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汇率机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831629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53.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外汇市场-汇率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外汇市场-汇率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外汇市场-汇率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外汇市场-汇率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汇市场-汇率机制(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第 4章 第 8节 汇率机制 4.8.1 铸币平价理论 4.8.2 购买力平价理论 4.8.3 利率平价理论 4.8.4 货币模型 2 4.8.1 铸币平价理论 1、 金铸币本位制度 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 , 黄金被用来规定货币能代表的价值 。 各国均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 , 即 含金量 ( Gold content) 。 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各自的含金量来折算 。 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 Mint par) 。 3 1、 金铸币本位制度 例如: 1929年大危机之前 , 英国规定 1英镑金币的重量 为 123 27447格令 ( Grains) , 成色为

2、 0 91667, 即 1英镑 的含金量为 123 27447 0 91667 113 0020格令 。 美国 规定 1美元金币的重量为 25 8格令 ( Grains) , 成色为 0 9000, 即 1美元的含金量为 25 8 0 9000 23 22格 令 。 则: 美元美元含金量英镑含金量英镑 866 5.4220 0.23 002 0.113111 4 1、 金铸币本位制度 当外汇市场的外汇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波动 , 波动幅度 为黄金输送点 。 汇率波动处于: (铸币平价) (黄金输送点)。 黄金输送点是黄金在国际贸易的两国之间的输送费用和利 息之和 。 假如,英美之间,以 1英镑

3、计的黄金运送各种费用 为 0 03美元,则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在: 1英镑( 4 8665) ( 0 03)美元之间波动,若汇率波动超出这个范围,则 套利者可以通过黄金输送对汇率的贱买贵卖从中获利,直 到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处以(铸币平价) (黄金输送点) 之内为止。 5 2、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 , 金铸币制度限于崩溃 , 各国相继实行了金块 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 黄金逐渐失去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 其 输出受到很大的限制 。 在金块本位制下 , 国内不准铸造 、 不准流通金币 , 只发行代表一定含金 量的纸币来流通的制度 。 纸币在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与金块兑换

4、 。 允许黄 金自由输出入 , 或外汇自由交换 。 当大规模支付需要时 , 黄金以金块的 形式参与流通与支付 , 而一般情况下 , 黄金很少参与清算和支付 。 在金汇兑本位制度下 , 政府宣布单位纸币的含金量 , 并维护纸币与黄金 的比价 。 纸币充当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 并能同黄金按政府 宣布的比价进行兑换 。 黄金只发挥储藏手段和稳定纸币价值的作用 , 不 再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 输出入受到极大的限制 。 6 2、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当外汇市场的外汇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波动 , 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 点 。 汇率波动处于: 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 各国纸币的

5、含金量是由各国政府法定的 , 货币汇率由纸币所代表 的含金量之比来决定 , 称为法定平价 。 实际汇率因供求关系围绕法定平价上下波动 。 汇率的波动的幅度 由政府规定和维护 。 7 2、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在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 , 金本位制度崩溃 , 各国实行了纸币 流通制度 。 一般纸币的金平价是由政府通过法令来规定的 , 以此作为 确立汇率的基础 。 然而 , 由于此时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 , 纸币的发 行也不受黄金的限制 , 各国往往过量发行货币 , 使纸币的金平价同它 表示的实际黄金量相背离 , 最终导致由法定金平价决定汇率这一体系 变得毫无意义 。 8 2

6、、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本位制 金铸币本位 金块本位 金汇兑本位 纸币本位 金的 作用 价值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储藏手段 直接充当 直接充当 较多充当 充当 通过纸币间接充当 较少直接充当 较少充当 充当 通过纸币间接充当 不充当 很少充当 基本充当 不充当 不充当 不充当 部分充当 纸币的 作用 价值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储藏手段 不充当 较少充当 较少充当 不充当 以黄金为基础充当 较多充当 较多充当 不充当 以黄金为基础充当 全面充当 较多充当 较少充当 直接充当 全面充当 全面充当 部分充当 9 4.8.2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 The Theory o

