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安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2981528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州省普安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普安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普安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普安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普安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贵州省普安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下列对话中的称呼用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请问府上哪里?”“我府上沈阳。”B . “请问尊夫人在家吗?”“拙荆有事外出。”C . “请问令妹年方几何?”“家妹年方十八。”D . “张教授,您认识这位年轻人吗?”“当然,他是我的高足。”2. (2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黄河来说,晋陕峡谷好像是铜墙铁壁,滚滚流淌的黄河水,一进入这道在晋陕之间的天堑,就变得暴躁起来,若一队浩荡奔来的铁骑,在一道道关隘前,越战越勇,越陷

2、越深。在岩石与激流的中,碰撞出的气势,又绘制出一幅幅令人心荡神驰的美景。A . 横亘却对抗惊心动魄B . 横跨 又 对立 惊天动地C . 贯穿 且 抵抗 惊世骇俗D . 贯串 而 抗争 胆战心惊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9高二上桂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 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 ,_。 (3) 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_, 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 (4) 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 _,_。” (

3、5) 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_,_。”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4. (15分) (2017凉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和”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对于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钱穆先生指出:“读一部中国文化史,正如听一场歌唱,不外一和字。”“和”这一美学范畴包含着浓厚的政治、道德观念,它的内涵既是指艺术的,也是指道德的,是善与美的统一。论语中曾先后8次出现“和”的观念,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无寡”等。左传曰:“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

4、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立面的多样统一。孔子论“和”,强调用道德来规范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以达到“善”和“美”的统一。“和”与“中”密不可分,“和”是把杂多与对立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则是在“和”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居中不偏、兼容两端的态度;“和”偏重事物的调和统一,“中”强调事物所达到的最佳状态。在论语先进中,他评论他的学生说:“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在艺术与审美方面,孔子对关雎的评价颇高:“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认为关雎在情感把握上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这是非常可贵的。在他

5、看来,像关雎那样不淫不伤的诗,才是合乎“中和”的诗,这才是合乎孔子所要求的美。“中”“和”本身,即包含着“美”与“善”的统一。孔子在其文质观上也体现出“和”的思想:“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在这里指后天学习所形成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质”指内在的道德品质。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文和质,即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和谐统一的话,它就是美的,也是善的。孔子认为,无论是“质胜文”还是“文胜质”,都会产生偏重的效果,破坏和谐之美,外在的礼仪修养与内在的道德品质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样的人就是“君子”。理想的美应是文和质二者对立统一,这是“文质彬彬”的境界,也是“尽善尽美”的境界。儒家思想认为

6、,善是美的基础、内容和目的,对美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审美和艺术的道德与社会作用。孔子区分了“美”和“善”,又充分肯定了“美”和“善”的统一。好的客体必须符合美善合一的标准,同时审美主体也必须努力达到美善合一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乐”。在儒家主张的中和之美中,“尽善尽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审美理想,通过艺术来倡导教化,实现社会和谐,在当今追求个体感官体验美学观念泛滥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一角度来讲,“尽善尽美”这一审美标准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然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摘编自浅谈孔子美学思想之“尽善尽美”)(1) 下列各项中,对“中和”之美

7、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即中庸,是“和”的物质基础;“和”则偏重事物的调和统一,也就是美与善的统一,艺术表达与审美主体的统一B . “中”强调事物调和所达到的最佳状态;“和”是把杂多与对立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艺术表达与审美主体也要统一起来C . “中”是“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等的包容;“和”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分寸D . “中”是在“和”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居中不偏、兼容两端的态度;“和”则是在情感把握上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论语中曾先后8次出现“和”的观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8、和”并不属于孔子艺术美学思想的范畴B . “和”这一美学范畴,不仅仅强调用道德来规范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也包含艺术创作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C .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表现了孔子认为音乐只有达到“善”和“美”的统一,才能起到教育作用D . 在儒家主张的“中和”之美中,“尽善尽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审美理想,通过艺术来倡导教化,实现社会和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读一部中国文化史,正如听一场歌唱,不外一和字。”钱穆先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中国文化缺乏多元性B . “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体现了孔子“中”的美

