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28729179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调查方法(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森林资源调查方法A、小班、细班区划调查a、进行区划的小班为界线、面积永久固定的地籍小班,是森林 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本期二类调查的关键所在,因此,小 班区划调绘时必须以明显的地物(如山脊、山谷、溪谷、道路等)的界 线为主,并兼顾考虑一级林种、山林权属的不同,尽量做到一个小班 内一级林种、山林权属相同。具体区划时应以在实地和地形图上能分 辩的最小面积的明显地物界作为小班界,即尽可能将小班面积控制得 小一些(如 7hm2 左右)。小班区划后,小班位置、面积将永久固定 下来,然后根据细班区划条件在小班内划分若干个细班。对前期没有 按照以明显的地物界线区划的小班(包括国家公益林小班),必须重

2、新进行小班区划,重新进行小班编号,统一编码管理。小班编号以行政村(工区、分场)为整编单位,在同一村(工区、分 场)内按 1、2、3 依次编写,不允许有空号出现。b、细班是根据地类、立地、林种、树种等的不同,在小班内区 划的调查统计基本单位,也是落实森林经营措施的基本单位。其最大 面积一般不大于20 公顷,其最小面积以能在地形图上调绘细班轮廓 并注明细班编号为原则(比例尺 1:1 万的地形图为 0.3 公顷,1:2.5 万的地形图为 0.6 公顷)。当图上无法直接勾绘细班界线时,可以不在 图上调绘细班轮廓,用目测法确定细班面积,细班最小面积为 0.1 公 顷,但要求在图上打点标注细班位置,并编号

3、调查细班。细班区划的条件:基本条件:地类不同;林种不同或无林地规划林种不同; 起源不同;郁闭度相差0.2以上;经营类型不同;已实施的 工程类别不同。用材林细班:优势树种组相差二成以上;人工林生长等级 或土壤肥力等级不同;坡度级不同;近、成、过熟林出材等级或可及度不同。经济林细班:优势树种不同;果期(龄组)不同。公益林细班:优势树种组相差三成以上。在小班内划分细班,细班编号以小班为整编单位,在同一小班内 依照 1、2、3 依次编写,小班内细班编号不允许出现断号。每个 细班填写一张调查卡片。若小班内不区划细班,则细班编号为1。地 形图上细班编号注记采用“小班号细班号”表示,如:1 小班中3 细班,

4、用“13”表示。c、细班调查原则要求1)、细班应按调查卡因子详细调查填记。具体操作时,可充分利 用前期正确的调查结果和小班经营档案,以提高调查精度和效率,保 持调查的连续性。因上期调查或填写不属实或间隔期内经营活动、自 然因素(如自然生长、自然灾害)使小班调查因子发生明显变化的, 则该小班必须重新区划调查,尤其是当地类或龄组发生变化时,有关 因子应随地类和龄组的变化需重新调查填记,例如某细班前期为杉木 幼林,本期变为中龄林,则龄组和相关的测树因子应以前期为基础, 推算或目测、实测记载现有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等。本期新增 加的调查因子应补充调查记载。2)、公益林细班应侧重调查与森林公益效能有

5、关的因子,对测树 因子可简化调查;用材林细班应侧重测树因子和蓄积量的调查。3)、细班因子调查记录表共60 个因子,数量因子直接填写数量, 非数量化因子用本期规定的代码记载。4)、各类小(细)班应调查、填写的项目见下表:地类调查因子森林疏林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天然 更 新 林 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预 备 造 林 地-荒 IU地苗 圃 地农地难 利 用 地其 它 土 地内 陆 水 域项目因子序号空间位置16,56VVVVVVVVVVVVVV地类21权属19,20地貌地形710,60VVVVVVVVVV土壤1115VVVVVVVVVV立地牛态16-18灾害5255VVVVV人工林、用材林4849V林种2

6、2VV规划发展林种 测树因 子232445VVVVVVVVVVVV经营类型51VVVVVVVVV四旁 树、散生木33 -34,3640,42-45视情况有无填写其它46-47,57-59注:46-47 栏只对已实施的林业工程类别的小(细)班填写;57 58 栏只对公益林小(细)班填写;59栏对水库汇水区的公益林小 班填写(小型及小型以下的水库名称代码由各县编制);36-39 栏外 业调查填记百分比,小班面积求算完成后用数值填写;测树因子对涉 及到的小(细)班填写,否则不填写,50 栏填写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代 码。d、细班测树因子和蓄积量调查测树因子调查1)、优势树种:按主林层确定优势树种(组),

