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验证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2861667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验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验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验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验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验证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No:受控编号:ZHJC/ZLJL053实验报告检测项 目: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检测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河南省析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二O九年O二月二十六日检测部门:实验人员审核人员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本报告根据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HJ 745-2015) 进行实验的,是对该方法的验证报告。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分光光 度法(HJ 745-2015)于2015年06月04日发布,于2015年07月01日开始 实施。本报告用于测定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含量。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中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土壤中氰化物和

2、总氰化物的测定。当样品量为10g,异烟酸一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0.04 mg/kg,测 定下限为0.16 mg/kg。2 方法原理试样中的氰离子在中性条件下与氯胺 T 反应生成氯化氰,然后与异烟酸反 应,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吡唑啉酮反应生成蓝色染料,该物质在638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3 主要仪器设备3.1 分析天平:精度, 0.01g。3.2分光光度计:带有10mm比色皿。(仪器厂家:型号:UV752,编号:Z2-010)。3.3恒温水浴装置:控温精度土 1C。3.4 蒸馏仪:功率可调(仪器厂家:青岛顺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型号:顺昕 6000pro,编号:Z3-019)。3

3、.5 接收瓶: 100ml 容量瓶。3.6 具塞比色管: 25ml。3.7 量筒: 250ml。4 主要试剂和标准物质4.1 酒石酸溶液:p (C4H6O6)=150g/L。称取15.0g酒石酸溶液水中,稀释至100m 1,摇匀。4.2 硝酸锌溶液:pZn(NO3)26H2O =100g/L。称取10.0g硝酸锌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 1,摇匀。4.3 磷酸: p(H3PO4) =1.69g/mL。4.4 盐酸: p(HC1) =1.19g/mL。4.5 盐酸溶液: c(HC1) =1mo1/L。量取83ml盐酸(4.4)缓慢注入水中,放冷后稀释至1000ml。4.6 氯化亚锡溶液:p (S

4、nC122H2O) =50g/L。称取5.0g二水合氯化亚锡溶于40ml盐酸溶液(4.5 )中,用水稀释至100ml, 临用时现配。4.7 硫酸铜溶液:p (CuSO45H2O) =200g/Lo称取200g五水合硫酸铜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容器 中。4.8 氢氧化钠溶液: p(NaOH) =100 g/L。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容器中。4.9 氢氧化钠溶液: p(NaOH) =10 g/L。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容器中。4.10 氢氧化钠溶液: p(NaOH) =15 g/L。称

5、取15.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容器中。4.11 氯胺T溶液:p (C7H7ClNNaO2S3H2O) =10 g/L。称取1.0g氯胺T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摇匀,贮存于棕色瓶中,临用时现 配。4.12 氢氧化钠溶液: p(NaOH) =20 g/L。称取20.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容器中。 4.13磷酸盐缓冲溶液(pH=7)o称取34.0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 )和35.5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 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 1,摇匀。4.14 异烟酸-吡唑啉酮显色剂。4.14.1 异烟酸溶液称取

6、1.5g异烟酸(C6H6NO2)溶于25ml氢氧化钠溶液(4.14)中,加水稀释 定容至100ml。4.14.2 吡唑啉酮溶液称取0.25g吡唑啉酮(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C10H10ON2)溶于20m1N,N- 二甲基甲酰胺hcon(ch3)2 中。4.14.3 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将吡唑啉酮溶液(4.16.2)和异烟酸溶液(4.16.1) 1 : 5混合,临用时现配。 注1:异烟酸配成溶液后如呈现明显淡黄色,使空白值增高,可过滤。实验 中以选用无色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为宜。4.15 氰化钾标准贮备溶液:p (KCN) =50卩g/ml。购买市售有证标准物质。如自行配制,可参照

7、H J484执行。4.16氰化钾标准使用溶液:p (KCN) =50卩g/ml。吸取10.00 ml氰化钾标准贮备溶液(4.17 )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氢氧 化钠溶液(4.9)稀释至标线,摇匀,临用时现配。5 样品5.1 采集与保存采样点位的布设和采样方法按照H J/T166执行,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 玻璃容器在4C左右冷藏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并在48h内完成样品分析。5.2 样品称量称取约10g干重的样品于称量纸上(精确到0.01g),略微裹紧后移入蒸馏瓶。 另称取样品按照H J613进行干物质的测定。注2:如样品中氰化物含量过较高,可适当减少样品称量或对吸收液(试样A)稀释

8、后进行测定。5.3 氰化物试样的制备连接蒸馏装置,打开冷凝水,在接收瓶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4.9)作 为吸收液。在加入试样后的蒸馏瓶中依次力加200ml水、3.0ml氢氧化钠溶液(4.8) 和10ml硝酸锌溶液(4.2),摇匀,迅速加入5.0ml酒石酸溶液,立即盖塞。打开电 炉,由低档逐渐升高,溜出液以2ml/min4ml/min速度进行加热蒸馏。接收瓶内 试样近10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冲洗溜出液导管后取出接收瓶,用水定容 (V1),此为试样A。5.4 总氰化物试样的制备连接蒸馏装置,打开冷凝水,在接收瓶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4.9)作 为吸收液。在加入试样后的蒸馏瓶中依

