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理念方法-温红博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831491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17.5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理念方法-温红博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理念方法-温红博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理念方法-温红博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理念方法-温红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理念方法-温红博(1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理念方法 温红博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提纲 一、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经验 二、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现状 三、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简介 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导向 五、学科监测的能力导向 六、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教研 2 3 一、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经验 教育质量 全球的关注 世界经济由物质经济转向信息经济 智力资源比对土地和石油的占有更为重要 科技、知识和其载体 人力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 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2002年第 57届联大宣布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 ( 2005-2014)”行动计 划,该计划认为,有质 量的

2、教育是可持续发展 的必要条件,其中首要 的就是推动和提高基础 教育。 欧盟 2001年发布的“学 校教育质量”报告称, 有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在 欧盟各国的关注上处于 最高的政治级别,高水 平的知识、能力和技巧 是积极的公民权利、雇 佣和社会凝聚的最基本 条件。 世界全民教育( EFA) 2005年报告强调在学校 获得的认知和非认知技 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贡献,认为如何最大程 度的提高教育质量是目 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美国总统布什 2001年 1 月上任后的第一份立法 动议就是 不让一个孩 子落后 的教育改革计 划,认为“如果我们成 功的教育了我们的年轻 人,在全国和公

3、民生活 中将会又许多其他的成 功接踵而至”。 法国 2003年组建了由教 育部原评估与预测司司 长克劳德 .德洛为主席的 “学校未来全国讨论委 员会”,进行全国大讨 论。该委员 2004年 10月 12日的报告提出了未来 教育的宏伟目标:为了 全体学生成功。 墨西哥联邦政府于 2002 年 8月 8日和各州政府、 高等教育机构、民间团 体、企业界的代表共同 签署了题为 提高教育 质量社会契约 ,总统 福克斯强调,提高教育 质量,是全社会的任务, 对国家的未来具有重大 和决定性的意义。 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教育质量 多方位 全过程 多角度 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8 世界各国从国家战略出

4、发,高度关注基础教育质 量,并将建立完备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作为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日本、欧盟国家、加拿大等 较发达国家和地区 韩国、新加坡、新西兰、芬兰、中国 香港和台湾地区等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柬埔寨、越南、南美和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等 国家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9 已开展 未开展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1 0 已开展 未开展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2007年中国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方式 政府任命的独立专职机构或专门委员会 以项目的形式委托大学或研究机构 教育部相关职能部门 组织模式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各国进

5、行教育质量监测的方式 美国 NAGB是民主、共和两 党于 1988年联合成立的 组织,直接向国会负责 。 NAGB为 NAEP制定 政策,编订框架和测试 规范, NCES负责执行 独立机构 英国 OFSTED由英国皇家首 席督学领导,对议会负 责。具体的测试则由英 国教育与技能部根据 1998年 教育改革法 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方式 机构 项目名称 德国 教育发展研究所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 ACER) 新西兰 Otago大学的教育评估研究单位 ( EARU) 国家教育监控项目 韩国 韩国课程和评估协会( KICE) 国家教育成

6、果评估 巴西 全国教育研究中心( NIESR) 台湾地区 “国立教育研究院筹备处” 学生学习成就评量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方式 机构 项目名称 法国 教育部评估与预测司 日本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NIER) 学习能力调查 芬兰 教育国家委员会( NBE)和教育评估委员会( CEE) 香港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 基本能力评估计划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内容 澳大利亚 香港 对核心学科的评估 中文、英文和数学方面的基本能力 对小三、小六和中三学生 阅读与数学能力全国评价 每年对三、五、七年级的 孩子测试一次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7、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内容 美国 对所有学科的评估 涵盖阅读、数学、 科学、写作、美国 历史、公民、地理 和艺术 评估 4, 8和 12年级 学生 国语、英语、数学 、社会、自然,每 位受测学生测验两 科,考试科目组合 有十种。 国小四年级、六年 级、国中二年级、 高中二年级及高职 二年级 台湾地区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内容 日本 韩国 不同年份测试不同的学科 1999年进行 社会学 习 的测试, 2001年 测试韩语,数学,社 会学习,科学和英语 五门学科, 2003年测 试集中在学生学术成 就的变化类型上 六年级,九年级和十 年级 分年度考察不同的 学科(语

8、文、社会 、数学、理科、英 语)水平 调查对象为小学 6 年级、初中 2年级 和高中 1年级学生 ,学生样本数为该 年级在校生人数的 1% 每年开展一次全国性 的教育质量检查,四 年为一个循环。 四年级( 8-9岁)和 八年级( 12-13岁) 新西兰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内容 英国 巴西 不同年级测试不同学科 数学和葡萄牙语, 11年级的学生可以 选择历史、地理和科学或物理、化学 和生物 4、 8、 11年级 评估由考试和教师评估两 部分组成 5-7岁、 7-11岁、 11-14岁 和 14-16岁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内容 芬

