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艾叶蕲艾灸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2806776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1.7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认识艾叶蕲艾灸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认识艾叶蕲艾灸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认识艾叶蕲艾灸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认识艾叶蕲艾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艾叶蕲艾灸(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蕲艾和蕲春艾灸疗法蕲春县蕲艾产业协会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艾灸征服美国大兵】“环太平洋-2016”军演艾灸疗法扬名世界 “环太平洋2016”联合军演于6月30日至8月4日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进行。中国是第二次受邀参加。和中国军舰一起参演的还有一艘特别船只“和平方舟”医院船。艾灸征服美国大兵当地时间7月8日下午,中国海军参加“环太平洋-2016”演习的和平方舟医院船举行中医专场医学交流,6日至8日,来自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海军医学专家展开学术交流。在中医专场医学交流中,神奇的中医治疗手段引起了各国军队医务人员的极大兴趣,很多人纷纷体验针刺、艾灸等中医传统

2、技艺的独特功效。左图为:美国海军医务人员现场体验艾灸疗法。美国海军陆战队曼迪上尉告诉采访的记者,中医诊疗在美军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一年前他参加了美军的战场针灸治疗培训,临床上进行突发性病症止痛,针刺、艾灸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军医为艾灸找到作用依据艾灸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具有温通经络,活血通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疾保健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为艾灸的治疗、保健作用找到了依据。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郭瑞林副教授等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艾灸穴位八邪及三阴交,可显著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证实了艾灸对改善人体微循环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和功效。(此研究报告

3、来自中国医药报)1954年,毛主席指出:“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研究整理,这将是我们祖国对人类贡献的伟大事业之一。”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认识艾叶认识艾叶艾叶的药用历史、现代研究及其在保健、食疗上的应用艾叶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vl.et Vant.的干燥叶。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湖北蕲春产质量最优。以艾叶入药的在全国各地有20多个品种。性味苦、辛、温,功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衄血,吐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

4、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症。艾灸治百病。艾叶的应用历史悠久说明艾叶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这种应用当然是说明艾叶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这种应用当然是以医药用途为主的。以医药用途为主的。“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离骚离骚(公元前公元前340前前278年年):“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诗经诗经(公元前(公元前116世纪)世纪)“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孟子孟子(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艾叶的应用历史悠久艾叶真正用于治病的最早记载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我国第一部中医基

5、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载有二个用艾治病的处方:载有二个用艾治病的处方:一为灸法;一为熏法。一为灸法;一为熏法。我国第一本方书我国第一本方书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对药物记载较少,艾叶是其中提到的对药物记载较少,艾叶是其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难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艾叶(当时已普遍使用)未收载 白蒿(当时已不太常用)有记载 因而有不少人认为此处的白蒿即是艾(白蒿与艾同科同属的近缘植物)。我国第一部

6、药物学专著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其附方中有2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仲景用其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寒不孕等症,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作用。柏叶汤:仲景用其治吐血不止,取艾叶“主下血、衄血”之功。此二方至今仍然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伤寒论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合称为伤寒杂(合称为伤寒杂病论):病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为后中医必读的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为后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经典著作。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 多收载民间常用的简验便廉之治病处方,据笔者初步统计,该书含艾叶处方共计21首,用治胸肋腹痛或吐衄下血;卒心痛;伤寒时气,温病;下部生虫烂肛;掣痛不仁;白

7、癫等。用法有水煎服(煎剂)、烟熏(烟熏剂)或制酒服(酒剂)。可见在晋代艾叶就在民间已广泛应用。见:戴卫波,梅全喜,等.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艾叶治疗疾病的机理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7期最早介绍了艾叶的食疗方法及作用:最早介绍了艾叶的食疗方法及作用:“若若患冷气,取熟艾面里作患冷气,取熟艾面里作馄饨馄饨,可大如丸子许。,可大如丸子许。”东晋东晋葛洪葛洪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唐唐孟宪孟宪食疗本草食疗本草: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 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始见于该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若疮,妇人漏血”,“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所

