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8495199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1.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基本知识概要(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第1页/共78页第一节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三、线粒体的功能四、线粒体与疾病第二节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一、线粒体的DNA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第三节线粒体的增殖与起源第2页/共78页细胞能量流生物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太阳光的辐射能细胞是生物能量生成、利用的基本单位,进行着能量的吸收、储存、转移与转化等过程能被生物利用的能量形式多样,但基础的能源是化学能和光能第3页/共78页化学能细胞能量的利用是以化学能为核心,并仅能利用化合物总能量中可释出的一部分当一种化合物水解时释放自由能的多少取决于该化合物整个分子的结构细胞内

2、大部分物质都遵循氧化反应的一般规律进行氧化反应,常见的氧化方式有脱e-、脱氢和加氧等类型;最终的氧化分解产物是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第4页/共78页生物能量的储存和释放细胞内的氧化反应主要以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方式储存所释放的能量,从而为生物体所利用细胞最常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ATP:一游离核苷酸,由腺嘌呤、核糖与三分子磷酸构成,磷酸与磷酸间借磷酸酐键连接细 胞 内 ATP生 成 的 三 种 方 式:光 合 磷 酸 化(photophosphorylation),氧 化 磷 酸 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phosph

3、orylation)第5页/共78页pppp&能量ppATPADPp&能量pppAMPpp&能量+能量ATP通过磷酸基团等转移的特殊方式,既可储藏光合或物质分解产生的能量,也可为各种生物酶促反应或合成细胞结构分子和营养分子提供能量第6页/共78页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1890年R.Altaman首次发现线粒体,命名为bioblast,以为它可能是共生于细胞内独立生活的细菌1898年Benda首次将这种颗命名为mitochondrion1900年L.Michaelis用JanusGreenB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发现线粒体具有氧化作用Green(1948)证 实 线 粒 体 含 所 有 三 羧

4、酸 循 环 的 酶,Kennedy和Lehninger(1949)发现脂肪酸氧化为CO2的过程是在线粒体内完成;Hatefi等(1976)纯化了呼吸链四个独立的复合体Mitchell(19611980)提出了氧化磷酸化的化学偶联学说第7页/共78页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形状多样,一般呈线状,也有粒状或短线状不同类型的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相差很大,但在同一类型细胞中数目相对稳定直径一般在m,在长度上变化很大蛋白占干重的65-70%,脂类占25-30%第8页/共78页1、分布多数细胞中,线粒体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但在某些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不均一,有时线粒体聚集在细胞质的边缘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常常

5、集中在代谢活跃的区域线粒体具有自由运动的特性,能向细胞需能的部位转移,或者固定在需能部位的附近,以便运送ATP线粒体除较多分布在需要ATP的区域外,也较为集中分布在有较多氧化反应底物的区域第9页/共78页第10页/共78页2、超微结构第11页/共78页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线粒体的蛋白质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的可溶性的蛋白质主要是基质的酶和膜的外周蛋白;不溶性的蛋白质构成膜的本体,其中一部分是镶嵌蛋白,也有一些是酶蛋白脂类:线粒体的脂类只占干重的2030%;在线粒体的脂类中多数是磷脂,占总脂的3/4以上;含丰富的心磷脂和较少的胆固醇是线粒体在组成上与细胞其他膜结构的明显差别二、线粒体的

6、化学组 成及酶的定位第12页/共78页线粒体最外的一层全封闭的单位膜结构,是线粒体的界膜构成外膜的脂与蛋白的含量几乎相等具有porin构成的亲水通道,允许分子量5KD以下的分子通过,1KD以下的分子可自由通过由于通透性高,膜间间隙中的环境几乎和胞质溶胶相似含有一些特殊的酶类,说明外膜不仅参与膜磷脂的合成,同时对那些将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彻底氧化的物质先行初步分解;单胺氧化酶是标志酶(一)外膜第13页/共78页(二)内膜位于外膜的内侧包裹线粒体基质的一层单位膜结构;通透性较低,不允许离子和大多数带电荷的小分子通过通常向基质折褶形成嵴,嵴的形成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有两种排列方式,一是层状,一是

