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完整版)资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2855510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2.9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完整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完整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完整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资源描述: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完整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完整版)资料(1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题 目: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报告 学习中心: 青岛校区学习中心 年级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 学生姓名: 学 号: 实践单位: 实践起止时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完成时间: 年 月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年 级层 次专 业姓 名学 号学习中心 (函授站)实践报告题目工商企业管理社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实践地点实践时间实践单位意见X X X自2021年12月来公司实践以来,深入学习岗位知识,不断提高业

2、务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公司现实状况开展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优异成绩和显著效果,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了明显的改善,为公司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至此感谢贵校的教育和培养。 实践单位盖章年 月 日备 注工商企业管理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目的实践是我们从理论到实际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学习环节。通过进厂实地实践,培养我们实践动手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把专业课与实际生产更好的联系起来,检验自己掌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当中去。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运用、文件起草和资料收集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际的高品质结合。提高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以完成我们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公司介绍: 自实践开始我担任公司生产车间主任一职,岗位职责如下:1组织制订、修订所管辖职责范围内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作业程序标准,经批准后监督执行。2组织实施车间生产计划:(1)根据公司生产计划,组织制订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2)负责按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工作,确保生产进度;(3)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调整生产布局和生产负荷,提高生产效率。3生产过程管理:(1)主持车间例会,全面协调车间工作;(2)对生产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同时进行

4、生产质量控制,保证生产质量;(3)监督检查车间员工的工作,对违规操作提出警告并指正;(4)参与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5)监督检查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4生产现场管理:(1)建立现场管理制度,并指导培训现场管理知识;(2)推进5S现场管理制度,实现生产车间标准化管理;(3)按时考核车间员工的5S执行情况,实施奖惩,确保制度得到落实。5车间生产安全管理:(1)负责落实企业各项生产安全制度,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2)控制关键要害部位,杜绝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指导员工安全作业。6车间生产成本控制:(1)统计

5、分析车间每日的生产情况,寻求改善,提高生产效率;(2)统计分析车间的成本消耗,制定可操作性成本控制措施。7车间员工管理:(1)组织车间生产员工参加业务培训;(2)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车间员工考勤及工资核算等事宜。8其他工作:(1)负责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2)及时与上级领导和其他部门沟通,解决生产过程发生的突发事件;(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三、实践内容及过程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第一天进入车间开始工作时,所在小组的组长、技术员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简单的组装银亭安防系统的内部结构,我按照技术员教我的方法,运用操作工具开始慢慢学着组装该产品

6、,在组装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这初次的工作岗位上组装产品,体验首次在社会上工作的感觉。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车间的工作环境。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习单位下发给我们的员工手册,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开机生产产品、加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白,夜班),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8:00至晚上8:00;晚上8:00至早上8:00。

7、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领班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小组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比如:扳手,手动电钻,电烙铁,气枪等)。在组装区域进行正常作业,我运用工作所需的用具将其他车间周转出的产品按位置摆放好,并按照图纸、作业标准书、操作规程进行组装。在工作期间有些产品的组装难度较大。刚开始加工起来还真棘手的,工作效率不高,组装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不达标。于是我

8、便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简单快速的组装方法与技巧。运用他们介绍的操作方法技巧慢慢学着组装有难度的产品,改进组装产品的效果。同时在组装中选择适合的组装工具,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工作中组装出的产品有时会出现异常(比如:产品变形、对角尺寸或长或短、喷漆色差等)。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告知车间主任、质检员,让他们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针对产品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最终符合检验的要求。经过一个月的现场操作后公司安排我在车间主任一职实习,主要负责组织实施车间生产计划:(1)根据公司生产计划,组织制订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2)负责按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工作,确保生产进度;(3)合理调配人

9、员和设备,调整生产布局和生产负荷,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过程管理:(1)主持车间例会,全面协调车间工作;(2)对生产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同时进行生产质量控制,保证生产质量;(3)监督检查车间员工的工作,对违规操作提出警告并指正;(4)参与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5)监督检查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人员管理:(1)组织车间生产员工参加业务培训;(2)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车间员工考勤及工资核算等事宜。(1)负责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2)及时与上级领导和其他部门沟通,解决生产过程发生的突发事件;(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组织实施车间生产计划方