8、载:止下痢、妇人漏血、衄血等应用,一直为后世所遵循。梁梁陶弘景陶弘景名医别录名医别录: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 载:载:“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复道者者为佳为佳”,书中附有,书中附有“明州明州艾叶艾叶”图,图,从现有的资料看,从现有的资料看,图经本草图经本草是最是最早描述艾叶植物形态,最早绘有植物早描述艾叶植物形态,最早绘有植物形态图和最早提出艾叶药材道地之说形态图和最早提出艾叶药材道地之说的本草书籍。的本草书籍。后世据此认为当时是以后世据此认为当时是以复道艾复道艾”(河南省(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所辖)安阳市汤阴县所辖)和和

9、明州明州(,亦称四明,浙江宁,亦称四明,浙江宁波及鄞县附近波及鄞县附近)艾艾为质量最好的。为质量最好的。宋宋苏颂苏颂图经本草图经本草:艾叶的药用历史本草蒙荃收载了“蕲州艾叶”图,并描述了当时对蕲艾的重视程度:“倘有收藏,不吝价买,彼处仕宦,亦每采此,两京送人,重纸包封,以示珍贵,名益传远,四方尽闻。”载:载:“生田野,今处处有之生田野,今处处有之道地:道地:蕲州、明州。蕲州、明州。”明弘治年间(明弘治年间(15O515O5年)定稿的年)定稿的本草品汇精要本草品汇精要明代蕲州所产艾叶逐渐以其质优效佳而为明代蕲州所产艾叶逐渐以其质优效佳而为广大医药界所接受,蕲州也成为艾叶的道广大医药界所接受,蕲州

10、也成为艾叶的道地产地。地产地。本草蒙筌附蕲州艾叶图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 对产自家乡的道地药材蕲艾更是十分推崇,载:“(艾叶)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蕲艾”之名是李时珍最早提出的.见:梅全喜.试论李时珍对艾叶的认识和应用,中医文献杂志,1998年第1期 赞艾赞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此书可能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惜已。此书可能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惜已失传。失传。李言闻李

11、言闻蕲艾传蕲艾传(一卷):(一卷):李时珍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附有艾叶治病的单、验:附有艾叶治病的单、验方方52个,是收载艾叶附方最多的本草专著之一。个,是收载艾叶附方最多的本草专著之一。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明本草乘雅半偈记载:“(艾叶)生山谷田野,蕲州者最贵,四明者亦佳。”蕲州贡艾叶,叶九尖,长盈五七寸,厚约一分许,岂唯力胜,堪称美艾。”#蕲蕲艾艾在明代已成为贡品。在明代已成为贡品。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群芳谱载:“(艾叶)处处有之,宋代以汤阴复道者为佳。近代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惟以蕲州者为胜,谓之蕲艾,相传蕲州白家山产。又置寸板上灸之,气彻于背,他山艾彻五汤,阴艾仅三

12、分,以故世皆重之。”艾叶在明代已被农学、杂学书籍载所收载。艾叶在明代已被农学、杂学书籍载所收载。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明代蕲艾在临床上的应用颇受重视,不少医籍方书中均强调用蕲艾:妇科玉尺卷二载有“阿胶蕲艾丸”,是以道地药材命名方剂的典范。怪证奇方载:干蕲艾煎汤餟之,治口吐清水。杨诚经验方:蕲艾捣铺脐上熨之,治产后感寒腹痛。#可见,明代随着蕲艾愈来愈受各界重视而名声远扬,蕲州作为艾叶道地产地的重要地位已稳定地确立了。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清代仍推崇蕲州所产艾叶,本草备要、本草从新均载有“宋时重汤阴艾,自明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艾为胜”。本草易读载:“处处有之,自明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得配本草载:“产蕲州

