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讲义(锺茂森教授)

上传人:hs****5 文档编号:229938736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447.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讲义(锺茂森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讲义(锺茂森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讲义(锺茂森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资源描述: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讲义(锺茂森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讲义(锺茂森教授)(10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后学锺茂森讲于华严讲堂 “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宗教便是佛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 Albert Einstein提纲一、前言二、现代宇宙学与华严经简介三、与现代宇宙学相吻合的华严法界观:1、对宇宙结构的描述2、最早的天文数学。3、时间空间的可变性4、 物质的非真实性5、宇宙的生灭6、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么7、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8、黑洞理论9、反物质与暗物质10、

2、宇宙以外的世界四、结语#第一集一、前言1、 国家提倡以崇尚科学为荣,而佛法中有究竟圆满的科学。2、 听华严的心得报告 现代物理学家对宇宙真相的探索已经相当深入,他们对宇宙的描述同释迦牟尼佛在经上所讲的真相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如果能明了一些,对于修学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上人慈悲,吩咐末学来谈谈现代物理学对佛法修学的啓示。而末学在佛法上,在科学上都是初学,很喜欢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请教。二、现代宇宙学与华严经简介、现代宇宙学简介宇宙,字义是时间和空间。 现代宇宙学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宇宙的结构、运动和演化。爱因斯坦证明,空间和时间(时空)皆与物质不可分离。

3、宇宙作为演化着的整体被确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任务是探索比星系更高的宇宙层次,研究目前观测所及的大尺度宇宙的时空特性、物质及其运动规律。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较有价值的宇宙理论。主要有: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稳恒态宇宙学、膨胀宇宙模型、物质反物质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学和暴胀宇宙论。静态宇宙模型已被天文观测所否定。稳恒态宇宙学未被广泛接受。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观测手段出现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进展,观测到了上百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了解到天体的上百亿年的时间演化。天文学家们对这样的大尺度空间和悠久的时间里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

4、何解释已观测到的许许多多客观事实,如何利用现代物理学对这许许多多观测事实给予科学的说明?这些就是现代宇宙学的任务,它是天文学中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现代宇宙学从整体上研究大尺度的时空性质,物质运动的规律。它是当代天文学中最活跃的前沿阵地之一。现代宇宙学的最大特征是必须尊重观测到的客观事实,不能凭想象。而且必须能在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说明。它涉及到恒星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宇宙是什么样子呢?宇宙有多大?宇宙的结构如何?宇宙有没有诞生之日和终结之时(生灭)? 20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们建立起多种宇宙模型。在众多的宇宙模型中,

5、目前影响较大的是大爆炸宇宙学说。 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大约在150亿年前,在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发生了惊人的热大爆炸。这场爆炸后,形成迅速的膨胀,逐渐形成了我们今日可见的宇宙。这就告诉我们,不仅宇宙间的万物在演化,大尺度的宇宙本身也是演化的主体。那么,现在有没有观测到的事实来支持这个观点呢?有关星系的红移现象和哈勃定律等,都支持了宇宙还在膨胀之中的论点。 另外,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中的四大发现之一的微波背景辐射认为,星空背景普遍存在着2.7K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在天空中是各向同性的。这同由理论预言的热大爆炸遗留下的余热相符,有利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但是,热大爆炸宇宙学也有些根本性问题没

6、解决。如大爆炸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大爆炸是怎么引起的、宇宙的膨胀未来是什么结局?。 2、 华严经简介。华严是一部科学与哲学完美结合的伟大著作。佛教根本法轮。l 佛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二七日或三七日中说。l 佛灭后七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传来华严经。东晋时,印僧佛陀跋陀罗在扬州道场寺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l 唐杜顺和尚(传系文殊菩萨转世)悟入华严法界,始倡华严宗。着有法界观,五教止观,发扬华严法门。l 初传智俨,作华严经搜玄记十卷,发明十重玄门,以六相融会之。l 次传至贤首大师,作探玄记、游心法界记、一乘教义分齐章等,总判释尊一代教化为五时八教,集华严宗之大成。武后时,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四万

7、五千偈,世人称为新经。l 时清凉大师澄观作华严经大疏钞,博大精微,总括小大行相,无倚无偏,大振华严宗风。l 清凉法嗣宗密,原为禅宗学者,改宗华严,着有原人论,禅教并重。其圆觉经疏钞,与清凉思想一以贯之。本宗所依经典:一、大方广佛华严经 六十卷 晋佛陀跋陀罗译 又称旧译华严二、大方广佛华严经 八十卷 唐实叉难陀译 又称新译华严三、大方广佛华严经 四十卷 唐般若译 又称后译华严。在三译华严中,贤首以前均依六十华严而弘教化,宗密则依八十华严而弘教化。此外,世亲造十地经论十二卷,为华严经、十地品的释论,为本宗所依论典。三、与现代宇宙学相吻合的华严法界观:1、对宇宙结构的描述几千年来,人们都认为我们所居