7、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 又称 PPP理论 , 是西方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 力的理论之一 。 这一理论强调经常项目即商品 、 劳务贸 易流量对汇率的决定作用 。 它将商品 、 劳务的价格与汇 率联系在一起 。 10 1、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 , 即绝对购买力平价 ( Absolute PPP) 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 Relative PPP) 。 前者指出两国货 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 , 说明某一时点上汇 率决定的基础 。 而后者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 变动所致 , 说明某一时段间汇率变动的原因

8、。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均衡汇率 , 即没有政府调节的自动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 , 是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 , 而自由 浮动汇率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将趋于长期均衡汇率 。 11 ( 1) 、 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由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所具 有的购买力之比 。 这是因为任何国家的货币都是按照其各自能 代表的价值来进行交换的 , 而货币的价值是由该货币的购买力 所决定的 。 所以 , 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代表了它们的价值之 比 , 构成了两国货币交换的基础 。 一国货币的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该国的物价水平的高低表现出 来的 , 因此 , 两国货币的汇率可以用两国的价格水平

9、来表示 。 12 ( 1) 、 绝对购买力平价 ( 4.8-1) * t t P PS 其中 , Pt为 t时期本国物价水平 , 即价格指数 , P*t为 t时 期外国的物价水平 , S为购买力平价所决定的汇率 。 这里 S为直接标价的汇率 , 即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 的价格 , 如 , 我国的汇率 , 100美元 827 28元人民币 100日元 7 124元人民币 13 ( 2) 、 相对购买力平价 用 Pt表示本国在时间 t的价格指数, P*t为外国在 t时间的价格 指数。假设基期的时间为 t=0, P0和 P*0分别表示基期的国内 外价格指数, S0为基期的汇率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的

10、公 式可写成: ( 4.8-2) 0* 0 * 0 / / S PP PPS t t t 这样 Pt P0与 P*t P0就分别表示本国与外国的价格指数 。 如果基期的价格水平 S0是已知的 , 即期的购买力平价汇率 可以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化中推算出来 。 14 ( 2) 、 相对购买力平价 由 ( 4.8-2) 式可推得 ( 4.8-3) 式: t=0 P0 P*0 S0 Pt P*t St=? t ( 4.8-3) * * t t t t t t P dP P dP S dS 15 ( 2) 、 相对购买力平价 从 ( 4.8-3) 式可以看到 , 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 之差 。

11、 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外国的通货膨胀率 , 则本国货 币贬值 , 反之则升值 。 市场的自由竞争会使汇率回到与购买 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 在统计上 , 各国的价格水平通常以指数形式表示 , 因此 , 相 对购买力平价比绝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操作性 。 所以 , 在实 际应用中 , 绝对购买力平价多用于理论模型分析 , 付诸实施 和统计验证的多为相对购买力平价 。 16 ( 3) 、 购买力平价说的理论假设 假设 1: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由货币的发行数量决定的 。 在社会可供商品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 货币的供应量越多 , 单位货币 的购买力就越低 。 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倒数是物价指数 , 因此 ,

12、货币供应 量越多 , 物价水平就越高 。 例如 , 假定市场上有: 1) 100单位的货币 , 100单位的商品 , 则 , 每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为 1 个单位的商品; 2) 200单位的货币 , 100单位的商品 , 则 , 每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为 0 5个单位的商品; 实际情况是 , 影响物价指数的因素并不仅仅有货币发行量 , 还有生 产条件 、 技术水平 、 资本流通等各种因素 。 生产条件 、 技术水平的不断 提高 , 商品的供给会不断增加 。 当经济不景气时 , 很多人持币待购 , 这 也会影响货币的购买力 。 17 ( 3) 、 购买力平价说的理论假设 假设 2:一种商品的价格在任何国

