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实用篇)

上传人:h****2 文档编号:229920022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59.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实用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实用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实用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资源描述:

《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实用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实用篇)(8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实用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共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便利大家学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篇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特别朴实,感情非常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由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孤独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

2、真实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奇,对簇新事物爱好深厚,勤于思索,擅长发觉,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肯定的自学实力,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状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放。”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一、在解题中不经意地出现的小高潮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前两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3、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好吗? 生:(齐答)记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开课前复习旧学问,既可以温故,集中学生留意力,又可以引起学生爱好,壮大气概,烘托一个喧闹的气氛。) 师: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壮美的景色,抒发作者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山行描写了深秋山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深秋美景的宠爱之情。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又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老师赞美的语气回顾已学古诗,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美,也自然地进入了新诗的学习、品尝中。 师:(简介诗人王维)请同学们齐读题目。(生读题目) 师:看到这个题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吗?

4、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谁能帮助他?请高高地举起你的手。 生:我是从书上的注释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师:很好,你读书的时候很细致,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课题中还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请接着! (孩子们长在城市里,都没有见过茱萸,虽然书本上也说明得很清晰,但假如能亲眼看一看这种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东西变得直观清楚。所以,应当在学生介绍茱萸这种植物的同时,老师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画面。) 生:山东,就是今日的山东省,说明作者的家乡在那

5、里。 生:不,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一带,因此王维的家乡应当是在山西。 师:对,这里的山是指华山。那么兄弟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对,应当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师:大家想一想,既然作者的家乡在山西,那他的家里仅仅只有哥哥和弟弟吗?他就没有别的亲人了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还包括他家乡全部的亲人。 生:老师,我补充,兄弟还可以包括他在家乡的挚友。 师:这样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兄弟这个词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亲人和挚友。 生:老师,我发觉还有一个字被我们漏掉了,就是“忆”字。 生:我知道“忆”就是

6、回忆的意思。 师:没错,但谁能把这个“忆”字的意思说得更贴切一些呢? 生:我觉得“忆”字在这里说明为“思念、惦念”更好,因为从“忆山东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乡,重阳节到了,他不能和家乡的亲人挚友在一起登高,畅饮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时候,却可以和亲人们一起欢庆重阳节,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妙的日子,此时的他是多么惦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啊!(热情的掌声) (仅仅是说明诗的题目,孩子就能通过一个“忆”字领悟出整首诗的深刻意义,的确是我没有想到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快速地捕获出诗的内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词逐词理解的铺垫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个“忆”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阳节时忆亲人,不就已经明

7、明白白地诉了读者,此时的作者正是背井离乡,孤寂寂寥,落寞惆怅,正是在这样举目无亲的时候,才会更加真实地思念家乡亲朋。因为有了解题时的深切领悟,所以进入古诗学习环节时,不管是小组探讨,还是课堂汇报,学生能把握住重点,水到渠成,异样轻松地学习。) 二、在表演中捕获学生灵魂,强化训练目标 师: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天,满怀心事的他独自出来漫步,一不当心误入了时空隧道,来到了科技发达的今日。而你就是王维,今年又正好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你的面前就放着一部电话,诗人王维,你能紧扣住自己所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发挥你大胆的想象,向你远在家乡的

8、亲人倾诉你的思念之情吗? 众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王维在现代社会,那他的亲人不是在唐朝吗?唐朝那时侯有电话吗? 师: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就是想象,大胆的想象,这不正是“超级变变变”吗?(齐笑,掌声) 注:“超级变变变”是日本的一个消遣节目,该节目要求参赛者发挥出大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道具表演诞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该节目不仅在日本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纪录,在全球发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果,我班就有许多这个节目的超级fans。老师急中生智,用上这个孩子喜爱的节目的名字,在无意当中为这个环节激了趣,造了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表演: 生1(

9、扮演王维);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请问是姑姑吗?我是您的侄子王维。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维啊!你现在在哪里呀? (在口语交际中随时留意运用礼貌用语,表示对别人的敬重,这样的训练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生1:姑姑,今日是中秋节,我是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给您打电话,姑姑,我可真想家里人啊!大家都还好吗? 生2:大家都很好,刚才在赏月的时候,我们人人可都记挂着你呢! 生1:姑姑,中秋佳节,正是人月两团聚的时候,你们吃着香香的月饼,可千万别遗忘了我,肯定要记得给我留一份啊,我已经好久没能吃到家里的月饼了。 生2:好的,肯定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来看一看啊? 生1:姑

