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设计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22931575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村居》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村居》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村居》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资源描述:

《《村居》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居》教学设计(7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村居教学设计村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首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然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种亲切感,也油然而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3、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过程:一、揭题入课,粗知宋词师:亲爱

2、的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一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丽、清新的水墨画,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段绵长悠远的内心独白。今天我们一起徜徉于乡间溪畔,去看看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师:板书课题)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古代的“词”?(备注: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或者“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者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的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紧密结合。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

3、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村居”中“居”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论语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字,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种讲法。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能懈倦。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禄,都是由人民纳税而来,更不可懈倦。就居心而言,无论治家治国,心都要公正而无倦。只有立志为民,才能居之无倦;只有诚意正心,才能行之以忠。)二、自主初读,吟品词韵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师:请同学首先自由读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师:词一般分为上阙和下阙,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另外,古人写词,是把感情、内容和节奏结合在

4、一起,推敲出来的。所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请同桌之间两个人分为上、下阙再练习读读。2、出示词语:茅檐、相媚好、锄豆、剥莲蓬、亡赖、翁媪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并齐读3、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加上动作,比如摇头、用手击掌,脚还会打着节拍,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4、师:回忆一下,原来我们理解诗意时有几种方法?(生:借助工具书、借助字典、根据生活体验理解、借助书下注释、可以问同学或老师等)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理解这首词的含义。5、比较发现,初品词意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翁媪:老

5、翁、老妇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目及太平盛世景,胸怀报国壮志心。师:谁醉了?(课件出示问题)师:词中的“翁媪”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相媚好”的?(同桌之间扮演翁媪逗趣)师:指名读上阙,边读边想象,有怎样的一幅画面映入脑海?6、指名读下阙,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师:溪水人家绕,绿野乡村,有对老夫妇正醉中逗趣,三个孩子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是怎样的姿态?(观察课件画面)可不可以换成“躺”、“趴”?重点理解亡赖:同“无赖”,亡,这里指顽皮、淘气。师:“无赖”是贬意词的,为什么在这里作者却用“最喜”呢?师:你们在家淘气时,父母是怎样说你的?生:叫我淘气包,烦

6、人精,说家快让我给拆了。师:是啊,当父母唤你为“淘气包”时,这看似批评的话语,实则是在喜爱啊!所以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最喜欢这个淘气剥莲蓬的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读词的下阙。三、品读赏析,感悟意象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你仿佛都看见什么了?(指名交流,并放课件溪水之声,再读此诗)2、如此美好的家园,如此“安居乐业”的生活,真的让人留恋忘返。于是,辛弃疾一时兴起,信笔写下这首词。让我们随着音乐,一齐朗读吧!(课件音乐)3、师:有了父母的相亲相爱,兄弟的力所能及,才成就了小儿的“无赖”。如此其乐融融的景色让人好生羡慕和向往。辛弃疾看到了此情此景,难道产生的仅仅是

7、幸福是羡慕吗?(课件出示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4、师:破阵子是我们曾经在课外积累时背诵过的词,我们首先一起来复习一下。(齐读)指名回答:通过读,你体会出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精忠报国、奋战杀场、豪放不羁)5、师:是啊,就是这样的一位精忠报国,誓死收复中原失地的爱国词人,他的一颗报国之心是否在疆场上得以施展?充斥于满心的怎么还有欲说还休的“愁”呢?课件出示:师配乐朗诵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

8、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师:结合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辛弃疾的生平资料,谁来说一说,词人的“愁”指的是什么?(备注: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人(今济南),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

9、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68岁那年,当宋帝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而当命令到达铅山的时候,辛弃疾病已沉重。九月十日,辛弃疾怀抱着他那始终不能实现的政治抱负与世长辞了。)师:读过了诗人的两首词之后,你体会到辛弃疾胸中的仅仅是对和平生活、安居乐业的向往吗?(学生交流)是啊,期盼着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居安思危”的情怀充满了诗人的胸膛。师:带着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来背诵清平乐村居。师:带着对词人爱国执着精神的敬佩,我们再背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居家:家居乐业居官:居安思危居心:精忠报国村居教学设计2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

10、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 ,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

11、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二、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

12、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 !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 ,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在理解翁媪时,我让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个公字,可能是老公公,而媪字左边是女所以可能是老婆婆。在理解无赖一词时,我说: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撒泼放刁,蛮不讲理的人称为无赖,这里是这个意思吗 ?可以看看图,想一想。我觉得是小孩调皮可爱。我接着说:是的,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区别,此时的无赖让人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可爱,这就是古诗词用词的