10、面我的工作的主要内容在部门经理助理的带领下,制定本月生产计划。公司有先进erp系统,十分注重物料、设备、工时的管理,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当日要生产的产品,输入公司原有的产品生产进度系统中,就可以得到当日此款型号产品所需要的物料、设备、和人员数量。再安排领料人员在产品换型前4个小时内将完整的物料,放置在车间指定的存放区域,张贴标示,待换型后,根据工序安排投入加工位置。人员管理方面车间生产属于流水作业,各工序的生产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个工序都需要技术过硬的的员工,才能保证完成产品计划数量并符合质量要求,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各自为战,任何事情都不能完成,所以团队建设尤其重要。我带领的团队不论在工作绩效,工

11、作质量,团队融洽度,合作性,员工稳定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这主要得益于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运用和个人的敬业、民主、亲和的领导风格。双因素理论使我认识到作为管理者不光要关注激励因素,适时激励员工,提高效率,同时也要关注保健因素,经常和员工沟通,解决他们的困难,更有利于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凝聚力。这此期间本人带领的团队最多超过18人。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意义。同时参与了公司每月的改善活动。主要参加的改善项目有,降低生产制造前置时间,提高库存周转率;仓库的流程改善,优化供应链管理,收货、来料检料流程改善,优化包装材料在产线的库存,降低过期物料的库存等。通过这

12、些改善活动,一方面使我认识到改善在企业中是永无止境,改善活动在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每个月五个工作日的亲自参与,提升了个人管理能力,并接触了许多新的工作领域,增加个人的工作经验。总的来说,在公司的管理实践中,积极负责,不断进取,使本部门的工作有了很好的改善。我也体会到了,学习一定要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才有效果,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才是自学的真谛。四、实践总结及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读此句时,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然而就在这不长的实习后,我不仅真正明白了它的意义,更深切体会到它的内涵。对我而言,社会和单位才是最好的大学,我发现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如果不

13、与公司工作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太有限,太浅薄。在公司里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要学习的实在太多太多,不仅是专业技能,还有职业精神和社会经验。回想当初刚要实习的时候,我抱着终于可以告别学生的单调生活,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充满活力的社会大舞台的心情,进入青岛红福麟自动化科技实习,在这不到一个月实习里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始终是不够,这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本职是学习而不是上课,从课堂到企业,学习是用无止境的,从这个角度说,我愿意永远当一个学生。这次实习的时间虽然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在学校难以了解的,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很多地方还有待加强改进,例如有时会在细小的工作点上缺乏注意,导致与期望不大相符的行动

14、结果等一些问题,这些都促使我认真思考以及深刻的反省,认识不足,然后敦促自己努力改正,不断完善自我。经过这两年来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及这次的实践过程,我对工商企业管理的认识也愈加深刻。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及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科学管理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工商企业管理属管理类,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更好地促进企、事业盈收,提高企、事业人员管理的高效性,为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为单位上下级间的管理工作建立桥梁。结合实践谈谈我对工商企业管理的几点认识: 1.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当今社会各类竞争日趋激烈,而最激烈的是人才的竞争。对一个企

15、、事业单位来说,人才的好坏与数量决定着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方向、速度及成果。人才之中管理方面的人才尤显重要,人才再多、生意再大都需要人来管理,才能使各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管理者应掌握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灵活地将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2.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企、事业之间存在差异,工作中的管理包含着方方面面。管理者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熟知国家甚至国际上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方针,所任职企、事业单位主要业务领域等,这样才能进行更切合实际工作的管理,不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3.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

16、不开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配合,良好管理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团队共同的努力。管理中计划、措施是前期工作的一部分,而执行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也与最终呈现的管理效果关系最密切,需要团队内部良好的沟通、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及付诸实践。作为管理者,需要进行协作及凝聚团队,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4.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校时就与社会做早期接触,这为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丰富了视野。没有亲自调查,凭空想象,很难将理论知识化为实际能力。因为社会分工中各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不同,更需要我们深入企、事业单位中进行沟通、访问,对有关事例进行学习、分析并加以总结,适应不同的管理岗位。 5.工商企业管

17、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工商企业管理涵盖的面非常广,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课程设置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课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需要大量具备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作为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管理方法、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行业的发展。结束语虽然实习的生活比较短暂,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加深了我对工商管理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管理知识,使我对车间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认识到要做好车间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踏

