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

上传人:1ta3****9ta1 文档编号:228360308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二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分析及策略1.教材内容: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该词通过描写词人与爱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及想象离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集中反映词人的复杂内心世界,为世人所传诵。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这首写离情的词,

2、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2.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1)“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对策: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四个步骤的学法引导。多媒体播放别亦难歌曲,创设“伤离别”意境1.指导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听读齐读让学生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离愁别绪。指导想象: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词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名句的鉴赏:主要通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3、月”等,分析鉴赏其中运用到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课外拓展,通过补充相关意象诗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总结古典诗词中存在的一个规律性的特点:通过固定意象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3.教学难点及教学策略: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对策:鉴于这节课的难点,我拟采用以下教学策略: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词的意境美的感受。通过逐句点拨赏析使学生对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产生深切的感悟。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但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曾经学习过苏轼和辛弃疾等人的词,初步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虽然对词的基本概念有了朦胧的了解,但

4、毕竟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感性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柳永这位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所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所以本课教授目标主要定位在“感受”二字上,抛开了一些分析诗词的术语,以情来带动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便成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四、教学策略图<p五、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拓展法等方

5、法。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反复朗读探究讨论”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深刻体悟、积极探究的平台。六学习方法整体把握察内容,再现意境体诗情。易词造意赏名句,熟读背诵多识记。雨霖铃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别亦难歌曲,创设“伤离别”意境师:刚才听到的歌曲表达的是什么主旨?生:离愁别绪(板书)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呀,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也是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的主题。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都接触过哪些描写离别的诗?生回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孟郊的游子吟等,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母亲送别孩子时的泪眼愁眉,

6、朋友送别时的牵挂、不舍和祝福,正像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所说的那样“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那么,北宋婉约派的著名代表词人柳永又是怎样表现“伤离别”(板书)这一主题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雨霖铃。(显示课题)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二、作者简介大屏幕显示 “走近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三整体感知1、师:下面给

7、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词。(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问:读完后,你能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叫一生回答生答:哀婉、悲伤、凄清。 教师(板书)2、叫一生学生读,教师点拨。3、多媒体播放雨霖铃配乐诵读。要求:注意作品的节奏、韵律、读音,并且注意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跟读)4、学生齐读。四鉴赏【学法指导】 教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1)由意象品味意境。(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3)写作技巧的探讨:师: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哪些?生: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

8、哀写乐)。(板书)师:本词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技巧?生:师:这首词的重点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板书)鉴赏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有什么特点?(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3) 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 赏析上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师:开头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一生: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师: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教师引导: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生: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9、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师:这句话渲染了怎样一种气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品意境。生: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师生共同分析意象寒蝉:师问:寒蝉有何寓意?生讨论回答:忧愁师:是啊,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寒蝉忧愁悲苦(大屏幕显示)例如: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中说:“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中说:“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师:这些诗句都是借“蝉鸣”来抒发悲苦忧愁的思想感情的。因为蝉的鸣叫,呕哑嘲哳难为听,而秋蝉的鸣叫就更加凄凉,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因而“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

10、了一种令人心碎情感基调。师:长亭有什么寓意?一生答: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代的人们送别的场所。所以我觉得也是伤感的载体师:许多文人学士在写离别时经常要写到长亭。例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大屏幕显示)结论:环境悲凉分析:“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师: “无绪”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回答:没有心思。师:为什么“无绪”?一生:因为要离别,所以即使有山珍海味也无没有心思。师:哪个字能体现出二人难分难舍的情感?生:催师:请大家通过想象和联想

1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亭送别时的情景。 (学生思考)一生:在那样一种令人销魂蚀骨的环境中,城门外,帐篷宴饯行。正在难舍难分之际,纵然有山珍海味,美馔佳肴,也必然是食之无味;而船家又看不出个眉眼高低,竟然在这样的时刻催促登程!词人不想走不愿走却又不得不走矛盾:留恋催发情深意长不想走,我想留师: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心情?生:痛苦、无奈、恋恋不舍的心情结论:难分难舍分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词人用细节描写推出的特写镜头。师提示: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特写镜头。(学生思考一分钟回答) 一生:因为难分难舍,因为不想走,因为我想留,所以在这痛苦万分时候,即使有万语千言,千言万语,也难以一一倾诉,两

12、双无力而有意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只好我望着你,你望着我,泪眼相对,无语凝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啊。师:此生用诗意的语言描写了诗意的镜头师生鼓掌分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上阙的结句师:这三句写的还是人吗?生:是写景师: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者想象的还是虚构的?生:想象。师:词人这里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生: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师:为什么此句又在写景呢?一生:我觉得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主要是以景写情。师补充:直接写人已经讲感情表现到尽头了,再用景烘托,更能突出词人的愁绪和前

13、途的黯淡无光,同时也暗示出情侣的分别是久远而漫长结论:惆怅伤感上阕重在写离别前的依依不舍的情景。2、赏析下阕分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师: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生:伤离别。师:词人在这一句中除点明主旨外,还从两个角度去抒情,一个是历史时间,一个是季节,分别在那些字里体现出来?生思考后回答:“自古”“清秋节”。 师: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词人的情感:生思考一生: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是在清秋节,可谓愁意浓浓啊结论:愁意浓浓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14、岸晓风残月。”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本句的精妙之处。师:这两句中有直接表达感情的字吗?生:没有师:这里的景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生:想象师: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作者什么情感?生:杨柳 晓风 残月师:说说这一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学生讨论,叫一生回答一生:它没有一个字是写情的,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教师补充:(大屏幕显示)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惆怅晓莺残月 韦庄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愿为西南风 长逝

15、入君还 曹植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李清照作者通过写景,点染(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结论:酒醒伤情分析:“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生思考后,叫一生答一生: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师: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一生: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五、小结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家在诵读时要注意体会本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还要注意把握婉约词的情感基调:哀婉、无奈、凄清。另外,以后在鉴赏诗词的时候,要通过品位诗词的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六、情景再现多媒体播放雨霖铃动画。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七、全班同学背诵本词学生自背四分钟(注意把握伤离别的思想感情)叫一生背诵学生齐背八、作业:1、背诵全词2、用借景抒情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要求:体裁不限,也可填词作诗。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