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AA4地下工程防排水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2836290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tAAA4地下工程防排水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tAAA4地下工程防排水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tAAA4地下工程防排水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tAAA4地下工程防排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AAA4地下工程防排水(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tAAA4-地下工程防排水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4.1 概述o地下工程渗水除了带来地下工程渗漏的一般危害如损坏结构、腐蚀设备、影响外观和危害运营安全等外,它更易造成地下工程及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破坏。24.1 概述o防水等级标准衡量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工程的渗漏量(L/m2.d)防水等级按渗漏的程度分为一到四级防水等级标准工程项目一级不允许漏水,无湿渍存储用地下室二级不允许漏水,少量偏见湿渍城市交通隧道三级有少量漏

2、水点,每昼夜漏水量0.5L/m2.d一般公路隧道,电缆隧道四级有漏水点,每昼夜漏水量 2L/m2.d取水隧道,污水隧道34.1 概述o地下工程防水的原则:1)以防为主;2)多道防线,“刚柔结合,防排截堵”3)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结构的埋深等条件采取对应措施;4)综合治理,指结构设计、土建施工、通风与给排水等工种一起综合治理的排水。4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刚性防水:防水混凝土、抹面防水;柔性防水:卷材防水、涂层防水;三缝防水处理5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防水混凝土防水原理 由于混凝土内部存在大小不等的无数孔隙,水灰比过大时会形成毛细渗水通道和离析水孔隙

3、,通过调整配合比和施工工艺,抑制和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的生成或改变混凝土内部孔隙的特征,提高密实度,以截断水流的通道达到防水的目的。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防水混凝土6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1、普通防水混凝土 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应小于0.6,水泥用量在300kg/m3-400kg/m3;砂子一般选用中粗砂,砂率在35%-45%之间,灰砂比应控制在1:(2.0-2.5)之间;在施工条件允许条件下,应标准养护,一般不少于14昼夜。7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2、外加剂防水混凝土 在混凝土中加入少量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可改善和赋予混凝土某些性能。常用添加剂有:减水

4、剂,如木质素硫酸钙;早强剂,如三乙醇胺与氯化纳;防水剂,如氯化铁8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防水混凝土施工要点:1)施工场地应保持干燥至混凝土养护完毕;2)模板支撑牢固,不宜采用螺栓或铁丝贯穿砼墙来固定模板;3)防水混凝土搅拌应严格控制水灰比;4)应尽量采用连续灌注不留施工缝,尤其不留垂直施工缝;5)采用标准养护。9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抹面防水技术在防水混凝土外采用水泥砂浆抹面,作辅助防水。n优点:取材容易,施工方便,成本低;n缺点:抵抗变形的能力差,对受腐蚀、高温工程不宜采用;o五层施工方法n利用素灰(即稠度极小的水泥浆)和水泥砂浆分层交替抹压密实而构成多层防线。n抹面防水层的施工

5、缝,必须留成阶梯形的搓。10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涂层防水技术应用调制好的防水涂料,喷涂或涂刷于需防水的结构物表面,形成一薄膜层,作为地下工程的防潮层或辅助防水层。11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卷材防水技术n常用卷材有:石油沥青油毡、高聚合物改性沥青油毡、高分子防水卷材n卷材防水施工法:内贴法、外贴法12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n内贴法1)混凝土垫层;2)砌四周保护墙;3)抹水泥砂浆找平层;4)刷冷底子油;5)铺贴卷材防水层;6)抹水泥砂浆保护层7)地下结构底板和墙身施工n优点:可减少挖方量,防水层可一次作完;n缺点:竣工后漏水时较难修补n外贴法1)先用内贴法施工完基础底面卷材防水层

6、,并在四周留有余头;2)进行地下构筑物底板和墙身施工;3)墙身外侧抹水泥砂浆找平层;4)涂刷冷底子油;5)铺设卷材防水层;6)砌保护墙。n优点:受结构不均匀沉降影响小,修补方便;n缺点:接头保护困难,施工时挖土量较多。13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三缝的防水处理 沉降缝、伸缩缝(砼干缩和温度变化导致的胀缩)、施工缝 缝隙处理是地下工程防水的关键:变形缝的构造,止水带的埋设,施工缝的处理14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变形缝的构造 合理设置变形缝合理设置变形缝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结主要措施之一。在结构变化处,外荷载明构变化处,外荷载明显变化处,地基软硬显变化处,地

