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821426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2.6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会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管理会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管理会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PPT课件.ppt(1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3/6 管理会计 21 世纪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主干课程教材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出 版 社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铣床类型 每个齿轮加工费 (变动成本) 一次调整准备成本 (固定成本) 普通铣床 数控铣床 1.80元 1.00元 20元 100元 表 6-6 若齿轮需要量超过 100个时,采用数控铣床进行加工的 方案较优 ;若齿轮需要量少于 100个时,采用普通铣床进行 加工的方案较优。 三、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企业利用剩余生产能力,除开发新产品外,还可考虑 是否接受客户的追加订货。这方面的决策分析可采用贡献 毛益分析法和差量分析法,原则上只

2、要对方客户的开价略 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并能补偿专属固定成本,即可接受。 【 例 5】 中原公司原来专门制造甲产品,年设计生产能 力为 10000件 ,销售单价为 68元 /件 ,其实际平均单位成本的 资料如下 : 直接材料 20元 直接人工 16元 制造费用 其中:固定费用 12元 变动费用 8元 单位产品成本 56元 若中原公司目前每年有 35%的剩余生产能力未被利用。 现有某客户要求该公司为他们制造甲产品 3000件,并在产 品款式上有些特殊要求,需另购一台专用设备,预计全年 需支付专属成本 4000元,但客户只愿出价 46元 /件。 要求作出该公司是否接受该项订货的决策分析。 要求采用贡

3、献毛益分析法进行决策。 (本题类似 例 6-10的( 2),但决策方法不同) 摘 要 数量或金额 订货数量(件) 3000 销售单价(元 /件) 单位变动成本(元 /件) 46 20 16 8 44 单位贡献毛益(元 /件) 2 贡献毛益总额(元) 减:专属固定成本(元) 2 3000 6000 4000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元) 2000 表 6-6 贡献毛益分析表 计算表明, 接受追加订货有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2000元, 故该方案可行。 四、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 在某些企业中,经常会面临着出售半成品或完工产品 的决策分析问题。对这类决策问题,均可采用差量分析法。 但应注意的是 :半成品或联产

4、品进一步加工前所发生 的成本,不论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在决策分析中均 属于无关成本,不必加以考虑。 问题的关键在于 :分析研究半成品或联产品在加工后 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在进一步加工过程中所追加的成本。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进一步加工的方案较优 ;反之,则 出售半成品或不加工的联产品的方案较优。 【 例 6】 新兴公司每年生产半成品甲 10000件,销售单 价 46元 /件,单位变动成本 20元 /件,固定成本总额 150000 元。如把半成品甲进一步加工为完工产品乙,则销售单价 可提高到 80元 /件 ,但需追加单位变动成本 23元 /件 ,专属固 定成本 80000元。 要求作出该公司

5、是否需要进一步加 工产品的决策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采用差量分析法计算如下 : 产品乙与半成品甲的差量收入 =80 10000-46 10000 =340000(元) 产品乙与半成品甲的差量成本 =( 23 10000+80000) -0 =310000(元) 产品乙与半成品甲的差量损益 =340000-310000 =30000(元) 计算表明, 把半成品甲进一步加工为完工产品乙再出售方 案较优 ,因为它比直接出售半成品甲的方案可多获利润 30000元 . 【 例 7】 燕山石化公司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可同时生产出甲、 乙、丙、丁四种联产品,其中甲、乙两种联产品可在分离后立 即出售,也可继续加工

6、后再出售。其有关产量、销售单价及成 本资料如表 6-7所示。 联产品名称 甲产品 乙产品 产量(千克) 10000 4000 销售单价 (元 /千克) 分离后 2 6 加工后 5 10 加工前的联合成本(元) 14000 20000 加工过程 追加的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元 /件) 2 5 专属固定成本(元) 5000 1000 表 6-7 项目 加工( 1) 不加工( 2) 差量( 1) -( 2) 差量收入 5 10000 50000 2 10000 20000 30000 差量成本 5000 2 10000 25000 0 25000 差量损益 30000-25000 5000 表 6-9

