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填空题简答题的解题策略--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29888239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7.8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生物填空题简答题的解题策略--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三生物填空题简答题的解题策略--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三生物填空题简答题的解题策略--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填空题简答题的解题策略--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填空题简答题的解题策略--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 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第47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考 点突破 一-必对应训练1.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答案 D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草原上的动物以奔跑和挖洞生活的居多;任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逐渐递减的;分解者和生产者是必不可少的。2.(2009年武汉模拟)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2(X)6年的主题是“湿地和减贫”。下列有关

2、湿地生 态 系 统 的 叙 述 中 不 正 确 的 是()A.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B.湿地能通过物理沉降或生物分解等方法净化污水C.湿地具有调洪蓄水的能力D.湿地中细菌的硝化作用实现了自然界中N 2向硝酸盐的转化答案 D解析 湿地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天然的蓄水库,具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的作用;湿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等作用消除污染,对水体和土壤环境起到净化作用;细菌的硝化作用实现了自然界中的氨(N H J向硝酸盐的转化.3.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B.人的作用突出,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

3、向发展C.有机物基本上保持在系统内部,基本上实现物质的自给自足D.抵抗力稳定性低,易受旱涝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答案 C解析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人的作用突出,种植哪些植物都由人决定,需要人不断劳动,才能保证农业生态系统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系统内的生物成分,除按人们的意愿种养优势物种外,其他物种通常要予以排除或抑制,导致系统内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差,容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农业副产品,往往被大量的输出到系统以外,所以需经常输入大量的物质,如肥料、种子等,才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常进行。4.下图为生态系统结

4、构的关系图,a 代表的成分是(),0生 物 群 落 中生态系统1垃 无机环境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答案 B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 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 是消费者.5.(2008年上海生物,1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一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答案 A解析 蓝藻为原核生物,同时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同时也是分解者;生产者绝大多数是绿色植物,也有少部分是单细胞生物和原核生物,综合所述,可知A项正确。6.

5、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B.C.D.答案 A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而有些植物如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消费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以外,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以及含有菌绿素的光合细菌如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等,还有蓝藻,它们都是自养型生物,所以也是生产者.消费者是异养类型中的捕食或寄生类型,不包括腐生类型.如以上所述的宛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细苗或真菌,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都属于消费者.

6、分解者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除了营腐生生活的各种细菌、真菌外,还有以枯木、粪便等腐败物质为食的甲虫、白蚁、金龟子、蚯蚓、蜕螂及软体动物等。秃鹰以腐肉为食,撕咬后的食物碎屑也便于分解者分解,所以,人们也将它们归入分解者的行列。7.如 图 是 一 个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食 物 网 的 结 构 模 式 图,下 列 叙 述 中,不 正 确 的 是()/国、国,回一 回一 回 X t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 0%,则H的数量不会发

7、生明显变化答案 C解析 A项中,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A-B-H;A-C-D-H;A-C-F-G-H;A-E-D-H;A-E-F-G-H,共五条,表述正确.B项中,在该食物网的五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中)、第四(链、中)和第五(链、中)营养级,表述也正确。C项中,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表述不正确。D项中,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的这种相

8、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软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表述正确。8.图 为 一 个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食 物 网 的 结 构 模 式 图,下 列 有 关 叙 述,错 误 的 是()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H占据3个营养级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 D 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图中A、E均为生产者 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B.C.D.答案 D9.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 物 只 构 成 条 食 物 链。在 段

9、时 间 内,如 果 甲 的 种 群 数 量 增 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答案 D解析 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一丁一甲一乙;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10.在下列食物链中:若食物链中无小鱼,而大鱼以小甲壳动物为食,则大鱼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硅藻f 小甲壳动物f 小鱼大鱼答案 增加解析 由于食物链中的小鱼没有了,导致大鱼由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即营养级降低),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获得更多的能量,所以大鱼的数量将增加.与此相似的有:在下