8、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月亮、太阳以及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围绕着地球运行的。直到大约年前,有一位科学家提出太阳中心说(即日心说),也就是说,太阳才是中心,而地球、月亮、星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这一比较正确的说法竟遭到当时天主教会的反对,那位科学家(布鲁诺)竟被教会活活烧死了。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的空间宇宙构成的学说竟与今天最先进的天文学、宇宙构成学说是那样的吻合,那样相似。佛陀不认为地球、太阳是中心;佛陀认为,宇宙本无中心、本无边际。这个说法也出自华严经。在华严经第一卷之前、华严处会之后,是法界安立图。这里先讲了小世界也就是我们的地球、月亮、太阳,都围绕须弥山转,因此,小世界应该不是太阳系本身

9、,而应该是银河系。接着提出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千个银河系,算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谓之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谓之一个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并且画出了图形,还特别说明了图形是平面的,实际上是立体的。接下去讲无量数的大千世界构成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再接下去,佛陀讲了,若以华藏庄严世界海为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可以标出十个世界海,它们都与华藏世界海相等,并且指出:广说者不可穷尽。说十方包括上下,早知地球是悬在虚空中,且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悬空的。而且在华严经第八、第九、第十三卷,即华藏世界品更是专门、详尽地给我们讲述

10、了无限宇宙之构成。回转形世界。江河形世界。旋流形世界。轮辋形世界。 (插图) 在二十世纪快要结束的今天,天文学界的科学家们使用了那么多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才看到的宇宙空间,而我佛如来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看到了,而且更广远,并且讲得那样具体,那样清楚。难道这也是封建迷信吗?这能用一般的宗教二字所能说明的吗?银河系有多大? 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有说10万光年的),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对我们常人来说,浩瀚无垠的宇宙几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对天文学家来说,精确地测绘宇宙天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

11、能的。天文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里所走的距离。光的前进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一光年大约是 9.7万亿公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别的星系,距离我们有数十亿光年。最新发现的类星体位于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与地球相隔约100亿200亿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遥远的天体。 如此遥远的距离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天文学家第一种估计,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约有100亿光年。而按第二种速率计算,则宇宙边缘距离地球达200亿光年之遥。而一个娑婆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8万光年乘十亿=8 x 1013 光年(800,000八十万亿光年),远大于现在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连一

12、个娑婆世界都没有看到底,何况无量数的大千世界构成的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2、最早的天文数学。二千五百年前的数学还没有现代这么复杂、高深。就在那个数学还处在比较原始的时候,佛开讲了幂,讲了无限次幂;讲了大数,并为大数定名。所谓幂,也就是乘方,它的一般表达形式是: (字幕)的次幂,也就是一个大写的,在它的右肩上写上一个小写的。念起来是的次方。如果二者均为,即是的次方,表示两个相乘,结果是。也就是的次方等于乘等于。佛给我们讲了幂,讲了无限次幂。在华严经中所说的数字大大超过了现今宇宙学的天文数字。佛还给我们讲了大数,给大数定了名,而且告诉我们数大无限。这讲这件事

13、是有根据的,是写在华严经上的。八十卷本华严经卷六十五第十一页到第十二页。上面写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自在主童子面前原文是: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修学书数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我亦能知菩萨算法。所谓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广说乃至优鉢罗优鉢罗为一波头摩。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祇。僧祇僧祇为一趣。趣趣为一喻。喻喻为一无数。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无数转无数转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无等转无等转

14、为一不可数。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善男子。我以此菩萨算法。算无量由旬广大沙聚。悉知其内颗粒多少。洛叉(梵语laksa), 今依俱舍论卷十二的记载: 一十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阿庾多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为那庾多,十那庾多

15、为大那庾多,(中略)十跋逻搀为大跋逻搀,十大跋逻搀为阿僧企耶。 一洛叉(万, 105)一百洛叉为一俱胝(千万, 107),此处华严比俱舍论讲的大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1014)。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1028)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1056)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10112)广说乃至优鉢罗优鉢罗为一波头摩。(10448)(按此逻辑推理,可能指:矜羯罗矜羯罗为一优鉢罗:即10224;优鉢罗优鉢罗为一波头摩,即10448)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祇。(10896)僧祇僧祇为一趣。(101792)趣趣为一喻。(103584)喻喻为一无数。(107168)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1014336)无数

16、转无数转为一无量。(1028,672)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1057,344)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10114,668)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10229,376)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10458,752)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10917,504)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101,835,008)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103,670,016)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107,340,032)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1014,680,064)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1029,360,128)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1058,720,256)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

17、10117,440,512)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10234,881,024)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10469,762,048)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10939,524,096)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101,879,048,192)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103,758,096,384)也就是1后面有3,758,096,384个0。(37亿5809万6384)如果你一秒钟写两个0,不停地写,写3,758,096,384个0需要60年!我们现在所观测到的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总数,为10的80次方,大概是我们能赋予意义的最大天文数字,而显然华严所说的

