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2808527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资源描述: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10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食品感官的属性味觉与食品的味觉检查嗅觉与食品的嗅觉检查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感觉分析实验心理学标度1.1食品感官的属性食品感官的属性n1.1.1感觉的属性感觉的属性n任何食品都有一定的特征。如形态、色泽、任何食品都有一定的特征。如形态、色泽、气味、口味、组织结构、质地、口感等。每气味、口味、组织结构、质地、口感等。每一种特征,通过刺激人的某一感觉器官,引一种特征,通过刺激人的某一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了感觉。一种特征即产生一中枢,从而产生了感觉。一种特征即产生一种或几种感觉,而感觉的综合就形

2、成了人对种或几种感觉,而感觉的综合就形成了人对这一食品的认识及评价。这一食品的认识及评价。感觉是由感官产生的,具有以下属性:n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n人的感觉反应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人的感觉反应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n感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感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n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因素的影响。1.1.2感官的特征感官的特征n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n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n只有刺激量打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n某种刺激连

3、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n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n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1.1.3感觉阈值感觉阈值n1.1.3.1感觉产生的前提条件n各种感受器最突出的技能特点是他们各有自己最敏感的能量刺激形式,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即感觉阈值)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个能量刺激形式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1.1.3.2感觉阈值的定义n感觉阈值: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n感觉的敏感性: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绝对感觉阈值 n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

4、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值。n把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下限,又称为刺激阈或觉察阈,低于下限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把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差别感觉阈值n当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强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人的主观感觉能否察觉到这种变化,就是差别敏感性的问题。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值。1.1.3.3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n韦伯定律:差别阈值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n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增加10倍,感觉强度增加1倍。S=

5、K lgRS感觉强度;R刺激强度;K常数。1.1.4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n1.1.4.1适应现象n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疲劳。n感觉适应的程度依所施加刺激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去除产生感觉疲劳的强烈刺激之后,感官的灵敏度会逐步恢复。n适应现象的特点是在整个刺激和感受过程中,刺激物质强度没有改变,但是由于连续或重复刺激,而使感受器的敏感性发生了暂时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降低,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提高。n“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1.1.4.2 对比现象对比现象n当两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存在于

6、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叫做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做对比效应。n在感觉这两个刺激的过程中,两个刺激量都未发生变化,而感觉上的变化只能归于这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存在时对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n在品尝每种食品前,都应彻底漱口;n品尝不同浓度的食品时应先淡后浓;n刺激强度应从弱到强。1.1.4.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n协同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他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的效应的叠加。n拮抗效应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又称相抵效应。1.1.4.4掩蔽现象n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

7、生改变的现象。n嗅觉 空气清新剂n举例n味觉 烹制鱼类时加入姜、料酒等1.1.4.5变调现象n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1.1.5食品感官属性的分类物理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化学感觉味觉嗅觉三叉神经感觉在香味感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2 味觉与食品味觉的检查味觉与食品味觉的检查n1.2.1味觉器官和味觉的生理特点n1.2.1.1味觉器官n味觉是可溶性的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进而对味感受体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唾液对味觉有很重要的影响。各种味道在舌上的最敏感部位各种味道在舌上的最敏感部位1.2.1.2味觉的产生n呈味物质形成生物电信号刺激味蕾细胞膜

8、离子通道G蛋白,产生酶效应第二信使产生动作电位引发神经冲动神经传导大脑识别意识n味刺激物质必须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能味刺激物质必须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能吸附于味觉细胞膜表面上,与味觉细胞吸附于味觉细胞膜表面上,与味觉细胞的生物膜反应,才能产生味感。的生物膜反应,才能产生味感。n酸n甜n鲜n苦n咸H+蔗糖、葡萄糖MSG、IMP、GMP奎宁、咖啡因NaCl1.2.1.3味觉的生理特点(1)味觉和嗅觉的关系密切(2)味觉适应:一种有味物质在口腔内维持一段时间后,引起感觉强度逐渐降低的现象是味觉适应。适应时间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刺激完全消失的时间间隔,它是刺激强度的函数,刺激强度低适应时间短,反之亦然。(3)