7、以技术标准划分的 优势树种(组)代码记载。2)、平均年龄:调查主林层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人工林按 造林年度加一年苗龄计算。3)、龄组:乔木林分以优势树种平均年龄按龄组划分标准确定龄 组;经济林树种按果期确定龄组;竹林以株数占优势的年龄段(度)确 定龄组。4)、平均高、平均胸径:根据主林层优势树种(组)确定,竹林按 眉径测算。5)、郁闭度:目测林冠覆盖地面的程度,精确到小数点后1 位。6)、出材率等级: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分按出材率等级标准确 定。7)、人工林生长等级:人工林按生长等级标准确定生长等级,天 然林不调查生长等级。蓄积量调查1 )目测调查:当林况比较简单时,具有5年以上的调查资

8、历的 调查员方可采用此法。目测调查员要通过25 块目测调查练习和一个 林班的细班目测练习,并经过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数据 80项 次以上达到精度要求时,才允许进行目测调查。对林况比较复杂和用 材林中龄林以上的林分,为了使目测调查符合精度要求,可利用角规 样地作为主要辅助手段进行目测,角规调查点视细班面积不同作如下 规定:3公顷以下12个;47公顷23个;812公顷34 个;13公顷以上56个。2 )实测调查:对坡度25以下,细班面积较大(大于10公顷) 的人工林林分,在细班内布设35个有代表性的样点,设置0.04公 顷圆形、方形样地或角规样地进行实测。3 )毛竹林细班要调查毛竹株数,并分别胸

9、径6厘米和 6厘 米进行记载。4 )灌木林和毛竹林小班中混生的乔木树种蓄积作为散生木蓄积 调查。5)、细班蓄积量计算:以调查点每公顷平均蓄积乘以细班面积, 即为细班活立木蓄积;6)、各组成树种(组)蓄积计算:按杉木类、松类、硬阔、软阔四 个树种组,分别调查细班各树种组的蓄积百分比,各百分比乘以细班 蓄积量,即为细班各组成树种(组)蓄积。e、规划发展林种、规划经营类型调查1)、细班因子调查记录表第23 个因子为规划发展林种,凡现状 地类为荒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包括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未成 林造林地、天然更新林地、预备造林地)的细班,必须按林种三级分 类代码填记规划发展林种。2)、第 51 个

10、因子为经营类型。现有林种及上述填写规划发展林 种的细班均需按技术标准以代码填记所属林种的经营类型。B、固定样地调查a、封面部分记录说明1)、样地号:指布设的样地号码,采用全省或全县统一编号。记 录时按外业调查地形图背后提供的号码填写。不允许错号、空号和重 号。封面上的样地号与其他各页样地号都应相同。2)、样地所在位置(1)地形图分幅号:按样地所在1:5 万地形图上方标示的图幅 分幅号填写。(2)卫片号:指样地所在1:5 万卫片影像图号、行号和轨道号, 可暂不填写。(3)样地地理座标值:指地形图上样地所在位置的公里网纵、 横座标值。纵座标为四位数、横座标为五位数,切忌把纵、横座标值 倒置记载。(

11、5)县、乡(镇、场)、村(工区)、村民小组:填写样地所落地点 隶属的行政区划单位或经营单位名称。3)、每个样地都必须填写调查员、检查员、向导名字及所属单位, 以示对该样地调查成果负责。调查、检查时间填写年、月、日。b、固定样地测设方法及记载说明1、复位样地测设当样地符合规定的复位条件(与省级连清复位标准相同),找到上 期测设的样地位置时,首先要求对样地固定标志和周界进行修复和加 固,其步骤如下。1)、样地周界复测:凡四个角不完整的样地,都必须以已复位的 某些标志(如西南原点桩、定位树、东北角土坑或其他三个角点中任 一角点,或由一条边配合其他复位标志等)为准,重新进行周界测量, 并把测量结果记录

12、于卡片上,绘制样地位置图。在恢复周界过程中应 认真识别界内外树木,同时为了使每木检尺时能正确判断界内、外树 木,必须对测线外侧树木用砍刀削皮。2)、在样地西南角埋设14x6x60厘米的水泥桩,当西南角已有 前期水泥桩时,则将本期水泥桩埋在样地中心的对角线交点。其他未 埋设水泥桩的角桩要求重新埋设直径 4 厘米的外露木桩(埋入地下 20-30厘米,露出地面30-40厘米)。西南角、中心点水泥桩上要用 红漆写上样地号和埋桩点位,其他角桩注明方向,如西北、东北、东 南等字样,埋设时将写字的一面对着样地中心。3)、修复东北角土壤坑,土壤坑规格为两边长100厘米,宽30-50 厘米,深70厘米,形状如“

13、,其直角拐点处内侧为东北角木桩埋 设点,当东北角无法挖土壤坑,改在样地其它角,并在样地卡片上注明。4)、按规定复测或重测距西南角最近的三株定位树(定位物)的 方位、距离、树种、胸径等,并予以记载。5)、复核上期调查卡片上各项因子,记载复查期内地类变化情况, 按卡片上所列栏目说明变化原因。凡属自然发展和生态规律或是人为 作用但是随机引起的开荒、火灾、造林、采伐利用等均属自然变化, 凡是人为意识对样地特殊经营(如样地外与样地内经营判若两样)的 为非正常变化。对于非正常变化,除了在卡片上说明外,必须按工组 逐级上报至省。6)、直接找到的复位样地(可采取GPS定位),应将上期复查的 引线定位记录、样地