13、者为胜。”植物名实图考载:“今以蕲州产者良。”本草害利载:“蕲州艾为上。”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清代临床上也都强调用蕲艾:如竹林寺女科二种的胎产奇方就强调用蕲艾,清代官廷御医对蕲艾的应用十分重视:蕲艾在清宫医案处方中出现频率较高,主要用于妇科疾病。亦有用于治疗腰痛。一些地方志也多有类似记载:如清代官修最庞大的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云:“艾,蕲州出。”清蕲州志亦以“蕲州麒麟山者良”,并称“蕲州专产,莫良于艾”。甘肃武威县志也承认地产艾叶“功亚于蕲艾”。#可见清代艾叶的道地产地仍在蕲州。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近代仍重视蕲艾。不少医药专著仍有“以湖北蕲春(蕲州)产者为佳”的记载:如1953年时逸人著中国药物学就

14、注明:“艾产于我国各地,以湖北蕲春产者最佳。”中药志载:“药用艾叶以蕲艾为佳,蕲州即今湖北蕲春县,为李时珍故乡所在地。”蕲州药志设有专章介绍蕲州特产,蕲艾就是第一个被介绍的蕲州特产。此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台湾出版的本草药性大辞典等多种医药书籍也有类似记载。近代艾叶产地的记载湖南临湘:有大量艾叶出口,据健康报(1998年10月2日)报道“每年出口艾叶达40万斤。”山东诸城等:据中药志(第三册1961年版)载:“(艾叶)主产于山东诸城、梁山、曹县、烟台等地,产量大,销往全国并出口”。安徽嘉山:据新版中药志(第五册,1994年版)载:“(艾叶)近年来以安徽滁县地区嘉山县产品销售量最大,供做艾

15、叶油。”河南、河北等地的艾叶产量和质量也不错。现代艾叶的主产地除湖北蕲春外,尚有:现代艾叶的主产地除湖北蕲春外,尚有:艾叶是一个“伟大”的药物艾叶为什么能“避邪”艾叶用的最多的还是在民间,端午节悬挂艾叶“避邪”的习俗在中国大多地方都有。远古时艾叶被用于取火及保留火种,其后被用于巫术及祭祀,到后来艾叶逐渐应用于“避邪”,慢慢发展到最后艾叶成为端午节的一个民俗用品。艾叶避邪的应用也从早期的悬挂艾叶避邪的应用也从早期的悬挂艾叶,发展到后来的熏艾烟、洗艾叶,发展到后来的熏艾烟、洗艾澡、饮艾酒、食艾糕等应用形艾澡、饮艾酒、食艾糕等应用形式。式。艾叶为什么被认为能艾叶为什么被认为能“避邪避邪”呢呢?艾叶辟

16、邪的真实起源用冰取火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体现:在冬天里,把结成的大冰块磨成椭圆形的冰块(类似凸透镜),对着太阳进行聚光,并用艾绒作为取火物取火,所以艾在古代还有一个别名“冰台”(尔雅)。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志中就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故艾又名“冰台”。艾叶辟邪的真实起源古代人们不仅在取火过程中应用艾绒,而且在保管火种以及在火种迁徙过程中也大量地采用了艾绒。进入到氏族社会,开始有了分工。作为保管火种这么进入到氏族社会,开始有了分工。作为保管火种这么重要的事情就必须固定到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来承担,重要的事情就必须固定到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来承担,这个长期保管火种的人就慢

17、慢的被人们称之为这个长期保管火种的人就慢慢的被人们称之为“火神火神官官”或或“祝融祝融”。南方夏神祝融图南方夏神祝融图武汉东湖磨山武汉东湖磨山“祝融观星祝融观星”雕塑雕塑 艾叶辟邪的真实起源保管火种的人还要经常上山采集艾叶晾晒干制成燃火材料艾绒,用来取火或保存延续火种。诗经诗经中: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如三岁兮”的记载。的记载。艾叶辟邪的真实起源其后,人类不断受到疾病和瘟疫的攻击,当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生时,往往整个村子或整个部落的人大部分都死亡了。但人们发现,在每次灾祸发生时也总有一些人却能安然无恙。历经无数次的反复观察,终于发现负责掌管火种的这家人,甚至在这家人