9、味觉的相互作用n味觉的对比现象n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呈味物质以适当的浓度调和在一起,其中一种呈味物质的味道更为突出的现象叫做味觉的对比现象。n味的消杀n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以适当的浓度混合后,使每种味觉都减弱的现象,叫做味的消杀。n味的转换n由于味器官接连受到2种不同味道的刺激而产生另一种味觉的现象叫做味的转换。n味的相乘作用n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以适当浓度混合后,使其中一种味觉大大增强的现象,叫做味的相乘作用。(4)影响味觉的因素n不同的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n温度n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在10-40,30时味觉最为敏感。也就是说,接近舌温对味的敏感性最大。低于或高于此温度,各

10、种味觉都稍有减弱。n呈味物质的水溶性n味觉的强度和出现味觉的时间与刺激物质的水溶性有关n介质的影响n介质的黏度、介质性质和呈味物质的浓度。黏度增加,味道辨别能力降低,主要是因为介质的黏度回影响可溶性呈味物质向味感受体的扩散。介质的性质会降低呈味物质的可溶性或抑制呈味物质有效成分的释放。呈味物质浓度在阈值浓度附近时,咸味在水溶液中比较容易感觉,当咸味物质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就变成在琼脂溶液中比在水溶液中更易感觉。n身体状况身体状况:人处在饥饿状态下回提高味觉敏感性,进食后敏感性明显下降,降低的程度与所饮用食物的热量值有关。n疾病影响n饥饿和睡眠影响n年龄和性别影响1.2.2食品的基本味道及其相

11、互食品的基本味道及其相互作用作用 n1.2.2.1 味的基本分类n四原味:甜、酸、咸、苦。n1.2.2.2 各种味之间的相互作用n补偿作用是指在某种呈味物质中加入另一种物质后,阻碍它与另一种相同浓度呈味物质进行味感比较的现象。n竞争作用是指在呈味物质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没有对原呈味物质味道产生味觉影响的现 1.2.3 食品味觉的检查食品味觉的检查n1.2.3.1 食品的味道n酸味是舌粘膜收到氢离子刺激引起的,所以凡是在溶液中能离解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有酸味。酸味的强度主要手酸味物质的阴离子影响。n同一pH值下,醋酸甲酸乳酸草酸盐酸。n不同的酸呈现不同的风味。有机酸偏爽快,无机酸偏苦涩。n甜味n影响

12、糖的甜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浓度。甜度和浓度成正比。n甜味剂有山梨醇、麦芽糖醇、木糖醇、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n苦味n茶叶、咖啡、可可、巧克力、啤酒n咸味n只有氯化钠能产生纯粹的咸味n辣味n属于机械刺激现象。n分为火辣味和辛辣味。火辣:红辣椒、胡椒;辛辣味:姜、葱、蒜等。n涩味n当口腔黏膜蛋白质被凝固,就会引起收敛,此时的味道便是涩味。n鲜味n最常用的是味精(谷氨酸钠),与食盐和肌苷酸配合使用,鲜味会得到提升。1.2.3.2 食品的味觉检查n食品味觉检查方法n一般从食品味道的正异、浓淡、持续长短,来评价食品味道的好坏。n味觉检查的作用n味觉检查主要用来评价、分析食品的质量特性,是食品感