14、位置示意图及情况说明转入新的样地调查卡片 上。2、新设样地和改设样地测设方法 当上期样地无法复位时,必须改设重做一个固定样地。其测设步 骤如下。样地定位可采用引点实测法或 GPS 方法定位,引点实测定位法的步骤如 下:1)、在地形图上于样点附近找一明显地物标(山顶、河流交叉处 等)作为引点起点。引点距离切忌太长,一般要求在 200 米左右为 宜。当样点附近确实难找到明显地物标时,才可考虑加大距离。2)、从引点至样点位置连一直线,用三角板量取图上距离(1毫 米相当于地上 50 米),并以公里网纵线为正北方向,用量角器量取 座标纵线至引线方向的方位角a,再加上磁子午线与座标纵线的偏角 a,得引线磁

15、方位角a。即:a二af+a,心可在地形图下侧图中查 得,偏西为( + ) ,偏东为( - )。将“方位角距离”记载于卡片 的位置图上方。3)、实测定位:按地形图上确定的方位角和距离,从引点开始(必 须埋设引点桩,写明“引-样地号”) ,用罗盘仪(需进行罗差改正) 测角,用测绳或视距量测距离,逐站测定累加距离,直至样点地面位 置的确定。引线测量时必须将各测站的方位角、倾斜角、斜距、水平 距记录于卡片上备查。引线将要到样地西南角原点时,砍线切忌误砍 样地内幼树(竹)。样地周界定测:当样地定点后,以该点位作为西南角点,将罗 盘仪架在此点上,首先向北,然后依次向东、南、西回测至原点。即 按 0-90-

16、180-270(或按 90-0-270-180)用罗盘仪(罗差需 改正)测角,用皮尺量距,测定边长为28.28 米(水平距)的方形样 地(其对角线为 40 米),确定样地的四个顶角点,并将测量情况记 录于卡片上备查。绘制样地位置图:把样地与引点之间的地形、明显地物缩绘在 卡片上备查。固定标志设置:在西南角和样地对角线交点分别埋设水泥桩、 测定三棵定位树,其他三个顶角埋设木桩,东北角挖直角土坑。标桩 规格、埋设方法、土坑挖掘方法和规格、定位树测定方法与复位固定 样地相同。上述复位固定样地和改设固定样地测设方法系指林分、疏林地和 竹林。3、无立木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荒地的固 定样

17、地设置当样地复位或改设引点定位后,先在西南原点埋设水泥桩,测设 三棵定位树(物)。若能正确判定样地内、外散生木的界限和样地内 油茶林的株数时,除由原点以45方向40米距离测定东北角位置并 挖土壤坑外,其他二个顶角点可不需测量。凡是有跨角林分(含竹林) 或无法正确判断样地内、外散生木界线的样地,必须按前述要求设置 固定样地。4、非林业用地的固定样地设置落入明显的非林业用地的固定样地可不予现场引测定位,只对样 地地类进行记载。若落入难于区分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的固定样 地,则按前述规定进行复位或改设样地的现地定位。特别是当引点定 位后,样地一部分落入非林业用地,另一部分落入林分,则必须按前 述要求

18、进行周界测定和固定标志设置。若样地全部落入非林业用地, 但样地内有散生四旁树时,必须引点定位,埋设西南角水泥桩,定界 确定落入样地内的散生四旁树。5、防护林带固定样地设置 当样地落入防护林带或样地跨角防护林带时,必须按前述规定进 行引点定位和周界测量。6、目测固定样地设置当固定样地落在悬崖陡壁,确实无法攀登时,定为目测样地。凡 上期已确定作为目测样地的可以不定测,但必须目测记载样地调查因 子,并说明不能定测的原因。7、放弃固定样地 凡上期已确定的落入不准进入的军事禁区或由县界变化落入外 县时,经批准可放弃不做,但应说明原因。8、上述各种地类样地,无论是复位固定样地还是改设固定样地 都不允许转向

19、,即必须以西南角点为原点,按 090180270(或 900270180)方向测定四条边。只有下述两种情况才允许随 机转向。1)、当固定样地有一条边通过陡壁,样地周界不能闭合时,应以 西南角点为轴心按东(90)、南(180)、西(270)方向为顺序转动后再 设置样地。即按规定样地位置设在第I象限,当第I象限遇到困难时 则放弃,改在第 II 象限设置,若第 II 象限又遇到困难,则改在第 III 象限,以此类推。2)、当样地落入人工幼林时,为了不过多伤害测线上的幼树,而 且略为改变一下度数(1-2)就能使样地四条边都能以株行距为界线 时,允许沿株行距设置四条边。c、固定样地因子调查1、地类调查说

