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内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28372069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孝文帝改革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孝文帝改革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孝文帝改革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孝文帝改革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文帝改革内容(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改革的内容二、改革的内容1、前期、前期2、中后期、中后期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创建新制度特点:实行汉制、移风易俗特点:实行汉制、移风易俗第1页/共28页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别高低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别高低发放;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发放;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吏治有所好转,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吏治有所好转,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利的政治局面1.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治;措施探究措施探究第2页/共28页前提: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政府控制大量无主

2、荒地;目的: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赋税收入增加政府赋税收入内容:内容:按一定标准,将按一定标准,将国家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封建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地?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豪强地主有没有受损?制?豪强地主有没有受损?2、推行均田制、推行均田制实质:实质:第3页/共28页1有关均田制的几个问题(1)得以推行的原因均田制的形成除了借鉴历史上的井田制,两晋以来的与田、课田制等因素外,与北魏初年“计口授田”的土地政策有

3、着渊源关系。当时地广人稀的客观条件也决定了均田制能够推行于中原。西晋末年以来,中原战乱频繁,大批农民被屠杀或漂泊异乡,自然使中原地区许多肥沃的土地变成了荒田。而且,拓跋部也和其他游牧部落一样,在入主中原之初,把大量民田圈作牧场。土地大都掌握在国家手里,这就为均田制的推行准备了物质条件。北魏建国以来,皇权比较巩固,在与守旧贵族和宗主们的斗争中,处于强有力的地位。主持改革的冯太后与孝文帝又都富于魄力、果敢坚毅,能够不断排除阻力,使改革顺利推行。第4页/共28页均田制规定奴婢、耕牛都可以授田。这对于有奴、牛的鲜卑贵族和世家大族来说,实际获益最多。所以均田制得以在中原推行无阻。(2)内容:按一定的标准

4、,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4)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是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并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地主利益,它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第5页/共28页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均田制对后代土地制度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实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

5、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5)与其他新制之间的关系:北魏推行的新制主要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等,其中,俸禄制使北魏吏治好转,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租调赋税制度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同时也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三长制的实行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总之,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第6页/共28页农民农民宗主宗主北魏政府北魏政府农民农民邻长里长党长邻长里长党长北魏政府北魏政府州郡州郡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许

6、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3.3.实行三长制实行三长制第7页/共28页4.4.实行新的租调制实行新的租调制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租是农民以户为单位或按人口多少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调是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第8页/共28页2孝文帝调整生产关系的表现(1)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革土地制度,颁布均田令,将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

7、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调整产品分配形式,即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一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原来受庇于豪强的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3)调整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实行三长制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三长制的实行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特别是对人民的控制。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胡汉文化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第9页/共28页设巧计迁都洛阳设巧计迁都洛阳第10页/共28页 490 490年

8、,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继续推行革新措施,改革进入新阶段。他继续推行革新措施,改革进入新阶段。后期特点: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政策重点是汉化政策,进,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方式第11页/共28页 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

9、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魏书魏书拓跋澄传拓跋澄传依据材料探究迁都原因。依据材料探究迁都原因。1)1)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2)2)洛阳等地曾是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洛阳等地曾是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 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以在政治上取

10、得正统地位。3)3)迁都洛阳可以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迁都洛阳可以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5、迁都、迁都第12页/共28页1、迁都原因、迁都原因1)1)政治上政治上:旧都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旧都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改革在这里遇到阻力改革在这里遇到阻力2)2)经济上经济上:平城经济比较落后平城经济比较落后,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3)3)军事上军事上:平城受北方柔然的骚扰,很不安全平城受北方柔然的骚扰,很不安全4)4)地理上地理上:平城偏处塞上平城偏处塞上,经略南方显得太远经略南方显得太远2 2、迁都洛阳、迁都洛阳 493493年,孝文帝设计以南伐为名,统率年,孝文帝设计以南伐为名,统率

11、2020万大军,南下伐齐,群臣觉得迁都比南伐好,万大军,南下伐齐,群臣觉得迁都比南伐好,495495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第13页/共28页迁都的直接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迁都的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第14页/共28页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20里,南北里,南北1515里,里,“十万九千户十万九千户”,约,约6060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所仿效。唐长安城、洛阳城所

12、仿效。第15页/共28页第16页/共28页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魏书卷四十卷四十 请回答: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请回答: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

13、了哪些改革措施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6、移风易俗、移风易俗第17页/共28页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学习和采纳汉族的生活方式学习和采纳汉族的生活方式 易服装易服装 讲汉话讲汉话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通婚姻 改籍贯改籍贯第18页/共28页4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

14、折性。、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4 4、冯太后的支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冯太后的支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力,毅然改革。成功的原因:成功的原因:1 1、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根本原因)(根本原因)2 2、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 3、内容全面,措施得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内容全面,措施得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认识:认识:1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 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3 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

15、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第19页/共28页小结背景背景社会矛社会矛盾尖锐盾尖锐鲜卑族鲜卑族落后落后内容内容均田制均田制租调制租调制三长制三长制整顿吏治整顿吏治迁都洛阳迁都洛阳革除旧俗革除旧俗影响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证政府收入保证政府收入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加速鲜卑族封建化加速鲜卑族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民族融合巩固政权的稳定巩固政权的稳定侧重点侧重点通过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缓和建设缓和社会矛盾社会矛盾全面推进全面推进汉化政策汉化政策为隋唐统一和繁荣为隋唐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奠定基础第20页/共28页1(2012年北京丰台区模拟)北魏孝

16、文帝改革中,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措施是()A均田制B迁都洛阳C俸禄制 D三长制D 练一练第21页/共28页2(2012年宁波模拟)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依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解析:解析:“依洛中区,均天下所据依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迁都可知迁都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答案:D第22页/共28页3(2012年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列与北魏均田制

17、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解析:主要考查北魏均田制的概念。北魏均田制解析:主要考查北魏均田制的概念。北魏均田制是国家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是国家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答案:答案:D第23页/共28页4(2012年北京朝阳区模拟)“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产生此效果的改革措施是()A实行官吏考核制 B实行俸禄制C实行宗主督护制 D实行三长制解析:北

18、魏改革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解析:北魏改革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也将成为国家的编户,它的实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也将成为国家的编户,它的实施既可使征收租调有根据和准则,又可清查出大量施既可使征收租调有根据和准则,又可清查出大量的隐匿户口。刚好与题干材料信息相符。的隐匿户口。刚好与题干材料信息相符。答案:答案:D第24页/共28页5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鲜卑姓 拓跋拔拔丘穆陵汉姓元长孙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考查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考查孝文

19、帝改革中改汉姓的历史作用。该项措施的主要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历史作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答案:答案:A第25页/共28页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B.C.D.C第26页/共28页7.导致北魏推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的吸引D第27页/共2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8页/共2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