13、官鉴别的主要依据。1.3嗅觉与食品的嗅觉检查嗅觉与食品的嗅觉检查n定义:气味刺激鼻腔内嗅觉细胞而产生的感觉。1.3.1嗅觉器官和嗅觉的生理特点n1.3.1.1嗅觉器官n人体的嗅觉感受器(嗅黏膜)位于上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称为嗅裂或者嗅感区的地方。n嗅黏膜位于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大小为2.7-5平方厘米,呈淡黄色,为水样分泌物所湿润,嗅觉细胞密集与此。1.3.1.2 嗅觉的产生n嗅觉产生的前提条件:嗅觉的适宜刺激必须具有挥发性和可溶性的物质。n嗅觉的产生:n第一阶段:呈香物质进入鼻腔,被嗅细胞吸附,嗅细胞便面电荷发生改变,细胞间产生电位差形成电信号。n第二阶段: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G蛋白变构激活腺苷

14、酸环化酶(AC),产生cAMP,导致胞内的cAMP浓度上升,而cAMP可能直接通过cNMP-门控通道引起Ca2+内流胞内游离Ca2+上升突出小泡释放递质引发神经冲动神经传递。n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种与三聚体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含有7个穿膜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受体超家族 ncAMP是腺苷-3,5-环化一磷酸的简称,一种环状核苷酸。n最终阶段:大脑皮层嗅区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嗅感。嗅觉研究的历程n人类的嗅觉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非常神秘的领域。人类认识和记忆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本原理一直不为人所知。200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所进行一系列先驱性的研究向我们清楚的阐释了

15、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运作的。n阿克塞尔和巴克发现,人体约有1000个基因用来编码气味受体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这占人体基因组总数的约3%。他们的研究显示,人的嗅觉系统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比如,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仅表达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细胞的种类与气味受体完全相同。气味受体细胞会将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嗅球中被称为嗅小球的微小结构。怎样坚持做系统的科学研究工怎样坚持做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解决一个问题!作,解决一个问题!1.3.1.3 嗅觉的生理特点n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n在有气味的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一定时间后,嗅在有气味的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一定时间后,嗅感受性降低的现象称为

16、嗅感适应。嗅觉适应会产感受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嗅感适应。嗅觉适应会产生三种反应:生三种反应:n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间隔;n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n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n嗅觉对一种气味物质的适应会影响其他刺激的感嗅觉对一种气味物质的适应会影响其他刺激的感受性,这叫嗅觉的交叉适应。受性,这叫嗅觉的交叉适应。n嗅味的互相影响嗅味的互相影响n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味混合到一起

17、时,可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味混合到一起时,可能会产生以下结果:能会产生以下结果:n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n产生中和作用,也就是几种气味混合后气味的产生中和作用,也就是几种气味混合后气味的特征变为不可辨认的特征,即混合后无味;特征变为不可辨认的特征,即混合后无味;n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的气味特征保持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去了某种气味;不变,即失去了某种气味;n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新

18、的气味;n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征,同时又产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征,同时又产生一种或几种新的气味。生一种或几种新的气味。n不愉快气味的掩蔽不愉快气味的掩蔽n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n嗅觉的敏感性嗅觉的敏感性1.3.1.4影响嗅觉的因素n身体状况可以影响嗅觉器官n感冒n身体疲倦营养不良n各种生理期1.3.2气味分类和气味理论气味分类和气味理论n1.3.2.1 气味概念n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官特性就是气味。n1.3.2.2气味的分类n比较公认的气味分类方法,分为八大类:动物气味、香脂气味、烧焦气味、化学气味、香料气味、花香、果香、植物和矿物气味。1.3.2.3

19、嗅味阈和相对气味强度n嗅觉阈n可辨认气味物质的浓度范围n相对气味强度n气味感觉随气味物质浓度降低而增强的特性1.3.3 食品嗅觉的检查n1.3.3.1 食品的香气n食品的香气由多种物质所组成n呈香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得原有香气的强度和性质发生改变。n呈香值n判断一种呈香物质在食品向其中所起作用的数值,也称发香值,它是呈香物质的浓度和它的阈值之比。食品气味的形成n生物合成n直接酶作用n氧化作用n高温分解或发酵作用n添加香料n腐败变质1.3.3.2嗅技术n适当用力收缩鼻孔做吸气或者煽动鼻翼做急促呼吸,并且把头部稍微低下对准被嗅物质使气味自下而上地通入鼻腔,使空气已形成急驶的涡流,气体分子