7、管状内膜嵴上有许多排列规则的颗粒称为线粒体基粒,又称偶联因子1,简称F1,实际是ATP合酶,又叫F0F1-ATP酶复合物内膜的酶类:运输酶类;合成酶类;e-传递和ATP合成的酶类;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线粒体进行e-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主要部位第14页/共78页(三)膜间间隙是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宽约6-8nm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功能是催化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生成2分子ATP(四)线粒体基质为内膜和嵴包围的空间,含有: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丙酮酸和氨基酸氧化的酶类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基质具有一套完整的转录和翻译体系,如线粒体DNA(mtDNA),及线粒体特有的核糖体,RNAs

8、、rRNA、DNA聚合酶、氨基酸活化酶等纤维丝和e-密度很大的致密颗粒状物质,内含Ca2+、Mg2+、Zn2+等离子第15页/共78页外膜膜间间隙内膜基质细胞色素b5腺苷酸激酶NADH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NADH-细胞色素核苷琥珀酸脱氢酶脂肪酸氧化酶还原酶二磷酸激酶细胞色素氧化酶Krebs循环酶系单胺氧化酶单磷酸激酶细胞色素cDNA聚合酶脂酰辅酶A合酶ATP合酶RNA聚合酶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F0F1复合物)核糖体核苷二磷酸激酶运输蛋白转移RNA孔蛋白醌磷脂:蛋白质0.9:1磷脂:蛋白质0.3:0.7心磷脂:磷脂0.03:0.97心磷脂:磷脂0.22:0.78线粒体各部分蛋白的分布第16页/共7

9、8页部位功能外膜磷脂的合成;脂肪酸链去饱和;脂肪酸链延伸内膜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质运输膜间间隙核苷的磷酸化基质丙酮酸氧化;TCA循环;脂肪的氧化;DNA复制;RNA合成;蛋白质合成(五)线粒体各部分的功能第17页/共78页三、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作用第18页/共78页糖酵解(一)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葡萄糖丙酮酸发酵NADHNAD+NAD+NADH乳酸缺氧丙酮酸乙酰辅酶ANADNADHCO2NAD+ATPATPATPCO2+H2OTCA循环NADH电子传递链胞质溶胶氧存在细胞质膜第19页/共78页(二)呼吸链与电子传递呼吸链:是线粒体内膜上一组酶的复合体,其功能是进行电子传递、H+的传

10、递及氧的利用,产生H2O和ATP在TCA循环中,乙酰COA中的2个C完全被氧化直接产生的能量很少,大部分的能量都储存在辅酶(NADH和FADH2)分子中如果将能量一次性释放则不能全部收集和储存,并会损伤细胞,为此细胞利用线粒体内膜中一系列的电子载体(呼吸链),伴随电子逐步传递,将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电子通过呼吸链的流动称为电子运输或电子传递,伴随氧化进行的磷酸化就称为氧化磷酸化第20页/共78页1、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五种:NAD,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除辅酶Q外,其余电子载体中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

11、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第21页/共78页NAD:即 烟 酰 胺 嘌 呤 二 核 苷 酸(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连接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将代谢过程中脱下来的氢交给黄素蛋白黄素蛋白:含FMN或FAD的蛋白,可接受2个电子2个质子;黄素相关的脱氢酶类主要有:以FMN为辅基的NADH脱氢酶。以FAD为辅基的琥珀酸脱氢酶第22页/共78页NADNADP第23页/共78页Flavinmononucleotide(FMN)&Flavinadeninedinucleotide第24页/共78页细胞色素:分子中含有血红素铁,以共价形式与蛋白结合,通过Fe3+、

12、Fe2+形式变化传递电子,呼吸链中有5类,即:细胞色素a、a3、b、c、c1,其中a、a3含有铜原子第25页/共78页铁硫蛋白:在其分子结构中每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结合,通过Fe2+、Fe3+互变进行电子传递,有2Fe-2S和4Fe-4S两种类型第26页/共78页辅酶Q:是脂溶性小分子量醌类化合物,通过氧化和还原传递电子;有3种氧化还原形式,即:氧化型醌Q,还原型氢醌(QH2)和介于两者之者的自由基半醌(QH)第27页/共78页CuaCytaCub2eCytcCytbFeSCytc1COQNADH-COQ还原酶复合物2eFMNFe-SNADHNAD+H+H+inH+out2eFADFe-s2e

