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颍州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2986713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颍州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颍州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颍州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颍州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颍州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省颍州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 (2017高三上宝鸡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扇子作为实用器物产生,却被逐渐赋予了深层次的象征含义。从统治者在重重“障扇”下出行,到读书人借“便面”遮面;从汉宫始人托执扇抒弃妇之情,到魏晋名士持麈尾扇谈经书之义自古文人笔墨着重记叙的扇子,其实都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缺少联系。然而在宋代商业活动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等种种历史大趋势的影响下,扇子第次作为日用品受到了关注。在南宋移民的笔下,林林总总可发现专卖扇牌的、专卖扇柄的、专卖折叠扇或团扇的各色商铺这些悄然花样翻新的商品也许昭示

2、着在温暖的江南,扇子受到了更大的欢迎。那么这些商店中的扇子是怎样一番模样、又反映了普通百姓的何等观念?展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持扇的人物形象屡屡出现,他们手中拿的大抵是竹扇纸扇一类。这样的材质称不上奢靡,似乎与时人连饮酒都要全套银器的性子不符,但贵在轻便、又有其他材质无可比拟的天然意趣。妇人的扇子则往往施加装饰,在绢面扇子上以逸笔勾画花草虫鸟,成为所谓“画扇”。然而,市井中的宋人并不喜新厌旧。比起奢靡的王孙贵族,百姓们总是务实的。当扇子坏了,还有那些走街串巷、以修扇子为业的匠人,用如今的我们已不能得知的技艺,将破损变为缺陷之美。不论装饰如何、工艺如何,宋人所使用的各式扇子在形制上大抵还是团扇,这

3、也是自汉代班婕妤团扇诗起就萌发的传统。然而两宋的街头,一股源自异邦的新风已悄然暗度,带来时人眼中尚且陌生的折扇。根据宋史记载,早至端拱年间,二十余把折扇就作为礼物,被日本使臣进奉给宋太宗。之后,在北宋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相国寺里,也出现了进口自日本的高级折扇。扇面上一改本土“画扇”上的花鸟图案,绘以清远萧瑟的山水,意境独绝。作为舶来品的折扇并未能在北宋民间流行开来。不过,在南宋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观。在梦粱录中,吴自牧记载了都城中的铺席,其中就有“周家折叠扇铺”一项。也许当时的匠人吸收了折扇的形式,仿制出了汉地的版本,并且成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以至于有独立的铺席专门经营。同时,南宋人周密在其癸辛杂

4、识中也提到了自己对“倭人之扇”的看法。不同于北宋前辈们的赞叹之情,他批评日本折扇“或作不肖之画于其上”。从“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到“作不肖之画于其上”,这样的转变,是不是又暗示了中国匠人贩卖的仿制品,精致程度已出于发源地之上呢?小市民的扇面一挥一摇,不止驱散江南酷暑的清风,更让礼仪伦理赋予的繁缛深意褪去。持一把图案灵动的画扇,或带着异国风情的折扇能为寻常的路途增添几分清凉与情趣。扇子花样翻新,始终不变的是对美的追求。更难得的,是有生长于斯的文人将这些风貌,用始于宋的视角与风情,一一记叙下来。(摘编自李怡淙掌中暗度故城风宋人生活中的扇子)(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 A . 扇子产生后逐渐被赋予象征含义,从统治者到读书人,从汉宫妇人到魏晋名士,他们有关扇子的故事,其实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缺少联系。B . 在商业活动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等历史大趋势的影响下,扇子第一次作为日用品在宋代受到了普遍关注。C . 在宋代,有卖扇子的各色商铺,其中的商品花样翻新。这说明在温暖的江南,扇子受到了更大的欢迎。D . 宋人的扇子多为纸扇竹扇,轻便又有天然意趣;妇人的扇子常用花草虫鱼装饰,成为所谓“画扇”,宋人的喜新厌旧可见一斑。(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1段从扇子的演化历史谈起,指出扇子从实用器物到被赋予了象征含义,从古代说到宋代,引出

6、论述的话题。B . 第4段将团扇与折扇进行对比论述,指出折扇在装饰工艺上更加精巧,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C . 第5段以南宋人在梦粱录和癸辛杂识中的记载为例,说明折扇在南宋的流行情况。D . 文章论述层层递进,介绍了扇子的产生、发展,同时表明贯穿扇子发展变化的是人们对美的永恒追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也许是南宋匠人的模仿与借鉴,折扇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甚至有独立的铺席专门经营,这说明折扇在民间开始流行。B . “作不肖之画于其上”“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这些评论,既是对日本折扇的批评,也是对中国匠人仿制品精致程度的肯定。C . 从团扇到折扇,工艺上和装饰上越