13、家都是一样的 ( 也称为 “ 一 价定律 ” ) 。 比如说 , 某种商品在 a国的价格为 A, 在 b国的价格为 B, 忽略交易 费用 ( 如运费 、 保险费等等 ) , 则应有 A=SB, 其中 , S为 A币与 B币之间的 购买力平价 。 如果在充分竞争的商品市场上出现同一个产品被卖不同的 价格 , 则投资者通过套购 ( 贱买贵卖 ) 最终使得该商品被以同一个价格 销售 。 例如 , 假定 , 在日本 , 一棵大白菜为 200日元 , 在中国为 2元人民币 , 从对大白菜的购买来看有 100日元等于 0 2元人民币 , 而市场汇率有 100 日元 =7 0元人民币 。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

14、, 忽略交易费用 ( 如运费 、 保险 费等等 ) , 中国的大白菜就会不断被出口到日本 , 直到无利可图 ( 即: ( 日本大白菜价格 ) =( 汇率 ) ( 中国的大白菜价格 ) 。 18 ( 4) 、 购买力平价说的两个理论含义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长期均衡汇率 , 或者说是长期均衡汇率的主要决定因 素 。 ( 长期均衡汇率是指国际收支在长期中达到平衡的汇率 。 ) 短期均衡汇率趋向于接近后者或围绕后者上下变动 。 对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 最早提出该理论的瑞典经济学家 G Cassel认为: 购买力平价所确定的汇率是实际汇率变化的趋势 。 当期的汇率可能与购 买力平价所得汇率不太相符 ,

15、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所推 算出的汇率较为接近 , 尤其在自由贸易情况下 , 从长期来看这一结论更与实 际较为相符 。 当一国对进口与出口的管制程度基本相同时 , 另一国也是如此 , 绝对购 买力平价仍然适用 。 由于购买力平价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 , 因此 , 在计算货币的购 买力时 , 应以反应所有产品和劳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为基础 。 这样 , 我们并不 需要一价定律在每种情况下都能成立 , 只有一价定律在某些物品上的偏差与 另一些物品上的偏差能相互抵消就行了 。 19 2、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 ( 1) 、 对购买力平价指数的选择 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 , 商

16、品的价格指数的选择是汇率决定的关键因素 。 一种观点认为:购买力平价中的商品的价格指数 , 统计的商品应只包含可 贸易品 , 而非可贸易品不应包含在内 。 不可贸易品并不参与国际贸易 , 其 价格对汇率没有影响 。 另一种观点认为 , 汇率决定理论是以货币的购买力为基础的 , 因此应该 使用包括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品在内的能够反映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的总体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来计算购买力 , 而不应该区分商品是否是贸易 品 。 20 2、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 折衷的办法是:在统计商品的价格指数时,赋予可贸易品和不可贸 易品不同的权数,这样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可表示为: ( 4.8-4)

17、1* 1 TN TN PP PPPPP 式中 , PN:不可贸易品的价格指数 PT:可贸易品价格指数 : 本国不可贸易品在本国总产品中的比重 , : 为外国不可贸易品在外国总产品中的比重 。 ( PN PT) 称为内部价格比率 。 21 2、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 ( 2) 、 关于相对购买力平价基期选择问题 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 , 基期 R0的选择至关重要 , 因为相对购 买力平价说实际上假定了基期的汇率为均衡汇率 , 这是保证以后一系列 计算结果正确的必要前提 。 在实际研究中 , 由于数据的缺乏 , 只能根据 人们的主观判断来选择基期 , 很难保证基期的汇率为均衡汇率 。 22

18、2、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 (3)、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验证 总结西方理论对购买力平价的各种验证结果 , 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短期内是失效的; 从长期来看 , 购买力平价还是比较合适的; 在通货膨胀十分高涨的时期 , 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 汇率和价 格的变化较为明显地趋于一致 , 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较为显著 。 23 4.8.3 利率平价理论 1、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2、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 24 1、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利率平价理论可以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 (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和抛补利 率评价 ( Cov

