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口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2989541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市城口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城口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城口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城口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城口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城口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8七下肇源期末)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五岭逶迤腾细浪,_。(毛泽东七律 长征) (2) 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 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 (4) 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 (6) _,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7)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_,_”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8) 杜甫望岳中“_,_”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

2、出了诗人的心胸气魄。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 (5分) (2019八下西城期末) 学校语文组筹备“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主题活动时,找到以下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对于很多人而言,最早接触并体会家国情怀是在传统诗词中。通过历代诗人留下的优秀诗词,让我们拥有了家国情怀。在唐代边塞诗里体现出的磅礴的家国情怀,每每读来无不令人为之惊叹和振奋。譬如: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坚毅;(甲)“(乙)”的 (丙);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矫健从容。到了两宋时期,家国情怀更是成了传统诗词的主旋律。苏轼在他

3、的词里怀古伤今,抒发报国之志,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激昂壮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心胸。辛弃疾则在他的词中怀念沙场和军旅生涯,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他希望力挽狂澜,实现重整河山的理想追求。当然,除了上述所说的诗人外,还有很多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如陆游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表现了他报国之志未酬的悲愤与不甘。即便是婉约派的掌门人李清照,也有阳刚之气的诗作“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种浩然正气,就应该长存于天地之间。 时光流转,风云变(

4、 )。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表现。家国情怀,本来就离我们不远,从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陪伴我们一生。(1) 给加下划线字注音,在括号里填入汉字,对加下划线字笔顺做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磅礴(b) 风云变(换) “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B . 磅礴(b) 风云变(换) “乃”字的最后一笔是“”C . 磅礴(b) 风云变(幻) “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D . 磅礴(b) 风云变(幻) “乃”字的最后一笔是“”(2) 第段画线句表达有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3) 在第段(甲)(

5、乙)(丙)三处填入相应的内容,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甲)韩愈 (乙)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丙)潇洒放任B . (甲)王昌龄 (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丙)慷慨坚定C . (甲)孟浩然 (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丙)飘忽不定D . (甲)苏轼 (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丙)孤独高洁(4) 在()()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5)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 A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

6、之任蜀州)B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D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3. (2分) 阅读下面名著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 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 鲁提辖气愤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 须不曾少

7、了你酒钱!”“三人”除鲁达外,另两人是谁?鲁达冲冠一怒做了什么事情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2) 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 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 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选段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四、 综合性学习

8、(共1题;共12分)4. (12分) (2013陕西)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_、_、_的回忆。(1) 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2) 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3) 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才会留下_、_、_的回忆A无悔 B充实 C持久。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3分)5. (25分) (2016徐闻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拐杖岳勇我

9、和二弟,三妹离开湖北老家来广东工作十多年,在老家那栋老式的砖瓦房里,只剩下父亲和母亲两位老人家相依为命。一天,我收到一封从老家寄来的信。一看信封上那久违而又熟悉的笔迹,我就知道是父亲写来的。父亲在信中末尾说:“你们兄妹已久未回家,家乡的面貌只怕已经忘了吧?为父年事已高,前日在屋后苦楝树下绊了一跤,腿脚已不大灵便,急需拐杖代步”我们三兄妹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立即到商场买了一把上好的檀木拐杖给父亲邮了回去。谁知一个月之后,父亲又将拐杖给我寄了回来。我以为父亲嫌这拐杖不好使,便又重新选购了一把不锈钢的,而且不定期带有报警灯,若是摔倒,便会发出“嘀嘀”的声音。谁知这把拐杖寄回不久,又被父亲退了回来。这回