18、出校门我满怀信心,专业工作能力、检查指导能力、参谋咨询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熟练使用各种自动化办公设备的技能都在实践中得以锻炼,相信这次实践在我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中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题 目: 64-4-5井组实践报告 学习中心: 胜利油田滨南学习中心 年级专业: 网络11春 油气开采技术 学生姓名: 周武臣 学 号: 实践单位: 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 实践起止时间:12年9月10日12年11月10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完成时间: 2021 年 12 月 1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

19、位评议表年 级网络11春层 次高起专专 业油气开采技术姓 名周武臣学 号学习中心 (函授站)胜利油田滨南学习中心实践报告题目64-4-5井组实践单位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实践地点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实践时间12年9月10日12年11月10日实践单位意见该同志是在工作中和平时学习中积极主动,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勤奋好学。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鲜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够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接受;并能仔细观察、切身体验、

20、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指令坚决。实习单位盖章2012年 11 月 23 日备 注64-4-5井组实践报告一、实践目的(不少于100字)我工作的单位是胜利油田欢滨南采油厂二矿作业三区,地处白鹭湖油田644块西北部,属于稀油区块,开发20多年来,井组5口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油量8吨以上稳产。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量7吨,研究其开发动态特征,分阶段开发对策实施效果对指导区块下步开发有重要借鉴意义。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我目前工作的单位是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作业三区。我的岗位职责是负责油水井的计量工作并负责资

21、料的汇总及填写,64-4-5井组位于该块西北部,局部构造为一东南向西北倾的单斜构造,井区油层厚度发育大,是区块平面上四砂组油层迭合厚度最大的井区,井组5口油井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量7吨。三、实践内容及过程(不少于1500字)一、 基本概况1、区块背景644块位于白鹭湖油田中区,构造形态为一穹隆背斜。该块主力开发层系为沙三中四砂组,区块含油面积3.1Km2,地质储量469万吨;油藏类型属特低渗透构造岩性油藏,平均孔隙度15.85%,渗透率11.5810-3m2。区块自91年8月投入开发,至2003年5月,油井开井30口,核实日液水平423吨,日油水平122吨,综合含水68.2%, 累积采油82.3

22、104t,采出程度17.55%;水井开井17口,日注水平538m3,月注采比1.06, 累积注水211104m3,累注采比0.87。2、井组概况64-4-5井组位于该块西北部,局部构造为一东南向西北倾的单斜构造,井区油层厚度发育大,是区块平面上四砂组油层迭合厚度最大的井区,自上而下划分为四个含油小层S342、S343、S344、S345,其中S343、S345小层为主力含油层,油层厚度分别为17.4m、10.5m,是井区主要开发目的层。井组油井5口,目前开井3口,井组日产液量60.9吨,日产油量19.6吨,综合含水67.8%,平均单井日油7吨,水井1口,日注水52m3,累注水196736 m3

23、。井区分砂层组物性参数统计表层位面积(km2)孔隙度(%)渗透率(10-3m2)厚度(m)储量(104t)420.3412.8106.410.9430.3416.913.617.429.6440.213.27.11.91.9450.4114.98.310.521.5小计63.9油井生产状况统计表井号生产层位2003.05累油累水备注日液日油含水液面64-14458.21.680.61517505071581964-20453421423807动关64-1743、4387316051764-124325.67.2721004388794927564-154327.111.657.11192386

24、9319801小计60.920.467.81238202124169219二、 开发阶段特征及对策(一)、开发阶段1、弹性开发阶段(91.892.11)井组开发初期以S345层为主,井组油井4口,阶段累采油15114吨,累采水116吨,开发特点表现为:地层压力持续下降,油井产量下降。从64-12井测压资料计算,弹性产率846.5t/Mpa(91.8月投产,原始地层压力29.64Mpa,92.6月阶段末地层压力20.75 Mpa,阶段压降8.89Mpa,阶段累油7525吨),每采1%地质储量地层压降2 Mpa,属于弱边水。2、注水开发阶段(92.11目前)92.11月,64-4-5井组井投注,注

25、水层位S345, 93.2月补孔S343层合注,井组实现了注水开发。投入注水开发以来,针对开发动态变化,主要通过合理配注、不稳定注水、平面注采井网调整、钻补充完善井等开发对策,实现了井组稳产。(二)、开发对策及效果1、 及时转注,合理配注,促使油井全面受效为稳定油井产能,我们及时转注,转注前地层压力22.8Mpa,为原始地层压力的77%,压力保持状况较好;合理配注,初期以补充地层能量为主,注水受效前(93.7月)采取高注采比,S345井层月注采比1.4,阶段累注采比0.75。投入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回升,井组油井不同程度见效,以S345层为例,对应3口受效油井,注水受效期6-9个月,受效后10

