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节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823544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十一章节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十一章节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十一章节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资源描述:

《十一章节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章节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十一章节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肠激酶肠激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原胰凝乳蛋白酶原胰凝乳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原弹性蛋白酶原弹性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肽酶原羧肽酶原羧肽酶羧肽酶氨肽酶原氨肽酶原氨肽酶氨肽酶激活作用依次递减激活作用依次递减一、蛋白质的一、蛋白质的消化消化2 2、小肠消化、小肠消化第一节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氮平衡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氮平衡一、蛋白质生理功用一、蛋白质生理功用二

2、、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必需氨基酸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必需氨基酸三、氮平衡及最低生理需求量三、氮平衡及最低生理需求量一、蛋白质生理功用一、蛋白质生理功用1、维持细胞生长、发育、更新和修复维持细胞生长、发育、更新和修复2、催化功能催化功能酶酶3、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抗体抗体4、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激素激素5、组成重要化合物、组成重要化合物脂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糖蛋白等等6、供能供能:1克蛋白质克蛋白质4千卡能量千卡能量7、其水解产物、其水解产物氨基酸氨基酸参与重要生理作用参与重要生理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氮平衡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氮平衡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必需氨基酸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必需

3、氨基酸衡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优、劣)标准:衡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优、劣)标准:含量多少和种类多少?含量多少和种类多少?是否与人体蛋白质组分相近?是否与人体蛋白质组分相近?人体有人体有8 8种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PhePhe、MetMet、TrpTrp、LysLys、TheThe、ValVal、LeuLeu、Ile.Ile.Arg.HisArg.His.在体内只合成少量,也有人将之划为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只合成少量,也有人将之划为必需氨基酸。第一节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氮平衡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氮平衡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采用混合食用蛋白质,使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更接近

4、人类,采用混合食用蛋白质,使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更接近人类,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的现象。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的现象。例:采用小麦:小米:牛肉:大豆例:采用小麦:小米:牛肉:大豆=39=39:1313:2626:22 22 混合饲料喂大鼠,测其混合饲料喂大鼠,测其生理价值是生理价值是8989,远高于单独食用的生理价值。,远高于单独食用的生理价值。三、氮平衡及最低生理需求三、氮平衡及最低生理需求氮平衡:氮平衡:机体摄入蛋白质(氮)量机体摄入蛋白质(氮)量机体排出蛋白质(氮)量机体排出蛋白质(氮)量正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负氮平衡:蛋白质含氮量:蛋白质含氮量:16%,即:,即:1克克N=6.2

5、5克蛋白质,克蛋白质,机体排出蛋白质(机体排出蛋白质(N)量约)量约5克,克,故成人每日需食入故成人每日需食入3050克蛋白质才能维持氮平衡,营养学上称之为克蛋白质才能维持氮平衡,营养学上称之为最低生理需求量最低生理需求量。动态平衡动态平衡第一节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氮平衡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氮平衡第二节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一、消化一、消化二、吸收二、吸收三、腐败作用三、腐败作用四、氨基酸代谢概况四、氨基酸代谢概况一、蛋白质的一、蛋白质的消化消化(蛋白质降解)(蛋白质降解)P3021 1、胃部消化、胃部消化食物食物胃胃促进胃分泌胃泌素促进胃分泌胃泌

6、素刺激胃中壁细胞分泌盐酸刺激胃中壁细胞分泌盐酸主细胞主细胞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松散松散分泌分泌自身催化自身催化胃蛋白酶胃蛋白酶N-端端42个氨基酸的肽段脱落个氨基酸的肽段脱落可水解可水解Phe、Trp、Tyr、Leu、Glu等肽键等肽键食物蛋白质食物蛋白质(大分子)(大分子)多肽(小分子)多肽(小分子)第二节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一、蛋白质的一、蛋白质的消化消化2 2、小肠消化、小肠消化胃液及蛋白质消化产物多肽等胃液及蛋白质消化产物多肽等小肠小肠胃酸胃酸H2CO3肠促胰液肽肠促胰液肽血液血液胰腺胰腺食物中的氨基酸食物中的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十

7、二脂肠分泌蛋白酶原十二脂肠分泌蛋白酶原降低小肠酸性(降低小肠酸性(pH升高)升高)刺激刺激第二节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二、二、蛋白质的蛋白质的吸收吸收吸收形式:游离氨基酸、二肽;小肠吸收形式:游离氨基酸、二肽;小肠C C吸收吸收 吸收机制:耗能需吸收机制:耗能需NaNa+的主动转运:的主动转运:Na Na+K K+ATPATP酶(酶(NaNa+泵)作用。泵)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三、三、蛋白质的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腐败作用未未被被消消化化吸吸收收的的蛋蛋白白质质及及氨氨基基酸酸在在大大肠肠下下部部受受细

8、细菌菌作作用用,产产生生胺胺类类、酚酚类类、吲吲哚哚及及H2S、NH3等产物。等产物。作用方式:作用方式:1、脱羧基、脱氨基作用:、脱羧基、脱氨基作用:2、氧化还原及水解等、氧化还原及水解等:Ala乙胺乙胺+CO2,Ala丙酮酸丙酮酸+NH3鸟氨酸鸟氨酸腐胺腐胺+CO2,Lys尸胺尸胺,Tyr酪胺酪胺+CO2Trp吲哚,吲哚,CysH2S酚类酚类+NH3第二节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消化吸收消化吸收合成合成分解分解肾肾合成合成外源:食物外源:食物prot内源:自身合成内源:自身合成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组织组织prot(酶等酶等)脱羧基脱羧基脱氨基作用