7、 要求作出该公司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甲、乙两种联产品的决策 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 ,分别对甲、乙两种联产品编制差量分析表如表 6-8、表 6-9所示。 联产品甲以分离后继续加工再出售的方案为优,可获利 5000元 ;而联产品乙则以分离后立即出售的方案为优,若 继续加工再出售反而要损失 5000元。 五、亏损产品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 (一)亏损产品停产的决策分析 工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某些产品不 能适销对路或质量较次、款式陈旧等原因,造成市场滞销, 仓库积压,发生亏损,这就引起了亏损产品是否要停产的 决策分析问题。这方面的决策分析,一般不涉及原有生产 能力的变动,固定成本总额属于无关

8、成本,故可采用贡献 毛益分析法。只要亏损产品能提供贡献毛益总额,就不应 该停产。 项目 加工( 1) 不加工( 2) 差量( 1) -( 2) 差量收入 10 4000 40000 6 4000 24000 16000 差量成本 1000 5 4000 21000 0 21000 差量损益 16000-21000 - 5000 表 6-9 【 例 8】 惠新公司本年产销 A、 B、 C三种产品。有关资 料如表 6-10所示。 项 目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销售量(件) 销售单价(元 /件) 单位变动成本(元 /件) 1000 20 9 500 60 46 400 25 15 固定成本总额(元

9、) 18000(按各产品销售比重分配) 表 6-11 要求作出该公司 B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采用贡献毛益分析法,编制贡献毛益及净 利润计算表如表 6-11所示。 产品名称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合计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20000 9000 30000 23000 10000 6000 60000 38000 贡献毛益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 11000 6000 7000 9000 4000 3000 22000 18000 净利润(或净亏损) 5000 ( 2000) 1000 4000 表 6-11 贡献毛益与净利润计算表 单位:元 产品名称 A产品 C产品 合计

10、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20000 9000 10000 6000 3000 15000 贡献毛益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 11000 12000 4000 6000 15000 18000 净利润(或净亏损) ( 1000) ( 2000) ( 3000) 表 6-12 产品停产后的贡献毛益与净利润计算表 单位:元 计算表明, B产品能提供 7000元的贡献毛益总额,故 B产 品不应该停产。若将 B产品停产 ,则全公司的贡献毛益总额减 少了 7000元 ,而 B产品所分配的固定成本总额则要转加给 A、 C 两种产品去承担 ,其结果反而造成整个公司全面亏损 3000元。 B产品停产后的贡献毛益

11、与净利润计算表如表 6-12所示。 (二)亏损产品转产的决策分析 亏损产品是否转产的决策分析,也采用贡献毛益分析 法。 只要转产产品是利用亏损产品停产后腾出来的生产 能力 ,而不占用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 ; 同时转产产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大于亏损产品 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那么这项转产方案就是可行的 ; 反之,就是不可行的。 【 例 9】 依据 【 例 8】 的资料,若将 B产品停产后腾出 来的生产能力转产 D产品,每年可产销 700件,销售单价 40 元 /件,单位变动成本 25元 /件。 要求作出该公司 B产品是否转产的决策分析。 有关计算如下 : D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 =( 40-25)

12、 700=10500(元) 计算表明, D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 10500元比 B产品的 贡献毛益总额 7000元多 3500元,故转产 D产品的方案是可 行的。 同样道理, 有些企业在亏损产品停产后,不是搞转产, 而是将停产所腾出来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出租给别的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出租净收入(即租金总收入减去合同 上规定应由出租单位承担的维修费后的净额)大于亏损产 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那么出租方案就是可行的 ;否 则,就是不可行的。 六、零、部、配件取得方式的决策分析 (一)在零、部、配件全年需要量确定的情况下 这类决策分析一般可采用差量分析法。 在零、部、配件全年的需要量确定的情况下