26、个月油井产量达到峰值。受效前井组日产液28.1吨,日产油26.1吨,受效后井组峰值日产液量达59.3吨,日产油量达58.5吨,增产幅度达2.24倍。油井注水见效效果对比表井号生产层位流动系数受效前受效后对比日油日液日油含水液面日液日油含水液面64-15S3454209.79.07.6160223.823.80160114.864-12S3451103.53.5016908.38.13.117584.664-14S3459015.113.69.1151227.226.62.1142813.0小计28.326.159.358.532.4控制油井受效的主要因素是井网状况和储层平面物性差异:64-20

27、、64-12井均处于64-17井北部,由于64-20井储层物性好于64-12且距64-17井井距小,水驱主流线方向首先沿64-20方向形成,64-12井为相对分流线方向,开发过程中表现为主流线方向油井先受效,受效后增产幅度大,稳产期长,分流线方向油井受效相对较差,压力回升慢,稳产期短。64-12井实测压力统计表时间压力23.8116.1617.4516.1917.8916.01716.069受效后控制油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地层能量保持状况:注水受效前由于动用时间晚,F8-14井压力保持水平好于F29井,受效前压力分别为26.4 Mpa、20.5Mpa,受效后在工作制度相同的情况下同期采油强度分别

28、为2.6 t/d.m,1.7t/ d. m。2、 做好井组注采平衡监控,保证油井见效后稳产、高产A、根据地层压降状况,确定合理生产压差,促使油井见效后高产建立地层总压降生产压差关系曲线,根据地层压力保持状况,确定合理生产压差,对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差的64-12井通过加深泵挂放大生产压差引效,实施后单井日增油4吨。B、做好注采系统平衡预测,优选注采比S345层温和注水根据该块数模结果,注采比与油井含水上升呈正相关,根据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稳产期井组总体注采比控制在0.7-1.0,油井总体受效较好,表现为无水采油期较长16-25个月(区块平均15个月)。从井组实际液量日注水平关系与井组注采平衡图是相

29、吻合的,说明在稳产期对S345层的注采比的选择是合理的。 注采比0.8,注采井数比1:3确定合理压力界限,S343层低注采比降压开采,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S343层与S345层开发不同点是其是一个先注后采的过程,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高,且井层由于动用时间晚,油层不同程度水淹。S343层上返油井初产统计表井号初产水分析地层水日液日油含水液面矿化度水型矿化度水型64-1539.524.139井口5341.5NaHCO311105NaHCO364-1242.213.268.8井口6887NaHCO3为此,借鉴S345层开发中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的确定,及时制定水井调配依据,综合考虑,以低注采比降压开采,

30、控制油井含水上升为主,总体月注采比保持在0.50.8,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实施后效果较好, S343层油井含水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新补孔井64-12、64-15,64-20井油井产量保持在17吨以上稳产了4年, 64-12井日产油量保持在初产13吨以上稳产了3年9个月,2井稳产阶段末含水均低于投产初期含水,取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注采比0.6注采井数比1:33、针对油井见效特点,实施不稳定注水,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因井组油水井多数均经过压裂改造,加大了油藏平面非均质程度,裂缝的存在在注水开发中起主导作用,反映为注水见效后调配见效时间短(1530天)。对于裂缝孔隙介质油藏,驱替速度不同,驱油方式

31、不同。当注入速度比较大时,注入水首先进入裂缝和裂缝附近的大孔隙,并同时向裂缝两侧扩展,当注入速度比较小时,对于水湿油藏,毛细管力作用是驱油的动力,注入水首先在较大的毛细管力的作用下,进入较小的孔隙中驱油,从孔隙系统驱替出的原油除一部分通过系统本身运输外,主要是驱向裂缝,裂缝起着原油的集输作用。因此实施不稳定注水,充分利用油藏不同驱油能量,对提高油藏波及系数,改善水驱效果理论上是可行的。96年在对区块数值模拟预测也表明不稳定注水方式优于常规注水方式。在实际开发过程中,64-4-5井组井基本采取此种注水方式,也是井组实现稳产的重要原因。4、做好平面、层间储量动用状况分析,合理动用A、油井补孔,提高