9、脱氨基作用排出排出NH3胺类胺类CO2酮酸酮酸糖类糖类尿素尿素TCA酮体酮体四、氨基酸代谢概况四、氨基酸代谢概况体内氨基酸代谢库体内氨基酸代谢库非蛋白含氮化合物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嘌呤嘌呤,嘧啶嘧啶,胆碱胆碱,肌酸等肌酸等)(鸟氨酸循环鸟氨酸循环)第二节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P303P303一、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二、脱酰胺基作用二、脱酰胺基作用三、转氨基作用三、转氨基作用四、联合脱氨基作用四、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一)氧化脱氨基作用(一)氧化脱氨基作用五、脱羧

10、基作用五、脱羧基作用(一)氧化脱氨基作用(一)氧化脱氨基作用P306-307P306-307一、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氨基酸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催化氧化脱氨基作用的酶主要有:催化氧化脱氨基作用的酶主要有:1、L氨基酸氧化酶(二种类型):氨基酸氧化酶(二种类型):一类以一类以FAD为辅基,一类以为辅基,一类以FMN为为辅基辅基2、D氨基酸氧化酶:以氨基酸氧化酶:以FAD为辅基,催化为辅基,催化DAA氧化脱氨基。氧化脱氨基。3、氧化专一氨基酸的酶:、氧化专一氨基酸的酶:(1)甘氨酸氧化酶()甘氨酸氧化酶(FAD)(2)D天冬氨酸氧化酶(天冬氨酸氧化酶(FAD)(3)L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N

11、AD+或或NADP+):不需氧脱氢酶):不需氧脱氢酶(反应包括(反应包括脱氢、脱氢、水解水解二个步骤)二个步骤)(一)氧化脱氨基作用(一)氧化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1)甘氨酸氧化酶(甘氨酸氧化酶(FAD):):(2)D天冬氨酸氧化酶(天冬氨酸氧化酶(FAD)(3)L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NAD+或或NADP+):不需氧脱氢酶):不需氧脱氢酶(一)氧化脱氨基作用(一)氧化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味精(谷氨酸钠盐)生产:味精(谷氨酸钠盐)生产:酮戊二酸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酸NH3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特点: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特点:(

12、A)该酶分布广、活性强,真核)该酶分布广、活性强,真核C中多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内。中多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内。(B)不直接需氧,以)不直接需氧,以NAD+或或NADP+为辅酶。为辅酶。(C)可逆反应,平衡点的移动决定于产物:)可逆反应,平衡点的移动决定于产物:NADH(或(或NADPH)呼吸链呼吸链主要作用是催化谷氨酸脱主要作用是催化谷氨酸脱2H脱脱NH3合成尿素合成尿素(D)此酶为此酶为别别构构酶酶,分子量:,分子量:336000,含,含6个相同的亚基。个相同的亚基。(-)(+)ATP、GTP、NADH,ADP、GDP(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大多在微

13、生物大多在微生物C内进行内进行1、还原脱氨基作用、还原脱氨基作用2、水解脱氨基作用、水解脱氨基作用3、脱水脱氨基作用、脱水脱氨基作用4、脱硫氢基脱氨基作用、脱硫氢基脱氨基作用5、氧化还原脱氨基作用、氧化还原脱氨基作用(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1、还原脱氨基作用、还原脱氨基作用2、水解脱氨基作用、水解脱氨基作用(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3、脱水脱氨基作用、脱水脱氨基作用4、脱硫氢基脱氨基作用、脱硫氢基脱氨基作用分子重排分子重排分子重排分子重排(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一、脱

14、氨基作用5、氧化还原脱氨基作用:、氧化还原脱氨基作用:二、脱酰胺基作用二、脱酰胺基作用三、转氨基作用三、转氨基作用(一)概念(一)概念(二)转氨酶(氨基移换酶)及辅基(磷酸吡哆醛)(二)转氨酶(氨基移换酶)及辅基(磷酸吡哆醛)(三)作用机制(三)作用机制P303-05P303-05(一)概念(一)概念三、转氨基作用三、转氨基作用指指-氨基酸和酮酸之间在酶催化下的氨基转移作用氨基酸和酮酸之间在酶催化下的氨基转移作用-氨基酸氨基酸1 1-酮酸酮酸1 1例:例:转氨酶转氨酶-酮酸酮酸2 2-氨基酸氨基酸2 2用用15NH2标记实验证明,除标记实验证明,除Gly、Lys、The、Pro等氨等氨基酸外,

15、其余氨基酸均能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均能进行进行转氨反应。不同氨基转氨反应。不同氨基酸与酸与-酮戊二酸的转氨酮戊二酸的转氨作用作用在氨基酸分解代谢中在氨基酸分解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占有重要地位。(二)转氨酶(氨基移换酶)及辅基(磷酸吡哆醛)(二)转氨酶(氨基移换酶)及辅基(磷酸吡哆醛)三、转氨基作用三、转氨基作用例:例: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GPT):主要存在肝):主要存在肝C C内,内,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GOTGOT):主要存在心肌):主要存在心肌C C内,内,若肝若肝C C或心肌或心肌C C损伤发炎,可使血清损伤发炎,可使血清GPTGPT或或GOT GOT 升高升高 特点特点(体

16、现在体现在5个方面个方面):1、种类多、分布广,至今已发现、种类多、分布广,至今已发现50多种多种2、大多需、大多需-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以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以L-L-谷氨酸与谷氨酸与-酮戊二酸转氨体系酮戊二酸转氨体系最为重要。最为重要。4、动物和高等植物的转氨酶一般催化:动物和高等植物的转氨酶一般催化:L-AA和和-酮酸酮酸 之间之间的转氨作的转氨作用。用。3、反应可逆,平衡常数约为、反应可逆,平衡常数约为1,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5、辅基磷酸吡哆醛与酶蛋白以牢固的共价键形式结合:、辅基磷酸吡哆醛与酶蛋白以牢固的共价键形式结合:醛亚胺醛亚胺=