13、魅力。三、把握整体意境,体会诗词的情境美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懂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进而总体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于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面荷花竞相开放。我仿佛看到小溪边,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剥莲蓬呢。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我仿佛看

14、到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辛勤地劳作呢 !我仿佛看到茅屋前,一对老夫妻有些醉意,正在说悄悄话呢!于是我追问:你听到老两口说些什么吗?同桌一个做老公公,一个做老婆婆试试,他们会说些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头子,你看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年了。有的同学说:老太婆,谢谢你,给我生了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只希望早点抱孙子哦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笔者在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问道:假如此刻你到了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最想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多悠闲。我最想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闻青草的芳香。我还想骑在牛背上,潇洒地吹着短笛,让

15、笛声在田野中回响。我最想在小溪边垂钓,那多舒服。我也想到地里去耕耘,享受劳动的快乐。由于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村居教学设计3清 平 乐作者:辛弃疾村居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

16、喜爱的顽皮佬。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理解词语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4.想象词描绘的意境,先说一说,再写下来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通过理解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境,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和热爱国家的赤子情怀教学重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2.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并能动笔将词的意境描写出来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教法学法:朗读法、抓重点词

17、句品味想象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词”1.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生齐读)2.(出示课文)从形式上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3.简介“词”这一文学形式: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如,题目中的“清平乐”就是词牌,“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二、初读全词1.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读课件出示:清平乐 村居强调:乐: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yu)!“清平乐”与“村居”之间注意停顿2.这首词的题目“村居”是农村人家的意思

18、,辛弃疾笔下的农村人家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3.(课件出示全词)读一读这首词,希望大家读正确、读通顺4.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翁媪、锄、剥、莲5.读词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停顿上、下阙之间也要注意停顿(听范读录音后生自由练读)我们再来读一遍三、理解词句1.刚才大家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还真有了些词的韵味有不理解的字或词吗?2.学生质疑3.教师预设“吴音”不是指苏州、无锡这一带的方言,而是课文中“农家”的所在地江西上饶地区,所说的方言叫“吴音”说着“软软吴音”的是谁呢?从字形上我们不难发现,“翁”指老公公;“媪”则指老妇人“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你是怎么理解“相媚好”的

19、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词的内容来说说“锄豆”是怎么回事?“无赖”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小儿”是这样的无赖吗?从这首词中我们也能体会出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4.理解了这些词语,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注意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四、品味意境1.这首词朴实易懂,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2.这首词中哪种景象你特别欣赏,并从中品出了味道?(村居美景、翁媪图、锄豆图、编织图、顽皮图)3.能拿起你的笔,为大家描写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吗?4.这一个一个的画面是通过什么事物连成一个整体的?(溪)5.重点赏析“醉”字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意境,你

20、会选哪个字?(醉)谁为什么而醉?(配乐响起)看着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喝着美酒、悠闲地聊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一起读一读,把老夫妇俩的幸福、满足、陶醉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也一起醉上一醉!6.体会诗人的情感醉的仅仅是“白发翁媪”吗?看着眼前的景象,词人辛弃疾也醉了,他又为何而醉?让我们像作者一样,陶醉地读一读这首词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让我们来试着唱一唱,好吗?(先听一遍,再自由地唱一唱)五、拓展阅读1.辛弃疾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茅檐低小的恬淡情趣,还有金戈铁马的壮烈让我们来看一看辛弃疾的另一种“醉”吧!2.课件

21、出示破阵子3.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又为何而醉?4.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力主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的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沉沦词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希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辛弃疾,了解辛弃疾词中或壮怀激烈,或恬静淡然的情感六、课外作业1.认真书写“翁、锄、莲”;2.背诵这首词,并想象整首词描绘的情境,写下来念给家长听;3.搜集辛弃疾写的其他的词,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清平乐 村居景 溪 青青草 美人翁媪 相媚好大儿 锄豆 醉中儿 织鸡笼小儿 剥莲蓬村居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这首诗描绘的景象。、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

22、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用具】录音带,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述: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你能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形容一下春天。(生自由说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二、学习新课过渡: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词语,特别是许多诗人赞美春天的诗篇。、引入课文: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清代诗人,高鼎。(板书:清代高鼎)诗人高鼎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了春天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初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把这