20、叫多地接触嗅上皮,从而引起嗅觉的增强效应。1.3.3.3气味识别n范氏试验范氏试验n气体物质不送入口中而在舌上被感觉出的技气体物质不送入口中而在舌上被感觉出的技术。术。n气味识别气味识别n训练试验通常是先用一些纯气味物做溶剂稀训练试验通常是先用一些纯气味物做溶剂稀释成释成10%或或1%的溶液,装入试管中或用的溶液,装入试管中或用纯净无味的白滤纸制备尝味条,借用范氏试纯净无味的白滤纸制备尝味条,借用范氏试验训练气味记忆。验训练气味记忆。1.3.3.4 香识别n啜食技术啜食技术n是香气和空气一起流过后鼻部被压入嗅味区是香气和空气一起流过后鼻部被压入嗅味区域。域。n香的识别香的识别n果蔬汁、糖果蜜饯

21、类要用纸包原块果蔬汁、糖果蜜饯类要用纸包原块n面包用整块面包用整块n肉类用原汤肉类用原汤n乳类注意异味区别乳类注意异味区别1.3.3.5食品嗅觉检查n嗅觉检查的方法嗅觉检查的方法n一般从食品香气的一般从食品香气的正异正异、强弱强弱、持续长短持续长短等等几个方面来评价食品香气的好坏。几个方面来评价食品香气的好坏。n食品嗅觉检查的应用食品嗅觉检查的应用n应用于生产、检验和鉴定方面。应用于生产、检验和鉴定方面。n嗅觉的作用无法用仪器和理化分析方法代替。嗅觉的作用无法用仪器和理化分析方法代替。n由于嗅觉疲劳效应,对产品气味的检查或对由于嗅觉疲劳效应,对产品气味的检查或对比在数量和时间方面应尽可能短。比

22、在数量和时间方面应尽可能短。嗅觉与味觉机理的不同之处n嗅觉感受细胞与神经细胞整合成一体,嗅觉感受细胞与神经细胞整合成一体,即即嗅觉细胞实质上就是一个神经细胞嗅觉细胞实质上就是一个神经细胞,前端为风味感受器,后端为神经递质传前端为风味感受器,后端为神经递质传递和神经信号释放器,而味觉细胞就是递和神经信号释放器,而味觉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感受细胞,必须由一个神经一个独立的感受细胞,必须由一个神经细胞相连接。细胞相连接。n感觉发生的基本条件:对于嗅觉而言,感觉发生的基本条件:对于嗅觉而言,风味化合物必须是脂溶性的,而味觉则风味化合物必须是脂溶性的,而味觉则是水溶性的。是水溶性的。n味觉分为稳定的四大类

23、型,而嗅觉却难味觉分为稳定的四大类型,而嗅觉却难以区分,虽然也有多种分类,但在学术以区分,虽然也有多种分类,但在学术和工业界一直没有统一定论。和工业界一直没有统一定论。1.4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n1.4.1视觉视觉n消费者的消费者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就是视觉感官。就是视觉感官。n1.4.1.1 视觉器官视觉器官n视觉(视觉(visual sensation)是眼球接受外界)是眼球接受外界光线刺激后产生的感觉。由此辨别外部世界光线刺激后产生的感觉。由此辨别外部世界的差异。的差异。视觉的生理特征1.4.1.2视觉的形成n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

24、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到脑皮层的视觉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到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了视觉。中枢,形成了视觉。1.4.1.3视觉生理特征n视觉产生的适宜刺激视觉产生的适宜刺激n波长波长380-780nm,这部分的电磁波又叫光,这部分的电磁波又叫光波,占全部电磁波的波,占全部电磁波的1/70。n可见光分为两类:一类是发光体直接发射出可见光分为