17、NH2Lys酶酶(P305图图30-3)(三)作用机制(三)作用机制三、转氨基作用三、转氨基作用当加入氨基酸底物时,底物替代酶当加入氨基酸底物时,底物替代酶LysNH2与磷酸吡哆醛相连,形成与磷酸吡哆醛相连,形成磷酸吡哆醛亚胺。(磷酸吡哆醛亚胺。(P224图图16-2)-酮酸酮酸+(PNH2)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胺酮亚胺酮亚胺四、联合脱氨基作用四、联合脱氨基作用通过联合通过联合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转氨酶)(转氨酶)和和氧化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L-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实现实现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有二种方式:主要有二种方式:(一)(一)-酮戊二酸酮戊二酸L-L-谷氨酸谷

18、氨酸-转氨体系转氨体系(二)嘌呤核苷酸循环(二)嘌呤核苷酸循环P307P307(一)(一)-酮戊二酸酮戊二酸-L-L-谷氨酸谷氨酸-转氨体系转氨体系四、联合脱氨基作用四、联合脱氨基作用上述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转氨体系广泛存在机体内上述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转氨体系广泛存在机体内反应要点:反应要点:1 1、NHNH3 3的的根根本本来来源源是是参参加加反反应应的的第第一一个个氨氨基基酸酸NHNH2 2,-酮酮戊戊二二酸酸和谷氨酸只起传递氨基的作用;和谷氨酸只起传递氨基的作用;2 2、可逆过程,故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可逆过程,故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3 3、生成的、生

19、成的NADHNADH(或(或NADPHNADPH)可进入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产生)可进入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产生3ATP3ATP。(二)嘌呤核苷酸循环(二)嘌呤核苷酸循环四、联合脱氨基作用四、联合脱氨基作用此种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存在于此种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存在于骨骼肌、心肌骨骼肌、心肌等组织等组织C C中另一种脱氨基方式中另一种脱氨基方式嘌呤核苷酸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呢?嘌呤核苷酸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呢?(二)嘌呤核苷酸循环(二)嘌呤核苷酸循环四、联合脱氨基作用四、联合脱氨基作用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苹果酸苹果酸Glu-KG-KG(二)嘌呤核苷酸循环(二)嘌呤核苷酸循环四、联合脱氨基作用四、联合脱氨基作用(二)嘌呤核苷

20、酸循环(二)嘌呤核苷酸循环四、联合脱氨基作用四、联合脱氨基作用1 1、此循环起始物是、此循环起始物是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生成物是生成物是延胡索酸延胡索酸和和NHNH3 32 2、IMPIMP和和AMPAMP在在此此循循环环中中起起传传递递氨氨基基的的作作用用,类类似似-酮酮戊二酸戊二酸和和 谷氨酸谷氨酸的作用。的作用。3 3、延延胡胡索索酸酸可可加加水水转转变变成成苹苹果果酸酸,脱脱氢氢生生成成草草酰酰乙乙酸酸,再接受谷氨酸的氨基即可生成天冬氨酸再接受谷氨酸的氨基即可生成天冬氨酸反应要点反应要点五、脱羧基作用五、脱羧基作用AACO2+胺类胺类醛醛+NH3胺氧化酶胺氧化酶几种氨基酸脱羧基产物的生

21、理功能几种氨基酸脱羧基产物的生理功能几种氨基酸脱羧基产物的生理功能几种氨基酸脱羧基产物的生理功能CO21、His组胺组胺(组织胺)可(组织胺)可血压,血压,胃液分泌胃液分泌His脱羧酶(可不需辅酶)脱羧酶(可不需辅酶)酪胺酪胺(血压)血压)4、Trp2、TyrTyr脱羧酶脱羧酶CO23、LGlu-氨基丁酸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Glu脱羧酶脱羧酶色胺色胺(若(若Trp先羟化再脱羧,则生成先羟化再脱羧,则生成5羟色胺羟色胺)Trp脱羧酶脱羧酶CO2CO2(神经递质)神经递质)(5HT)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一、氨基氮

22、的排泄一、氨基氮的排泄二、二、AA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三、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三、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一、氨基氮的排泄一、氨基氮的排泄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实验表明,给家兔注射实验表明,给家兔注射NH4Cl使血使血NH3大于大于5mg%,兔即死亡。若,兔即死亡。若人体血人体血NH3大于大于5mg%时,亦可导致氨中毒时,亦可导致氨中毒(例肝昏迷)。(例肝昏迷)。NH3脑,脑脑,脑C线粒体内可进行以线粒体内可进行以下反应:下反应:结果使脑结果使脑C中中-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TCATCA速度速度 ,脑,脑ATPATP

23、生成生成 ,导致脑功能障碍,导致脑功能障碍 昏迷。昏迷。(一)(一)排泄形式排泄形式(二)(二)NHNH3 3的转运的转运(三)(三)尿素形成(鸟氨酸循环)尿素形成(鸟氨酸循环)(一)排泄形式(一)排泄形式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NH3有毒性,如何由组织有毒性,如何由组织C转运转运血血肾?肾?1 1、排氨、排氨(NHNH3 3)动物:水生或海洋动物等;动物:水生或海洋动物等;(肾)(肾)2 2、排尿酸动物:鸟类及爬虫类等,将、排尿酸动物:鸟类及爬虫类等,将NHNH3 3 固体尿酸固体尿酸 排出排出 3