7、来越讲究,从学习借鉴到不断改进,说明创新在发展超越中的重要性。D . 扇子花样翻新、图案灵动,在一挥一摇之间,驱散了江南的酷暑,从而也削减了礼仪伦理赋予的繁缛深意。2. (18分) (2015高一上忻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一钵了却谁的浮生闫荣霞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8、”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

9、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

10、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

11、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

12、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高僧”。(1)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B . 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C . “在弘

13、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D . 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E . 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2) 文章中有一句话,“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作者认为,“快乐”和“痛苦”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 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了李叔同的诗和名家言论,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4、4)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 (12分) (2017高一下会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微笑的鸭子包利民当家家户户的炊烟依次消散,太阳便已爬到了东边树林的梢上。这个时候,丫崽便赶着一大群鸭子去村西的小河边了。十二岁的丫崽跟在那些蹒跚的鸭子后面,笑容满面。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丫崽本是孤儿,后被村里的李家夫妇领养,那一年,她才三岁。这个女孩的到来,并没有给这对不育的夫妇带来什么欢乐,不过李家夫妇对她尚好。丫崽五岁的时候

15、,她终于为这个家里带来了天大的惊喜,李家媳妇忽然便怀孕了!当弟弟出生以后,家里便充满了欢乐,可丫崽的艰难生活便开始了。六岁的她就要干家务,七岁开始做饭带弟弟,连学都上不了。弟弟上学后,她除了每天干活做饭,就是放鸭子。即便如此,养父母也不待见她,常打骂她。可这个孩子却极少哭,而且只要和鸭子在一起,就会笑个不停。弟弟上学以后,便回到家给姐姐当老师,丫崽起初只是抱着哄弟弟玩儿的心思,乖乖地当学生。可是学着学着,竟是入了迷。弟弟也越发有兴趣,为了回家能给姐姐好好地讲课,每天都极认真地上课听讲。如此一来,学习成绩竟稳稳地保持住了第一名。本来养父母很讨厌丫崽跟弟弟学习,可见到这个效果,也就默认了。有一天,

16、弟弟给丫崽上课的时候,忽然问:“姐,你咋每天都那么爱笑呢?你看爸妈对你那样,你怎么还能笑出来呢?”弟弟心里对父母如此对待姐姐很是生气,不过却也无能为力。丫崽却说:“和那些鸭子学的,你看,鸭子的眼睛都是弯弯的,就像一直在笑着,你听它们叫的时候,也像是在笑呢!其实爸妈对我挺好的,哪家的爸妈不打骂孩子?”弟弟上初中后,在镇里住校。每周回来的时候,依然会给姐姐讲课。可是两年后,丫崽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挣扎。因为这个时候,养母开始张罗着给她找婆家。那个时候,嫁出一个女儿,可以得到不少彩礼钱。丫崽一露出不乐意的神情,养母就骂:“我把你养了十五六年得花多少钱?”丫崽即使不高兴的时候也是微笑着的,养母看着她的笑就

17、来气:“赶明儿把你许配给一个爆脾气男人,一天打你八遍,看你还笑不笑?”终于有一天,说妥了一门亲事,丫崽根本反抗不得。那天家里很热闹,杀了好几只鸭子待客。丫崽注意到,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于是心里有了更大的悲哀,可她依然笑迎客人。就在那个晚上,丫崽失踪了。养父母带着好多亲戚四处寻找,也没能找到。好几个月后,丫崽寄回了五百元钱,并写来一封信,说:“爸,妈,我会把那些彩礼钱都挣回来!你们别找我,我没事。让弟弟好好上学。”养父母就真的没有再去找,虽然知道了她在哪里。就这样,每个月丫崽都要寄钱回来,养父母有时望着满院的鸭子,心里就会忽然很不是滋味。一晃四年过去,丫崽依然往家里寄钱,

18、而弟弟也快高考了。这个时候,养父去山上拉石头的时候,被滚下来的石头砸到了头部,去世了。丫崽回来了,大哭,这次她没有笑,可是看着她哭,养母的心里更是难过。临走时,丫崽对弟弟说:“你好好学习,要是考上大学,姐就一直供你!”果然,弟弟考上了大学,而丫崽一直在供他上学。养母独自一人在家,每当喂鸭子的时候,就会念叨丫崽。在养母年年的念叨中,丫崽终于又回来了,那天她说:“妈,我要结婚了。你别担心,那个男人脾气一点儿也不爆,不能一天打我八遍。你放心,我会把弟弟供完大学!”养母笑了,然后又哭了。丫崽在城里结的婚,养母和弟弟都去参加了婚礼。养母仔细地看着新姑爷,的确是那种很安生的男人,便也放了心。三天回门的时候