32、层间储量动用状况针对64-12井低产低效,97.9月对该井上返S343层生产,压裂后油井间喷生产,日增液42吨,日增油13.2吨。B、打补充完善井,提高平面储量动用状况971月针对井组西部储量控制储量相对较差,钻零星完善井1口,初期投产S342层,由于油层厚度相对较小,弹性开采,油井稳产产量较低,98.12月对该井下返补孔压裂S343层生产,初期日产液39.5吨,日产油24吨,综合含水39%。5、及时油井转注,改善平面水驱状况由于长期注水受效方向单一,64- 15井95.1月开始含水上升,为改善平面水驱状况,于95.6月对北部油井64-12转注,增加了64-20井受效方向,有效控制了油井含水上

33、升,油井供液状况得到了加强,使油井保持日油15吨以上又稳产了30个月。三、 井组开发效果评价1、井组油井受效程度高,受效后稳产期长,实现了高效开发注水开发以来,井组5口油井均注水见效,平均单井日油水平15吨以上稳产了3年,10吨以上稳产了5年,目前平均单井日油水平7吨,实现了高效开发。2、油藏水驱充分、储量动用程度高、水驱采收率高 井组目前日油水平20.4吨,综合含水67.8%,采出程度达28.4%,S345层目前日油1.6吨,综合含水80.6%,采出程度达41%。四、 开发认识及下步建议1、注采平衡是注采调配的主要依据,在64-4-5井组开发过程中,通过注采系统平衡图的建立,为井组井层配注提

34、供了依据,针对井层间压力保持状况的差异,井组调配过程中我们对S345层先强注(注采比1.4)后温和注水(注采比0.8),对S343层实施了低注采比(0.6)降压开采,开发实践效果较好。2、 不稳定注水是改善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64-4-5井组不稳定注水期间井组含水上升幅度小,97.11月98.10月井组含水58.2%64%,对应理论含水上升率4.5,实际阶段含水上升率为2.0, 64-15、64-12等主要受效井含水保持零增长。3、从地层物性分析,纵向上两主力产层物性相当,但由于井组中同期分层采液状况的差异,实现分层配注对井组稳产是必要的。实际开发过程中,水井虽实施了分层注水,但测调达

35、不到分水要求,是S345层后期供液变差,开发形势变差的主要原因。4、白鹭湖油田四砂组注水井不采取压裂改造措施是可行的,从64-4-5井组S343层注水开发效果看,相对于同条件压裂改造水井井组平面差异小,水驱波及程度高,水驱开发效果好。5、受2002年滚动扩边影响,2002下半年以来井组开发效果是变差的,主要表现为井组油井含水上升,S343层油井液量下降,开发形势变差,主要原因一是注采井网不完善,井区采油速度的提高使阶段含水上升幅度增大;二是由于新井钻井期间,影响水量较大,造成阶段累注采比低(0.62)。 从目前注采井网状况分析S343层注采井网相对合理,油井以多向受效为主;S345层注采完善程

36、度差,有效注采井数比1:3,油井以单向受效为主。64-4-5井组井区井网现状表层位油井数水井数注采井数比有效注采井数比受效方向单向双向多向43361:22:1214564/22:31:351下步可对S345层井网进行抽稀,油井上返2口:64-15、64-14;同时水井调配应遵循加强新注水井层方向注水,弱化老注水井层方向注水原则,总体注采比控制在1.0左右,中心水井64-20井采取波动注水方式,调配周期30天。井区单井配注表井号注水方式注采比单井配注K1K2K3小计64-14分注1.70303064-20合注1.44064-17分注1.030104064-12分注20-3030-5050-806

37、4-15合注1.55064-18分注1.22003050几何非线性大作业荷载增量法和弧长法程序设计系(所):建筑工程系学 号:姓 名:焦 联 洪培养层次:专业硕士指导老师:吴 明 儿 2021年6月19日 一、 几何非线性大作业( Newton-Raphson法)用荷载增量法(Newton-Raphson法)编写几何非线性程序:(1)用平面梁单元,可分析平面杆系(2)算例:悬臂端作用弯矩。悬臂梁最终变形形成周长为悬臂梁长度的圆。1.1 Newton-Raphson算法基本思想图1.1 Newton-Raphson算法基本思想1.2 悬臂梁参数基本参数:L=2m, D=0.03m, A=7.06