20、明 调查时,当样点地类与样地地类林分类型相同时,按样地情况调查记载;当样点地类与样地地类不一致时,样点地类连续面积达 0.067 公顷时,地类以样点记载;对于样点为非林业用地、无林地、 灌木林地、苗圃地,遇到样地跨角有林分(含疏林)蓄积的地类时,其“23 32”项因子也应填写到调查表中。其跨角林分蓄积每木检尺 立木类型按林分记载。对于样点为经济林、竹林、未成林造林地的地 类,遇到样地跨角有林分(含疏林)蓄积时,其2325”项按样点所 属地类相关因子填记,其跨角林分蓄积每木检尺立木类型,按林木记 载。样点是林分地类,样地跨角其他地类,其“23 32”应按样点 林分地类相关因子记载。2、不同地类样

21、地填记内容不同地类样地因子填记内容以样地因子调查表所列序号按下列 要求填。地类应填因子视有无填写因子备注林分1-10 15-19 21-3Q 32.47、51 55、2Q 36、4Q 45、46、56竹林1-1Q 15-19 21-26 3247、514Q 44、45、46、56跨角林分作林木灌木类经济 林1-1Q 15-19 21、25、3247、51 5540、45、46、56跨角林分作林木疏林地1-1Q 15-19 21-2224-29 32 47、51 5540、45、46、56灌木林地1-1Q 15-19 21-22 3247、51 5540、45、46、56跨角林分作林木未成造1-

22、1Q 15-19 21-2224-26 47、51 5540、45、46、56跨角林分作林木苗圃地1-1Q 15-19 21-22 47、51 5540、45、46、56跨角林分作林木无立木林地 荒地1-1Q 15-19 21-22 47、51 5540、45、50、56跨角林分作林木非林地1-10 15-19 4740 45、46 50、56跨角林分作林木3、调查因子记录填写说明1)、样地号:指县总体内布设的各类别样地统一编号、封面及各 页号码应相同。2)、卫片号:指样地所在影像图号、行号和轨道号,外业可暂时 不填。3)、纵座标:指地形图上样地所在位置的座标值(四位数)。4)、横座标:同上(

23、五位数)。5)、流域代码:指样地位置所属流域,按技术标准规定的最小流 域的代码填写。6)、县代码:指样地位置所属县级行政辖区,按规定代码填写。7)、样地类别:按规定代码填记。固定样地:指已复位的固定样地;改设样地:指上期设置的固定样地,本期复查未复位或错位而重新改设的固定样地,或上期为目测样地,本期能进行周界实测而重新改设的固定样地;目测样地:指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周界测量和每木检 尺,只能用目测方法测定样地主要因子;放弃样地:指只有样地号,但由于某种原因(如军事禁区),而 无法进行现地调查的样地,或样地落入本行政区界外。8)、地类:按代码表中各地类代码填记。9)、土地权属:指样地所落土地

24、所有权,只分国有、集体两类。10)、林木权属;指样地内的林木所有权,分国有、集体、民营 外资、其它共五类,按代码填写。15)、海拔:按样地平均海拔高度(可查地形图确认) ,以米为单位记载。16)、地貌:按技术标准划分,以大地形地貌的代码记载。17)、坡向:按技术标准以代码记载。18)、坡度:按样地平均坡度记载。19)、坡位:按中地形根据样地所落位置,以代码记载。20)、可及度:根据运输条件困难程度,以代码记载。21)、土壤名称:以土壤亚类代码记载。22)、土层厚度:根据样地东北角土坑剖面,用钢卷尺量测土壤 A+B 层厚度,以厘米为单位记载。若上期记载无误,可按上期转抄。23)、林种:按林种和规

25、划林种划分的技术标准,以三级林种代 码记载。林种确定依据样地所在区域地段的划分(公益林区或商品林 区)来确定具体林种,应该和小班区划时的林种一致。24)、优势树种:林分、疏林、经济林、竹林、未成林造林地等 五种地类的样地,必须严格按代码表中优势树种(组)名称填写代码。 特别是阔叶树不允许笼统记载软阔或硬阔,应通过每木检尺计算各树 种的胸高断面积组成比,再将组成比大的树种(组)按规定代码记载 为优势树种。计算时可采取平均胸径断面积X株数,不必每株立木查 胸高断面积。当树种分别超过 5、4、3 个以上,只要某个树种成数 分别超过 2、3、4 成者,则将成数大的树种确定为优势树种。当树 种很多时,又

