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山县高三语文四模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2981508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州省独山县高三语文四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省独山县高三语文四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省独山县高三语文四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独山县高三语文四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独山县高三语文四模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贵州省独山县高三语文四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蒙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

2、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他们守的是人类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的精神之天。(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B .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3、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C .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D .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 .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 .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 .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 .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

4、土地C .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 .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与此相适应,

5、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由此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西汉中

6、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显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

7、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黄册和鱼鳞图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

8、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摘编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B . 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C . 隋朝推行均田制的过程中,由于稍稍操之过急,所以,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并未产生显著的效

9、果。D . 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提出观点,通过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变革中非常重视土地的问题。B . 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经济制度与社会变革关系紧密相关。C . 中国古代的土地与政治君权的一体化,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君权。D . 文章结尾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就会采取一定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井田制的地位

10、可谓是举足轻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井田制逐步消亡了。B . 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没有能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后来的门阀政治提供了条件。C . 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而走向稳定和强大,后因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D . 元明清除了都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外,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绝对控制。3. (9分) (2016高三上武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

11、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 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

12、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

13、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成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

14、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

15、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摘编自茅海建主编

16、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相关链接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B .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

17、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C . 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D .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E .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2) 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3) 戴安澜率第2

18、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 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 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 (12分) (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友聂鑫森1972年深秋的一个凌晨,白霜染地,西风砭骨。五十岁出头的时子春,从望天湖五七干校偷跑出来,他要赶往百里外的湘潭市一家中医院,去探看弥留之际的话友季尊秋。何为话友?只因他们都是湘潭市“胜利话剧团”的演员,共事多年,关系极为亲密;工作之余,又喜欢互相召邀,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演的是

19、话剧,说的是心里话,不是“话友”是什么?时子春先是紧走疾行,然后碰见一辆老乡开的拖拉机,搭了几里路的顺风车,再赶到一个乡镇的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一辆浑身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他没头没脑地在心里直骂。昨天上午,时子春忽然收到季夫人寄来的一封信,说尊秋已是胃癌晚期,唯一的愿望,是和多年的老搭档时子春见个面。季夫人还说,恐怕时子春请假难,即便来了,病房外有看守人员也难得进去。她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怕伤丈夫的心。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不行!”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季尊秋怎么没到干校来呢?他出

20、身地主家庭,而且他扮演过许多帝王将相,却不肯出演一个工、农、兵的角色,口头禅是:我只演让我怦然心动的戏。“文革”拉开序幕后,骨格清奇的季尊秋,对任何莫须有的罪名一概缓缓出语予以驳回。愤怒的“革命群众”不但狂呼“打倒季尊秋”的口号,还常施以拳脚把他打倒在地当时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时子春。台上没戏可演,他们便常悄悄相聚,说说心里想说的话。“子春兄,我们搭档演过多少戏呀。戊戌变法,你演谭嗣同,我演康有为;甲午惊涛,你演邓世昌,我演李鸿章。”“尊秋兄,甲午惊涛还参加过全国话剧汇演,得了一等奖。”“我不演工、农、兵的角色,是我自知性格、气质、形体不适合演,演显官大员、儒生学人则本色当行,这怎么是看不

21、起劳动人民?”“记得吗?我曾自制一把大折扇,用隶书写四个大字丰华真率,然后送给了你,你的演技与之最为匹配。”“为答谢兄,我画了一幅大写意的邓世昌肖像作为回赠。你称赞说:传神取貌,活活如生。让我得意了好多天。”“是呀,尊秋兄,还记得那场戏吗?邓世昌要去谒见李鸿章,门官拦阻,于是,我大声叫嚷。你在内厅响亮地喝道:谁在二堂喧哗?这句话声调、节奏恰到好处,激起一片掌声。”“以后这句话居然变成了团里的常用语,遇到有人吵嘴了,开会发生争论了,不知谁会学着用我的腔调,一声喝问:谁在二堂喧哗?于是,马上一片宁静。眼下我真想对这个世界大喝一声:谁在二堂喧哗!”“尊秋兄,你有胃病,要多多保重,天天下雨、打雷,就没

22、个开天放晴的时候?”“是的是的”汽车到达湘潭市中医院已是上午十一时。时子春跑步去住院部大楼的肿瘤病室,他向值班护士打听季尊秋住在哪儿?护士说:“408室。不过,他因胃部剧痛,正在昏迷中。再说,这个人问题严重,有专人在门外站岗!”时子春没听完,就大步来到408室门前,伸手就要去推门。两个壮实的年轻人上前拦住时子春,大声吼道:“外人不准探看,走开!”时子春双眼圆睁,头一昂,说:“我要探看我的话友,谁拦阻,我跟谁急!”“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季尊秋是什么人?有问题的人。你来探看就是他的同党!”“我只知道他是受群众欢迎的演员,是个好人。”时子春蓦地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铁硬的腱子肉。就在这时,病房里传出响亮

23、的喝问:“谁在二堂喧哗?”是从昏迷中醒过来的季尊秋的声音。时子春狠狠地把两个年轻人扒开,然后轻轻地推开病房的门,应声而入。他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将马蹄袖左右拂扫的动作,“啪、啪”的声音响得很利落,再抢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说道:“回大人,在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平身!”时子春站起来,走到病床前,紧紧地握住季尊秋伸出的双手。谁也说不出话,只有泪眼相看(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描写环境,“深秋”“白霜”“砭骨”等词语着力突出了天气的冷寒,而“1972年”这个时间的交代,则暗示出了文章的社会背景。B . “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

