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即活法读后感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22853063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佛法即活法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法即活法读后感(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佛法即活法读后感篇一:佛法即活法-释果宁讲座记要 佛法即活法 -释果宁法师 02X年7月3日星期六现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得到财富的人们幸福感却不断下降,由于人类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在积累危机。 一流的国家奉献文化、价值、智慧;二流的国家奉献财富、技术;三流的国家奉献产品、资源、劳动力。人们要学会求合存异,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人类的一切努力,目的只有三个:爱、生命、死亡。 爱:小一点,爱家人、家庭,在单位爱团队;大一点,爱社会,爱民族;再大点,爱人类、爱法界众生。愛:中间有个心字,告诉我们,愛,不是口头说说,是要用心的。生命:你善待本人吗?牺牲了身体,牺牲生命,牺牲一切,去追求金钱、地

2、位,但身体呢?你认为这个身体确实是你吗?就像这个房子,你在房子里,是房子的主人,但房子不是你。要善待你的身体。 死亡:看不到死亡,就看不到人生的真相。前两个是哲学咨询题,死亡是宗教咨询题。现在的人们,拥有越多,也就越恐惧死亡。生命取向:生命只有2个方向,一个朝内,一个朝外。 朝外 朝内 方向 英雄、国君、领导 高度、深度、广度 获取 名利权 身心灵性 积累 追求 满足 本质 需要和欲望是不同的,人所需要的事实上特别简单:吃饱、穿暖、有房子住、生儿育女。超过需要的都是欲望:大房子特别多套。房子属阴,人属阳。房子太大,人少,阴阳就会不平衡,因而,房子够住就好,要那么大干什么?身:每一天,我们要感受

3、本人身体的存在,你的身体,伴随你那么多年,多关怀他。 心:儒家范畴。灵:神灵,道家。 性:万物根源,佛性。 心静国土静,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 心平那么气和,气和那么血顺;知己者智,识人者慧。 想想我为家做了什么?为国家做了什么?曾经我认识一位老总,企业办得特别成功,但是,在我这里大骂政府,说哪位官员如何刁难于他,哪位官员又如何受贿。我咨询他:中国政府处理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穿衣咨询题,处理了5个民族的矛盾咨询题,处理了外部国际的和平咨询题,你能说不伟大吗?感恩政府吧,他特别不容易。 人要学会向内走,不要一味地向外冲。学会感恩。 人生有2个工具:科学技术、教育和传统文化。 幸福是什么?是欢乐

4、吗?欢乐这个名称已经告诉你了:乐,特别快就过去的。孔子说过,理想的国家:足兵、足食、民信之。现在,我们的国家不缺兵和食。中国人、事 制服、拥有 需要、欲望 生存 圣、贤 幸福、真相内心的宁静、欢乐升华 结果 忙、躁、动 闲、静的2次地震,尽管损失严峻,但,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人心在凝聚,在灾难面前,中国人的心,依然和政府站在一起的。下面讲讲儒家、道家、佛学各是讲什么的。儒家:人之所需,入世和治世的哲学,强调人要有所作为,有承担的勇气;强调责任和使命,要实现自我价值。 圣人:心能转境;凡人:心随境转。圣人的聖字:确实是管住本人的耳朵和嘴巴。假如我们只是外在的学习圣人,操纵本人做圣人,会特别累。人生

5、有八风: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听过苏东坡的“一屁过江”的故事吗?自以为得道,事实上差得远了。 儒家只有承担,没有超越,因而特别累。 孔子一生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治国,四处推销他的治国之道,结果一败涂地。第二件是教书育人,结果留下千名学生,千古留名啊。45岁之前,要做加法,45岁之后,要做减法。因而,45岁之前,学儒学,半部论语治天下!左肩酸痛者担当家庭,右肩酸痛着担当工作、团队,两肩都酸痛者,那么特别容易变成“两院院士”:医院和法院。 道家:出世的哲学:无为、顺应万物。 道德经可归纳为两句话:顺应天地为道,顺应社会为德。 学习超越,多年学道;超越自我,做到无我,放飞心灵。 庄子的智