9、兰 并非完全基于学科的测试 认知技能和情感控制技能 一年级( 7 8岁)、六 年级( 12 13岁)、九 年级以及其他成人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 15 16岁)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国家教育进展评价(美国)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 芬兰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4、 8年级数学平均得分发展趋势 量尺分 4年级 8年级 年 国家教育进展评价(美国)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 芬兰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2009年数学国

10、家成绩单 国家教育进展评价(美国)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 芬兰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2009年数学国家成绩单 两个年级都提高; 仅 4年级提高 仅 4年级降低 仅 8年级提高 没有变化 国家教育进展评价(美国)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 芬兰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2009年数学国家成绩单 4年级数学能力举例: 34%能够辨认平行线和垂线; 59%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75%能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8年级数学能力举例:

11、 47%能够发现,一个线性方程中, X变化时, Y也发生了变化; 69%能辨别全等图形中等长的边; 72%能根据百分数确定具体数量。 国家教育进展评价(美国)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 芬兰 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4、 8年级数学表现水平发展趋势 百分比 4年级 8年级 年 年 百分比 高级的百分比 精通以上的百分比 基础以上的百分比 国际学生比较项目 PISA和 TIMSS PISA的组织框架 参与国委员会 国际委员会 各国项目主管 OECD的秘书处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PISA: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A

12、re students well prepared for future challenges? 我们的学生是否为迎接未来的挑战作好了准备? Can they analyse, reason and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他们能不能进行分析、推理和有效地交流? Do they have the capacity to continue learning throughout life? 他们是否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PISA 的分析框架 国家的教育、社会 和经济环境 结构、资源分配与 政策 教育的社会经济成 果 社区与学校的特色 学生学习、教师工 作条件 学习者的

13、社会经济 背景 前提条件 渗透或约束教育政策 学校的学习环境 教学、学习实践与 课堂气氛 个体态度、投入程 度与行为 机构的表现与产出 教学实施的质量 知识、技能的质量 与分布 政策杠杆 对教育结果的定型 产出与成果 学习的影响 个体学习者 层面 A 教学设置 层面 B 学校和其它机构 层面 C 国家或体制 层面 D 领域 3 领域 2 领域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PISA的 目标 发展有规律的 、 可信的 、 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指标 测量 15岁青少年迎接今天知识社会挑战的准备情况 . 评价是前瞻性的 , 关注青少年使用知识技能处理现 实生活挑战的能力

14、, 而不仅仅是考察他们对学校特定课 程的掌握程度 。 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通过对比自己国家教育系统和 其他国家教育系统的成绩表现,总结已有政策经验, 改善教育体系,基于 PISA提供的指标更好地评估和监 控系统的效力及其发展 。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互动式地使用“工具” 参与社会 e.g. 使用语言 , 符号 和文本 使用信息进行互动 使潜在技术转变成资本 与多样化的 e.g. 与他人友好相处 合作 , 在团队中工作 处理和解决冲突 自主地反应 例如 有全局观念 学习策略 担负责任了解权利和限制 分析 , 比较 , 对比 , 评价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有效地交流思想与观点 PISA 中

15、能力的定义 评定 , 管理 , 整合 并评价书面信息 以发展个体的知识和潜能 , 参与社会并对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能力的三个大体类别 富于想象力的思考 通过互动地使用“工具”积极 参与社会 Acting autonomously Interacting in diverse groups e.g. Using language, symbols and texts Interacting with information Capitalising on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ies e.g. Relating well to others Co-operating,

16、 working in teams Managing and resolving conflicts 如 . 在更大的画面中表现 形成人生计划并执行 承担责任、理解权利和限制 分析 , 比较 , 对比 , 评价 富于想象力地思考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有效地交流思想与观点 阅读能力 使用、解释并思考书面材料 通过互动地使用“工具”积极 参与社会 Acting autonomously Interacting in diverse groups e.g. Using language, symbols and texts Interacting with information Capitali

17、sing on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ies e.g. Relating well to others Co-operating, working in teams Managing and resolving conflicts e.g. 有全局观念 形成并实施生活计划 担负责任,了解权利和义务 分析 , 比较 , 对比 , 评价 富于想象力的思考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有效地交流思想与观点 科学能力 运用科学知识 , 识别科学问题 , 基于证据得出结论,从而了解 自然界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通过互动地使用“工具”积极 参与社会 Acting autonomousl

18、y Interacting in diverse groups e.g. Using language, symbols and texts Interacting with information Capitalising on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ies e.g. Relating well to others Co-operating, working in teams Managing and resolving conflicts e.g. 有全局观念 形成并实施生活计划 担负责任,了解权利和义务 分析 , 比较 , 对比 , 评价 富于想象力的思考