38、9E-4m2, I=3.976E-08m4 ,E=2.0E11N/m2图1.2 悬臂梁单元信息将悬臂梁分成10个单元,如图1.2所示2.1 MATLAB输入信息 材料信息 单元信息 约束信息(0为约束,1为放松) 荷载信息(FX,FY,M) 节点信息2.2 求解过程运用ABAQUS和MATLAB进行求解对比:图1.3 加载图 图1.4 ABAQUS变形图图1.5 MATLAB变形曲线ABAQUS和MATLAB变形对比,最终在理论荷载作用下都弯成了一个圆,其直径为0.64716m,与理论值相对比值为:(0.64716-0.642)/0.642=0.00804.非常接近。2.3 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

39、图1.5 加载点Y方向的荷载位移曲线加载点的最大竖向位移,相对比值(1.4525-1.45246)/1.45246=2.75395E-05。完全相同,说明MATLAB的计算结果很好。二、 几何非线性大作业( 弧长法)用弧长法编写几何非线性程序,分析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1) 用平面梁单元,可分析平面杆系结构2) 算例(1)受集中荷载的拱:考察拱的矢跨比、荷载位置对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2)其他有复杂平衡路径的结构3) 将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1.1 弧长法基本思想图2.1 弧长法基本思想1.2 拱基本参数拱参数:L=100m, A=0.32m2 ,I=1m4 ,E=1.0e7N/m2,F=-50

40、00N,拱曲线 y=5sin(3.1415926*x/L)将拱结构分成25个单元,如图2所示图2.2 拱单元信息2.1 MATLAB输入信息材料信息 单元信息约束信息(0为约束,1为放松) 荷载信息(FX,FY,M)节点信息2.2 运用ANSYS和MATLAB进行求解对比(两端铰接)ANSYS中模型:图2.3 ANSYS模型 图2.4 MATLAB和ANSYS变形图2.3 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图2.5 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ANSYS求得的极限承载力3042.53,对应位移3.00142MATLAB求得的极限承载力3043.8, 对应位移3.0768相对误差分别为0.0417%,2.45%,模拟效果

41、比较好。2.4 拱的矢跨比a对拱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不同矢跨比(1/20,3/40,1/10,3/20)下加载点的荷载位移曲线1)MATLAB中计算拱的矢跨比a对拱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 图2.6 荷载位移曲线图2.7 荷载位移曲线表1 各矢跨比下拱结构的极限荷载 参数矢高极值点F(N)位移(m)最低点F(N)位移(m)5mm3043.83.07681765.27.08167.5mm7623.34.0335-595.8211.2110mm149745.4026-6408.114.88620mm397919.4831-6304930.513从表中可以初步得出:在一定随着矢跨比的增加,拱仍然呈现跳跃失稳

42、的形式,拱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最低处的承载力呈现出反向,相当于有一个拉力在阻止拱结构发生跳跃失稳,矢跨比越大,拱越不容易发生跳跃失稳。当拱的矢跨比超过一定范围后,拱将发生复杂的不同于跳跃失稳的失稳形式。2)MATLAB与ANSYS计算结果对比图2.8 ANSYS和MATLAB对比荷载位移曲线表2 各矢跨比下拱结构的极限荷载对比 参数矢高F(N)MAT位移(m)F(N)ANA位移(m)误差(%)误差(%)5mm3043.83.07683042.533.001420.042.457.5mm7623.34.03357624.913.96303-0.021.7510mm149745.4

43、02614974.35.31570.001.6120mm397919.483139695.79.599550.24-1.23从图中可以看出:矢跨比在一定范围内,MATLAB与ANSYS计算的荷载位移曲线非常吻合,验证了MATLAB程序的可行性。当矢跨比为0.15时,ANSYS中将跟踪不到失稳后复杂的平衡路径。从表中可以得出:MATLAB与ANSYS计算中拱的极限荷载和极限荷载时所对应的位移非常接近,加载点均为顶点26。具体为:矢高5mm,荷载误差为0.04,位移误差为2.45;矢高7.5mm,荷载误差为-0.02,位移误差为1.75;矢高10mm,荷载误差为0,位移误差为-1.61;矢高20m