26、确实难以确定优势树种时,才允许以其他硬阔、其他软 阔、阔叶混交、针阔混交的代码记载。例如某样地组成比为:栲树 1.5 成、槠树 1.5 成、栎类 2 成、枫香 1 成、樟树 1 成,拟赤杨 1.5 成、其他阔叶 0.5 成,则填记栎类代码“240”。25)、起源:按天然、人工、飞播三类以代码填记。26)、平均年龄:记载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异龄林按主林层优 势树种平均木测定其实际年龄。人工纯林按调查年度减造林年度加 1 计算年龄。天然纯林中的幼林可在样地外找一棵平均木伐倒,查其年 轮计算年龄。中、成林可根据伐根或以平均木胸径、树高查生长过程 表确定。总之,平均年龄记载不能与龄组相互产生逻辑矛盾。

27、例如某 样地杉木(一般用材林)平均年龄为19 年,则龄组栏不应错认为近 熟林,而应按中龄林代码记载。27)、龄组:必须在准确测定平均年龄的基础上,按龄组划分技 术标准,分幼、中、近、成、过五个龄组代码记载。28)、平均胸径:以样地主林层优势树种每木检尺直径加权平均, 以厘米为单位记载到小数点后一位。29)、平均树高:以样地主林层优势树种3 株平均木测高材料计 算平均高,以米为单位记载到小数点后一位。30)、林层:按技术标准以代码填写。31)、地位级:暂不填。32)有B闭度:测定、记载到小数点后一位。有B闭度0.10-0.19 为疏林地,0.2为森林。调查时以目则法测定(如有争议时可用实测 对角

28、线定点100个点观测记载);幼林以株数确定时,林分有闭度填 0.2,疏林填 0.1。36)、出材等级: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按技术标准按等级记载。37、38、39、41、42、43)栏为各类蓄积记录入口号,其记录 数据由计算机产生,外业调查不用填写。但目测样地由于不进行每木 检尺,必须对上述各栏目的目测值进行记载。40)、四旁树株数:填记样地内达到检尺径及未检尺径的四旁树 株数之和。四旁树调查对象是乔木树种,不包括经济树和灌木树种, 但包括既是经济树又是用材树的乔木树种 (如板栗、乌柏、银杏、厚 朴等)。非林业用地样地中的四旁竹不记入四旁树,应记入散生竹类。44)、林分毛竹株数:凡是确定为毛竹林

29、的样地,必须把样地内 的毛竹总株数记入栏内。胸径4厘米以下的不记数。调查时清点株数,每点一株必须用红漆或粉笔打上记号,以免漏检或重检。45)、毛竹散生株数:填写其他地类上的毛竹株数。46)、杂竹株数:填写杂竹林和其他地类样地中的杂竹株数。47)、有无特殊对待:按技术标准以代码填写。51) 土壤A层厚度:量测土壤A层(黑土层)的厚度,记载至I 厘米。当土壤剖面有AB过渡层时,则量测A+1/2AB层的厚度。若 该项上期调查、记载无误,则可转抄上期数据。55 0、植被盖度:指样地内乔、灌、草总覆盖度,按技术标准 以代码记载。56)、6cm 以下毛竹株数:用目测法统计胸径4-6厘米的毛竹株 数。d、样

30、地每木检尺登记表记录说明1、检尺要求1)、样地内乔木树种检尺起测胸径为5.0 厘米(围径 15.7 厘米), 灌木树种及作为经济林经营的经济树种不检尺,但对作为用材林经营 的乔木树种(如板栗、乌柏、银杏等)应检尺,否则不检尺。2)、每木检尺一律用钢围尺,读数记至0.1 厘米,检尺位置为上 坡根际往上1.3 米树干高度处,并用红漆划一固定位置线。样木编号 时从样地北端(或上坡)开始,从北至南,由西至东统一编号。样木 号不得出现重号或漏号,或出现类似于重号的符号,如T”等不允 许出现。为了保持检尺位置正确,则应预制1.3 米长的小杆一支,在 检尺前对每株树的胸高(1.3 米处)位置予以标定,即用红

31、漆在胸高 处围绕树干划一长10 厘米的线条。复位样木或其他已有胸径标志的 样木,若原标志在树高1.3米10 厘米范围内,一律在原胸径标志处 检尺,并用红漆重新描绘一次,若超过上述范围,本次应在1.3 米处 检尺,用红漆在胸高位重新标志,同时去除原红漆标志。每木检尺时应测定胸高红漆标志处的直径值。为了满足利用前后期复位木成对值微机计算的需要,凡是复位保 留木、采伐木、枯倒木、多测木、错测林均与前期样木号相同;漏测 木、进界木编号的起始号码以上期样地终了号(最大号码)的下一个 号编号。新编号号码不应与上期保留的样木号重复。3)、检尺时应在树干上坡处按标定的位置线量测。胸高部位有节 子突出时,应在其