10、列食物链中,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增加.绿色植物f 蝉f 螳螂f 黄雀f 蛇-,解 题探究-生态系统成分的考查【例1】(2008年广东生物,1 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答案 D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大多为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色 变 式训练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11、.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定都是分解者答案 D解析 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的形成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食物链与食物网的考查【例2】下 图 表 示 某 生 态 系 统 中 食 物 网 的 图 解,下 列 相 关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桂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

12、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答案 D解析 考查食物网的分析.此食物网中有八条食物链。叶状虫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含量最多的是柳树和合欢树。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色 变 式训练下 图 所 示 是 一 个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食 物 网 的 结 构 模 式 图。下 列 各 项 叙 述 中,不 正 确 的 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 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

13、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答案 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戊都是生产者。与丙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还有乙,因此丙的数量减少辛可以从乙处获得能量,因此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辛在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同 考链接 一1.(2 008年上海春季,2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A.4条 B.5条 C.6条 D.7条答案 C解析 该食物网中a、b是生产者,共有6条食物链。a c-*d e;a-f g e;a-f h-i;b

14、Tc-*d-*e;be;b-+g-*e。2.(2 007年重庆理综,1)稻一鸭一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合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 系 统,下 列 叙 述 错 误 的 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答 案 C解析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C项中漏掉了其他动物和微生物等。3.(2 007年江苏生物)

15、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 果 有 人 大统 造 成 的 影 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B.水稻虫害严重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答案 B解析 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在此生态系统中,害虫和蛇分别是青蛙的食物和天敌,若大量捕杀青蛙,对这两种动物的影响最大.即青蛙的减少,会导致害虫的增多,害虫的增多可导致作物的减产。4.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A.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酵母菌答案 B解析 考查生产者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只有生产者能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通过营养关系进入生物群落 题中的

16、硝化细菌虽然属于生产者,但它不能转化太阳能,它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利用的能量是氧化氨或亚硝酸所释放的化学能。5.(2 006年天津理综,1)卜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 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 方 向 和 物 种 联 系。下 列叙 述 正确 的 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C解析 此食物网中有6 条食物链,丁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戊所固定的太国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向此生态系统大量

17、引入外来物种,很有可能会对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物种构成威胁,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故C正确。实验在平时 食物、生物类型、食物链、营养级之间关系及推断(2 009年潍坊模拟)卜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J 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食虫鸟鼠蛇腾tdii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V食虫鸟V鼠蛇鹰 7 7 7(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X10?k J,则鹰最 终 获 得 的 最 大

18、 能 量 值 是.(3)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 条。(4)蛇和鹰的关系是.b+d C.ab+dD.ac+d答案 B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下去.4.如 图 表 示 某 湖 泊 生 态

19、 系 统 的 营 养 结 构,a-e代 表 各 营 养 级 的 生 物,下 列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是)A.共有三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Xl()9kj,d含IJ X K/k J,贝ij a至少约含4.5 X 107 kj答 案B5.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C.般情况下,为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

20、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 案A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应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6.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A.16.2%B.5.7%C.11.3%D.15%答 案B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解题探究-能量流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例1】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

21、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培育转B 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 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答案(1)捕食:虫吃水稻(或杂草)或鱼吃虫(或其他草食动物);竞争:水 稻(或红萍)与杂草竞争;寄生:病菌寄生在水稻上;互利共生:红萍与蓝藻共生(2)化学(3)昆虫会进化(或产

22、生抗性)(4)见下图解析 本题涉及到的生物有:水稻、红萍、病菌、害虫、杂草、鱼、蓝藻,解答时要逐一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昆虫由于繁殖速度较快,进化也会相对较快,应及时通过生物技术更新品种;绘制生态系统能量图时要注意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以及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例2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 0%,那么该人每增加 1 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A.1 0千克 B.2 8千克 C.1 0 0千克 D.2 8 0千克答案 D解析 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及计算.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植物一