19、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有效地交流思想与观点 数学能力 强调通过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 各种不同的情境中 PISA中的数学能力 现实世界 数学世界 实际情境 现实模型 数学模型 数学结果 实际结果 理解、建构并简化情境 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处理 解释数学结果 运用相关的数学 工具解决问题 验证结果 科学能力为主、数学能 力和阅读能力为辅 数学能力为主、阅读能力 和科学能力为辅 阅读能力为主、数学能力 和科学能力为辅 2000 2003 2006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0 1 0 , 0 0 0 2 0 , 0 0 0 3 0

20、, 0 0 0 4 0 , 0 0 0 5 0 , 0 0 0 6 0 , 0 0 0 7 0 , 0 0 0 8 0 , 0 0 0 9 0 , 0 0 0 1 0 0 , 0 0 0 金钱是重要的但是其他因素同样重要 墨西哥 希腊 葡萄牙 l 意大利 西班牙 德国 奥地利 爱尔兰 美国 挪威 韩国 捷克共和国 斯洛伐克共和国 波兰 匈牙利 芬兰 荷兰 加拿大 瑞士 冰岛 丹麦 法国 瑞典 比利时 澳大利亚 a 日本 R2 = 0.28 累计支出 ($) 数学成绩 学生的人均花费必然与学生平均成绩有关 但不是获得高水平成果的保证 澳大利亚 比利时 加拿大 捷克共和国 芬兰 日 本 韩国和荷兰

21、在体现金钱价值方面表现出色 但是某些开销巨大的国家,其成绩低于平均水平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德国学生在 “国际学生 评价项目” (PISA)测试 中的成绩极大刺激了社 会各界。 2003年,德国政府决定 彻底改变延续多年的“ 半日制”体系,投入 40 亿欧元新建、改建了一 万多所全日制学校。 德国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TIMSS IEA组织实施, IEA 在各参与国都指定了国家研究 监察员 主要测试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数学与科学成绩 2003 年的 TIMSS 国际比较研究共有近 50个国家和 地区 ( 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地区 ) 参加该次研 究 , 其中 25个国家或地区参

22、加了四年级的测试 , 45个 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八年级的测试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TIMSS通过课程的三个层面来解释学生的成绩 TIMSS : 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 课程标准 教材 学校、教师 课堂教学 学生成绩和 个性特征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情况 3 9 二、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现状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 普及 + 提高 4 1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背景 进入 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挑 战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家综 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选择。 基础教育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全民素质,决定 了国家劳动力的水平,是影响国家是否持续

23、发展和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1)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4 2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背景 2)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1993年 2007年 2007年比 1993年 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人口覆盖率( %) 45 99 提高 54个百分点 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 %) 97.7 99.5 提高 1.8个百分点 初中毛入学率( %) 73.1 98 提高 24.9个百分点 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656.9 2522.4 增长 2.84倍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762.4 2000 增长 1.62倍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24、 %) 28.4 66 提高 37.6个百分点 两基攻坚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 教育发展现状 异 差 大 城 乡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背景 西部 东部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1017 121 1874 304 * 数据来自 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入学机会的公平 过程的公平 结果的公平 3)保证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迫切要求 3)保证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迫切要求 2006年 普通小学 普通初中 普通高中 全国平均(元) 1633.51 1896.5

25、6 2240.96 最大值(元) 9409.78 10325.89 9585.78 最小值(元) 948.57 1190.65 1303.74 比率 9.92 8.67 7.35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背景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 平的基础。 十七大报告指出: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 国;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 质量评价制度 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 生综合素质。 国家高度关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 温家宝总理 在与教育专家座谈时也明确提出, 要建立基 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前国务

26、委员陈至立 指出: 进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非常重 要,为此单独建立一个部门都是必要的 。 国务委员刘延东 指出: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非常重要,要 以提高教育水平、提高质量为核心,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关 键领域取得突破。 国家高度关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 教育部高度重视,强调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的落实。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 : 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对实施 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要通过监测,全面准确把 握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和原因,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若干年的努力, 逐步 建立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国家高度关注基础教育质量

27、监测体系的建立 教育部高度重视,强调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的落实。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 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纠正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 距过大的现象。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 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立一个适 合中国国情、符合教育规律的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系统。 两基 基本完成之后,我们要下更大的功夫来研究教育的内涵发展,这就 要求基础教育必须有符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的 质量标准来衡量、监测,给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基础性的支撑。 国家高度关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 教育部 2007年工作要点: 建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

28、展中小学生学业情况监测试点。(第 18条) 教育部 2008年工作要点 :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做好 全国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专项监测工作。(第 17 条) 教育部 2009年工作要点 : 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 度,完善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监测标准与指标体系,开展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语文、科学学习质量测试 。 (第 11条) 国家高度关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 把握中国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通过弄清学生 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状况,准确掌握 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 弄清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促 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有效诊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相

29、关 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评估国家有关教育政策、计划和项目的绩效。 对各省市基础教育质量状况进行评估,有效推 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目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 ,按照 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 ,以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 目标 ,以构建基础教 育质量监测体系为 重点 ,通过对全国基础教育质 量的监测,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科学 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人才成 长的规律和基础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原则: 国家层面的监测与地方监测相结合 政府力量和学术力量相配合 终结性评价