25、两类:一类是发光体直接发射出来的;另一类是光源照射到物体表面,由反来的;另一类是光源照射到物体表面,由反光体把光反射出来。平常所见到的光多数是光体把光反射出来。平常所见到的光多数是反射光。反射光。n明暗视觉明暗视觉n当光纤暗到一定程度时,就只有杆状细胞起当光纤暗到一定程度时,就只有杆状细胞起作用,人眼无法分辨光谱中的颜色,整个光作用,人眼无法分辨光谱中的颜色,整个光谱带只反映为明暗不同的灰色条纹。谱带只反映为明暗不同的灰色条纹。n彩色视觉彩色视觉n产生于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人类的大脑是产生于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人类的大脑是根据根据3种光敏细胞的光通量比例来决定彩色种光敏细胞的光通量比例来决定彩

26、色感觉的。感觉的。n眼睛的适应性眼睛的适应性n当外界光线亮度发生变化时,人眼的感受性当外界光线亮度发生变化时,人眼的感受性也发生变化,这就是适应性。也发生变化,这就是适应性。n暗适应:视觉逐步适应与黑暗环境的过程叫暗适应:视觉逐步适应与黑暗环境的过程叫暗适应。一般要经历暗适应。一般要经历4-6min,完全适应需,完全适应需30-50min。n明适应:从暗环境进入明环境时,人眼出现明适应:从暗环境进入明环境时,人眼出现暂时性视物不清的过程。暂时性视物不清的过程。n对比效应对比效应n亮度对比效应亮度对比效应n彩色饱和度对比效应彩色饱和度对比效应n色调对比效应色调对比效应n面积对比效应面积对比效应n

27、同化效应同化效应1.4.1.4视觉的感官检查n食品的颜色食品的颜色n食品的呈色原理食品的呈色原理n颜色的分类和基本特性颜色的分类和基本特性n颜色可分为彩色系列和无彩色系列两大类。无彩颜色可分为彩色系列和无彩色系列两大类。无彩色系列指黑色、白色和由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的色系列指黑色、白色和由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灰色;彩色系列指除无彩色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灰色;彩色系列指除无彩色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n基本特性包括色调、明度、饱和度。色调指不同基本特性包括色调、明度、饱和度。色调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明度是颜色的明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明度是颜色的明暗程度,与反射率有关。饱和度指颜色

28、的深浅、暗程度,与反射率有关。饱和度指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浓淡程度。n食品颜色的来源食品颜色的来源n食品中固有的天然色素和各种人工色素。食品中固有的天然色素和各种人工色素。n天然色素:在新鲜原料中,眼睛能够感受到的有天然色素:在新鲜原料中,眼睛能够感受到的有色物质,或者物色而能引起化学反应导致变色的色物质,或者物色而能引起化学反应导致变色的物质。物质。n按来源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按来源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n按化学结构分为四吡咯衍生物、异戊二烯衍生物、多按化学结构分为四吡咯衍生物、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类衍生物、酮类衍生物、醌类衍生物。酚类衍生物、酮类衍生物、醌类

29、衍生物。n按溶解性质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按溶解性质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n人工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生产者为了是产人工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生产者为了是产品的色彩满足消费者的欣赏要求,吸引消费者购品的色彩满足消费者的欣赏要求,吸引消费者购买或为了保持食品原料中原有的诱人色彩常常加买或为了保持食品原料中原有的诱人色彩常常加入一些调色剂。包括脱色剂、发色剂、着色剂。入一些调色剂。包括脱色剂、发色剂、着色剂。n脱色剂:将食品原有的颜色脱去。脱色剂:将食品原有的颜色脱去。n发色剂:是食品的色泽显示出来。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发色剂:是食品的色泽显示出来。硝酸钠和亚硝酸钠。n着色剂:给食品