18、宇宙概念比我们观测到要大的多。 佛典中经常出现很大的数字,反应出佛教的眼光不是只拘限在一小范围内,而是放眼在广大的时空,使心胸能含摄整个宇宙。据统计,华严经所说的数量位共有一百二十六位,这简直了不得。这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进步的一大贡献。关于这个问题在国际数学通史这部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也就是说,全世界公认释迦牟尼佛对数学的重大贡献。释迦牟尼佛在国际数学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位。3、时间空间的可变性物理学家都承认空间上的广狭远近都是可变的,时间上的长短快慢也是可变的,没有绝对不变的时空。在物理上要证明这个现象不是一件容易事,虽然我们在这里不过分去强调数学推导,然而要说明这个理念多少还是要借助于爱因斯坦

19、的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二十世纪初提出的关于在非牛顿系统中的匀速与加速度运动的理论。十七世纪中到十八世纪初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的物理学,适用于三度空间的物体运动,尤其是地球上小型缓慢物体的运动,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汽车、火车的运动,飞机的飞行等等。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是完全不同的系统。在牛顿理论中,空间和时间是绝对不变的,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空间、时间都是相对可变的,它们都是依赖观察者的状态而存在。这个理论完全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方向,为宇宙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本人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的伟人。他被后人尊为现代科学之父。(注:他获诺贝尔物

20、理学奖实际上是在光电效应方面的贡献。)爱因斯坦和其他几位学者,发现当物体在接近光速运动中,许多物理特性会改变,例如物体的长度、体积等。物体的长度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来说明:(字幕)Lv 是运动中物体的长度L0 是静止时物体的长度v 是运动物体的速度c 是光的速度 即每秒约30万公里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物体在高速运动时(接近光速时),在我们的眼中,它的长度会在运动的方向上缩减。下图描述了物体长度与速度的函数关系。图一:物体的长度与速度的关系 (字幕)因此,当一个物体以光速运动时,那么, 则。我们此时会看到物体没有任何长度或体积 ()。也就是说,根据爱因斯坦的公式推理,物体的大小、长短

21、、距离在光速状态下统统消失。美国国家航天航空管理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简称NASA)的太空物理学家斯丹.奥顿沃博士讲的,物体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现。所以远近的距离不是绝对的,它是依赖观察者之状态而定。因此,绝对独立的空间和距离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人的错觉,是由于我们的执着而产生的妄念而已。华严经多处显示广狭自在、念劫圆融的境界。如果观察者处于深度禅定状态,他眼中的空间和距离也突破了。据记载,中国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在禅定之中到达天上(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这个真实的记载,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佳话。而自古至今,

22、在禅定之中突破空间、距离者不乏其人。佛与大菩萨们都有这种突破空间、距离的能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我以普贤行愿力故,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身。”释迦牟尼佛在中本华严(彭际清)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又说:(大菩萨)“诸佛剎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突破空间、距离已不是神话,这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状态,用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可以解释。因此佛家讲极乐世界与我们地球远隔十万亿佛土,但观无量寿佛经: “阿弥陀佛,去此不远。” 当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时,就突破了十万亿佛土的距离。“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西方极乐世界就在

23、当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峰禅师提醒我们:“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疎亲。”以上论述的是空间距离是假相,而至于时间也是假相,在物理学的相对论中也有精辟的论证。在爱因斯坦物理学中一个关键的假设前提,便是光的速度是宇宙中最高速度,并且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说,光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以每秒299,792公里(约30万公里/秒)运行,这是物体可以达到的最高速度。特殊相对论是在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那么,让我们先考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假设我们现在在一辆快速行驶的火车上踱步。我们在火车里感到自己在走得很缓慢,因为我们用火车作为我们的参照系。而一个火车外的观察者看到我们正在快速地超过他,这是因为我们相

24、对火车的速度慢,但相对于车外观察者的速度很快的缘故。现在我们再考虑一个例子。假设我们乘上一架太空飞船,这架太空飞船正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离地球。假设现在我们在太空飞船上用一个特定的时光仪器,每秒钟向地球观察人员发出一个光的讯号。我们在宇宙飞船中看到时钟信号仪器每秒钟发出的光信号很正常,每秒钟的时间长度没有增加或减少。而对于地球观察员来讲,他们所收到的光信号比较缓慢,因为光从高速飞离的宇宙飞船上返回地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地球观察员每次收到信号的间隔,比宇宙飞船上的一秒钟要拉长(即一秒钟又加上光返回地球所需的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地球的观察员观察到的宇宙飞船员的每秒钟的时间间隔拉长了,也就是

25、说,宇宙飞船员的时间走的缓慢了。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蔓延”(Time Dilation)。理论上讲,你可以将很短的剎那延长至极限长的时间,而你自己身体都几乎没有任何老化。六十华严: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是无量劫。(字幕)即华严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的十世隔法异成门。一念即无量劫:八十华严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所谓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另外一个关于时间蔓延效应的著名例子,是爱因斯坦的“孪生兄弟”的例子。刚才讲的太空飞船,假设离开地球高速运行二十年,当然这个二十年是按我们地球日历来算的。假设有两个孪生兄弟同一天出生后,