30、和过程性评价相统一 以促进基础教育和教学的改进与发展为导向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国家层面的组织构架: 基础教育相关的决策和管理部门 基础教育一司和二司 以行政检查的方式了解基础教育质量状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与教材中心 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基础教育评价项目 体卫艺司 与国家体育总局等一起以项目方式对基础教育 阶段学生的体质与卫生状况进行专项监测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架 1)国家层面的组织构架: 基础教育相关的决策和管理部门 基础教育一司和二司 体卫艺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 探索发挥高考的评价功能,为各地提供基础教 育质量的参考数据 引进 OECD的 PISA项目 基础

31、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架 1)国家层面的组织构架: 国家教育督导团 国家教育督导团负责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状 况进行监测和督导 组织专家以 督政和督学 的方式对各地基础教育的状况 进行督察; 基础教育监测中心: 负责根据教育统计数据对我国基 础教育事业的宏观状况进行分析;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负责以抽样方式从学生个体 层面采集数据,科学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 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架 2)地方层面的组织构架: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 主要包括: 教研室:通过指导和干预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而把握 基层乃至学校的教育质量状况; 基教处(科):基层基础教育的直接管理部

32、门,通过 行政检查或委托评估的方式进行; 教科院(所)、考试院: 地方教育督导团 以督政和督学的方式负责对本地 基础教育状况进行监督和指导,目前地方督导部 门正在探索对地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的相关 工作。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架 58 三、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中心简介 2007年 6月 12日,教育部部长专题办公会决定建立国家基础 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2007年 9月 12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同 意。 2007年 11月 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揭牌仪式在北 京师范大学大学隆重举行。 监测中心的架构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组织模式的基本特点。 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国家行为,具有很高的

33、权 威性;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客观、准确,监测机构应当具有 相对的 独立性 ; 为确保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科学性,监测机构 和数据采集都具有很强的 专业性 。 监测中心的架构 教育部组织成立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 , 负责对监测工作的统筹与指导。 由教育部领导担任主任,教育部督导办和相关司局领 导、相关高校领导及有关专家作为委员;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督导办,由督导办教育 质量督导处负责具体工作。 62 广泛的专家团队、 高校、研究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质量 监测中心 监测中心的架构 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 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 深入

34、地监测,准确地向国家报告基础教育质量的 现状, 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 。 通过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的发布, 引导学校、教 师、家长和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 亿万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监测中心的工作目标 按照中编办的批复和教育部的要求承担以下职责: 拟定基础教育质量 监测标准 ; 研究开发基础教育质量 监测工具 ; 受教育部委托具体 实施 全国基础教育质量 监测 工作; 为各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提供 技术支持和业务 指导 。 监测中心的职责 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 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

35、识。 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领域 严谨的科学性: 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实践性检验的原则。 高度的权威性: 汇聚领域国内著名的专家,如数学学科专家史宁中、 心理学家林崇德等。 广泛的代表性: 来自多学科的专家与校长、教研员和教师共同参与。 严格的程序性: 严格遵循标准化程序,最大限度集中专家集体的智慧。 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邀请多位名国际著名的教育评价与测量学专家对监测 工作提供咨询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原则 监测中心组织的相关机构: 高等院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 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 央民族大学等 40余

36、所高校; 研究机构: 中央教科所、中科院心理所、北京教科院、 天津考试研究院、宁夏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教研室、江 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20余个相 关科研单位; 省级教育行政、教育督导部门: 北京、山东、陕西、湖 北、浙江、宁夏、甘肃等 10余个省教育厅和省级教育督导 办公室; 地、市级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教育研究机构: 安 徽芜湖、广东韶关、陕西西安、山西太原、浙江杭州等 近 40个地市级相关单位。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工作 以创新的机制建立开放的平台,专家队伍专业覆盖面 广,学科丰富、领域广泛。 课程与学科专家: 史宁中教授、 严士健教授等 近 70位 发展与教

37、育心理学: 林崇德教授 、 李其维教授等 40余位 咨询心理学: 李虹教授、张建新教授等等近 30位 教育评价: 陈向明教授、赵中建教授等 30余位 教育管理与政策: 褚宏启教授 、文东茅教授等 20余位 教育经济: 王善迈教授、杜育红教授 等近 20位 教育社会: 郑新蓉教授 、史静寰教授等 10余位 统计学: 金勇进教授、邹国华研究员等 10余位 教育与心理测量: 侯杰泰教授、 车宏生教授 等 10余位 教育科研人员:各学科领域的专家 300余人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全国 20多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基 础教育领域的管理人员 200余人 优秀教研员:全国 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数学、科

38、学、语文等学科的优秀教研员近 300人 中小学校长:全国 1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的城市、农村校长近百人 特级教师:全国 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 学、科学、语文、心理健康等学科和领域的特级 教师和突出骨干教师 150余人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严格程序 1.监测指标体系的含义与框架确定 2.监测框架与指标体系的委托制定 3.监测框架和指标体系的整合 4.监测框架和指标体系的修订, 并专门征询权威专家意见 ( 1)组织专家按照标准化程序研制监测指标体系 4.邀请专家封闭命题和组卷 3. 对于征集题目进行小范围预试 1. 测试工具的编制蓝图和编制规范 2. 向有关专家征集测试题目 5.