18、附近住的人都可以没事,他们仔细检查了这家人与其他人家的不同之处,发现这家人土屋的墙上挂满了艾叶。慢慢就有了“艾叶辟邪”的认识。(梅全喜.艾叶辟邪的传说、真实起源及科学道理,中华养生保健,2011年第11期)艾叶辟邪的科学道理“艾叶辟邪”曾被视作迷信,在今天看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在古代,当一种瘟疫(烈性传染病)大流行时,往往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染病死亡,而造成这些瘟疫传播的根源就是病毒和细菌,但古人无法认识到这些,只认为是妖魔鬼怪邪气侵害造成的。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这种妖魔鬼怪邪气就是病毒和细菌。而现代医学研究已表明:艾叶中的挥发油(香味成分)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病毒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艾叶辟邪的科学

19、道理有研究表明,艾叶的香味成分(挥发油)挥发出来后,不仅能抑制或杀灭房屋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还可分布于人口鼻呼吸道中,能杀灭进入人的口鼻呼吸道中的细菌病毒,还可在口鼻中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细菌病毒的侵害。艾叶辟邪的科学道理据艾叶专著记载:上海等地对用艾叶为主制成的消毒香,进行抑菌、抗病毒试验,结果发现艾香(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杀灭作用,对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及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其对空气消毒,可明显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

20、生率。艾叶提取液及艾叶烟熏均对艾叶提取液及艾叶烟熏均对A型(甲型)病毒有抑制作用。型(甲型)病毒有抑制作用。艾叶辟邪的科学道理因此,可以肯定说艾叶对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是有明显作用的。人禽流感是由H5N1型或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它与过去在人身上发现的H1、H2、H3型流感病毒同属于A型流感病毒,艾叶无论是烟熏或是提取液对于A型流感病毒都是有抑制作用的。梅全喜.艾叶防治流感、人禽流感,家庭中医药,2006年第3期艾叶烟熏用于预防流感艾叶烟熏有明显的预防流感的作用。甲班50人乙班60人超过10.0%低于3.0%用艾条烟熏未用艾条烟熏发生流感的比例上海某机构应用艾条烟熏预防流感的报告

21、上海某机构应用艾条烟熏预防流感的报告 艾叶辟邪的科学道理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在他的肘后备急方中就介绍了用艾叶烟熏消毒预防瘟疫传染的方法:在瘟疫流行时“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令不相染”,而且认为用这种方法预防疫病传染,效果“极佳”。对于艾叶辟邪的作用,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早有认识。对于艾叶辟邪的作用,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早有认识。艾叶辟邪的科学道理由此可见,古代民间认为艾叶有防病、避邪(瘟疫)的作用是有科学根据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流行之际都有医药学专家提出运用艾叶(包括艾叶烟熏和艾叶洗浴)进行消毒预防。艾叶能否预防传染性非典艾叶能否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呢?型肺炎和禽流感呢?流感大

22、流行流感大流行于1918年至1919年间发生的全球性流行性感冒传染事件,由一种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引起的传染病(H1N1病毒引起),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据上海市志记载,1918年死于流感418人,1919年死于流感483人,1920年死于流感160人。热河省警察局1918年10月15日至1922年11月12日的统计数据,流感发病6203人,死亡151人,病死率2.4%。而同期美国旧金山病死率8.98%。艾叶的作用阻止流感大流行在欧洲导致超过百万甚至千万人死亡的流感大流行,为什么

23、在中国没有出现过呢?有民俗学者认为与我国的端午节有关,端午节是一个卫生节端午节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挂艾叶、熏艾烟、洗艾澡挂艾叶、熏艾烟、洗艾澡”这里面的因素很多,这里面的因素很多,但我个人坚持认为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端午节挂艾叶、熏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端午节挂艾叶、熏艾烟、洗艾澡的艾烟、洗艾澡的“避邪避邪”习俗是发挥了重习俗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作用。艾叶的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化学成份除含有主要成份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微量元素及其它成分。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抗凝血、增强免疫能力、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等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艾