23、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千克,消耗0.5 +0.1=5千克植物;植物-羊一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 5千克,消耗0.2 5 +0.1 +0.1=2 5千克植物;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一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 5千克,消耗0.2 5+0.1 +0.1 +0.1=2 5 0千克植物。所以人要增重1千克,共消耗植物2 8 0千克.-局 考链接 一1.(2008年上海生物,3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 的 比 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C甲 一 乙 一 丙一丁/丙D.甲 一*乙、丁答案 A解析 由捕食关系构成的

24、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不能超过20%,这一规律可以近似地转化为同化有机物的传递量来进行比较;乙与丙之间接近,因此可断定为属于同一营养级,与甲或丙之间都在IO%。%范围内,可构成捕食关系,因此应选A。2.(2 0 0 6年 上 海 生 物,9)图 中 食 物 网 中 的 猫 头 鹰 体 重 每 增 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兔()植物 猫头鹰鼠A.200 g B.250 g C.500 g D.l 000 g答案 C解析 该题有2条食物链,但因计算的是猫头鹰和植物的关系,则可当作“1条”链来看;“至少”提示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有20 g+20%+20%=500 g.

25、3.(2007年四川理综,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农作物沼渣沼液作肥料林地|家禽家畜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 案C解 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主要成分,生产者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不会因生态系统的改变而改变。4.(2 0 0 7年 山 东,3)下 列 有 关 生 态 系

26、 统 功 能 的 描 述,错 误 的 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了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 案 C解析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是正确的,但是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人类未参与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人类利用能量的问题.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存在两个关键环节,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A 项是正确的.5

27、.(2 007年广东,1 6)“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 户(人)和 沼 气 生 产(微 生 物)四 个 子 系 统 构 成。该 生 态 农 业 模 式()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答案 C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是不循环的;在生态农业模式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也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一些物质,如粮食、饲料等。一 实验在平时 食物网为载体能量流动为核心的综合考查(2 008年上海生物,

28、38)下图中甲图表示 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 是 分 解 者 又 可 作 为 消 费 者 食 物 的 生 物 是.(2)请 根 据 甲 图 中 的 生 态 系 统,写 出 乙 图 中 能 量 金 字 塔 各 营 养 级 的 所 有 生 物 名 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所示。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O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上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死该虫的含磷杀虫剂,

29、则蜘蛛数量将。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 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 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 而 导 致 生 态 系 统 的 自 动 调 节 能 力,容易受到破坏。答案(1)细菌(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3)一龄幼虫(4)减少细菌一线虫一沼 蟹(言之有理即给分)藻类一线虫 沼蟹(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解析 分析甲图可知,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线虫的食物;在乙图

30、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藻类、大米草,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和蜘蛛;观察丙图可知:一龄幼虫时,曲线下降最快,单位时间内死亡率最高;根据甲图中的食物网可知,当杀灭食草虫时,蜘蛛首先受害,数量减少,同时大米草增多,大米草的遗体和落叶增加,细菌增多,通过细菌一线虫一沼蟹这条食物链,导致沼蟹数量增多,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藻类大量繁殖,线虫增多,从而沼蟹数量增加;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如果人为的造成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下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变 式训练下列表格内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

31、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生物a.bi浮游植物(aP也)9 0008 100浮游动物(aP b2)700600又翅目幼虫心3,必)150120摇 蚊(如,b4)I 000900太 阳 鱼(a5 b5)200210妒 鱼(期,b6)4530注:5表示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 i 发示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取的能量;i 表示生物类群。双翅目幼虫浮游动物浮游植物(I)该池塘生态系统内食物链的条数为 条,其 中 处 于 第 四 营 养 级 的 生 物 是。(2)该生态系统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3)生 态 系 统 的 能 量 流 动 渠 道 是;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