10、姑,窗外是万家灯火闪耀,窗内是家家户户共享天伦,而我就只能一个人孤寂的在这里,我真的是很惦念你们!虽然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恒久和你们在一起。我现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等我做完了手头上的事,我肯定尽快和家人团聚!姑姑,祝大家中秋节开心!再见! 生2:别难受,我们会想着你。保重身体,早点回来,再见! (这段学生的表演不行否认是经过了老师的加工,但学生能基本上扣住本诗的主题来进行即兴的表演,优点是应当值得激励的。但我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学生的语言功底太过浅薄,语言随意且不够严密。诚然在表演的时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说出来的话都应当紧扣住整首诗的基调和感情,而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就

11、是学生的台风太过拘谨,惊慌,学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来进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足与老师平常是否严格训练大有相关。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张力,提倡人性的释放,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百无禁忌、童真无损、童趣无限、童心无畏、童爱无拘将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重大的责任!) 听听学生在汇报时的精彩发言,品品学生在朗诵时的入情沉醉,读读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板书:“思念亲人”,“惦念挚友”,“孤寂孤独”,看看学生精彩的即兴想象表演,不仅听课的家长为之动容,为之喝彩,就连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着,澎湃着。一位家长在参与完开放日的活动之后,激烈地在“学

12、生成长记录手册” 上写道:“听了两节课,感受特别深,我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孩子是多么华蜜啊!这是一个敬重的课堂,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这是一个生命的课堂!老师不仅注意了对学问的传授,还注意了对孩子品行的教化,引导”另一位家长听完课以后,就连忙拉着我的手,激烈地说:“老师啊,我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真的。以前都是由我们的老师讲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孩子们脑海里可充溢了多数的小问题,做老师没有两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啊!”家长的赞誉当然可喜,但无形中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一种责任! 古代诗歌言简意丰,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是不朽的文化财宝。教科书中节选的诗歌,以及老师的排疑解难,悉心诱导都只是起到

13、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教学古诗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孩子对古诗的爱好,要孩子做到发自内心喜爱它,爱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明,只是那寥寥几字,就足以令人激昂、伤怀,这正是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学习诗歌也好,散文也好,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沟通,相互切磋,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中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醒,潜能得到显发,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身心得到愉悦正是新课标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化,生命发展的教化,而这,正是须要我们老师怀着对教化事业的真心,饱含对孩子的真诚,倾尽我们的真爱去努力实践,热忱奉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篇二 一、感受课题,课前铺垫 1、一

14、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诗静夜思,还记得吗?谁写的?会背吗? 2、你们知道吗,刚才背诵的静夜思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这是香港的老百姓评比的,今日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思亲佳作,它排在第五,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前板书诗题。 齐读课题。 二、揭示课题。初读古诗 1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忆,兄弟,感觉到一种思念亲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更惦念亲人;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 2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 3. 同学们读得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维原委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首千古绝唱呢?谁在课前预习了这部分?给大家展示一下:作者,背景。 4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年少的王维却早早的品尝

15、到漂泊他乡,孤独一人的味道,心中怎能不思念亲人呢!下面我们就怀着思念之情来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诗,听录音读,生听准字音,感受节奏,韵味。 4.生自读,并画诞生字。 5. 生字宝宝也来了,快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课件)看到大家驾驭的这样好,生字宝宝满足的离开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怎么样?把生字带回课文再读,留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5.指名读,订正读音,节奏。(出示课件) 6 你们读得真棒,下面我们就来细致的品读这首诗吧。请你们自由读古诗:逐字逐句的体会诗句,不明白的地方看书下注释,查阅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 三、抓诗眼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谁来汇报你读后的感受?(诗

16、人很孤独)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抽读。 3.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同学们,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生疏的,看到全部的面孔也是生疏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不过老师有个疑问:当时的长安是喧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喧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孤独呢? 还从哪个字看出来? 4.重点体会“独”。 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在你平常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喧闹的时候,而他却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