24、叶还有抗肿瘤、抑制幽门螺杆菌和抗紫外线作用。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功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功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中医认为艾叶中医认为艾叶艾叶的现代研究蕲艾与普通艾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大,可达1.8-2.5米,含挥发油多,香气浓郁,叶大而厚(普通艾高不及1.5米,叶小而薄)。对蕲艾品质的研究结果:挥发油:蕲艾(0.83%)比北艾(河南汤阴,0.39%)、川艾(四川资阳,0.38%)高出一倍以上。微量元素:蕲艾中与理血作用相关的微量元素Mg、Ca、Mn的含量比北艾和川艾要高。(梅全喜等.不同产地艾叶中挥发油和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中国中药杂志,199

25、1年第12期)艾叶的现代研究对产于湖北蕲春、陕西秦岭、河北安国和河南汤阴的艾叶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浸出物以陕西秦岭艾为高。醇溶性浸出物则以河北安国艾和湖北蕲春艾为高。(一般来说,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高,燃烧释放的热量就高,灸用艾以此为好)王剑,梅全喜,等.不同产地艾叶浸出物含量比较,时珍国药研究,1992年第4期艾叶的现代研究对湖北蕲春、河北安国、江西樟树、山东鄄城、安徽霍山艾叶中的鞣酸进行了含量测定,含量分别为13.29%,5.83%,2.92%,2.92%,8.43%,含量以湖北蕲春艾叶最高,蕲春作为艾叶的道地产地具有实验依据。洪宗国,等.不同产地艾叶中鞣酸含量比较,

26、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3期艾叶的现代研究不同产地艾叶总黄酮的含量比较为研究中药艾叶的地道性,测定了不同产地艾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艾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不同产地艾叶中的总黄酮得率分别为:湖北蕲春3.900%,安徽霍山3.609%,山东鄄城3.419%,江西樟树2.045%,河北安国:1.054%.湖北蕲春的总黄酮得率最高,故从有效成分黄酮的含量来看蕲艾的质量是最好的。江丹,等.不同产地艾叶总黄酮含量比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艾叶的现代研究以与灸用艾条性能有关的燃烧放热量(比热值)为指标迸

27、行了比较研究湖北蕲春、河北安国、四川资阳和河南汤阴四地所产艾叶的燃烧热值,结果表明,蕲艾的燃烧热值最高,河南汤阴艾和河北安国艾的居中,四川资阳艾最低。从艾叶的燃烧热值看,蕲艾的质量比其他地方所产艾叶好。用蕲艾制作的艾条在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比其他地所产艾叶制作的艾条要高,热穿透为强,临床治疗效果好。见:梅全喜,等不同产地艾叶燃烧放热量的比较,中药材杂志,1994年第9期。艾叶的现代应用临床用于治疗:1.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宫外孕、胎动不安等病。2.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感冒、鼻炎等;3.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泄泻、胃痛、消化道出血等;4.风湿痹痛类疾病,如腰痛、三叉神经痛

28、、关节炎等;5.5.皮外科疾病,如皮肤溃疡、皮炎、湿皮外科疾病,如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新生儿硬肿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疹、新生儿硬肿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好的疗效。其临床应用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其临床应用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妇科疾病范围。妇科疾病范围。艾灸的现代应用中医认为艾灸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调和气血、补正回阳、救逆固脱、拔毒泄热作用。现代机理研究表明艾灸局部刺激作用、经络调节作用、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等而发挥:增强免疫、抗肿瘤、抗休克、防治心血管疾病、抗溃疡、镇痛、止咳平喘、减肥美容、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广泛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各种疾病的治疗:灸治百病。灸的应用历史灸法在先秦

29、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指出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藉,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以及心痛、癃、癫狂、咳血、耳聋、曀等急难病证,均可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进行治疗。在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也记载有艾灸疗法。灸的应用历史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灸疗不但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有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疗的适应症很广,有些疾病应用灸疗更能取得治疗效果。灸的应用历史黄帝内经有:“其治以针艾”的记载,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前,针石和艾灸结合