32、途径有 条。(4)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 n 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 n-1 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5)一年内,“b,”的利用途径有:。(6)对人而言,如果从该池塘生态系统获取最大能量,可采取的措施有:o(7)“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一双翅目幼虫太阳鱼”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对太阳鱼的影响是。答案(1)3太阳鱼和妒鱼(2)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3)食物链和食物网4 (4)1 8.5 2%(5)未被利用,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 ml+m2答案 D1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示意图。由于呼吸的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部分地流入下

33、一个营养级。以下对图中“呼吸”的理解正确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A.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B.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全部能量C.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分解者通过呼吸从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得到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答案 A解析“呼吸”不是仅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全部能量;不是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图 中“呼吸”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2.(2009年南京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

34、,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 位 为kcal/(n?年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A.(2)B.C.D.答案 B解析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160X 1 0 0%1%,故正确;转移到A中的所有1501000能量中,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部分不能再被分解者利用,另外也可能有部分形成化石燃料等而未被分解者利用,故错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故也错误;当

35、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食物链缩短,1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散失减少,比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能量,故正确.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效率为5%1 0%C.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食动物的同化作用答案 B1 4.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卜图所示的食物网,B.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沿食物链传递D.能量流动始终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请据图回答:(1)这个食物网包括 条食物链。(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哪儿个营养级,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3)当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系统的能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输出系统的能量;生态系

36、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4)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 00万千焦。按 1 0%能量流动效率,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 万千焦.(5)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计算人类干预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 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 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 预 测 狮 子 种 群 的 密 度 会。答案(1)5 (2)三、四、五 捕食和竞争(3)等于或大

37、于 热能(4)1.1 1(5)0.5 7 2 下降解析 本题以食物网为载体,考查核心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问题.(2)狮子以野狗为食,故二者存在捕食关系;二者都以斑马和羚羊为食,又存在竞争关系.(3)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不能小于输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从草到狮共五条食物链,按“草一羚羊一狮”计 算,3 00 x 1/3 *1 0%x i/2x 1 0%=0.5(万千焦);按“草一斑马一狮”计算,3 00 x 1/3 x 1 0%*1/2*1 0%=0.5(万千焦);按“草一羚羊野狗一狮”计算,3 00X1/3X i o%x i/2x 1 0%*1 0%=0

38、.05 (万千焦);按“草斑马野狗狮”计算,3 00 x 1/3 *1 0%x i/2x i 0%x i o%=O.05 (万千焦);按“草一鼠-蛇一食蛇动物一狮”计算,3 00 x 1/3 x 1 0%x 1 0%x 1 0%x 1 0%=0.01 ();故狮群获得的能量是1.1 1万千焦.(5)若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按“草 一羚羊狮”计算,3 00、l/6 x 1 0%x i/2x 1 0%=0.25 (万千焦);按“草一斑马狮”计算,3 00 x 1/6 *1 0%x i/2x 1 0%=0.25 (万千焦);按“草一羚羊一野狗一狮”计算,3 00 x 1/6 x 1 0%

39、x 1/2x 1 0%*1 0%=0.025 (万千焦);按“草一斑马野狗一狮”计 算,3 00 x 1/6 x 1 0%x 1/2x 1 0%x 1 0%=0,025(万千焦);按“草一鼠一蛇一食蛇动物一狮”计算,3 00 x 2/3 *1 0%x 1 0%*1 0%x 1 0%=0.02(万千焦),故狮群获得的能量是0.5 7万千焦.狮群为维持1.1 1万千焦的能量,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1.1 1/0.5 7 =2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狮群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其种群的密度会下降.1 5.下面是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能量流动情况的资料(能量单位:kJ-m -a1).请分析回答:输入的太