17、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独自由外、人地生疏的孤独心情呢?指导朗读。(生读后总结)有孤独的感觉,很孤独,特殊孤独 (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苦痛啊!看谁能真正了解王维,想象合理: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经常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

18、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经常_,面对今日的良辰佳节,_ 3.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际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_每逢佳节倍思亲_”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

19、离人之心! 4.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出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众人团聚欢乐的重阳佳节,远在异乡的王维可能在哪里?他看到的什么情景?他耳边传来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有的说,王维可能在旅店里,听见街上人们呼朋引伴相约去登高,而自己却孤独孤独,非常惆怅,想起了遥远的家乡与亲人;有的说,王维也随着人流来到当地的高山上,望见大家都插上了茱萸,不由地想起往年与兄弟们一起说说笑笑,一起登上家乡的峰的欢乐情景,嘴角不由出现出笑意。而这时一阵热闹声让他意识到自己是旅居他乡的客人,不由心中出现出淡淡的乡愁,他极目向远处望去,可浮云遮望眼,他多么想插上翅膀,飞到

20、家乡,飞到亲人中间呀!谁能把他此时的感受读出来. 5.指导诵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听出了孤独,听出了孤独,听出了思念。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他想象到家里的亲人在干什么呢? 2.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诗句“遥”字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少一人”? 4.想象画面:读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说诗意) 4.出示重阳节的风俗,触景生情的王维心中该是多么难受啊!谁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

21、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出示书法作品。 是呀,这短短的四句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是它却能将人们的思乡之苦、思乡之痛精确而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深受人们宠爱。 看,著明书法家王砚辉老先生来自农村,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挥毫写下一幅书法作品。读。 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把对大陆的无比思念之情寄予在他那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之中。(出示一幅书法作品)读。 很多漂泊在外的华裔侨胞也都喜爱用这首诗来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眷恋:。读。 老师信任,当你们长大以后,当你远离家乡,甚至远离祖国母亲的时候,你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读 老师更信任,将来你们也会写下更加精彩的诗来表

22、达你们的思乡之情。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结束语: 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200多年,当我们今日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遗忘亲人,不要遗忘家乡。月是家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篇三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

23、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订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爱好: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老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厚,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依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王维。唐代着名诗人,九岁

24、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寂)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寂孤独,因此,比平常更加思念亲人。) (4)其次句:今日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肯定很难受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

25、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绽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索后沟通。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举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观书有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 能娴熟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深化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感受课题,课前铺垫 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很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

26、思念。今日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尝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揭示课题,初读古诗 齐读课题 1、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忆,兄弟,感觉到一种思念亲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 2、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 3、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可是有一个人在这一天却是闷闷不乐的,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学了这首诗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4、下面我们就来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诗,学生自读,并画诞生字 5、指名读,订正读音,节奏 了解诗人。 你们说得真棒,看到大家驾驭的这样好,我们就来细致的品读这首诗吧。 三、抓诗眼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谁来汇报你读后

27、的感受?(诗人很孤独)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同学们,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生疏的,看到全部的面孔也是生疏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3.重点体会“独”。 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在你平常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喧闹的时候,而他却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独自由外、人地生疏的孤独心情呢?指导

28、朗读。(生读后总结)有孤独的感觉,很孤独,特殊孤独 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苦痛啊!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经常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经常_,面对今日的良辰佳节,_ 2.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际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

29、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

30、里看出来? 2.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诗句“遥”字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少一人”? 4.出示重阳节的风俗,触景生情的王维心中该是多么难受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 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团聚在一起, 是多么让人兴奋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 不能会面此时此刻,兄弟们肯定也在登高聚会,思念着我呢。 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 同学们,情愿和王维一起追忆一下那久违的画面吗?让我们闭上眼边读边想。读这两句诗。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

31、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对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 2、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聚场面,大声地吟诵着 就让我们都来做一回王维。再次深深地惦念山东的兄弟吧!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结束语: 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200多年,当我们今日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遗忘亲人,不要遗忘家乡。月是家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株儒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

32、兄弟的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闻能以此避灾。 忆:惦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远离家乡。 佳节:美妙的节日。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独自由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庆祝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日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