6、慧在于顺,但难明白,变成道教,追求“仙”有点偏。 儒家的有(色),道家的空,是为二分法。 佛教,从印度传来,已经深深烙下儒家、道家的印记。 佛法=人(有、色)+弗(缺乏、空)=色空=不二法门 儒、道、佛三家智慧的集合:面对当下的境地,全然地扮演好当下的角色,故事是宗教、文化传承的载体,所有文化开场于神话。 哲学是科学之母,宗教是哲学之母。 活在当下,面对提起(承担)、转身放下,把心安住在当下,活在当下。凡事在迷与悟之间,悟:我与心同在。对外掌握作为的艺术(儒)对内享有无为的艺术(道) 禅,艺术人生 人生可用7来描述,色:7色,音乐:7音,事:开门7件事,周:7天,忙:心亡也, 闲:日在门里,心

7、回家了。 身体,每7年全部更换一次细胞,心灵,每7年更新一次。 生命的不同阶段: 0-7岁:道生一 出生时只有一个感受体,没有推断。多接触大自然,给予的阳光教育防止阴暗面,由于正在构成潜认识。 3岁看大,7岁看到老。此间的教育最能妨碍一生。 不要先给工具,要先给知识,给文化。什么是文化:当你把所学的所有知识,全部忘光,还留在你脑海里的确实是文化。 学习: ) 自立-哪里倒下,哪里起来。不要责备绊倒你的石头或凳子,学会本人爬起来。 ) 敬畏-学会对长辈的敬畏。一个家,有了长辈,才有一家的团聚,才有凝聚力。 一个单位,团体也一样,同样需要对领导者的敬畏,团队才有战斗力。 孝道是根,孝敬孝敬,孝而后

8、顺 1岁:一生二 头脑的产生,性别的产生,自我感产生 1岁间,尽可能和同性玩,同性相吸 用人之道:一德,二识(胆识远见),三学(谦和),四才(学历) 学习:1) 学感恩-任何人为你做事,感激别人。喝爱心水。 2) 学惜福-不完满有遗憾同样感恩。人生的故事要去品。 明白,知者进道 接受确实是超越,仇恨只能损害本人,不会损害别人3)学自律-太容易满足的人就没有激情,富贵,会至人于死地。 丰富的物质残酷的竞争=把小孩变得孤单,痛苦。 物质的上升-人性的毁坏 *教育三方面:父母教做人,教知识 *教:孝加上文字,确实是说,把孝道写成文字,给小孩们读,确实是教。往头脑中灌输知识。育:心灵的人必须有心灵的家

9、园 14-2岁:二生三 自我完全构成(父母不能再用你的权威了,再用,就会伤他),排诉心,逆反心构成。我们要去尊重他,能够建议别人如何做不可强迫他;这阶段,性别完全构成,异性相吸,不要压制恋爱,正确引导。最美妙的爱情确实是此间。 建立自信-来自父母的赞美,认可。学习: 1) 奉献和分享-多参加社会活动(自愿者,义工,社区效劳))明白得珍惜-学会爱,先学舍 2128岁:三生万物 人充满欲望,野心,抱负,生命才能到达顶峰必需要经历风雨,见世面 磨练意志,去鼓舞他。 充满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保障。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不要和其他小孩比。儒家认为:我们总被本人的所得所累,成就家被家所累,成就国被国所累,成就财

10、富,被钱所累,这些,都是没有超越的结果。所谓的高人,确实是成就后再超越。 学会:忠诚、踏实、成就将来 28-35岁:人法地责任感成为原动力,要有承担的勇气。什么叫做聖:你的耳、你的口,稳稳坐在王上被你管的牢牢的,确实是圣!3-岁:人法地 使命感成为原动力,学会忍,成就你的气度,智慧,胸怀,心量容天下 以上只要实现,没有超越,四十二岁后,要用道家思想超越。 35岁以后就要有禅的智慧。 4249岁:地法天 信念成为原动力:有了信念:不会再为金钱,权力所累,用信念超越自我的执着。有了权力要学会善用;有了金钱,要学会善用。生命,渴望灵性,要有超越。 无德而有才,威也。 儒家依然物质的,道家更升华为精神