40、阳能1 700 410尸 未 被 光 合 作 用 利 用 一20 810(百 1.2%)1 679 600(占 98.8%)有 机 废 物 生 于 者 呼吸消症4 245(百 20.4%)-广 *13 197(占 63.4%)草食动物3 368(占16.2%)720(占21.4%)i肉食动物383(占11.4%)2 265(占 67.3%)90(占23.5%)I272(占 71.0%)J 终级消费者21(占5.5%)5(古、29:豆 )-*16(占 76.2%)分露者(I)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 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是因为(2)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答案(I)5

41、.5%16.2%大部分能量都被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某市一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有关问农作物沼渣沼液作肥料秸杆食用菌L家畜培养基原料(1)该生态系统的设计原理是。(2)该 生 态 系 统 中 农 作 物 积 累 的 有 机 物 中 能 量 的 去 向 有。(3)氮元素和碳元素都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呢?(4)沼 气 池 中 存 在 的 生 物 在 其 细 胞

42、中 都 存 在 的 细 胞 器 有(5)如果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原理,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6)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点:o 7)为保护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的丰收高产,管理人员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结果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_(8 )为 避 免 环 境 污 染,实 现 生 态 农 业 的 纯 绿 色,治 理 害 虫 的 最 佳 方 法 是 采用.答案(1)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2)流向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3)氮素不断输出该生态系统(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农田中的氮素不足以使农作物高产,为了提

43、高农作物产量,就得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4)核糖体(5)生物种类 6)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废物资源化)。能量最大限度的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提高能量转化效率);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7)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8)生物防治方法第49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考点突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应训练1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一”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其中代表分解者的是()解 析 根据与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是生产者,是大气中的CO?;根据的碳都流向,可进一

44、步判断;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分解者.2.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 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2)岩石圈中的碳以 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 o(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 性,属于气体型循环。(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一进入生物群落;表示的是_ _ _ _关系,其内部之间还可存在 关系;表示 O(5)参 与 过 程 的 生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类 型 是,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6)如果大气层中的CO 2增多,则产生_ _ _ _

45、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效应。(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8)碳 循 环 的 进 行 伴 随 着,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答案(1)叶绿体 线粒体(2)无 机 盐(碳 酸 盐)H CO,

46、-(3)全球(4)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捕食竞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和异养兼性厌氧型 生物群落(6)温室(7)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 O?的排放量(8)能量流动 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 析(1)过程是绿色植物利用大气、水中的C O,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过程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将碳返回到大气中去,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2)碳在岩石圈中以无机盐(碳酸盐)的形式贮存,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不能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

47、的碳以HC O;形式存在,因为C(h+HQ=U 0、=H+HC O/.(3)由图示可看出碳循环是全球性的,属于气体型循环.(4)由图解可看出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的.极少数特殊生态系统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表示生物群落中的捕食和竞争关系.图示中表示动植物尸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碳转化为无机碳返回无机环境中.(5)参与过程的微生物的同化类型是异养型.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6)大气中C O?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7)从图中看出,导致大气中C O 2增多的因素可能是过程减弱或在

48、一定程度上受阻,即绿色植物减少,也可能是过程增强,即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因此减少温室效应应从这两方面考虑.(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由于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渐递减、单向流动。3.(2 0 0 6 年 广 东 生 物,14)在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中,物 质 是 能 量 的 载 体。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答 案A解析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完成这两项功能离不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能量起到

49、驱动作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能量流动是单向且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如树一虫-鸟),而能量金字塔则不能倒置,一定是低营养级含有的能量多,高营养级含有的能量少。4.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答案 D解析人体尿液、粪便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物.5.(2 009年武汉模拟)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50、。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答案 C解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图C初级消费者种群数量恢复到相对稳定的时间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6.下 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答案)D7.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儿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答案 C解析 生态瓶制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置于透明瓶中,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放置;瓶内应包括生态系

51、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且它们之间可以构成食物链关系;生态瓶不宜过大,投放的生物宜小不宜大,且数量不宜多等等.8.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A.不输入太阳能 B.应封闭而不开放 C.缺少分解者 D.水进行物质循环答案 B-解题探究-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例 1】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衣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大气中CO2库CO?C()?COJ请据图回答:B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答案 D解析 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

