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943130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护理的地位v 偃师市中医院v 心内二科v 鲍晓娜 中医护理技术概述v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 适用范围广、疗效快、经济适用、百姓易接 受的特点。体现了“安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的原则,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医护理技术概述v中医护理技术所包含的按摩术、拔罐术、贴药术、熏洗术、耳穴压豆、太极拳等方法易于掌握,并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起到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中医护理技术概述v近年来中药离子导入术、中药保留灌肠术等,既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也扩大了中医护理的工作范畴,使中医护理学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临床上采用针灸、耳豆、

2、穴位注射、按摩等技术解除尿储留。 中医护理技术概述v采用耳穴压豆法、气功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失眠;使用耳穴压豆法、拔罐、外敷中药等方法减轻疼痛,缓解便秘,治疗压疮等。中医护理正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实践来实现的。 中医护理特色内容v1.畅情志、调心理v2.合理 膳食v3.合理给药v4.给药时间与人体时间节律同步协调 中医护理特色内容v5.服药方法因病情、剂型不同各异v6.“治未病”v7.指导患者建立顺应四时与动静结合的生活起居习惯 1.畅情志、调心理v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即所谓的“七情”,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精神反映,也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适度的

3、精神活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过度或不良的精神活动则是导致疾病衰老的重要因素。 1.畅情志、调心理v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情志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和火的作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的正常运行,使五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有着重要影响。 1.畅情志、调心理v中医对情志的梳理根据五行理论,不同的情绪调节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在中医护理实践中,护士应根据患者性格特征观察其情绪的变化,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1.畅情志

4、、调心理v综合应用移情、疏导、相制的矫正方法,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使患者保持舒畅、宁静的心理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合理膳食v膳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膳食在提高治疗效果上与医疗、药物、护理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2.合理膳食v对食物的选择要认真运用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苦、咸、酸、辛、甘)、升降沉浮及药物归经等学说,如遇到热证或炎暑、湿热季节时,选择清热、泄泻的食物,达到“热者寒之”的作用。 2.合理膳食v根据苦味能泻、能燥、能坚的作用,用来解除热证、湿证、气逆等病证,根据疾病的不同部位来选择

5、食物,如病位在表、在上,可选用升浮食物,如胡椒、姜等;病位在里、在下,可选用沉降食物,如萝卜、卷心菜等 。膳食的合理搭配,才使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平衡,促进疾病恢复。 2.合理膳食v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侯祥川在学习内经配餐和饮食原则之后的总结是“五谷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当为充,新鲜黄、绿、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而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 2.合理膳食v在护理过程中,根据辩证结果,指导患者选择食物时,做到病食相宜,药食相辅,寒温相适,以促进病体康复。防止病食相违,药食相忤,寒温失当,气味过偏。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针对性的食物以提高疗效。 2.合理膳

6、食v如有透疹作用的香菇、胡萝卜、黄花鱼;有驱虫作用的大蒜、南瓜子、乌梅;有润燥通便作用的核桃仁、芝麻、香蕉、蜂蜜等。 3.合理给药v传统的中药治疗是根据药所具有的若干特性所决定的,所谓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辛、甘、酸、苦、咸是中药所具有的五味,味道不同,作用各异。 3.合理给药v升降沉浮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四种不同趋向、性能。中药这种特性就要求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既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又要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方法。 4.给药时间与人体时间节律同步协调v在服药时间上: (1) 滋补药宜在饭后服; (2) 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用; (3) 健胃

7、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 (4) 治疟药宜在发作前12h服; 4.给药时间与人体时间节律同步协调v在服药时间上: (5) 安眠药则应在睡前服;发汗药宜每日午前服用为好; (6) 催吐药宜在清晨服。 在中药的服药时间上,中医有丰富的内涵,护理人员要善于学习、总结以探索最佳的给药时间。 5.服药方法因病情、剂型不同各异v治疗寒证疾病药宜热服、温服;治疗热证疾病药宜凉服。对于解表发汗药要偏热服以助汗出;清热凉血、止血剂宜凉服;散剂、粉剂可用开水冲服或胶囊装好吞服;膏剂用温开水冲服;危重患者要少量多次频服;昏迷、小儿、食道手术等不能口服时可采用鼻饲给药 6.“治未病”v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8、中强调:“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所谓治未病,一是指未病先防,无病先防 ,二是既病防变。护理工作在疾病的预防保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多种形式、多方位、多层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疾意识。 6.“治未病”v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正气,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和维护“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守内,病从安来”的健康状态 7.指导患者建立顺应四时与动静结合的生活起居习惯v一年的四季表现为春温而生,夏