26、便分成两种生活方式,一个留在地球上过普通人的生活,另一个被送上这一艘高速运行的太空飞船,二十年之后再返回地球。二十年过后怎么样呢? 我们看到地球上的兄弟变成二十岁的青年了,而从太空飞船上返回的这个峦生兄弟还很年幼,比方说可能只有三岁而已。这是因为对于太空高速飞行的孪生兄弟,二十年缩短为三年的时间,而他的身体功能的成长也相对缓慢。根据哈勃的宇宙膨胀定理,离我们越是遥远的星系其离我们而去的速度越快。而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极限距离为200亿光年附近的星系,其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已经接近光速了,它们的时间也因此而非常缓慢。根据狭义相对论,假设我们地球是静止的(如果假设是运动的那公式就比较复杂),一个以v 速

27、度相对地球退行的天体的时间间隔与地球的时间间隔的函数关系是: (字幕)如果一个银河系在佛教里算是一个单位世界,则按此公式推导,离我们地球最近的四王天所在的天体(须弥山腰)大概也是几乎以光速在相对地球退行的,因为佛经讲四王天一天等于人间五十年,则(字幕)的比率应该是18250(1*50*365)。那么v 应该是等于于光速c. 在狭义相对论的假设局限是:c 为最大,当然,根据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处处长傅承启研究员宇宙膨胀与宇宙学距离 的数学推导,天体退行也可以是超光速的,狭义相对论的范围被突破了。当v超过c 时,便已经突破了我们所观测的三维空间。所以四王天应是另一维次空间。何况忉利天等!和我们隔着

28、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则更不用说。如果把一个佛土算成一个银河系(实际上比银河系大的多),一个银河系长达8万光年,而一个娑婆世界佛土有十亿个银河系,8万光年乘十亿=8 x 1013 光年(800,000亿光年,即八十万亿光年),远远超过了科学家所观测到的极限距离(200亿光年),更何况是十万亿个佛土(800亿亿亿光年)! 所以,可想而知,极乐世界的时间一定很缓慢。华严经: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剎为一日一夜。” 一劫约为12亿年。有人以爲在极乐世界修行成佛要很久的时间。根据观经,即使是五逆十恶、具诸不善的众生,临终才遇善知识教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

29、生,需经过十二劫华开见佛,在极乐世界上的感觉是十二天而已!何等的快哉!由此可知净土法门真是一种即身成佛、至圆至顿的无上法门。再看回刚才的例子,太空飞行员返回地球实际上是一种进入“未来”(即从三岁进入二十岁)。另一方面讲,对于太空飞行员来讲,如果时间可以进一步的减慢,乃至于减成一个负数,那么这个太空飞行员便可以从“现在”回到了“过去”。佛和菩萨有这种能力,能在同一时刻返回无限的过去和进入无限的未来。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讲菩萨摩诃萨) 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诸佛衆会道场智清净。入无边一切世间。令一切衆生皆作所应作清净。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30、。” 正所谓念劫圆融。综上所述,运动者的空间与时间均依赖其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速度,是可变的错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空间与时间可能会完全变样。事实上,最近所发现的宇宙黑洞就证明了这个理念。根据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的说法,黑洞中的时间与空间可能互相替换。这意味着空间可能变成时间的样子,时间可能变成空间的形状。所以绝对独立的空间与时间俱不存在,只是人的错觉(妄想)所造成的。杨仁山的佛教三字经中一开头就说:“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 (这里“始终”是指时间,“内外”是指空间。)佛法称时间与空间都是“不相应行法”,意思就是抽象概念,并非真实。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一段:“无有始终,若觅始终,如空

31、中求迹,如影中求人”。可见,时空形成四维区域是人的妄想执着而产生的错觉。现代科学家已承认的十一维空间,也都是妄想执着的错觉。在放下的妄想执着的当下,就没有了时空的界限,而入不思议的境界。正如中峰禅师说的“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第二集4、 物质的非真实性现代物理学认爲:物质只是人的错觉。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在这种新的物理学中,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爲场纔是唯一的存在。”他指明物质形成于场,场是具有能量强度的空间,其中并无一物。因此宇宙中根本没有物质,物质都是有能量之空间的组合。当代西方科学界先驱艾德蔡安指出:“宇宙物质各系统,一般可归纳为物质、能、电荷等等,

32、一概都是归于零(空)。”这证明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谈到“空即是色”这个理念,让我们先引用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斯丹奥敦沃博士的一段结论:“自然界为我们揭示的物理现象往往同我们一般观察和认为的现象有天渊之别。例如,人在运动中的老化方式完全不同;空间可以变形;物质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物质可以在真空状态下忽然出现。”只要有足够的能量,物质便会从此产生,所谓“无中生有”。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用一下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定律。这个定律讲,在一定条件下,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质量的物质,物质的质量(m)也可以分解为能量(E)。这个守恒公式是:这里,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约三十万公里;E是能量;m是

33、质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反过来,质量也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我们只要将这个公式倒装一下,变成:。也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量可以在一无所有的真空中变现出物质。换句话说,东西可以无中生有。事实上,在量子的微观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物质在虚空中自然出现。而即使在宏观世界里也如此。天文学家霍金斯说:“星点旋系从强度高能的虚无之中形成。”天文编号为M87的无线电波星云旋系,从非物质的无线电波区,喷出长达一万光年的光炬,其中为高速高能电子。从非物质中,也即是从虚空中,射出物质,这个惊人发现,证实从“空”转变为“有”,因此“有”的本源是“空”。用佛法的术语说,“有”是假谛(错觉)称妙有;“有”的本体是