10、我们都傻了眼,不知父亲此举是何用意。最后还是三妹聪明 , 说:“爸爸嫌这拐杖比不上别人家的,不够档次呢,咱们重新给他买一把最好的吧。”第二天,我们托人从深圳带回来一把最新式的拐杖,不仅能放音乐听收音机,走累了还能当椅子坐,碰上下雨天还能当伞用。我们将这根集高科技于一身的新式拐杖寄回家,这才松一口气,心想父亲这下该满意了吧。谁知二十来天后,父亲又将这把精挑细选的拐杖寄回给了我。我瞅着退回来的拐杖直皱眉头,心里老大不高兴,二弟和三妹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了?怎么越老越难伺候了?”我们商量了半天,决定写封信去问一问父亲到底想要把什么样的拐杖。谁知我的信还没有寄出,却收到了母亲从家里发来的电报:父病,

11、速归。我看了心中七上八下,与弟弟妹妹商量说:“要不咱们都回去看看吧?”二弟面露难色,一边拨打着手机一边说:“公司的事正忙着呢,这一时半刻哪抽得开身。”三妹也说:“是呀,我明天就要出差去日本,还指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咱妈也是的,人老了谁没个小病小痛的,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大哥,要不你先回家看看情况再说吧!”我一想,也只好如此了。回到家,家里大门紧闭,邻居说你爸妈已在人民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呢。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多年不见,父亲已经苍老得快让我认不出来了。看着面容憔悴脸色苍白的父亲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我心头一酸,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了。看见我,父亲呆滞无神的眼睛忽然一亮,急忙握住我的手,双眼却直

12、往我身后瞅:“他们两个呢?”我脸一红,嗫嚅着说:“他们这几天太忙了”“哦!”父亲苍老的脸上掠过一丝失望的神色,目光又渐渐黯淡下去,双目似闭非闭,忽然,一颗浑浊的泪珠沿着鬓角流了下来。我心里一颤,急忙抓紧父亲的手,头却羞愧地垂了下来。不一会儿,父亲进入了似睡非睡的状态,口里却还似乎念念有词。我侧耳一听,却是在喃喃自语:“拐杖拐杖我的拐杖”我回过头来问母亲:“不是给爸买了几把拐杖了吗?他怎么”母亲看看父亲,又看看我,核桃壳般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傻孩子,你忘了你们小的时候,不是跟你爸说过,等他老了,你们要做他的拐杖,陪你爸到北京看天安门、看长城的吗?你爸的拐杖,就是你们兄妹三个呀!”我顿时惊呆

13、了,心似乎被某种动物噬咬着,一阵阵地痛着。这天半夜里,父亲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1) 通读全文后,我们明白了“拐杖”在文中有两层意思:_;_。(2) 文中第段中说“我们三兄妹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第段中又说“最后还是三妹聪明”,联系后文,体会作者“明白”“聪明”的两词感情色彩的变化与作用。(3) 文中有两处对父亲进行了神态描写,找出其中一句来,并稍加分析。(4)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但又有所不同。请从记叙的中心与抒发的感情两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6. (18分) (2016九下荣成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留两个柿子看树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

14、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

15、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

16、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我愕然,转而一阵心酸。是啊!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真难过!(1)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 试分析第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3) 体会第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

17、作用。(4) 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5) 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6) 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曾经说过:“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她整天吃红的(注:红的,指高梁饼子)”。结合选文和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0字以上)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 (2017九上赫章期末)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18、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陈涉世家)【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节选自隆中对)(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苟富贵,无相忘 _时人莫之许也 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将军岂愿见之乎?(3) 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19、 尝与/人佣耕B . 亮/躬耕陇亩C . 先主/器之D . 将军/宜枉驾顾之(4) 两文段中的陈涉和诸葛亮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_;但两文作者在突出这一特点的写法上略有不同,甲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_、_描写来表现,乙文主要是通过_来表现的。 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8. (1分) (2017八上鄂州期中) 写作题目:最令我_的一个人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考生本人的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1、1-2、1-3、1-4、1-5、1-6、1-7、1-8、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1、2-2、2-3、2-4、2-5、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3-1、3-2、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4-1、4-2、4-3、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3分)5-1、5-2、5-3、5-4、6-1、6-2、6-3、6-4、6-5、6-6、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7-4、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