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复习表1

上传人:he****18 文档编号:229713239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二复习表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二复习表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二复习表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二复习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复习表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经济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2、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商 周:井田制 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以法律形式确立)4、私有土地的三

2、种形式(注意: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冶金、纺织、陶瓷业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注意具体的成就)2、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的地位。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并且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三、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商朝到明清每个朝代各自的商业特点。四、“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重农抑商” 政策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3、到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变化。影响:在古代社会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2、“海禁”政策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影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产生:时间、地点、部门-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 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明清时期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

4、缓慢发展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经济根源 (根本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宗教根源:基督教会要传播基督教;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航海家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1487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哥伦布西班牙1492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葡萄牙1497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麦哲

5、伦西班牙1519-1522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开始形成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二、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1、荷兰殖民扩张:17世纪上半叶, “海上马车夫”之称,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2、英国的殖民扩张

6、手段:海盗式劫掠;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进行商业战争。 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英属东印度公司) 进行残酷的黑奴贸易。(注意:英国不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3、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三、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

7、前提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765184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主要成就珍妮机(开始标志)、蒸汽机电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象征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力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的新交通工具火车、汽船飞机、汽车出现的新能源煤电力、石油出现的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

8、、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大企业(垄断组织)科研与技术革新关系未结合真正结合发生的国家从英国向欧美国家扩展多个国家同时并举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人类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3、世界市场的形成 形成过程: 15、16世纪新航

9、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洋务运动(1)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出现危机。(2)根本目的:维

10、护清王朝统治(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内容: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 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5)评价: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补充:中国近代化(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产生19

11、世纪六七十年代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的诱导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2、实业救国思潮推动3、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19121937)1、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2、民国建立,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策,倡导使用国货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较快。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曲折发展1、一战结束,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12、2、抗战爆发后,日本对沦陷区进行掠夺与控制。 3、封建主义的压迫官僚资本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4、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变化服饰:长袍马褂 与西服革履并行;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饮食住房: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习俗:“断发易服”、不缠足运动等。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仁人志士的推动;、民主思潮的促进;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二、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

13、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新式水运业诞生。航空:冯如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2、通讯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后设立邮传部;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了解19291933

14、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股票投机过度。2、特点: 影响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19291933) 破坏性严重3、影响: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产生了怀疑,社会动荡不安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2) 复兴工业核心内容(3)调整农业政策(4)社会救济与公共

15、工程3、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是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2、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建立国有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注意,是指导作用而不是指令性)、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生产、福利制度等。(注意,福利制度的评价)3、了解“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4、影响:(1)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2)973年以后,

16、西方国家普遍进入“滞胀”,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苏维埃政府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内容:(1)农业-余粮征集制(2)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3)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4)强制劳动评价:积极: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引起人民不满。2、 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胜利后,亟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

17、策不满。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内容: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 意义:探索出了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二、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斯大林体制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2、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1)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

18、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经验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要从国情出发,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三、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农业领域自留地,开荒,种玉米;工业领域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消极-结果失败-根本原因: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2、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工

19、业领域运用价值规律;农业领域扩大农场自主权评价:结果失败-根本原因: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性变革内容:经济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生产者,允许个体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注意,和赫鲁晓夫及勃列日涅夫不同,还进行了政治改革)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按阶段划分:过渡时期(1949195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一 、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实践:1、过渡

20、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1949-1956)。、1949-1952年,经济调整,经济形势好转、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即实现工业化,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19531957年 “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初期有益的探索-56年中共八大制定正确决策: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21、的工业国。失误-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8年“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原因: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特征纠“左”调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文革”时期(1966-1976)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惨重。教训: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应

22、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二、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意义: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2、国有企业改革中

23、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理论创新: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十七大五、关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史实: 1980年起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等。2、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宽

24、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也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背景: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对外进行经济扩张时间、机构、宗旨、影响(比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不同)国际货币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固定汇率制(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时间、目的、性质、作用。3、影响:美国在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其对外经济扩

25、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二、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欧洲联盟(即欧盟)建立过程:1967年,欧共体(注意,哪三个组织)。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范围从经济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欧元的诞生影响: 2、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过程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 成立:组织原则:影响:注意:合作方式:是一

26、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三、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进程: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2、原因 3、表现: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4、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极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破坏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2)态度: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四、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和影响:积极意义/机遇: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消极意义/挑战:对我国企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