34、空(空谛)称真空;真空妙有同时存在,空有不二即中谛。天台宗基本教义讲的空、假、中三谛三观,可由科学角度来理解。清凉大师在疏钞中也有引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华裔物理学家林平奎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光学通信系统的一端把一束激光“毁灭”, 共摧毁了几十亿个光子,然后在一米外的另一端,然后成功地将其复制出来 ,将它重新现形。(有化为空,空中现有)。 据悉,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这次实验中,这个过程,便被称作“量子牵连”,花费的时间只有十亿分之一秒。 然而,用“远端瞬间传物”模式进行人类和其他物体实验目前似乎还遥遥无期。林博士承认:“我们的实验与科幻片仍有些区别。我们暂时只能遥距传送激光中的光子,还不能将物件瞬间

35、转移。”这些物理学的发现,证实了佛经里所讲的“空即是色”(“色”指物质),毗卢遮那品第六:(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衆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明。其海中有大莲华。须弥山出现。名华焰普庄严幢。 于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此林东有一大城。名焰光明。)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业报神足。乗空徃来行同诸天。心有所欲应念皆至。此世界中这种自在的生活状况,用现代的物理学完全解释得通。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人,可以随时将能量变现出物质来用,用完之后,又将物质变为能量而化去。他们的能量从何而来?他们是从一心

36、念佛的念力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随心所欲地变现物质。无量寿经受用具足品中所讲的:(极乐世界)“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应念现前,无不具足。”5、宇宙的生灭1)宇宙的形成 物理学中认为在量子世界里,物质可以从空无中产生。这里量子是指最小的能量单位。那么我们的宇宙从何产生的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也是从空无中产生的。美国NASA的奥敦沃博士说:当物理学家讲到这个“空”字,他们是在搞一个文字谜,因为我们平常观念中以为真空便是“空”,便是什么都没有,而实际上,物理学家很清楚,

37、真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而宇宙形成以前的这个状态,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连真空都没有。这个状态,并非我们一般心目当中所思量的空无状态。佛家讲:宇宙本来的状态,在佛经上用“自性”或“佛性”或“法性”来表达。它并无形相,但确实存在,不得已才称之为“空”。打个比方说就容易理解,这个“空”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磁性的作用极大,发电机与电动机都因磁力而显功用。佛家用“八不”来表达这种状态:“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佛家认为这种空灵能现妙有,能现宇宙万物之相。佛在三千年前就指出这种空灵是我们的心性。首楞严经:“诸法所生,

38、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讲的“心”,就是自性,就是本来面目,能生宇宙万法。最近,日本东京的科学工作者江本胜博士经过十年对水的微观观察,发现水的结晶体的形状能随着人的思想语言而变化。善心善言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美丽。恶意恶语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丑陋。证明佛经上所讲的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菩萨问明品第十: 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妄心分别有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万事万物是怎么来的,这个说出来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学家认为的宇宙形成的那一剎那是什么样子的。科学界目前广泛所接受的是所谓“宇宙大爆炸”的形成理论。根据大爆炸的理论,

39、我们的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以前,从一个体积小、质量大、温度高的原点爆炸而产生的。大爆炸以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那一种状态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的。就连许多宇宙的定律在当时也不适用。佛用“不可思议”来描述这种状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而科学家也承认这种状态我们可能永远不能用思维去理解。然而,佛告诉我们用“不思不议”的禅定方法,在精神意志深度集中时,所有的念头都放下,这时一切障碍我们了解真相的东西都去除了,那么宇宙的本来面目便完全显现,这种境界称为“明心见性”。那么我们的宇宙在出生之前的原点有多大呢?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宇宙的大小当时只有10-33厘米。即0.00001(33个0)厘米。这一个极

40、微小的数字无法用我们常规思维去想象。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头上一根头发直径是0.01毫米,切取这根头发的直径平面,将这个宇宙原点放入我们的这个头发中,可以在这根头发的直径距离上平行放置多少个这样的原点呢?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放置一百万亿亿亿个这样的宇宙原点!要知道,我们目前广袤的宇宙所蕴藏的全部信息和能量原本存在于这样小的微粒之中!这些信息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也包括你跟我!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我们身上的一根头发竟能包容这么多亿亿亿个宇宙!而小原点的信息和能量并没有少一点,而我们现前的大宇宙的信息和能量并没有多一点。佛在华严经给我们讲,“大小不二,大小平等”,华严

41、经十玄门中讲的“微细兼容安立门”。原来,无限大和无限小是没有差别的。佛常讲,不可计数的世界国土可以从一个人的汗毛孔中现出来。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例子中理解“大小不二”,例如:澳洲净宗学院图书馆所藏的一套大藏经有八十多册。我们知道,现在有大藏经的CD,仅两片而已。八十多册的大藏经体积很大,两片CD的体积很小,然而它们所容纳的信息却完全相同。这也是“大小不二”。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一毛孔中悉明见不思议数无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礼一切世间灯另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从这个小微粒扩张成大宇宙,所须的时间极其的短促。太空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在10-33 秒内,这个微粒扩张了1026倍。按这样的扩张速度来讲,在千