7、基软硬变化处,温差变化显变化处,温差变化显著处一般考虑设置变著处一般考虑设置变形缝。形缝。1515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l变形缝的合理间距l L=L/(*T)lL构筑物允许的侧向变形(一般取0.01m)l混凝土的膨胀系数(1/C)lT最大温度差结构物使用温度(c)伸缩缝间距(m)-10c以下20-5-10250-5301003510c以上5016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在受水压的工程中,宜采用橡胶或塑料止水带;o在受油压侵蚀中,应选用耐油橡胶或塑料止水带;o在受高温和水压中,应选用紫铜板或不锈钢板制成的金属止水带。o止水带应是整条的,若有接头应采用焊接或胶结,不得采用搭接,转角处金属止

8、水带应做成圆弧形。17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止水带类型n1)BW止水条,体积膨胀50%;n2)膨胀止水带,体积膨胀十倍;n3)塑料止水带;n4)止水橡皮及橡胶止水带;n5)遇水膨胀橡胶,弹性好,遇水膨胀率100%-500%18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o施工缝 防水混凝土,应尽可能一次浇注完毕;施工缝:平口缝,企口缝和设钢片止水三种。194.2 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204.3 地下工程的抗渗堵漏o渗漏水原因:设计,材料和施工等三个方面1)防水方案选择不当,结构强度不足;2)防水材料环境和变形是应性不能符合要求;3)防水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砂石中含泥量大,漏振,养护不当,三缝预埋件构造留设不

9、当等。214.3 地下工程的抗渗堵漏o渗漏水的调查方法:o1)总渗漏量检测:利用集水井、集水坑或集水围堰,量测设定时间内的水量变化来计算;o2)渗漏水部位检测:o (1)具体渗漏部位可通过干水泥的湿点或湿线来反映,或通过吸水纸变色予以反映;o (2)局部渗漏量可利用目测法估算o 如顶板每平方米的滴漏如12滴/min,相当于0.4-0.6L/m2.d224.3 地下工程的抗渗堵漏o渗漏水封堵的作法1、封堵的原则:先引后堵 大漏变小漏,线漏变点漏,片漏变孔漏2、常规做法:1)引排导水2)剥离、剥落补修3)化学灌浆法 234.3 地下工程的抗渗堵漏o化学灌浆法o 化学浆液具备结构补强的性能和在有水情

10、况下与混凝土粘结能力,同时对化学浆液和结构外对应图题有良好加固作用o 常用灌浆材料有:颗粒性灌浆材料(即水泥浆材料和水泥水玻璃浆材);无颗粒的快速灌浆(环氧树脂类、聚氨脂类)和丙烯酸胺类材料244.3 地下工程的抗渗堵漏o化学灌浆修补方法:1)裂缝修补;裂缝修补标准图,注浆法修复止水带 2)注浆结束标准 (1)最终吸浆量;(2)到达终压时持续时间。如当达到要求的注浆终压,持续20min,吸浆量很少或不吸浆时可终止。254.4 工程实例o防水工程实例1o止水工程实例22627软土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复习内容1.边坡失稳的形式、原因及防治措施;2.流沙与管涌产生条件及工程上的处理措施;3.明排水方法

11、与设备;4.人工降低地下水方法及各种方法适用条件;5.井点系统的设计;6.混凝土工程一般施工工序及地下结构混凝土工程的特点;7.模板的标准、装拆工序及质量控制措施;8.钢筋的焊接与机械连接方法;28软土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复习内容9.钢筋网的制备工艺过程;10.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及注意事项(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水下混凝土);11.混凝土自然养护的具体措施及表面缺陷补救措施;12.地下工程渗漏水危害、衡量指标及防水原则;13.防水混凝土成分及常用外加剂;14.抹面防水及涂层防水的施工要求;15.施工中“三缝”定义,变形缝与施工缝的防水处理;16.地下工程渗漏水的封堵原则及常规作法。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