9、学思想C . 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文和质,即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和谐统一的话,它在艺术和道德上就是美的和善的D . 在当今追求个体感官体验美学观念泛滥的情况下,“尽善尽美”这一审美标准应该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5. (22分) (2019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偷父刘心武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有贼!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声响,循

10、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常,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圆领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指挥来到门厅里,开始讯问。“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警察来了,你知道会是怎么个处境吗

11、?”他叹了口气:“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流浪。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吗?”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我决心放他回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

12、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我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回到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那幅油画,是我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碴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

13、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的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

14、他闪了出去。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儿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B . 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地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C . “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有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

15、会。D . 少年走后,“我”若有若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孩子。(2) 小说中的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3) 小说结尾,“我”想追上他并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6. (9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杂诗十二首(其四)陶渊明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1) 下列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

16、项是( ) A . 本诗开篇就表明诗人但愿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异乎“丈夫”之志的人生理想,为全诗举纲。B .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说明陶渊明对于骨肉之情、天伦之乐看得很重。C .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表明诗人以饮酒赏乐为人生之乐事,这在官场中难以体味得到。D .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诗人尽享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常常懒散放任,随心所欲。E . 整首诗语言典雅绚丽,语甚旷达,意蕴丰富,深具一种执著、严肃的人生态度。(2) 请赏析本诗的最后两联。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7. (16分) (2019高三上邢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素字处道,弘

17、农华阴人也。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之知,唯从叔祖深异之,每谓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善属文,工草隶。拜御史大夫。上方图江表。及大举伐陈,以素为行军元帅。军至流头滩,陈将戚欣,以青龙百余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以遏军路。其地险峭,诸将患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乃以夜掩之。素亲率黄龙数千艘,击之,欣败走。悉虏其众,劳而遣之,秋毫不犯。浙江贼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兵甚劲。素击之。智慧逃入海,素蹑之。智慧遁守闽越。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素分遣诸将,水陆追捕。乃密令人谓国

18、庆曰:“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国庆于是执送智慧,斩于泉州。自余支党,悉来降附,江南大定。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以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之。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骑在其内。素谓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还京师,因从驾幸

19、洛阳,以素领营东京大监。卒官。(选自隋书杨素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B .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C .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D .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

20、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称为“字”。一般用于称呼别人。B . 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表,意为“外”,从中原看,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C . 突厥,我国古代民族,在阿尔泰山一带游牧。可汗,我国古代突厥等最高首领的称号。D . 我国古代帝王、皇后和大臣乘坐的车总称为“驾”。后用“驾”代指帝王,皇后或大臣。(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素作战有方,纪律严明。杨素奉命讨伐陈国,陈将戚欣以强军据守险滩,杨素率军趁夜袭击敌军

21、,大败戚欣,抚慰俘虏,官兵秋毫无犯。B . 杨素打击叛贼,平定江南。他进攻浙江叛贼高智慧,高智慧逃到海上并与泉州叛贼王国庆会合,他让王国庆抓了高智慧,江南彻底平定。C . 杨素讨伐突厥,大败敌人。他讨伐入侵的突厥人,改变以前对胡人作战的布阵方法,突厥首领听说后非常高兴,前来迎战,结果突厥军队大败。D . 杨素富有权谋,治军严厉。他显贵受宠,朝廷对他言听计从,随他征战的人有小功必被记录,士兵们都愿意跟从他;他治军严厉,严惩违法者。(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8. (16分) (2019高三上嘉兴期

22、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 ,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里仁)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朱熹论语集注)【注释】约:贫困。(1) 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手法。孔子弟子中“处约”“安仁”的代表人物是_。 (2) 综合上述材料,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6高三上武功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23、据要求作文。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1、3-2、3-3、3-4、3-5、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4-1、4-2、4-3、5-1、5-2、5-3、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6-1、6-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7-1、7-2、7-3、7-4、8-1、8-2、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