30、上色,又称为食用色素,有天然和合着色剂:给食品上色,又称为食用色素,有天然和合成两类。成两类。n褐变现象也是食品颜色的一个来源。食品在褐变现象也是食品颜色的一个来源。食品在加工、贮存或机械损伤时都会使食品变褐,加工、贮存或机械损伤时都会使食品变褐,或比原来的色泽变深,称为褐变。或比原来的色泽变深,称为褐变。n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n酶促褐变主要原因是含有多酚类物质,有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主要原因是含有多酚类物质,有多酚氧化酶和氧气存在。和氧气存在。n非酶促褐变主要有美拉德反应、焦糖反应和抗坏血酸非酶促褐变主要有美拉德反应、焦糖反应和抗坏血酸氧化。焦糖反应指在没有氨基酸和

31、胺的存在下,糖在氧化。焦糖反应指在没有氨基酸和胺的存在下,糖在高温下发生降解反应,产物竟聚合、缩合形成粘稠糊高温下发生降解反应,产物竟聚合、缩合形成粘稠糊状的黑褐色焦糖。抗坏血酸氧化应用在果汁及果汁浓状的黑褐色焦糖。抗坏血酸氧化应用在果汁及果汁浓缩物的褐变,尤其是柑橘汁。缩物的褐变,尤其是柑橘汁。n视觉检查的重要性视觉检查的重要性n只有当食品处于正常的颜色范围时,才会使味觉和只有当食品处于正常的颜色范围时,才会使味觉和嗅觉在对该种食品的鉴评上正常发挥。嗅觉在对该种食品的鉴评上正常发挥。n感官检查顺序中首先由视觉判断物体的外观,确定感官检查顺序中首先由视觉判断物体的外观,确定物体的外形、色泽。物

32、体的外形、色泽。n食品色泽的评价食品色泽的评价n色调对食品的色泽影响最大色调对食品的色泽影响最大n明度和食品的新鲜程度关系密切明度和食品的新鲜程度关系密切n饱和度和食品的成熟度有关。饱和度和食品的成熟度有关。n食品中的视觉检查作用食品中的视觉检查作用n红色红色 味道浓厚味道浓厚 畅快感畅快感n黄色黄色 清香、酥脆清香、酥脆 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n绿色绿色 鲜活、自然、明媚清凉鲜活、自然、明媚清凉n淡绿和葱绿淡绿和葱绿新鲜感新鲜感 镇静镇静n白色白色 质洁、嫩、清香质洁、嫩、清香 调节视觉安定情绪调节视觉安定情绪n某些颜色和颜色组合同某类食品在表现上有某些颜色和颜色组合同某类食品

33、在表现上有特殊联系特殊联系n白色、淡蓝色白色、淡蓝色乳制品乳制品n红色、黄色红色、黄色肉制品肉制品颜色对分析评价食品的作用n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的质量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的质量n食品的颜色和接触食品环境的颜色显著食品的颜色和接触食品环境的颜色显著增加或降低人们对食品的食欲增加或降低人们对食品的食欲n食品的颜色决定其是否手欢迎食品的颜色决定其是否手欢迎n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可以掌握不同食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可以掌握不同食品应该具有的颜色,并据此判断食品所品应该具有的颜色,并据此判断食品所应具有的特性和新鲜程度。应具有的特性和新鲜程度。1.4.2听觉n1.4.2.1听觉器官听觉器官n声波进入耳

34、朵后产生的感官印象。声波进入耳朵后产生的感官印象。1.4.2.2听觉的形成n耳廓耳廓收集声波收集声波n鼓膜鼓膜把声波转换成振动信号把声波转换成振动信号n耳蜗耳蜗把振动信号转换成神经信号把振动信号转换成神经信号n听神经听神经把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把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听觉的感官检查n食品的质感(咀嚼时发出的声音)食品的质感(咀嚼时发出的声音)n虾片、焙烤制品、酥脆薄饼、香槟酒虾片、焙烤制品、酥脆薄饼、香槟酒1.4.3其他感觉n1.4.3.1触压觉触压觉n皮肤触碰过程中产生的感觉皮肤触碰过程中产生的感觉n四肢皮肤比躯干部皮肤敏感性强。四肢皮肤比躯干部皮肤敏感性强。n1.4.3.2温度觉温度觉n生理零度