52、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此图中的食物链为A-D-E,E要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1 +0.2+0.2=25kg 的 A.14.下 图 为 物 质 循 环 简 图,A为 生 产 者,B为 消 费 者。下 列 叙 述 错 误 的 是()A.过程是光合作用C.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过程可以有分解者参与D.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答案 c解析 代表分解者或燃料燃烧,消耗。2,生成H O 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1 5.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部分),-表示有关连线的序号,箭头的意义是“C是生态系统 的 主要成分”。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C代表的是写出连线上的联系词。(2)若

53、表示碳循环的有关连线,则表示B通过 作用提供原料给C。若 表示能量流动的有关连线,则 其 中 不 应 该 画 出 的 箭 头 联 系 是。(3)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 紧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依据此原理,可以合理巧接食物链,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答案(1)生产者 固定(2)分解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解析 根据题意,C与消费者属于同级概念,而且举例为小麦,可以推断C为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结合题意可以推断上的联系词为“固定”最合适.16.请利用下面提供的材料和用品建立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并使其维

54、持一定时间的运转。材料用品:小鱼、水蚤、水草、池泥、大试管、橡皮塞、培养加、吸管、小鱼网和凡士林。请完善步骤并回答问题:(1)方法步骤在大试管底部铺上 层约10 m m厚的池泥;沿大试管壁加池水至距试管口 4 0 m m处;往大试管中放入:大试管口;将试管放到、(2)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存在于 中。(3)在小鱼的大小的选择上应选择体型 的,原因是(4)该生态系统能建立能量的暂时平衡,原因是。(5)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答案(1)些健壮的小草,适量的水蚤和条活动能力强、体型相对小的鱼加橡皮塞后,用凡士林严密封口温度适宜、光照强度适宜的地方培养(2)池泥和池水(3)小可以减少氧气

55、和养料的消耗,容易建立生态系统稳定性(4)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消费者利分解者为生产者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5)另取一支同样的试管,其内部无水草,其他条件均与上述试管内的相同,观察水蚤和小鱼的存活时间解析考查运用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从两个角度考虑:生态系统的结构。制作的小生态瓶必须具有各种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和完善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6、由于制作的小生态瓶空间小,生物物种不可能太多,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弱.故应全面分析,综合处理,尽可能使生态系统维持较长的时间.第 50课时人与生物圈-考 点突破 一-的对应训练1.(2009年武汉模拟)关于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能源源不断,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D.CO2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答案 D解析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从物质方面来说是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生物圈中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生物圈是个开放的系统,需不断补充太阳能,因为生

57、态系统是个能量耗散系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不同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即使一种生物灭绝,起相同作用的生物仍可以取代该灭绝的生物来维持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所以生物图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大气中C(h的增加,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从而吸收更多的COz,故(U 的增加不一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所以D项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概念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不断趋向相对稳定D.生

58、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的圈层,是生物的总和答 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即它的基本组成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3.(2008年 南 昌 模 拟)卜.图为硫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 为生产者,其 所 吸 收 的 无 机 环 境 中 硫 的 形 式 为,若土壤缺0”将影响(用序号表示)过程进行。(2)图中所示的食物链为(用字母表示),硫在食物链中以 形式流动。(3)酸雨的出现,主要与图中(用序号表示)过程有关,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往往表现在。答案(1)A S O?、S O?(只答也可)(

59、2)A-B-C含硫有机物,如蛋白质(3)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生长解析 硫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绿色植物(A )以S O,或S O?的形式进入的.硫在生物体内以含硫有机物(蛋白质等)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若S 0:释放量超过系统自动净化能力,就会出现酸雨,而释放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燃烧。4.观 察S O?对 植 物 的 影 响 实 验 中,三 个 钟 罩 的 边 缘 分 别 涂 上 凡 士 林 的 作 用 是()A.防止钟罩滑脱 B.保护植物 C.进行化学反应 D.防止S O 2逸出答案 D解析 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凡士林的作用是用于密封,以防止二氧化硫气体外逸造成危害.5.将

