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振安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2996502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辽宁省振安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振安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振安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振安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振安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辽宁省振安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富而可求也B .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C . 若臧武仲之知D .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2. (2分)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 . 其妻子环而泣之B . 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C . 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D . 恐吾无其实3. (2分) (2016高二下林芝期末)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_ , 还有一丛

2、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A . 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被照亮了B . 秋日的败草被照亮了,粗糙的树干也被照亮了C . 粗糙的树干被照亮了,秋日的败草也被照亮了D . 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4.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报刊杂志肩负舆论监督职责,应该激浊扬清 , 以伸张正义、鞭挞丑恶为己任,而不应该为经济效益放弃社会责任。B . 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 , 呈升温之势。C . 近年来,随着网络书店的迅猛发

3、展及电子阅读的日渐普及,很多实体书店都难逃十室九空的命运,令很多经常做客书店的人们感慨万千。D . 在求知识、做学问上,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自古就被誉为美德,只是我们必须搞清楚“贪”什么,“得”什么。5. (2分) (2017高一上腾冲期中)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不但影片美人鱼表现了人类和人鱼之间一段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从“人鱼”这一特别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自己。B . 据英国媒体1月17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当日公布了一组火星照片,以从照片上的迹象分析来看,这个红色星球上曾经有一条很长的河流。C . 发布会现场,马东宣布将转型创立米未传媒,还宣布“奇葩说”第

4、三季即将启动,这对粉丝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喜事。D . 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6. (2分) (2017高一下铜山期末) 下列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陈力就列 不欲与廉颇争列B . 故远人不服 故遣将守关者C . 谷不可胜食也 刑人如恐不胜D .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7. (6分) (2017高二上赤峰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揽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出现于唐朝晚期,在宋、金、元诸朝都很盛行,到了明代不仅仍然活跃,而且在

5、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所谓揽纳,也称包揽,就是兜揽代纳賦税。从事此种活动的人,被称为揽纳户。明代前期,揽纳户的主体是城市中的权势之家或投机钻营的无赖之徒,他们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通过揽而不纳、虚买实收、以次充好等途径谋取钱財。到明代中期,同时又出现另一种揽纳。与封建政权相 联系的乡绅阶层势力不断扩张,乡绅豪强采用“诡寄”的方式,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多收少缴,谋取厚利。揽纳对国计民生造成损害,却屡禁不绝。明初的赋税制度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实物为本,无论是田税还是上供物料,都以征 收实物为主。田税分夏税(征麦)、秋粮(征米),此外有丝绢、棉苎麻布等,部分地区还要缴纳草料。上供

6、物料则是因需而征,包括皇室消费的食品、用品,官府手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等。二是民收民解,即要求民户将指定物品自行运送到指定地点交纳。永乐迁都后,为了收纳全国各地解运而来的钱粮物料,北京陆续设立了众多仓场。巨额的物资解纳和众多的仓场存在,为揽纳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从征收到入库各个 环节,都可以看到揽纳者的身影。万历年间,户部疏请“禁包揽”,并概括包揽为“本地之包揽、在京之包揽、各衙门之包揽”。前二者是就揽纳活动发生地而言,而“各街门之包揽”是就揽纳者的身份及运作形态而言。明代仓场的官吏员役,不少自己就从事揽纳。各种包揽,危害极大。往往额外勒索,加重解纳者的负 担。永乐十

7、七年,监察御史邓真指出:“今贪利之徒,一概揽纳,不收本等物料,而行收钞贯等项,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恣肆贪残,吮民骨血。”揽纳到手后,揽纳者又常常拖延不予上纳, 解纳者被累不堪。隆庆六年,神宗在诏书中指出:“各处解纳钱粮到京,内外管收人员掯索使用,多于原额,以致上纳挂欠。及在京势豪,在外积棍,包揽诓骗久之。贻害小民,苦累正户。”自宋代以来,揽纳一直被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治,明朝也有众多比较严厉的处罚条例,但终明之世,揽纳一直风行不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一大原因。勋戚、宦官等权势人物染指揽纳,即使事发,也往往曲法宽贷。如天顺年间,宁阳侯陈懋纵子侄揽纳事发,英宗念其“积有劳且老疾,姑宥之”