19、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 两 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作的假 设不同 。 25 1、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 1) 、 无抛补利率平价 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 , 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 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收益率趋于一致 。 也就是说 , 套 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 “ 一价定律 ” 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 投资者风险中性: 如果两种投资策略所带来的未来收益的期望值相 同 , 而风险不同 , 投资者对两种投资策略的偏好相同 。 这类投资者就 是风险中性的 。 26 用 r表示以本币计价的资产收益率 , r*表示外币计价

20、的相似资产的收益 率 , S表示即期汇率 ( 直接标价 ) , Se表示将来某个时点的预期汇率 。 这里假设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投资者有两种投资策略,如图 15-1所 示。投资者的投资资本为一个单位的资本。若投资本国货币,一年后 的预期收益为( 1 r);若投资外币,一个单位本币现在换成外币的 值为( 1 S),一年后的预期收益为外币( 1 r*) S,再将其换成 本币则为( 1 r*) Se S。(这里,一年后的汇率由 S变成了 Se)。在 风险中性的假设下,投资者比较( 1 r)和( 1 r*) Se S的大小, 哪个大,就选择对应的投资策略。资本自由流动的结果是:最终两个 收益趋于相等,

21、即: ( 4.8-7) S Srr e *11 27 如果预期汇率的变动率为 Se, 则: e e e S S SSSS 11/ ( 4.8-8) 由( 15-7)和( 15-8)两式,忽略 “ 二阶小量 ” r* Se,得 ( 4.8-9) *rrS e 这就是无抛补利率平价的表达式。其表明: 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本国利率高于 ( 低于 ) 外国利率的 差额等于本国货币预期贬值 ( 升值 ) 幅度 。 28 图 4.8-1:无抛补利率平价 投资本币的 收益 投资外币的 收益 (用本币 表示 ) 本国 开始时:持有单位本币 (1月 1日 ) ( 1) r 本币的年利率 外国 S 1月 1日汇率

22、 单位本币按 S汇率转化成外币 1 S (1月 1日 ) ( 1 *) S (12月 31日 ) r* 外币的年利率 投资外币的收益(用外币表示) ( 1 *) Se S (12月 31日 ) Se 汇率 (12月 31日确定 ) 29 图 4.8-2:抛补利率平价 投资本币的 收益 投资外币的 收益 (用本币 表示 ) 本国 开始时:持有单位本币 (1月 1日 ) ( 1) r 本币的年利率 外国 S 1月 1日汇率 单位本币按 S汇率转化成外币 1 S (1月 1日 ) ( 1 *) S (12月 31日 ) r* 外币的年利率 投资外币的收益(用外币表示) ( 1 *) F S (12月

23、 31日 ) F 汇率 (1月 1日确定 ) ( 2) 、 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流程图如图 15-2所示 。 30 图 4.8.-2与图 4.8-1所不同的是 Se 换成了 F。 F为远期汇率,为即期公布的 未来某一时刻的汇率(比如未来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的汇率)。 未来的实际汇率可能大于合约中确定的远期汇率,也可能小于合约中确 定的远期汇率。但投资者通过签定远期汇率合约,在合约中现在就确定 未来的汇率,可以避免远期外汇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比较( 1 r) 和( 1 r*) F S收益的大小,哪个大,就选择对应的投资策略。资本 自由流动的结果是:最终两个收益趋于相等,

24、即: ( 4.8-10) SFrr *11 若令 f( F S) S,大于零,称为远期升水,小于零,称为远 期贴水,得: ( 4.8-11) 11 fS SFSF 31 由( 4.8-10)和( 4.8-11)两式,忽略 “ 二阶小量 ” r*f,得: ( 4.8-12) *rrf 这就是抛补利率平价的表达式。其表明: 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本国利率高于 ( 低于 ) 外国利率的差额 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升水 ( 贴水 ) 。 ( 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时: 当即期汇率小于远期汇率时 , ( 远期汇率 ) ( 即期汇率 ) 升水 ( Premium) 。 当即期汇率大于远期汇率时 , ( 即期汇率 )