19、,丫崽带着丈夫回到家,养母要杀鸭子,丫崽没让。晚饭的时候,养母拉着丫崽的手,说不出话来,丫崽笑着说:“妈,你可要高兴啊!你把我养大不容易,可惜爸没享着福!幸好当初弟弟教我那么多知识,要不去城里打工,会更难。”丫崽走的时候,带走了两只鸭子,她说她要一直养着它们,看着它们!(选自天池2012年第4期,有删改)(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由此引出丫崽不幸的身世,更可见她乐观坚强性格的难能可贵。B . “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借写鸭子被伤害来表现丫崽

20、的情感被伤害,更表现出丫崽的乐观坚强,为下文她离家出走的故事情节做铺垫。C . 本文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琢,所写故事情节也贴近生活,令人感到真实亲切。D . 小说虽然短小,但通过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主人公丫崽的形象,其他人物如养父母、弟弟也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2) 小说中丫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 小说为什么以“微笑的鸭子”为标题?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5高一上银川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

21、。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

22、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英宗北狩

23、,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选自明史,有删节)注成童:十五岁以上。大渐:病重。谅阴:居丧。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忤帝意 忤:违背B . 千户适莅狱 适:往,去C . 帝闻言,色稍霁 色:脸色D . 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阙:朝廷(2)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诏求直言 时勉言营建之非 对不屈 时勉独正立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遣其孙骥诣阙上书A . B . C . D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24、是( )A . 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B . 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C . 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D . 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三、 古代诗歌阅读 (共1题;共8分)5. (8分) (2017高二下南昌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25、小题。西江月【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 .

26、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D .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2) 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四、 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15分)6. (15分) (2018高一上苍南期中) 背诵填空。 (1) 携来百侣曾游。_。恰同学

27、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2) 吴丝蜀桐张高秋,_。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凭箜篌引) (3) 小山重叠金明灭,_。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菩萨蛮) (4) 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锦瑟) (5) 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虞美人) (6) 云树绕堤沙,_,天堑无涯。(望海潮东南形胜) (7)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_,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怀古) (8)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 _,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_。(菩萨蛮书江

28、西造口壁) (10) _。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 (11)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_。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 (2分) (2015高一上磐安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 , 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B . 在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 , 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C . 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

29、,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D . 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 , 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8.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过去三年半时间内,无论是诸如伦敦奥运的经典时刻,还是诸如北京暴雨救援的突发事件,都在微博上形成了相应的微话题,而微博打拐、微公益等起源于微话题的微博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B . 我们冷漠窥视着蓝可儿在电梯里的举动,津津有味地旁观一个生命的逝去。如果这一案件真的不存在凶手,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并不一定比他多仁慈。因为通过新技术,我们也已经参与其中。C . 据世卫组织估计,2012年有200

30、多万人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中的细小颗粒而死亡,2004年的数字是115万,2008年是134万。这种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可谓不危急。D . 当地时间15日上午9时多,一块陨石坠落在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麓的车里雅宾斯克州萨特卡市附近。许多行车记录仪和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当时的景象,陨石滑行速度非常快,坠落时发出数声巨响,伴随一道白光闪过天际,其景象如同灾难大片。9. (2分)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

31、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A . B . C . D . 10. (3分) (2017洛阳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众所周知,茶叶中含有令人兴奋的咖啡因,喝茶能提神,_?研究表明,红茶冲泡后不仅有咖啡因溶出,_。红茶前两次冲泡时,氨基丁酸的溶出率明显高于咖啡因,只是到第三泡后,咖啡因才高于氨基丁酸。故

32、而正确地饮用红茶,可以改善睡眠。另外,红茶中的L茶氨酸还对改善骨质疏松、降低血压、预防老年痴呆等有益。红茶的生产技术和饮用文化均源自中国,但与欧、美、俄以喝红茶为时尚不同,从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文化角度出发,中国人一直偏爱喝绿茶。然而,_ , 国人不应让红茶的价值再被“埋没”下去。11. (5分) (2017大理模拟) 下面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你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10个字。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6高一上阳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林清玄去访问三位画家。第一位画家,一向以“难产”著名。告诉林清

33、玄:“我作画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第二位画家,一向以“快手”著称。告诉林清玄:“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了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第三位画家,则对林清玄说:“我想画就画,不为什么。艺术就像偶然的散步。”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1、1-2、1-3、2-1、2-2、2-3、2-4、3-1、3-2、3-3、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1、4-2、4-3、4-4、三、 古代诗歌阅读 (共1题;共8分)5-1、5-2、四、 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15分)6-1、6-2、6-3、6-4、6-5、6-6、6-7、6-8、6-9、6-10、6-11、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1、8-1、9-1、10-1、11-1、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