11、的。42岁以后努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9-5岁:天法道 信仰成为原动力,信仰是用世界上所有物质包括生命都无法交换的,因而,才有共产 党员不畏严刑拷打,才有人体炸弹。 信念能够战胜一切,而信仰能够超越一切。五十知天命,儒家求有为,道家求无为。人生三大课题:爱、生命、死亡。一个不爱 本人的人不可能爱别人,所有家教是为理处理死亡的咨询题 人类有2个工具:1,科学技术:(现在人太自大,就臭了)向外认识世界2,宗教信仰:向内认识自我,今后的战争是宗教之战宗教教人超越死亡,人们将会“圣战” 超越不放弃是更大的承担 人生需要三个朋友:3岁需要律师朋友;2岁需要医生朋友;49岁需要信仰朋友。人生金字塔:

12、灵性生命 精 神 生 命 物 质 生 命 你是否在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 6-63岁:学会放下不要做总经理了,做个董事长吧。需要你做的确实是2件事:方向、操纵。犹如唐僧,找 个孙悟空做总经理,做事情、找资源,都是他的事情。 -70岁:完全放下世俗的羁绊,回归无染的童心 眼中没有批判,只有祝愿和爱 超越信仰 天下有三危:得少而多宠;才下而位高;无功而受禄。 人类把握了时间,但失去了空间; 所有的事物,有得必有失; 不要迷恋科学技术,人类已经被科技束缚; 信仰和宗教也是工具,不是目的;传统文化也是超越自我的工具,目的地是自我、 真我。70以后:常养圣胎,自主生死 0岁的童心,叫无知,70岁的童心,叫

13、饱满,死亡是最饱满的、最漂亮的绽放。生命是一个通道,一个工具,关键是你用这个生命走向哪里,是升华,依然堕落?年龄在上升,心灵是否卡在什么地点了? 迷或悟 ?篇二:佛法即活法选段(释果宁) 众生无相的真实 佛教中的最后一个山门,叫作无相门。无相,源自梵语animtta,有无形无相之意。大宝积经云:“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假设空无性,彼那么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假设空无性,彼即不能够相表示。”金刚经曰:“假设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特别久往常,一座山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有一天,山上来了一位达官贵人,为庙中捐了特别多财物,老和尚热情地接待了他。 不久之后,山

14、上来了一个书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得几乎晕倒。老和尚见此情况,立即叫小徒弟将他扶进庙里,同时吩咐端上最好的茶,预备最好的斋饭。 小徒弟心中不解,为庙中捐了那么多的财物的达官贵人自然有资历喝最好的茶,吃最好的斋饭,而现在,一个不知从哪儿来的“叫花子”,师父为何还如此厚待他?因而,书生住在庙中的时间里,小徒弟从来都是冷言相对,并经常瞒着师傅,将馊掉的斋饭端给书生。 书生告辞后,老和尚用泥巴塑了一尊菩萨像,然后叫来小和尚,告诉他这是本人用千金请来的菩萨。 因而,小徒弟每天认真地给菩萨上香,忠诚地念经。一个月后,老和尚又将那泥菩萨削琢成一只猴子,放回原处。小徒弟觉察菩萨变成了一只猴子,吓了一跳,所

15、以也不再去上香了。老和尚咨询起此事,小和尚惶恐地答复: “师父,那菩萨变成一只猴子了!” 因而,老和尚拿过猴子,再次削琢,一尊菩萨塑像又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徒弟的面前。老和尚用棍子在小徒弟的头上敲了一下,慢慢念经,不再理他。 老和尚的敲打终于使小徒弟顿悟。 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过是一团一样的泥巴而已,只是被塑造成了不同的表相。 相,估计是世界上最能妨碍我们的东西。我们往往执著于我们所认识到的那个“相”,慢慢迷失了本人,迷失于世界,迷失了那无形无相的道。如何提起,如何放下 佛殿之中,弥勒菩萨面向山门而坐,代表佛教的山门对众生放开,不管是谁,不管贵贱高低,都会笑脸相迎。在弥勒菩萨面前,一切平等,