42、分之一秒内,这个极小的微粒已扩张成比目前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大!宇宙的产生原来是瞬间完成的!佛家讲宇宙“一时顿现”。所以,现代科学讲的宇宙起源可归结如下:宇宙原本是“空”,在“空”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微粒,微粒在瞬间形成了宇宙,而从此便开始不断的向无限推展。由宇宙原点变成大千世界。对于这个原点,现代科学只有一个数学的描述,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而佛明白的告诉我们,这个微粒是一种无明妄动的幻相。本来是清净无有一物的,忽然起了妄想,产生幻相,从而由细的幻相进入粗的幻相,世界宇宙随之展开。而整个宇宙是本来无所有,实际不可得,当下毕竟空。2)成住坏空科学家已证实大宇宙出生于虚空,各种天体(星云、星球)皆在不断

43、运行,不断生成和消灭。从空而有,因有而住,从住坏灭,复归于空。例如,猎人星座距离地球15光年,乃距地球最近的星座。从夏威夷猫娜基山顶,用无线电望远镜摄得猎人座星云爆炸散开后(坏灭归空)的照片,后又用红外线镜头,摄得正在初步又形成新星云(从空复成)之照片,这就是星云宇宙由老到坏,坏又再生的最佳科学证明。猎人星座现正处于形成之初步。像这样新生的星体,宇宙中不计其数。星体经成,住而衰老,就开始发射红光,称“红光巨星”。太阳系中的太阳再经60亿年,即将老化为红光巨星。如果更趋衰老而濒临毁灭时,天文学家称之爲“白光矮星”。因爲它即将崩溃时,竭尽残力,辐射白光,星体缩小,最后突然爆炸而毁灭,又归于空。宏观

44、世界中反复变迁,吻合佛说的宇宙规律成、住、坏、空。华藏世界品第五: (普贤菩萨说颂)世界有成坏譬如依树林种种果差别如是依剎种种种衆生住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衆生剎不同有剎住一劫或住于十劫乃至过百千国土微尘数或于一劫中见剎有成坏或无量无数乃至不思议劫,是一个时间单位。一劫到底有多长的时间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说的小劫,是怎样计算的呢?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佛教经典(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里说,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爲止,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0000岁,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现在

45、的年数来计算,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那麽,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佛教所说的中劫,就是20个小劫。那麽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可见一中劫的时间就是319,960,000年。佛教所说的大劫,就是4个中劫或80个小劫,可见一大劫的时间就是319,960,000801,279,840,000年。(12亿年) 不仅星体有成住坏空,连宇宙也有成住坏空。2002年9月7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刊物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宇宙的膨胀速度会逐渐减慢,而且会逆转回去,将所有的物质挤压,最后浓缩成一个“症结点”,并在剧烈的大爆炸中消亡。“暗能量

46、理论”认爲,宇宙的加速膨胀是在全宇宙范围的“标量场”的排斥作用下进行的,这种“标量场”的暗能量最终会降至零,然后将变爲负数,并可能降至负无穷大,使宇宙的扩展速度减缓,然后转向相反方向,使空间和时间收缩,最后凝聚成一点,在一次大爆炸中消亡。消亡的时间是今后100亿到200亿年。天文学家测量的方法不同,有不同的关于宇宙寿命的结论:麻省理工学院认为宇宙很年轻,有110亿120亿年。 哈佛大学天文学系主任罗伯特柯什纳为首,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宇宙并不是那么年轻,可能有150亿年。 普林斯顿大学的埃德特纳则测定宇宙有240亿年。 (110-240亿年) 因此,宇宙由空而生,而最终归于空。这样的生灭并不是仅

47、仅一次。科学家说,宇宙的出生到消亡是循环不断的。大爆炸既不是宇宙的起点也非终点,而只是宇宙不同阶段的“过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保儸斯坦哈特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尔图儸克共同提出了这个观点。他们说,如今的宇宙是在上个宇宙的尘埃中诞生。有理论认爲,人类所在的宇宙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无限大的平行宇宙。这两个宇宙在多重维度中互相区分开来。两位科学家根据此理论计算出,在这两个宇宙之间有一个力场,可以将两个宇宙呈周期性地互相吸引,尔后又在排斥开来,如同人鼓掌时两只手的动作一般。当两个宇宙互相踫撞的时候,第五维度暂时消失,这时就会发生一次大爆炸。新的物质世界在原有消散的物质尘埃中被重新“创造”出来。这

48、种尘埃中“创造”宇宙的说法,契合了佛在华严经中说的微尘中有世界的重重无尽法界真相。佛经早有论述,可惜科学家没读!华严境界里面告诉我们,微尘这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现在科学讲的基本粒子,夸克,是不是佛法里面讲的微尘?还很难说,可是很接近。但是佛告诉我们,微尘里面有世界,这个科学没说到。不但微尘有世界,我们在后面经文读到,微尘里面有世界,那个里头也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不可思议。是真的吗?真的。谁见到的?不但见到,普贤菩萨到那里去游览过,到微尘世界里面去观光游览过。那里头也有无量诸佛,佛也与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挺热闹的,微尘里面。而且告诉我们,所有微尘里面都一样,不是单独只有一个微

