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

上传人:sym****28 文档编号:228845205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判断方法摘要 常见无机含氧酸呈现不同的强度,其强度与其自身的结构、组成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受溶剂等的影响。在介绍有关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度的研究工作,包括其经验规则的同时对其进行了评价。根据无机含氧酸酸强度计算公式,计算了常见无机含氧酸的pKai ,根据计算结果,对常见无机含氧酸的强度进行了判断。通过对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度的分析,以加深人们对其酸性的认识和理解。关键词 无机含氧酸 酸性强度 经验规则 影响因素 无机含氧酸是无机化学教学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对于其酸度大小的比较是无机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度及其变化规律一直是化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

2、具有代表性的有Pauling、Ricci等的研究。无机含氧酸的酸强度是指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 能力的大小,可用其电离常数Ka(或pKai)进行量度. 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可以表示为:Y - ROH + HO Y - RO- + H3O+酸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在电离过程中以质子的形式脱离氧原子,转移到H2O 分子中的孤电子对上,因此在水溶液中含氧酸的酸强度决定于与成酸元素R 相连的O - H 键的强度,而O -H键的强度又决定于O - H 基上的电子云密度,成酸元素的原子R 通过改变OH基上的电子云密影响成酸元素R 吸引电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R 的电负性、非羟基氧的原子数、电

3、离级数等等.根据上述因素可确定无机含氧酸强度的计算公式,根据此公式计算出的Ka值的大小,可作为判断含氧酸强度的标准。1 无机含氧酸强度判断的经验规则11 Pauling规则1Pauling根据无机含氧酸的组成和电离常数总结出2个规则:1) 多盐基无机含氧酸的各级电离常数之比约为 :K:K:K=1:10:10。例如,H3PO4的K1、K2、K3分别为7.610、6.310、4.410,即pK1、pK2、pK3分别为2.1、7.2、12.4。该规律用来粗略估计许多多盐基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度pK值的大小都是简明而大体正确的。2) 无机含氧酸XO(OH)的第一电离常数K1与m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不

4、带电荷的无机含氧酸,酸分子中所有的氧原子都连接在同一中心原子上,该酸的K1值的大小不依赖于与氢原子连接的氧原子数,它们的关系和示例见表1。表1 无机含氧酸的组成与酸性强度示例表 XO (OH) B (OH)PO(OH)SO(OH) ClO (OH) M K1 酸性强弱O10弱 1 10 较弱210强 3 10 很强12 Ricci 公式2 Ricci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第一电离常数K1的经验公式:pK1=8-9m+4n (1)(1) 式中,m为中心原子的形式电荷,数值上等于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族数减去它的价电子数,n 为酸分子中不与氢相连接的氧原子数。(2) Ricci公式是Paulin

5、g经验规则的一个数字表示式,只是在具体的数值上稍有区别,在概念上是完全等同的。Pauling-Ricci经验规则对于许多无机含氧酸都是大体适用的。但是也有例外,例如H2CO3的pK1的值,按Pauling规则计算应为2;按Ricci公式计算应为3。实验值为6.4, 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大。2 影响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因素分析2.1中心原子R电负性对含氧酸强度的影响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价态的不同种类的中心原子R ,在同一类酸中争夺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原子R ,在不同的酸中争夺电子的能力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中心原子R 的半径约小,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的能力

6、越强,则它与之相连的羟基上的氧原子争夺电子的能力也越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羟基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使O - H键上电子云偏离氢原子越多,O - H 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故表现出较强的酸性,即pKai 值较小. 1以HClO、HBrO、HIO 为例,其酸强度与电负性的关系如表2 所示.表2 中心原子电负性与酸强度的关系 酸 XNRpKH-O-ClH-O-BrH-O-I3.122.862.540001117.548.6210.64表中N 为非羟基氧原子数;XR为中心原子R 在不同氧化态的电负性;Rm+ 为成酸元素的氧化态.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在成酸元素氧化态Rm+、非羟基氧原子数(N)都

7、相同的情况下,pKai 的值随着成酸元素氧化态的电负性(XR )的递减而增加.即:pKai 1/ XR2.2非羟基氧原子数(N)对含氧酸强度的影响为讨论问题方便,现以氯的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为例,如表3 所示.酸杂化轨道类型RNXpKaHClOHClOHClOHClOspspsp sp+1 +3+5+701233.122.55 2.312.317.541.94-2.7-8表3 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与酸强度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酸强度顺序为:HClO HClO2 HClO3 7 ,弱酸; pKai 2 ,中强酸; pKai - 2 ,强酸; pKai - 7 ,最强酸.表5根据公式计算的各

8、种酸的pKai酸RNXR ipKai(实)1pKai(计)pKai(参)1R(OH)R(OH)3ClBrIAsSb000003.122.862.541.831.6411112127.548.6210.649.187.248.028.989.3114.319.914.97.337.377.387.27R(OH)6(HO)RORO2(OH)(HO)2RORO(OH)3(HO)4ROTeClBrINSSeTePAsSbCr01111.511111111.772.552.292.093.062.121.921.702.041.957.742.081211111212121231231127.61111

9、.942.981.897.212.648.272.467.772.157.212.382.226.9811.53.780.746.57.6912.692.22.243.58-2.332.297.292.897.893.558.551.936.9311.932.27.212.22.831.216.217.2212.222.182.28-3.572.177.172.227.222.267.262.107.1012.102.177.170.4*25.14H2RO(OH)HORO2RO2(OH)2R(OH)3(HO)2RO2HORO3(OH)2RO(HO)5ROHRO(OH)2R(OH)4(HO)4R

10、O2PClBrITeBAlGaSSeClBrCSiGeSnIPSiGeSnP12220000223300001100012.112.312.061.591.772.281.711.832.202.032.312.082.681.881.881.701.591.951.881.881.702.04111112111121211121212112312121211122-2.70.0847.61119.2411.210.3-31.96-31.66-86.3510.339.668.69.41.558.412.42.26.79.7711.89.09.42.22.87.31.72-2.83-2.08-0

11、.677.212.279.7611.4711.1-3.71.3-3.191.81-7.58-6.895.9310.938.3313.338.3313.338.872.087.0812.082.27.28.5613.568.5313.569.12.52.57.52.36-2.94-2.83-2.797.2212.22-2.982.02-2.842.16-8.06-7.926.6811.682.156.9812.02.247.247.1912.181.09*2.94*7.94*周期表中的含氧酸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元素,同种类型的含氧酸,酸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元素的相同类型的含氧酸从上到下酸性依次减

12、弱;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含氧酸,一般来说价态高的酸性强。5 结论该公式是在全面分析了无机含氧酸的组成、结构和强度之间的关系后总结提出的,避免了一些经验公式中只考虑中心原子而不考虑中心原子周围连接的其它原子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有些定量计算中只考虑中心原子周围其它原子的的影响,而不考虑中心原子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本公式计算的常见无机含氧酸的pKai 值,其平均误差为0. 565 ,与实验值吻合程度好,说明公式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参考文献:.1 鲍林.化学键的本质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60,314-317. 2Ricci.Ricci经验公式J.美国化学会志,1948,70(6),109.3,4梁永峰,刘立红.无机含氧酸强度的标定J.陇东学院学报,2007,17(1),49-5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