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一任务二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2808525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一任务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一任务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一任务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一任务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一任务二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图中哪些属于测量、哪些属于检验?分别用了哪些计量器具?2)分别采用什么测量方法?3)为保证测量精度,应如何尽量减少测量误差?一、测量和检验1.测量:将被测几何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几何量是计量单位的倍数或分数的过程。2.检验:确定被测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从而判断是否合格的过程(不一定要出具体的量值)。(a)、(b)是分别用卷尺和游标卡尺测量;(c)图则是用螺纹量规检验。一、测量和检验3.测量过程四个要素: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单位和测量精度(1)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等。(2)计量单位 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2、关系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测量方法: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总和。(4)测量精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测量结果与真值只是近似。一、测量和检验3.测量过程四个要素: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单位和测量精度二、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是测量工具和测量仪器的总称,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量具、量规、量仪和计量装置等四类。1.量具分类单值量具(计量标准),如:量块、角度块多值量具(通用量具)固定刻线量具:钢直尺、卷尺游标量具:游标卡尺等螺旋测微量具:千分尺等二、计量器具2.量规:没有标尺的专用计量器具,用以检验零件提取组成要素尺寸和几何误差的综合结果是否在规定

3、的范围内。只能判断被测几何量合格与否,不能获得被测几何量的具体数值。光滑极限轴用量规光滑极限轴用量规光滑极限孔用量规光滑极限孔用量规内外螺纹量规内外螺纹量规内外圆锥量规内外圆锥量规二、计量器具3.量仪:能将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百分表百分表机械式量仪机械式量仪万能测长仪万能测长仪光学式量仪光学式量仪电动轮廓仪电动轮廓仪电动式量仪电动式量仪三坐标测量仪三坐标测量仪光机电一体量仪光机电一体量仪二、计量器具4.计量装置:为确定被测几何量量值所必需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计量装置能够测量较多的几何量和较复杂的零件,有助于实现检测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如连杆、滚动

4、轴承等零部件可用计量装置来测量。三、测量方法间接测量直接测量非接触测量接触测量综合测量单项测量被动测量主动测量四、测量误差1.定义: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2.产生原因:(1)计量器具、测量方法的不完善;(2)测量人员的使用不当或失误;(3)测量环境偏离标准等3.类别: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应加以修正,尽量减小或消除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应加以修正,尽量减小或消除大小、正负在测量前都不能确定,随机出现大小、正负在测量前都不能确定,随机出现由于主观疏忽或客观条件突变所造成,应剔除由于主观疏忽或客观条件突变所造成,应剔除1)图中哪些属于测量、哪些属于检验?分别用了哪些计量器具?2

5、)分别采用什么测量方法?3)为保证测量精度,应如何尽量减少测量误差?性质性质器具器具方法方法误差减少误差减少测量测量(长度)(长度)用钢卷尺用钢卷尺固定刻线固定刻线量具量具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接触测量接触测量单项测量单项测量1.1.修正零误差或修正零误差或根据需要采用更根据需要采用更紧密的仪器;紧密的仪器;2.2.学会正确的测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量方法;3.3.测量环境符测量环境符合标准;合标准;4.4.重复多次测量、重复多次测量、多部位测量;多部位测量;5.5.者一丝不苟、者一丝不苟、严谨细致严谨细致测量测量(滚动轴承外(滚动轴承外径)径)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游标类游标类量具量具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接触

6、测量接触测量单项测量单项测量被动测量被动测量检验检验螺纹螺纹量规量规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接触测量接触测量综合测量综合测量根据任务实施过程,将完成任务情况记入下表,完成任务评价测量基本知识入门任务评价测量基本知识入门任务评价探究计量单位的变迁 阅读书中材料,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料,借由成语、典故或经典案例,探究计量单位的起源、变迁,并写成短文。本项目主要介绍极限与配合有关术语以及测量基本知识。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可以尝试跨入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的“门槛”,并为后续项目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这些入门知识也是从事机械类岗位工作所必备的。学习本项目,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应用。当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但其中介绍的类似查表、问题探究等基本技能、技巧,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训练并逐渐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