24、慢吞吞开往湘潭城”,此处内容主要是借“慢吞吞”的车速反衬出了时子春当时焦躁的心情。C . 文中四次出现“谁在二堂喧哗”,每一次发问都掷地有声,语带双关。它质问的不仅仅是嘈杂的人,更是那个时代,言在此而意在彼,发人深思。D . 文章使用插叙,这一手法既使季尊秋和时子春的形象更加丰满,又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让我们对季尊秋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2) 时子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作品为什么以时子春和季尊秋在戏中的互相应答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5、回答问题。 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袁枚雍正间,西林鄂文端公作苏州布政使,设春风亭,招致四方贤俊,皆以耆旧见重,而以十四岁童子与会者,唯杨君一人。君名潮观,字宏度,号笠湖,常州无锡人,生而沉默寡言,秩秩见于面目。以乾隆元年举人,历宰晋豫滇南三省,迁知四川简邛二州,再调泸州。在文水五年编审之期,值历年徭役不均,君亲加区别,除鳏寡孤独者千余人,过杞县有羸男惫妇百余焚香跪道旁,乡保指曰:“此公所活氓也。”君愕然,乡保曰:“公不记某年闻赈归来一案乎?大府不准报销,此辈皆公捐俸所活氓也。”亡何,长子掄举进士,而公奉调泸州,年逾七十,初志不欲往。旋闻泸大饥,道殣相望,慨然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即到官碾谷,检交

26、一切在官闲款,分设三粥厂。在泸不满百日,凡活五十九万七千人。笑曰:“吾事毕矣!”即以老乞归。河南布政使苏崇阿查赈,问有滥否。曰有。有遗否,曰有。苏怒,厉声曰:“又遗又滥,何以为赈?”君曰:“口称无遗滥,而心不自信,故不敢欺公。”苏曰:“然则,汝有可信者乎?”曰:“官无侵吏无蚀,是可信也。”苏嘉君言之诚,慰劳而去。君以古贤自期 , 与今之从政者格格不入。河南灾,奉檄办河料二百万,君频蹙曰:“野无青草,何能办料?”即牒民疾苦求免。俄而有省会来者曰:“君痴矣!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君笑曰:“吾诚不解!”亦卒不问其作何解也。君常自言,居官信心而行,投艰不辞,

27、理繁不乱,然往往有恨者。在杞县回署,求赈者麻集,有一人裸而攀车,隶人逐去,次日早出已死深雪中。泸州营兵借谷所送,册漏造防汛者姓名续请,而君病竟忘补给。以此二事时时抱憾。呜呼,今士大夫乘坚策肥,知有己而已,视民若秦越,人之不相关,君能仁其民,而过后犹痛然,其行事居心岂凡所及耶!(选自小仓山房文集)(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值历年徭役不均 值:适逢B . 君以古贤自期 期:要求C . 即牒民疾苦求免 牒:发文D . 然往往有恨者 恨:怨恨(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潮观是乾隆元年的举人,沉默寡言,面呈智慧,十四岁时受苏州布

28、政使的邀情,与年高望重的人在春风亭相聚。B . 杨潮观听闻赈灾情况后回府,但上司不肯动用公款救济灾民,他就捐出自己的俸禄,使这些灾民得以活下来。C . 杨潮观不知赈灾工作的进展如何,缺乏自信,面对苏崇阿“赈灾有无遗滥”的提问,他便都以“有”回答苏崇阿。D . 杨潮观从杞县回府衙时,途中有一个人裸身攀车请求救济,被衙役赶走,第二天发现其死在深雪中,杨潮观对此事时时抱憾。(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旋闻泸大饥,道殣相望,慨然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4) 杨潮观为官方面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30个字)

29、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6高三上日照期末)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问题。唐多令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1) 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2) 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

30、3分)7. (3分) (2016高三上东营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阐明后世的人要以秦亡为教训,不能再让后世人为他们哀叹的句子是“_ , _”。赤壁赋中用比喻修辞感叹个人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_ , _”。杜甫在登高中表现自己多年漂泊、病苦孤愁的两个句子是“_ , _”。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8. (1分)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国家都已经现在许多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改为:9. (1分) (2020高一下六安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

31、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食盐产品十分丰富,叫法多样,食盐原料如果经过不同的处理,_。例如,根据是否纯化处理,可分为粗盐和细盐。食盐原料经过纯化处理,成为杂质少、颗粒小的细盐,也称“精制盐”;反之,_。所谓的“杂质”主要是矿物质,也正因此,粗盐比细盐含更多的镁、钾、钙等。不过,_,靠吃粗盐补充,既无必要,也没多少效果。比如市场上流行的“玫瑰盐”属于粗盐,是岩盐未经纯化而来,颗粒较大,因保留了铁元素等矿物质而呈粉红色,而人体中的铁元素,大多则是在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木耳等食物中获得。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

32、分) (2017乌鲁木齐模拟)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1、1-2、1-3、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1、2-2、2-3、3-1、3-2、3-3、3-4、4-1、4-2、4-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5-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1、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8-1、9-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