39、进行第二轮预试并确定测试工具 ( 2)组织专家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监测工具 研发 ( 3)严格按照测量技术的要求制订数据录入、清理 与分析的流程 读入数据 数据质量检查 ID清理 贴标签及定义 missing值 读入数据 主客观链接和匹配 ID清理 贴标签及定义 missing值 学生问卷部分 主客观试卷部分 ID清理 贴标签及定义 missing值 数据质量检查 校长教师问卷部分 读入数据 ( 3)严格按照测量技术的要求制订数据录入、清理 与分析的流程 学生问卷和主客观试卷数据 进行 链接 检查被试异常反应模式 链接 教师问卷 链接 校长问卷 ( 4)综合各领域专家团队力量,探索报告撰写

40、流程 检查被试异常反应模式 链接 教师问卷 链接 校长问卷 检查被试异常反应模式 前后三次与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 学教育学院 教育测量学教授 Williams Schmidt博士 进行学 术交流活动 。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交流与咨询 聘请了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心理测量学张华华教授和美国教 育考试服务中心( ETS)钱家和教授为监测中心 海外咨询专家 , 并与其商定建立了定期学术交流制度 。 77 其他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的专家还包括: 美国: Sharif Shakrani、张金明、朱建军、易青、王蜀东、 杨志明、徐则宇、徐雪莉 加拿大:张延 竑 英国: Sally Thoma

41、s 澳大利亚: Peter Knapp 香港:罗冠中、张雷、侯杰泰等 举办中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研讨会,与法国教育部 预测评估司就两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程序、工作进展 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国际研讨会 07年三省试点监测 试点的目的探索全国监测的程序,检验数学和心理健康 监测工具的有效性。 聘请了知名的统计学专家进行抽样,采用多阶段分层抽 样技术取得学生样本。 试点监测在 3省 15县 295所学校同时进行,共涉及学生 14000多名,教师 295名,校长 295名。 整个测试过程参照高考的组织规范严格操作执行。 基础教育质量试点监测 08年八省(直辖市)监测 20

42、08年监测的内容包括: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状况;学生心 理健康状况;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主 要因素。 通过采取分层不等概率的方法抽取了上海、山东、河南、 湖北、广东、海南、贵州、甘肃八个省(直辖市)作为监 测样本省,并依据省内人口数、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受 教育状况等指标,在 8个样本省(直辖市)中抽取了 50个县 (市、区)作为监测样本县(市、区)。 全国共抽取样本小学 600所,样本初中 300所,共计样本学 校 900所。参测样本量为学生 34910名,学校校长 900名,班 主任、数学教师约 7600名。 09年三 省(直辖市)监测 2009年监测的内容包括:学生语文 学习

43、质量状况 ;学生科 学学习质量状况; 影响学生 语文 学习质量和 科学学习质量 的主要因素 。 通过采取分层不等概率的方法抽取了 辽宁、山西和重庆三 个省(直辖市)作为监测样本省,并依据省内人口数、省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受教育状况等指标,在 3个样本省(直 辖市)中抽取了 30个县(市、区)作为监测样本县(市、 区)。 全国共抽取样本小学 270所,样本初中 180所,共计样本学 校 450所。参测样本量为学生 13500名,学校校长 450名,语 文、科学任课教师约 2600名。 85 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导向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核心目标是 引导学校、教师 、家长和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

44、观,破除应 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促进亿万中国儿童青少年的 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有效发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导向作用, 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导向作用 监测实施严格区别于传统的统考统测 以抽样方法对学生群体状况进行整体监测,而不对学生或学 校进行个体评价, 不排名次,不公布分数,不评优评级 ; 监测实施工作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学生的考试 ,监测的内容 包括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 监测; 更主要的监测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对学生教育质量 的影响, 给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监测实施工作将依据监测工作的整体进程和安排, 分年度、 分领域实施 ;

45、 依靠教研和教育督导的力量逐步形成 实施的视导网络。 监测实施严格区别于传统的统考统测 监测工具 启用前系机密件,使用后仍为机密件; 学生样本抽样的随机性 ,目的是确保监测数据的 客观 性 ,从而获取具有 代表性 的结果; 监测结果将严格保密 ,不允许随意公开透露有关学生 个体和学校、地区的成绩状况。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特点 配合教改,以 能力导向 ,避免过去偏重知识记忆的层 面。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 重点 明确 、清晰。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以 标准 作参照 ,以 等级作为评分标 准 ,令教师可以更了解学生掌握的 能力 程度,较过去只给 与分数更具体、可靠。 矩阵取样设计,基本能力涵盖面大,基