33、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日是重阳节,家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觉只少了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孤独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殊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其次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心情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加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心情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子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34、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育学习古诗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四、课时支配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话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主回答。 秋天是漂亮的季节,不过,在古人看来,秋天也是简单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所以不少古代的诗人发出了类似的感慨!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夜书所见。(老师板书课题)

35、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解读诗题 1.“夜”是指晚上。 2.“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3.“所见”是什么意思呢?(所看到的)。 4.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依据拼音、注释学生自己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2.老师示范读并且正音,师生探讨生字的认法。 萧篱上下结构 促织深左右结构 看注释解决萧萧、挑、促织、篱落的意思。 3.同学互读诗文,订正发音。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默读古诗,思索: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望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 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

36、所听到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下来。 2师: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 (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 假如学生回答不上来,就短暂不作解答,进入下一环节。 (五)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化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指风声。 (4)其次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

37、独自由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寂孤独的心情就会很简单想起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想家。 (6)看到这样的秋景,很简单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7)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孤独,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说得好的赐予表扬。) 诗文大意:萧萧的秋风吹动着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在外地做客的诗人不禁惦念自己的家乡。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值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

38、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找同学来说一下课本上的插图画的是什么。 (3)读到这一句,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望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望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 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 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4)师:是的,诗人望见儿童玩得那么兴奋,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

39、孤独的心,忽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根据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依据状况调换词语、诗句的依次。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依次调换一下。 谁来依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诗文大意: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6)指名读诗,全班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深化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留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仔细地听一听。师配

40、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学生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4.全班齐读。 (七)拓展延长,质疑问难 1.在秋天的夜晚,四周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静夜思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简单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爱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沟通。 (十)板书设计,突出主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梧叶促织一灯明 听:寒声思乡之

41、情 感:动客情 其次课时 (一)感受课题,课前铺垫 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很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今日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尝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前板书)齐读课题。 (二)解读诗题 1.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2.“忆”是什么意思?(思念) 3.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就在这一带。 4.诗题是什么意思呢?找同学来说一下。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远在家乡的兄弟。 或者说,在重阳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依据拼音、注释学生自己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思索: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

42、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2.学生回答问题。也可以依据诗题回答。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由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3.同桌互读诗文,订正发音。 (四)抓住诗眼,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诗眼是指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 首先,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说说你读完全诗后的感受?(诗人很孤独) 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同学们,本句中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 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 (诗人所处的环境是生疏的,看到全部的面孔也是生疏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不过老师有

43、个疑问:当时的诗人所在的城市长安是喧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喧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孤独呢?还从哪个字看出来?(独) 3.重点体会“独”。 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在你平常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 有孤独的感觉,很孤独,特殊孤独 其次,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 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苦痛啊!

44、 1.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出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众人团聚欢乐的重阳佳节,远在异乡的王维可能在哪里?他看到的什么情景?他耳边传来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指导诵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听出了孤独,听出了孤独,听出了思念。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再次,感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一句写了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 2.朗读:遥知兄弟登

45、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诗句“遥”字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少一人”? “遥”指远。“少一人”指少了诗人自己。 4.由于重阳节有这样的风俗,触景生情的王维心中该是多么难受啊! 绽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妙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5.角色体验: 假如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些什么? 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 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

46、萸, 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团聚在一起, 是多么让人兴奋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 不能会面此时此刻,兄弟们肯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 同学们,情愿和王维一起追忆一下那久违的画面吗? 让我们闭上眼边读边想。 5.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 (五)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200多年,当我们今日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

47、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遗忘亲人,不要遗忘家乡。月是家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完成本课的基础训练 (七)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兄弟 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篇六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相识“忆、异、逢、佳、倍、插”6个二类字和“忆、异、逢、佳、倍、插、遍、遥”8个一类字,能通过对比辨别出“异”上半部分“巳”与“已”的区分,知道“插”的正确笔顺,正确书写“遥、插”。 2、简洁了解诗人王维,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诗句的也许意思。结合王维

48、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阅历,想象并体会诗句表达的诗人思乡思亲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随着夏天的脚步渐渐远去,我们又迎来了漂亮的秋天。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秋风响起,落叶归根,会引发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今日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思乡佳作,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作者,阐释题意。 1、说说对王维的了解,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指导书写。“忆”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个“忆”字,你