25、( 远期汇率 ) 贴水 ( Discount) 。 ) 32 2、 对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 自 20实际 20年代利率平价被首次提出后 , 利率平价就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 重视 。 与购买力平价所不同的是 , 利率平价考察的是资本流动 ( 而不是商 品流动 ) 与汇率的关系 , 它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汇率变动的原因:资本在国 际间的流动 。 与购买力平价一样 , 利率平价也不是一个完善的汇率决定理论 , 对其的批 评主要有: 首先 , 利率平价的实现依据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 “ 一价定律 ” , 其先决条 件是: ( 1) 有效的且处于完全自由竞争状态的外汇市场; ( 2) 无市场壁垒 , 资本在国际市

26、场的流动不受任何限制; ( 3) 交易成本很低或忽略不计 。 33 其次 , 在利率平价的关系式中 , 并未能表明到底是利率决定汇率 , 还 是汇率决定利率 , 虽然多数人认为利率的差异是引起资本流动及外汇供求 的重要原因 , 因而远期汇率的变动由利率差异所决定 , 但当发生货币危机 时 , 货币的预期贬值同样可以使本国的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动 。 这实际表明 利率平价理论未能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 , 而仅仅解释了某些特定条件下汇 率变动的原因 。 再次 , 忽略了利率结构问题 。 一国的利率结构本身是比较复杂的 , 其 变动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 利率平价说、国际借贷说、汇兑心理说,都是关于短期

27、汇率理论。它 们实质上阐述的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而不是汇率决定的基础。购买力 平价说、货币供求说、资产市场说阐述的是长期汇率的决定理论。 34 4.8.4 资产市场分析法 1、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2、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3、 资产组合平衡法 35 4.8.4 资产市场分析法 资产市场分析法是从 20世纪 7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汇 率决定理论 。 与传统的汇率理论强调贸易流量对汇率决定 的重要性不同 , 资产市场分析法强调金融资产市场在汇率 决定中的作用 。 由于金融资产交易变化频繁 , 所以这一方 法能比较好地解释汇率的易变性或波动 。 36 资产市场分析法在分析汇率决定时 , 有如下的

28、假定: ( 1) 理性预期 ( Rational Expectation) 是决定汇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 素 。 投资者对某一变量未来值的主观预测 , 等于以当前所有信息为条件的 数学期望值 。 ( 2) 资产市场的均衡状态为资产供给存量与资产需求存量 1相等 。 资产 的流动只反映了资产市场供求的暂时不平衡 。 ( 3) 汇率作为一个货币现象 , 也会受到实际 ( 非货币 ) 因素的影响 , 但这 一影响必须通过货币需求的变化才能影响汇率 。 ( 4) 汇率被视为资产价格 , 它的波动具有与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变化相同 的特征 。 ( 5) 资本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不存在资本管制或其他资本跨国流动

29、的限 制。 1 注:存量与流量的关系:存量为某一时刻的量 , 流量为某一时段的量 , 有时间单位 。 4.8.4 资产市场分析法 37 货币分析法 弹性价格 货币模型 粘性价格 货币模型 资产组合 平衡法 资产市场 分析法 4.8.4 资产市场分析法 38 货币分析法 ( Monetary Approach) 和资产组合平衡法 ( Portfolio Balance Approach) 的区别在于资本替代性 ( Capital Substitutability) 这一假定上 。 货币分析法假定 本国债券同外国债券有充分的可替代性 , 而资产组合平衡法则 假定本国债券同外国债券不具有充分的可替代

30、性 。 因此 , 资产 组合平衡法特别强调了债券市场的作用 。 4.8.4 资产市场分析法 39 1、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弹性货币分析法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汇率是 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 , 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 对价格 , 因此汇率应主要由货币市场的供求 关系决定的 。 弹性货币分析法的两个重要假 设是: ( 1) 稳定的货币需求方程 , 即货币需求同某 些经济变量存在稳定的关系; ( 2) 购买力平价持续有效 。 40 1、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我们首先从货币需求函数入手 。 一般而言 , 名义货币需求 取决于实际收入 Y、 价格水平 P和利息率水平 i, 即货币需 求 L L( i, Y) , 而