8、。另外,制度性弊端是又一大原因。从解运过程看,远距离运输实物,不但耗费巨大,而且面临诸多风险。如解运白粮到京,途中交纳船税,支付牵挽、转搬 费用,或被人偷盗,或日久蚕食,或因雨湿烂等,到京时大概十去三四了。即便解纳到京,到各衙门办理手续,乡野百姓人地生疏,经常受恐吓勒索;钱粮物料入仓,又往往“小脚库秤索求不已”,诸多留难,使上纳难以顺利完成。(摘编自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揽纳就是兜揽代纳赋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纳税制度,它出现于唐代晚期,盛行于宋、金、元诸朝,到明代依然活跃。B . 明代中期,两种揽纳形式并存,一种是从税户或解户那

9、里兜揽代纳,一种是直接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C . 明代的实物赋税包括田税和上供物料,田税夏征麦,秋征米,还有丝绢、棉苎麻布、草料等,上供物料更是名目繁杂。D . 实物为本、民收民解是明初赋税制度的特征,这使得来自各地的钱粮物料集聚于指定地点,从征收到人库,揽纳户活跃于各个环节。(2)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二两段介绍了揽纳这种社会经济现象以及两种揽纳形式。B . 文章在第三段从实物为本和民收民解两种赋税制度入手,具体阐释了揽纳者无比活跃,上纳难以顺利完成的原因。C . 文章论述了揽纳的危害,引用监察御史邓真的话和神宗的诏书的内容增强了文章

10、的说服力。D . 文章在最后分析了揽纳屡禁不绝的深层次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权势之家、无赖之徒、乡绅豪强等组成了明代揽纳的队伍,揽纳户欺压勒索的对象是社会最底层的交纳和解运税物的百姓。B . 民户需要把交纳的物品直接运送到指定地点,由于距离远、耗费大、风险多、手续繁杂,又受诸多留难,所以很难顺利完成上纳。C . 从宋代直到明代,统治者都深知揽纳危害极大,也都一直把揽纳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治,但即便如此,揽纳依然风行不衰。D . 制度性弊端是揽纳现象长期存在并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所以只要封建制度还存在,揽纳现象就不可避免。8. (13分) (2017高二

11、上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

12、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

13、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

14、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

15、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B . 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C . 作者

16、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D . 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2) 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 9. (20分) (2016高二上冷水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良心的安抚困难时期,粮食成了全社会的中心,天下事,再大也大不过粮食去。“民以食为天”的平淡警句,在那个时候,彻头彻尾地被我们所理解,牢牢地记在心上。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天

17、要吃几两粮食,一顿又该怎样分配,成了大家要反复掐算计较的事情,决不可以有半点疏忽。就是在粮食如此困难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奶奶突然意外地扛回了一袋粮食,是捡来的。天上掉馅饼!足足三十斤重的白面。我们全家都愣了,呆呆地望着那袋粮食,不是大喜,而是惶恐。是谁丢的粮食?奶奶说,也许是从自行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毛驴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大卡车奶奶伸出冻红的手,说我守着这袋粮食,在路边等了两个小时。我们心情复杂地望着这袋粮食,谁也不知道怎么办。奶奶说,要不,咱就跟这个人买点粮食,只买一碗,只一碗!我们都不明其意。奶奶拿起碗,从口袋里舀出一碗,又将口袋扎紧,拿出十块钱来,将粮食又扛了出去。全家人如释重负。奶奶

18、拿着钱,背着粮食,又到路边上去等候了。直到傍晚,夜幕降临,奶奶又将口袋背了回来。没有人认领这袋粮食。第二天,我们又从口袋里“买”了一碗粮食,奶奶又拿出十块钱整整三个月,我们全家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将一口袋粮食“买”光了。小柜上放下了一百多块不知该给谁的钱。在那个冬天,奶奶的心情一直很不安,像做了天大的错事。空空的粮袋,成了她最大的心病。她甚至神经质地一手攥着钱,一手拿着空粮袋子,三番五次地站在路边,等候那个丢粮的人。岁月如梭,奶奶的不安,似乎一直都没有化解。后来的年份里,奶奶总要拿出家里的吃食送给邻居。甚至无故地塞给小孩子们钱,为他们买糖果。有一天,奶奶将父亲给她的工资一分不剩地全丢了。奶奶回