44、m,荷载误差为0.24,位移误差为-1.23。实际误差相差很小,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2.5 荷载位置对拱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图2.9 ANSYS模型简图1)MATLAB中计算荷载位置对拱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图2.10 各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表3 改变加载点拱结构的极限荷载 参数加载点极值点F(N)位移(m)最低点F(N)位移(m)263043.83.07681765.27.08161635703.18912258.86.1161147282.883220.54.79594143171.2826105691.7829 误差=100*(MATLAB-ANSYS)/ANSYS从表中可以初步得出

45、:随着加载点位置越靠近支座处,拱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最低处的承载力也大幅度提高。当加载点位置靠近支座时,拱的承载力增加幅度最大,拱的稳定性很强,不容易发生失稳。2)MATLAB与ANSYS计算结果对比图2.11 ANSYS和MATLAB对比荷载位移曲线表4 各加载点拱结构的极限荷载 参数矢高F(N)MAT位移(m)F(N)ANA位移(m)误差(%)误差(%)263043.83.07683042.533.001420.042.451635703.18913569.733.248650.01-1.871147282.884728.712.91862-0.02-1.344143171

46、.282614324.81.29764-0.05-1.17误差=100*(MATLAB-ANSYS)/ANSYS从图中可以看出:MATLAB与ANSYS计算的荷载位移曲线非常吻合,验证了MATLAB程序的可行性。从表中可以得出:MATLAB与ANSYS计算中拱的极限荷载和极限荷载时所对应的位移非常接近。具体为:26加载点,荷载误差为0.04,位移误差为2.45;16加载点,荷载误差为0.01,位移误差为-1.87;11加载点,荷载误差为-0.02,位移误差为-1.34;4加载点,荷载误差为-0.05,位移误差为-1.17。实际误差相差很小,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2.6 两端铰接和固接

47、对拱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矢高为5mm时,拱两端为固接和铰接时的荷载位移曲线如下:图2.12 ANSYS和MATLAB固接和铰接的荷载位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拱的边界条件对其的失稳形式有很大影响。两端固接拱的稳定性明显优于两端铰接拱,承载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固接拱不会发生跳跃失稳的形式,刚度在初始阶段会减小,待到达一定程度后刚度又会增加。而两端铰接拱会发生跳跃失稳的形式。2.7 参数m对拱失稳形式的影响文献中给出:m是一个由拱截面在竖向平面内的回转半径r 和拱的初始矢高h无确定的无量纲参数。当m=1 时,扁拱不会出现跳跃屈曲, 当0m=1 时,扁拱不会出现跳跃屈曲,当0m1时,扁拱有可能发生跳跃屈曲

48、。但拱的最终变形图非常接近,只是此时拱的失稳形式变了。 2.8 具有复杂失稳形式的拱铰支圆拱该结构及其几何参数、物理性质均示于图4a 中。中心受集中荷载。这个结构是研究分歧问题的经典题目。将半跨结构划分为8个单元, 得到图4b的基本路径和分歧路径, 并与JChreseielewski 和Rsehmio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对此结构也进行了缺陷分析。拱的基本参数:L=254cm,R=381cm,I=41.62cm4,A=6.45cm2,E=6898kN/cm2。文献中的计算结果。采用MATLAB和ANSYS对其进行求解,得到其荷载位移曲线:图2.15 ABAQUS模型图2.16 ABAQUS变

49、形图图2.17 ANSYS、MATLAB、ABAQUS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从MATLAB、ANSYS、ABAQUS计算的荷载位移曲线可以看出:两者的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吻合。MATLAB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后期其承载能力会有较大提高,与文献中的荷载位移曲线趋势相同,所以验证出程序的可靠性。ABAQUS不能模拟出后续段曲线也许是单元划分过少。图2.18 MATLAB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 第二次极值点会超过第一次极值点所对应的荷载,与文献一致,荷载点也接近。加入初始缺陷:L/1000, L/2000初始缺陷后观察加载点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趋势。图2.19 ANSYS加入初始缺陷后的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2.20

