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801194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 问题:一、一、烟草病毒病类型,症状烟草病毒病类型,症状二、病毒病持续高发的原因二、病毒病持续高发的原因三、综合防治三、综合防治一、烟草病毒病类型,症状一、烟草病毒病类型,症状 烟草病毒病是全世界烟草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类病害,也是我国各烟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有日益严重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烟草病毒病有16种,占烟草侵染性病害的27.1%。现将常见的4种烟草病毒病进行讲解。1.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 由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引起的一种病害(简称TMC),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1)症状 幼苗发病后,先在新叶上发生“明脉”,叶脉组

2、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几天后,叶片局部组织叶绿素褪色,形成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2)侵染循环 烟草花叶病毒的初侵染源一是上年患病的病株残体。二是其他作物寄主及野生寄主植物上的病毒也可成为初侵染源。三是土壤传毒。幼苗发病后,通过摩擦从叶片产生的微小伤口侵入,引起再侵染。大田发病,主要靠植株之间的接触及农事操作时手,衣服,工具等与烟株的接触传毒。田间管理不卫生,是造成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收获后,除病株残余外,烤后的烟叶、烟末等,都可重新成为下季烟草的侵染源。此外,经烤制的烟叶产品中的病毒并不能完全失活或消失,故烟蒂或烟末中的病毒也同样传播

3、病毒。(3)发病规律烟草普通花叶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品种、移栽期及种植方式等因素有关;最适合TMV发生发展的温度为25-27,气温在28-30时发病最盛,在高温情况下,由TMV引起的花叶病会出现坏死斑点和斑块。如温度在37以上或10以下,或光照太弱时,则症状隐蔽和不显著。移栽期早晚与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适期早载病害显著降低。2.烟草黄瓜病毒病烟草黄瓜病毒病由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引起的一种病害(简称CMV)(1)症状 该病发病流行速度极快,来势迅猛,常在移栽后团棵期发生,造成烟株生长发育停滞,严重减产。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整个发育期均可发病,苗床期感染,移

4、栽后开始发病,旺长期为发病高峰。发病初期表现在心叶上表现明脉症,叶色浓淡不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严重时,叶片变窄、扭曲,伸直不开呈拉紧状,表皮毛脱落,没有光泽等。早期患病,植株严重矮化,基本无利用价值。大田期的典型症状有:1、叶片颜色深浅不均,形成典型的“花叶症”。2、上部叶狭窄,叶柄拉长,叶缘上卷,叶尖细长,呈“畸形状”。3、有时病叶上出现深绿色的泡斑。4、中部叶或下部叶可形成“闪电状坏死”,褐色至深褐色。5、小叶脉或叶脉形成深褐色或褐色坏死。(2)侵染循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葫芦科、茄科、藜科、菊科等31科数百种植物。该病毒主要靠蚜虫传播和种子带毒传

5、播。此外,病毒的扩散和加重也和农事操作等机械传染有重要关系。种子带毒可引起烟苗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苗移栽可直接传入大田,田间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的蚜虫(尤其是有翅蚜)带毒迁飞或田间取食时将病株上的病毒传播开。随蚜虫活动,病毒在烟田逐渐蔓延,病害逐渐加重。(3)发病规律黄瓜花叶病毒的发生、流行,与寄主、环境和有翅蚜数量关系密切。烟草不同生育阶段抗病性差异明显,自苗期至移栽后到团课期的40-50天为易感病阶段,现蕾后为耐病阶段。冬季至翌年3月份的气温、降水量以及4-5月份的气温与此病发生轻重有很大关系,冬季及早春气温低,降雨雪量大,越冬蚜虫数量少,早春活动晚,CMV发生就轻,反之,就较重。如果4

6、-6月份干旱,旺长期前后温度变化较大,出现冷雨降温或干热风,常导致黄瓜花叶病毒的爆发、流行。烟田环境及栽培方式亦影响发病,凡靠近村庄、菜地、保护地、果园等的烟田不仅发病早,而且发病重。3.烟草烟草马铃薯薯Y病毒病病毒病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又称烟草脉带病,由病毒(potato virus Y)引起的一种病害(简称PVY),又称作脉坏死病、褐脉病、黄斑坏死病等。(1)症状该病为系统侵染,整株发病。烟草感染PVY后,因品种和病毒株系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特点亦有明显差异,宏观症状大致分为4种类型。花叶型 脉坏死症 点刻条斑症 茎坏死症(2)侵染循环、途径 马铃薯Y病毒(PVY)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34个属