30、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已经很盛行,“艾”在此时已作为“灸”的代名词了。三国曹操之孙(曹微之子)曹翕著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疗专著。所载施灸孔穴增多,施灸的禁忌也较以前诸书具体,并申明禁灸原因。灸的应用历史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对霍乱吐利,以及急救等亦注重灸疗。该书有针灸医方条,其中灸方竟占余条,并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鲍姑(约公元309363年)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医术精良,擅长灸法。她是采用越秀山脚下漫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进行灸疗治疾,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唐传奇崔炜载:鲍姑“鲍靓女,葛洪妻也。多行灸於南海。”灸的应用历史南北朝时,灸法盛行,南史齐本

31、纪第四记载:“是岁,有沙门从北赍此火而至,色赤於常火而微,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二十余日,都下大盛,咸云圣火,诏禁之不止,火灸至七炷而疾愈”。由此可见,当时灸疗在民间已盛行。灸的应用历史西晋皇甫谧编纂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详尽地论述了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侯、针灸取穴,把针灸专门化、系统化,对针灸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灸的应用历史唐代,在唐代灸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专职的针灸师,唐朝建有医科学校,并设有针灸科。孙思邈撰集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提倡针灸并用,特别是他识真胆雄,注重灸量,施灸的壮数多至几百壮。孙思

32、邈还绘制了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明堂三人图,孙思邈就经常用艾叶温汤洗浴足三里。他幼年多病,中年时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灸的应用历史宋代,更加重视针灸在医疗中的作用,并将针灸列为十三科之一,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撰集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问世,并设计制造出铜人模型,广受欢迎。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是记载以灸法治疗各种疾病的专著。灸法在宋代皇宫中得到宠遇,宋史:“太宗尝病亟,帝往观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灸的应用历史明代是我国针灸的全盛时期,其间针灸学家倍出,其中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针灸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颇有影响于后世的针灸专著。明代医

33、学家李言闻(李时珍之父)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李时珍对艾灸是充分肯定的:“艾灸用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灸的应用历史清代吴亦鼎的神灸经论和雷丰的专著灸法秘传是我国二部灸疗学重要专著。建国后,各级中医院开设了针灸科,综合医院以及卫生院也开展了针灸医疗,全国以及各省市均先后建立了一批针灸研究机构,一部分中医学院还专设了针灸系。198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筹建北京针灸学院。今天,艾灸疗法不仅仅是在医疗单位广泛应用,在民间也已被普通的家庭所接受。艾烟的药理作用艾灸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定烟雾。这种烟雾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艾灸的原因之一。因而有很多人

34、愿意应用无烟艾条灸。艾灸的作用基础:包括艾的药物特性(艾烟是载体)、温热刺激及其他效应(近红外光谱)等三个方面。艾烟的药理作用艾烟挥发性成分为氨水、乙醇、乙二醇、醋酸、乙酰胺、丙酸、环己烯、甲基呋喃、丁酰胺、3甲基丁酰胺、季酮酸、戊S醇、2甲基戊S醇、斯德酮、正已基胺、萘、葵酸、乙内酰尿、三甲基对二氮杂苯、溴代氮杂环丁烷。艾叶燃烧生成物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艾烟的药理作用研究 还有资料介绍,艾烟对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人型H37RV)等也有抗菌作用。艾烟的药理作用研究临床上发现,在用艾烟熏的病房中,部分病人的感冒可不治自愈,艾烟熏对局部的带状疱疹、皮肤

35、化脓性感染、皮廯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为阐明机理,有人就艾烟作用(与温热刺激分开)对各种细菌抑菌效应进行了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艾烟确有治疗作用。艾烟的药理作用研究上海华东医院等单位报道,用含艾叶的消毒香(上海日用化学品厂试制,含苍术粉30,艾叶粉20)烟熏4小时能杀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群、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烟熏8小时能杀灭绿脓杆菌,并能抑制枯草杆菌的生长。艾烟的药理作用研究艾烟燃烧时,其所含挥发油会随烟挥发的,试验表明,艾叶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如肺炎球菌。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奈瑟氏菌、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菌作