50、 初始缺陷为0.0001时的荷载位移曲线加入初始缺陷后,拱的极限承载能力明显降低。且失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初始缺陷的大小对其荷载位移曲线有明显影响。所以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结构或构件的初始缺陷,使结构的设计更加合理,安全。为了研究初始缺陷对拱失稳路径的影响,应用ABAQUS和ANSYS以及MATLAB中加水平力模拟拱结构初始缺陷下的荷载位移曲线。为了探究ABAQUS和ANSYS计算结果,取其前三阶模态进行对比分析: 2.21 一阶屈曲模态 ABAQUS和MATLAB中的一阶屈曲系数为,对应的屈曲荷载为74325.72N 和75080.096N。2.22 二阶屈曲模态 ABAQUS和MATLAB中

51、的二阶屈曲系数为的屈曲163044.7N 和166649N。2.23 三阶屈曲模态ABAQUS和MATLAB中的三阶屈曲系数为的屈曲299915N 和288078N。从屈曲模态中可以看出,两种软件的前二阶模态趋势吻合,屈曲系数和极限荷载也是吻合的较好。第三阶模态出现不一样的变形趋势,屈曲系数和极限荷载也是也相差比较大,但计算时只引入一阶屈曲模态。图2.24 ANSYS、ABAQUS、MATLAB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ANSYS对缺陷的模拟效果比较好,与文献中的比较接近ABAQUS模拟的极限荷载稍低于ANSYS,而MATLAB模拟的极限荷载远低于ANSYS,但是曲线最终都在位移为30

52、0多mm时交于一点。还是有一定规律性。图2.25 ANSYS和ABAQUS引入初始缺陷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 始缺陷并一定都会降低承载力,也会有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益的初始缺陷。ANSYS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初始缺陷为1/2000和-1/2000时,其承载能力不变。由于为对称结构,所以缺陷的正负影响不大。图2.26 ANSYS和ABAQUS引入初始缺陷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表6 对比ANNSYS和ABAQUS的极限荷载值和其对应位移值 参数矢高F(N)ANS位移(m)F(N)ABA位移(m)误差(%)误差(%)1/100058444.768.979955795.62879.93184.53261-15

53、.87691/200060579.970.138457924.95865.45424.382556.67851误差=100*(ABAQUS-ANSYS)/ABAQUS表中可以得出:ABAQUS求解出的机线荷载小于ANSYS,单对应的位移大于ANSYS对应的值。这可能与单元划分的个数,求解精度有关,但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还是可以接受的。ABAQUS中迭代步的跳跃很快,位移增加速度很快,其路径不是很准确,可能是由于其单元划分比较少。体会:1)注意坐标系的转化和力、位移更新时所对应的状态(C1-C2)2) 拱是否发生跳跃失稳与矢跨比、矢高与截面旋转半径有关。矢跨比太大不会发生跳跃失稳;m大于1时不能

54、发生跳跃失稳。3)有些拱在ANSYS中不能得出下降段,可见ANSYS中对拱的跨度矢高、截面参数的比值有一定要求。内部计算和程序中有一些差别。附录子程序一:刚度组装矩阵function K_G=Assemble(K_Element,Element,N_Node)K_G=zeros(N_Node*3,N_Node*3);for i=1:2 n1=Element(1,i); for j=1:2 n2=Element(1,j); K_G(3*n1-2:3*n1,3*n2-2:3*n2)=K_Element(3*i-2:3*i,3*j-2:3*j); endendend子程序二:整体坐标刚度矩阵func

55、tion K=beam2d_stiffness530(E,A,I,L,cs,Ele_F1);F=Ele_F1(1,4);M1=Ele_F1(1,3);M2=Ele_F1(1,6);T=cs(1,1),cs(1,2),0,0,0,0; -cs(1,2),cs(1,1),0,0,0,0; 0,0,1,0,0,0; 0,0,0,cs(1,1),cs(1,2),0; 0,0,0,-cs(1,2),cs(1,1),0; 0,0,0,0,0,1;KE= E*A/L,0,0,-E*A/L,0,0; 0,12*E*I/L3,6*E*I/L2,0,-12*E*I/L3,6*E*I/L2;0,6*E*I/L2, 4*E*I/L, 0, -6*E*I/L2, 2*E*I/L;-E*A/L,0,0,E*A/L,0,0;0,-12*E*I/L3,-6*E*I/L2,0,12*E*I/L3,-6*E*I/L2;0,6*E*I/L2,2*E*I/L,0,-6*E*I/L2,4*E*I/L;KG= F/L,0,-M1/L,-F/L,0,-M2/L; 0,12*F*I/A/L3+6*F/5/L, 6*F*I/A/L2+F/10, 0,-(12*F*I/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