7、170余种植物,以茄科植物为主,其次是藜科和豆科植物,危害严重的作物有马铃薯、番茄、辣椒等。病毒主要在农田杂草或茄科植物上越冬,通过蚜虫、汁液摩擦等多种方式传毒(在自然条件下以蚜虫传播为主)。旱春通过蚜虫的迁飞活动而引起苗床发病。病苗、带毒蚜虫是大田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3)发病规律 马铃薯Y病毒(PVY)的发生、流行与CMV基本相同,也与寄主、环境和有翅蚜数量关系密切。4.烟草烟草蚀纹病毒病病毒病(1)症状主要发生在烟株旺长以后,病株一般不矮化。初期叶面形成小斑点,然后呈白色条纹及多角形病斑,支脉间连成不规则圈纹及断续点线。有时中、下部叶片出现褪绿小黄斑,形成蚀纹状白色黄褐色斑点,枯斑沿叶脉

8、呈线状。(2)侵染循环、途径病毒主要在越冬蔬菜、多年生杂草上越冬。来年春天由带毒有翅蚜虫刺吸烟叶,形成初侵染,田间通过蚜虫刺吸带毒植株获得病毒,然后通过刺吸健康植株引起再侵染。(3)发病规律暖冬、湿度偏小的条件下,有利于蚜虫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快,有翅蚜数量大,迁飞早,田间往往发病重。二、病毒病持二、病毒病持续高高发的原因的原因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是一种综合效应,它可导致病毒病类群结构、毒源植物及数量、虫媒种类及数量、烟草本身的抗病性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烟草对病毒的抗性。同时气候变化还导致了空气污染,造成烟草易发生气候斑病、酸雨伤害等,而且这些病害与病毒病的发生都是相互促进的

9、。2.种植结构变化由于种植结构变化提供了大量的毒源植物和虫媒。例如保护地蔬菜、马铃薯和油菜等马铃薯Y病毒的寄主,它们种植面积的扩大为蚜虫、病毒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和繁殖场所。3.烟草生产需求的影响烟草生产的目标是要求种植高品质的烟草品质,而品种的品质性状与其抗病性往往是相互矛盾的。4.品种抗病性减弱由于病毒类群结构变化,或原来病毒的生理小钟变异,产生新的生理小种可使原来抗病的品种感病或抗病性减弱。5.栽培不规范由于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使得烟株营养比例失调,生长不良,抗病性减弱,同时不规范化的田间操作,增加了病害的传播机会。三、三、综合防治合防治 目前烟草病毒病仍没有很好的单一防治措施,在

10、发病后也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一系列的防病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染和提高烟草本身的抗病性。1.种植抗病品种 各地都选育出一批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的品种,可根据当地病害的发生种类,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种植。种植抗病品种要注意:(1)合理布局,不能单一化;(2)轮换种植不同基因的抗病品种;(3)配合其它防治措施,减少病原压力,防止抗病性丧失。2.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病壮苗 规范化育苗,培育无病壮苗,必须从苗期和大田移栽初期做好病毒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烟苗的抗病能力,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病毒病应用最广,且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措施有:(1)种子和基质消毒;(

11、2)早春治蚜;(3)设置防虫网;(4)剪叶消毒;(5)在育苗床和烟田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色反光膜条,可有效地趋避蚜虫向烟田内迁飞;(6)适期播种、移栽。移栽时要剔除病苗。注意烟田不与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间作或轮作,重病地至少要二年内不栽种烟草。3.卫生栽培,减少病害传染机会(1).扫除底脚叶要适当推迟时间,并深埋底脚叶片。(2).人手、工具消毒。田间操作时,事先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并禁止吸烟。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并注意病株打顶、抹杈要最后进行。(3).大田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深埋,收获后及时拔除烟株,清除残体。(4).大力推广化学抑芽,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4.喷药保护(1).烟苗大十字期后,喷波尔多液2次或2%菌可毒克250倍2次。(2).移栽前一天用10%莫蚜灵1500倍+2%菌可毒克水剂250倍+72%甲霜灵锰锌500倍喷雾,随配随用。(3).药剂防治蚜虫。烟蚜以卵在桃树上,或以雌虫在蔬菜上越冬,因此,越冬卵孵化后(3月中下旬),可用40%乐果375g/hm2对水喷雾桃树和菜田。在烟蚜向烟田迁飞高峰时,应用击倒性强的农药如抗蚜威、万灵也能获得一定的治蚜防病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