46、础教育质量监测 题目多,学生只须作答其中一个题本。 采用标准划定 (standard setting)来确定出全国学生基 本能力水平。 标准划定 定义 一个刚达到基本能力学生在中、英、数的表现水平: 在该学习阶段中达到 最低而可接受的 水平 不需额外的学习支持 有能力 继续下一个学习阶段 操作 步骤 1. 技术操作 以量化方法为各分卷找出等值分数,以便 比较作答不同卷别的学生 2.专业判断 透过裁判小组的专业判断,划定一个刚达 到基本能力学生应得的分数 3. 政策考虑 标准划定要实际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又 可与国际比较 91 五、学科监测以能力为导向 背景,在给学生上完一堂有关雨的形成的课后,

47、 要学生回答问题。 为什么山脉 向海的一面要 比向内陆的一 面潮湿一些? 不留心听课,不知道课堂上讲些 什么,以前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1 掩饰 2 3 4 5 6 7 跟随着对素材的回忆过程的开展,注意越来越深入 概念化 抽象 扩展 试图将所涉 及的各个方 面加以概括 试图将这些 知识与原有 知识尽可能 地联系起来 不知道。 因为向海 的一面雨 下得多。 因为海风首 先吹到向海 的一面。 因为当我们去到紧靠海边的小屋时,要经 过一条盘山路,小屋比山这边的路上要潮 湿得多。父亲常会交代:不要跌跤。 我觉得我们应该搬走;搞部活动房车去打 猎要比捕鱼有趣得多。此外,我讨厌下雨。 因为从海面来 的空气

48、带有湿 汽,像雾这一 类。湿汽先到 向海的一面, 变成雨下到地 上,到达山的 另一侧时,湿 汽都没了。 盛行风从海上吹来,所以称为海风。海风带来海水的蒸汽, 遇到高山被迫上升,由于山顶比海平面高,越高的地方温度 就越低,水蒸汽的温度也降低。结果水蒸汽在上升过程中凝 结成雨降下来。当风吹到山的另一边时,已经变得干燥了。 只有当风从海上吹来时,这种说法才是对的。这时,海风带来海水蒸发而成的蒸 汽,遇到山峰时,顺山坡向上并冷却。冷 却使水蒸汽凝结,变得比空气重,成为雨 滴落下来。气流不仅变得干燥了,由于上 升还变得更密集,这一过程使气温升高, 就象单车的打气筒使温度升高一样。因此 有两方面的理由造成

49、气流的不饱和。其作 用就象钦纳克风(冬天吹到加拿大洛基山 脉的暖风)一样。如果没有山的话,海岸 边和内陆似乎不应有什么不同。一切取决 于地貌、风向和气温等条件。这些条件如 果有所不同的话,能量转换的过程也就不 同,气候的模式也会很不相同。 对学生学科学习质量进行监测是基础教育质量监 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监测以课程标准为参照,着重 考察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形成的学科能力。既要 防止以考察学生机械记忆的知识为主的监测,又 要避免测试工具中出现偏难鲜怪的题目。 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监测以能力为导向 能力导向的例子 PISA 2006科学测试 测试目标是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是科

50、学素养的核心; 学生的水平以其所达到的科学能力来界定 学生的能力表现分为六个水平,对每个等级分别进行了描 述。 根据六个水平的描述,分解到能力的三个子维度,作出了 更具体的描述,相应地给出了学生能够完成的特定任务, 并用与样题进行了对应。 能力导向的例子 PISA 2006科学测试 高 能够通过比较数据来评价其他观点或不同看法;能够 详细而又精确地表达科学论据或阐述。 。 中 在对结论作出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从复杂的数据或系 列推理之中挑选出相关的信息来。 。 低 能够运用普通的科学知识评价科学结论。 课程标准 测量目标 行为目标 指标体系 考试目的 试卷蓝图 标准题库 测量目标 / 框架 试卷

51、 审查 预试 修订 以能力为导向的命题流程 测量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是在考试中可以检测的那部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以地理为例) 通过 7 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 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 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 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 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测量目标(以地理为例) 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即地理学科的 基础知识,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全球意识 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对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进行分析,确定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以地理为

52、例) 1.地理基础知识 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 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 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 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 测量目标(以地理为例) 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即地理学科的 基础知识,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全球意识 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从认知的角度,为制定行为目标提供系 统的分析框架 1956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 2001年版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过程维度 类别 相关词 定义与示例 1 回忆 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 1.1再认 Identifying(识别) 在长时记忆中定位与当

53、前材料相一致的知识 1.2 回忆 Retrieving (追忆) 从长时记忆中回忆相关的知识 2 理解 从教学信息包括口头、书面和图形等形式中建构意义 2.1 解释 Clarifying (澄清) Paraphrasing(释义) Representing(陈述) Translating(转述) 从一种表征方式(如数字的)变成另外的一 种(如文字的)(如解释重要的演讲和文档) 2.2 举例 Illustrating(举例) Instantiating(例示) 找到具体的例子或者解释概念或原理的说明 2.3 分类 Categorizing(分类) Subsuming(归类) 判定属于一类的事情(