24、 3、排尿素动物:陆生动物等,将、排尿素动物:陆生动物等,将 NHNH3 3 尿素尿素 排出排出(二)(二)NHNH3 3的转运的转运 P309P309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1 1、通过、通过谷氨酰胺谷氨酰胺进行进行 2 2、通过、通过葡萄糖葡萄糖 丙氨酸循环丙氨酸循环进行进行谷氨酰胺是一个中性无毒物,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谷氨酰胺是一个中性无毒物,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NH3在血液中的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形式形式NH3在组织在组织C中的中的解毒解毒形式形式NH3在体内的在体内的储存储存形式形式(可用

25、于合成其它含氮物可用于合成其它含氮物)谷谷氨氨酰酰胺胺的的形形成成中中间间产产物物是是谷谷氨氨酰酰|5 5|磷磷酸酸(中性无毒)(中性无毒)丙氨酸丙氨酸葡萄糖葡萄糖(二)(二)NHNH3 3的转运的转运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 2 2、通过、通过葡萄糖葡萄糖 丙氨酸循环丙氨酸循环进行进行 P305P305GPT丙氨酸丙氨酸丙酮酸丙酮酸(骨骼肌)(骨骼肌)(糖酵解)(糖酵解)丙氨酸丙氨酸丙酮酸丙酮酸葡萄糖葡萄糖(肝)(肝)NH3尿素尿素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谷氨酸谷氨酸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生理意义:经

26、济利用生理意义:经济利用骨骼肌骨骼肌NH3丙氨酸丙氨酸NH3尿素尿素一举两得一举两得丙酮酸丙酮酸(血液)(血液)丙酮酸丙酮酸(肝)(肝)(血液)(血液)(二)(二)NHNH3 3的转运的转运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二)(二)NHNH3 3的转运的转运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三)尿素形成(鸟氨酸循环)(三)尿素形成(鸟氨酸循环)一、氨基氮的排泄一、氨基氮的排泄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

27、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1、反应部位:肝、反应部位:肝C线粒体及胞液线粒体及胞液4、反应要点、反应要点3、尿素合成的详细步骤、尿素合成的详细步骤2、早期发现:、早期发现:1932年年Krebs及学生研究鸟氨酸、瓜氨酸、及学生研究鸟氨酸、瓜氨酸、精氨精氨酸三者关系,提出鸟氨酸循环:酸三者关系,提出鸟氨酸循环:3、尿素合成的详细步骤、尿素合成的详细步骤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1 1)氨甲酰磷酸的形成)氨甲酰磷酸的形成(2 2)瓜氨酸的形成)瓜氨酸的形成(3

28、3)精氨琥珀酸的形成)精氨琥珀酸的形成(4 4)精氨酸形成)精氨酸形成(5 5)尿素合成)尿素合成(1 1)氨甲酰磷酸的形成)氨甲酰磷酸的形成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3 3、尿素合成、尿素合成回尿素合成回尿素合成氨甲酰磷酸合酶氨甲酰磷酸合酶NH3+CO2+2ATPA、此酶为调节酶,、此酶为调节酶,AGA为其正调节物(别构激活剂);为其正调节物(别构激活剂);B、反应基本不可逆,生成的氨甲酰磷酸为高能化合物;、反应基本不可逆,生成的氨甲酰磷酸为高能化合物;C、此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胞液中有、此酶存在于线粒

29、体内,胞液中有 氨甲酰磷酸合酶氨甲酰磷酸合酶(参与嘧啶的合(参与嘧啶的合成)。成)。N-乙酰谷氨酸(乙酰谷氨酸(AGA)(+)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2 2)瓜氨酸的形成)瓜氨酸的形成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3 3、尿素合成、尿素合成鸟氨酸转氨甲酰酶鸟氨酸转氨甲酰酶(线粒体)需(线粒体)需Mg2+激活。激活。(常和常和氨甲酰磷酸合酶氨甲酰磷酸合酶形成复合物形成复合物)回尿素合成回尿素合成(3 3)精氨琥珀酸的形成)精氨琥珀酸的形成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

30、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3 3、尿素合成、尿素合成瓜氨酸形成后即离开线粒体进入(胞液)瓜氨酸形成后即离开线粒体进入(胞液)精氨琥珀酸合成酶精氨琥珀酸合成酶天冬氨酸天冬氨酸+ATPAMP+Pi回尿素合成回尿素合成(4 4)精氨酸形成)精氨酸形成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3 3、尿素合成、尿素合成精氨琥珀酸裂解酶精氨琥珀酸裂解酶回尿素合成回尿素合成(5 5)尿素合成)尿素合成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

31、排泄3 3、尿素合成、尿素合成精氨酸水解成尿素和鸟氨酸精氨酸水解成尿素和鸟氨酸精氨酸酶精氨酸酶Mg2+尿素合成总结尿素合成总结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氨甲酰磷酸合酶氨甲酰磷酸合酶NH3+CO2+2ATPN-乙酰谷氨酸(乙酰谷氨酸(AGA)(+)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瓜氨酸瓜氨酸鸟氨酸鸟氨酸鸟氨酸转氨鸟氨酸转氨甲酰酶甲酰酶精氨琥珀酸合成酶精氨琥珀酸合成酶精氨精氨琥珀酸琥珀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ATPAMP+Pi精氨琥珀精氨琥珀酸裂解酶酸裂解酶精氨酸精氨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精氨酸酶精氨酸酶尿素尿素回尿素合成回尿

32、素合成4、反应要点、反应要点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1 1)共需)共需5 5个酶的催化:个酶的催化:一合一转、一合一裂、精氨酸酶一合一转、一合一裂、精氨酸酶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是调节酶);是调节酶);(精(精氨琥珀酸合成酶活性低,此反应为限速步骤)氨琥珀酸合成酶活性低,此反应为限速步骤)(2 2)尿素形成(反应)部位:)尿素形成(反应)部位:第第:线粒体内;第线粒体内;第、:胞液中。胞液中。尿素尿素 血血 排泄部位排泄部位(3 3)尿素)尿素 H H2 2 NCON H NCON