60、三株长势相同的幼苗按上述装置处理,密封。A钟罩内小烧杯中盛有稀硫酸并放0.27 6 m g亚硫酸钠,B钟罩内小烧杯中盛有稀硫酸并放0.1 38 m g亚硫酸钠,C钟罩内不放上述物质。(钟罩内气体体积为5 L)(1)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可生成 气体,钟罩内气体含量最高。(2)钟罩植物最先受到伤害,症状是。(3)若三个钟罩容积为5L,则A罩中S O?浓度是 m g/m3,B罩中S O?浓度是 m g/m(4)C罩植物是起 作用。答案(1)S O?A (2)A叶发黄、焦枯并逐渐死亡(3)28 1 4(4)对照解析 S 0 2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与浓度成正比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S 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

61、出A钟罩中S O?浓度为28 m g/m ,B钟罩中S O?浓度为1 4 m g/m 1所以A钟罩内植物最先受到伤害,症状是叶发黄、逐渐焦枯,最终死亡。B钟罩中植物伤害较A钟罩轻,C钟罩植物起对照作用.6.从不同角度看,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不同。(1)从 分 子 水 平 看,性 状 具 有 多 样 性 的 直 接 原 因 是;根本原因是。(2)从变异的来源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由于 的结果。(4)从整个生物圈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 水平的多样性。(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_ _、_ 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

62、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大熊猫,还需另外采用 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6)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是:;(3);。答案(1)蛋 白 质 的 多 样 性D N A上基因的多样性(2)基因突变(3)生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4)生态系统(5)基 因 物 种 生 态 系 统 就 地 保 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克隆、细胞培养(6)物种丰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解析 生物性状的具体体现者是蛋白质,所以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就是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而蛋白质的合成是由D H A上的基因控制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63、就是D N A上基因的多样性。现存的每种生物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从进化角度看就是生物所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生物性状的多样性还与变异有关,自然界中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有三种: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从生物圈来看,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构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从这三个层次上加以保护.无论哪个层次的保护,最有效的手段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

64、自然保护区.但对那些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仅靠保护也很难使它们的数量增多,只能采取克隆、细胞培养等先进技术手段,使其数量逐渐增多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是:物种丰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7.(1)以下各项均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其中属直接使用价值的有,属间接使用价值的有,属 潜 在 使 用 价 值 的 有(用 各 项 代 号 表 示)。工业 原 料 净 化 空 气 涵 养 水 源、保 持 水 土 基 因 工程的基 因 库 仿 生 学 研 究 旅 游 资 源动物杂技表演激发文学创作灵感自动调节能力探究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否具有特殊抗高温、高压基因(2 )下列哪项属于

65、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A.五灵脂、海蝶峭、蝉蜕等都是常用的药物B.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野生生物都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3)生 物 多 样 性 的 间 接 使 用 价 值 是 指()A.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B.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C.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D.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答案(1)0 0 (2)A(3)A解析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及潜在使用价值。其中直接使用价值又包括药用、工业、科研、美学等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而潜在使用价值是指目前尚不清楚的生物多样性价值.8.(2007年江苏生

66、物)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 了 几 起 进 入 保 护 区 内 的 家 畜 被 虎 捕 食、人 被 虎 咬 伤 的 事 件。最 合 理 的 应 对 办 法 是()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答案 A解析 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虎的生存范围日益减小,食物逐渐缺乏,以前不会袭击人的老虎开始主动伤人,投喂食物只能解决暂时问题,恢复其生态环境才是重中之重.9.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个“福娃”(如图)。其中的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 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答案 C解析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藏羚羊的保护属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层次.10.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为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