54、如对精神错乱观察或者描述的案例进行归类) 2.4 总结 Abstracting(概括) Generalizing(归纳) 概括一般的主题或者要点(如对于录像带中描述中的事件写一篇简短的总结) 2.5 推断 Concluding(推断) Extrapolating(外推) Interpolating(内推) Predicting(归纳) 从呈现的信息中进行逻辑的推断(在学习 外语的时候,从例子中推断语法规则) 2.6 比较 Contrasting(对比) Mapping(对应) Matching(匹配) 发现两种观点、对象或其它类似物之间的 一致性(比较同时期历史性事件) 2.7 说明 Cons

55、tructing Models (建模) 建构一个系统的因果模型(如解释法国 18 世纪重要事件的原因) 3 应用 在给定的情境中执行或者利用一种程序 3.1 执行 Carrying Out (执行) 对于一个熟悉的任务运用一种程序(如对多位数的整数做除法) 3.2 实施 Using (利用) 对于一个不熟悉的任务运用一种程序 4 分析 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确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总 体框架的关系 4.1 区别 Discriminating(辨别) Distinguishing(区分) Focusing(集中) Selecting(选择) 对现有的材料中区分出无关和相关或重要 和不

56、重要的部分 4.2 组织 Finding(发现) Coherence(连贯) Integrating(整合) Outlining(概述) Parsing(分解) Structuring(构造) 确定一个结构中的各要素是如何作用的 (如构造赞成和反对特定历史解释的描述 性证据) 4.3 归因 Deconstructing(解构) 确定现有材料中的观点、偏见或者隐含的 观点(就作者的政治观点来确定他 /她在一 篇文章中的观点) 5 评价 基于标准做出判断 5.1检查 Coordinating(协调) Detecting(探测) Monitoring(监控) Testing (测试) 发现一个过程或

57、者成果的矛盾或错误;确定 一个过程或者成果是否具有内部一致性;察 觉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如,确定一个数学的 结论是否根据观察的数据得来的) 5.2 评论 Judging (判断) 发现一个成果和外部准则的矛盾,确定是否 一个成果有内部一致性;发现一个给定问题 的程序的恰当性(如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个是 解决一个给定问题的最好办法) 6 创造 把要素放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或者实用的整体;重新组织要素成一种 新的模式或结构 6.1 产生 Hypothesizing(假设) 基于标准来产生可选择假设(如产生假设来说明可观察的现象) 6.2 规划 Designing(设计) 为完成某些任务设计一种程序(如对于给

58、定的历史主题来设计一篇研究论文) 6.3 创作 Constructing(制作) 发明一个产品(为专门的目的建造一个生活环境) 测试题目的编制有严格的规范。 以能力为导向的测试题目举例 子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技能 题干的特征 答案的特征 1. 题目中应当包含两个小数、分数或 一个小数一个分数 2. 题目应当表示为句子或竖写的乘法 算式 3. 乘数和被乘数中有一个包含 3位非 零的数字,另一个也包括 3位数字, 这其中两个数字不为 0,而且整个 数字大于 5 4. 乘数和被乘数都应包括一位小数位 5. 乘积不能包含三位或以上的小数位 6. 最少包括二步重组运算 7. 在选择数字时,一个数字只能出

59、现 一次 1. 格式:根据小数的位数,所有的 被选答案安升序或降序排列 2. 四个被选答案:一个是正确答案, 一个错误答案错在相乘时数字重 组的步骤,一个错在相乘十数位 对齐,一个错在忽视小数点或者 小数点的位置不正确 3. 另一个可能的选项: “ a, b和 c都 不对 ” ,这个选项出现在第四个 被选位置上 文本: 礼物 (略) 题目:你认为“礼物”的最后一句是一个适当的结束语吗?对 你的回答作出解释,论述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和整个文章的关 系的。 以语文为例 编号 题目形式 文本类型 具体内容 能力维度 C020204 开放性问答 文学文本(叙述性) 表达方式 做出评价 108 编号 回

60、答 项目: C020204 满分 回答 20 超出字面意义解释 , 根据文章的主题内容评价这句话 。 例: 是的 , 这个故事让人了解到生命中什么是最本质的 , 那个结尾的白骨头就是这样 的一个预示 。 是的 , 那个骨头就是这个故事的主题 21 超出字面意义解释 , 根据文章的风格或基调评价这句话 。 例: 是的 , 结束部分延续了故事中令人不安的情绪 。 不适当 , 因为故事中大多数部分都给出了具体的细节 29 其他完全正确的回答 部分 得分 的回答 10 给出文中字面意思解释相一致的回答 例: 是的 , 给出了豹子是否把肉吃了的答案 。 不合适 , 只告诉肉已经没有了 。 11 根据文中