33、H2 2中二个中二个NHNH2 2基分别来自基分别来自GluGlu、Asp Asp 或其它或其它AA AA 所以合成所以合成1 1分子尿素可清除分子尿素可清除2 2 NH NH3 3+CO+CO2 2(4 4)反应中共消耗)反应中共消耗3 3分子分子ATPATP的四个高能磷酸键的四个高能磷酸键 第第(1)(1)步步:2 ATP2 ATP,第,第(3)(3)步步:1 ATP1 ATP(生成(生成1 AMP+PPi1 AMP+PPi)按消耗按消耗 4 ATP 4 ATP计算计算:合成尿素分子中每个合成尿素分子中每个N HN H2 2:平均消耗平均消耗 2 ATP.2 ATP.例例:Glu Glu

34、氧化分解为氧化分解为COCO2 2、H H2 2O O和尿素时,净产生的和尿素时,净产生的ATPATP数?数?NH NH3 3 尿素尿素 -KG TCA NADH -KG TCA NADH 空空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之一、氨基氮的排泄二、二、AA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 P314 P314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二:之二:AA 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20种氨基酸的氧化分解途径各异,但它们最后都集中形成种氨基酸的氧化分解途径各

35、异,但它们最后都集中形成5种产物进入种产物进入TCA而彻底氧化为而彻底氧化为CO2和和H2O。(。(P315图图30-13)二、二、AA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二:之二:AA 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一)形成(一)形成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的途径的途径(二)形成(二)形成-酮戊二酸酮戊二酸途径途径(三)形成(三)形成琥珀酰琥珀酰CoACoA途径途径(四四)形成形成延胡索酸延胡索酸途径:(途径:(PhePhe、TyrTyr)(P318(P318 图图30-1730-17、30-18)

36、30-18)(五)形成(五)形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途径:途径:(Asn(Asn、Asp)(P329 Asp)(P329 图图30-31)30-31)Thr、Cys、Gly、Ser、AlaPhe、Tyr、Leu、Lys、TrpArgArg、His His、Pro Pro、Gln Gln、GluGluMetMet、IleIle、ValVal(一)形成乙酰辅酶(一)形成乙酰辅酶A A的途径的途径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二:之二:AA 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1 1、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2 2、乙酰乙酰辅酶、乙

37、酰乙酰辅酶A A 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包括包括5个氨基酸:个氨基酸:Thr、Cys、Gly、Ser、AlaSerSer、CysCys形成丙酮酸的过程形成丙酮酸的过程非氧化脱氨基作用非氧化脱氨基作用3、脱水脱氨基作用、脱水脱氨基作用4、脱硫氢基脱氨基作用、脱硫氢基脱氨基作用分子重排分子重排分子重排分子重排(一)形成乙酰辅酶(一)形成乙酰辅酶A A的途径的途径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二:之二:AA 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2 2、乙酰乙酰辅酶、乙酰乙酰辅酶A A 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包括包括5个氨基酸:个氨基酸:Phe

38、、Tyr(见见P319P319图图30-18)30-18)、Leu(见见P320P320图图30-19)30-19)、Lys(见见P321P321图图30-20)30-20)、Trp(见见P322P322图图30-21)30-21)参见参见P318 P318 图图30-1730-17PhePheTyrTyrLeuLeuLysLysTrpTrp乙酰乙酸乙酰乙酸-酮己二酸酮己二酸乙酰乙酰辅酶乙酰乙酰辅酶A A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P318 P318 图图30-1730-17(一)形成乙酰辅酶(一)形成乙酰辅酶A A的途径的途径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

39、进一步代谢之二:之二:AA 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一)形成乙酰辅酶(一)形成乙酰辅酶A A的途径的途径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二:之二:AA 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乙酰乙酰辅酶乙酰乙酰辅酶A注:二个氧化酶注:二个氧化酶 先天缺乏即为分子病:高先天缺乏即为分子病:高TyrTyr血症、尿黑酸症血症、尿黑酸症 Phe Tyr Phe Tyr(为不可逆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二)形成(二)形成-酮戊二酸途径酮戊二酸途径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二:

40、之二:AA 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包括包括5个氨基酸:个氨基酸:ArgArg(见见P324P324图图30-24)30-24)、His His(见见P324P324图图30-25)30-25)、ProPro(见见P325P325图图30-26)30-26)、Gln Gln、GluGluP323 P323 图图30-2330-23(三)形成琥珀酰(三)形成琥珀酰CoACoA途径途径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二:之二:AA AA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包括包括3个氨基酸:个氨基酸:MetMet、IleIle、V

41、al Val(见见P327P327、328 328 图图30-2830-28、2929、30)30)P326 P326 图图30-2730-27三、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三、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第四节第四节 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氨基酸的氨基氮及碳骨架的进一步代谢之三: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之三: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1 1、生酮氨基酸、生酮氨基酸2.2.生酮兼生糖氨基酸生酮兼生糖氨基酸3 3、生糖氨基酸、生糖氨基酸PhePhe、TyrTyr、TrpTrpLeuLeu、LysLys1515种种第五节第五节 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P329P329)一、氨