16、众生平等。 那么,弥勒菩萨的欢乐,来源于何处呢?他的欢乐,源自提起与放下的智慧。 在由布袋和尚转化而来的弥勒菩萨的传说中,弥勒菩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动作,那确实是将布袋提起和放下,以此度化众人,解开苦恼。弥勒菩萨的布袋,拿起来放下去,便代表了提起和放下。有人向他求解苦恼之术时,他将布袋往下一放,告诉你要放下,由于放不下,才会引出许多无故的苦恼。然而,看似特别简单的两个动作,却有特别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只能在苦恼和虚妄中度过一生。因而,弥勒菩萨才会“笑天下痴迷之人”。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提起和放下呢? 有如此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师父叫两个弟子下山化缘。师兄弟两人来到一条小河边,刚要过河,忽然发觉河

17、边有一个小姐,由于水流太湍急了,不敢过河。大师兄看到这个小姐面有难色,就走过去,毫不犹豫把小姐抱起来,从河上走过去,放下她,转身就走了。 之后,小师弟也过了河,并追着师兄咨询:“师兄,师父说了,男女授受不亲,你今天怎能抱一个小姐过河?如此不是犯戒了吗?” 大师兄回过头,只说了一句话:“师弟,我早就放下了,你为什么还抱着呢?” 特别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像那个小师弟,没有提起也没有放下,因而生出无限的苦恼。而那个大师兄,面对柔弱的小姐,首先提起的是大丈夫应该有的英雄本色,他必须协助小姐。而到了对岸,假如他还接着抱着小姐,或者和她说话聊天,那他确实是放不下。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提起与放下是同时的,

18、这个大师兄在提起男人本色的时候,放下的是和尚的角色。而过河之后他将小姐放下离开,提起的是和尚的角色,放下作为英雄和男人的角色。而小师弟那么不然,在过河之前既想提起和尚的角色,又要提起大丈夫的角色,不敢去抱这个小姐,犹豫着是抱依然不抱,是帮依然不帮,不记得了佛门的无住无相。着了相,将本人束缚在一个为难的角色中,枉生出众多苦恼,却又一事无成。 你的心还在别处吗 我们此刻坐在这里,人在这里,心在吗? 心在,便叫提起,身心合一。这便是禅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当下。安住当下,活在当下,特别自由,心无任何挂念,心只在这里,没有漂浮出去。而弥勒菩萨要给我们的智慧,正是如此一种面对当下的境地。 特别多人恰恰不是

19、如此。人生的苦恼,事实上确实是我们无法放下,我们无法面对当下的境地。我们的心,要么停留在过去,回忆过去;要么在展望将来,担忧将来,让本人的生命在过去和将来之间,在虚幻的世界中耗费掉。 为什么弥勒菩萨能欢乐地提起与放下?由于他看明白了本人。每次提起,提起的都是我们的责任,而放下与责任无关的事情。我们在人生中要面对太多责任,面对妻室儿女,要提起丈夫与父亲的责任;转身面对员工,就要提起企业家老总的责任,成就本人的事业。要承担这些责任,就要放下儿女情长。转身特别关键,就像那位大师兄,转身就要放下,多考虑一步,放不下,就会心生烦躁,苦恼随之而来。 明白得放下的人是智慧的,由于放得下,就会获得自由。特别多

20、人在本人的办公室里一边处理事务,一边牵挂着家里的亲人,身心分裂,无法全然地安住当下,因而无法专注地处理本人的事务。他的身心被分裂成两块甚至特别多块,因而感到本人心特别累,特别疲乏。 有特别多人错误地理解放下的概念,认为佛教中所说的放下确实是躲避,放弃一切。而事实上,提起与放下的智慧并不是消极和躲避,而是要人们学会专注地扮演好当前角色。提起与放下的智慧确实是专注,即专注于当前所处的人物和事件上。专注才有效率,心无杂念,才会摆脱苦恼,获得成功。这也正是弥勒菩萨的智慧和欢乐:该提起就提起,该放下就放下,在提起和放下之间学会完满地转身。只有学会专注的智慧,才能拥有自由、欢乐的人生。有如此一个故事。 一

21、个小和尚要出门远游,但日期一推再推,已通过了半年了,还迟迟不肯动身。 方丈咨询他:“你出门云游,为什么还不动身呢?”篇三: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 通过看这本书,也让我化解了内心的一种焦虑情绪,让急躁的心变得沉静起来。此前我不断担忧本人转换行业,进入兴趣的行业是否能够成功。这种担忧与焦虑使我左右摇摆,彷徨不前。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确实是只要我肯付出努力,甚至付出超出任何人的努力,那么我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我选择的方向与宇宙的意志相一致,只要我的内心保存着善念。想到这些,我不再为将来能否养活本人感到担忧,不再为本人可能比四周的同学落后特别多而焦虑。由于我