31、实际货币供给为 ( ) 。 当货币 市场均衡时 ,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 即: ( 4.8-13) YiLPM , 式中 M为名义货币供给 。 ( 注:名义货币供 M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 量 。 实际货币供给就是指剔除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 其等于 ( M P) 41 1、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假设货币需求函数可以用 Cagan的货币需求函数表示 , 则上式可表示为: 其中 , ( 0) 代表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 , ( 0) 代表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 , K为参数 。 为简便起见 , 假定 K 1。 对 ( 4.8-14) 式两边求对数 , 得:

32、 ( 4.8-14) YKe P M i ( 4.8-15) iypm 其中, ln, ln, ln。 42 1、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同样 , 对于外国也有类似的关系式: ( 4.8-16) * iypm 假定本国与外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相同 , 即 *, *, 则有: ( 4.8-17) * iypm 其中, * ln * , * ln * , * ln * 。 43 1、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其次 , 国内货币市场和国外货币市场满足购买力平价 。 根据购买力平价 关系式 , 将汇率表示成对数形式 , 即为: ( 4.8-18) * *lnln ppP PSs 根据 ( 4.8-15) 和 ( 4

33、.8-16) 式 , 国内外价格水平 ( 对数形式 ) 分别为: ( 4.8-19) iymp ( 4.8-20) * iymp 44 1、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将 ( 4.8-19) 和 ( 4.8-20) 式代入 ( 4.8-18) 式 , 得: ( 4.8-21) 式是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基本形式 。 ( 4.8-21) * iiyymms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归结于三组变量:两国相对货币供 给量 , 相对实际收入和相对利息率 , 即: ( *) ( *) ( *) 45 1、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 *) ( *) (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 如果本国货币供给量相对

34、于外国 增加 ( 即 ( *) 0) , 则汇率 ( s=LnS) 上升 , 本国货 币贬值;反之亦然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 如果本国实际收入水平相对于外 国上升 ( 即 ( *) 0) , 则汇率 ( s=LnS) 下降 , 本国 货币升值;反之亦然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 如果本国利率相对于外国上升 ( 即 ( *) 0) , 则汇率 ( s=LnS) 上升 , 本国货币贬 值;反之亦然 。 46 1、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 *) ( *) ( *) 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对汇率的影响 , 我们可将名义利率分解 为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 。 假设国内外实际利率相同 , 并

35、保持固定不变 , 那么国内外名义利率之差 ( *) 就等于 两国的预期通货膨胀之差 ( *) 。 这意味此种情况下若 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外国的通货膨胀率 ( 即 ( *) 0) , 则汇率上升 , 本币贬值 。 反之亦然 ( 4.8-22) 47 2、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尽管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开创了汇率决定理论的货币分析法 的先河 , 但该模型的基本假设决定了它无法解释汇率的易变性 , 特别是短期易变性这一现象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以弹性价格货币模型为基础 ( 如 , 稳 定的货币需求;购买力平价有效等假定 ) , 继承了其长期性特 征 , 即假定购买力平价在长期情况下有效 ( 注意不是持续有

36、 效 ) , 但在分析汇率的短期波动时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则放弃 了前一模型中有关价格灵活变动的假定 , 而是采用了凯恩斯主 义价格体系粘性的假定 。 他们认为 , 在短期内 , 商品市场和资 产市场并不是同时达到均衡的 , 资产市场先达到市场均衡 , 而 商品市场缓慢地达到市场均衡 。 这是由于商品市场的价格对外 部变化反映迟钝 ( 即所谓粘性价格 ) , 而资产市场的迅速调整 使汇率出现 “ 超调 ” 反应 。 因此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也被称为 “ 超调模型 ” ( Overshooting model) 。 48 2、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 1)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基本假定 与货