42、基酸与一碳单位一、氨基酸与一碳单位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一)一碳单位定义及形式(一)一碳单位定义及形式(二)一碳单位载体与活化形式(二)一碳单位载体与活化形式(三)氨基酸与一碳单位(三)氨基酸与一碳单位(二)(二)TrpTrp与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活性物质(三)肌酸与磷酸肌酸(三)肌酸与磷酸肌酸(四)多胺化合物(四)多胺化合物(一)(一)TyrTyr与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活性物质(一)一碳单位定义及形式(一)一碳单位定义及形式第五节第五节 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之一:氨基酸与一碳单位之一:氨基酸与一碳单位 1 1、定义: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除、

43、定义: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除COCO2 2)2 2、形式:、形式:CH3、CH2、=CH、CHO、CH=NH、CH2OH(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甲酰基)(亚氨甲基)(羟甲基)(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甲酰基)(亚氨甲基)(羟甲基)(二)一碳单位载体与活化形式(二)一碳单位载体与活化形式第五节第五节 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之一:氨基酸与一碳单位之一:氨基酸与一碳单位1 1、载体:四氢叶酸(、载体:四氢叶酸(FHFH4 4)N N5 5、N N10 10 位为携带部位。位为携带部位。2 2、活化形式:、活化形式:(1 1)N5CH3FH4;(2)N5,N10CH

44、2FH4;(3)N10CHO.FH4;(4)N5CH=NHFH4;(5)N5,N10=CHFH4;(6 6)S S腺苷甲硫氨酸腺苷甲硫氨酸(SAM)P330 P330 图图30-3230-32(三)(三)氨基酸与一碳单位氨基酸与一碳单位第五节第五节 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之一:氨基酸与一碳单位之一:氨基酸与一碳单位(三三)氨基酸与一碳单位氨基酸与一碳单位:Ser转羟甲基酶转羟甲基酶(1)L-Ser+FH4Gly乙醛酸乙醛酸HCOOHN5,N10CH2FH4(2)FH4(3)Thr乙醛乙醛N5,N10=CHFH4+H2O(4)His NHis N亚氨甲酰谷氨酸亚氨甲酰谷

45、氨酸 谷氨酸谷氨酸 NH3 FH4N5CH=NHFH4(5)Trp Trp 甲醛甲醛 甲酸甲酸 N N1010 CHO.FH CHO.FH4 4 FH4(6)Met+ATPS腺苷甲硫氨酸腺苷甲硫氨酸 高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 CH3S腺苷腺苷FH4N N5 5CHCH3 3 FHFH4 4(一)(一)TyrTyr与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活性物质(合成过程见(合成过程见P333P333图)图)第五节第五节 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CO2羟化酶羟化酶SAMTyr Tyr 多巴多巴 多巴胺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肾

46、上腺素 I I2 2 多巴醌多巴醌 黑色素黑色素 甲状腺素甲状腺素 酪胺酪胺 延胡索酸延胡索酸 乙酰乙酸乙酰乙酸 (二)(二)TrpTrp与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活性物质第五节第五节 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 吲哚丙酮酸吲哚丙酮酸 吲哚乙酸(植物生长激素)吲哚乙酸(植物生长激素)Trp 5-Trp 5-羟色氨酸羟色氨酸 5-5-羟色胺羟色胺 (5-HT5-HT)5-5-羟吲哚乙酸羟吲哚乙酸 (5-HIAA)5-HIAA)O O2 2 甲醛甲醛 甲酸(甲酸(1C1C)一碳单位(一碳单位(N N1010-CHOFH-CHOFH

47、4 4)色胺色胺 H H2 2O O 犬尿犬尿AA Ala AA Ala 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 COA H H2 2O O 约约3%3%尼克酸尼克酸 NAD NAD+、NADPNADP+3-3-羟邻氨基苯甲酸羟邻氨基苯甲酸 95%95%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COA(4C4C)Trp Trp 羟化酶羟化酶脱羧酶脱羧酶(三)肌酸与磷酸肌酸(三)肌酸与磷酸肌酸(合成过程见(合成过程见P334P334图图30-3730-37)第五节第五节 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三)肌酸与磷酸肌酸:(三)肌酸与磷酸肌酸:Gly鸟氨酸

48、鸟氨酸 Arg Arg 胍基乙酸胍基乙酸脒基本转移酶脒基本转移酶 第五节第五节 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四)多胺化合物(四)多胺化合物第五节第五节 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由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化合物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之二: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一、概述一、概述二、脂肪族二、脂肪族AAAA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三、芳香族三、芳香族AAAA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五、五、2020种氨基酸合成简图种氨基酸合成简图

49、一、概述一、概述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一:概述之一:概述 不同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能力不同,能够合成氨基酸的种类也不不同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能力不同,能够合成氨基酸的种类也不相同,故对人及大多数动物有必需相同,故对人及大多数动物有必需AAAA和非必需和非必需AAAA之说。但高等植物之说。但高等植物(可利用氨或硝酸作为氮源)和某些微生物(例大肠杆菌)可合成(可利用氨或硝酸作为氮源)和某些微生物(例大肠杆菌)可合成自己所需的全部自己所需的全部AAAA。氨基酸合成的研究,大多以微生物为材料,不仅取材方便,且氨基酸合成的研究,大多以微生物为材料,不仅取材方便,且容易将遗传和生物化学技

50、术结合起来,应用遗传突变技术可获得在容易将遗传和生物化学技术结合起来,应用遗传突变技术可获得在合成合成AAAA方面具有各种特点的遗传突变株,基本阐明了构成蛋白质方面具有各种特点的遗传突变株,基本阐明了构成蛋白质2020种种AAAA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生物合成途径。例:例:一、概述一、概述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一:概述之一:概述 突变株微生物的同一种氨基酸正常合成路线在突变株微生物的同一种氨基酸正常合成路线在发生变异的步骤受阻,通过对积累中间产物发生变异的步骤受阻,通过对积累中间产物C C的测的测定,即可判断某种氨基酸(定,即可判断某种氨基酸(F F)的一个中间代谢环)的