13、-琥珀酸延胡索酸琥珀酸-COQ还原酶复合物2H+FADH2FAD+2H+1/2O2+2H+H2OH+inH+outCoQH2-细 胞 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细胞色素 c氧化酶复合物第28页/共78页2、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呼吸链的电子载体在线粒体内膜中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同其他的蛋白质组成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分别命名为复合物、;其中都没有细胞色素c和辅酶Q,这两种呼吸链的成分独立存在于线粒体膜中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物都是由不同的蛋白质组成的多蛋白复合体,功能是参与氧化还原作用,由于这些复合物在线粒体内膜中不停的移动,所有没有稳定的结构第29页/共78页复合物多肽数辅基e-传递传递H序号名称接收自传递给NAD

14、H脱氢酶341个FMNNADH辅酶Q是69个Fe/S中心琥珀酸脱氢酶41个FAD琥珀酸辅酶Q否3个Fe/S中心(经由酶结合的FAD)细胞色素b-c1复合物102个细胞色素b辅酶Q细胞色素c是1个细胞色素c11个Fe/S中心细胞色素c氧化酶101个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氧是1个细胞色素a32个Cu中心线粒体呼吸链中四种复合物的性质第30页/共78页复合物又称NADH脱氢酶或NADH-COQ还原酶复合物组成:42条肽链组成,呈L型,含一个FMN和至少6个铁硫蛋白,分子量接近1MD,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作用:催化NADH的2个电子传递至辅酶Q,同时将4个质子由线粒体基质(M侧)转移至膜间隙(C侧)e-传递的

15、方向为:NADHFMNFe-SQ总的反应结果为:NADH+5H+M+QNAD+QH2+4H+C第31页/共78页复合物又称琥珀酸脱氢酶或琥珀酸-COQ酶复合物,至少由4条肽链组成,含有一个FAD,2个铁硫蛋白功能:催化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辅酶Q,但不转移质子e-传递的方向为:琥珀酸FADFe-SQ反应结果为:琥珀酸+Q延胡索酸+QH2第32页/共78页复合物细胞色素c还原酶,又称COQH2-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组成:至少11条不同肽链,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每个单体包含两个细胞色素b(b562、b566)、一个铁硫蛋白和一个细胞色素c1作用:催化电子从辅酶Q传给细胞色素c,每转移一对电子,同时将4

16、个质子由线粒体基质泵至膜间隙总的反应结果为:2还原态cytc1+QH2+2H+M2氧化态cytc1+Q+4H+C第33页/共78页复合物的电子传递比较复杂,和“Q循环”有关第34页/共78页复合物即细胞色素c氧化酶组成:为二聚体,每个单体含至少13条肽链,分为三个亚单位作用是将从细胞色素c接受的电子传给氧,每转移一对电子,在基质侧消耗2个质子,同时转移2个质子至膜间隙电 子 传 递 的 路 线 为:cyt cCuAheme aa3-CuBO2总的反应结果为:4还原态cytc+8H+M+O24氧化态cytc+4H+C+2H2O第35页/共78页3、两条主要的呼吸链 复合物、组成主要的呼吸链,催化

17、NADH的脱氢氧化复合物、组成另一条呼吸链,催化琥珀酸的脱氢氧化呼吸链各组分有序,使电子按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向高传递,能量逐级释放,呼吸链中的复合物、都是质子泵,可将质子有机质转移到膜间隙,形成质子动力势驱动ATP的合成第36页/共78页主呼吸链e-传递从NADH开始,复合物将还原型的NADH氧化,释放出的2个e-和1个H+被FMN接受,同时从基质中摄取一个H 将FMN还原成FMNH2,NADH被氧化成NAD+重新进入TCA循环FMNH2将一对H+传递到膜间间隙,同时将一对e-经铁硫蛋白传递给Q池中的两个辅酶Q两个辅酶Q得到e-后从基质摄取两个H+被还原成两个半醌(QH)泛醌在内膜中通过扩散进行

18、穿膜循环(醌循环),两个半醌各从细胞色素b获得一个e-,并从基质中再摄取两个H+,形成两个全醌(QH2)当全醌扩散到内膜外侧时,便把两个e-传递给细胞色素c1,并向膜间间隙释放一对H+,本身又被氧化成半醌当半醌扩散到接近细胞色素b时,将携带的另2个e-传递给细胞色素b,并向膜间间隙释放一对H+,细胞色素b的一对e-又回到醌循环中细胞色素c1将接受的2个e-经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传递给O,将O还原成H2O一对e-经呼吸链传递到O时,共将基质中5对H 泵到膜间间隙,从而使膜间间隙的H 浓度高于基质,估计每通过一对H 可合成1个ATP第37页/共78页Transportofelectronsf