32、紧靠节子的上方划线检尺。松树采脂木胸径测定为 负增长时,转抄上期直径,并在旁边注明。4)、凡树干基部落于边界线上的树木,样地东、南边界上的编号 检尺,西、北边界上的舍去。5)、在胸高以下分叉的检尺木,有几个分叉算几株,但每株都应 在 1.3 米处标示胸高线、编号、检尺。6)、对胸径5 厘米左右的林木,要先用围尺测试一下,够 5 厘米 者再划线编号,防止划胸高线或编号后测量又不够起检胸径,又得涂 去,给下期复查确定进界木带来困难。7)、检尺要认真细致,当一个样地检尺工作完毕后,要进一步检 查是否有错号、重号或漏号。8)、凡是竹林、经济林中混生的乔木,无林地中的散生木,非林 业用地中的四旁树,均应

33、与林分中的树木一样进行划胸高位置线、编 号、检尺。9)、毛竹林中的毛竹和林分中的散生毛竹只编临时(用粉笔)号 查株数,不检测直径,但需目测 6厘米的毛竹株数。10)、凡是无林地、非林地样地跨角林分的树木也应划位置线编 号。11)、样地内全部检尺样木均在红漆胸径标志的背面离树干基部1020cm处或树干1.8m处订铝制号码牌。2、每木检尺记录说明每木检尺记录表是电算样木输入的原始记录,是计算各类蓄积现 状和动态变化的基础材料,每株树记录都必须按下列 8 个因子正确记 载,尽量做到准确无误。在调查前必须先将上期活立木(保留木、进 界木、漏测木、错测木)按样木编号从小到大,把相对应的样木号、 树种代码

34、、前期检尺胸径转抄到本期每木检尺表中的对应栏中,然后 对号入座调查样木有关因子。1)、立木类型:分林木、散生木、四旁树三类,用代码记载。林木:指生长在各类林分、疏林中的每株树木。当样地地类为 非林分地类,但有一角跨有林分或疏林时,其跨角林分、疏林中的树 林也应视为林木。散生木:指生长在竹林、经济林和无林地中散生的树木。当样 地为幼林林分时,在其幼林上层生长着少量散生的大径级的树木时, 该树木应视为散生木,幼林主林层的同一年龄世代的树木应视为林 木。林分、疏林样地跨角竹林、经济林、无林地上的散生木也应视为 散生木。四旁树:指样地落入非林业用地中村(宅)路、水、田四旁 的树木。林分、疏林、竹林、经

35、济林、无林地样地跨角非林业用地地 类上的树木也应视为四旁树。例如:某样地大部分落在林分中,一部 分落在荒山、一部分落在农田,其中林分部分有树木 30 株,这 30 株树在立木类型栏中则填写林木的代码“1”,荒山部分有 2 株散生 木则按散生木代码“2”填写,落在农田部分有 1 株树,则这株树按 四旁树代码“3”填写。2)、样木号:记载被检尺木的树号,不得有重号出现。省级样地 的样木号加固时应与 2001 年样木号一致。当上期保留木号码和采伐 木、枯倒木号码清晰可辨时,树号仍用上期号码;当样地为复位皆伐 迹地时胸径及树号沿用上期数据和号码,进界木和无法复位的保留木 则用上期样地终了号的下一个号码

36、重新编号。例如:某样木上期编号 为“5”能复位,本期编号仍为 5;某树木上期号辨别不清,则重新 编一个上期样地没有的号码,以此类推。前期的采伐迹地,本期调查 的进界木编号可以从1 号开始编起。3)、树种名称:按代码表中所列树种代码填写。4)、检尺类型:按代码表中所列类型以代码记载。固定样木:指固定样地内的下列样本,代码用两位数填写: 保留木:指复查期内保留下来且能确认样木号的活立木。 进界木:指上期不够检尺的树木,本期复查已长入够检尺的活 立木。省级样地中的进界木,应按县固样地1999 年调查的样木编号 作为对照号。当上期所有保留木树号或胸径位置线均清晰可辨时,则 凡是无号小径级树木应视为进界

37、木;当上期保留木编号痕迹均已消 失,则对10 厘米至7 厘米左右的树木应按立地条件好坏和树种生长 的快慢,根据同一林分生长量判断是否为进界木,立地条件较差或慢 生树种的树木可判断为保留木;10 厘米以上的树木一般应视为保留 木,7 厘米以下的树木一般应视为进界木。 枯死木:指复查期内枯死的树木。上期的枯死木不应继续列为 本期枯死木。 采伐木:指复查期内被采伐的树木。上期采伐木不应列为本期 采伐木。 倒木:指复查期内枯倒的树木。上期枯倒木不应列为本期倒木。 漏测木:指上期调查漏测的树木。 多测木:当上期样木树号还保留,本期复查发现是界外或重复 量测的树木。 胸径错测木:两期胸径之差明显大于或小于