13、,一般有 自制或外购两种方式,但由于自制或外购的预期收入总是 相同的,故应用差量分析法时,只计算差量成本,并从中 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作为较优方案。 在决策分析过程中还应注意 :不论是自制还是外购 ,共 同性的固定成本总要发生,并不因方案而异。因此,在一 般情况下 ,特别是生产能力充足的情况下,自制方案根本 不需要考虑固定成本,除非自制时需要增加专用设备,则 其新增的专属固定成本属于相关成本。 另外, 在分析时还应注意是否有机会成本存在,如果 有的话,也应考虑进去。至于外购方案的预期相关成本, 一般应包括买价以及订货、运输、装卸等费用在内。 【 例 10】 凤凰洗衣机厂每年需要甲零件 3600个

14、。若向 市场购买,每个进货价格包括运杂费为 28元 /个 ;若该厂金 工车间目前有剩余生产能力可制造这种零件,经会计部门 会同生产技术部门进行估算,预计每个零件的成本资料如 下 :直接材料 14元,直接人工 6元,变动制造费用 4元,固 定制造费用 6元。金工车间如不制造该零件,生产设备也 没有其他用途。 要求作出该厂甲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由于该厂金工车间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利用,原有的 固定成本不会因自制而增加,也不会因外购而减少。故甲 零件的自制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属于无关成本,不应包 括在内。据此 ,可进行差量分析如下 : 自制方案的预期成本 =( 14+6+4) 3600=8

15、6400(元) 外购方案的预期成本 =28 3600=100800(元) 自制与外购的差量成本 =100800-86400=14400(元) 计算表明, 甲零件应采用自制方案,可比外购方案节 约成本 14400元。 【 例 11】 依据 【 例 10】 的资料,假定凤凰洗衣机厂 金工车间的生产设备如不自制甲零件,可出租给外厂使用, 每月可收取租金 1300元。 要求作出该厂甲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若该厂决定自制,则舍弃外购方案可获得的潜在利益 (全年租金收入),应作为被选中的自制方案的机会成本 来衡量自制方案是否真正可行。据此,进行差量分析如下 : 自制方案的预期成本 =( 14+6

16、+4) 3600+1300 12 =102000(元) 外购方案的预期成本 =28 3600=100800(元) 自制与外购的差量成本 =102000-100800=1200(元) 计算表明, 自制方案若考虑机会成本,则外购方案要 比自制方案节约成本 1200元,故采用外购方案为宜。 【 例 12】 依据 【 例 10】 的资料,若凤凰洗衣机厂金 工车间自制甲零件时,每年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14000元, 则甲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有利 ? 由于专属固定成本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故在自制方 案中应作为预期成本的一部分。据此,可进行差量分析如 下 : 自制方案的预期成本 =14000+( 14+6+4

17、) 3600 =100400(元) 外购方案的预期成本 =28 3600=100800(元) 自制与外购的差量成本 =100800-100400=400(元) 计算表明, 自制方案考虑专属固定成本后,其预期成 本仍比外购方案低 400元,故采用自制方案较优。 (二)在零、部、配件全年需要量不确定的情况下 这类决策分析,可以应用成本平衡点法。 【 例 13】 振华汽车制造厂过去制造卡车所需的活塞 ,一 直依靠外购 ,购入单价为 500元。现该厂金工车间有不能移 做他用的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自制活塞。经过技术部门与会 计部门共同估算,自制每个活塞的单位成本为 550元,其 中 :直接材料 180元,直

18、接人工 120元,变动制造费用 120元 , 固定制造费用 130元。另外,如自制活塞,每年还需增加 专属固定成本 16000元。 要求作出该厂所需的活塞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采用成本平衡点法,其关键是确定成 本平衡点 x。 1.列出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 : 外购方案的预期成本 y1=500 x 自制方案的预期成本 y2=16000+( 180+120+120) x =16000+420 x 2.确定成本平衡点 x: 令 y1 =y 2,即 500 x=16000+420 x 则 x=200 3.结论 : 若活塞需要量为 200个单位,则两方案的 预期成本相同,均属可行方