23、首诗认真读一读,看谁能很快地读熟。(在读前,将“长”“鸢”的音、形讲一下)学生自由练读,把课文读通,读熟。同桌互读:请你的同桌检验一下你究竟读得怎样了。指名读:议:他读得怎样?你想请那位同学和你一起读?齐读。、理解学习诗意: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再好好读一读,你读着诗句,你读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自己读懂的地方。(字,词,句等皆可)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可适当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全班议一议,说一说。春光明媚,勾起了诗人的游兴,但诗人在此处却仅仅写了几种景物。春天里一定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春景。(出示:多幅春天景色的画面)你看了这些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练说)春天是如此

24、的美丽迷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这种美丽迷人。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议),齐读。在这样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你有没有放过风筝,心情怎样?(快乐,喜悦)请你们读一读诗的后两句,读出你的那种心情:指导朗读。自己读。指名读、议。齐读。让我们把这首诗一起记在脑海里,成为我们知识库里的一员。(学生背诵课文)三、领悟诗情如果你也随着作者来到了这样的地方,你会听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闻到些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说写结合:还有许多同学想说,那就让我们的思绪流淌在笔尖,把你想说的话都写下来。、交流写作的内容。村居教学设计5【设计理念】1、利用网络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

25、果,创设诗词学习的氛围,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2、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特色】基于网络的演示性、丰富性、拓展性进行诗词教学。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2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交流:3出示课文。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4听课文范读,找找哪些词该重读?(边听做记号。)5是否学过相似的“词”?形式上有何特点?(点击网页)(卜算子 咏梅;分上、下阕)

26、6、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学生按要求读。)7、检查自读的效果(请生评议;学习好的方面,读给同桌听。)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1、根据你的经验,读懂一首词有哪些方法?交流:查字典;小组讨论;看图理解;看看有关注释理解。2、四人小组用你们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并交流读懂了什么?3.上阕交流:(、 指读上阕。、 找出描写的事物、 理解意思,教师补正(带着酒意,操着吴语,谈得很亲热。哪家的白发夫妻二老呀!)、 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小组赛读上阕。)4、下阕交

27、流: (、 指名读下阕。、 找出描写的主要对象、 理解意思,听教师补正(最可喜的是小儿,在河边伏着正剥莲蓬取莲子吃呢。)说说下阕写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下片四行是一句话,写这家三个儿子的活动充满生机。)5、理解全词。(连起来说词意:自己练说,互说,指名说,评议。)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2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四、再现诗境,指

28、导吟诵。1、边看图画,试着背诵。五、拓展学习。1、学生自主合作拓展学习。(1、学生自由组合利用网络内容“诗人简介”、“辛弃疾全集”、“佳句欣赏”进行拓展学习。2、交流: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交流所学内容。学生交流。(如:诗词朗诵、我来介绍、名句讲解等)六、总结延伸。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把今天学到的内容介绍给家长听。村居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生

29、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剖题切入。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2、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课题。教师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所以中间要空一格3、谁能把题目读好?(清平乐注意“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4、师:一眼看到“村居”,大家

30、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趣味,一起再来读课题。过渡: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了,在大词人笔下,又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二、理解字词,疏通语言,初步感知词意。1、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2、生自由读词。3、师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理解字词等方面、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a、注意读好字音: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莲蓬。“媚”读去声,“媪”读“0”,“剥”读“”.b、相机理解“翁媪”一词的词义。看图,谁是翁?我们学过“孤

31、舟蓑笠翁”、“家祭无忘告乃翁”,“翁”是什么意思?“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那“媪”有“女”字旁,想一想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指的是年老的妇女。c、相机理解“吴音”一词。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这里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那里的人还在使用“吴音”。师小结:刚才通过联系旧知、观察画面、分析字理等方法,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今后,大家在学习古文时,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去学习。4、初步感知全词大意。交流:能说说这首词的大意吗?你感觉哪个句子意思不好理解?(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指导)5、生分组说词意,读诗句。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品味诗词情趣。1、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2、。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看到了几幅画面?生交流:a、看到池塘上泛着的绿意,溪中流水淙淙。硕大的荷叶托着水上芙蓉荷花,还泛着青春的红晕。引读:这就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b、“溪上”:看到一对老夫妇坐在家门前聊家常。引读:这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c、看到二儿子心灵手巧,正用薄竹片专心致志地纺织精致的鸡笼。引读:这就是“中儿正织鸡笼。”d、“溪东”:看到一亩见方的豆田上,大儿子正辛苦地锄苗。引读:“大儿锄豆溪东。”e、“溪头”: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池塘边,剥开莲藕吃莲子,不时咂着小嘴。引读:这就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师:“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