51、一个中间代谢环节。(可删除)节。(可删除)不同的不同的AAAA合成途径各异,但许多合成途径各异,但许多AAAA的合成与的合成与机体的几个中心代谢环节有密切的关系。如:糖机体的几个中心代谢环节有密切的关系。如: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等,可以其中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等,可以其中5 5种以上的中间产物作为前体。种以上的中间产物作为前体。如:如:脂肪族脂肪族AA生物合成途径可归为生物合成途径可归为4种类型种类型 芳香族芳香族AA和组氨酸的生物合成简介和组氨酸的生物合成简介脂肪族脂肪族AA生物合成途径的生物合成途径的4种类型种类型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一:概

52、述之一:概述1、酮戊二酸衍生类型:酮戊二酸衍生类型:Glu、Gln、Pro、Arg、Lys(蕈类和眼虫蕈类和眼虫)2、草酰乙酸衍生类型:草酰乙酸衍生类型:Asp、Asn、Met、Thr、Ile、Lys(细菌和植物(细菌和植物))3、丙酮酸衍生类型:丙酮酸衍生类型:Ala、Val、Leu(还需乙酰(还需乙酰CoA参与)参与)4、3-磷酸甘油酸衍生类型:磷酸甘油酸衍生类型:Ser、Cys、Gly芳香族芳香族AA和组氨酸的生物合成简介和组氨酸的生物合成简介1 1、芳香族、芳香族AAAA:Phe Phe、TyrTyr、Trp Trp 赤藓糖赤藓糖-4-4-磷酸磷酸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烯醇式

53、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PEP)糖酵解糖酵解2、His合成:合成:(ATP)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5-磷酸核糖焦磷酸(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His二、脂肪族二、脂肪族AAAA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二:脂肪族之二:脂肪族AAAA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1、酮戊二酸衍生类型酮戊二酸衍生类型谷氨酸类型:(掌握:谷氨酸类型:(掌握:Glu、Gln的合成)的合成)2、草酰乙酸衍生类型、草酰乙酸衍生类型天冬氨酸类型:(掌握:天冬氨酸类型:(掌握:Asp、Asn的合成)的合成)3、丙酮酸衍生类型丙酮酸衍生类型4、3-磷酸甘油

54、酸衍生类型磷酸甘油酸衍生类型也称谷氨酸族也称谷氨酸族AA,包括,包括Glu、Gln、Pro、Arg、Lys也称也称天冬氨酸族,包括天冬氨酸族,包括Asp、Asn、Met、Thr、Lys、Ile也称丙酮酸族也称丙酮酸族AA,包括,包括Ala、Val、Leu也称丝氨酸族也称丝氨酸族AA,包括,包括Ser、Cys、GlyP343P3431、酮戊二酸衍生类型酮戊二酸衍生类型谷氨酸类型:(掌握:谷氨酸类型:(掌握:Glu、Gln的合成)的合成)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二:脂肪族之二:脂肪族AAAA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L-Glu脱氢酶脱氢酶(Km=1.1mmol/L):要求要求

55、NH3较高较高(1)NH3+-KGL-Glu+H2ONAD(P)HNAD(P)+Gln合成酶合成酶(Km=0.2mmol/L)可受复杂反馈抑制系统的调节可受复杂反馈抑制系统的调节(后述后述)(2)L-GluGlnATP+NH3ADP+Pi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3)-KG+Gln2L-GluNADPHNADP+在生理条件下在生理条件下NH3低低,故机体故机体以以(2)(3)合成途径为主合成途径为主.也称谷氨酸族也称谷氨酸族AA,包括,包括Glu、Gln、Pro(p345)、Arg(p346)、Lys(p347)2、草酰乙酸衍生类型、草酰乙酸衍生类型天冬氨酸类型:(掌握:天冬氨酸类型:(掌握:

56、Asp、Asn的合成)的合成)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二:脂肪族之二:脂肪族AAAA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Asp草酰乙酸草酰乙酸-KGGlu(GOT)Glu+AMP+PPi(1)ATP+GlnAsp(2)AsnAsn合成酶合成酶(3)Met、Thr、Lys的合成的合成(4)Ile的合成的合成也称也称天冬氨酸族,包括天冬氨酸族,包括Asp、Asn、Met、Thr、Lys、IleATP+NH4+(细菌细菌)(3)Met、Thr、Lys的合成的合成(P349-351,图,图31-9、-10、-11、-12)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二:脂肪族之二:脂肪

57、族AAAA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4)Ile的合成(的合成(P352P352,图,图31-1331-13)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二:脂肪族之二:脂肪族AAAA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IleIle的的6 6个个C C原子有四原子有四个来自个来自AspAsp,2 2个来个来自丙酮酸自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3、丙酮酸衍生类型、丙酮酸衍生类型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二:脂肪族之二:脂肪族AAAA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也称丙酮酸族也称丙酮酸族AA,包括,包括Ala、Val、Leu(1 1)Val Val 的合成:的合成:(2 2)Leu Leu 的合成:

58、的合成:P352P352,图,图31-1331-13P353P353,图,图31-1531-15(3)Ala的合成:的合成:4、3-磷酸甘油酸衍生类型磷酸甘油酸衍生类型(P354,图,图31-16、17)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二:脂肪族之二:脂肪族AAAA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途径也称丝氨酸族也称丝氨酸族AA,包括,包括Ser、Cys、Gly三、芳香族三、芳香族AAAA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三:芳香族之三:芳香族AAAA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1 1、分枝酸的形成、分枝酸的形成2