19、romNADH第38页/共78页次呼吸链电子传递方式同主呼吸链,只是起始电子供体是FADH2,不经过复合物I,并且复合物II不是递氢体,所以传递的H+较少,最后产生的能量也要少些第39页/共78页TransportofelectronsfromFADH2第40页/共78页两条呼吸链鱼藤酮、阿米妥抗霉素ACN、CO第41页/共78页呼吸链组分及ATP酶在线粒体内膜上呈不对称分布,如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的C侧(向细胞质的一侧),而ATP酶位于内膜的M侧(向线粒体基质的一侧)将线粒体用超声波破碎,线粒体内膜碎片可形成颗粒朝外的小膜泡,称亚线粒体小泡或亚线粒体颗粒,这种小泡具有正常的电子传递和磷酸

20、化的功能用细胞色素c的抗体能够抑制完整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但不能抑制亚线粒体颗粒的氧化磷酸化,说明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的C侧第42页/共78页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提出“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Hypothesis)”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质子从内膜基质侧(M侧)泵至膜间隙(胞质侧或C侧),由于线粒体内膜对离子是高度不通透的,从而使膜间隙的质子浓度高于基质,在内膜的两侧形成pH梯度(pH)及电位梯度(),两者共同构成电化学梯度即H动力势(P)P=-(2.3RT/F)pH质子沿电化学梯度穿过内膜上的ATP酶复合物流回基质,使ATP酶的构象发生改变,将ADP和Pi合成AT

21、P质子动力势 第43页/共78页第44页/共78页ATP合酶第45页/共78页ATP合酶的结构和功能ATP合酶(ATPsynthetase),分子量500KD,状如蘑菇;分为球形的F1(头部)和嵌入膜中的F0(基部),它可以利用H动力势合成ATP,也可以水解ATP,转运H,属于F型H泵F1由5种多肽组成33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亚基具有一个)F0由三种多肽组成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H通道,可使H由膜间隙流回基质也有学者将之看成是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的第五个复合物(complexV)第46页/共78页ATP合酶第47页/共78页ATP合酶

22、合成ATP机制1ATP酶利用质子动力势,产生构象的改变,改变与底物的亲和力,催化ADP与Pi形成ATP2F1具有三个催化位点,但在特定的时间,三个催化位点的构象不同、因而与核苷酸的亲和力不同:在L构象(loose),ADP、Pi与酶疏松结合在一起;在T构象(tight)底物(ADP、Pi)与酶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两者加合在一起;在O构象(open)ATP与酶的亲和力很低,被释放出去3质子通过F0时,引起c亚基构成的环旋转,从而带动亚基旋转,由于亚基的端部是高度不对称的,它的旋转引起亚基3个催化位点构象的周期性变化(L、T、O),不断将ADP和Pi加合在一起,形成ATP构象耦联假说第

23、48页/共78页第49页/共78页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包括以下类型:抑 制 NADHCoQ的 电 子 传 递。如:阿 米 妥(amytal)、鱼 藤 酮(rotenone)、杀 粉 蝶 素A(piericidin)抑制CytbCytc1的电子传递。如:抗霉素A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O2。如:CO、CN、NaN3、H2S电子传递抑制剂第50页/共78页磷酸化抑制剂与F0结合结合,阻断H+通道。如:寡霉素解偶联剂(uncoupler)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proteins,UCPs):位于动物棕色脂肪组织和肌肉线粒体,与维持体温有关质子载体:DNP、FCCP质子通道:增温素

24、(thermogenin)其它离子载体:如缬氨霉素某些药物:如过量的阿斯匹林第51页/共78页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线粒体也能合成蛋白质,但是合成能力有限;线粒体的核糖体蛋白、氨酰tRNA合成酶、许多结构蛋白,都是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定向转运到线粒体的,因此称线粒体为半自主细胞器mtDNA表现为母系遗传:其突变率高于核DNA,并且缺乏修复能力。有些遗传病,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肌阵挛性癫痫等均与线粒体基因突变有关第52页/共78页线粒体的增殖间壁分离:分裂时先由内膜向中心皱褶,将线粒体分类两个,常见于鼠肝和植物产生组织中收缩后分离:分裂时通过线粒体中部缢缩并向