37、币模型相同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也认为货币需求是稳 定的 , 无抛补利率平价是成立的 。 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成立 。 作为资产价格的汇率的调整 是迅速的 , 而商品价格的调整是滞后的 , 这样在短期内不能满 足购买力平价的要求 , 实际汇率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 。 在长期 中 , 价格水平可以充分调整 , 购买力平价则可以较好成立 。 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不是垂直的 。 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 , 总供给曲线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着不同的形状 , 如图 4.8-3所示 。 49 2、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 a) :短期 ( b) 中期 ( c) 长期 图 4.8-3:总供给曲线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状 (总需

38、求 AD: all demand;总供给 AS: all supply) Y AD AD AS P P0 Y0 Y1 AD AD AS P P0 Y0 Y1 P1 Y Y AD AD AS P P0 Y0 P1 在短期内 ( 如图 15-3( a) 所示 ) , 价格水平不发生变化 , 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 总需求的 上升引起产出的提高 。 随后一个时期内 ( 如图 15-3( b) 所示 ) , 价格开始缓慢调整 , 总供给曲线呈现又左下方向 右上方倾斜 , 总需求的上升在提高产出的同时也会引起价格的上升 。 在长期情况下(如图 15-3( c)所示),此时价格可以对产出水平的变动进行充分

39、调整,总 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的上升只能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产出不发生变化。 50 2、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 2)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图 4.8-4对汇率超调的全过程给出了一个简要描述 。 ( A) 经济的长期平衡 假定长期均衡汇率由购买力平价决定 , 一开始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 均衡状态 , 国内利率与国外利率相同 , 均为 1。 开始时国内货币供应量 为 M1, 对应的国内价格为 P1、 汇率为 S1。 假定到了 t1时刻 , 货币当局将货 币供应量提高到 M2。 在长期内 , 在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 , 货币量的增加 将导致国内价格的上涨 , 由价格原来的 P

40、1升到 P2。 由于长期情况下购买力 平价有效 , 所以本国货币最终会贬值 , 汇率由原来的 S1升到 S。 从 长期来 看 , 利率和产出均不发生变化 。 51 2、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 2)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时 间 本国货币供 给 t1 M1 M2 a 时 间 本国价格水 平 t1 P1 P2 b t1 时 间 本国利率 i2 i1 c 时 间 本币汇率 S1 S d S2 t1 图 4.8-4:本 国货币供给 增加对价格、 利率、汇率 的影响 (红线为本 国货币供给 没有增加前 的情况,蓝 线是增加后 的情况) 52 2、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 2) 、 粘性价格

41、货币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 B) 经济的短期平衡 对于货币当局在 t时刻将货币供应量从 M1提高到 M2, 短期内 , 商品的价 格水平不发生变化 , 而作为资产的价格的利率与汇率则可以迅速调整 ( 利 率为国内资产市场上的资产价格 , 汇率为国际资产市场上的资产价格 ) 。 这是由于短期内 , 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 , 国内价格仍保持在原来的水平 P1, 因此在国内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意味货币供给过剩 , 从而导致国内利率下降 , 利率由原来的 i1降到 i2。 在本国货币供应量为 M1 时 , 本国利率与外国利率相等 , 即期汇率 S与远期汇率 Se相等 。 根据无抛 补利

42、率平价理论 , 决定即期汇率的主要因素为预期汇率以及两国的利率的 差异 ( Se ( Se S) S ( i i*) , 见 4.8-9式 , ) 。 在无抛补利率 平价有效的前提下 , 国内利率 i变小而外国利率 i*保持不变导致 Se变小 , 在投资者理性预期的情况下 , 未来汇率 Se应上升为长期汇率水平 S, 故本 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国内价格水平不发生变化的情况导致 S变大 , 即导 致本国货币贬值 。 53 2、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 2)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 C) 经济由短期向长期平衡的调整 在国内货币供给量由从 M1提高到 M2后 , 短期内出现国内利率由 i1降到 i2, 汇率由 S升到 S2( S2 S) , 而价格暂时保持不变 。 在经济由短期向长期平 衡的调整过程中 , 出现如下情况: 商品价格由原来的 P1渐升到 P2, 利率由 i2逐步恢复到原来的 i1, 汇率由 S2 降到 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