33、巧妙的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词吧!四、引导发现,品析词眼,提挈全篇,深化情感。1、师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创作年代毕竟离我们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2、师: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有什么问题?品读、交流:a、品味“无赖”。(1)仔细读读最后两行,想一想。“无赖”在这里应该取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从“喜”字感受到诗人对小儿子不是讨厌,而是喜欢;从“卧”字感受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小儿子的姿态、

34、吃相等方面来理解。(3)“最喜”和“卧”字让同学们推敲出了无赖的应取之意感受到小儿子的活泼顽皮,那怎么读呢?指名读,读出小孩子的可爱、淘气、活泼的童趣。b、品味“醉”。(1)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2)醉可以组什么词?(陶醉、洒醉、沉醉)研究:在词中你认为哪种醉更为恰当?预设:美好的风光、孩子们的勤劳可爱、夫妻的恩爱让老两口陶醉。除了陶醉,老两口闲暇之余喝喝洒,聊聊天,因此还有些酒杯之意。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老两口心理,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畅谈后再读,读出温馨的情景。小结: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感情诵读)d、理解诗人之“醉”。(1)多么美好

35、的景色,多么和睦的家庭啊!课文里除了老夫妻之醉,还有谁在醉?(诗人)(2)想象诗人喝了一点酒来到这里看到和平安宁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3)诗人因为什么而醉?仅仅是因为喝酒了吗?(诗人因美丽的田园风光而醉,因安宁的田园生活而醉)(4)师: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向往呢?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四、吟诵积累,引读明意,拓展延伸。1、师: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诵)2、师生全作背整首词。3、师生对白。师说词意,生说词句。4、指名背诵。5、师: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

36、乡村,和他一起感爱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乐的田园生活。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在古词中还有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也可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五、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景美 人美醉村居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

37、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三、学习生字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2、指导书写。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一)学习一、二句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

38、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5、全班读第二句。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11、全班齐读一二句。(二)学习三、四句1、指名读。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5、男女比赛读。

39、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五、背诗练说1、自由背诵。2、小组比赛背诵。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4、指名上台说。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六、板书设计村居草长鸟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七、点评: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村居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

40、课文。教学过程:、猜谜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栓着腰。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初读感知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3、指名读,齐读。、图文对照,读中感悟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教案_村居教学设计2、全班齐读。3、看看

41、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防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村居教案_村居教学设计、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扩展活动开展放风筝活动。七、作业设计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2、写字练习。八、板书设计4、古诗两首春晓 村居春眠不觉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教学设计9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

42、、导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三千多年前,我们勤劳智慧的先人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他们用曼妙的歌声诉说着内心的快乐和忧伤。从那以后,中国的诗歌就渐渐汇成了一条滔滔不息的河流,它流过古老的先秦,流过显赫的汉唐,流过文化高度发达的唐宋元明清,一直流到今天,流向未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清平乐村居就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有名的宋词。2、简介作者生平辛弃疾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由宋。历任扛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其问曾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64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

43、知府,不久罢归。68岁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本课所选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振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3、初步了解宋词(1)通过课前你搜集的资料,能谈谈你对词的了解吗?(2)老师课前也去查到了一些关于词的知识。(出示)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我们今天要学的宋词,题目就叫:(学生齐读课题)聪明的同学猜猜看,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题

44、目?(出示)本课的“清平乐”(yue)即为词牌名,又名“忆萝月”、“醉东风”等。“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的词,每首46字,分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字,下片有3个韵脚字。“村居”是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学习还是第一次。因此安排课前自己收集资料,课上汇报交流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好的为学生以后进一步深入了解“词”,主动接触“词”打下相关知识的基础。二、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本节课以读为主,首先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看看自己能读懂多少?通过自己

45、的努力无法解决的鼓励学生主动和同桌交流讨论。1、学生自由读书,教师指导。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生字,点拨,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各种方法去学会生字词。(2)相机理解文中生词:茅檐:茅屋醉里:酒后微醉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翁媪:老年夫妻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有农村来的孩子吗?)无赖:顽皮。村居:乡村闲居(3)相机理解句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尊重、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着郁郁青青的小草。不知谁家一对白发老人正用好听的吴地方