9、次力加200ml水、3.0ml氢氧化钠溶液(4.8) 和2.0ml氯化亚锡溶液(4.6)和10ml硫酸铜溶液(4.7),摇匀,迅速加入10ml磷 酸溶液,立即盖塞。打开电炉,由低档逐渐升高,溜出液以2ml/min4m l/min速 度进行加热蒸馏。接收瓶内试样近100m 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冲洗溜出液导 管后取出接收瓶,用水定容(V),此为试样A。注3:如在试样制备过程中,蒸馏或吸收装置发生漏气导致氰化氢挥发,将 使氰化物分析产生误差且污染实验室环境,所以在蒸馏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检查 蒸馏装置的气密性。蒸馏时,馏出液导管下端务必要插入液面以下,使氰化氢 完全吸收。5.5 空白试样的制备蒸馏瓶

10、中只加200ml水和3.0ml氢氧化钠溶液(4.8),按照5.3或5.4操作,得 到空白实验试样B。6 方法操作步骤6.1 标准曲线绘制取6支25ml的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氰化钾标准使用溶液0.00、0.10、0.50、 1.50、4.00和10.00ml,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9)至10ml。标准系列中氰离子的含量分别为0.00、0.05、0.25、0.75、2.00、5.00yg。向各管中加入5.0ml磷酸盐 缓冲溶液,混匀,迅速加入0.20ml氯胺T溶液,立即盖塞,混匀,放置lmin2min。向各管中加入5.00ml异烟酸-吡唑啉酮显色剂,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于 25 C35 C的水

11、浴装置中显色40 min。用光程为10mm比色皿,以水做参比,在638n 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值。以氰 离子的含量(建)为横坐标,以扣除试剂空白后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 准曲线。注4:氰化氢易挥发,因此6.1.1和6.1.2中每一步骤操作迅速,并随时盖紧瓶 塞。6.2 试样的测定从试样A吸取10.0 ml试料A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按6.1.1或6.1.2进行操作。6.3 空白实验从试样B吸取10.0 ml试料B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按6.1.1或6.1.2进行操作。7 结果计算与表示7.1结果计算氰化物或总氰化物含量 (mg/kg),以氰离子(CN-)计,按式(1)计算。(A - A

12、- a )x V = 0 1bxmxw xV(1)dm 2式中:w一氰化物或总氰化物(105C干重)的含量,mg/kg;A一试样A的吸光度;A0空白试料B的吸光度;a标准曲线的截距;b标准曲线的斜率;V1一试样A的体积,ml;V2一试料A的体积,ml;m称取的样品质量,g;wdm样品中干物质含量,。7.2 结果表示当测定结果小于lmg/kg,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当测定结果大于等于lmg/kg,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8 实验结果8.1 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实验步骤6.1标准序列的制备、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测定结果见表1; 标准曲线见图1。表 1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标准曲线测定结果一览表管号123456

13、标准溶液(ml)0.000.100.501.504.0010.00含量(ug0.000.050.250.752.005.00吸光度(A-A0)00.0080.0320.1040.2490.627回归方程Y=bX+a b=0.1249 a= 0.0025 r=0.99988.2 空白实验以蒸馏水代替实际样品,按照与标准系列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空白实验分 析。8.3 检出限及测定下限根据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附录A计算出该方法的检出限及测定下限。8.3.1 检出限的测定 空白试验中未检出目标物质,配制浓度为估计方法检出限 25 倍的样品进行 7 次平行测定,计算

14、标准偏差,按公式MDL=t (n-1,0.99)於 计算方法检出限, 经判断MDL值合理,以4倍检出限作为测定下限。结果见表4。检出限及测定下限测定结果一览表测定结果(mg/L)样口口编号配制浓度(mg/L)测定浓度(mg/L)检出限10.250.256检出限20.250.244检出限30.250.251检出限40.250.219检出限50.250.248检出限60.250.230检出限70.250.248平均值(mg/L)0.242t值3.143标准偏差(mg/L)0.013检出限(mg/L)0.041测定下限(mg/L)0.1648.4 精密度配制氰化物浓度为2.0mg/L、5.0mg/L

15、和7.0mg/L的磷酸根标准溶液各6个, (样品编号分别为精密度1-1精密度1-6、精密度2-1精密度2-6、精密度3-1 精密度 3-6)按照样品分析步骤分析,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测定结果见表5。方法精密度测定结果一览表配制浓度2.0mg/L5.0mg/L7.0mg/L测定结果(mg/L)2.175.127.252.215.187.172.245.057.112.225.237.212.285.217.342.245.177.11平均值(mg/L)2.235.167.20标准偏差(mg/L)0.0370.0660.089相对标准偏差(%)1.61.31.37.5 准确度的测定分别对地表水、地

16、下水、生活污水三个不同种类实际样品各6 个(样品编 号分别为加标前 1-1加标前 1-6、加标后 1-1加标后 1-6、加标前 2-1加标前2-6 加标后 2-1加标后 2-6、加标前 3-1加标前 3-6、加标后 3-1加标后 3-6)做加 标回收实验计算其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见表6。氰化物加标回收测定结果一览表氰化物(Pg)测定次序土壤1土壤2土壤3加标前加标后加标前加标后加标前加标后1未检出0.476未检出0.989未检出2.772未检出0.484未检出0.965未检出2.813未检出0.420未检出0.909未检出2.664未检出0.508未检出0.893未检出2.675未检出0.420未检出0.965未检出2.726未检出0.396未检出0.941未检出2.99平均值(pg)未检出0.451未检出0.943未检出2.77加标量(pg)51030加标回收()90949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