19、案 ;若活塞需要量 大于 200个单位,则自制方案较优 ;若活塞需 要量小于 200个单位,则外购方案较优。 定价决策分析的意义 定价决策分析是指 在不违背国家物价政策的前提 下,通过对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一定 的方法制定出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产品价 格的决策分析过程。 为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制定合理的价格,是 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一项重要决策。定价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着销售量,而销售量的多少又决定着生产量 的高低,并影响产品成本的水平和盈利的多少。因此, 企业管理部门必须作出合理的定价决策,以保证企业 的长远利益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实现。总之,定价决策 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着

20、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产品定价是一个极其复杂又十分敏感的问题,涉及 许多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些因素包括: 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成本费用、销 售数量、资金周转等 ;在市场需求竞争方面的需求价格弹 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同类产品竞争状况、 产品生命周期等 . (一)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 1.成本费用对定价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企业定价首先必须使成本费用得到补偿,这就要求价 格不能低于平均成本费用。因此,企业取得盈利的初始点 只能在价格补偿平均变动成本费用之后的累积余额等于全 部固定成本费用之时。 2.销售数量 就单个商品而言,如果成本费用不变,则价格越高, 盈利越大。

21、企业盈利是单位商品实现的盈利与销售数量两 者的乘积 ,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盈利状况最终 取决于价格与销售数量之间的不同组合。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 , 销售数量与价格之间达到最佳组合,可以实现最高盈利。 3.资金周转 合理定价与加速资金周转是增加年利润的两个密切相 关的方面。 合理定价的积极意义既表现为现时静态利益的获取, 又体现在迅速实现商品价值,加速资金周转,从而不断创 造新价值 . 在其他销售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价带来的眼前利益 与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的长远利益往往不相一致,维持高价 会带来高盈利水平,但却因此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 ;降价 促销是加速资金周转

22、的有效手段,但由此又会丧失一部分 盈利。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通过机会成本来确定定价方案。 机会成本低意味着放弃的收入低于获取的收入。 当企业面临高价取厚利还是低价促周转的两种选择时, 比较机会成本来定价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 (二)在市场需求竞争方面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价格弹性是指 因价格变动而引起 的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 感程度。 用 E表示即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之比。 需求价格弹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E=1。 对于这类商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会引起需求 量等比例的减少或增加,因此价格变化对销售收入没有影 响。 E1。

23、反映需求量的相应变化大于价格自身变化。 E1。 反映需求量的相应变化小于价格自身变化。 2.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是指 因收入变动而引起 的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反映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 敏感程度 ,即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的比值。 定价时考虑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 企业应选择不同水平的价格,力图使价格变 化与收入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相适应,达到销售数量随收 入增加而扩大的目的 ; 另一方面, 企业利用价格对实际收入的反向影响,适 时调整价格,刺激高收入弹性商品的需求,实现更多的盈 利。 3.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简称交叉弹性是指 因一种商

24、品的价格变 动而引起的其他相关商品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 许多商品彼此在使用价值上相互关联。 互替商品 是消费中使用价值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 互补商品 是消费中使用价值必须相互补充的商品。 不同商品的交叉弹性各异,企业定价时不仅要考虑价 格对其产品自身需求量的影响,也要考虑市场上相关商品 的价格对其产品需求量的影响。 4.产品生命周期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不同, 企业各基本策略的组合也不一样。因此,对处于不同阶段的 产品,企业要依据其阶段特征,在定价时作出相应的决策。 企业的定价程序可分为六个主要步骤 : ( 1)根据企业发展方向、经济实力及所处的市场环境, 制定符合某一