25、两端不断拉长然后分裂为两个,见于蕨类和酵母线粒体中出芽:见于酵母和藓类植物,线粒体出现小芽,脱落后长大,发育为线粒体第53页/共78页线粒体与叶绿体的蛋白质定向转运第54页/共78页导向信号与线粒体蛋白定位线粒体本身的遗传信息有限,由线粒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大约只有13种,而线粒体执行功能时需上百种蛋白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是如何运进线粒体并准确定位呢?第55页/共78页线粒体定位蛋白质线粒体基质F1-ATPase:亚基(植物除外),亚基和亚基(某些真菌)RNA聚合酶、DNA聚合酶、核糖体蛋白、柠檬酸合成酶、TCA酶系、乙醇脱氢酶、鸟氨酸氨基转移酶(哺乳动物)内膜ADP-ATP逆向运输蛋白、磷

26、酸-OH-逆向运输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4,5,6,7、F0-ATPase的蛋白质、COQH2-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亚基1,2,5(Fe-S),6,7,8膜间间隙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b2、COQH2-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亚基4(细胞色素c1)外膜孔蛋白细胞质中合成的某些线粒体蛋白质第56页/共78页蛋白质寻靶与分选线粒体转运肽是新生蛋白N端一段大约208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通常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含量较为丰富转运肽序列中不含有或基本不含有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并且有形成两性螺旋的倾向不同转运肽之间没有同源性,说明转运肽的序列与识别的特异性有关,而与二级或高级结构

27、无太大关系第57页/共78页线粒体转运肽转运蛋白质时,具有以下特点:需要受体转运肽首先需要和线粒体膜上的受体识别从接触点进入线粒体内外膜要局部融合形成被运输蛋白进入的接触点蛋白质要解折叠需要能量既要消耗ATP,又要膜电位的驱动需要转运肽酶1.需要分子伴侣的帮助帮助转运的蛋白质解折叠,还必须将转运的蛋白质重新折叠第58页/共78页表7-1 线粒体蛋白分选信号*信号序列信号序列定位定位转运装置转运装置信号序列位置信号序列位置位于N端,富含带正电荷的和疏水的氨基酸,形成两性螺旋,完成转运后被切除。基质TOMTIM23不被切除,含疏水性的停止转移序列,被安插到外膜。外膜TOM被切除,含疏水性的停止转移

28、序列,被安插到内膜。内膜TOMTIM23含两个信号序列,首先转运到基质,第一个信号序列被切除,第二个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进入内膜或膜间隙。内膜膜间隙TOMTIM23结构类似于N端信号序列,但位于蛋白质内部。内膜TOMTIM23为线粒体代谢物的转运蛋白,如腺苷转位酶,具有多个内部信号序列和停止转移序列,形成多次跨膜蛋白。内膜TOMTIM22第59页/共78页线粒体蛋白转运完整的多肽第60页/共78页线粒体内膜和外膜蛋白的转运线粒体内膜和外膜蛋白的定位只需要一个引导肽,引导外膜和内膜蛋白穿膜引导肽后有一段疏水的停止转运序列阻止蛋白质进一步穿膜,从而使蛋白质结合在线粒体的膜上若疏水的停止转运序列同外膜转

29、运酶(translocaseoftheoutermembrane,Tom)结合,则成为外膜蛋白,若是同内膜转运酶(translocaseoftheintermemberane,Tim)结合则是内膜蛋白第61页/共78页蛋 白 质 的 转 运 涉 及 多 种 蛋 白 复 合 体,即 转 位 因 子(translocator),由两部分构成的:受体和蛋白质通过的孔道TOM复合体,负责通过外膜,进入膜间隙:在酵母中TOM70负责转运内部具有信号序列的蛋白;TOM20负责转运N端具有信号序列的蛋白,这两种蛋白的功能都相当于内质网上的SPR受体TOM复 合 体 的 通 道 被 称 为 GIP(gener