49、尘是这样的,所有一切微尘没有例外的。普贤三昧品第三:一切国土。及此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剎。有人问到我们宇宙以外的其它的宇宙时,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这样回答:“根据广义的相对论,我们的宇宙代表了一切万事万物,包括了时间空间,包括了所有的星系乃至我们尚未发现的太空。其他的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维次的时空。那些其它的宇宙现在或将来都无法与我们有物理性的交流。它们简直就是在无限与永恒的另一边,无法用我们的观察而达到的。”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为我们介绍说,宇宙里有微尘,微尘里又有宇宙,是重重无尽的,而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是由于我们的妄想执着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妄

50、想执着通通放下,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的宇宙,佛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心地极清净,“净极光通达”,便是“此方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即此方”。以上综合看来,宇宙从无到有,由有归无的一个循环的时间大约是240-340亿年。我们刚才分析过,时间的长度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我们的错觉。时间的长短是由我们观察者能观察的心与所观察的宇宙之相对速度而决定的。相对速度越高,就越能把本来短促的生灭的时间拉长。所以,我们感知的340亿年,实际上是极其短促的。例子:一张纸上两条线(一维),经过很长距离才相交,而在同一平面上(二维)。二两张平行的纸,永不相交,却同在一三维空间中。当我们把

51、空间维度提高,则看到低维空间中的事物是“同时具足”的。华严十玄说得同时具足相应门。所以亿年在五维空间以上看是同时的。华藏世界品第五: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妄心是高速运动的,佛在仁王经上打一个比喻说,一弹指六十瞬那,一瞬那九百生灭,这是指我们妄心生灭的速度极快,而弥勒菩萨讲的更快: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三世等品第五) 可推断宇宙的实际生灭的时间是极其短促,以至于我们迟钝的肉眼无法感知宇宙生与灭的过程,正如楞严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紧接着又来

52、一个生灭的过程,又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如是循环不已,由于速度太快,我们的感受是一种宇宙在相续的样子。而实际上,整个宇宙是在每一个瞬息之间生了由灭,灭了又生,刹那生灭,循环不已。这种刹那生灭之相,只有到了八地(不动地)菩萨的果位才能见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全景一时顿现,一关灯,全景顿消。因此整个宇宙是我们能感知的心(中峰禅师称“灵知心”,能见闻觉知)的作用而产生的。如果生灭之妄心一停,整个宇宙的生灭现象也就立即停止了。正是禅宗永嘉大师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里的“觉”是指妄心不动,真心显现的状态。然而,我们凡夫的妄心不能刹那停止,因而所见生

53、灭之相也无法刹那停止。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种种法出生,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有人可能会问:这前念与后念所现的两个宇宙有联系吗?” 答曰:“没有。前念与后念各不相知,因而前念所现的宇宙与后念所现的宇宙没有关联瓜葛,是独立的存在。”华严经菩萨问明品开头便说:“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这里用河中流水比喻。宇宙中前一个相喻作前流,后一个相喻作后流,前流与后流各不相知。这是由于前流和后流均无自性,皆是众缘和合,因而各不相知。而前后可以相牵流,牵引的力量就是因果定律。因果定律是宇宙中万有不变的规律,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虽然妄念在不断生灭,但是能知的心却

54、没有因爲宇宙生灭而动摇。所以中峰禅师说:“生自缘生,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能知之心是永恒不变的,这是我们真心本性。正因爲它永恒不变的作用,才使我们衆生生灭的妄心里观察到宇宙生灭之相,但衆生迷惑,不识真心,只迷在生灭相中。而诸佛在生灭之相中了达有一个不变真心。此谓“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我们每一个念头都各不相知,所现的宇宙也是各不相联,爲什麽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却是相续而没有分断的相呢?这是因爲我们凡夫着相,当看到前一个相时,便立即起念执着这个相,而这个执着的妄念马上又产生了第二个相,由于执着的作用,第二个相与第一个相非常相似,因而在我们凡夫眼

55、中,宇宙成了相续相。实际上第一个相和第二个相是互不关联而独立存在的。比方说,电影底片每张每张都不一样而且独立存在,但在连续放映时,电影机的底片每1/24秒换一张,我们已无法觉察画面的分断了,我们所见的影像就连续起来了。由于念头的不住牵引,使因果互相牵缠,而衆生迷惑在妄相里头,“由是业网牵缠,流转五道。恒随生死以升沉,亘古至今而靡间”。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该见性而不要着于相,朝这个方向上努力。如何努力呢?净宗修学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要知道,阿弥陀佛不是外人,正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性真心,极乐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心所现的境界。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念我们自性名号。所以我们净宗修学以持名念佛为正行,就