36、用,最低抑菌浓度为21034103毫升属升肉汤。艾烟的药理作用研究抗真菌作用:有人进行了艾烟熏对14种致病性真菌抗菌试验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艾烟熏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同心性毛癣菌、董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足趾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狗小芽胞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申克氏胞子丝菌、斐氏酿母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艾烟的药理作用研究平喘镇咳作用:大量的药理实验证明,艾叶的挥发油口服或喷雾给药均有较好的平喘、镇咳作用,其中尤以平喘作用最为显著。临床上有用艾叶挥发油喷雾剂或艾叶挥发油湿化吸入法治疗哮喘,有较好疗效。艾烟在燃烧时艾叶挥发油会随

37、烟一起挥发,进入呼吸道,发挥了平喘、镇咳作用。艾烟用于病房空气消毒不少医院探讨应用艾烟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李小敏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达到100,艾叶对10多种常见细菌如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以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同时也发现,艾条熏后对乙肝病毒HBsAg的抗原性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说明艾条熏蒸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灭活作用。邹秀容等采用艾叶烟熏进行病室消毒,结果发现烟熏后细菌总数下降率为73.04,对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正确认识艾烟烟对人体是有害的!但是烟作为一个载体,把艾的有效成分

38、挥发出来,发挥作用。临床应用无烟艾条效果不好!故在灸疗时应做好如下工作:1.灸疗场所安装除烟设施,如抽风机。2.操作人员佩戴口罩。3.尽量避免直接吸入烟尘。(积极研发无烟灸疗设备及技术,如东方博艾的灸疗机)艾叶在古代的保健康复作用 在古代艾叶不仅用于治疗作用,也有不少用法是属于保健康复应用。古代民间有挂戴艾叶及食用艾叶以“避邪”、“禳毒气”的习俗,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民间习俗的记载这些用法实际上是用艾叶来预防各种传染病的预防保健方法。艾叶在古代的保健康复作用 艾人:以艾草扎成人形,悬挂在门窗上以禳毒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采艾

39、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艾虎:即用艾作虎或剪裁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宋周紫芝竹坡词永遇乐五日云:“艾虎钗头,菖蒲酒裹,旧约浑无据。”。艾叶在古代的保健康复作用 艾酒:浸艾的酒。元陈元靓岁时广记二一艾叶酒云:“金门岁节,洛阳人家端午作术羹艾酒。”艾糕:即加艾制成的糕饼。辽史礼志云:“五月重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着衣,君臣宴乐,渤海膳夫进艾糕。”艾叶在民间的保健康复应用今天民间广泛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样一句谚语。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囟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他疾病。产妇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以预防

40、产后体弱多受病及产后感染。艾叶在民间的保健康复应用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局部发生漫肿无头的阴疽:用干艾一把、干大蒜梗一把,置炭火上烧烟熏患处,日一次,妊娠及产后外感风寒头痛和偏头痛:可用艾叶二斤烘干制绒与棉花混合制成药枕防治。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儿童受寒而致腹痛泄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少腹坠痛或崩漏带下等经寒症及妇女产后虚寒性腹痛等:用熟艾制成围兜,兜其脐腹,效果显著。艾叶康复保健产业上的开发应用艾叶在健康产业上的应用 1.治疗疾病 2.食疗养生 3.保健防疫艾叶在健康产业上的开发艾叶在健康产业上的开发 1.1.灸疗产品灸疗产品 2.2.