25、发展阶段特征的定价目标。 ( 2)根据企业产销能力,计算成本费用水平和产量界限。 ( 3)收集市场信息,考察各种产品的需求弹性、竞争产 品的市场份额和价格水平等定价相关因素。 ( 4)估算不同价格水平所对应的销售量,预测实际可销 售量,确定盈亏分界点。 ( 5)根据本企业产品特征及其他营销策略的要求,运用 恰当可行的定价方法及定价技巧。 ( 6)确定产品最终价格,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第四节 定价决策分析 一、定价决策分析方法 (一 )利润最大化定价法 例 6 17某企业生产的 A产品准备投放市场, A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20元,该企业现时年最大生产 能力为 6000件,年固定成本 6000

26、0元,如果要把年 最大生产能力扩大到 10000件,每年将新增加固定 成本 20000元。预测的 A产品在各种价格下的销售 量资料如表 6 23。为获取最大利润, A产品的销 售价格应定为多少元? 第四节 定价决策分析 表 6-23 A产品销售量预测表 销售价格 (元 ) 60 55 50 45 40 35 年销售量 (件 ) 4000 4500 5500 7000 8000 8500 表 6-24 A产品利润计算表 单位 :元 价格 60 55 50 45 40 35 销售量 4000 4800 5800 7000 8000 8500 销售收入 240000 264000 290000 31

27、5000 320000 297500 变动成本 80000 96000 116000 140000 160000 170000 固定成本 60000 60000 60000 80000 80000 80000 总成本 140000 156000 176000 220000 240000 250000 利润 100000 108000 114000 95000 80000 47500 第四节 定价决策分析 (二 )全部成本加成定价法 销售价格的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价格 =单位产品全部成本单位目标利润额 或 =单位产品全部成本 (1+成本加成率 ) 例 6 18某企业拟采用全部成本加成法制 定 B

28、产品的销售价格, B产品单位成本的有关资料 如表 6 25。要求计算 B产品的销售价格。 第四节 定价决策分析 表 6-25 B产品单位成本数据表 单位 :元 直接材料费 直接人工费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合计 项目 金额 40 30 10 15 12 13 120 B产品销售价格 =120 (1+25%)=150(元 ) 第四节 定价决策分析 (三 )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计算公式是: 销售价格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或 例 6-19某企业生产的 C产品在市场上严重饱 和 ,C产品原来的市场售价为 1700

29、元 ,其他企业纷纷 降价 30%左右 ,该企业希望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 ,每 件 C产品的价格能有 100元的贡献毛益就可以降价 销售。 C产品的单位成本数据如表 6-26。要求采用 变动成本加成法计算 C产品的销售价格。 贡献毛益率 单位变动成本 1 第四节 定价决策分析 表 6-26 C产品单位成本表 单位 :元 直接材料费 直接人工费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合计 项目 金额 600 200 120 340 90 130 1480 C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600+200+120+90=1010(元 ) C产品的销售价格 =1010+1

30、00=1110(元 ) 第四节 定价决策分析 二、调价决策分析的方法 例 6 20某企业生产一种 D产品 ,现在市场售 价 250元 ,可销售 500件 ,D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130元 , 每年固定成本 40000元 ,该企业现时年最大生产能力 600件。 D产品的价格每变动 1%可使销售量变动 4%, 当产量超过企业最大生产能力时 ,扩大产量在 200件 以内将增加固定成本 20%。要求采用利润平衡点法 评价以下各不相关条件下的调价方案的可行性。 (1) 单价降低 5%(2)单价降低 10%(3)单价提高 8% 单位变动成本拟调单价 调价前可获利润固定成本利润平衡点销售量 第四节 定价决策

31、分析 (1)单价降低 5%,可使销售量提高 20%(5 4%),则 : 预计销售量 =500 (1+20%)=600(件 ) 调价前利润 =(250-130) 500-40000=20000(元 ) 拟调单价 =250 (1-5%)=237.5(元 ) 因为预计销售量 600件大于利润平衡点销售量 (558 件 ),又不超过企业最大生产能力 (600件 ),所以该调价 方案可行。 )(5581305.237 2000040000 件利润平衡点销售量 第四节 定价决策分析 (2)单价降低 10%,可使销售量提高 40%(10 4%),则 : 预计销售量 =500 (1+40%)=700(件 )