22、明白,只要全力以赴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收获幸福!工作,蕴藏着美妙人生的一切元素! 除了强调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我还看到一个富有智慧的稻盛和夫。他的智慧表现在他对每一天的态度。即便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公司,他仍旧不刻意为公司定立年或者10年等长期目的。而他更注重的是尽全力投入当天,当今天特别好的投入以后,第二天自然到来,再接着以全然的热情投入其中。由于,当打算没有实现时,一个人难免产生消极的情绪,而竭尽全力于今天,那么更容易让人制造奇观,让人感遭到幸福与喜悦。这种活在当下的思想,让人容易体验到欢乐!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话:只咨询耕耘,不咨询收获。这句话里暗含着太多的哲理。当一个人做到只咨询耕耘,不

23、咨询收获的时候,无私的精神更容易从他身上得到展现。而不咨询收获,同时也是一种最正确的放任思想,只咨询耕耘,那么是最正确的吸引状态。这能够说是深化的交融了吸引定律的思想精华。不咨询收获,不等同于不要收获,而是相信收获会自然而然的获得。就如我渴望从事本人觉得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却又担忧如此会挣不到钱,养活不了本人,但是牢记这句话,使我相信,只要我勤肯的付出努力,就会获得宏大的报答。我忽然认识到,过去本人有太多的限制性信念,尤其是关于工作与成就。我认识到性格存在的缺乏后,总是觉得以我现有的这种性格,不管本人如何努力,都无法获得宏大的成功,但是看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不管此刻我存在多少咨询题,但只要我对工

24、作拥有极大的热情,尽全力投入其中,借由不断反省,我就能够打破自我的种种限制。 学习了吸引定律,深化理解了灵性成长以后,我过多的投入精力于如何改善自我,化解各种情绪等咨询题。妄求通过化解各种负面情绪来到达成就事业的目的。但是,我慢慢的认识到,我找错了方向,或者说假如我的目的更多的是成就事业,那么我无视了真正重要且最为直截了当的方法。我感遭到,本人在接触灵性成长等知识后,过多的在意本人是否情绪良好,尽管操纵情绪的才能确实加强,也能找回一些能量,但是同时我也发觉,为了让情绪变好,我有种降低自我标准的倾向。 另一方面,学习了吸引定律,好像为本人制造了一个幻觉,那确实是我只要明白了吸引定律,就能够轻松的

25、制造奇观。但是,现实不断的教训我,也让我发觉,学习吸引定律以及心灵成长的知识,作为一个渴望成就事业的人来说,并不意味着他能够少做一些事,一切都等待上天给他安排好,相反他仍旧要做那么些事情,仍旧要刻苦努力,甚至付出比常人多出数倍的艰苦,只不过在付出这些的同时,明白得这些道理的人,应该在心境上更能够操纵得好,能够尽量保持正面乐观积极的态度。而真正借由吸引定律的原理制造奇观的人,恰是那些全力以赴,全神贯注,付出比常人多出数倍努力的人,他们的努力获得了能量的支援,他们的付出获得了神灵的协助,他们的思想获得了神灵的启示,如此才会制造奇观。 从书中,我还看到了一个令本人感动的实例。那确实是要如何面对那些本

26、人不喜爱的工作的态度。尽管新世纪思想等等,都在强调要找到本人喜爱做的事情,但是我慢慢明白事情确实有合适与更合适之分,但是喜爱与兴趣确是能够培养的。更重要的是,当眼下的工作并非本人喜爱的事情时,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稻盛和夫做了一个特别好的典范,也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他在刚刚工作时,将来几乎没有什么希望,而与他同去的那些应屇生都纷纷跳槽了,只有他留了下来,尽管这并非他所愿意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换一种心态去面对工作。在一个尚不具备条件转换行业,转换工作的时候,即便当下的工作单调、无趣,甚至看不到什么意义,他仍旧应该全力以赴于其中,踏踏实实的干下去。这看起来是一种愚的表现,但事实上恰