46、言在亲密的交谈。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前编织鸡笼。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里的新莲子吃呢。3、鼓励学生质疑一个真正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能读懂问题,还能读出问题来。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词,(板书:读)看看有没有经过自己反复读,认真想还是读不懂的问题呢?4、指名读课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具有创造性儿童的特点之一是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创新想象,自由交流。优美的古筝伴奏,教者充满感情的朗诵,有助于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自由交流3、集体汇报(

47、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四、品(入情入境,培养灵性)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想的真美。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首歌,流淌着清新优美的旋律;有人说,生活更像一幅画,装点着我们心中的殿堂。从这首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感兴趣的句子细细品味,如同品赏一杯淡淡飘香的清茶,让它慢慢的沁入我们的心里。然后把你的感受说给自己听,说给同桌听,说给与自己情趣相投的学习伙伴听。1、溪上青青草(宁静,优美)什么样的小溪?(溪水,游鱼,荷花,莲蓬)2、一对白发老人,他们在谈些什么呢?3、你喜欢这个贪玩的小儿吗?a、不喜欢。因为小儿顽皮,不干活。(你希望他跟着

48、哥哥去劳动?)(你爸爸妈妈有你这样的孩子真是幸福)b、喜欢,因为他很有趣(大哥、二哥在干活,他偷偷的溜到溪头,趴在草地上剥着莲蓬尝新鲜。这个孩子童年生活中这份精彩的快乐是多么有趣,有多么令人向往。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读出我们心中的那份羡慕之情,神往之意)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美,去体验美,去发现美。引导体味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教者或是作者的意见。五、诵(反复吟诵,积淀语感)对于古典诗词的开悟决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文修养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反复的熏染。(同学们读的好,想的好,品的更好。让我们齐声朗诵,将这清新秀丽的意境,质朴优美的词句,永远记在心里。)

49、六、自我作业设计学完课文,小学生意犹未尽,这时鼓励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课外作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今天学了这首词,回去你想做什么作业呢?)1、根据词的内容画一幅画2、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散文3、背诵4、把它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5、搜集更多的宋词6、抄写生字词7、这节课通过读想品诵四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理解了内容,感悟了意境,发挥了想象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背诵、研究宋词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当然,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可能掌握得非常到位,这有待于课后拓展阅读的引导和巩固。村居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

50、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1、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请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词(学生接着说)。是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2、屏幕出示:教师提供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3、这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

51、诗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那份浓浓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板书:清平乐村居。“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4、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

52、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指名读。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读正确预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谁来读一读这个“剥”字?请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读这个句子。注意:“莲蓬”的“蓬”。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媪。连着前面的“翁”一起读。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4、注意了这些字音,谁来把这首词连起来读一读。这次要求看着屏幕读。(屏幕出示)5、指名读。教师指导:读通、读正

53、确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 “茅檐/低小”,哪里停顿了,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的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来,在位置上自己再练一练。大家一起读。6、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了便于比较,我把这首词,变了个样。(屏幕出示)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一空行,说明它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7、分男女同学读,女同学读上

54、片,男同学读下片。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们这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2、交流、反馈。3、随机朗读、理解。(理解:吴音,他们是用什么语言聊天的)4、连起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5、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诗当中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1、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是,还不够。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来

55、,再读课题。清平乐村居。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还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个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读。3、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啊?他

56、们都是一家人(出示图片)。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预设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那么在这句话里,你觉得“无赖”是这个意思吗?请你们再去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无赖”呢?卧。这里的卧,它有一种姿势,趴着。趴是脸朝下,同学们,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还会有哪些姿势?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再想象,这个小儿还会有什么姿势?请你们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脚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脸上笑嘻嘻的,也许嘴里还嘀咕着什么?嘀咕着什

57、么呢?看着他的晃动的小脚丫,看着他剥莲蓬的模样,送他一个成语?小儿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是啊,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可见,此小儿真乃无赖。是啊,多么活泼、可爱、顽皮的小儿,谁能把小孩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注意表情笑着读。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

58、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是不是,有些惊讶,来,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教师指导读,不仅你惊讶,辛弃疾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在问?(谁家)白发谁家翁媪?注意这个“谁家”,读出问的语气。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读这句词。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屏幕出示)。自己在座位上说说。教师引导:同学们,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一晃就是几十年了,现在咱们老了,虽然老了,可是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那,高兴那。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三)提炼词眼,沉醉词境。1、哎,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他们都陶醉了。2、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3、是啊,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