 15 厚 碎石 +10 厚 C15砼),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 间;并确保不产生积水。雨季施工应做好防 洪措施,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人行地道 基坑开挖见

16、附图) 7、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布置积水坑,选用较 大功率的水泵,安排专人排水。 七、质量保证体系 (见质量保证体系图) 七、安全保证措施 1、人行地道支护工程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严 格执行设计施工方案前提下结合施工具体实际,编制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定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进 行技术交底。 2、工地内设安全标志,夜间施工作业有照明设施, 并不得擅自拆除。 3、开挖基坑时根据规定的基坑边坡开挖,分层下挖 到设计高程为止。严禁采用局部开挖深坑,从底层向 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 4、起吊设备起吊时,严禁起吊超过规定重量的物件, 不得用来运送人员。起重吊装用的钢丝绳,经常进行 检查,发现破损,及时更

17、新。 5、各种施工机械制订相应的、详细的操作规程,并 严格执行。夜间作业时,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6、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 直方向操作。 7、脚手架的搭设符合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立杆间 距、杆件联系、剪力撑安设按规定执行,立杆底设垫 块并设置安全网,拦杆挡板。并经有关技术人员检验 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脚手架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 他人员。 8、人行地道基础施工时,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机 具材料应堆放在基坑坡顶的安全距离外。 9、施工用电的线路设备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施装设, 同时符合当地供电部门规定。使用期限超过六个月, 要达到正式电力工程的技术要求。 10、配电系统分级配电,

18、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 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并统一编号。其安装形 式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造型、定值 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 11、动力电源和照明电源分开布设。 12、现场所有用电设备的安装、保管和维修由专人负 责,非专职电器值班人员,不得操作电器设备,检修、 搬迁电器设备(包括电缆和设备)时,切断电源,并 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告牌。 14、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 部分,有良好的绝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 15、施工现场所有的用电设备,按规定设置电保护装 置,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16、电器设备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如靠背轮、链 轮、皮带和齿轮等),加装遮栏或防护罩。 17、直接向现场供电的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 18、施工现场照明使用安全电源。 八、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见文明施工与环境管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