61、讲述的顺序评价 例: 是的 , 肉吃完了 , 故事就结束了 。 是的 , 证明了一头豹子曾经来过 。 19 其他不完全正确的回答 零分的 回答 70 答案不充分或含糊不清 , 错误理解文章 、 不切题等 例: 不仅仅是恰当的 , 而且是很有力的结尾 。 不是 , 礼物与文章结尾无关 。 是的 , 一切看起来像一个梦 。 79 其他不正确回答 ( 包括打叉 /删涂 、 不切题 、 字迹不清 、 离题等 ) 99 空白 多重选择题类型 例 1:下面哪些图是长方形? A. 1, 2 B. 1, 2, 3 C. 2, 3 D. 1, 2, 3, 4 E. 1, 2, 3, 4, 5 编号 内容领域 指

62、标 认知领域 答案 空间与图形 几何图形认识 知道事实 测试结果: 在 对 12803名小学 3-6年级学生进行测试时,只有 2.1% 的学生答对,有 67.9%的学生认为 C是正确答案。 问题原因: 1事后访谈发现,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时强调进行长方 形和正方形比较时,正方形不应被看成长方形; 2在教学中,教师从没有提醒过学生正方形与长方形之 间的关系, 相关建议: 1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遵循知识本身的准确性、 科学性,而不能受考试等因素影响随意改变; 2 结合新课程标准,掌握概念的含义不仅仅是知道、了 解层面,还包括概念之间的比较等丰富内容; 3了解小学生认知特点,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

63、主, 如果教师不加以提醒,他们会因为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不同,而很自然认为是两个不同概念。 该图表示地球的三个主要结构层。 请问哪一层是最热的? A、 A层 B、 B层 C、 C层 D、三层的温度相同 地球结构层 B01 内容领域 测试目标 答 案 分 值 8年级学生国际 平均答对率 国内某次 测试 地球科学 理解简单信息 C 1 82% 73% 例 3. 对于光的反射,下面四幅示意图 中,正确的是( ) 例 3. 对于光的反射,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试题类型 内容 维度 认知 维度 科学 探究 维度 答 案 选择题 物质 科学 /物质的运动 与相互作用 了解 理解 应用 问题

64、证据 解释 A 例 4. 一个女孩有一个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 更健康的生长。为了证明这个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 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下图所示: 右面哪一个应该作为她的 第二盆植物? 例 5. 一个女孩有一个猜想:绿色植物需要 沙子才能更健康的生长。为了证明这个猜 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 境和条件如下图所示: 右面哪一个应该作为她的第二盆植物? 试题类型 内容 维度 认知 维度 科学 探究 维度 答案 选择题 生命 科学 /. 了解 理解 应用 问题 证据 解释 D 开放题 类型 例 5. 在煮饺子的过程中,可观察到如下 现象: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 时间后

65、,就浮了起来。饺子为什么会浮起 来? 你的猜想及其根据是: _ _ 高 水 平 的 回 答 猜测在煮的过程中饺子的体积变大 , 并推测体积变大的原因是饺子里气体受热 膨胀 ( 6分 ) 例 1: 饺子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 使饺子体积变大 , 所受浮力也增大 , 并使浮 力大于重力 , 因此浮了起来 。 例 2: 随着饺子内的温度升高 , 水蒸气增加 , 导致饺子体积变大 , 所受浮力 增大 , 并使浮力大于重力 , 因此浮了起来 。 中 上 水 平 的 回 答 猜测在煮的过程中饺子的体积变大 , 但没有进一步推测体积变大的原因 ( 4分 ) 例 1: 煮熟后饺子的体积变大 , 所受浮力也增大

66、, 且大于重力 , 因此浮了起 来 。 例 2: 煮熟后的饺子密度小 , 因此会浮起来 。 中 下 水 平 的 回 答 仅仅依据经验猜测饺子上浮的原因 ( 2分 ) 例 1: 水沸腾后饺子表面吸附了一些气泡 , 托起了饺子 。 例 2: 沸水上下翻滚带起了饺子 。 例 3: 饺子煮熟了就会浮起来 。 评分说 明: 高 水 平 的 回 答 30 猜测在煮的过程中饺子的体积变大 , 并推测 体积变大的原因是饺子里气体受热膨胀 ( 6 分 ) 例 1: 饺子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 使饺子体积 变大 , 所受浮力也增大 , 并使浮力大于重力 , 因此浮了起来 。 例 2: 随着饺子内的温度升高 , 水蒸气增加 , 导致饺子体积变大 , 所受浮力增大 , 并使浮 力大于重力 , 因此浮了起来 。 中 上 水 平 的 回 答 20 猜测在煮的过程中饺子的体积变大 , 但没 有进一步推测体积变大的原因 ( 4分 ) 例 1: 煮熟后饺子的体积变大 , 所受浮力 也增大 , 且大于重力 , 因此浮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