35、生理零度n影响温度觉的因素:影响温度觉的因素:n皮肤的绝对温度,也就是生理零度皮肤的绝对温度,也就是生理零度;n生理零度生理零度的变化速率的变化速率d/dt;n受刺激区域的面积受刺激区域的面积S。n肤觉(肤觉(Skin Sensation)n由皮肤中的感受器感受到的触、热、冷、痛等由皮肤中的感受器感受到的触、热、冷、痛等感觉。感觉。n跳跳糖(是在糖里边加入了压缩的二氧化碳,跳跳糖(是在糖里边加入了压缩的二氧化碳,由于外边的糖化掉了,二氧化碳冲出,才会由于外边的糖化掉了,二氧化碳冲出,才会“跳跳”的)、冰糖葫芦、冰咖啡的)、冰糖葫芦、冰咖啡n手感(手感(Hand Feel)n动觉与肤觉的综合感觉

36、。动觉与肤觉的综合感觉。n手感可以提供关于弹性、软硬、光滑、大小、手感可以提供关于弹性、软硬、光滑、大小、重量、温度等物质属性的信号。重量、温度等物质属性的信号。n举例:假鸡蛋(蛋壳由碳酸钙、石蜡及石膏粉构举例:假鸡蛋(蛋壳由碳酸钙、石蜡及石膏粉构成;而蛋清、蛋白则主要由海藻酸钠,再加上明成;而蛋清、蛋白则主要由海藻酸钠,再加上明矾、明胶、色素等构成)外壳比真鸡蛋粗糙。矾、明胶、色素等构成)外壳比真鸡蛋粗糙。1.5感觉分析实验心理学n1.5.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实验心理学的概念n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现象

37、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验方法的一个分支。n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注重结果注重结果n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注重理论注重理论n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注重方法注重方法1.5.2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心理学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心理学的内容的内容n测量食品感官品质测量感官评价员的品评能力测量品评结果的校度测量选择食物的心理行为1.5.3食品感官分析中心理学实验的特点n间接测量间接测量n心理测量的误差一方面来自测量工具、测量心理测量的误差一方面来自测量工具、测量过程,另一方面是由于其间接性及测量对象过程,另一方面是由于其间接性及测量对象大部分不能直接测量。大部分不能直接测量。n心理测量与自然

38、科学测量的不同心理测量与自然科学测量的不同n自然科学:可以重复多次相同的实验自然科学:可以重复多次相同的实验心理测量:有时可以重复,但多了导致疲劳;心理测量:有时可以重复,但多了导致疲劳;有时不可以重复有时不可以重复n测量工具的可信度、效果不同测量工具的可信度、效果不同n自然科学:通常只测一个对象,即推断总体自然科学:通常只测一个对象,即推断总体心理测量:常常测量一组,以推断总体或推心理测量:常常测量一组,以推断总体或推断个人与该组的关系。断个人与该组的关系。心理测量在测量体系中的位置1.5.4食品感官评价中特殊的心食品感官评价中特殊的心理效应理效应n经验作用:失误频率、异常分、重分经验作用:

39、失误频率、异常分、重分n位置效应:顺序、反差、光环效应位置效应:顺序、反差、光环效应n顺序效应:过大地评价某一个刺激顺序效应:过大地评价某一个刺激n疲劳效应:生理与心理疲劳效应:生理与心理n期待效应:按一定规律品评时对未品尝期待效应:按一定规律品评时对未品尝 的样品按照规律预判的样品按照规律预判n记号效应:偏好迷信某个数字记号效应:偏好迷信某个数字n基准效应:评价基准不准及不稳定基准效应:评价基准不准及不稳定n判断连续性和对称性倾向判断连续性和对称性倾向n分组效应分组效应n感官分析样品判断的相对性感官分析样品判断的相对性 食品感官分析中心理实验的标准化n盲实验:盲实验:n被试不知道或意识不到研