41、治疗药品治疗药品 3.3.食疗产品食疗产品 4.4.保健产品保健产品艾叶康复保健产业上的开发应用李时珍中药保健腰带:以蕲艾叶为主药,配以多种散寒、祛风、除湿、补肾、活血、止痛等中药材组成。专治腰痛,效果显著。艾绒枕:可清脑安神、防治感冒,还能疏通血管,预防脑血栓。艾叶坐垫:用于肛门瘙痒、痔疮、阳虚寒性腹泻以及妇女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湖北蕲春李时珍中医药研究所:湖北蕲春李时珍中医药研究所:艾叶康复保健产业上的开发应用艾灸贴:用于腰椎颈椎病、肩周炎用于妇女痛经、月经不调艾叶卫生巾:用于妇科瘙痒、痛经泡足片:消除疲劳、防治感冒、脚气艾叶康复保健产业上的开发应用艾叶牙膏:止血、抗过敏艾叶精油

42、:用于泡脚、洗浴、穴位灸疗艾叶康复保健产业上的开发应用南阳国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2002年开始就选用艾叶为主研制出了国草艾叶香烟(香烟替代品),其通过吸食的方式,对口腔、鼻腔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进行间接艾灸,给吸食者的呼吸器官带来有益作用,同时用它替代香烟还可起到戒烟作用。艾叶康复保健产业上的开发应用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根据本草纲目中关于蕲艾的记载及我国很多地方自古就有用艾对全身各部位洗浴的习惯,如婴儿出生后用艾煎水洗澡,妇女产后用艾煎水沐浴,成人用艾煎水洗脚等,选用蕲春道地药材蕲艾为主药研制开发出了艾婴康婴儿型蕲艾沐浴膏和艾阴洁皮肤黏膜抗菌洗剂,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艾叶康

43、复保健产业上的开发应用具有一百一十多年历史的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2009年介入艾叶产品研发,推出艾叶除菌系列产品,倡导中医防疫理念,主要有艾叶健肤沐浴露(分清凉型、滋润型、止痒型、祛味型四种)、艾叶除菌香皂(分清凉型、滋润型、止痒型、祛味型四种)、艾叶健肤花露水和艾叶抑菌洗手液等,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梅全喜.端午话艾浴,中国中医药报,2011-6-2(8)艾叶的药膳食疗应用艾叶食用在我国古代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经史书籍载有端午节“饮艾酒、食艾糕”的民俗的记载,近现代艾叶的食谱在各地都有应用,在广东、福建等岭南地区民间作艾饼、艾粑食用,今天在广东省中山市的早茶店

44、里仍然有艾叶食品供顾客选用。郎溪有一个叫郎溪上野忠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专门生产艾叶食品类(艾糍粑、艾水饺、艾青团、艾香串、艾汤圆、艾酥饼、艾铜锣烧、艾香粥等),并主要是出口日本,深受欢迎。艾的营养价值及食疗作用艾叶中含有软性树脂、挥发性精油、葡萄糖、鞣酸、氯化钾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等成分。艾叶含有一种单宁成分卡泰新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艾叶中硒的含量比普通植物要高,故在抗癌方面也有一定的前景。从养生的角度来说,鲜嫩的艾叶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驱寒祛湿的功效。烹制一些食疗养生品食用,可以达到养胃助消化、驱寒去湿、调经止痛、杀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

45、防治感冒等较好的食疗作用艾叶的药膳食疗应用以下摘自梅全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艾叶的研究与应用母鸡艾叶汤母鸡艾叶汤: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艾叶红糖荷包蛋艾叶红糖荷包蛋:针对宫寒不调或宫冷不孕症,艾叶有暖宫止血安胎的作用。艾叶鸡蛋汤艾叶鸡蛋汤:艾叶有温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胃寒冷痛。艾叶生姜水艾叶生姜水:治小儿咳嗽,尤适合于受凉、风寒咳嗽,效果明显。艾叶红糖水艾叶红糖水:用于虚寒性痛经。艾叶阿胶粥艾叶阿胶粥:月经期间经量过多时服用,适用血虚体质者。面粉蒸艾叶面粉蒸艾叶:开胃暖胃,适用于胃寒疼痛、腹泻。艾叶绿豆饼艾叶绿豆饼:开胃消食、温胃暖经,用于胃寒、胃痛、妇女虚寒痛经。艾叶糍粑艾叶糍粑:是客家妇女坐月子必吃的点心,还可治感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