38、平均生长量的立木。 树种错测木:同一株树两期调查树种名称不同的立木。普通样木:指改设样地内所有应检尺样木及固定样地内未复位 的样木,代码用一位数填写。 活立木指改设样地内所有应检尺的活立木及固定样地内未复 位的活立木。 枯死木:指改设样地内的枯死木。 倒木:指改设样地内的枯倒木。5)、胸径:以厘米为单位记载到小数后一位。6)、林层:单层林填写代码 10;若为复层林,主林层填写代码 21,次林层填写代码22。7)、材质等级:对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的林木按标准逐株评定,用代码填写。e、其它因子调查1、测高记录:用测高仪器测定主林层优势树种3株平均木树高, 并实测其年龄、胸径。2、植被调查:以样地为

39、单位,调查、记载整个样地的植被情况3、更新调查:以样地为单位,设置样方调查推算样地中幼树株 数,并进行记载。4、野生经济植物调查:以样地为单位调查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名称、密度和用途。C、遥感图象判读遥感的概念: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 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以及 遥感信息的接收、传输和处理等部分组成。森林资源现状调查采用的数据源为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5TM )的数据,进行假彩色合成制作的1:5万卫星景象图。目视判读是卫星遥感图象应用的最基本方法。根据应用目的, 结合地物波谱特征、景象特征及地物的分布规律,将各种目标地物识 别出

40、来,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种工种就是遥感图象判读。 地物波谱特性与图象判读不同地物在不同谱段上对电磁辐射有不同反应。根据地物波谱 曲线和各种传感器的波段以及地面分辨率,可分析各种波段遥感图象 上主要地物的灰度对比关系,达到识别地物的目的,例如,在 TM4 (0.76-0.90)谱段的图象上,水体的色调最黑,土壤次之植被最亮。 此外,采用多波段组合进行假彩色合成,可以预测各种地物在假彩色 合成图象上的色彩。在图象上一般针叶林呈红色,水体呈黑色,灌木 林呈黄色等。 地物分布规律与图象判读在自然界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自然资源,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 依存关系,其形成、演化,分布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地理学和

41、生物学 规律,在遥感图象上呈现出种种影象性。如南方山区森林植被的垂直 带谱十分明显,随着海拔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对图象 判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地物影象特征与图象判读由于地物对电磁波谱的不同反射、发射以及地物的分布,形状 大小等各种因素综合地在卫星影象图上反映出不同的大小、阴影、色 调、颜色、纹理以及位置、布局等等特征标志,这些都是区别或判读 遥感图象、定性或定量分析不同地物的重要标志。a、形状:形状是物体在图象上反映出来的几何形态,其实质就 是各种色调在空间的一种有规则的排列。如河流、道路、林网呈现出 线状分布特征,农田、城市建筑呈现出规则的多边形分布特征等。b、大小:一个物体的

42、大小是识别物体本身的最有用的标志之一, 判读者可以根据特定图象比例尺度量物体尺寸大小来识别不同物体。c、色调和颜色:由于地球物体对太阳太阳辐射、吸收、发射的 不同,在卫星影象上反映出不同的色调、颜色或灰度差异,掌握地物 这些差异和规律,可以对不同的地物作出正确的识别。d、结构纹理:结构纹理是一组组地物在图象上的重复出现而构 成的。结构纹理的视觉印象是粗糙、平滑、均匀、粒状分布等。它是 判读的一个重要标志。e、阴影:由于太阳照射与地物高度不同,相互遮掩形成地物阴 影,可以突出地形或地物的轮廓,借助阴影可以判断地物的形状、大 小。f、布局:有的物体总是与其它物体联系在一起,形成特殊的布 局,因此,

43、只要研究它们的联系,可以识别和证实这些物体的存在。g、质感:指图象表现的物体物质的真实感。质感也是识别图象 上地物的一个标志。 判读方法a、直接判读法卫星图象是从数百公里以外的外层空间轨道上拍摄成象的,高 度大,比例尺小,其反应的地物和现象的细部特征不如航空象片清楚, 除了少数较大的地物个体,大多数影象是表现为群体中占优势地物光 谱的综合特征。例如:我国南方石灰岩文学分布的地区,岩深地貌十 分发育,峻丛、溶丘、干谷、洼地正负岩溶地貌纵横交错,在卫星图 象上构成了深灰色麻点状图案。直接从卫星图象上识别地物和现象, 不能孤立地由一、二个影象特征进行分析和判定,应根据区域的地理 特征,对卫星图象反映

44、出的色调、形状、阴影、纹理结构等各种标志 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模式图象”作为判读的重要依据。b、逻辑推理法由于受卫星图象比例尺小和地面分辨率低的限制,有些地物还 应应用地学,生物学规律和实际经验,通过逻辑推理法分析识别。卫 星图象的视域范围广,能显示出较大区域的地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 这样就可以根据地物和现象在自然界中固有的相互依存关系和规律, 通过演绎推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揭示出更多或有重大潜 在意义的有用信息。显然、运用逻辑推理法,判读人员的专业知识和 经验很重要,判读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愈丰富,就能从愈容易被人们忽 视或难于发现的,潜在的或微小的图象差异中寻找出识别地物的依据