40、究的真实目的被试不知道或意识不到研究的真实目的n单盲实验:单盲实验:n只有被试对研究的目的不清楚只有被试对研究的目的不清楚n双盲实验:双盲实验:n被试和测试者都不清楚研究的目的被试和测试者都不清楚研究的目的n测量:测量:n评估变量的具体方式评估变量的具体方式n信度:信度:n指一个测量产生一致结果的能力。指一个测量产生一致结果的能力。n效度:效度:n指评价测量想要测到结果的能力。指评价测量想要测到结果的能力。n样本:样本:n受试对象的选择及被测样品的取样。受试对象的选择及被测样品的取样。n普遍性:普遍性:n指基于一个样本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推广性。指基于一个样本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推广性。1.6标度

41、n在感官检验中,标度方法是感官体验的量化方式,通过这种数字化处理,感官评价可以成为基于统计分析、模型、预测等理论的定量科学。1.6.1标度的分类n名义标度名义标度n用数字对某些事件进行标记。用数字对某些事件进行标记。n序级标度序级标度Ordinal scalen以预先确立的单位或以连续级数排列点的一以预先确立的单位或以连续级数排列点的一种标度。序级标度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种标度。序级标度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因此这种标度只能提供对象强度的顺序,位,因此这种标度只能提供对象强度的顺序,而不能提供对象之间差异的大小而不能提供对象之间差异的大小n等距标度等距标度Interval scalen有

42、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标度。相等的单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标度。相等的单位是指相同的数字间隔代表相同的感官知觉位是指相同的数字间隔代表相同的感官知觉差别。等距标度可以度量对象强度之间差异差别。等距标度可以度量对象强度之间差异的大小。的大小。n比率标度比率标度Ratio scalen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相等单位的标度。比率标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相等单位的标度。比率标度不但可以度量对象强度之间的差异,又可度不但可以度量对象强度之间的差异,又可度量对象强度之间的比率。这是一种最精确度量对象强度之间的比率。这是一种最精确的标度。比率标度中相同的数字比率代表相的标度。比率标度中相同的数字比率代表相同的感官知觉

43、率。同的感官知觉率。1.6.2常用的标度方法n线性标度线性标度n又称为图标评估或视觉相似标度。又称为图标评估或视觉相似标度。n类项标度类项标度n品评人员就样品的某项感官性质在给定的数品评人员就样品的某项感官性质在给定的数值或等级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表明值或等级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表明它的强度或对它的喜好程度。它的强度或对它的喜好程度。n数字标度数字标度n语言类标度语言类标度n端点标识的端点标识的15点方格标度点方格标度n有参照的类项标度有参照的类项标度n表情式类项标度表情式类项标度n量值估计标度法量值估计标度法n品评人员品尝第一个样品后,针对某项感官品评人员品尝第一个样品后,针对某

44、项感官特征随意给定一个数值,然后根据第二个样特征随意给定一个数值,然后根据第二个样品相对于第一个样品该感官特性的比例,确品相对于第一个样品该感官特性的比例,确定第二个样品的数值。定第二个样品的数值。n量值估计标度法量值估计标度法n有参考模型有参考模型n试验组织者给定第一个样品某个数值试验组织者给定第一个样品某个数值n没有参考模型没有参考模型n品评人员给定第一个样品某个认为合适的数值品评人员给定第一个样品某个认为合适的数值n其他方法其他方法n评分法评分法n成对比较法成对比较法n时间强度法时间强度法n选择标度方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选择标度方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n标度方法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区分样品标度方法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区分样品n考虑端点效应考虑端点效应n考虑给评价员的参照标准、描述语言和物理强考虑给评价员的参照标准、描述语言和物理强度标准度标准n感官特症的定义要适当、明确感官特症的定义要适当、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