9、热而长,秋凉而收,冬寒而藏的特点,但实质上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温热也就无所谓寒凉;没有生长,也就无所谓收获。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是宇宙万物的固有规则。 春v生活起居: 可以晚睡早起;起床后适当活动,选择散步、气功、太极拳或八段锦等运动方式,帮助人体活动筋骨、畅通气血、升发阳气,运动量不宜太大,宜微汗即止,不必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以免运动后汗出当风,感受风寒而发病。让自己心情放轻松,舒畅。v饮食: 选择清温平淡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如葱、蒜、韭菜等辛温之品,以助体内阳气生发。春季肝火旺,肝克脾,宜多食用甘性食物,肝健脾,少食酸性食物。 夏v起居饮食v起居方面:宜晚睡早起,起床后适当

10、运动,保持精力旺盛,心情舒畅,气血通畅。v饮食方面: 多食苦味食物苦瓜、丝瓜、黄瓜、冬瓜、莴笋、西红柿、西瓜还有绿豆汤,喝汤以补充出汗而流失的体液。 养生: 少食冷饮,不吃过夜饭 ,应多饮水,保证体内体液平衡,防止肾功能受损 秋v起居饮食v起居方面: 早睡早起,早起先做养生操,气血通畅后起床,排便、喝水,7点左右吃早餐。v饮食方面: 以白色食物为主,少食辛辣食物。适量食酸味、以润肺为主,多食莲子、百合、银耳、糯米、梨藕等。v养生: 避免剧烈活动,过量出汗,伤及津液,秋天气候忽冷忽热老年人的应急和适应能力下降。应及时加件衣服,燥热时多饮水。 冬v起居饮食v起居方面: 注意闭藏,早睡晚起,太阳升起

11、时起床,在床上做十分钟保健养生操,防止出现体位性缺血、缺氧、脑中风。饮食方面:多食黑色食物,如木耳、蘑菇、核桃、阿胶、大枣、羊肉、鱼、鳖以养肾滋阴壮阳的食物。养生:冬天气候寒冷多变,容易诱发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防寒保暖, 保护关节骨骼减少疾病的发生。 7.指导患者建立顺应四时与动静结合的生活起居习惯v顺应四时,就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使人体的外环境与内环境相统一,互相平衡。在一年中: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至感风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人类具有能动性,不 仅可以适应自然,也可能动地改造自然,使之更适合于

12、生存,促进健康。 7.指导患者建立顺应四时与动静结合的生活起居习惯v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指导患者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再空气清新、纯洁的溪流或瀑布附近进行空气浴;利用山地、海滨进行气候康复;利用温泉疗法、冷水浴、日光浴、森林浴、漫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情及病症的不同阶段,形成动静结合、劳逸适度的生活节律 v 中医护理工作区域在延伸 中医护理工作区域在延伸v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它来自于民间,服务于百姓。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在发生着根本变化,中医护理工作已从医院逐步发展到社区、家庭。正是中医技术的便捷、安全、有效、低价等特点,其疗效已被百姓广泛接受和

13、认可。 中医护理工作区域在延伸v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等领域,中医护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现代的护理教育中,应把中医知识技术纳入基础医学教育中,是中医护理特色得以继承与发展。 v中医护理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中医护理面临的任务与挑战v(1)中医学是几千年来我国历代医学对养生防病和医疗实践经验的荟萃和总结,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但中医护理处于零散,经验试的状态,如何整理、充实、发展中医护理理论,使中医护理理论系统化、标准化,是摆在中医护理学界面前的重要任务 中医护理面临的任务与挑战v(2)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中医护理事业的前提。培养具有一定外语水平、高学历、高素质、有临床经验、有创新能力的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发展壮大的关键。 中医护理面临的任务与挑战v(3)要善于观察、总结中医药使用的经验教训,以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中药剂型种类多,给药途径多,医疗风险加大,护士在工作中要认真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在给药时间、方法、配伍上善于发现、总结,使中药治疗达到安全、高效的作用 中医护理面临的任务与挑战v在医学发展迅猛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特色将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有机结合,达到互懂、互通、互用、互相渗透,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v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谢谢大家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