59、2、PhePhe、TyrTyr、TrpTrp的合成的合成3 3、His His 的合成的合成1 1、分枝酸的形成、分枝酸的形成(p356)(p356)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三:芳香族之三:芳香族AAAA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2 2、PhePhe、TyrTyr、TrpTrp的合成的合成(p357)(p357)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三:芳香族之三:芳香族AAAA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三:芳香族之三:芳香族AAAA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60、TrpTrp(11C11C)3 3、His His 的合成的合成(p360)(p360)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三:芳香族之三:芳香族AAAA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一)酶活性调节(一)酶活性调节1 1、终产物的负反馈作用、终产物的负反馈作用2 2、酶的多重性抑制、酶的多重性抑制3 3、连续反馈控制、连续反馈控制4 4、复杂反馈抑制系统、复杂反馈抑制系统(二)酶生成量的调控(二)酶生成量的调控1 1、终产物的负反馈作用、

61、终产物的负反馈作用 (一)酶活性调节之一(一)酶活性调节之一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E E1 1 E E2 2 E E3 3 E E4 4(-)(-)E E5 5F G HF G H(-)2 2、酶的多重性抑制、酶的多重性抑制 (一)酶活性调节之二(一)酶活性调节之二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ABCDE例:三种芳香族例:三种芳香族AA合成调节(合成调节(P362图图31-24)FGHE

62、1(-)(-)E1+(-)(-)ABCDE例:例:P362图图31-253 3、连续反馈控制、连续反馈控制 (一)酶活性调节之三(一)酶活性调节之三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FGH(-)(-)(-)4 4、复杂反馈抑制系统、复杂反馈抑制系统 (一)酶活性调节之四(一)酶活性调节之四第六节第六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P362图图31-26(8种含氮物对谷氨酰胺合酶的调控)种含氮物对谷氨酰胺合酶的调控)(+)(+)(二)酶生成量的调控(二)酶生成量的调控p363-363第六节第六

63、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之四:氨基酸合成的调控主要通过有关酶编码基因活性的改变主要通过有关酶编码基因活性的改变有关酶编码基因活性有关酶编码基因活性 合成产物合成产物(图图31-25 31-25 标标A A、B B、C C酶酶)阻遏酶阻遏酶(-)合成产物合成产物(-)AsnGly葡萄糖葡萄糖G-6-P磷酸戊糖通路磷酸戊糖通路3-p-甘油酸甘油酸SerCysPEP5-P-核糖核糖PRPPHis 4-P-赤藓糖赤藓糖莽草酸莽草酸分枝酸分枝酸预苯酸预苯酸TrpPheTyr丙酮酸丙酮酸Ala-酮异戊酸酮异戊酸ValLeu草酰乙酸草酰乙酸AspL-天冬氨酰天冬氨酰-半醛半

64、醛LysL-高丝氨酸高丝氨酸-酮戊二酸酮戊二酸GluGlnProArgMetThrIle丙酮酸丙酮酸2020种种氨氨基基酸酸合合成成简简图图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丙酮酸丙酮酸4-P-赤藓糖赤藓糖分枝酸分枝酸第七节第七节 生物固氮作用生物固氮作用一、氮循环及氨化作用:一、氮循环及氨化作用:微生物固定微生物固定土壤土壤(一)氮循环:(一)氮循环:自然界自然界氮氮氨氨植物利用植物利用微生物分解微生物分解含氮化合物(尸体、排泄物)含氮化合物(尸体、排泄物)空气空气(二)氨化作用:(二)氨化作用:有机营养微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氨化能力有机营养微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氨化能力蛋白质、氨基酸、尿素及其它有机含氮物由微

65、生物分解为氨的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尿素及其它有机含氮物由微生物分解为氨的过程。二、生物固氮作用二、生物固氮作用(一)概念:指某些微生物和藻类通过其体内固氮酶系,将分子氮(一)概念:指某些微生物和藻类通过其体内固氮酶系,将分子氮转变为氨的作用转变为氨的作用(N N2 2 NH NH3 3)大多植物不能利用大多植物不能利用N N2 2,只能吸收和利用氨和硝酸盐(,只能吸收和利用氨和硝酸盐(NONO3 3、NONO2 2 NH NH3 3)生物固氮对维持自然界氮循环及植物生长所需的氮来源起重要作用。生物固氮对维持自然界氮循环及植物生长所需的氮来源起重要作用。(二)固氮生物类型:(二)固氮生物类型:

66、1 1、自养固氮生物:指能独立依靠自身提供能量和碳源进行固氮的生物。、自养固氮生物:指能独立依靠自身提供能量和碳源进行固氮的生物。自养固氮生物包括好气和厌氧细菌、光能自养细菌、烃氧化细菌、自养固氮生物包括好气和厌氧细菌、光能自养细菌、烃氧化细菌、蓝藻蓝藻等,等,蓝藻是光自养固氮生物蓝藻是光自养固氮生物: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 。2、共生固氮生物:独立生活时没有固氮能力,但可从、共生固氮生物:独立生活时没有固氮能力,但可从宿主植物宿主植物摄摄取碳源和取碳源和能源,借以进行固氮作用。(多为豆科植物根部)能源,借以进行固氮作用。(多为豆科植物根部)微生物固氮量:微生物固氮量:2*1011公斤公斤/年年(三)生物固氮反应:(三)生物固氮反应: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 1、酶:固氮酶系(复合固氮酶)、酶:固氮酶系(复合固氮酶)2 2、辅助因子:、辅助因子:ATPATP、NADPH+HNADPH+H+FdFdoxox 还原型铁氧还蛋白还原型铁氧还蛋白(Fd(Fdredred)3 3、最适、最适pH:6pH:68 8 4 4、总反应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