49、从题目中还知道了什么?请大家轻轻打开书36页,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来说。 (1)在这里“山东”不是指现在我国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板书:家乡)。王维不到17岁就与弟弟王缙离开家乡到当时全国最喧闹的城市首都长安游学,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市。 出示示意图,介绍两地之间的也许距离。(两地间高速马路路程为536千米,驾驶汽车需6小时45分钟。假如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每天走十个小时,也要半个多月才能到达。) (2)重阳节: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特别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风俗。 (3)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将茱萸插在头上,据

50、说可以消灾避邪。(逐步将诗题板书完整) 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惦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留意语调低沉缓慢。 题目平实朴实,内容也看似平常,但是为什么这首诗会流传千古,被人们广为传颂呢? 三、创设情境,读中悟情。 1、学习诗歌,“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有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读古诗有三个层次,三种境界:读得正确流利读懂意思读出感情。 (一)读正确流利: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订正读音; (3)去音后男读女读,读出节奏; (4)提诞生字并归类,小组开

51、火车认读并组词,沟通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当留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佳倍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遥遍 板书:“异”。师示范“插”的笔顺,生练习书写。 (二)读懂意思: 1、诗句读通了,我们还要读懂诗句的意思。沟通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法小结:查资料、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或生活阅历、反复诵读。 2、先轻声或默读古诗,依据下面的注解与插图,想想全诗也许是什么意思,能说出也许意思即可。同桌沟通想法,指名汇报。 (三)读出感情: 同学们对诗句的意思理解得很精确。师错误范读。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哪些诗句或者字词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难过的心情?在书

52、上圈画出来。 1、(板书:独)汉字是会说话的。细致看看“独”字,透过它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句式,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时,王维独自一人。 (生病时、空闲时、遇到困难时、写出一首好诗时) 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请体会王维此时的心情,带着王维的感受再读第一句。 2、即使生活在繁华都市中,即使满腹才华被人赏识,孤寂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为刻骨。诗人把满腔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句中?(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合

53、了诗人的情感和心血。 你们认为哪个字诗人用得最好?为什么不说“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偏偏要说“倍思亲”呢?同桌探讨。(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剧烈,又表明王维平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思亲) 诗中提到的“佳节”还会是哪些中国传统节日?生回答时,师补充相关习俗。 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节日,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那么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同桌沟通,想象说话,说出人物的动作神情: 节到了,王维看到,想起家乡的亲人,。 (师:春节看到家家户户热喧闹闹地一起包饺子、放鞭炮泪流满面) 家乡的人,家乡的

54、事,即便只是一句一般的问候,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都令王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配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它道出了多少天际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呀,我们可以想象: a、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团聚一堂,远在他乡求学的孩子们,会在心底静默地念起: b、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打工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c、每到国庆节,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会面对祖国深情地说: 3、虽然心中倍思亲,但重阳节这天,王维还是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任思绪飞越千里,他会在脑海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苦痛的味道令人心碎啊!王

55、维只能面对东方,含泪吟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又会想些什么呢?的确,家乡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啊!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肯定也会面对西方,大声喊出(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4、胸怀大志的王维年少早熟,为实现自己的志向甘心忍受离别的苦痛,只能把自己的绵绵思乡之情融入到诗句之中,正因为对亲人的眷恋,对家乡的依恋,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妙情感,所以这首诗直到今日还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现在让我们再次读读这首诗。(配乐背诵) 5、总结学法。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眼含热泪,神情愁闷的诗人王维。这节课,

56、我们通过逐次逐句地品,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真实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希望今后在学习古诗时,同学们能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 四、延长课外,拓展阅读。 古时候交通、通讯极为不便,人们长时间外出时只能靠诗歌来抒发自己思乡思亲的苦痛心情,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思乡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一些名篇更成为千古绝唱。 出示: (1)学过的思乡诗歌题目:秋思长相思泊船瓜洲; (2)朗读补充的诗歌。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qi),不敢问来人。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q)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有爱好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接着收集王维的诗歌或者思乡

57、诗歌进一步阅读、品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篇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教学打算: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阐释题意。 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很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首诗静夜思。今日让我们再来品尝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1、 了解王维吗?谁来说说?指名说。( 师依据实际状况补充王维的资料,顺出示幻灯片简介王维。)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爱在重阳节做什么?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的意思、在那天人们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