45、 来,从而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从植被类型分布,可推断出封 类型,从水系分布的格局,可以推断出有关岩性及地貌类型等。c、对双分析法对比分析是采用不同波段,不同时间的卫星图象以及地面已知 资源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不同信息源之间的互相验证,补充,从而提 取出更多有用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判读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判读正判率要求:其综合正判率要求达到 85%以上,分项如下:a、林业用地:95% ;有林地95% ;针叶林80% ;阔叶林80% ; 混北林80%;竹林75%;经济林60%;苗圃地60%;无林地85%; 未成林造林地60%;疏林60%;灌木林60%;b、非林业用地95% ;草地80% ;水

46、域95% ;未利用地80% ; 农地90%;其他90%;c、对有林地中的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需要划分龄组。正判 率要求是:中幼龄林80% ;近成过熟林80% ;d、湿地调查中:河流湿地95% ;湖泊湿地95% ;沼泽和沼泽 化草甸湿地85%;人工湿地95%。e、沙化调查中:流动沙地(丘)80% ;半固定沙地(丘)70% ; 固定沙地(丘)60%;非生物治沙工程地80%;闯田80%;江湖医 生,沙改田60%;潜在沙化土地60%。D、角规测树角规是1947年由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发明的一种测树工具, 它测树的理论严谨,而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 积的胸高断面积总和时,无需进行面积

47、测定的每木检尺,打破了在一 定面积的标准地上测算林分析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的传统方法。1)角规的构造和用法角规的构造和使用非常简单,现在常用的便于携带的多半是一 段 50CM 长的小绳子加一个小金属片,小金属片上开有宽度不一的 二至三个小缺口。使用时在林分内选一有代表性的点为圆心,绕测一 周,树杆胸径与视角两条边相割都记1 株,相切都记0.5株,相离者 记为 0 株。这样在测点上对周围林木逐株观测,要求不重测不漏测,绕测 一周后其计数的总株数Z,再将若干个测点的绕测结果取其计数株数 的平均数(Z),按下式计算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总和G :G=ZF式中:Z每个测点的平均计数株数F断面积系数如在坡地上

48、使用角规,则必须进行坡度改正。 至于角规测树的原理,可以通过扩大圆原理或同心圆原理来推 算。2)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测树的特点是:工效高,速度快,施测方便,但如不能保 证其精度则毫无意义,因此如何确保角规测树的精度是其中心问题。角规测树的主要误差来源有:角规常数的选定,角规绕测技术, 坡度改正,林缘误差和样点数量的确定等问题。a、角规常数的选定角规常数 F 大,视角也大,视角越大,则被计数株数少,距离 也近,可仔细观差,但如果搞错一株对结果影响很大;视角越小则观测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则肉眼观测的误差也大,漏测和错测的机会增 多,也可能降低精度。b、绕测技术要求角规绕测技术是决定精度的关键性步骤,必

49、须严格要求,认真操作。1、绕测时,一定都要从样点中心出发不能错位,眼睛观测点与 地面样点保持一垂直线。2、一定要瞄准树干胸径。3、对于临界木要特别慎重,如果不易确定时可以实测胸径 d,样点至树干距离S。按公式R=d,如果SR,则相离。4、为了消除漏测、重测或错测,最好正反测两次,进行对照检验。两次计数误差不得超过10%、小于 10%取其平均值。c、坡度改正角规的基本原理是以平坦林地为基础,而且树干必须垂直于地 面的前提下推导出来的,在坡地上使用,必须改正,一般可采用单株 改正法或样点改正法其改正分工为:L = Lsce0G二GjseeGd、林缘误差的消除当角规样点落在林缘附近时,由于不能绕测全

50、周致使结果偏小, 如注意把点位向林内移动,则不能代表林缘林木的分布状态。为消除林缘误差,可根据林缘木胸径的大小及角规常数在林缘划出一定宽度 的林缘带。凡落在林缘带内的则绕测半周,并将计算株数乘2。e、角规测树是一种点抽样。为保证其精度必须要设置一事实上 的样点数,一般 3 公顷以下1-2 个;4-7 公顷2-3 个;8-13 公顷3-4 个;13公顷以上5-6个。天然林的布设应多于人工株。3)角规控制检尺法求分蓄积量 所谓角规控制检尺就是在角规绕测的同时,对那些相割与相切 的林木测定其胸径,并按径阶分别登记其株数。例如:我们控制检尺,测得各径阶的计数株数为Zi,然后,用 该树种的一元材积表查出各径阶的树干形高(Hf)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等于:KKM/ha=F2Mi=F 2Zi.(Hf)ii=1i=1式中K径数。如果在林分设有 n 个点样进行控制检尺,则:FKKM/ha二n22Zj(Hf)ijni = 1j = 1即:n个点样的蓄积进行算术平均。利用角规的测量结果我们还可以求出林分的密度、平均直径疏密度以及树种组成。在这里不作一一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