27、是这种踏实的作风成就了稻盛和夫。 关于面临找工作,同时要完成课题的我来说,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种踏踏实实的作风的重要意义。尤其当我对课题缺乏兴趣时,我告诉本人不管如何我都要尽全力完成它。在过去,我觉得特别多工作都没有意义,或者说即便做好了,也看不到获得宏大成就的希望,但是我从他的身上看到,只要坚持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断的积累,起步时再小的工作,再无意义的工作,到后来积累起来也一定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稻盛和夫的书,关于当下急躁的人来说,确实是一剂定心丸。告诉我们扎扎实实、稳步积累的工作的重要意义。不管当下的工作是什么,不管我们爱好与否,只要我们选择在当下投入如此的工作,就需要尽全力将其完成,这是一

28、种责任,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结合佛法的理念,我想到坚持不懈的艰苦工作确实是一种戒,利用持戒方能生定,进而得慧!在追求成长与灵性提升的道路上,我选择借由全力以赴于工作,来到达将来美妙的境地。身居其位,便谋其政!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吧。所以,不要不记得适时反剩今生既然来到世上,必定有其特定的目的。放下为了自我感受良好而选择的享受,为了制造美妙的世界承受更多的痛苦吧,这才是宇宙的意志,而痛苦也将随着制造的不断拓展,逐步化解,由苦变乐。 拓展阅读: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活法是日本四大运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在晚年所写的,他在本书中回忆了几十年来的运营心得,呈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不仅把目光投向个人

29、的活法,而且把视野扩展到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文明。关于我,一个以目前的才能不可能去妨碍国家、左右社会的小人物而言,读此书只是为了改变本人。 人生的目的在哪里?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或者粗浅点:你为了什么活着?或者再粗浅点:你相信什么?记得在小些时候,曾有一个让我为之振奋:相信本人。对!我也曾经把它当成鼓舞本人的信条。但是,我也确实为了这四个字迷茫过。这句豪言壮语,在你迷茫时竟显薄弱的特别。我凭什么相信本人?是曾经小小的成功吗?它在现在的挫折里被淡化。是相信本人无限的可能吗?在有限的生命里,无限又是什么?那么,人又为了什么活着?为了本人活着吗?假如人只是为了本人活着,那样站起来是一,躺下去依然一的活

30、着,生命岂不就变的能够如此的被轻易抛弃?在梦想被无限化的童年,那句为了本人精彩的活着是如此充满力量与引诱。而稻盛和夫却说: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这更美妙、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难以表述我看到这句话时的震撼。恍惚间,我才发觉一种所谓的虚无,一种所谓的冥冥,掺和着忠诚与感恩,居然能如此的释怀。 人生会遇到特别多的咨询题和困难,人该如何去面对?在生活与工作中该如何安身立命?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话题。活法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生的意义在于提高涵养,磨炼灵魂。说得真好,人活着就要不断提高本人的人生涵养,把人生各种不幸都当成是对本人的考验。经历一次考验人格就得到一次升华,

31、就会获得一笔莫大的人生财富,从而使得本身涵养不断得到提升。有时经常觉得工作压力大,有许多的担忧。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特别大的自信。我会把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化为动力,发挥本人最大的热情,认真做好本人的本职工作。工作着确实是幸福的,工作着确实是欢乐的。当我们真正能做到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断提高本人,一心一意坚持做下去,不骄不躁,不断净化灵魂,并做到自省自戒,我们将会变成另一个脱胎换骨的本人。另外,作者还告诫我们要感激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但是我们都在追求什么?房子再大也不算大,越大越好;车子再好也不算好,牌子越亮越好。我们早已迷失了本人,却浑然不知。心胸感恩,这是最根本的美德,然而也需要我们去一遍遍重温。假如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行善积德,心胸感恩,能够想象,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的美妙。 因而,相信本人又充满了莫虚有的力量,纵然只是相信莫虚有的灵魂;因而,能够极其认确实对待每一天,由于曾经怀着如此的执著跌跌撞撞来到这个世界;因而,能够拥有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由于能够笑对最后的一秒,带着坚强、平和的心,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