56、是把妄念转爲阿弥陀佛这一自性清净名号,净念相继不断,则所现的必定是极乐清净国土。当我们了解宇宙原来是我们相牵不断的念头所产生的现象,才知道宇宙中一切衆生皆是我们同一心念中的生命共同体。因爲我们的这一心念有能出生宇宙万物的功能,因而它的德是爱是慈悲,净空上人把它称爲“爱心”。上人说:“爱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因爲它是能生之源头。“爱是神圣、上帝、真主、圣灵”,因爲它有造宇宙万事万物之功能。所以“爱孕育出宇宙万物。天地万物,无一不是从爱心而生而长。”明白这个真相之后,我们对万物衆生的慈悲关爱之心油然而生,晓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我们同一个生命共同体,不仅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且我们全部

57、紧密团结在一个心念当中!我们说“活在一个地球村里”,或者说“环宇一家”,都是方便说。而真实说,是“我们活在共同的一个念头里!” 所以,哪里还能可以跟宇宙里任何一人一物起对立冲突呢?#第三集6、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么粒子的下面是什么?众所周知,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组成。那么,夸克和电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科学家发现,夸克和电子都不可再分了,似乎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点粒子,因此把它们称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元,就像英语里的“字母”一样。但是,已知的基本粒子并不仅仅是夸克和电子两种,而是多达数百种,而且,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

58、它们的反粒子。我们现在把所有的基本粒子分为三大类,通常称为“族”:轻子族,包括电子、中微子等;夸克族,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这六种夸克和各自的反夸克;媒介粒子族,包括光子、胶子等。非常奇怪的是,除了夸克和电子外,大部分基本粒子都不组成更大的物质结构,例如,中微子总是在宇宙中独来独往,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媒介粒子则只在其他粒子间传递力的作用;还有很多粒子像介子、超子等都极不稳定,通常在极短时间内衰变成其他粒子。我们知道,电子能像地球绕太阳旋转那样绕着原子核运动,但电子能不能也像地球那样进行自转呢?按理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物体在自转时,其转轴上有一个固定不动的

59、中心点,电子既然是一个点状粒子,那它就不会有什么多余的“中心点”,它的自旋也就无从谈起。但科学家证实,电子仍然像地球那样,既公转,也自转,而且永远地以固定不变的速率旋转,这是电子自身固有的性质,称为“内禀自旋”。而且,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与电子相同的自旋。这些基本粒子性质各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为什么在不停地自旋?这些不同的粒子还能不能找到更深层的、统一的内部结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都在困绕着科学家们。为何有四种力? 进一步的问题就是,这么多不同种类的粒子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假如宇宙是由很多微小的、相互间没有关系的物质微粒组成的,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像被“隔离”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宇宙中,就会

60、既无恒星,又无行星和生命,只是一个寂寞的、完全没有事件发生的微粒集合。 幸运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宇宙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力,是它们把散沙般的基本粒子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并安排了宇宙间的秩序。这些力从本质上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这四种力的来源是不一样的。引力源于物体质量的相互吸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就存在引力,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电磁力是由粒子的电荷产生的,一个粒子可以带正电荷,或者带负电荷,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如果一个粒子不带电荷,则不受电磁力的影响,不会感受到排斥力和吸引力。强力主要是把夸克结合在一起的力,所以也叫核力。像电磁力一样,也

61、起源于电荷,不过只是夸克间的电荷,物理学家称之为“颜色电荷”。弱力的作用是改变粒子而不对粒子产生推和拉的效应,像核聚变和核裂变这两个过程都是受弱力支配的。 这四种强弱悬殊、性质各异的基本力,完全控制了我们的宇宙。 现在问题又来了: 四种基本作用力的不同还导致了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根深蒂固的矛盾。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关于引力的理论。我们前面说过,引力源于物体质量的相互吸引,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为什么物体的质量会产生引力呢?引力为什么很微弱却又能在宏观范围内起作用呢?比如说,两个人、两块大石头之间的引力几乎就是零,只有像太阳、地球、月亮这样宇宙中的星体,才有明显的引力作用

62、。 爱因斯坦把这个疑惑给解开了,他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解答:空间本身是有形状的,当没有任何物质或能量存在时,空间应该是平直光滑的,当一个大质量物体进入空间后,平直的空间就发生了弯曲凹陷,这就像一条拉得很平很直的床单上,当放进一个保龄球时,床单就凹陷下去,所谓引力就是因为这样的空间弯曲而导致的。地球在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行,是因为地球滚入了太阳周边弯曲空间的一道“沟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两个人、两块大石头之间的引力几乎不存在的原因就是,这么小的质量使空间的弯曲几乎为零。因此,普通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在这里,引力变成了漂亮的几何图景,引力本身并不存在,它只是空间的几何形变所引起的明显结果。引力的本质就这样被广义相对论圆满地解释了。 但空间的几何形变却解释不了其他三种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似乎都无法通过空间的褶皱来实现。然而,在微观世界里,空间根本就不是平滑的,而是有无数的粒子在剧烈且永不停息地喧嚣,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原理光滑的空间几何概念,在这里被破坏殆尽。 对另外三种力的解释需要量子理论来完成。量子理论研究微观世界里基本粒子的行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最终由数百种不同的基本粒子组成,由于质量小到几近于零,这些粒子的运动轨迹变化莫测,毫无规律可循。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