32、预计销售量超过企业最大生产能力,如果要扩大 生产,则固定成本为 : 固定成本 =40000 (1+20%)=48000(元 ) 拟调单价 =250 (1-10%)=225(元 ) 计算利润平衡点销售量 : 因为预计销售量 700件小于利润平衡点销售量 (716 件 ),所以该调价方案不可行。 )(716130225 2000048000 件利润平衡点销售量 第四节 定价决策分析 (3)单价提高 8%,将使销售量降低 32%(8 4%),则 : 预计销售量 =500 (1-32%)=340(件 ) 拟调单价 =250 (1+8%)=270(元 ) 计算利润平衡点销售量 : 因为预计销售量只有 3

33、40件,小于利润平衡点销售 量 (429件 ),所以该调价方案不可行。 )(429130270 2000040000 件利润平衡点销售量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一、存货管理的目的与要求 (一 )存货及其储存原因 1、存货的内容与计价 2、存货储存的原因 (1)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 (2)出自价格的考虑 (二 )存货管理的要求 1、财务部门 2、采购部门 3、生产部门 4、销售部门 (三 )存货管理的目的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二、储备存货的相关成本 (一 )取得成本 1、订货成本 2、购置成本 (二 )储存成本 (三 )缺货成本 KQDF 1订货成本 购置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订货固定成本 购置

34、成本订货成本取得成本 DUKQDFTC a 1 储存变动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成本 22 QKcFT C c TC sQKcFDUkQDFTC sTC cTC aTC c 221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三、经济订货量的确定 (一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1、理论假定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需要设立的 假定条件 2、基本模型的确立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 (1)基本模型的确立 221 QKcFDUk Q DFTC KcKDQ /2* 订货成本 =储存成本 2 QKck Q D Kc DKQ 22 K D K cQTC 2)( *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例 6 21某企业每年耗用某种材 料 3600公斤,该材料单

35、位成本 10元, 单位存储成本为 2元,一次订货成本 25 元。则 : )(300 2 25360022 公斤 Kc DKQ )(6002253 6 0 022)( 元 CD K KQTC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2)相关指标的计算 每年最佳订货次数 存货总成本 最佳订货周期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 例 6 22依例 6 21资料,相关指标计算如下 : )(6 003 002 元 QKcTC Q 经济订货量 存货全年需要量订货次数 全年储存成本全年订货成本经济订货量的总成本 全年订货次数 计算期天数最佳订货周期 产品单价平均经济订货量经济订货占用资金 )(123003600 次 QDN (天)30

36、123 603 60 Nt )(150 01023002 元 UQG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二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扩展 1、订货提前期 R=Ld 6 23续前例,企业订货日至到货期的时间 为 10天,每日存货需要量 10公斤,那么: R=Ld=10 10=100公斤 2、保险储备 R交货时间 平均日需要 + L d+B 10 10+100 200(件 )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二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扩展 3、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经济订货量 (最优生产批量) ( p 每日送货量, d 每日耗用量) 经济订货量(最优生产批量)下的总成本 : dp p K KDQ c 2* )(2)(

37、p dpD K KQTC c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例 6 24某零件年需求量 3600件, 每日送货量 30件,每日耗用量 10件, 一次订货成本 25元,单位存储成本为 2 元。则 : )(36 7 1030 30 2 2536 002)(2 件 dp p Kc DKQ )(490 ) 30 10 1(22536002)1(2)( 元 p d D K KQTC C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例 6 24*某零件可以自制,也可外购。若外购 单价 4元,一次订货成本 10元(集中送货);若自制, 单位成本 3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 600元,每日生产量 50件,每日耗用量 10件,单位存储成本为零件