19、来不是丧气,而是有些兴高采烈。她不断唠叨着,这就对了,这就对了,就算是还上了。原来,她还是想着那袋粮食。两件事情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奶奶却像是做了某种道义上的补偿。奶奶的这种“交换”虽然可笑,甚至近于迂腐,但我们却能理解她的心情。在奶奶的晚年岁月里,她因那一袋粮食,而做了许多的善事,很投入地去帮助别人。她常常帮得生硬过火,令人不解。但在奶奶的这些善举里,她的眉眼渐渐地舒展了,脸上渐渐地多了笑容。在她临去世的那年,她终于开心地说:奶奶到底还上了那袋粮食,一定是还上了,你们说呢?我们随声附和,使劲说,还上了,还上了!奶奶是用了多少代价去偿还那袋粮食,我们说不清,奶奶心里自然有她自己的计算,也许是十

20、倍,也许还不止十倍。从她津津乐道的言语中,我们觉得她是还上了!是多少倍地还上了!这件事,让我记了许多年,印象之深,永不可磨灭。尽管奶奶的做法近于可笑和迂腐,尽管她的举动是那么不可思议,但左右思量,却又觉得十分对称。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需要安抚的。后来我发现,凡是世上的好人,忠厚的人,都会有这般的迂腐。仿佛冥冥之中,与上帝早已签好的一张契约。守规矩,讲良心的人,都会遵守着这张冥冥中的契约。世上有些事,我们大概永远也找不到债主,永远也不知道那个我们该去感恩报德的人是谁。甚至两下里,谁都不被对方所知晓。但我们却躲不过良心的自审。对于善良的人,活一生,莫过于良心上的安逸了。它是一种温暖,一种可靠,一

21、种约定,人生是万万不能失去的。人自然需要许许多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往往更离不开良心上的安抚。奶奶在还清了“债务”之后,每晚睡得特别踏实,夜夜香甜。记得有一句话: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无论窗外有什么样的响动,我们都可以安然入眠。(1) “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需要安抚的。”“良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 文章把仁慈守信、感恩图报的奶奶作为中心人物来表现,为什么还要写到家庭其他人的“愣了”“惶恐”“惶恐不安”“尽情复杂”以及“如释重负”? (3) 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奶奶付出了哪些代价?请分条表述。 (4)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我们怎样完好安抚自己的良心?请结合实例谈

22、一谈。不少于100字。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10. (8分) (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浔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尝著五柳先生传,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而归。州召主

23、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夫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因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有高趣 趣:志趣B . 而家贫不能恒得 恒:经常C . 晏如也 晏:平

24、静、安定D . 盖以自况 况:情况(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B . 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 且焉置土石C .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 .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潜“不慕荣利”的一组是(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A . B . C . D .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喜欢饮酒,但不善饮,家里穷得不能经常喝到,

25、亲朋便摆酒招待他,他每次必醉,喝醉了就走。B . 陶渊明亲自种田耕地,以至累得体弱生病,也不愿做官。C . 江州刺史檀道济想让陶渊明出来做官,并讲了一番贤能之士处世的道理,可是陶渊明却不为所动。D . 陶渊明做彭泽令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当官后便带上全家,并分配给儿子一个仆人来服侍他。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11. (9分) (2018高三上建平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诉衷情周邦彦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1) 下面对周邦彦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诗为词B . 词中老杜C .

26、婉约正宗D . 词家之冠(2)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落金盘”较之“置金盘”更生动地体现出从摘下到放置的动态过程。B . “犹有小唇丹”写少女乍尝后残杏留下口红痕迹,极为细腻娇态可见。C . “齿软”本是形象性的说法,既衬托出了杏之酸又引出下句的“半残” 。D . 下片前三句以景衬情,描画出少女品杏之后因与期望反差甚大的失落。(3) 这首词上下两片衔接自然,试分析其妙处。 五、 默写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高三上凌源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27、 (2) 逍遥游中追求“逍遥游”境界,神圣的人不求自我,无功利,不立名的语句是“_,_,_”。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13. (3分) (2017高二下武汉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现在不少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有明确规定,_。斯坦福大学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学科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_ , 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记笔记。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坚守传统?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像数学这种课程,如果老师只是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的过程,再加上自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烟云,脑子里留下的印象会很浅,_。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7-1、7-2、7-3、8-1、8-2、8-3、9-1、9-2、9-3、9-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10-1、10-2、10-3、10-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11-1、11-2、11-3、五、 默写 (共1题;共5分)12-1、12-2、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