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826056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347.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句读()之不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u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技巧。第1页/共53页例: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 论 朝 臣 微 观 其 意 主 曰 宋 公 威 容 德 器

2、 群 臣 莫 及 帝 曰 方 且 图 之 后 弘 被 引 见 帝 令 主 坐 屏 风 后 因 谓 弘 曰 谚 言 贵 易 交 富 易 妻 人 情 乎 弘 曰 臣 闻 贫 贱 之 交 不 可 忘 糟 糠 之 妻 不 下 堂 帝 顾 谓 主 曰 事 不 谐 矣 第2页/共53页1 1、找名词、找名词(或代词或代词),定句读。,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

3、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肃径迎之”“肃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断句的方法第3页/共53页1 1、找名词、找名词(或代词或代词),定句读。,定句读。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第4页/共53页1 1、找名词、找名词(或代词或代词),定句读。,定句读。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

4、性就会减少了。第5页/共53页2 2、找虚词,定句读。、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虚词就成了明辨句读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第7页/共53页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5、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我们看文段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练习: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第9页/共53页人们活在这个世上,只知道把已经死了的当作鬼,而不知还有没死之人(其实)也是鬼。(那些)只知吃喝的人,有的醉生有的梦死,(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鬼又有什么两样?我曾经见

6、过未死的人间的鬼去凭吊已死的鬼,(他)没想过(活着的鬼与死了的鬼)这件事,(其实它们之间)只是一点点差别罢了。第10页/共53页3 3、找顶真,定句读。、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例中的“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亦然)第11页/共53页4 4、据排偶,定句读。、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7、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踦。(庖丁解牛)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第12页/共53页5 5、依总分,定句读。、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第13页/共53页5 5、依总分,定句读。、依总分,定句读。再如:

8、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第14页/共53页6 6、对话引文,定句读。、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

9、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第15页/共53页1 1、找、找名词名词(或或代词代词),定句读。,定句读。2 2、找、找虚词虚词,定句读。,定句读。3 3、找、找顶真顶真,定句读。,定句读。4 4、据、据排偶排偶,定句读。,定句读。5 5、依、依总分总分,定句读。,定句读。6 6、对话引文对话引文,定句读。,定句读。7 7、察反复察反复,定句读。,定句读。第16页/共53页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种方法可供参考。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第17页/共53页文言文翻译第18页/共53页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

10、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第19页/共53页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从字顺)的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特殊句式要翻译出应有的特点,如判断句、被动句等。)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

11、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翻译。)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第20页/共53页对对留留换换删删补补调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2、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1、对译法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例:传道受业解惑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第21页/共53页3、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

12、,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第22页/共53页4、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例: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复词,“同”不译)译文: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复词,“出”不译)译文: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发生)。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第23页/共53页5、增

13、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1)数词后面增加量词例:轩凡四遭火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2)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关联词语和介词等。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译文:(孟子)问:“一个人享受(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享受(欣赏)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第24页/共53页6、调整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例(1)蚓

14、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2)古之人不余欺也。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第25页/共53页一、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太阳。意译“东曦既驾”就是:“羲和已经驾起六龙

15、拉的车载着太阳神从东方出发了”,喻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第26页/共53页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文: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译文:误入污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译文: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译文: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一个郡。(课本P70注释18秦灭赵后,把赵国改为秦之邯郸郡。)第27页/共53页二、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贾谊论积贮疏)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怀,附:使动用法,使.亲近,使.归附;远:

16、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人第28页/共53页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译文:(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三、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第29页/共53页四、互文的翻译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例: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文:应是“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可译为“到处大喊大叫,骚扰破坏”。第30页/共53页四、互文的翻译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例: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译文: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

17、交叉掩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第31页/共53页五、委婉的翻译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如: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第32页/共53页六、合叙的翻译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把他们分开叙述。如: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译文: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第33页/共53页七、用典的翻译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如:妾闻志士不饮

18、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侮辱性的施舍第34页/共53页古文翻译技巧能直译一定要直译,不能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第35页/共53页再将这些词连成句,要求符合再将这些词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达达”)连词成句时注意尽量连词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19、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第36页/共53页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1010种失误形式种失误形式第37页/共53页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2.以今义当古义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第38页/共53页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晋文公、秦穆

20、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第39页/共53页2.以今义当古义A.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不漂亮漂亮的)B.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责备)第40页/共53页2.以今义当古义C.(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离开)D.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第41页/共53页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译成:以蔺相

21、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因为)(授予官职)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第42页/共53页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

22、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第43页/共53页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它(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第44页/共53页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第45页/共53页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

23、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几个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第46页/共53页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第47页/共53页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判断正误: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

24、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第48页/共53页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到去A.到去B.副词,恰好刚好不过只是第49页/共53页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

25、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孩子的方法啊。第50页/共53页臧孙行猛政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第51页/共53页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给:充足丰足第52页/共5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3页/共53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