30、al importpore,主要由Tom40构成,还包括Tom22,Tom7,Tom6和Tom5第62页/共78页TIM复合体 TIM23负责将蛋白质转运到基质,也可将某些蛋白质安插在内膜TIM22负责将线粒体的代谢物运输蛋白,如ADPATP和磷酸的转运蛋白插入内膜第63页/共78页第64页/共78页线粒体基质蛋白转运线粒体基质蛋白,除极少数外,都是在细胞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并通过转运肽转运进来运输过程:前体蛋白在游离核糖体合成释放后,在细胞质分子伴侣Hsp70的帮助下解折叠通过N端的转运肽同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并在受体(或附近)的内外膜接触点处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驱动前体蛋白进入

31、转运蛋白的运输通道,然后由电化学梯度驱动穿过内膜,进入基质在基质中,由mHsp70继续维持前体蛋白的解折叠状态而后在Hsp60的帮助下,前体蛋白进行正确折叠,最后由转运肽酶切除转运肽,成为成熟的线粒体基质蛋白第65页/共78页内膜Hsp70ATPADP+Pi12ATPADP+PiATPADP+PiHsp60ATPADP+PiH2O4接触点第66页/共78页线粒体膜间间隙蛋白的转运线粒体膜间间隙蛋白的定位需两个导向序列:位于N端最前面的为基质导向序列,其后还有第二个导向序列即膜间间隙导向序列膜间间隙导向序列有两种转运定位方式:保守性寻靶和非保守性寻靶第67页/共78页保守性寻靶前体蛋白在N端的基

32、质导向序列引导下采用与线粒体基质蛋白同样的运输方式:膜间间隙导向序列成了N端的导向序列,能识别内膜的受体和转运蛋白,引导蛋白质穿过内膜,进入线粒体膜间间隙第68页/共78页COO-NH3ATPADP+PiATPADP+PiCOO-外膜胞质溶胶膜间间隙细胞色素b2膜间间隙导向序列COO-受体蛋白转运蛋白NH3COO-NH3COO-NH3转运穿过内膜血红素内膜基质受体与运输转运蛋白细胞质分子伴侣Hsp70基质导向序列第69页/共78页非保守性寻靶与保守性寻靶不同,蛋白质的非保守性寻靶首先在线粒体基质导向序列的引导下,通过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疏水的膜间间隙导向序列作为停止转运序列锚定在内膜上,从而阻止

33、了蛋白质C端穿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通过蛋白质的扩散作用,锚定在内膜上的蛋白质逐渐离开转运蛋白,最后在转运肽酶的作用下,将膜间间隙导向序列切除,蛋白质释放到膜间间隙,结合血红素后,蛋白质折叠成正确的构型第70页/共78页COO-基质导向序列膜间间隙导向序列内膜基质外膜胞质溶胶膜间间隙COO-ATPADP+PiATPADP+PiNH3NH3受体蛋白COO-NH3转运蛋白COO-血红素第71页/共78页蛋白质的输入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能量的来源为水解ATP和利用质子动力势能量消耗在线粒体外和进入线粒体基质两步上,在线粒体外解除与前体蛋白质结合的分子伴娘,需要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在通过TIM复合体进

34、入基质时利用质子动力势作为动力第72页/共78页叶绿体的蛋白质转运叶绿体大约含2000-2500种蛋白,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不足100种,因此大量的蛋白质也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然后定向转运到叶绿体叶绿体蛋白的转运机理与线粒体的相似:通常前体蛋白N端具有信号序列,完成转运后被信号肽酶切除,和线粒体一样发生后转译;每一种膜上有特定的转位因子;内外膜具有接触点(contactsite);需要能量,同样利用ATP和质子动力势第73页/共78页叶绿体前体蛋白的N端信号序列长度为20150个氨基酸残基,同一植物不同前体蛋白的N端序列不具有同源性,分为3个部分:N端缺乏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以及甘氨酸和脯氨酸;C端形成两性折叠;中间富含羟基化的氨基酸,如丝氨酸和苏氨酸叶绿体有6个区隔:外膜、膜间隙、内膜、基质、类囊体膜、类囊体腔;因此叶绿体的蛋白转运途径更复杂一些第74页/共78页转运到叶基质的前体蛋白具有典型的N端序列转运到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的前体蛋白含有两个N端信号序列,第一个被切除后,暴露出第二个信号序列,将蛋白导向内膜或类囊体膜转运到叶绿体外膜上的蛋白分两类:一类含内部信号序列;另一类蛋白的N端序列被切除后,其后的停止转移序列使蛋白质定位在外膜第75页/共78页第76页/共78页第77页/共7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78页/共7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