38、价值的 20%。该零件年需要量 3600件。要求进行自制还是外购 决策。 )(30 00 1050 50 %203 60 036 002)(2 件 dp p Kc DKQ )(12240144010800 ) 50 10 1(%2036003600233600 )1(2)( 元 p d D K KDUQTC C ( 1)自制最优生产批量及总成本: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300 %204 103 6 0 022 件 Kc DKQ )(1464024014400 %204103600243600 2)( 元 CD K KDUQTC ( 2)外购经济批量及总成本: 外购总成本大于自制总成本,应自

39、制。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练习 某零件可以自制,也可外购。 若外购单价 60元,一次订货成本 50元(集 中送货);若自制,单位成本 50元,每次 生产准备成本 300元,每日生产量 48件,每 日耗用量 18件,单位存储成本为 0.5元。该 零件年需要量 6480件。要求进行自制还是 外购决策。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35 72 1848 48 5.0 30 064 802)(2 件 dp p Kc DKQ )(3251021102324000 ) 48 18 1(5.030064802506480 )1(2)( 元 p d D K KDUQTC C ( 1)自制最优生产批量及总成本:

40、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1 1 3 8 5.0 506 4 8 022 件 Kc DKQ )(3 8 9 3 6 95693 8 8 8 0 0 5.0506 4 8 02606 4 8 0 2)( 元 CD K KDUQTC ( 2)外购经济批量及总成本: 外购总成本大于自制总成本,应自制。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例 6 25(不确定情况下的保险储备) 假定 D=3600件 ,Kc=2元, Kn=4元 ,交货时间 L=10天 ;已经 计算出经济订货量 Q=300件 ,每年订货次数 N=12次。 交货期的存货需要量及其概率分布如表 6 28所示。 (1)不设置保险储备量 (2)保险储备量为

41、 10件 (3)保险储备量为 20件 (4)保险储备量为 30件 (见 P118) 需要量 (10 d) 概率 (P1) 表 6-28 70 0.01 80 0.04 90 0.20 100 0.50 110 0.20 120 0.04 130 0.01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四、存货控制与评价 (一 )存货控制 1、永续存货控制 (1)再订货点 R R保险库存 +每日需用量 订货提前期 (2)订货批量 Q固定 (3)订货提前期 L固定 (4)订货时间间隔 t变化;每日需用量大时,订货间隔缩短;每日需用量小,订货间隔延长 (5)保险库存较小,只满足订货提前期内的超 B=(每日最大需求 -每日平

42、均需求 ) 订货提前期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2、双堆存货控制 (1)再订货点与订货批量相同,即每堆数量 : R Q Q (2)订货提前期超过订货至到货的天数: 订货提前期 Q d L (3)平均存货: 最高存货 2 Q 最低存货 Q-L d 平均存货 (2Q Q-L d)/2 1.5Q (L d) /2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3、定期存货控制 (1)有一个固定的检查间隔期 t,事先确定每年 检查存货量的次数 n。在此时间内检查存货的间隔 期为 : t 360/n (2)保险库存量比往大 ,需要克服检查期与订 货提前期的需要量波动。保险库存量的计算 : B=(每日最大需求 -每日平均需求 )

43、(检查期十订货提前期 ) (3)需事先确定最高库存量 E,公式为 : E B+DT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4)订货的批量是变动的 : Q E-检查时存量 (5)再订货点变动 (6)订货提前期可能是固定的 ,也可能是变动的 4、选择补充存货控制 5、计划需用量存货控制 6、 ABC分析(要点见下表)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存货 类别 价值量占 库存资金 总额 % 数量(品 种)占全 部存货数 % 控制重点 A类 70 80 5 10 永续法;减少订购批 量和安全存量,增加 订货次数 B类 15 20 20 30 介于 A类与 C类控制方法之间 C类 5 10 50 70 适当宽松;采用定量 订货控制,集中订购, 减少订购次数 第五节 存货决策分析 (二 )存货评价 1、存货周转率 2、存货周转天数 平均存货 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 3 6 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