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四中新高11级高三历史九月月考题

上传人:wkd****90 文档编号:22835295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宜四中新高11级高三历史九月月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宜四中新高11级高三历史九月月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宜四中新高11级高三历史九月月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宜四中新高11级高三历史九月月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四中新高11级高三历史九月月考题(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宜四中新高11级高三历史九月月考题一、选择题(共48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2. “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来源:学*科*网3.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

2、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4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有什么用?中引用了比利时历史学家皮雷纳的一句话:“如果我是文物收藏家,眼睛就会只盯着那些古老的东西,可我是个历史学家,我热爱生活。”由此可知布洛赫认为研究历史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 A具有感悟生活的欲望B关注原始文物的价值C局限于历史的情境中D只注目现实世界即可5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D教化的重要性6.汉书记载“秦兼四海,

3、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来源:Zxxk.Com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 B. C. D. 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8.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 当时

4、分封制仍然存在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A B C D9.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0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11.钱穆先生

5、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12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

6、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二、主观题(13题28分,14题24分共52分)13教育的兴衰反映了国家民族的兴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国度。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 礼记内则记述了西周时期贵族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准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注:唯、俞,古代应答之词)。男鞶革,女鞶丝(注:鞶pn,小囊、小口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户门,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注:后,在之后),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家庭教育从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习惯入手,随着年龄的增长,教以基本的礼仪。家庭和家庭教育应是私学的发源地。家庭教育方式的职业化

7、、教学内容的专业化以及组织形式的规模化,是私学的最早雏形。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为入官学、奔仕途打基础,做准备的。在我国西周及以前,“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其一就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早在孔子出生前,周代制度就包括“六艺”教育。 (1)据材料1,归纳礼记记载的西周时期贵族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材料是如何评价西周时期贵族的家庭教育的(6分)? 材料2 春秋时期私学兴盛,在于它的出现满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出于政治斗争对人才的需要,因而得到了政府的扶植。私学适应了当时政治变革的需求。割据的各诸侯国统治集团亟需一批具有新

8、思维,掌握新文化的文士为他们的集团利益服务,官学已不能担当此历史重任,私学便应用而生。在西周走向春秋的社会大变革中,原有的一些贵族阶层逐渐没落,士阶层在不断壮大。没落贵族具有“六艺”等文化知识,便成了求职谋生的一种技能,能在文事方面为统治者和贵族提供所需的服务,可充当官吏等。同时,也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私学的发展开辟了相应的市场。大批的自由民向往加入士阶层,学习文化,就成为改变身份、实现理想的一个重要途径。“没落的贵族官学已不可能培养士,它那传统的六艺教育也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士的要求,能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的,就是新的教育组织机构私学。(2)据材料1、2分析,在春秋时期私学出现的历史因素

9、(2分)、现实因素(6分)分别是什么? 材料3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3)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4分)。材料4: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

10、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些思想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4)根据材料4,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对韩国产生什么影响?(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

11、“盗徒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劓(割 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摘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2: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工程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摘自林鸣剑秦史稿材料3: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材料4:至于秦始皇,兼并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职能。(10分)(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6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秦律的实质和作用。(8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